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隔代教育的特点

隔代教育的特点

隔代教育的特点

隔代教育的特点范文第1篇

论文关键词:教育服务功能 隔代教育 现代家庭 教育子女 家庭教育 教育形态 亲子教育 现代社会

一、隔代教育在当代家庭教育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祖辈具有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

作为已经养育过子女的祖辈,在教育、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方面较之年轻的父母更为成熟。他们对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要比孩子的父母知道得更多。祖辈社会实践比父母丰富,积累了丰富的阅历,重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孩子的营养和身体状况)并提前加以预防。因此隔代教育的子女,一般而言,身体的素质较好,他们在对孩子的生活照料和安全保障方面明显要优于非隔代教育的子女。

2、祖辈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养育孩子

相对年轻的父母而言,祖辈不再有工作的繁重压力,时间和精力比较充足,而且心态平和,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同时,祖辈的带养可以减轻父母在事业和生活上的负担,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和发展,使孩子的成长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上有了较好的保障。

二、隔代教育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纵然隔代教育具有优势性,但由于祖辈在教育观念上比较保守、落后,在教育方式方法上比较片面、单一,以经验育人,因此隔代教育也存在不足。不恰当的隔代教育将对孩子的成长带来难以弥补的缺陷。我们要正确认识其弊端,并将之尽量地最小化。

1、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

隔代教育中的孩子往往受到祖辈极度小心的保护,与父母相处时间不多,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较少,使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心胸不开阔,不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养成。祖辈的过分溺爱和迁就,对孙辈的要求几乎有求必应,余逸群在对首都1000户独生子女家庭的调查结果显示,老人过分溺爱孙子的占86%。这容易导致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增强他们的依赖感,变得任性而娇气。由于祖辈本身的思想观念比较落后,不易接受新事物、新信息的影响,不懂得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

2、不利于孩子优良品德的培养

同样由于祖辈对孙辈的无限度溺爱,事事包办,百依百顺,导致孙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利于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意识,从小养成怕脏、怕累、怕吃苦的坏习惯,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探究问题的能力。祖辈对他们的百依百顺,纵容护短,致使孩子自高自大,不利于培养他们中华民族传统的谦虚、礼让等优良品质。同时,祖辈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孙辈的物质需要,宁可自己节省也不亏了孩子,导致孩子从小不知道勤俭节约,浪费成习。

三、改进方式,积极发挥隔代教育对现代家底教育的服务功能

虽然隔代教育具有其不足之处,但是我们并不能由此认为隔代教育一无是处,历史上许多大家都是由祖辈养育成才的,如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是由其奶奶带大的,俄国文学家高尔基是由其外祖母实施的早期启蒙教育。可见,要想发挥隔代教育的积极作用,关键就在于改进隔代教育的方式方法。

1、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对隔代教育进行正确指导

家庭是儿童的第一级学校,家庭教育是儿童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家庭教育所具备的特点,决定了其始终是学校教育的有利补充。因此,家庭教育不是盲目进行的,应该接受学校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隔代教育问题更是如此。学校是传授系统知识的场所,是接受最先进教育理念的机构,可以对隔代教育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加以正确的指导,让祖辈从理论层面上对隔代教育有清晰的认识,在教育孙辈的过程中能够用正确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指导。

学校对隔代教育的指导在时间和方式上可以灵活多样。一是可以通过开展讲座的形式,对教育、隔代教育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可以通过开展座谈会的形式,了解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建立学生的有关隔代教育方面的档案,随时了解学生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状况,并及时解决问题;四是在隔代教育出现问题时,可以点对点地开展个别性的沟通和交流,深入地了解学生家庭中隔代教育的困难,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参考性方案。

2、祖辈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以适应现代家庭教育的需要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祖辈应该知道,再用以前教育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孙辈已经不合时宜了。因此祖辈要想使隔代教育发挥积极作用,就应该努力更新观念,主动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从以往的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

首先是努力学习有关教育、家庭教育、隔代教育的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学习隔代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方式。这就需要加强与学校老师的交流。参加学校举办的有关隔代教育的培训,主动向老师咨询有关问题。其次应该努力了解现今儿童的普遍心理特点以及自家孩子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第三是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能与孩子进行畅通交流的新知识与新信息。能听懂孩子们流行的话语,知道孩子们喜爱的文艺、体育、政治明星,与孩子有共同的话题进行交流。明白孩子的想法,教育起来才能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发挥好的效果。电视、书籍报刊、因特网等媒介在祖辈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祖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加强新技能的学习。比如获取新知识、查阅新信息的能力,熟练掌握计算机使用技术等等。

3、祖辈要主动参与学校、家庭及社会等各方面协调、配合与沟通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作用不可能达到好的效果,因此隔代教育中的祖辈也要与各个方面作好协调、沟通等工作,以促进教育合力作用的发挥。

隔代教育的特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隔代问题;教育;对策

一、农村幼儿园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现在农村大多数家庭年轻成员都会外出打工挣钱,把孩子留给家中的父母。这样的隔代教育产生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隔代教育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意识

由于家中老人对子孙后代十分疼爱,在隔代教育的过程中逐渐让孩子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都是家中的“小王子”“小公主”,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无法跨越日积月累形成的习惯,以至于没有谦让的态度和心理,都普遍蛮横。

2.隔代教育使孩子产生依赖性,没有独立性

由于老人对子孙都是“毕恭毕敬”,所以长此以往使孩子形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让孩子产生极度的依赖性,没有一点独立性。

二、农村幼儿园隔代教育的主要对策

1.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前提条件。幼儿园环境包括人员基础设施、幼儿教师风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从孩子们刚刚入园开始,教师就应该帮助幼儿树立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思想意识。

2.幼儿教师教育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对身边所有的事物都处于认知和学习阶段,包括学习知识方面和生活能力方面,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都非常强,善于学习周围人的行为举止和语言交流,只是模仿都处于比较单纯的目的,并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幼儿教师应该恰当掌握孩子们的性格特点,抓住幼儿善于模仿的特征,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对幼儿进行教育,可以是某个方面比较突出的孩子作为榜样,可以是生活中的他人作为榜样,也可以是幼儿教师个人作为他们的榜样。作为榜样的前提条件是,该榜样人选身上具备某些优良品质,可以传递正能量,有利于幼儿进行学习和他们的成长。

3.家长配合

隔代教育的主要原因还是家长问题,我们应该给家长树立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意识,帮助克服孩子的依赖性,教育孩子应该爱护环境、团结友爱、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孝顺父母、举止文明等各种优秀品质,从而促进幼儿不断学习和成长。

综上所述,隔代教育是对幼儿成长来说非常关键的问题,我们应该帮助孩子走出隔代教育带来的弊端,从而引导他们走向美好的未来。

隔代教育的特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隔代教养;儿童;社会适应性

1、引言

隔代教养,是指在家庭中主要由祖辈来承担对孩子的照顾、教养等责任的一种教养形式,其又有完全的隔代教养和不完全隔代教养之分。前者主要指父母与孩子长期分离,孩子完全由祖辈单独抚养,后者指父母与祖辈共同承担对孩子的教养,但以祖辈为主。现在社会,隔代教养已成为普遍现象。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点:(1)随着社会发展及工作压力增大,年轻的父母迫于生活压力,外出打工或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2)当今社会年轻父母不再把孩子视为自己生活的唯一追求,而祖辈为了天伦之乐,承担起养育孩子的责任。(3)父母离婚后各自重组家庭,孩子由祖父母接手照顾。(4)父母一方过世以及身心上的疾病障碍等其他原因,孩子也交由祖辈代为教养。

社会适应性在社会心理学中叫社会适应行为或社会适应能力,一般统称为适应行为。关于社会适应性的概念,国内学者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著名心理学家斯宾塞最早使用了“社会适应”这一名词,他认为“生活即是内在关系与外在关系的调试。”心理学界对社会适应的定义主要有以下观点:(1)社会适应是个体对外在环境变化的一种应对。个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包括一系列自主的适应过程,表现为顺应、自制、遵从、服从、同化等具体的适应方式。社会适应也是个体在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一种相对平衡的心理状态,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如有学者对皮亚杰的适应过程理论作了一个进一步的补充和展开,认为社会适应从出现不适应现象到重新适应要经历认知调节、态度转变和行为选择三个环节。(2)社会适应的核心是人格适应。很多心理学家都认识到,社会适应同样是一种人格适应,在个体面临刺激、压力或困境时,其内在的人格特质就要进行应对与评估,调动已有的心理资源和策略进行危机的处理,使人格或心理保持一种平衡状态,若处理得当,人格特质就保持相对的稳定,若危机始终无法处理,就会导致人格的不稳定甚至障碍。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社会适应性是指人们与社会环境发生调和作用的过程中,人们表现出来的应对环境变化并与之保持平衡的一种心力。

2、国内隔代教养和儿童社会适应性的研究现状

2.1 国内隔代教养的研究现状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我们发现,国内近几年对于隔代教养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了,如段飞艳、李静(2012)[1]就指出对于隔代教养的研究已经基本涵盖了隔代教养的成因、隔代教养的类型、隔代教养的利弊、隔代教养对孙辈的影响及隔代教养对祖辈的影响这几个方面,并发现国内学者偏重于描述隔代教养的现状、隔代教养的类型,并热衷于对隔代教养的利弊进行探讨。

2.2国内儿童社会适应性的研究现状

社会适应性是心理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我国关于社会适应性的研究还处在理论探讨与量表的初步制订阶段。通过杨彦平与金瑜(2006)的研究发现,国内关于儿童社会适应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社会适应性的比较研究之中,通过量表来对儿童的社会适应性做出界定[2]。而在关于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因素研究中,也有学者探讨了家庭教育因素对儿童适应行为的影响,但是都没有直接涉及到隔代教养与儿童社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大部分学者更多的是讨论年龄对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影响。而何宏灵,左玲,张西萍等(2010)[3]则对儿童适应能力做了系统的研究,研究了性别特点、不同托幼形式、年龄及集居形式等对儿童适应能力发展的影响。

3、国内隔代教养对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现状

通过阅读文献与上文的论述,我们发现,国内对于单独讨论隔代教养对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较少,但是许多学者在针对隔代教养的研究中都分别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这个问题。如邓长明,陈光虎,石淑华(2003)的研究发现,[4]隔代教养中幼儿的行为出现问题明显高于父母抚养儿童;隔代教养幼儿比父母教养、父母和祖父母共同教养的幼儿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行为障碍、性格缺陷、人际交往缺陷和适应性较差等问题;李炎(2003)通过研究发现,[5]隔代教育下的孩子集体观念淡漠缺失控制力;万翼(2004)的研究中也发现,[6]隔代监护家庭下的孩子缺乏同情心,冷漠、集体观念淡薄;何奕敏(2004)发现在接受隔代教养的儿童中,[7]近60%不同程度地存在任性、自私、冷漠、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黄祥祥(2006)也认为,[8]隔代教育由于过分溺爱和迁就儿童,容易使儿童产生“自我中心“意识,形成自我、任性等不良个性。可以发现,大部分学者都是从隔代教养对儿童个性或是心理影响的角度出发,从而涉及到一些对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影响,且大多是不利影响。但也有学者提出了不同看法,如沈卫华(2001)就认为,[9]祖辈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都可以有效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还有的学者从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0]聂丽萍(2012)认为隔代教养对儿童的性别角色、亲自依恋、自主性与主动性的发展都有着不利的影响。 还有部分学者探讨了家庭教育因素对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影响,如王民洁(1999)通过调查发现,[11]家庭结构、父母文化程度、家庭关系都对培养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有重要作用。

4、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4.1缺乏专门系统的研究

真正系统研究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对较少,可以说几乎没有,多渗透或贯穿于其它问题研究之中,而对隔代教养与儿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尚未涉及。目前对于儿童社会适应性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正常儿童和特殊儿童的比较之中,而对于影响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变量研究虽有不少学者都涉及到了家庭教育之中,但专门针对隔代教养的研究非常之少,都只是有些许涉及。目前已有的研究资料多是将隔代教养问题与其它问题结合在一起讨论,而专门单独分析隔代教养与幼儿社会适应性的研究却相当之少。且由于对社会适应性缺乏一个统一的概念和专门的测量工具,研究者们根据各自理解编制了各种量表,缺乏统一的测量标准。

4.2研究视角较为局限

对于涉及隔代教养对于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影响的研究视角较单一,带有一定局限性,大多也是从隔代教养对于儿童个性或是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出发,而没有从社会适应性这个角度出发进行研究。而涉及到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研究,也多是从隔代教养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不利影响出发,对于隔代教养对于培养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有利影响却比较少提及。目前研究视角的局限性导致了现阶段在研究方法上也缺乏多样性,研究的内容也不够全面。

4.3研究的理论及实践基础薄弱

通过对文献的查阅与整理我们发现,不仅是隔代教养对儿童社会适应性的影响的理论及实践研究非常薄弱,对于儿童社会适应性的理论及实践研究也相对较为薄弱,而相对而言大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的理论及实践研究就相对丰富的多。没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支持,想深入开展进一步的系统研究也是非常难以实现的。

5.未来的研究趋势

丰富基本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隔代教养与儿童社会适应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专门的系统的深入研究,并采取多样化的研究视角,从隔代教养的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角度出发或是从儿童社会适应性发展的角度等等进行探究。目前缺乏的不是研究内容,缺乏的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材料,如何丰富科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材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段飞艳,李静.近十年国内外隔代教养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2,(4):13-16.

[2] 杨彦平,金瑜.社会适应性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6,29(5):1171-1173

[3] 何宏灵 ,左 玲 ,张西萍 ,刘 灵,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研究,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0年第21卷第3期,271

[4] 邓长明,陈光虎,石淑华.隔代带养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对比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3):196.

[5] 李炎.农村"隔代教育"调研[J].四川教育,2003,(2):20-21.

[6] 万翼.农村初中"隔代监护"学生的不良人格特征及教育对策[J].江西教育科研,2004,(3):16-17.

[7] 何奕敏.加强对农村"留守幼儿"的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4,(6):24.

[8] 黄祥祥.论隔代教育与儿童心理的发展[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4):203-205.

[9] 沈卫华.论祖孙关系在幼儿家庭教育中的作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23(5):82-87

隔代教育的特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隔代教育 问题 利弊分析 策略

据调查显示,在我国城镇有近五成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北京共有70%的幼儿接受隔代教育,上海则有50%~60的孩子由祖辈承担抚养和教育责任,广东则一半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孩子的年龄越小,与祖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比例就越高。现代社会生活压力的日益加大,年轻的父母出于工作或学习的原因,将自己的孩子交给父母看护。因此隔代教育现象愈来愈普遍。祖父母对孙辈包办的教育方式对幼儿独立性的发展非常的不利。据调查表明,亲子教育和隔代教育下成长的儿童上小学后,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和学习能力有明显的区别。

二、隔代教育利弊分析

(一)隔代教育的弊端

1.祖父母与父母之间教育不一致

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父母亲能够保持理性的态度,适当处理孩子任性,能使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能够有效的培养孩子自我反省思维的发展,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想法。孩子能够理智的处理要求父母不答应的要求。而不是一味的哭闹要求父母不答应的要求。再者理性的教育态度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等。而爷爷奶奶在面对孩子哭闹耍赖总是无条件的投降,满足孩子各种要求,到头来父母抱怨祖辈的宠溺过度,惯出孩子各种毛病,祖辈们则抱怨父母对孩子太严厉,孩子还小。父母和祖父母造成在孩子的面前扮演着“黑和白脸”孩子的情感会被混淆,会依赖祖辈的袒护,会对父母产生敌视情绪情感。到头来会产生祖父母和父母之间互相指责,造成家庭失和。

2.溺爱造成行为处事能力差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挫折,就像学习走路一样,孩子当踏出人生的第一步时,也是经过无数次的跌倒才成功的迈出第一步,在挫折中学会成长,挫折是成功的垫脚石。祖父母泛滥的照顾,孩子的一切都包办。孩子本因该会做的或孩子可以学会做的,也一点都不让孩子做。

3.孩子人际交往阻碍

如今家庭大都是独生子女,祖父母都是捧在手心上,不能让孙儿受半点委屈。在幼儿园里,孩子们打架是时常发生的事,幼儿园老师碰到打架都会是拉开孩子,批评动手的孩子。而有的家长碰到孩子打架的时侯,就教育孩子以牙还牙,认为这样有出息,以后也不会被欺负。使得家园教育各持一方,却不知这时的孩子思维能力尚未完善,分辨是非能力并不强,动手也不分轻重,容易引发严重的后果。再者从小就用这样的教育方式,长大容易形成霸道无理的性格,也容易形成得不到就抢的错误观念,最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案例:

(二)隔代教育的利

1.可以弥补同伴的不足

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使得父母和子女的亲情逐渐淡化,隔代亲情可以弥补孩子对亲情的渴望,祖父母的关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温暖,隔代亲情也能弥补了独生子女的同伴缺失,现在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四个大人围绕着一个孩子,都是把家里的最好的东西先给孩子。容易造成平等的人际交往准则无法被孩子意识到和学习到,最终可能会使孩子表现出与同伴之间交往的困难。然而于同伴之间发生了争执往往会蛮横霸道或手足无措,就时间上祖父母有足够的时间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时间上耐心的陪伴孩子。减轻了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忙碌工作的父母长时间的疏忽管教孩子和孩子交流。

2.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

父母既要面对工作上的各种挑战,又要应对生活的繁琐,忙碌完一天工作后还要辅导孩子,这让他们疲惫不堪,而祖辈们的帮忙照料孩子减轻了他们的压力,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白天父母上班工作忙碌,祖父母可以帮忙接送年幼的孩子上下学,回家后也可以帮忙看管下孩子。有一定文化基础的祖父母也可以辅导孩子功课,舒缓父母的压力。

3.祖辈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

有一定文化素质的祖父母不仅能够在生活上对孩子照料周全,在教育孙子上也有科学方法,值得借鉴。只要有正确的教养方法和科学的认知,爷爷奶奶也会带出好孙子,况且爷爷奶奶曾经养育过孩子,有丰富的育儿经验,这也能帮助年轻父母减少在育儿方面的误区,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4.利于和谐家庭的构建

隔代教育在家庭占据着重要地位,隔代亲情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的中心是孩子。孩子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氛围中,会学习到长幼有序和适应复杂的人际关系,可以为将来步入社会把握不同角色的转换,尊敬老人。然而老人则是提高自身教育素质,学习科学的育儿知识,来帮助父母养育教导孩子。

三、隔代教育科学策略

(一)提高祖父母科学教育理念

祖父母的素质水平不相同,经过岁月积淀也会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经历也各不同,有些是科学的,有些是错误的。在如今的社会上,祖父母们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与时俱进。因此在祖父母承担教育的时候就应该要有意识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祖父母可通过网络、可购买相关书籍,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或与同辈之间交流各自的育儿的心得及烦恼,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当育儿中遇到困惑及不解时可以向专业人士请教。

(二)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一致的科学教育观

面对孩子的教育,祖父母不应该仅凭主观想法,盲目的下结论,而应该在充分的了解事情前因后果后再做出结论。在对于孩子某段时间表现出特殊行为的时候,祖父母和父母要共同探讨发生类似行为的原因,对症下药,开展有效的措施。同时在孩子特定的身心发展敏感期,有意识的训练幼儿相关方面的能力。祖父母和父母可以利用节假日家庭聚会的时间交流;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融入孩子内心世界。

(三)社区的关注

社区居委会可以组织活动让老人走出家庭,参加社区老年人活动,定期的孩子教育交流会,就孩子教育出现的问题让大家共同探讨解决的途径。

在现今竞争激烈的社会隔代教育是个普遍现象,本研究立足隔代教育的利弊方面,分别从不同角度指出隔代教育普遍存在的误区,提出对应教育建议,同时呼吁全社会关注隔代教育实行的效度,正视隔代教育中教育不足的事实,同时提出解决策略,共同探讨隔代教育卓有成效的实施,为国家培育健康茁壮有知识、有理想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冯旭东,隔代教育:在是与非中彷徨[J],山西老年,2006,(02).

隔代教育的特点范文第5篇

关键词:隔代教育;幼儿社会性;家庭教育

假期见到了一个远房表哥的女儿静静(化名),今年三岁了,一直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静静的性格跟她的名字一样,乖巧、安静,她很少开口讲话,即使说也只是一两个字的说。想要什么东西就直接拉着奶奶过去让奶奶帮她取,她自己不开口也不动手。而且静静胆子也特别小,别人讲话声音稍微大一点或者有什么突然的声音都会吓到她,看到别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她也不敢主动加入,只是在旁边看着。她的表现引起了我的关注,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发现,爷爷奶奶虽然很疼爱静静,但对静静的照顾也仅限于吃饱穿暖,很少与她交流,加上爷爷奶奶本来的性格也比较内向,不爱热闹,慢慢地,缺少父母亲情的静静开始变得敏感脆弱、自卑胆怯,不敢与人交往。正是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而缺乏安全感,因而教师对周围的环境总是很难适应并过度敏感,同时,又缺少正确适宜的教育引导,使得静静错失了许多成长的良好契机。

近些年,随着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静静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年轻夫妻忙于自己的事业,把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照料,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也是由种种原因造成的必然。激烈的社会竞争和繁重的工作压力,使得许多年轻夫妇为事业奔走忙碌,无暇照顾孩子;或者年轻父母没有经验,图省事或希望保留二人世界;离婚、丧偶、再婚或夫妻两地分居,无法很好地照顾子女;老一辈出于疼爱子女,主动抚养孙辈……上述种种使得隔代教育成为当代中国家庭教育中的一种普遍方式,对幼儿的身心各方面尤其是社会性发展方面有极大的影响。

隔代教育中,由于祖辈年龄较大,学历明显低于核心家庭中父母亲的学历,观念陈旧,一般缺乏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能很好地利用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教育孩子,而且,他们的一些旧观念无意中会传播给孩子,以至于阻碍了幼儿对新知识、新事物的学习。隔代家庭祖辈家长对幼儿年龄、生理特点不够了解,可能会忽视孩子的天性,错失孩子学习的关键期,也会为了安全而限制孩子的活动,对于孩子探索性及创造性的行为不能有效地引导,甚至加以干涉和阻止。另外,老人对待孩子溺爱成分多,生活上包揽孩子的一切,增强了孩子的依赖性,孩子常常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被老人当作“小花蕾”在“温室”里精心培育的孩子,自理能力普遍较差,独立性不强,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任性、自私等不良的性格。最后,孩子从小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老人不能经常带孩子出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与外界新生事物和信息接触较少,与社会接触也少,造成孩子性格孤僻,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比较差。

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问题,隔代教育也有其一定的优势。如,祖父母具有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祖父母更有耐心去陪伴孙辈;有助于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等。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要改变目前隔代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的状况,年轻父母和祖辈们要共同寻求一种更好的方式来克服隔代教育中存在的弊端,发扬其优势。比如,努力提高祖父母的家庭教育知识水平,更新教育观念。选择隔代教育的家庭,孩子的祖父母和父母之间要互相理解、经常沟通,年轻的父母要向长辈传达现代育儿的观念和知识,而祖父母也要善于吸收新知识,双方在教育上达成共识。另外,家庭、街道和社区等都应该关心这一问题,有条件的街道和社区可以把隔代教育的老人和孩子组织起来开展活动,让大家在一起互动交流、互相学习。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又能让老人间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经验。总之,要让隔代教育的家庭努力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受教育氛围,使他们身心各方面获得良好发展,与普通家庭的孩子共享同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李洪曾.幼儿的祖辈主要教养人与隔代教育的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5(6).

[2]康涛霞.浅析隔代教育在幼儿个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学前教育,2007(2).

相关期刊更多

少年儿童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中央

家庭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妇女联合会

好家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