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形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管理范文精选

无形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管理范文第1篇

所谓无形资产是指没有实物形态,但能被所有者占有、使用并带来经济效益的资产。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商标权、专有技术、企业商号、经营谋略、管理能力、产品质量、服务信誉、企业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形象、职工素质等等。总之,一切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不具备物质实体的资产,都属于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如下主要特征:一是独立性。无形资产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有其相对独立性,它可以不依赖有形资产而独立发挥作用,它体现一种权力或取得经济效益的能力。二是转化性。无形资产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非物质资产,但它同有形资产相结合,就可以相互转化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三是增值性。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带来强大的增值功能,而且本身并无损耗。不少名牌企业无形资产价值远远高于企业的有形资产和年销售额。四是交易性。无形资产有其价值性和增值性,因而具有交易性。如企业的专利权、商标权可在市场上进行有偿转让、拍卖等交易活动。五是潜在性。无形资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靠自身日积月累、不断努力,经过长期提高逐渐培育出来的,它潜在地存在于企业中,如经验、技巧、人才、企业精神、职工素质、企业信誉等等。如何加强企业的无形资产管理?根据无形资产的特征,我认为应着重抓好如下六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无形资产的培育和开发

无形资产是一个企业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的科技水平、设计水平、工艺水平、研发水平、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的凝结。无形资产的培育和开发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几代人的心血。在此过程中要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一是确保质量。质量是培育和开发无形资产的基础。今天是质量就是明天的市场和效益,企业管理者只有从这样的高度去认识质量,才算是真正找到了培育和开发无形资产的切入点和立足点。二是恪守信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通过讲信誉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培育和开发无形资产的过程中,不讲信誉等于慢性自杀,良好的信誉可以使无形资产增值。三是注重科技进步。要加快企业科技的研究与开发,并吸收国内外一切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无形资产的科技含量,从而不断追赶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无形资产的更新换代与质量升级,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四是取得规模效益,无形资产没有一定的规模就很难在国内和国际上竞争,要走集约化经营的路子,成立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的联合集团,以取得无形资产的规模效益。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应坚持以下四条原则:(1)名优特新原则。注重质量好、知名度高、特色鲜明、市场占有率高的无形资产的培育和开发。(2)外向原则。要放眼国际大环境,努力使无形资产向国际市场渗透、拓展。(3)因企制宜原则。要根据企业自身文化传统、技术水平、管理经验、核心业务和科技实力以及本地资源、市场、生产条件等优势培育和开发独具特色的无形资产。(4)循序渐进原则。培育和开发无形资产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急于求成,要炼好内功,按照培育和开发无形资产的既定战略一步一步地抓好落实。

第二个环节:无形资产的运作和经营

无形资产的运作与经营比有形资产经营具有更大的运作空间,企业无形资产的升值比有形资产的扩张来说,可以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大的空间,一些国际知名企业的无形资产大于甚至几倍于企业的有形资产就是例证。无形资产经营是企业资产运营的高级阶段。高明的资产经营者主要是利用无形资产经营,减少有形资产的投入,即以无形资产输出为手段,在更大的空间和范围内实施控股或参股,通过无形资产运营代替有形资产投入,实现少投资甚至不投资也能收购企业、合并企业或战略联盟。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各种无形资产——品牌、知识产权、软件、媒体内容和技能的价值迅速升值。一方面,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占全部资产比例愈来愈大,无形资产日益成为创造财富的主动力;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刺激世界各地对国际名牌的消费需求扩大,更加速了无形资产在全球的扩张。微软公司这种以无形资产为主的公司成为近十年来世界成长最快的公司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无形资产的运作与经营是企业资产经营的核心。其主要运作与经营的方式是企业并购,现实经营过程中,企业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收购战略失误、管理粗放、整合失败等问题,因此,在资产经营中要通过无形资产经营,减少有形资产经营的投入,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战略协同、文化融合、技术改造、资产重组、制度创新等确保并购成功。

第三个环节:无形资产的转化与增值

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的过程,即是无形资产增值的过程。要使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从而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健全转化机制。这一机制要充分体现以国家的产业政策、法规为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动力,以信息传播为手段,连接企业各个不同职能部门进行全力整合这一特点;同时这一机制将是强调跳跃和变化、速度和反应、灵敏和扁平,将注重平等和尊重、创造和直觉、主动性和创业精神、远见和价值控制,将依靠信息共享、虚拟整合、企业间互相依存,从而不断创造竞争优势。另一方面,要增强转化动力。无形资产的生产和创造不同于一般有形产品的生产,它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具有创新性和风险性的劳动,包含着更大的价值。这种劳动要不断地进行,就需要相应地得到补偿,这种补偿是通过市场使知识的商品化、货币化来实现的。无形资产的创造者、生产者或拥有者能否得到价值补偿,补偿多少,都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因此,企业要根据无形资产在市场上实现价值的大小,给予其创造者相应的奖励,对贡献突出者给予重奖,以激励其创新的积极性。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崛起,无形资产的创造越来越显示出团队性,集体创造的特点。许多高新技术的开发,知识密集性产品的研制、生产,都是非常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两个人能够独立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制定出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方式,对创作群体加以适当的补偿和奖励,以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此外,对无形资产还要按照国际通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以严格保护,使其所有者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避免企业蒙受重大经济损失。

第四个环节:无形资产的拓展和创新

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存在的无形资产,其不断拓展和创新问题比起有形资产来说更为重要。所不同的是,以往传统的模式是单向直线型的,即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的创新模式是互动型的,创新过程中的潜在市场研究、发明或构思、设计与试验、完善与生产以及销售等各阶段之间都有纵横交错的相互作用关系。例如,作为最后环节的销售不仅与潜在市场、开发设计阶段相互作用,而且直接与研究阶段相互作用,这就要求以科研部门、大学、企业等组成的创新体系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互相沟通,协调动作,形成创新合力。创新是无形资产续存的生命力所在,无形资产需要相应的创新活动予以充分保障,具体地说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企业观念创新。应树立以知识为企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的观念,重视无形资产的引进、更新与应用;应以新适应知识、新观念引导生产与消费,满足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应树立无形资产是企业重要战略资源的观点,企业作为资源转换、整合与配置的媒介和载体,不仅需要无形资产的供给,而且必须向社会提供新的无形资产,服务于社会;应树立无形资产可作为企业间资源加以共享的观念;应树立人才以及人才的素质是企业生存之本的观念等。二是组织创新。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需要不同于传统的组织形式,其主要特点是:(1)在企业整体规模扩大的同时注重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分散化和自主化,企业内部的整合是建立在市场需求多元化基础之上的;(2)企业组织的生产流程、作业流程、组织系统要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进行根本性的变革;(3)建立高弹性、高效率的网络;(4)组织决策由集权制向分权制转变,组织职能设置由“橄榄”型向“哑铃”型转变;(5)企业组织界限进一步扩大,经营面进一步拓宽;(6)长期地、动态地、快速地提高人的素质。三是管理方式创新。无形资产管理要求企业更加重视知识、智力的投入,重视柔性生产和满足消费形式的多样化。要把拥有各种知识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管理问题的核心;要把对职工的终身教育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础,将企业中的管理培训及各种教育作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关键要素,从根本上提高职工各项素质,为其实现终身学习提供机会和保障;要以信息和知识的共享为基础,促进知识的交流、更新和运用;企业必须根据知识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更新决策观念、决策程序、决策方法;要把提高效率和效益作为管理的根本目的。四是技术创新,一方面,要重视新产品的开发,重点开发根据新的知识及发明创造,采用新原理、新技术、新材料等研制而成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必须重视以关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职能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的建设。要做好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须实现五个方面的转变,即:由一次性创新向持续性创新转变;由个别产品创新向系列产品创新转变;由单一的技术创新向“区域间”的技术主体创新转变;由相互竞争封锁向联合技术创新与共享市场资源转变。

第五个环节:无形资产的扩散和传播

所谓扩散,就是指无形资产通过市场或非市场途径传播。没有扩散和传播,无形资产就不可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就难以得到消费者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企业无形资产的扩散与传播方式,一是通过市场向消费者有效输送某种理念;二是传播与企业新产品、管理、形象有关的知识;三是利用公关手段实现无形资产能量的扩散。在无形资产的扩散和传播过程中,企业形象是最重要的内容,名牌是最直接的体现,互联网是最有效的渠道。

第六个环节:无形资产的保持与维护

无形资产既然已成为企业最为宝贵的资源,那么企业就有责任去很好地珍惜和维护它。一是运用好法律手段。要通过法律手段确立无形资产的合法地位,主动配合执法部门整顿市场秩序,依法打假治劣,及时利用媒体揭露侵权行为。二是不断地调整与变化。要适应消费者的需要,在保持无形资产内在特色的前提下及时适应消费者习惯、偏好的变化,以使企业生产经营与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保持同步。三是保证质量。开发和创造无形资产需要高质量,维护无形资产也需要高质量。高质量是无形资产的灵魂和生命力所在。在无形资产运营中,应慎重选择联营或并购的企业,切不可为一时之利葬送自己数十年苦心经营的牌子。四是要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增强竞争力,才能巩固已取得的优势地位和避免竞争对手模仿,也才能真正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无形资产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无形资产管理

无形资产是指由特定主体控制的,不具有独立实体,对生产经营持续发展起作用并能够带来经济利益的一切经济来源。无形资产管理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有关的法律制度已经十分健全,在国际科技与经济合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而在国内,虽然我国目前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但由于历史尚短,宣传力度、普及程度不够,造成无形资产流失和浪费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国内有关管理部门尤其是高校对无形资产流失现象已经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但无论在各级管理部门还是在高校内部,都缺乏对高校无形资产进行综合全面的研究分析,没有建立起有效控制无形资产流失、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其发挥更大社会经济价值的管理模式。

高校无形资产的构成及其特征

高校无形资产的构成

高校无形资产,是指与高校有内在联系,能给高校带来高额收益的那部分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高校尤其是著名高校,由于其人才聚集,知识、信息密集,以及设备先进,学科门类齐全、科技优势明显,蕴藏着巨大的无形资产。高校无形资产的范围一般包括:

知识产权类。是指教职员工及学生的职务专利权、职务专有技术成果权、职务作品著作权(包括计算机软件)、学校企业的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注册商标专用权等。

高校的属性类。指与高校属性相联系的名称、标志、可信度等,会给高校带来高额的收益。

政府特别授权类。是指由政府对高校特别授予一些权力所形成的可能带来高额收益的情形。如自主招生权、土地使用权、税收减免权等。

人力资源类。指高校拥有的各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他们知识、信息密集,其公有科技成果的开发、利用,如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亦会给高校带来高额收益。

其他类。主要是指由高校自身优势、特色及其在相关学科、领域的科技实力延伸对师生水平、能力的认同感,海内外校友的联络,等等。

高校无形资产的特征

高校的无形资产既不同于流动资产,也有别于固定资产。它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非实体性。高校的无形资产所代表的是一种权利,尽管有些无形资产(如专利权、著作权等)需要证书、图纸、著作之类的物质载体来体现,有些无形资产(如商誉)不能脱离特定的有形资产而存在,但无形资产自身并不像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那样具有物质实体,不能直接感触,它的存在是无形的,是观念上的,它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有形损耗,报废时也无残值。

垄断性。高校无形资产通常由学校垄断性地占有。这种垄断性受到法律保护,有关法律严禁非持有人无偿使用专利权、版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有些无形资产(如技术诀窍)的垄断权虽不受法律保护,但学校能通过严格的保密措施来维持其垄断地位。

高效性。无形资产代表某种先进成果或有利优势,带来远远高于其成本的经济利益,能给高校带来超额的级差收益。学校的无形资产越多,则其所能获取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越大。

不确定性。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无形资产的计价、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限、无形资产当期摊销与当期收入之间的配比关系具有不确定性等。无形资产所提供的经济利益具有不确定性,它们所提供的经济利益有可能随着新科技成果的出现而丧失。

高校无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无形资产意识淡漠

由于无形资产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实物形态,所以我们容易忽视它的存在。大多数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还仅限于有形资产管理,普遍忽视了无形资产的客观存在。有些学校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对无形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无形资产管理的意识比较淡漠。“国有资产就是有形资产,有形资产就是国有资产”的观念还普遍存在,缺乏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法律意识,当无形资产被出卖、转让时,高校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使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处于无序状态。

无形资产核算方法不健全

无形资产的计价比较复杂,不象有形资产那样有明确的原始成本。但是无形资产能使高校在较长时间内持续获取收益,所以应按照受益期限对无形资产进行分期摊销。由于无形资产所代表的未来经济利益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所以很难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做出较为准确的估计。《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对学校的专利权、商标权、非专利技术、著作权、版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各种无形资产只是一般性地提到“按规定合理摊销”以及“对外投资”和“向外转让”时的核算方法,因而财务人员在操作上难度较大。

无形资产的管理部门和有关制度缺乏

目前,有许多高校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没有明确的部门和相应的管理人员,缺乏无形资产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学校在无形资产的认定、取得、转让计价、法律保护、利用等环节均无相应的监督体制和明确规定,因而容易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无形资产也是国有资产,清产核资将无形资产排斥在外,是高校国有资产的巨大流失,造成高校国有资产清查工作的数据不真实,不能准确反映高校国有资产的真实状况,这将不利于高校国有资产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无形资产的品牌意识不强

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形成的高校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技术、著作权、发明及长期以来在学术界和社会上形成的声誉、单位名称、徽章图案等,都是多年来国家投入资金的结果,是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单位从本部门利益着想,未经学校有关部门允许将无形资产私下转让给社会上其他单位使用,从中牟取个人利益。我国高校中有许多经过百余年形成的名校品牌,是一笔不可估量的无形资产,有的部门为了自身利益未经学校批准,就以学校名誉在外办班、注册经济实体,从而造成高校无形资产白白流失。在高校对外投资、实行承包、合办经济实体等过程中缺乏对高校无形资产的评估工作,使高校无形资产流失。学校人才、技术大量外流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竞争,一切竞争说到底是人才、技术的竞争。以人为本,解决好如何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高校工作,是进一步提高高校教师队伍水平、学术水平的重要途经之一,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当务之急。现在许多高校为了吸引人才,都采取优厚的条件和待遇广泛吸纳人才,使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学术上具有高水平人才的大量外流,带走科研成果、学术研究、技术工艺等以致影响到学校声誉和实力水平的下降,形成无形资产流失。另一方面教职员工创造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办理专利申请,在获得专利权之前早已被别人使用,也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完善高校无形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建立健全高校无形资产管理制度

高等学校的无形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高等学校诸多发展战略、经营决策问题,是贯穿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生产过程的一项管理工作。因此,要把无形资产分门别类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有必要在高等学校行政机构任务中增加无形资产管理的内容,并设立负责无形资产管理的专门职能机构,配备必要数量的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门经费,全权负责学校的声誉、知识产权、高素质人才资源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工作。在落实管理机构的基础上,高校可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国家业已颁布的有关法律,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制订、完善各种无形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使对无形资产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加强高校无形资产的价值量化管理

尽管无形资产没有特定、可见的形态,但它却是一种客观存在着的权利。这种权利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尤其是当高校用无形资产进行对外投资或转让时,这种价值就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得以实现。高校无形资产的价值化管理包括:

建立无形资产核算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无形资产核算方法与核算体系是无形资产管理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措施和保证。对于高校而言,其最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学校所从事的科研项目及科技成果。为此,针对高校会计环境的不同特征,应建立相应的无形资产核算系统。其基本方法如下: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而非收付实现制作为核算基础,并运用配比原则对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在现行预算会计科目基础上,增设“无形资产”、“无形资产摊销”、“无形资产开发研制成本”等科目。

对高校无形资产进行价值量化无形资产的价值量化即计价,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确定其价值或成本。这是高校进行无形资产价值量化管理的基础工作。由于无形资产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要做到合理准确的计量是困难的。最近国内外提出的“智力资本”量化模型表明,无形资产的价值量化是可实现的。针对高校无形资产的特点,目前有两大计价方法:一是对自创或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成本计价,以确定其原始价值;二是在使用无形资产对外投资,或对外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或所有权时,通过评估确认无形资产价值,并以评估价值为依据确定交易价格。

建立适应高校的无形资产评估体系

资产评估是为适应产权市场的建立和进行产权交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对于界定资产产权、优化经济资源配置、促进资产的科学管理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高校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和各种原因的影响,因此高校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同成本价相比,将会产生很大差异。所以,当高校在用无形资产从事对外投资活动时,必须首先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投资价值,作为今后取得投资收益分配的依据。

建立无形资产投资、转让、收益分配制度

在无形资产用于对外转让、投资或创办企业时,可由产业管理部门统一负责,先经过资产评估部门进行评估,按评估价值调整无形资产账户,以防止无形资产流失;然后由财务部门及时进行成本和收益核算,并根据情况冲减无形资产账户。要对无形资产的投资、转让及收益制定合理的分配奖励办法,以调动发明研制人员的积极性,以便在今后为高校带来更多的效益。

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只要各方面高度重视,齐心协力,加强管理,依法保护,合理利用,一定能使高校无形资产既保值增值,又充分发挥社会效益,为高校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科技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晓峰.资产评估理论与实务.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无形资产管理范文第3篇

也是企业长期成功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即优势产品、质量、服务、营销网络等的表现(2)无形资产的开发能增强企业自生能力。企业自生能力是指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只要有着正常的管理,就可以预期这个企业可以在没有政府或其他外力的扶持或保护的情况下,获得市场上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率。企业自生能力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前提,在一些竞争激烈的特殊领域,在高科技领域和高附加值产品行业,企业自身能力往往通过自身不断的知识积累,并长期加以扩张、增值和利用,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杠杆作用,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我国家电生产规模占世界家电生产总规模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绝大部分利润都被拥有强大品牌的国际巨头所赚取,如果没有创造出世界级品牌来支撑,产品将失去服务终端消费者的机会,最终将会被跨国公司所吞并。由于无形资产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资源,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探索无形资产的管理便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一、我国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我国许多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把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纳入有效的制度建设范畴。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没有法律保护意识,无形资产开发后,不懂得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品牌保护意识淡薄。技术创新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若不加以保护,就会使企业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发明创造被其他企业所侵蚀。任何忽视和低估无形资产价值的行为,都必然导致无形资产流失。自加入WTO以来,从DVD、彩电、摩托车、数码相机到MP3、芯片、汽车、电信的开发与研制,我国企业由于对无形资产管理认识不足,使其造成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有些纠纷甚至对有些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

(二)无形资产评估缺乏真实性。在我国最早实现股份制的企业绝大多数没有进行无形资产评估,现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同样也没计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和外商的合作合资中,对商业信誉、经营资质等无形资产没有计价折股,使企业丧失了许多竞争机会。另一方面,无形资产的评估也不规范。评估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顺应被评估单位需要作出的评估,也造成了无形资产流失和经济损失。

(三)无形资产缺乏价值量化标准。目前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理论上应包括企业为取得这些资产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但是无形资产的计量在实际操作中较困难。我国会计制度规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记入无形资产,而对于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和自创商誉则费用化处理,使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不能得到准确的确认,价值不能得到全面地体现,影响了对经营者业绩的公正评价,进而导致投资人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四)忽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有效地使用能增加其价值。但是,由于企业缺乏无形资产增值的有利氛围,许多企业没有充分有效合理地使用无形资产,而是过度使用,或长期闲置不用。在企业合资过程中,许多优秀品牌通过折价入股后,被企业闲置不用,使其价值丧失殆尽。另外,企业长期不参与有利于提升自身形象的竞争,也削弱了其无形资产的价值。

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举措

首先,加强无形资产权益管理,防止无形资产侵权行为。WTO总协定中的《知识产权协定》和相关条约以及我国《商标法》均采用注册在先原则,即谁先申请商标注册,商标权就授予谁。我国企业要保护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必须及时准确把握和运用优先权原则,享受优先权以增加商标注册的成功机会《巴黎公约》规定,一个商标在本国已获得合法注册,则在其他成员国注册也就不应被拒绝。因此企业要及时在国内外申请注册商标来保护企业商标,以防止国外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侵权行为。目前我国企业对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协议还不够了解,对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仍然很淡薄,商标注册滞后于外国,因而在进出口贸易中常常发生因出口产品侵犯外国专利而遭索赔现象。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无形资产权益,加强无形资产权益保护,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保护我国无形资产不受侵犯,同时防止无形资产侵权行为。

其次,加强无形资产营运管理,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无形资产的有效营运,是无形资产管理的根本目标。企业通过对所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无形资产进行运筹和谋划,可使其价值实现最大增值。无形资产的运筹和谋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利用延伸品牌价值。充分利用现有品牌、商誉研发、生产其他产品,帮助新产品顺利上市,减少风险,品牌的延伸可进一步扩张和增加品牌价值。二是建立融资策略。运用无形资产的影响力和信誉度,拓宽融资渠道,吸收资金。三是建立扩张策略。企业要利用名牌效应、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联合、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实现资产扩张。四是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企业可通过无形资产的投资合作,用品牌参与投资,与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实行强强合作,优势互补,通过产品技术的高科技含量使无形资产增值,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

无形资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策略;一体化;全周期

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已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的重要战略资源。图书馆无形资产是相对有形资产而言的以非实物与非货币形式存在的具有增值效益和特殊价值的资产和资源[1],它不仅能为图书馆的主体职能提供关键的支撑作用,还能保障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推进图书馆有形资产利用率的提高。长期以来,各高校在资产管理方面,尤其在有形资产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了丰富的成果,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管理方法和体系。大部分高校都设立了资产管理岗位来具体负责有形固定资产的账务管理,但对无形资产却缺少规范的管理和应有的重视。因此,探索和研究加强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利用、创新和转化,不仅能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还对提升图书馆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概念分析

《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第四十三条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以及其他财产权利[2]。无形资产本质是知识转化而来的一种权利,它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实物形态,一般能在较长时间内发挥作用,并能带来超额利润。无形资产主要具有非独立性、可转化性、可增值性、可交易性和潜在性特征[3]。综合来看,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主要以知识和智力形态存在的具有价值增值功能的特殊资产,是能为高校提供某种权益或优势的重要战略资源。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并结合高校图书馆性质和理论界对无形资产的相关研究,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可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知识产权类、特种权利类、服务类、人力组织关系类和综合类。

二、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管理意识淡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图书馆无形资产的虚拟性特征导致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对图书馆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管理范围把握不准确,缺乏权益保护措施和有效的价值评估体系,因而不能对图书馆无形资产做出正确评估。同时,部分高校对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也往往只重视馆员队伍的学缘结构、学历结构,并没有深入研究和分析人力资源与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深层关系,也没有认识到图书馆其他类型的潜在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与图书馆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更谈不上如何去管好和用好图书馆无形资产。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归口管理不明确

无形资产重在规划,制度建设是保障;无形资产成在管理,操作规范是基础。虽然国家和高校大都制定了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政策法规或管理制度,但是针对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的相关具体制度和实施细则却少见,不能有效支撑和指导图书馆无形资产的实际管理和开发应用工作。此外,部分高校并未设立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无形资产管理归口不明确、管理职责不明晰、管理内容不清晰,使图书馆的大量无形资产游离在账外,其潜在价值无从挖潜,内在作用得不到体现,造成资产隐性流失。

(三)激励机制缺位,创新动力不足

从无形资产的形成机制来看,无形资产可以分为自创型和外引型两大类[4]。自创型无形资产是图书馆无形资产产生的不竭内部动力,相对外部引入的无形资产更有助于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并未建立无形资产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未形成无形资产产生与创造者贡献度的关联考评机制,不利于激发图书馆馆员的主观能动性和科技创新潜能,影响了图书馆无形资产效益的发挥,无法有效地支撑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高质量发展及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四)保护措施缺乏,利用率不高

经调查,大部分高校并未建立图书馆无形资产保护机制,因为其对图书馆无形资产类别不熟悉,特征把握不清,作用分析不明,无法有针对性地建立有效的无形资产保护措施,容易造成国有资产隐性流失。在部分高校管理者管理意识淡薄的情况下,图书馆馆员对无形资产的认知程度较低,未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无形资产开发利用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性,使无形资产的价值成果得不到宣传推广,导致图书馆无形资产利用率不高。

(五)技术人才不足,管理手段落后

目前,许多高校图书馆管理者对无形资产的内涵理解还不够透彻,不具备专业的无形资产管理技能,对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职责、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等并不清楚,也认识不到图书馆无形资产在提高图书馆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实力方面的作用,更谈不上如何谋划好、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评价好此类资产。此外,许多高校图书馆虽然建立了资产管理系统,但是仅局限于对有形固定资产进行记账管理,并没有将无形资产的管理纳入其中。高校在进行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时仍以传统的手工记录为主,不仅管理效率低下,还会出现登记不及时、不规范、不完整的情况,且资产存量情况和种类无法进行即时、准确的查询,导致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效能低下。

三、新形势下强化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的策略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升管理意识

领导重视是图书馆无形资产谋划好、管理好、使用好的基础和前提。做好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首先,领导需要改变“重有形,轻无形”的观念,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担当,落实领导责任制,明确单位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制订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工作方案,统筹、协调推进图书馆无形资产信息化和绩效化工作建设,促进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其次,图书馆馆员应加强责任意识,通过参加技术培训和学术讲座,提高自身对图书馆无形资产内涵的理解和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及时发现管理中的空白和漏洞,并通过优化管理机制和创新工作方法来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水平和效能。最后,图书馆应不断强化无形资产政策的解读和宣传,促进全校范围内图书馆无形资产保护意识的提高,推动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氛围和文化的形成。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体制机制

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的形成是无形资产管理的基础,也是无形资产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保障。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8号)、《教育部关于规范和加强直属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17〕9号)、《政府会计准则第4号—无形资产》及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5-7],无形资产作为高校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须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并建立由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资产主管部门、归口部门、使用部门(使用人)共同组成的无形资产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来加强和规范无形资产的使用、评估和管理,以维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保障图书馆资产管理事业健康发展。高校通过研究图书馆无形资产的内涵和特征,并结合学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目标,制订与之相适应的配套制度体系及管理机制,才能保障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科学、规范管理及保值与增值。高校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需要建立的基本制度如下。第一,建立图书馆无形资产日常管理制度。高校应明确图书馆无形资产分管负责人,设立具体管理人,落实管理责任人,明确图书馆无形资产相关管理部门职责人及其权限,从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范围、管理内容、管理职责、取得和计价、使用和处置、清查与报告、账务管理、监督与考核等方面进行规定和约束,防止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流失,提高其使用效益。第二,建立图书馆无形资产评估制度。高校应通过对图书馆无形资产进行分级分类和有效评估,提高图书馆领导和馆员对无形资产重要性的价值认同,增强图书馆馆员对图书馆自身无形资产的理解,促进图书馆无形资产的增值,充分发挥其价值。第三,建立图书馆无形资产建账制度。高校应通过对无形资产存量进行细致、深入的分类梳理和登记,帮助图书馆馆员掌握图书馆不同类别无形资产的特点、性质及潜在价值等,有助于提高图书馆不同类型的无形资产的利用价值。第四,建立图书馆无形资产创新管理制度。高校应采取政策激励、岗位激励、参与激励和目标激励等措施,引导和鼓励图书馆加强校际协同和校企合作,不断开发新技术和推动成果转化,并结合图书馆自身的文化理念、特色服务、核心业务和技术专长等优势,开发和培育具有高校自身特点、创新性的特色无形资产,以增强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第五,建立图书馆无形资产权益保护制度。高校应明确图书馆无形资产权益保护归口部门和具体责任人,通过加强无形资产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管理者对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概念、特征、分类、管理、使用和开发等方面的认知。第六,建立图书馆无形资产绩效考核制度。高校应将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与图书馆馆员的个人发展进行关联,通过效益考核来激励其创造更多优质的无形资产,增强其保护无形资产的主动性和开发利用无形资产的能动性,提升无形资产的科技成果转化实效。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使用效益

首先,高校应加强图书馆无形资产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动建立图书馆资产一体化管理体系,打通图书馆无形资产与土地房屋及建筑物信息、设备家具信息、文物陈列品信息、动植物信息及图书档案信息的互通共享和资源共用,促进其价值的转化。其次,高校图书馆应与人事系统对接,实现图书馆无形资产与人力资源的精准匹配,提高图书馆无形资产效益评价结果对图书馆馆员职务、职称晋升的支撑作用。再次,高校图书馆应与财务系统对接,实现图书馆无形资产的“业财融合”,提升图书馆无形资产的管理效能。最后,高校应将图书馆资产管理系统纳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系统进行集约管理,提升图书馆资产数据统计上报效能,提高图书馆资产信息综合化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资产使用是效益发挥的途径,资产维护是资产保值的基础,开发创新是资产增值的举措,资产转让是成果转化的路径。高校应建立以使用效益为核心的图书馆无形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将图书馆无形资产的资产取得、鉴定分类、评估计价、建账登记、资产使用、资产维护、开发创新、产权转让、效益考评、资产处置进行全流程线上管控,确保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实现对各流程环节的可追溯、可查找、可核实。同时,用于经营或对外服务的图书馆无形资产需要签订合同,明确其使用方向和使用目的,确保获得使用效益,而长期闲置的图书馆无形资产应及时合理调配,充分提高利用率,盘活存量,发挥其最大效益。高校应规范图书馆无形资产的处置行为,杜绝处置过程中的流失和违规现象,需要产权变更的图书馆无形资产应督促相关单位及时办理登记或变更手续。高校图书馆应引导图书馆馆员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创造更具价值的图书馆无形资产,并对图书馆无形资产进行转让、转化,以提高图书馆无形资产使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此外,高校图书馆还需要加强图书馆无形资产的清查和数据统计上报工作,以便及时掌握其使用和运营情况。

(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专业技能

图书馆无形资产种类的多样化和不确定性需要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和较高专业素养的管理人才去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这就要求图书馆馆员应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能够在正确把握图书馆无形资产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开展高水平的精细化管理。高校图书馆应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对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制度的解读及相关培训,进一步提升图书馆馆员的资产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让其充分认识到图书馆无形资产管理的专业性和重要性。同时,高校图书馆要针对无形资产中的自创资产激励措施、成果评估机制和共享制度等方面开展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图书馆馆员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自创无形资产的质量和水平。

四、结语

无形资产管理范文第5篇

无形资产是企业长期投资积累的技术知识、顾客的认知和信任程度,包括商标、专利权、非专利权、商誉、商业秘密、优惠合同、特许经营权、营销网络、良好的公共关系等。写作论文由于无形资产是集经济、技术、法律为一体的重要资源,因而其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是法律上或契约赋予企业、或由企业创造并拥有的一种权利;其次具有价值,能给企业带来长期收益,即企业超额获得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再者它是一种特殊的资产形态,是一种具有资产特征与功能,但又不具有实体形态的资产。在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产打破了传统的范畴,形式愈来愈趋多样化,如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人力资源、注册的域名、企业形象、企业精神等,使无形资产的内容变得日益丰富,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石。具体而言:(1)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类经济的发展,始于自然资源,再到金融资本,最终参与社会竞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以有形资产为主导的竞争格局,形成了智力资源逐步取代自然资源并参与社会竞争的局面。无形资产的高效性、垄断性、长期性使其参与竞争的能力越来越凸显,可以说无形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在长期摸索和发展中形成的自身特有的能力和优势的积累,同时也是企业长期成功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即优势产品、质量、服务、营销网络等的表现(2)无形资产的开发能增强企业自生能力。企业自生能力是指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只要有着正常的管理,就可以预期这个企业可以在没有政府或其他外力的扶持或保护的情况下,获得市场上可以接受的正常利润率。企业自生能力是企业经济发展的内生前提,在一些竞争激烈的特殊领域,在高科技领域和高附加值产品行业,企业自身能力往往通过自身不断的知识积累,并长期加以扩张、增值和利用,充分运用市场经济杠杆作用,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我国家电生产规模占世界家电生产总规模的比重越来越大,但绝大部分利润都被拥有强大品牌的国际巨头所赚取,如果没有创造出世界级品牌来支撑,产品将失去服务终端消费者的机会,最终将会被跨国公司所吞并。由于无形资产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资源,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进一步探索无形资产的管理便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一、我国无形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无形资产管理意识薄弱。我国许多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把无形资产的管理制度纳入有效的制度建设范畴。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没有法律保护意识,无形资产开发后,不懂得申请专利、注册商标、推广新产品新技术;品牌保护意识淡薄。技术创新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若不加以保护,就会使企业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发明创造被其他企业所侵蚀。任何忽视和低估无形资产价值的行为,都必然导致无形资产流失。自加入WTO以来,从DVD、彩电、摩托车、数码相机到MP3、芯片、汽车、电信的开发与研制,我国企业由于对无形资产管理认识不足,使其造成知识产权纠纷引发的经济赔偿累计超过10亿美元,有些纠纷甚至对有些企业造成毁灭性打击。(二)无形资产评估缺乏真实性。在我国最早实现股份制的企业绝大多数没有进行无形资产评估,现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同样也没计无形资产的价值,在和外商的合作合资中,对商业信誉、经营资质等无形资产没有计价折股,使企业丧失了许多竞争机会。另一方面,无形资产的评估也不规范。评估机构受经济利益驱动顺应被评估单位需要作出的评估,也造成了无形资产流失和经济损失。(三)无形资产缺乏价值量化标准。目前会计核算不能真实地反映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理论上应包括企业为取得这些资产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但是无形资产的计量在实际操作中较困难。我国会计制度规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程序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聘请律师费等费用记入无形资产,而对于无形资产开发费用和自创商誉则费用化处理,使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不能得到准确的确认,价值不能得到全面地体现,影响了对经营者业绩的公正评价,进而导致投资人作出错误的投资决策。(四)忽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利用。无形资产有效地使用能增加其价值。但是,由于企业缺乏无形资产增值的有利氛围,许多企业没有充分有效合理地使用无形资产,而是过度使用,或长期闲置不用。在企业合资过程中,许多优秀品牌通过折价入股后,被企业闲置不用,使其价值丧失殆尽。另外,企业长期不参与有利于提升自身形象的竞争,也削弱了其无形资产的价值。二、加强无形资产管理的举措首先,加强无形资产权益管理,防止无形资产侵权行为。WTO总协定中的《知识产权协定》和相关条约以及我国《商标法》均采用注册在先原则,即谁先申请商标注册,商标权就授予谁。我国企业要保护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必须及时准确把握和运用优先权原则,享受优先权以增加商标注册的成功机会《巴黎公约》规定,一个商标在本国已获得合法注册,则在其他成员国注册也就不应被拒绝。因此企业要及时在国内外申请注册商标来保护企业商标,以防止国外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侵权行为。目前我国企业对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协议还不够了解,对企业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意识仍然很淡薄,商标注册滞后于外国,因而在进出口贸易中常常发生因出口产品侵犯外国专利而遭索赔现象。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无形资产权益,加强无形资产权益保护,充分利用国际公约,保护我国无形资产不受侵犯,同时防止无形资产侵权行为。其次,加强无形资产营运管理,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无形资产的有效营运,是无形资产管理的根本目标。企业通过对所拥有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无形资产进行运筹和谋划,可使其价值实现最大增值。无形资产的运筹和谋划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利用延伸品牌价值。充分利用现有品牌、商誉研发、生产其他产品,帮助新产品顺利上市,减少风险,品牌的延伸可进一步扩张和增加品牌价值。二是建立融资策略。运用无形资产的影响力和信誉度,拓宽融资渠道,吸收资金。三是建立扩张策略。企业要利用名牌效应、技术和管理优势,通过联合、参股、控股、兼并等形式实现资产扩张。四是实现企业的低成本扩张。企业可通过无形资产的投资合作,用品牌参与投资,与拥有先进技术的企业实行强强合作,优势互补,通过产品技术的高科技含量使无形资产增值,实现企业低成本扩张。第三,加强无形资产评估管理,准确计量无形资产价值。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了企业或企业无形资产的兼并和转让,在此过程中由于企业管理者和评估人员对无形资产的认识较为模糊,造成无形资产评估价值或高或低。为了避免无形资产流失,企业应建立由有经验的评估人员组成的无形资产评估小组。首先,会同社会上有声望的无形资产评估专家,定期对本企业有关人员进行培训,对无形资产进行评估,评估工作要渗透到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其次,全面科学地界定无形资产范围,用国际通用标准确定无形资产的外延,准确计量无形资产价值,避免无形资产转让过程中由于无形资产的外延不明确而带来损失;再次,对引进的无形资产进行投入产出分析,评估其综合成本,考察引进无形资产是否真正是以较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收益。第四,加强无形资产创新与拓展,增强企业自主生产能力。目前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能力还不强,知识产权拥有量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一些跨国公司纷纷以现有和潜在产品在我国大量申请专利,许多企业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在此状态下的无形资产的创新与拓展显得比有形资产更为重要。创新是企业无形资产续存的生命力,拓展是对企业无形资产创新结果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应在创新与拓展上下功夫,通过对观念、组织、技术和管理方式的不断创新,以新知识、新观念引导生产与消费,满足多元化消费的需求;以市场多元化需求整合扩充企业规模、生产和经营方式,建立高效率、高弹性的营运网络;以重视知识和智力投入,实现终身学习机制,提高职工素质,迎接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新产品的开发和新知识的发明创造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从而增强企业自生能力。同时也只有不断地创新与拓展,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