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情报分析与研究

情报分析与研究

情报分析与研究

情报分析与研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科技情报;服务;农业科技创新;中央1号文件

中图分类号:F303.2;G35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0439-8114(2012)21-4948-04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Research and Servic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alysis

SUN Su-fen,GONG J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tech Information, Beij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Beijing 100097,China)

Abstract: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research were analyzed, and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and form of it were summarized. Several major area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lligence research which serviced for the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at were combined with in 2012 the No. 1 document in Central Committee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telligence;service;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 No. 1 document in Central Committee

2012年中央1号文件强调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这既为未来农业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业情报研究是以农业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借鉴情报学的方法,通常对反映一定时期某一课题领域进展情况的文献情报进行分析和归纳,并以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提供专题情报或系统化的浓缩情报,以了解该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1]。在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农业情报研究的服务作用。本文通过对农业科技情报研究的主要特征和主要形式进行分析,提出了服务农业科技创新的几个主要领域,以期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 开展农业科技情报研究的必要性

农业科技创新的参与主体包括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农业生产者等。在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开展农业科技情报研究,按各类参与主体的需求提供形式多样的情报服务,对支撑政府部门科学决策、指引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1 农业科技情报研究可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乃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都需要政府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并制定切实可行、针对性和时效性强的支持政策,也就是科学决策。科学决策必须以大量准确、及时的情报为基础,这就需要开展面向政府部门的农业科技情报研究和服务[2]。如北京市正在稳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同样离不开农业科技情报研究的支撑作用。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是农业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和标志,需要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农业科技城以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为突出特征,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的总部研发机构在城内聚集。作为现代服务的一种,面向农业科技城开展农业科技情报研究,既有利于各类总部机构科学地进行科技研发和生产经营决策,把握好发展机遇,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符合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要求。

1.2 农业科技情报研究可为科技创新指引方向

一方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科技更是如此。只有牢牢把握住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才能使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真正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当前,科研院所和高校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支撑单位,对某一地区乃至全国的农业科技发展和自主创新水平提升负有重要责任。要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就需要迅速、准确、全面地了解国内外农业科研发展的前沿和动态,需要及时准确的科技情报[3]。另一方面,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共同参与,各类创新主体竞相发展的多元化新格局已基本形成,各类主体对有限的科研资源竞争日趋激励。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实现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有所突破,这同样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最新的农业技术、发展前沿和科研动态,寻找新的创新点。

1.3 农业科技情报研究可为农技推广创造条件

现代农业是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技术装备,实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达到较高科技水平的农业。要满足上述几个方面的条件,仅靠加强科技研发和自主创新远远不够,还需做好相应的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工作。进一步说,需要实现农业科技的快速普及和农民素质的显著提高。而这两方面的实现都离不开系统性、现代化的农业科技情报研究。

一方面,农业科技的快速普及离不开情报服务。目前,农业仍是国民经济中的弱质产业,整体科技素质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规模效益低,抵御风险能力弱。科技推广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手段。在科技推广普及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情报研究的作用,把握农业发展的科技需求,确定适宜的科技推广途径,并了解科技推广普及的进展和效果,从而推动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农民素质的显著提高离不开情报服务。现代农业建设的主体是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现代科技和装备才能得到应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才能得以实现。以北京为例,虽然近几年京郊农村信息化的大力推进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乡“数字鸿沟”问题,现代远程教育、爱农驿站、文化共享等工程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信息获取能力,但是,仅仅能获取大量信息还不够,还需要帮助农民甄别、处理这些信息,并教会他们如何寻找和利用对他们有用的信息。这就要依靠进一步的情报研究来加以解决。

2 农业科技情报研究的主要特征

农业科技情报研究是专业化情报研究的一种,在职能、内容和领域方面既具有情报研究的共性特征,也体现出自身的特殊性。

2.1 农业科技情报研究功能具有复杂性

一般来说,情报研究主要具有三项功能:①综合功能,即情报研究可通过对相关情报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与综合,为服务对象提供高度概括性、系统化的情报资料,以节省他们查阅文献资料的时间和精力。②预测功能,即情报研究可根据社会、经济和科技等领域在过去某一时间段内的发展、演变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采用适当的方法,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影响。③决策功能,即指以综合研究和预测研究的成果为基础,针对某一现实问题提出实施方案和对策,为决策者提供必要的参考。

农业科技情报研究除具备上述三项功能外,还具备引导和教育功能。引导功能是指农业科技情报研究跟踪国外农业科技发展前沿,能让国内科研工作者及时了解和把握某一领域科研动态和重大科研进展,以便快速做出反应。教育功能是指农业科技情报研究还需要把专业化、抽象的科技知识加工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提供给基层的农业生产者,从而为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2.2 农业科技情报研究服务对象具有多样性

情报研究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和企业,其中,对政府主要发挥决策功能,为政策制定提供情报支撑,对企业主要发挥预测功能,为经营决策提供竞争情报和市场预测分析支持[4]。相比之下,农业科技情报研究服务对象更加多样,除了政府和企业外,还包括高校、科研院所和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参与者。对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要发挥综合功能。而且,由于农业产业链涉及生产、运输、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参与主体也相对较多,对不同的主体农业科技情报服务发挥的功能存在一定差异。

2.3 农业科技情报研究目标具有单一性

虽然不同的服务对象对农业科技情报研究的需求不同,但是,从农业产业链整体来看,农业科技情报研究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现代农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对政府而言,发展现代农业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和保障食品安全是长期战略目标,而农业科技情报研究可以支撑其做出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决策;对高校和科研院所而言,加强自主创新和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是其主要职责,也是发展需要,而自主创新和农业科技进步的最终结果就是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同样,农业科技情报研究也可以为此提供支撑;对企业而言,现代农业的发展意味着更多的经济效益,而农业科技情报研究可以帮助他们把握商机;对农业生产者而言,现代农业的发展将会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而农业科技情报研究可为其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条件。

3 农业科技情报研究的主要形式

从实践情况看,农业科技情报研究主要采取如下几种形式来为农业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发展服务。

3.1 农业科技前沿追踪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实际,选择国内外的农业热点问题及关键技术,通过文献分析、文本分析、数据挖掘等研究方法,重点针对国内外期刊论文、会议论文、综述报告、专利信息等科研成果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挖掘,形成具有导向性、前沿性、客观性的科技追踪报告和技术研发全景分析报告等,并结合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入领域专家进行分析评述,为科研部门及农业主管部门领导提供科技动态参考。

3.2 农业科技专题调研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开展农业科技创新需求调研、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情况调研、农业科技成果应用效果调研、农技推广体系调研、基层农技推广人员需求调研等多方面的专题调研服务,形成客观、准确的调研分析报告,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3.3 农业科技定题跟踪

选择国内农业科技领域重大科研项目进行定题跟踪。根据项目执行过程中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定题推送服务,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文献信息资源保障。根据项目的需要,通过对大量期刊、书籍、调研报告等文献资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分析、总结和研究,综合该领域权威专家意见,协助完成关于项目背景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的综述报告,便于科研人员快速、及时跟踪在研项目或本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3.4 农业科技文献计量分析

利用数字资源和数据库平台,运用文献计量学理论与方法和现有的数据挖掘工具,对海量文献中的特定研究领域或研究机构的科研成果进行跟踪与分析,从文献发表数量、文献质量、趋势、分布、学科优势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多角度地展现其科学研究的成果或特定研究领域的发展概况,形成详细的全景分析报告,提供给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部门,以达到帮助科研管理部门摸清机构科研水平,辅助科学研究人员了解行业发展动态的目的。

3.5 农业科技政策分析

通过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把握基层农业科技政策需求,了解已有农业科技政策的执行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取得的成效。为有关部门完善已有政策或制定新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3.6 农业发展宏观形势研究

根据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形势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开展农业发展宏观研究,包括农业宏观发展战略、农业发展形势分析、农业发展规划、农业发展模式和机制等方面,帮助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及时了解农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和趋势。

4 农业科技情报研究服务农业科技创新的主要领域

围绕2012年中央1号文件(下文简称“1号文件”)提出的各项要求,结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目标,建议主要在如下领域开展农业科技情报研究工作。

4.1 重点做好种业科技创新的情报研究

1号文件突出强调要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指出要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鉴定,创新育种理论方法和技术,创制改良育种材料,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新品种。这无疑为从事种业科研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为针对种业科技创新的情报研究创造了条件[5]。针对种业科技创新的需要,可以进行国外种业科技前沿追踪、特定品种推广应用效果专题调研、重大子种科研课题定题跟踪、种业科技创新文献计量分析、种业科技发展政策分析、种业发展形势分析等研究,为新型种业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撑。

4.2 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相关政策分析研究

针对1号文件中提到的“明确农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等内容,借鉴国外农业科技创新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国内农业科技创新的现状、问题、机遇和挑战等内容,面向政府开展相关政策分析研究服务,为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4.3 进行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专题调研

1号文件强调,要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着力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技推广体系一直存在“线断、网破、人散”的问题,虽然近几年政府对此采取多项措施,但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要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只能通过专题调研了解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真实情况后,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措施。此外,文件还提出要实现农技推广在岗人员工资收入与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收入平均水平相衔接。这同样需要通过专题调研来摸清两者工资收入之间的真实差距。

4.4 加强国外农业科技前沿的追踪

据测算,2011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达到53.5%,与发达国家存在显著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国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低于国外。要想在农业科技方面赶超发达国家,首先应当了解国外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学习他们的先进成果,紧跟他们的科研步伐。为此,1号文件强调“加强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加大力度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在这方面,农业科技情报研究大有可为。通过追踪国外农业科技发展前沿动态,及时了解他们的先进技术成果,可为下一步的引进消化吸收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陈林官.浅谈农业科技情报研究的作用[J].天津农业科学,1997, 3(4):43-46.

[2] 张克英.谈农业科技情报的管理[J].农村科技,2009(5):119.

[3] 刘敏惠.农业科技创新中竞争情报的需求分析[J].云南图书馆,2002(2):22-24.

[4] 郑彦宁,杨 阳,赵筱媛.我国科技情报机构情报研究业务发展现状调查[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7):63-66.

[5] 强国柱.关于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的思考[J].种子科技,2011,29(10):3-5.

情报分析与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概念辨析 竞争情报问题论域

分类号 G250.25

中国科技情报界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国外引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概念并开始探索竞争情报的实践。1994年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情报研究暨竞争情报专业委员会成立,1995年4月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正式成立,标志着“竞争情报”在中国已经步入一个有组织的研究阶段。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环境复杂性和不稳定性的加剧,竞争情报逐渐受到重视,已经成为我国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以“竞争情报”为检索词,以题名为检索入口,检索了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百度、Google等搜索工具,并登录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等网站,获取关于国内竞争情报研究现状的各种数据。然后,从网络、协会、学者视角、情报研究与竞争情报、竞争情报与商业间谍、竞争情报与反竞争情报的区别等方面较为全面地辨析了竞争情报的概念;客观归纳了国内竞争情报研究的十多个问题论域和若干子论域;总结了国内竞争情报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希望对国内竞争情报研究现状的了解以及后续研究的开展能够有所裨益。

1 国内竞争情报概念辨析

1.1 网站对竞争情报的定义

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的网站上关于竞争情报的定义:所谓竞争情报,就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研究,它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产品。过程包括对竞争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产品,包括由此形成的情报或谋略[1]。

1.2 学者视角的竞争情报

中国竞争情报的发起人之一、中国科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理事长邹祖烨认为:所谓竞争情报,是人们用合乎职业伦理的方式,收集有关竞争环境、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的信息,并根据客观事实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最后将具有可操作性的情报及时传递给企业决策者,为其作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2]。王培林和况能富提出企业自身的情报信息是竞争情报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且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并论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3]。缪其浩对竞争情报的定义做了一般性的描述[4-5]。

1.3 竞争情报与商业间谍

竞争情报必须是正当的、合法的,强调职业道德;商业间谍则属于不正当的竞争情报活动,情报的获取和利用具有非法性[6]。商业间谍以偷窃竞争对手的商业秘密或其他专有资产为目标,而竞争情报工作是以搜集公开或半公开的信息为主,通过对这些信息组合与分析而获得对竞争对手(包括其结构、文化、行为、能力和弱点)的全面的了解。因此,竞争情报工作与商业间谍活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1.4 竞争情报与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主要包括产品设计、专有技术(技术诀窍)、工艺配方、生产方法、改进的机器设备、图纸、研究开发的文件、客户情报、货源、销售状况、经营策略及其它资料等,在一定时间内都具有机密性,都属于商业秘密。商业秘密一旦落入竞争对手的手中,便成为竞争情报。我国政府1993年颁布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明确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7]。由此可以看出竞争情报收集的信息都是公开的,为公众所知的,而商业秘密的内容是不为公众所知悉的;竞争情报收集的信息都是持有人未加以保密措施的,而商业秘密的持有人应有保密的意图,并已尽力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

1.5 竞争情报与反竞争情报

反竞争情报,也叫反情报,是专门针对现实的或潜在的竞争对手对本企业所进行的竞争情报活动而展开的一种通过对本企业自身商业活动的监测与分析来对本企业的核心信息加以保护的活动[8]。从本质上来讲,反情报就是指处于竞争中的企业通过正当的、合法的手段抵御竞争对手对自身核心竞争性信息的搜集。如果将竞争情报和反情报看作是“矛”与“盾”的话,竞争情报用来攻击竞争对手,而反竞争情报则用来保护自己免受攻击。处于竞争中的企业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应该既重视竞争情报又重视反情报。因此,对于某一企业来说,竞争情报和反竞争情报工作应该统一起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反竞争情报也是竞争情报的一种,不容忽视。

2 国内竞争情报研究的问题论域

2.1 竞争情报理论

国内竞争情报理论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1)竞争情报的基本理论。包括竞争情报的概念[9]、本质[10]、内容[11]、效用[12]、作用[13]、意识[14]、特征[15]、可靠性和有效性[16]等。

(2)环境竞争情报。杨冰认为环境竞争情报可以减少企业在决策过程中对事物认识或判断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是企业与环境战略匹配的桥梁与纽带,是现代企业管理决策的基础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17]。

(3)竞争情报模式。李国秋、吕斌提出我国竞争情报的发展模式只能选择政府推动下的政府、企业与中介三位一体互动与融合模式[18];周九常研究了连锁特许经营框架下的企业竞争情报模式[19]。白冰、李登道对企业竞争情报服务信息平台实现模式进行了研究[20]。

(4)竞争情报机制。陈认为情报工作是一种沟通机制,认为支撑系统有效运转的是贯彻企业全身的沟通机制[21]。杨威对虚拟企业竞争情报的九种运作机制进行研究[22]。徐芳对危机爆发期的企业竞争情报沟通机制进行了研究[23]。

(5)竞争情报部门设置。有人认为企业集团竞争情报机构应是一种混合型结构模式[24]。陈颖研究了分布式设置模式和面向项目的虚拟竞争情报团队模式[25]。

(6)竞争情报与博弈论。杨柳利用超模博弈模型,分析在战略要素市场上两个参与者的竞争情报行为,得出一些研究结论[26]。

(7)竞争情报产业化理论。施冬健对竞争情报产业化的基本问题:产生背景和理论基础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27]。

(8)竞争情报服务。陈婧、黄兰秋等提出了竞争情报个性化服务的框架[28];陈婧提出竞争情报服务体系的构建思路和基本框架[29]。

(9)合作竞争情报。胡北苑探讨了合作竞争情报的概念界定、可行性以及发展模式[30]。

(10)人际竞争情报。王广雷等研究了基于人际竞争情报分析的产业集群信息服务机制[31]。

(11)其他。关于竞争情报理论的研究还包括竞争情报质量及其形成过程[32]、非正式交流与竞争情报[33]、竞争情报的经济学理论基础[34]等。

2.2 竞争情报实践

国内关于竞争情报实践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竞争情报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李艳以情景分析和战争游戏两种方法在战略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为例,论述了竞争情报在战略风险的识别、监视和预警中的作用[35];张慧明、周德群、沈丹云从竞争情报的角度诠释了影响进入模式选择的企业规模、企业技术知识、企业跨区域投资经验、合作双方的文化距离以及东道地市场竞争程度五个因素,以此为基础构建群组AHP模型[36]。彭靖里和赵光洲对战略管理中“市场信号”与竞争情报的关系进行了研究[37]。

(2)竞争情报在市场营销中的应用。万广圣、柏静等提出将竞争情报系统引入战略营销中构建战略营销竞争情报系统,可以为企业营销决策提供及时、全面、准确的竞争情报支持[38]。

(3)竞争情报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梁娟红、郭德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了人力资源竞争情报的内容,构建了人力资源竞争情报影响因素指标体系[39]。

(4)竞争情报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彭靖里、宋林清等提出可行性研究阶段竞争情报分析的目的就是在通过对各种技术经济评价指标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发现投资项目自身的不足和弱点,明确所评价的经济、技术指标可能存在的变化趋势,提出增强拟建设项目竞争力的措施和途径[40]。

(5)竞争情报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齐源、李东洋、李长忠认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竞争情报研究应该包括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竞争能力、供应商与分销商之间的关系、供应链的类型及生产产品类型以及整个供应链绩效的情报分析[41]。

(6)竞争情报在企业品牌管理中的应用。彭靖里、刘建中、王洪林结合实例探讨了品牌竞争情报的特点、搜集和分析方法及其应用要求[42]。

(7)竞争情报在企业创新中的应用。黄国涛提出竞争情报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效率的助推剂和催化剂[43]。

(8)竞争情报案例分析。主要以摩托罗拉公司[44]、海尔集团[45]等为例,介绍了各公司的竞争情报活动。

(9)其他。国内竞争情报实践相关的研究还有企业并购与竞争情报[46]、战略联盟合作风险管理的竞争情报[47]等。

2.3 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与技术

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与技术是竞争情报工作的主要工具,相当于竞争情报工作人员的左右手。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主要起源于经济学中的竞争理论、管理学中的战略管理理论、数理统计中的方法、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信息计量学方法等;而竞争情报技术则主要是计算机相关的各种技术。国内目前关于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主要有SWOT、定标比超、价值链分析、领域分析、战争游戏法等方法;关于竞争情报技术的研究主要有本机、数据挖掘、数据仓库、语义Web Service以及专利地图等技术。

(1)SWOT方法。王知津、葛琳琳对竞争情报的SWOT模型与BCG矩阵进行了比较研究[48];彭靖里、王晓旭等提出了应用SWOT方法进行竞争情报分析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内容[49]。

(2)定标比超方法。彭靖里、杨斯迈、邓艺在总结定标比超在竞争情报研究中应用状况的基础上,阐述了定标比超在竞争情报中应用的理论研究进展及其特点[50]。

(3)价值链分析方法。王知津、张收棉阐述了利用价值链分析法开展竞争情报研究的一般步骤,探讨了价值链分析法在竞争情报应用中的目标、注意事项及缺陷[51]。

(4)领域分析法。杨韬、邹永利认为领域分析起源于情报学认知观,它弥补了传统情报学认知观的缺陷,为情报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52]。

(5)战争游戏法。王知津等研究了基于战争的企业竞争情报作战室设计模式与运行机制[53-54]。

(6)本体技术。徐萍、 邵波提出利用本体来深层次抽取竞争情报,详细说明基于本体的竞争情报信息抽取的全过程,同时利用信息抽取的结果丰富已有的本体[55]。

(7)数据挖掘技术。李会和程刚对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模型进行了研究[56];张玉峰、朱莹从介绍了企业竞争情报的获取方法[57]。

(8)数据仓库技术。陈漫红提出数据仓库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从庞大的信息量中汲取有用的信息,是竞争情报工作中的重要技术[58]。

(9)语义Web Service技术。刘高勇、汪会玲、吴金红提出了基于语义Web Service的Deep Web的企业动态竞争智能采集体系框架结构[59]。

(10)专利地图技术。王兴旺、孙济庆分析了专利地图与竞争对手分析之间的深层联系,构建了基于专利地图技术的竞争对手分析模型[60]。

2.4 竞争情报系统

楚彬彬、阮建海从耗散结构的角度对竞争情报系统进行分析[61]。宋新平、梅强、王秀红研究了基于CAS与动态竞争优势集成理论的中小企业竞争情报系统[62]。彭靖里、杨斯迈、宋林清研究了ERP系统与CIS有机结合的发展趋势,并给出成功的案例[63]。石进,胡广伟对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中的舆情监控进行了研究[64]。王知津,韩正彪,周鹏对基于4P4C4S的市场营销竞争情报沙盘演练系统进行了研究[65]。

2.5 竞争情报与知识管理

秦铁辉、刘宇提出一个知识管理人员和竞争情报人员共用的信息技术平台模型[66]。鲍杰、孙培山、樊治平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竞争情报过程模型,详细描述了模型的主要组成模块及工作机理[67]。杨静、梁工谦研究了基于知识管理的4S企业竞争情报收集系统[68]。曾翠、盛小平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整合模型进行了研究[69]。

2.6 网络竞争情报

李敏对基于企业知识情境构建的Web竞争情报获取进行了研究[70]。吴晓伟、李丹、吕继红研究了基于TAM和知觉风险的网络竞争情报用户使用行为[71]。

2.7 国家竞争情报

赵刚讨论了建设我国竞争情报体系的意义和原则[72]。“国家竞争情报研究”课题组研究了国家竞争情报的具体应用[73]。付婷婷研究了面向突发事件的国家竞争情报体系[74]。辛文卿对国家竞争情报的文化构建进行了研究[75]。

2.8 反竞争情报

郭乐音对反竞争情报动态监控模型作了分析[76]。邵波、宋继伟在引入早期预警流程的基础上,详细制定了风险识别指标体系[77]。苏芳荔和周九常对基于知识转移的战略联盟反竞争情报体系构建进行了研究[78]。

2.9 竞争情报绩效评估

黄骥、王绍平认为通过对竞争情报效益评价的指标、方法、实施程序的研究来探讨竞争情报对企业产生的效益[79]。余小萍、司有和对企业竞争情报成本和企业绩效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80]。

2.10 专利竞争情报

慎金花、杨锋对专利地图的竞争情报功能进行了研究[81]。李德升从获取、提炼、分析、存贮与传递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专利竞争情报的组织机制[82]。

2.11 竞争情报源

王玉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利用专利、搜索工具、专业学会站点、网上专业数据库及站点的登录数据等搜集竞争情报的策略[83]。王金夫提出若游离于非公开信息源,竞争信息或情报就会失去生命力,然而对非公开信息的谋求又应是取之有道的观点[84]。黄晓斌、柯丽结合国内外的一些案例从竞争环境情报研究和竞争对手跟踪分析两方面探讨了网络广告在企业竞争情报研究中的应用[85]。

2.12 竞争情报教育

李子臣对竞争情报的新需求、新动向以及新时期竞争情报专业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水平、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具体要求进行了研究[86]。龙青云、吴晓伟、易艳红对竞争情报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错位进行了研究[87]。彭靖里、杨斯迈等总结了台湾地区开展竞争情报专业教育的模式与经验及其启示[88]。

2.13 竞争情报产业、行业与职业

彭靖里、邓艺分析了竞争情报产业化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了促进我国竞争情报产业化发展的若干对策和建议[89]。陈峰以风能产业为例,对产业竞争情报用户细分方法进行了研究[90]。郑彦宁等对基于多源信息与多元方法的产业竞争情报分析范式进行了研究[91]。

2.14 竞争情报法律、道德与伦理

王知津、孙晓绯分析了竞争情报与商业间谍以及经济谍报的界定,强调竞争情报的合法性和道德性[92]。翟金金、周庆山研究了企业竞争情报搜集中的伦理问题及解决措施[93]。

2.15 其他新领域

王知津、陈维军探讨了电子商务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94]。沈振萍、谢阳群以新浪微博为例,研究了基于微博客的竞争情报搜集研究[95]。彭靖里、Jeanne・杨、可星,研究了TRM理论研究及其在技术竞争情报活动中的应用等[96]。郭兵等对基于改进超效率DEA的企业竞争情报进行了研究[97]。董浩,赵需要云时代竞争情报搜集策略[98]。黄晓斌、钟辉新对基于大数据的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模型构建进行了研究[99]。王树义和王鑫对面向影子分析的社交媒体竞争情报搜集进行了研究[100]。

3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 存在的一些问题

不可否认国内竞争情报已经成为情报、企业管理领域的热门研究课题,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国内竞争情报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竞争情报的研究领域广度有余,深度不足。整体上来看,国内关于竞争情报的研究领域涉及面很宽,涉及到竞争情报理论、实践、方法与技术、系统、教育、反竞争情报等十多个方面;但是这些领域的研究都处于推介、引进、应用的初级阶段,特别是关于竞争情报法律、道德与伦理,竞争情报产业、行业与职业的研究还很少,研究的深度、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2)对竞争情报的理论研究较为重视,但是研究缺乏系统性。以上研究表明,国内关于竞争情报理论的研究数量比较多,研究的内容涉及到竞争情报的概念、特征、本质、功能等;但应该注意的是很少有关于竞争情报的整个搜集――分析――传递过程及其优化的研究,研究还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

(3)已经意识到了竞争情报在实践中的决策支持特点,但是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国内关于竞争情报的研究有一些涉及到竞争情报在企业战略决策、市场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供应链管理以及项目管理中的应用,但是为数不多且大多是简单的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

(4)注重竞争情报分析的方法与技术,但缺乏原创性。纵观国内关于竞争情报分析的方法与技术的研究可以发现,此类研究量还是比较大的,但是这些方法和技术大多是移植自计算机技术领域和管理学领域,真正研究竞争情报领域的独立的竞争情报分析方法与技术不多,缺乏原创性。

(5)意识到竞争情报系统的工具性特点,但是研究深度不够。以上关于竞争情报系统的研究已经意识到竞争情报系统的重要性,并且做了一些竞争情报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的初步研究,但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处于介绍的阶段;关于竞争情报系统的开发、运行等系统实质性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研究的深度不够。

3.2 几点建议

(1)技术与人文并重,保证竞争情报发展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正如J. H.威尔逊所言,“在谋求人类所有知识都得以利用的进程中,不仅仅存在技术方面的制约,而且面临着文化的、哲学的和心理的障碍”,竞争情报的研究应该注意这一特点,加强竞争情报研究的人文方面的研究,促进竞争情报的平衡、协调发展,保证竞争情报发展的整体性与系统性。

(2)加强竞争情报基本理论的研究。竞争情报的基本理论研究应该以指导竞争情报实践工作,提高竞争情报工作的效率为出发点和归宿。正如诺贝尔奖得主H.西蒙所言,“任何决策者需要的并不是一个增加资料的系统,而是一个筛选资料的系统”,怎样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最准确的情报源,分析得出正确可靠的竞争情报,并及时地传递到决策者手中,这些才是竞争情报迫切需要研究的基本理论与问题。

(3)竞争情报的研究应该以实践需求为导向。企业(组织)日益增长的竞争情报需求迫切需要一种能够直接提供可行动的竞争情报方法,来将分散无序的信息有序化并将其激活向组织提供所需的特定竞争情报以便帮助企业(组织)解决战略决策、寻找新的市场机遇、解决特定细分市场的问题等。竞争情报的研究应该以这些实践需求为导向,而不是想当然地纸上谈兵,甚至是为了研究而研究。

情报分析与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竞争情报 信息可视化 知识图谱

[分类号]G350

1 引言

竞争情报是当今市场激烈竞争和社会信息化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指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目的,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情报。它不仅包括竞争数据的收集和行业数据、竞争对手的分析,而且还体现出企业的一项核心能力,即通过对有关竞争对手、竞争环境和竞争策略信息的收集与分析,生成关于企业机会、威胁、优势与弱点的新知识和情报,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能够发挥和保持企业竞争优势的经营战略;它既是一种信息产品,又是一种信息活动和过程。竞争情报已经成为企业等竞争实体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国外在此方面的研究起步早于国内,研究成果及其转化应用也比国内成熟。因此,有必要对国外竞争情报领域的研究状况进行总结,以供国内各方参考借鉴。

2 数据来源及处理

2.1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间为2010年1月20日。检索表达式设定为Top-ic=(“compefiti*intelligence”)OR Topic=(“competiti *information”)OR TopiC=(eompefiti*SAME intelli-gence)OR Topic=(eompetiti*SAME information),学科类别范围是所有学科领域;入库时间设定为2000―2010年;文献类型只包含期刊论文(Article)。经过检索得到有效的文献记录为1522篇,总引文频次为10517,引证文献(去除自引)为9563篇,如图1和图2所示:

2.2数据处理工具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赛尔大学(Drexel University)教授陈超美利用Java编程语言开发的一种多元、分时、动态的应用程序和可视化软件。该软件在绘制知识图谱和基于不同特征引文网络的可视化分析等方面具有较强的技术和功能优势,能用于对学科的知识基础、研究前沿(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动态演化历程、研究热点、不同研究前沿之间的内部关系以及研究趋势的分析与探测。

3 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

3.1竞争情报研究热点和前沿分析

3.1.1重要学科领域分析从检索结果来看,关于研究竞争情报的主要学科(交叉学科)共13个,文献数最多的学科为227篇,最少为54篇;按文献数从高到低排列分别是: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和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情报学与图书馆学、工程技术、工业、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电子与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应用、生态学、工程制造和商业金融。

将“术语”和“学科主题”作为网络节点,绘制竞争情报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图谱,有139个节点,248个连接,如图3所示:

图谱中主要有10个较明显的聚类,基本上各聚类之间联系紧密,充分表明了这10个关于竞争情报研究的主要学科领域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呈现出学科间相互交叉和融合的特征和态势。

解析图谱,按节点中间中心度大小,并结合各学科内的文献数量及被引频次,可以客观和直接地反映出竞争情报研究所属学科的重要性和权威性。基于此,按照被引频次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计算机科学、工程学、经济学、管理学、商学、运筹学与管理学、信息科学(情报学)与图书馆学、心理学和生态学等学科。这表明,当前国外竞争情报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经济学、管理学、图书情报以及工程技术等科学领域,并形成了较大的研究规模,具有比较丰富和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一分析结果与上述检索数据的引文分析报告内容基本一致,与竞争情报活动最早兴起于工商与企业管理领域的现实相符合,同时也反映出这样一种客观情况,即包括经济学、管理学、以图书情报和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科学与技术等领域在内的学术界一直重视对竞争情报的研究。另外,计算机科学领域具有唯一较高的突现度(为8.48),说明自2000年以来,随着互联网络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竞争情报活动中的应用有着越来越突出和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竞争情报研究中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3.1.2研究前沿的知识基础分析知识基础反映出某一领域前沿的本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助于明确和预测研究前沿和动态趋势。以“参考文献”作为网络节点进行分析,可以得出一些竞争情报领域中权威学者的经典文献或奠基性文章,以展现其研究前沿不断演进变化的学科知识基础。

采用类似于3.1.1的方法,以“参考文献”作为共引分析的节点,以论文标题、摘要和关键词(包括描述词和标识符)作为前沿术语来源,分析竞争情报研究前沿领域的重要知识基础,得到9个主要的共被引文献聚类,共有962个节点,2946个连接,见图4。

基于文献的共被引关系,按照共被引频次,在引文网络中可以形成不同的文献聚类;同一聚类内的文献在专业属性和研究主题上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而不同聚类之间则具有较大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在该图谱中处于中心的聚类代表了竞争情报研究领域的核心学术群体,周围还围绕着8个主要聚类,代表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知识群,包括很多竞争情报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图谱中最明显的两个文献节点分别是《竞争战略》及《企业资源和持续性竞争优势》,其中间中心度最高,均为0.22。按被引频次排列,主要文献及其作者如表1所示:

表1中列出的学者及其代表性论著,总体上展现出国外竞争情报领域各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重要知识基础,为后来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演进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3.1.3研究热点分析文献题录中的关键词是对文章主题的高度概括和集中描述,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可以用于确定竞争情报研究的热点领域和重要主题。以“关键词”为网络节点,生成共词网络图谱,如图5所示,共有471个节点,958个连接。

根据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中间中心度衡量网络中某节点对经过该节点并彼此相连接的另外两个节点的控制能力,一定程度上表征某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在整个网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中间中心度在0.1以上的节点,在网络中具有较核心的位置。因此,在知识图谱中,按中间中心度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模型、绩效、信息(情报)、管理、行为、系统、竞争、因特网、质量等关键词,都集中在2000至2002年,反映出当前国外竞争情报领域一直关注的研究热点。具体而言,企业竞争情报绩效评估研究包括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绩效分析指标、绩效评估流传等内容;竞争情

报与知识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管理等管理领域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竞争情报活动中需要进行不同类型信息源的分类和选择,有关竞争对手和环境信息的搜集与分析,竞争性信息的甄别、挖掘、利用与评价,不完全信息的情报分析等,都与“信息”或“情报”直接相关;竞争对手作为竞争行为的主体,竞争对手的行为也是竞争情报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的实施竞争反应模式分析与预测竞争对手行为是竞争对手情报跟踪的中心目的;基于业务需要的各种竞争情报系统的构建需要系统设计与开发理论的指导与技术方法的应用;网络环境下的竞争情报活动、网络竞争情报源、网络技术在竞争情报活动中的应用等方面都离不开因特网和互联网,竞争情报工作也要不断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趋势。除此以外,还包括竞争情报质量评估模型与体系、竞争情报质量评价方法、竞争情报活动中的质量控制等其他热点研究领域。

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是可视化网络图谱中较大的节点,这些高频词代表了国外竞争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重要主题。按照频次大小(取30以上)排列依次为:模型、竞争、信息、绩效、管理、系统、行为、技术、因特网、公司、市场、商业、设计、不对称信息、(企业)影响力、知识、质量、竞争策略、产业、竞争优势、信息技术、创新等关键词,在2001年到2002年间开始出现,代表了国外竞争情报研究一直普遍关注的热点主题。除上述研究热点分析内容以外,以计算机、网络、通讯和数据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竞争情报活动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竞争情报活动最早起源于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不同企业或公司之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一现实,最先在工业、商业等部门和领域中开展,企业或公司便必然成为开展竞争情报活动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另外,竞争情报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与维护,竞争情报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知识管理、知识发现与竞争情报,竞争情报产业与产业竞争情报,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产品创新、创新性企业与竞争情报研究以及竞争情报创新研究等,都成为近年来国外竞争情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得到学术界和工商管理界学者与专家的广泛关注。

3.2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分析

突现词是指出现频次在较短时间内突然增加(即增长速度较快)或使用频次增长率明显提高的术语。利用突现词的动态变化特性,会比一般的较高频次术语更能准确地反映出竞争情报研究的前沿领域。从大量的文献主题词中检索出所有的突现词术语,根据词频的时间分布和变化趋势,而不单纯依据词频的大小,有助于较清晰地分析和了解科学研究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按照突现度这一量度指标从大到小排列,一共探测出10个突现词,如表2所示:

选择“Time Zone”时序视图功能,在基于词频时间分布的网络图谱中同样标有若干个较明显的突现术语,如图6所示:

其中,2000年出现的“信息技术”一词最明显,表明国外竞争情报研究开始关注信息技术,即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竞争情报的搜集、整理与分析等,形成了该领域中包括数据挖掘(DM)、联机分析处理(OLAP)、信息融合、基于案例的推理技术等在内、广泛使用的竞争情报处理技术。同年内的“竞争优势”也是一个研究前沿领域,表明企业内部的竞争优势成为当前国外较为关注的研究主题。竞争优势是SWOT竞争情报分析中的重要内容和对象之一,是相对于企业的竞争对手而言所具有的资源、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特殊强势因素。明确企业自身的关键内部竞争优势和劣势,把握好外部机会和威胁,有助于企业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

2002年的“产业(行业)”、“行为”和“知识”成为新的研究重点。首先,从产业与竞争情报的关系上分析,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同一产业或行业领域的竞争对手、产业发展状况和态势、产业政策和技术等都成为竞争情报分析的重要内容;开展竞争情报活动成为信息产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竞争行为是企业在竞争环境中为战胜对手、实现自身利益和取得长期生存和发展所采取的各种行为,是市场竞争机制的结果。竞争情报活动离不开对竞争对手市场行为的准确分析与预测,以便使企业不断地迅速作出市场反应,调整竞争策略和行为方式,确保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知识与竞争情报紧密相关,竞争情报的目标就是为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战术实施提供有价值的情报、知识和技术支持。此外,开展竞争情报也需要建立知识交流和共享平台,旨在不断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随着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发展,“知识”这一概念在国外竞争情报研究领域也将会不断得到深化和扩展。

2003年,“竞争战略”又成为一个关注的研究主题。从概念上分析,竞争策略是竞争情报的三个方面内容之一(其他两个方面为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从竞争情报产品角度上体现为一种用于企业决策的情报或策略。国外比较注重对竞争策略的研究,从现实意义上有助于指导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进行科学有效的战略决策。特别是在2007至2009年内,公共(众)信息、市场营销情报、生存(环境)选择分别成为研究的前沿领域。公众或公共信息对竞争情报工作的影响,基于营销策略、营销战略、营销竞争力的竞争情报活动的广泛开展,参与市场竞争的企业为实现长期生存与发展等方面,都需要企业随时了解竞争对手的各方面情况,准确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外部竞争环境中可能存在的有利机会、机遇以及潜在的威胁、风险等,以便长久保持和增强竞争优势,有效规避风险和威胁,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生存与发展。这成为每个企业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有可能成为未来国外研究的方向和关注点。

4 结语

情报分析与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书馆;情报;云计算;统计分析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57

[中图分类号]G3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逐渐朝着全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教育科研合作也是推动当前世界科技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动力,这对我国在研究与分析情报领域数据管理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图书情报领域作为一个交叉性的学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我国在图书情报领域数据管理方面更多地借鉴国内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

1 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数据引用情况分析

1.1 数据来源

数据是当前图书学术界研究领域的热点词汇,同时也是当前国内图书情报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当前处在迅猛发展之中的图书情报领域数据管理研究,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本文重点以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数据的引用情况为研究对象,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方面的引用与研究,在具体数据来源及选取上主要以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为主要数据来源。为证明这一观点,以“图书情报”从篇名途径进行检索,仅统计2015年度上半年的检索文献数量,共得出4 817条检索结果,充分说明我国的图书情报领域数据研究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以“云计算”为检索词,并以篇名为检索途径,仅在2015年上半年的文献资料就有1 332篇。

1.2 研究方法

本文对国内图书情报领域数据管理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社会网络统计分析的研究方法、互联网“云计算”文献计量统计分析的科学研究方法、数据引用行为分析的研究方法等。本文主要针对以上3种方法的创新结合模式来进行研究与分析。

2 统计结果及其分析

表1反映的是我国在2004―2014年间的图书情报领域数据引用情况,针对当前国内3个最为权威的期刊为主要对象。

主要参考文献

[1]查颖.H指数与论文自引――以图书情报领域中国学者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6):36-38.

情报分析与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书情报学知识图谱聚类分析

1. 绪论

知识图谱(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是显示科学知识的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种图形,它以科学知识为计量研究对象,属于科学计量学范畴[1]。它是基于内容分析、引文网络分析和信息可视化的一种可视化显示知识以及相互关系的一种图形,已经成为当前科学计量学中比较热门的研究方法。知识图谱在图书情报学领域也称为知识域可视化或知识领域映射地图,是现实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各种不同的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知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2]。

2. 图书情报学知识图谱的构建

2.1 数据获取和处理

对于高频主题词的提取,目前国内外还未形成统一权威的标准。大多数学者在选择小样本主题词时都是按照词频大于某个特定值的方法,认为大于这个特定值即可认定该主题词是高频主题词。此外还需要考虑提取的高频主题词占所有主题词词频的比重,根据主题词累积词频的变化截取高频主题词。

2.2 共词分析

共词分析是一种内容分析技术,它通过分析在同一个文本主题中的款目对共同出现的形式,确认文本所代表的学科领域中相关主题的关系,进而探索学科的发展。共词分析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高频主题词的聚类,发现研究对象的分析热点和主要内容,深入揭示相对应的研究结构,进而系统探讨其研究维度、学科背景和理论基础,以期进一步把握其研究现状、学术热点及发展趋势。

2.3 相关分析

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是以分析变量间的线性关系为主,是研究它们之间线性相关密切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3]。通过相关分析,界定任意两个主题词之间的距离,以及这种距离所代表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确定主题与主题直接或正或负的联系。

相关分析是整个数据处理过程中比较简单的一步,却至关重要。SPSS的统计分析是建立在相关系数的基础上,需要基于相关矩阵表进行。因此,须将以上共词矩阵经过特定的相关性转化为相关矩阵,以便SPSS统计分析。共词矩阵转化为相关矩阵通过Excel来完成,具体步骤是:在Excel中加载宏,导入分析工具库-VBA函数,使用Excel中自带的数据分析模块进行相关系数的计算,通过“工具”-“数据分析”-“相关系数”,对共词表中的每一列进行相关系数的运算,由此可以得到完整的100*100的相关矩阵表。得到100*100主题词相关矩阵后,就可以通过SPSS统计分析工具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多维尺度分析,并构建图书情报学知识图谱。然后通过SPSS对主题词进行了一系列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到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各个大类,

3. 图书情报学知识图谱的解读

3.1 基于主题词的总体分析

对主题词的总体分析主要是对研究范围内选取的样本进行SPSS分析后获取的前100位的主题词上,在图谱构建中主题词对应的百分比就表示在这一年该主题词出现的次数占该年所有提取的主题词总词频数的比重。“平均比重”则表示该主题词在研究年限范围内的平均值;“变化状态”表示研究年限范围内的变化情况,会有“持续上升”和“持续下降”两种情况;“无显著规律”则表示该主题词在研究年限内变化比较反复;研究年限中的“末年比初年增长幅度”表示末年比初年的增长比例,用以衡量该主题词在末年的关注度和热度相较初年的情况,比例越高,增速越大,发展越快。

3.2 学科发展的现状与热点

通过前文的统计分析和当前科学研究趋势可以将图书情报学研究的结果进行具体分类,当前对于图书情报学研究的文献显示,通过对2005-2011年的主要样本进行分析后能够将图书情报学图谱分为11个大类,从而得出当前图书情报学的科学发展现状与热点分别是:医学信息学、信息计量学与出版、图书馆系统、计算机技术与管理、网络信息资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论、电子资源、网络资源与医学图书馆、数字图书馆、教育与信息素养、信息行为与信息共享。

3.3 科学发展态势

综合以上对图书情报学11大类研究主题的内容剖析和现状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的学科发展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实体研究、资源对象以及学科基本信息理论三个方面[4]。而在每个方面下,又有不同的发展侧重点,如在实体研究中,主要是根据系统的观点,将图书馆划分为结构、职能、作用、类型、表现形式各不同的子元素,研究多集中在学术图书馆、图书馆人员和图书馆的地域研究上;在资源对象方面,主要是将图书情报学的研究对象——信息资源作为研究主导,尤其是针对目前网络信息资源迅猛发展的情况,因此研究多集中在网络资源的检索与评价方面;在学科基本信息理论方面,研究则多集中在管理和技术两大方面,其中管理侧重于对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研究,而技术更多的是面向检索技术和存储技术的研究[5]。

4. 结论

在知识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知识图谱的应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关注的增多必将会带来更深入的研究。如今对知识图谱的研究多数还只是局限在对某个特定主题的分析之上,对学科和领域的研究不是很多。因此,各个学科在审视自身发展的同时,可以借助知识图谱的分析,可视化地显示学科发展的态势和走向,为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肖明李国俊杨楠. 基于词频分析的国内情报学研究热点(1998~2007)[J]. 情报杂志,2009(28): 21-25.

[2] 陈兰杰. 国内情报学理论2008年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J]. 情报杂志, 2009(28(8)): 55-58.

[3] 严怡民. 现代情报学理论[M].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

[4] 梁战平. 开创情报学的未来——争论的焦点问题研究[J]. 情报学报, 2007(26(1)): 14-19.

[5] 周承聪. 信息生态链中的信息流转[J]. 情报理论与实践,2007(30(6)): 725-727.

相关期刊更多

情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陕西省科学技术厅

情报探索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

现代情报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吉林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