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第1篇

>> 新时期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小学书法教育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地方高校科研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浅谈我国高校音乐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我国基础教育中教科书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探究幼儿园环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教育心理学发展问题原因及其解决策略的探析 当前幼儿园环保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浅析学校教育中的德育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高校信息技术教育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高校“中国梦”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地方财政支出偏向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分析 变电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PowerPoint电子讲义的“迷航”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浅析高校教育管理纠纷的相关解决策略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幼儿进餐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2] 河北传媒学院官网介绍,http:///zjhc/xxjj/.

[3] 高有祥,张西静,李政.“威斯康辛理念”对我国地方院校传媒教育的启示[J].现代传播,2016(6).

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第2篇

近日执教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一课时,根据本课时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确定了主要的教学任务是通过探究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并让学生尝试运用这一规律灵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主要教学环节:情境中感知――探究中体验――探讨中建模――运用中深化,让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索,合作中体验,探讨中理解,操作应用中建立数学模型,体会“化归”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明白生活中看似不易解决的问题其实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简单问题进行处理,感悟数学的实用性。

一、情境中感知

片断1:喜欢猜谜语吗?人人都有两棵树,一棵左来一棵右,不长叶子不开花,劳动致富全靠它。谜底是什么?(手)请同学们举起右手,仔细数一数,说说手指个数与指缝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左手呢?

在生活中什么地方也存在这种现象?(课桌凳的摆放、不锈钢护窗、排队做操……)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开课伊始,利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双手,以猜谜的方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顺势引导学生数出手指个数与指缝数,明白手指数比指缝数多1,初步感知数学源于生活,体会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建立“点数比段数多1”的表象,为进一步学习植树问题奠定基础。

二、探究中体验

片断2:为了建设“绿色校园”,学校德育处准备开展“美化家园、绿化校园”为主题的大队活动,需要在校门旁12米长的花坛里种上一行小叶黄杨树,要求每隔3米种一棵,请你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设计理由。

(1)独立活动,设计方案。提示学生可以用画线段图、摆学具等方法帮助理解题意。

(2)小组交流,说明设计方案及理由。

(3)分组汇报。预设学生设计方案:

方案1:5棵。两端都种。这样可以让学校有更多的绿色。

方案2:3棵。头尾都不种。因为节约成本。

方案3:4棵。一端种另一端不种;成本既不太高,绿色又不会太少。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情感体验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维。”因此,让学生充分享受、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显得尤为重要。而学生真正的生活经验应该是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是能够激发他们感情因素的事物,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感兴趣,产生共鸣,激发探究的欲望,为活动化的数学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帮助学校德育处设计小叶黄杨树种植方案这一条件开放的植树问题。在任务驱动中,提示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借助线段图、学具的摆放等操作分析题意,将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化成直观的、可操作的实物,在数形结合中探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明白解决植树问题的常用策略。

三、探讨中建模

片断3:师在各组汇报后提问:同样是12米的通道,为什么有的种3棵树,有的种4棵树,还有的种5棵树?哪些小组愿意到黑板上“种一种”?(画种树示意图)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各种种植方法,思考:这三种不同的种植方案中种的棵数与间隔数各有什么关系?思考好后,在小组内说一说,将意见统一后推选一人进行汇报。分组汇报,集体交流:

方案1:两端都种;种的棵数=间隔的个数+1。

方案2:头尾都不种;种的棵数=间隔的个数-1。

方案3:一端种另一端不种;种的棵数=间隔的个数。

师:能举例验证“种的棵数=间隔的个数+1”吗?如果一共有n个间隔,你知道要种多少棵树吗?(n+1棵)在生活中都有哪些现象与植树问题相似?……

笛卡儿曾经说过:“数学是使人变聪明的一门科学”,而数学思想则是传导数学精神、形成科学世界观不可或缺的条件,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知识结构的纽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桥梁。本节植树问题的教学,就是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思想――“化归”思想,即复杂问题简单化。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画图、摆放学具帮助理解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同时老师在课堂中适时进行有效指导,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探讨中不断反思、交流、修正,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一般策略,归纳出解决植树问题的一般方法,逐步培养科学探究的方法、态度、习惯等,渗透“化归”数学思想,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构建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

四、运用中深化

片断4: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现象与植树问题很相似?举例说明并说说它们各属于植树问题中的哪一种类型,应该怎样解决?

学生汇报:在马路边安装路灯;开运动会时,操场边插的彩旗;锯木头;爬楼梯;教室里的课桌排列次序,同学们排队做操,敲的钟声……

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第3篇

【关键词】隔代抚养 社会化 策略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有很多,如家庭的抚养、学校的教育、社区的影响、同伴交往的发展等。幼儿的活动时间几乎全部在家庭中,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家庭教养方式是抚养人在教育幼儿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抚养人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由于工作需要或迫于生活压力及离婚率的升高等各种因素,年轻父母无暇照顾子女,便将其交由(外)祖父母抚养,而(外)祖父母由于对(外)子女的喜爱,又赋闲在家,也欣然承担起这项责任。隔代抚养的家庭教养模式越来越成为我国普遍的社会现象。根据已有的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大多数城市中,家庭祖辈参与或直接带养和教育孩子的比率极其之高,例如,在北京,大约有70%的祖辈参与教育、抚养孩子;在上海,近一半以上的小孩都是交由祖辈进行教育、抚养;在广州,祖辈参与带养的比率达到52%以上。此外,完全由祖辈进行抚养的孩子约为28%左右。①

虽然隔代抚养解决了幼儿的监护问题,但由于祖辈观念陈旧、教育方法简单等方面的问题,难免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不适应的症状。可以说,隔代抚养的教养模式导致了幼儿家庭的教育功能弱化,是一种不稳定的抚养和教育方式。这种方式使得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产生认识和价值上的偏差,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等问题。②

概念界定

隔代抚养。伍新春(2009)在第一届“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的分论坛上提出,目前幼儿家庭抚养形式可分为父母抚养、隔代抚养与共同抚养三类。父母抚养指子女的教养以父母为主、(外)祖父母偶尔辅助照顾的抚养方式;共同抚养指子女的教养责任由父母、(外)祖父母共同承担;而隔代抚养指子女的教养责任大部分由(外)祖父母承担,父母与孩子接触较少(如周末或偶尔回家照看),甚至是完全不顾的情形。

幼儿社会化。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通过社会文化的内化和角色知识的学习,获得情感、性格、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等,逐渐养成独特的个性和人格的过程。幼儿社会化是幼儿在与他人和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学习社会技能和社会角色知识,获得社会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社会环境,由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并形成幼儿心理特征的过程。

家庭教养是影响幼儿社会化的最基本动因,是幼儿社会化的基础。在隔代抚养的家庭中,对幼儿教养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祖父母的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外)父母的抚养方式,良好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幼儿的社会化。隔代抚养家庭中,由于(外)祖父母的某些原因,幼儿在社会化过程中容易在行为习性、健康依恋情感的建立和同伴交往等方面产生问题。

隔代抚养产生的原因

隔代教养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大致有两类情况。

父母角色丧失。即父母已经去世,或父(或母)虽在世但不承担抚养责任,需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者。比如父母离异,父亲或母亲一方为了重组家庭,将孩子交由爷爷奶奶抚养,或父母接受刑罚不能再尽抚养义务等情况。

父母角色缺位。即父母均在世,但为了给家庭创造更好的经济基础或其他因素而将子女交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抚养。隔代教养者大多属于此类情况,尤其在在农村较为常见。随着社会的变迁,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农民为了增加收入,纷纷进入城市打工赚钱,由于条件限制,又不能将子女带在身边,便不得不交由父母抚养,由(外)祖父母承担起抚育教养的重大责任。另外,城市当中父母外出工作、祖辈为儿女奉献的传统观念、“隔代亲”等因素也是产生隔代抚养的原因。

由于不同原因产生的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的发展也有不同的影响。比如,父母角色丧失和父母角色缺位对家庭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祖辈在抚养幼儿中产生的问题也会有所差异。本文对隔代抚养问题的探讨主要指父母角色缺位导致的幼儿社会化问题。

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影响

隔代抚养对幼儿行为习性的影响。邓长明和陈光虎(2003)的实证研究证明,隔代抚养儿童行为问题出现的概率要大于父母抚养的儿童。汪萍等人(2009)对隔代抚养和父母抚养的1~3岁幼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隔代抚养的幼儿和在社会适应、智力等发展区域均落后于父母抚养,这证明隔代抚养方式对幼儿心理行为发展有不良的影响。幼儿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比较差,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因而行为表现出很大的不稳定性。(外)祖父母在照顾(外)孙子女时有许多优点,比如耐心、细心等,但缺点也比较明显。主要表现在:

其一,祖辈由于年龄、观念和知识的限制,对孙辈的教养往往只停留在“养”的层面,“教”的内容却很少。(外)祖父母的抚养一般只停留在照顾孙子女的衣食起居方面,而对孩子合理情绪的培养、良好习性的养成却关注较少。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吃饱喝足”即可的养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幼儿的发展需要。对于幼儿来讲,他们正处于模仿、学习的关键期,但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比较差,很容易受其他事物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活动方向,(外)祖父母缺乏正确导向的抚养方式致使幼儿自我生活能力发展不充分,在按时吃饭、睡觉等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中存在着问题。

其二,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直存在着“隔代亲”现象,(外)祖父母对子孙有时会过份宠爱,他们往往更容易满足孩子的要求,认为无论如何不能委屈孩子,自己只要能做到的就要替孩子做,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孩子容易变得任性,不知道忍让。另外,由于祖辈对子孙的溺爱,做事情常常喜欢“包办”,(外)孙子女对世界试探性的尝试行为常被制止,比如幼儿在刚开始学习吃饭、穿衣、与他人交往时通常是具有一定困难的,(外)祖父母觉得这是自己轻而易举的事,常会替(外)孙子女做这些事而让幼儿失去尝试的机会,这样让幼儿在以后发展中容易出现做事半途而废,没有长性。同时,有些祖辈由于思想观念的影响,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往往比较“专制”,要求幼儿完全服从自己,凡事由自己决定,不能从幼儿的心理发展特征出发,培养幼儿认知、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这样的教养会让孩子变得无主见,出现遇到左右为难的事情犹豫不决、遇到困难退缩等问题。以上因素都会影响幼儿生活技能、处理事情技能的获得。王玲凤(2007)的研究已经证明,隔代抚养幼儿与父母抚养幼儿相比,易表现出更多的情绪问题、行为障碍、性格缺陷、人际交往缺陷,且适应性较差。

隔代抚养对幼儿依恋情感的影响。在幼儿的各种情感形成中,依恋情感是最先得到发展的。幼儿依恋一般指幼儿和他的照顾者(通常为父母亲)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它产生于幼儿与其照料者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是感情上联结的纽带。依据依恋情感的品质,常将其分为安全依恋、焦虑―抵抗的非安全依恋和焦虑―回避非安全依恋,安全依恋为这三类中最具适应性的依恋风格。具体形成哪种依恋风格常常与抚养人的抚养风格有关系。

首先,在隔代抚养模式下,幼儿最先面临的问题是依恋对象的转移,在此过程中,父母退居第二位,(外)祖父母取代父母的角色,这种角色的转移增加了孙辈成长的压力。孙辈在适应角色转换的过程中,容易对祖辈、父辈角色界定不清,产生角色冲突,并在幼儿心中会造成一定的情感混乱。另外,(外)祖父母容易依据自己的经验安排(外)孙子女的生活,关注子孙也常常会从自我出发,对孩子的某些需要常常忽视或不敏感,会使得儿童相信对需要的传达不会影响到抚养人,导致儿童缺乏对世界的探索行为减少,在陌生环境中显得无安全感,形成焦虑―抵抗或回避的非安全依恋风格。

其次,老年人由于精力所限,不喜欢吵闹,在抚养幼儿中常希望他们能安静,只要孩子不哭闹,随便他们做什么,甚至对孩子长时间看电视也不予管教,这不仅不利于幼儿语言、智力的发展,而且对于幼儿正常情感的形成极为不利。加之老年人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弱,观念不能随时代更新,知识水平有限,通常对于幼儿心理发展不了解,一方面溺爱孩子,另一方面为了树立权威感,在孩子哭闹时易采取恐吓或惩罚的方式。这些因素均会给幼儿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幼儿可能会把人类交往被体验为是无规律的,无法形成连贯的交际模式,造成“紊乱依恋”。

隔代抚养对幼儿社会往的影响。(外)祖父母代表着一代人观念文化,在与(外)孙子女交往中传递着有关的社会性知识,影响着幼儿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随着幼儿的成长,其与外界接触的渴求增多,隔代抚养的家庭中,祖辈是与幼儿接触最多的人。在幼认知发展的敏感期阶段,他们不仅需要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交往获得家庭归属感,还需要与社会他人交往获取社会角色、社会规范等方面的知识。幼儿在社会往中可以了解社会的规范及其对个体的约束,可以尝试扮演多种角色。然而,祖辈的抚养方式相对谨慎,出于安全考虑,他们倾向于幼儿在家中玩耍,尽量减少其外出活动。这样,儿童接触社会、他人和与同伴交往的机会较少。这不利于其学习与他人合作、协商;不能很好地通过同伴的行为对其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强化,来增加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控制或减少侵犯,对于幼儿的社会技能和策略的学习也是有害的。

隔代抚养的应对策略

父(母)子(女)的互动能够促进孩子性别角色的发展、社会适应性、学业成就、健康情感的建立等,而幼儿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父母亲角色的长期缺位应引起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在特定的社会时代背景下,隔代抚养作为我国一种特殊的现象,仍将持续存在一段时间。若要确保隔代抚养家庭的幼儿健康成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祖辈自身观念、知识更新―隔代抚养问题解决之根本。隔代抚养产生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祖辈的观念相对陈旧、知识缺乏,与时代有脱节。良好的抚养观念会使孩子表现积极的性格、心理和行为特征,如独立、合群、听话、自信、能干、有主见、有礼貌等。(外)祖父母应该认识到,在自身接手抚养(外)孙子女的时候,自己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辅助角色转为主导角色,自身的观念、行为,对幼儿的管理方式都将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深刻、深远的影响。作为儿童的主要教养人,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孙子女“吃饱穿暖”,还应提供必要的教育。孙辈因为年龄太小,心智尚不成熟,在和祖辈的互动中虽处于主要地位,但却不是主动地位,祖辈应多主动与孙辈沟通,多鼓励幼儿自我表达,耐心观察幼儿的同伴互动情况,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互动环境与积极的引导等等。幼儿在与人交往中,社会性逐步得到发展。祖辈不是(外)孙子女的者,应该放手让孩子学习做事,在他们做得不好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当他们做得好时给予表扬,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帮助,这些都会有效地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另外,祖辈应通过各种途径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学习,比如幼儿在不同时间段处于不同的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相关时间对幼儿进行着重教育等。在幼儿无哭闹、不听从长辈指示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研究表明,在隔代抚养的家庭中,如果在(外)祖父母能够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理解、安全感和自信心,对幼儿提出的问题耐心、清楚的解释,幼儿安全型的情感依恋便不亚于一般幼儿。③

家庭结构完善―隔代抚养问题解决之基础。在一部分家庭,隔代抚养属于无耐之举,比如在农村,父母外出打工,无能力将子女带在身边,不得不将其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照看,但也有一部分家庭是观念所致,比如中国传统认为儿孙绕膝乃人间天伦之乐,“隔代抚养”是家族繁衍的大事,“隔代亲”、“隔代抚养”的问题更加突出,许多(外)祖父母从孙辈出生那天起几乎包下了养育的所有事情。

从现实状况来看,无论哪种形势下形成的隔代抚养模式都会引发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孙辈的健康发展为代价的。已有研究指出,隔代抚养的家庭属于结构不完整的家庭,不完整的家庭结构容易引发儿童产生心理问题,导致偏差行为。因此,无论是父辈还是祖辈,都应树立后代教育第一位的思想。传统的中国父母努力工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在为后代创造财富,希望后代能够生活幸福,而子女的健康成长是幸福生活的起步。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对孩子的抚养都应尽量采取以父母为主的抚养方式,保证幼儿既有父母爱,又有(外)祖父母疼,共同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

社会扶助―隔代抚养问题解决之保障。在我国,隔代抚养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普遍问题。但是,在不同的隔代抚养幼儿的家庭中,孙辈成长的社会环境、家庭的经济条件、祖辈的抚养方式和思想观念、父母对于家庭的支持力度等都有所不同,有些状况家庭可以通过努力改变或改善,但有些方面却需要政府给予支持。

从大的方面来讲,政府相关部门在政策立法与执行上,有妥善的配套法规,避免执行上的不切实际,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与效率不显,使得真正需要帮助家庭得到救助。在具体措施的实施上,政府有必要对不同原因导致的隔代抚养家庭进行摸底、分类,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比如一些父母对于抛家弃子外出工作也深感无奈,为了家庭,他们无其他方法可寻。对于这样的家庭,政府应多提供一些就近就业的机会,让父母能够在工作之余有机会多回家照顾孩子。

从小的方面讲,村委会或社区可以组织老年人参加针对孙辈健康成长问题的讨论会,互相沟通、借鉴经验。一般家庭的祖辈文化程度不高,无法通过网络、媒体等现代手段获得育儿知识及寻求帮助,这就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为其提供帮助。这就需要藉由村委会或社区组织专门人员深入与隔代抚养家庭建立关系,提供一帮一的扶助。另外,村委会或社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提供幼儿娱乐活动的场所,鼓励幼儿共同活动,促进其通过同伴交往学习社会规范。

(作者单位:铁道警察学院科研处)

【注释】

①周宗奎,孙晓军,刘亚,周东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②周念丽,徐芳芳:“父母育儿缺失对农村幼儿社会化发展的影响”,《学前教育研究》,2012年第11期。

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第4篇

由于农村隔代教育已占据着家庭教育中的大部分内容,幼儿与隔代教育者长期生活接触并直接对幼儿造成影响。为此本文通过对农村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进行分析和研究,并寻出相关解决策略。

【关键字】:隔代教育、农村幼儿、不良行为习惯

在福清市三山中心幼儿园工作期间,我们接触到的家长就是主要以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主,经了解乡镇及农村的年轻父母大部分外出打工,幼儿也自然而然的全权托给祖辈来照养,显然在农村隔代教育问题突出,且占据了家庭教育的大部分内容。

李颖和李敏(2007 )提出留守幼儿人数众多,而且比较容易出现社会性发展异常,如性格缺陷,情感冷漠,情绪不稳定,行为偏差,生活学学习惯差等问题。此文采用个案研究目的在于对一个年龄阶段隔代教育下的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观察及研究,并突出一些有效纠正策略。

我采用的是文献研究方法,辅之以个案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再根据自己工作期间对隔代教育的幼儿的观察,及做个别的访谈和个别幼儿行为习惯的观察,并把所访谈所观察的资料做记录整理。

案例:小桐(化名)今年5 周半,父母都在英国打工,出生到现在都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他在日常生活中各种行为表现引起了我的注意,因此我对他进行更仔细的观察并访谈记录。如:霸道任性,要是他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大哭大闹,并往上翻滚,发脾气摔东西,甚至打人骂人。他奶奶说有次他要吃零食没有答应他,小桐就在床板上跳、跺,后来拿东西硬生生的把床板弄塌了;也观察到他吃零食狼吞虎咽,吃饭时却要连哄带骗的追着喂;总是缠着爷爷要买各种玩具,才会来上幼儿园或者做作业等。父母只是每天视频中短暂的交流,老师沟通后父母第一反应就是发视频责骂孩子,并没有深入的去找到问题根源,骂一骂就过去了,孩子的发展受到很大的不良循环影响。

一、隔代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影响

(一)概念界定

隔代教育是指父母不在的情况下有祖辈抚养的教育方式。隔代教育水平的高低、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家庭的教养水平和质量。

(二)隔代教育下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幼儿时期是启蒙时期,尤为重要。根据本人观察获得的资料发现,幼儿在隔代教育下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有如下几方面:

1 、生活习惯上

幼儿在玩耍的时候不管地上脏不脏就随地而坐;吃零食的同时也玩玩具或者游戏,手脏了也无所谓,甚至流鼻涕都直接擦手上也不洗等。

2 、同伴交往中

他们是家里的小霸王,可出去外面被其他小伙伴欺负却不敢吭声;往往以“我”为主,其他小伙伴的感受并不在意;与父母接触少交流少,缺乏安全感而爱哭。

3 、饮食习惯上

祖辈都是从贫困的时代生活过来的,又加上心疼溺爱幼儿,想吃什么不吃什么全由幼儿来选择决定,造成其偏食、挑食;有些幼儿贪食,祖辈就顺从他们,不加纠正等。

二、深究因果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有果必有因,针对幼儿行为的表现,本人作很多了有关文献查阅的研究,并结合个案资料,加上自己的看法得出隔代教育下幼儿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原因有:

(一)祖辈因素

1 、教育方式不当

祖辈往往非常疼爱孙辈,当孙辈产生不良情绪时候也是用一味满足来作为教育策略,并没有意识到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就是由此慢慢衍生而周而复始的恶循环,最后难以纠正。

2 、教育思想观念落后,固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健康教育领域总目标体现价值取向:注重健康行为的形成。他们在教育孩子只重视养不重教,认为孩子只要吃好穿好就行了,其他的等孩子长大再说,比如在日常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孩子某些行为习惯,往往得不到祖辈家长的理解和重视,总是敷衍的回答,不曾做出任何措施或改变。

(二)父母因素

1 、外出工作居多,距离远

比如在福清的乡镇和农村很多年轻父母出国打工赚钱,而且祖辈健在,有能力照看孩子,所以农村幼儿大部分在祖辈的教养下生活着,隔代教育几乎占据了家庭教育的内容。

2 、亲子情感交流少

由于父母长期没有与幼儿接触,对于孩子日常行为习惯不了解。幼儿在缺少父母为榜样学习的对象时,行为出现不良就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改进。偶尔的视频聊天并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长,长期下去幼儿对父母的情感会慢慢疏远,甚至排斥,而其不良行为习惯也将危害一生。

3 、与祖辈沟通少,且方法不当

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习惯时当然忧心,对于祖辈的不当教育有的各种顾虑而不敢异议,而有的是没有讲究方法与祖辈沟通,直接指责,导致家庭不和睦,加重形成各种偏差行为习惯。

(三)幼儿自身因素

由于幼儿年龄小,身体各方面发育还不完善,缺乏认知和辨别能力,再加上爱模仿的特点,他们对外界的一切无选择的接受,而且不能意识到自身行为是否合理,从而使不良行为习惯逐步养成。

三、如何在隔代教育下培养良好的幼儿行为习惯

(一)父母方面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主角,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无法代替。

1 、多与幼儿交流,增进亲子感情。父母应该以正确合理的行为来淡化其不良行为,让孩子模仿学习,不能因为日常少陪伴而愧疚,产生一味包容的教育观念。

2 、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同伴关系氛围,让其融入集体生活,在同伴玩耍交流中,慢慢地从他们身上知道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错的,从而改进自己的行为习惯。

3 、重视学前教育,与幼儿园及教师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幼儿最近发展状况和变化,从而能够提供恰当的帮助来改善幼儿的行为习惯。

4 、平时回家多慰问祖辈,与祖辈沟通,尽量维护家庭和睦。

(二)祖辈方面

1 、转变教育观念

祖辈方面主要就是先转变观念,通过各种渠道(与老师交谈、与其他家长取经、听相关的讲座等),提高自身的素质,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

(三)教师方面

1 、进行正面引导,比如教师可以教唱关于行为习惯的儿歌,在日常生活中边唱边做,慢慢的他们会根据儿歌中引导的步骤养成好的习惯。

2 、与家长及监护人及时沟通,家长监护人的要求要与教师一致,这样才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的巩固。

3 、榜样鼓励,通过形成同伴之间互相学习的氛围,树立榜样作用,鼓励幼儿纠正不良习惯,养成良好习惯。

综上所述,幼儿在农村隔代教育下,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及养成,已是当今社会一个严峻的问题,必须引起关注与重视。隔代教育下的幼儿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还需要我们继续关注和研究,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学前儿童健康活动与指导》[M].

[2]刘筱筱. 农村山区幼儿园如何应对隔代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7 年第11 期.

[3]王启泉. 隔代抚养的隐忧[J]. 2004.

[4]潘小燕. 幼儿不良行为形成的原因及矫正措施[J].牡丹江教育学报,2007 第5 期.

[5] 李敏*李颖.预防“留守幼儿”社会性发展异常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7 第六期.

[6]中国学前教育网. 让老人带孩子到底好不好[J],父母才是教育孩子的主角[J],隔代教育如何做到“三赢”[J].

[7]关于农村幼儿家庭[J].山东教育(幼教版).

[8]余逸群. 隔代教育de弊端[J].

[9]吴颖.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2007.12.

[10]《幼儿教育指导纲要》健康领域[M].

[11]邓美娇. 对农村隔代教育的忧思[J],2005 第218 期.

[12]现代家教(2002 ).

隔代教育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范文第5篇

远程教育的飞速发展充分说明了现代远程教育以其自身的特点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社会需要终身教育,而终身教育的所有特征一直是远程教育几十年来的特征,即全球化、个别化、工业化协作、满足不利人员、移动性、快速的交互与反馈、比其他的办学形式便宜、技术和教育紧密联系等等。这种教育方式的一系列特征已经表明它应是各国在21世纪为国民提供终身教育的第一选择。100年来具有终身学习特征的远程教育也是21世纪进行终身教育特别是大众教育的最佳方式。

印度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的潘德亚拉(PendyalaP.Rao)教授在对南亚地区的开放大学的研究中认为,处于第三世界的国家,由于本身人口增长、教育规模扩大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远程教育合作(包括国内和国际间合作)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表现在:(1)远程教育合作是对现有教育服务缺点的克服与补偿(尤其是要考虑到那些被忽略的人群);(2)可以扩展服务,以跟上人口增长的步伐;(3)与最新的发展保持同步,尤其是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通过远程教育合作,能够给社会上所有的人提供受教育机会;并且能够引入提高教育质量的适当、有效的方法;还可以在所有的层次上组织教学,从最初级的文化教育和功能教育课程

(functionaleducationcourses)到某些科学和人文学科的高级学位课程①。P.R.Ramanujam教授从高等教育体系面临的压力来看,认为“目前的形势是:高等教育扩招步伐不断加大,而可利用的人力和资金有限。为保证教育水平并满足不同群体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明显的解决办法是引进以半脱产学习和自学模式为主的开放大学体系,建立开放大学合作体系”②。

二、合作的主要内容

(一)进行文化交流

主要包括交流教师和学生,让教师在不同的社会中了解和认识另一所大学;延长教师在其他大学学习教学或制作方法的期限;把教师们集合在一起,以保证合作不仅仅是停留在学校领导之间的合作。因为,除非教师乐于在一起合作,否则相互合作关系不可能深入③。

(二)交流和联合开发课程、教材等

开放大学之间开展交换学习材料、联合开发课程的合作,将能极大地提高教材的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水准。比如,泰国苏可泰开放大学(简称STOU)与欧洲和亚洲一些远程教育机构开展合作,为Asean-EU大学网络课程开发“交流学习对象”的项目,说明联合开发双方有利的专业同样有潜在的利益。

(三)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的观念认为购买或者借用伙伴机构/成员国现成的学习材料和重新、单独开发学习材料相比,能够节约时间、人力和花费。这种机制可以促使合作者之间的能力互补,彼此受益。这种共享学习材料的方式,能够使不同的机构及其与研究项目有关的信息得到重复使用,从而使各个合作者能够从中选择那些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东西,同时可以向其他机构提供特定的课程或者整个的学习节目,甚至可以通过组合这一地区资源库中现有的学习材料,生成新的学习节目。对于这种形式的资源共享,必须解决改编、价格、版权、翻译以及发送方式等问题。

(四)专家共享

共享专家对于很多节目和课程的提供都是有帮助的,并且能够使成员国学习彼此的经验,以保证课程的质量,例如在课程开发、音像教材的生产、材料开发、远程会议的基础设施、人员开发和培训以及研究等领域。应该建立和维护存储各个不同领域专家信息的数据库,信息应该包括专家的证书、经历等。

(五)学分和学位认可

未来远程教育合作的领域,应该包括开放大学之间证书的无缝和相互愉快的认可;同等学位、文凭、学分认可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讯事务助理总干事阿布杜拉·罕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远程教育领域目前和规划中的一些活动,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与大学合作实施教育服务和教育成果标准,将保证学历资格的可迁移性和资格互认⑤。

(六)学生支持服务

指教育机构(或合作单位)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提供的有关学习方面的辅导及咨询人员配备、学习活动安排、作业评定、政策支持等行政管理服务,以及各种教学信息、学习辅助材料、教学设备和设施服务;辅导教师与学生直接的见面接触或采用通信方式向学生提供有关学习内容的辅导和答疑、学习方法指导及学习咨询服务等。

三、合作的主要形式

远程开放教育形成了全球化趋势,国际竞争正在加强,合作形式多种多样,国际化趋势明显。一些著名的远程教育系统已经实现了全球教学,如一些亚洲地区的远程教育大学正在使他们的教育地区化或国际化;马来西亚的电子通信大学已经有欧洲、非洲和亚洲的注册学生;印度的英迪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已将其课程发送到波斯湾和印度洋地区;现代远程教育还从教育界办到企业界。

(一)校校合作

如法国国家远程教育中心(简称CNED)在远程教育领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居领先地位的同时,又与法国许多历史悠久的名牌大学签有合作协议。英国开放大学副校长琼斯建议建立一个开放大学联合体,这一联合体可能的工作领域包括:第一,把联合体成员的课程集合在一起创建新的课程;第二,就教师培训、课程开发、大规模办学方面的成功实践开展交流;第三,在第三方市场共同营销课程;第四,共享教师、教学系统、信息基础设施和支持服务;第五,创设联合颁发的奖项,以有利于得到国际认可。

(二)校企合作

据美国教育统计在开展现代远程学位教育同时,学校积极与国内的各大企业和公司合作,开展各种职业和高新技术培训,扩大学校的影响。如美国凤凰城大学(UniversityofPhoenix)和阿波罗集团合作,成为美国最大的私立大学,用现代远程手段进行本科、硕士生以及博士生学位教育,学生的入学条件里要求学生必须有工作,参加研究生学位学习的学生还要有至少3年的工作经验。学生被组织成学习小组进行专题讨论。这是一种全新的继续教育方法和模式,为企业和公司培养大量急需的科技人才。学校在获得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学科建设和发展。

(三)大学联盟

政府利用资源来刺激大学之间的合作,通过聚集来自不同学院的专长,整合利益相关者的多种观点,形成新而有力的远程教育组织,促使大学联盟的建立,这些联盟是以开发合作项目发展远程教育为目的的⑥。在美国,有些州的州政府高等教育行政办公室(简称SHEEO)意识到不能允许公立院校相互竞争“远程学习市场”,于是州政府领导人开始创建非竞争性策略,以分配远程教育的州政府投资。为此设有一些激励性的基金,用于那些在开发远程学习项目时包含校际合作的项目⑦,此类资金同时成为那些以前没有参与过合作项目的高校发展远程教育的动力。

(四)与公共组织、私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部门合作

开放大学若能利用公共组织、私人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部门的资源,这不仅有助于成本的最小化,而且可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资源,还有助于提高巨型大学教学的可接受性⑧。

(五)基于技术的大规模合作

土耳其阿那都鲁大学校长代表OnderOzkazanc提出,如果开放大学之间开展合作,并建立全球开放大学网络,那么最有可能的是建立一个共同的数字图书馆。这种图书馆可以解决经费和图书馆局限方面的问题,就没有必要每个大学都建立一所数字图书馆。

(六)联合出版杂志和研究公告、建立协会等

联合出版杂志应该建立一个由成员大学组成的编委会,并负责论文的选择。

(七)会议

开放大学的合作最重要的措施是组织开放大学会议。它使得开放大学之间有可能交流思想,吸纳其他大学的经验,从而提高大学的教育和管理水平。

四、合作的文化障碍

远程教育的跨文化教、学合作,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贡献是不用怀疑的。然而,远程教育的跨文化合作中,仍然有一些难以逾越的文化障碍,严重阻碍着各开放大学间的合作。主要表现如下:

(一)文化隔离

这是网上远程开放教育跨文化合作中,一定会遇到的第一道阻碍。按照文化学的观点,文化隔离包括自然隔离、语言隔离、社会隔离和心理隔离等内容。这些内容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文化隔离机制,隔离各学校、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的交往和文化交流。远程教育的跨文化合作中,开放大学遇到的情况正是如此。由于自然环境、语言样式、社会形态和心理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处在不同文化圈中的学习者,如果要进行跨文化学习,就不得不借助各开放大学间一种更为积极、有效的教、学合作,以消除文化隔离机制对他们的学习所产生的不利影响⑨。然而,要消除这样一个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的人类不同文化类型之间的文化隔离机制又谈何容易。对于开放大学而言,他们不得不寻求一种万全之策,即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各国政府间的相互支持和协调,以使网上远程教育的跨文化合作成为可能,进而为学习者进行网上远程教育的跨文化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变隔离机制为支持机制。

(二)文化趋同

随着文化隔离问题的解决,人们开始担忧,计算机网络是否会阻碍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发展;严重不均衡的信息流多由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在引入经济信息、科技信息的同时,可能有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所谓“文化整体移入”,会不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溶解剂作用,以至把多种文化逐渐整合形成某种单一的文化。事实上,人们这种担心并非多余,网络时代文化的趋同与多样性保持问题一开始就受到了有关远程教育专家的注意。盖里·博伊德(GaryBoyd)所倡导的“交融与共存”是“远距离教育的最高目标”理论主张,就是这种观点的最佳体现。他认为,在网上远程教育的跨文化合作中,“同化和根除是两种极端的选择,它们都破坏了个性的多样化”,网上远程教育的跨文化合作,应该在“保持自身特点”的情况下,“使其持续繁衍的各种文化在相互支持的环境下共同生存”⑩。从此不难看出,在21世纪远程教育的跨文化合作中,趋同与存异,将是各开放大学必须面对的两大基本命题,如何在这两个文化命题面前进行跨文化的合作,将是它们不得不解决的一个重大教育文化课题。

(三)文化冲突

按照文化学的观点,在网上远程教育的跨文化合作中,当两个不同文化类型,以各自的文化价值观念进行教学的时候,势必因其差异而发生矛盾、斗争。特别是当一方是强势文化,一方是弱势文化时,两者相遇所产生的文化冲突会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会出现英联邦学习共同体的邓立真博士所担忧的那种情况,即“全球化会带来少数国家(主角)及其权力对知识的主导权”。因此,在进行网上远程教育跨文化合作时,应清醒地认识到,文化冲突并不可怕,关键在于能否针对文化扩张和文化渗透,制定相关的规则,在冲突中扬长避短,从文化冲突走向文化和谐(11)。

(四)文化霸权

当发展中国家和第三世界国家还无力(财力、人力)扩大自己的网上远程教育合作规模时,他们可能会因为无法面对发展势头凶猛的发达国家的网上远程教育文化的挑战,从而失去其民族的文化广泛影响力。况且,发达国家由于有足够的财力、人力来完善自己的网络,开发课件,编制教材,进行跨文化的远程教育支持,因而,它们的教育价值观念很有可能作为一种“力量”,控制了其它国家的远程学习者。而且更为严重的情况是,在此种形势下,那些原来处于文化弱势的国家,他们可能根本无力对抗发达国家的网上远程教育的跨文化扩张。这样,一种新的具有文化殖民主义色彩的教育文化霸权思想,可能在网上远程教育的跨文化合作中形成,并对远程教育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五、成功合作应注意的方面

(一)政府的支持和认可

正如国际开放与远程教育协会执行主席、Fern大学校长Helmuthoyer教授所强调的:合作需要得到地方部门的承认,以便获得支持。因此,成功合作不能被忽略的前提之一是地方和国家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认可。

(二)成功合作必须是个体和团体的结合

合作行动由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个体来完成,并且是机构与个体之间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合作类型。通常他们不要求额外的资源或支持,但他们常常为机构间的合作行动出点子或搭桥。另外,不仅通过个体,而且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是机构的整个策略来设计、开发、实施机构间的活动是很重要的。

(三)成功合作意味着每一个参与者能够也必须同时是接受者与提供者

伙伴国家所共有的远见,这对于国内、国际进行成功的网络化与合作学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12)。

(四)成功合作需要做到管理严格、界定明确的目标、相关策略、职责和时间安排、双方利益等

合作从有明确的计划和时间安排的小项目开始,远比从大的不能产生任何结果的项目开始要好(13)。当大学等机构进入合作活动时,需要清晰的策略,并建立互动关系。只有选择与行动一致的原则和目标时,合作与互动才能合理和可靠地发展。

(五)成功合作需要有效的监测和评估

评估是测量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远程教育的合作,可以说质量就是其生命,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声誉是合作成功的重要因素,而质量的保证离不开有效的监测与评估。

除此之外,清晰的思想、整体综合的方法、技能的发展、心境和态度、多方位的合作、弹性的改革方案、适当的技术环境、所处的位置等都是成功合作的必要条件。导致合作失败的原因一般包括:缺乏合作经验、文化不相容、没有正确理解操作原则、没有经费支持、反馈拖沓、不能利益共享、交流不畅等。如果双方的合作出现上述一个、几个或所有方面,那么开展这种合作就需要谨慎、小心,否则就是危险的(14)。

六、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一)远程教育合作理论缺乏

国外已有的远程教育合作研究更多地将目光放在实际合作的操作上,并且这些操作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和运用,但在理论方面却少有涉及。国外已有的多种远程教育理论,如独立自主理论、相互作用和交流理论等,均是关于学习者和教学人员关系方面的,最近在美国发展起来的平等理论(该理论强调远程教育应该建立在远程学习者与当地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平等的概念之上)也是关于这一方面的。随着远程教育的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已是必由之路,但远程教育理论的发展明显没有跟上远程教育合作本身的发展,这一点不令人满意,同时也是需要研究者们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关期刊更多

少年儿童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共青团中央

家庭教育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浙江省妇女联合会

好家长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南京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