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水上音乐教学反思

水上音乐教学反思

水上音乐教学反思

水上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育;音乐;课后反思

一、反思先进的教育理念

随着音乐新课标的颁布和实施,音乐课改使音乐走向社会、走向大众生活,走出学科本位,实现了教与学的变革,为学校的音乐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新课标倡导把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放在首位,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但过于淡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意境、活动氛围的创设上,学生们或编创、或律动、或探究,人浮于课,结果却没能很好地掌握教材上的歌曲。在这点上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二、反思教学中对音乐学科本体功能的认识和把握

音乐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只能通过音乐的手段来实现。课堂上运用一种学科和领域的综合,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广博的人文素养,体现了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但在实施这种综合教学时,却出现一些偏差:综合表现活动的展现和延伸占据音乐学习的时间过多,成了喧宾夺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并未真正注意音乐并使用音乐,只是在营造一种积极踊跃的气氛,但活动的目的不明确;学生的描述、表达和表现并没有围绕着音乐的要素,他们的语言更多的是文学,而不是音乐;课堂活动没有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

这样的音乐课并没有很好地体现出音乐的本体功能和学科特性,到最后学生也没有准确地掌握一首歌曲和学会欣赏音乐。这种状况说明我们对音乐本体价值和教育功能认识模糊和体现不平衡的现象。教学中对音乐的体验和把握应贯穿在活动的始终,课堂活动的设计要直指音乐本身,不能舍本求末,这点也应该值得我们反思。

三、反思学生的独到见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见解,允许学生标新立异,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把学生的独到见解记录在课后反思中,作为丰富教学的材料养分,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四、反思败笔之处

审视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分析,把教学的败笔之处,记录在课后反思中,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

只有注重教学方法的直观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感官作用,牢牢把握住音乐审美情感这条主线,才能提高音乐审美目标的达成。

五、反思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要使学生能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因此,自主性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的资源。”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性学习,其真谛在于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挖掘他们自我发现、自主探索的潜能。在自主学习与交流的音乐欣赏教学中,音乐文化与知识技能已不是学习的最终结果,而收集、实践、交流与探索这一自主学习与交流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学追求的目标。

水上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2篇

乐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下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及对策和同行商榷。

高中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内容提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热衷于流行歌曲、偶象歌星,而对教材中的歌曲却不屑一顾; 他们可以如数家珍似的出报音乐老师恐怕还未所闻的歌名及某某歌星所唱的歌,而对音乐课上老师反复教唱、竭尽所能讲解的歌曲、乐曲却模糊不清,这里固然能找到许多原因, 讲出一大串非我们音乐教师所能的理由, 但从一个教育者应有的工作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来反思我们的教育, 恁心而论, 我们的课堂教学本身存在的许多问题恐怕也是一个不容低估的重要因素。

二、没有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学生不认真对待音乐课

由于没有考试和升学的压力,学生对待音乐课没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其表现是音乐课想上就上,不想上以种种理由赵老师你请假,请假后,要么到教室内写作业,要么到寝室或者别的地方玩耍,有的同学还借音乐课到歌厅消费唱歌,甚至有的趁机去网吧,带来了种种问题。

三、许多高中的音乐课有名无实(除艺术类高中)

笔者调查发现,许多普通高中因面临高考的压力,所以把音乐课教学看做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其表现是,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不设音乐教室,缺乏音乐教材、器材等。

高中音乐教学的对策

针对上述现状,笔者和自己的所在学校为了搞好高中音乐教学,想了许多办法,采取了一些对策,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为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教学,我们专门组织高中师生进行音乐课教学问题的专题讨论。就高中音乐教学是否应该认真组织、如何组织才能达到良好效果等问题进行了研讨。通过研讨,全校师生形成了一致的共识,音乐课可以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对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重要作用。

四、采用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1.我校利用五四、春节等节日实时安排一些师生节目。比如五四青年歌咏比赛,要求各个班级都有参加,并且有评比、有奖励;春节师生联欢会,要求每个教研组必须有一个经典歌曲演唱等,通过这些节目的安排提高了师生学习基本乐理知识的积极性。

2.音乐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提高教学水平。比如我校就不断把音乐教师派出学习,同时要求音乐教师也加强自身学习,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音乐教师也明确了音乐教学的功能在于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空气,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 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 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水上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3篇

一、提升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音乐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和主体,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重视他们的情感交流,把培养学生的兴趣作为出发点,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所以教师要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去面对学生,新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在唱独角戏,而是和学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音乐课较其他学科相比,更容易产生师生间的互动。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活泼好动、善于表现自己、模仿他人,教师只有在互动过程中课堂气氛才会活跃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宽松、活跃的课堂看似很“乱”,但实际上是“活”的,正所谓形散而神不散,让学生在“乱”的课堂上学到“活”的东西,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具有既要放的开,又要收的拢,把握好课堂,驾驭好课堂的能力,这样才能既使每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的发挥又达到教学目标的效果。

二、提升教育创新能力

创造是艺术发展的动力,没有创新就意味着我们将在前人获得的成果上徘徊,教育就停滞不前。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的人格是不完善的,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总是带有开拓进取、勇于冒险的精神,不会为固守不变的东西得过且过,“书破万卷求自如,只有创新才成材”。时展呼唤创新人材,社会进步需要创新人材。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 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音乐课程标准》标准中指出:“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音乐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这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无疑提出了新的挑战。曾有一位伟人说过:“教师工作最大的特点是创造,只有打破常规,敢于尝试,才能谈的上创造。”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三见”:新见、创见、远见。实际上,我们获取某种知识和接受某种新观点比产生新观点更容易,要学会提出创新意识和创新观点的有效方法,要激励受教育者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我们教师对待读书获取的知识信息应闪念频频,联想翩翩,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科学地运用知识信息的同时,创造出自身特色的全新知识信息,积极地进行教学研究,将教研成果及时地投向社会。因此,教师应着眼于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和研究,努力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

三、提升现代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1世纪是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世纪,信息网络可谓是无处不在。现代化教育媒体作为改革的“宠儿”迅速占领传统的学校教育阵地,成为学校教育改革的软硬件设施。在音乐领域,多媒体技术的介入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许多现代化电教媒体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如录音、录像、投影、计算机等,这些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电教媒体的进入,使音乐教育朝现代化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育丰富了教学手段,使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具体化、枯燥的音乐理论趣味化、零乱的知识条理化。因此,学生在课堂上面对的不再是一块黑板、一架钢琴、一台录音机,而是一个视野极其广阔、资源极其丰富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有助于学生对音乐感受的加深和理解,可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因为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领域中的地位是如此重要,所以,广大音乐教师更应该熟练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其具体表现为以下这几个方面:多媒体应用教学能力、乐谱打印和MIDI 制作的能力、音乐课件制作的能力等等。

四、提升教师教学反思能力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主体的行为表现及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已经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的确很有哲理,我想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最多只能形成比较肤浅的知识,同时没有经过反思的经验也不会帮助教师获得发展,所以创新型的教师就应该主动反思、勤于反思,并在反思中看到自己的长处,修改自己的短处,扬长避短,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效能。

同样,作为一名音乐教师,虽然音乐课并不涉及到升学考试,但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音乐课的质量,也是极为重要的。因此,音乐教师也应该学会反思、善于反思是在不断实践、大胆的创新中进行的,每个教师都处在探索试验阶段,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教学后的反思尤为重要。反思实际上是一种研究活动,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将自己的教学活动和课堂情境作为研究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有意识的分析与总结,认识和找到自身教学的不足,适时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反思内容应包括,是否完成教学目标,每个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教学内容,哪个环节还有问题,课堂上随机出现了什么新情况,是否有遗留问题等。研究记录成功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梳理学生出现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原因,特别是对课堂上随机出现的灵感,学生好的思维方式及时回忆、整理、归纳,不断积累教学体会和经验;总之,反思有助于总结经验教训,有助研究教学过程,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从而形成适合于自己、有益于学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特点。

参考文献

[1]石琳,新形势下小学音乐教师素质问题的思考 [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9

水上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4篇

相比于语言而言,音乐可直接触发我们的情况,音乐带给我们的感受及体验是其他语言艺术所替代不了的。因此,在进行音乐教学时,过多的讲解反而不利于学生直接把握音乐,阻碍了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针对音乐欣赏教学。因此在对学生开展有关于音乐欣赏的课程时需要对教学方法的改善加以重视,并以此来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性进行培养。

1、音乐欣赏教学与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关系

音乐欣赏是指一种利用听觉来感受音乐作品当中美的意境的活动,其包含了一种独特而又复杂的心理活动,同时它还蕴含了一种抽像而又无法言喻的美学品格。所以要想真正欣赏音乐就需要听者发挥其发散性思维能力,才能真正体会音乐当中的美与意境,而在这其中,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水平又会直接影响到欣赏音乐的水平,甚至还会对培养音乐创造力产生一定影响。

在音乐欣赏当中,要发挥发散性思维的能力不仅需要有形象方面的思维,而且还需要逻辑方面的思维[1]。对于音乐欣赏来说,发散性思维是基于聆听与感知而形成的,其以形象思维为引导,首先体会到的是音乐带给学生的感受,随着情感的升温,对于音乐的欣赏就会上升到理性阶段,而此时就需要有逻辑思维的加入。其次,在音乐欣赏当中所发挥的发散性思维要做到能收能放。在音乐欣赏当中,主要是通过乐声来刺激学生的情感体验,接着通过发挥大脑的想象及联想加工之后才能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音乐在每个学生当中才能产生不同的“音乐形象”。再次,在音乐欣赏当中,不仅需要发散性思维而且还少不了灵感思维。灵感思维是发散性思维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灵感来源于一瞬间,因此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独创性等特征。但是发散性思维当中的灵感思维在关键时刻却能让音乐欣赏有着质的飞跃,超越音乐的范围而使学生能够从音乐欣赏当中受益。

2、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对策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基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由于音乐欣赏是综合心理活动与思想能力的一种审美过程,而想象又是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所使用的重要方法,所以只有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过程里让他们的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实现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散性培养与音乐欣赏水平的提升。

在音乐欣赏教学当中可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第一,要通过自然界的现象和声音帮助学生进行想象。比如说在欣赏《百鸟朝凤》时,我们可先让学生听听大自然或是公园里各种鸟叫的声音,然后再将音乐放出,这样学生就能在听的过程当中形成一种画面,让学生更能理解百鸟朝凤时的美妙。第二,通过标题来进行想象,比如说在听《牧童短笛》时,首先着眼标题,想想牧童、短笛、在河边,这本身就是一个很优美的画面,然后通过放送音乐来让学生产生联想达到欣赏音乐的目的。第三,利用“移情”来进行想象。欣赏音乐时若学生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来对音乐进行探索和揣摩,那么学生就会在融入自身情感的基础上产生想象。教师可通过“直接移情”或是“间接移情”的方法来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写作时的背景,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音乐当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四,要利用节拍来进行想象。音乐的节拍及速度可体现音乐的律动及其所包含的情绪,节拍、速度较快可反映一种高亢、激昂的情绪,而节拍、速度较慢则反映了一种低沉、消极的情绪,这些也都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出发点。在进行音乐欣赏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放送一段旋律起伏较大或是两段节拍快慢不同的音乐来让学生体会音乐中所包含的情绪,同时也让学生发挥其想象能力,培养了其发散性思维能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在整个音乐欣赏教学当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就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整个过程当中只起引导作用而没有过多的讲解。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其更多地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

水上音乐教学反思范文第5篇

1 什么是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就是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它是构成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个性的核心内容;是衡量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一个国家的国民人文修养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教育中人文教育的地位和水平。由此可见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

2 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2.1 促进思辨能力的培养

可以培养青少年的人文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就是思考辨析能力。所谓思考指的是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所谓辨析指的是对事物的情况、类别、事理等的辨别分析。人文的思辨能力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首先,人文性问题的思考通常都具有很大的争议性。其次,在进行人文性问题的思考和辨析过程中时,要维护之一观点主要是进行辩护性解释和说服性论证。最后,人文性思考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或确证一个科学的定理,而是为了鉴别和选择一个最佳的价值理念或行动准则。民族音乐的教学是我们培育青少年思辨能力的一个契机,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地域广阔,各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俗都是不同的,正是由于这种差距使得每个民族的音乐都是风格迥异的,这些多种多样的音乐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对于培养青少年的人文思辨能力是极为有利的,不同文化在不断的碰撞中给青少年形成一种文化震撼,让他们开始反思人类文化之间的巨大差距,认识到文化是有局限性的,不能只局限于自己所认可的文化而忽视其他文化,减少这种会偏见对青少年的认识能力的影响,从而看到自身的缺失,利用音乐带来的冲击反思自身,有利于人文思辨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发展创新能力养精神。

2.2 促进民族精神的培养

学生可以从丰富的民族音乐中了解民族音乐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以及其中凝聚的民族精神,由于民族音乐都是基于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创作出来的,因此它反映了我国不同民族的日常生活,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我国共有56个民族,各个民族的音乐都涉及到的题材非常广泛,而且风格很鲜明,比如新疆的木卡姆和汉族音乐相比在律制上的差别很大,而且不同的音乐有不同的用途,比如唢呐曲百年朝就是用来娱神和超度的,不同的地域会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用汉族音乐来说,北方的音乐风格豪迈,旋律起伏大,较为高亢,而南方的音乐风格则偏阴柔,感情细腻委婉,旋律平缓,由于音乐和地域环境的紧密相连,所以音乐可以创造出一个情感空间,用来加强地域群体之间的联系,形成归属感,在这个空间内,同属一个地域的群体一起高歌热舞形成了空间规范。有些音乐还寄托了千百年来中国儒家思想,比如古筝曲渔舟唱晚表达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归隐田园,寄情于山水之间之间的追求,我们在这些极为丰富的民族音乐宝库中发现丰厚的文化内涵可以成为师生进行交流时的谈资,我们可以通过民族教学来加强师生间的对话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促进人文思辨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学生可以在对多元文化的审视过程中反思自身,树立起自己的人文理想和精神追求。

2.3 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

民族音乐的交流和传播能促进民族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拥有56个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民族各自的音乐文化中也会将他们独具特色的生活习俗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反映出来。可是,尽管文化间的差异会造成文化误读,导致民族冲突的发生,但是不可否认音乐同时也是加强各个民族之间沟通理解的纽带,不同民族可以通过音乐了解尊重彼此之间的文化,有效地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加强彼此的民族间、人际间的了解和沟通。

许多培育人文精神的重要契机都蕴含在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中,这就要求教师真正领会民族音乐的的文化内涵,把握住这种契机,但是遗憾的是,还是有很多的音乐教师并未认识到这一点,使得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偏差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出现, 导致当前的民族音乐教学陷入困境,是青少年人文精神缺失危机的客观原因。

3 当前民族音乐教学中遇见的问题

就目前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来说,由于工具理性及西方音乐学科的长期影响,在民族音乐教学中嫁接了很多西方音乐体系,形成了轻文化重音乐的现状。

3.1 缺乏对文化内涵的了解

导致学生缺乏对民族音乐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内涵的了解,是由于现在的音乐教学活动热衷于分析音乐作品的形态,忽视了音乐存在的意义。比如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我们在进行该曲的音乐教学时都只是笼统的介绍下曲目的来源和年代,然后就开始分析曲式,学生浑浑噩噩的听完了分析,却没有体会到这个曲子真正的美丽之处在于中国古典音乐的神韵,而对该曲所具有的特定的地域环境,特有的音乐传承方式,特定的历史因素则完全没有概念,更不用说思考与我国儒家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深厚渊源了。被忽视的这些因素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点所在,可是却被大多数教师和学生所忽视。

3.2 太注重于培养技术

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教师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使得学生被技术所牵绊,成为单向度的人。当前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活动中,学生迷恋于训练演奏技能,唯一的目的就是掌握一定演奏技能,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情绪被对演奏技能的掌握程度所掌控,演奏技能本来是为人类服务的工具却成为了人情绪的主宰,在技能技巧的规训下,学生机械的演奏音乐,经常担心在某个动作或是某个乐段演奏失误,演奏的过程不再是享受的过程而是成为了一种精神负担。但是,在我国的民间艺人中,这种情形却非常罕见,由于民间艺人并不受演奏技巧的束缚,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演奏,将至性至情抒发出来。

4 改进我国民族音乐教学的措施

4.1 加强优秀民族音乐的推介

将我国悠久的民族音乐历史和文化介绍给学生,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民族音乐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将一个民族的精神、性格、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和时代风貌,在7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中,我们的祖先就创造出了音乐,出土于河南舞阳的骨笛已经有八千多年的历史了,被称为“世界第一笛”,这充分说明当时的原始人已经可以使用乐器演奏出美妙的音乐了,当时的音乐功能不像现在供人们欣赏,而是服务与生产和生活,具有很实用的功能,我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水平很高,世界上最早的根据数学制定的十二平均律是我国明朝的律学家朱载在制定的,不仅仅本国的百姓钟情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姿的艺术体系,也大为邻邦景仰,比如至今日本的雅乐中还保留着唐朝音乐的成分,四五千年中,我国的音乐涉及77种体制、机构乐律、乐种、乐器、音乐人物、著作、曲种、美学,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宝贵财富,是世界文化宝库中极为瑰丽的一颗明珠,因此,在教师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时,不仅要将音乐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向学生传播民族文化知识,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精神。

4.2 使欣赏优秀民族音乐成为一种常规

让学生收到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的感染,培养高尚的情操,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中往往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思考,将人类高尚的情感、思想都凝聚在一起,经常欣赏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领略到其中蕴含的精神文化,提高艺术修养。

4.3 把民族音乐教学溶入音乐各科教学中

在音乐各科教学中融入民乐,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素养,教师有意识的在进行声乐、钢琴、乐理的教学时加重民族音乐的教学,比如,在声乐课上,教师可以将各民族的歌唱技巧和各种戏曲、曲艺的唱腔传授给学生,而不是仅限于传授西洋的唱法,进行钢琴教学时可以将我国脍炙人口的名曲用作练习曲目,学生在弹奏时不仅可以欣赏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还能了解和学习我国民族音乐独特的作曲技术理论和曲式理论,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两方面掌握我国民族音乐。

4.4 合理开设民族音乐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