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为了探析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与身心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心理量表测评、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健康知识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一件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E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和凿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一些高校为增进、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了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活动。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对大学,fi的身心健康进行分块教育],没有注重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作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也多采取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j。所以,现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文从调查和测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质和健康知识结构人手,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深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T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的5O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842人作为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对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问卷并参加伞部体质指标测试的学#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测定大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正常绀、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近年来,SCI90最表在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体质测试法

基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6项数据,并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的在线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导航栏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在线评分,据此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体质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和不及格组。

1.2.3身体自尊量表

《大学牛身体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利用本量表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对其体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数理统计法

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体质测试评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2项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一90总分是9O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I一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高]。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一90总分兰18O为心理障碍,其中18OSCL一90总分

2.2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体质总体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将身高体重等级划分为体重正常、较低体重、肥胖和营养不良4个级别;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将肥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6项原始成绩经过在线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看,96.97%的大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昔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4.O2%和24.9O%。由此说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体质健康总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身高标准体晕、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在总评分巾所占的权分别为0.15、0.20、0.15、0.30和0.20。为检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6项体质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件,现分别以各项体质指标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时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经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除在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上没有差异外(Sig~0.05),其余5项体质指标的得分均存在差异性(Sig

2.3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3.1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健康知识结构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健康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有关资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结构分为3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青少年对整个健康学的理解与掌握;2)条件性知识,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青少年在健康促进的实践情景时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其健康评价的关系,杨剑博士运用访谈法和健康知识评价法,对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了5级评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高低排序看,本体性知识与健康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其次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也发现,对健康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全面,而那些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的健康评价不高,由此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健康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健康知识结构越高,健康自我评价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渠道、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

2.3.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基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的。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情况,笔者利用PSPP中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是越低表示对自我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随着体质状况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它3个方面的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碍组要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评价愈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强健康知识传授力度,改善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调查和测试的对象中,有24.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议

1)建立和谐的健康知识教育系统,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首先,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其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的相对学科优势,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再次,通过专题报告、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及校刊等多条途径,宣传普及身心健康知识。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健康心理学;健康教育;心理健康

一、确立以预防为主的健康教育目标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2]。健康教育的核心是使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健康教育应该从中小学做起,在不同学段开设健康教育课,让学生成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完整社会人,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议学校建立健康教育推进机制[3]。健康生活理念需要从小培养,中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是健康中国的中流砥柱,培养中小学生的健康素养应当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重视。当前的学校教育重心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健康状况关注度不够。如今,校园中的小胖子随处可见。为了减少日后患肥胖症、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概率,学校应对此加以重视,做好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前预防。健康心理学理论预防疾病的思想尤其突出,以全新的角度阐释疾病与健康的关系,强调“治未病”[2]。该理论认为,我们不应该等到身患疾病时才去反省日常的生活方式及行为习惯,要时时刻刻有预防疾病的意识,保持身心健康。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应以健康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坚持以预防为主,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与健康教育质量,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日后的健康生活打下基础。

二、以强化健康信念为关键内容

当前,中小学生健康教育主要以宣传与普及健康知识为主,忽视了健康信念的培养。健康教育工作的难点在于将健康信念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了解了健康知识以及预防疾病的一些手段,但是在理解以及运用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在健康心理学知信行理论中,“知”代表“知道”,要正确认识健康知识;“信”代表正确的信念与积极的态度;“行”代表行动,改变不良行为,形成健康行为[4]。健康心理学视角下的健康教育应该以强化健康信念为关键内容,以宣传普及健康知识为辅。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关注中小学生的心理成长

健康心理学强调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来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身心健康问题[5]。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要了解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生理发展日益成熟,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具体表现为:他们既要求独立自主,同时又对父母和老师有着深深的依赖;自我意识逐渐发展,更加关注自己的外貌、能力、学习成绩、人格、情绪特征等,并且有很强的自尊心。因此,在开展健康教育时,除了传授健康知识、强化健康信念之外,教育者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心理成长。

(二)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

中小学生在校时间长,学校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和学习场所。积极正向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健康信念与积极态度的培养有重要作用。学校应开展健康知识小课堂、疾病预防我在行、火灾地震逃生演练等活动,建设有利于学生健康信念养成以及积极品质形成的绿色环境。

(三)充分发挥班集体力量

知识的传授与行为养成应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要以健康行为养成为出发点,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健康素养。学校教育主要以班集体作为组织形式,班集体的力量对学生影响巨大。学校在开展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作用,创建健康的班级文化,在班集体中多开展健康主题活动,通过群体力量带动个体的健康发展,强化学生的健康信念,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水平。

(四)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协调

在当代健康中国大背景下,各中小学除了配备卫生保健教师外,还应充分发挥生物教师、体育教师和心理教师的健康教育作用,在生物课、心理课和体育课程中渗透健康教育。坚持问题导向与健康需求相衔接的原则,围绕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的主要问题,合理选择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确保健康教育取得实效。另外,健康教育教师应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的健康素养,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学生做出表率。课堂教学是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渠道,课外实践是践行健康知识和技能的主要场域。学校要结合课堂教育教学内容,合理安排健康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康知识的运用与良好行为的形成。

(五)发挥网络的教育力量

在开展健康教育时,要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会媒介资源,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科学利用互联网这一资源,通过浏览互联网网页、关注与健康相关的公众号等方式,了解科学的健康知识,逐步培养自己的健康理念。

三、家校社联合,开展健康教育

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的发展与所生存的环境息息相关,认为环境有四个系统,分别是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部系统以及宏观系统[9]。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工作不能仅仅依靠学校,需要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人共同努力,建立一个多元的健康教育团队。健康教育团队应当集合教师、家长、社区卫生工作者,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意识的形成,提高他们的健康素养。健康教育目前主要依靠学校的力量,通过学校的宣传,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除此之外,还要协同家庭和社区,共同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教师与家长应经常联络,协力合作。同时,发挥社区卫生机构的优势,充分发挥社区文化的健康教育功能。社区卫生机构可以在寒暑假组织开展各类丰富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健康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健康素养。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范文第3篇

目前全国上下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关注,就其概念而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手段,培养中小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维护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中小学生在这一时期生理、心理等方面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必要环节,是适应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要求。近30年来国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社会舆论的广泛认同,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心理健康教育在操作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使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适得其反。因此对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必要的梳理,加强认识、加以防范,就能较好解决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更好地为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保障。

1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化根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要求,目前大多数中小学都设置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心理健康课程的开设保证了广大中小学生能够接受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心理发展的知识,逐步建立起清晰的有关心理健康知识体系。但是,从实际情况看也存在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仅仅灌输知识,甚至让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其实,一直以来我们都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能力的发展,甚至存在着用知识取代能力的误区。从本质而言,心理健康不等于心理健康知识,决不能用简单的知识传授来替代心理健康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的成长中,心理健康知识是必要的,但绝不是传授完知识就万事大吉了。学生的成长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只有我们重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自身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才能赋予学生健康成长的金钥匙。而且,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校园情景剧,结合生活实际情况,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他们未来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非专业化广大中小学为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要配备相应的教师,然而目前我国教师聘任中却没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岗位。因此让一部分教师转岗担任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不失为一个解决燃眉之急的方法,这样的做法,固然解决了心理健康教师缺乏的问题,且这些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能尽快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给予学生的多是课本上的知识,加之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因此在给予学生帮助时难免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因为是非专业教师,虽然有些地区和学校也对这些教师进行了培训,但因为时间较短,所以也谈不上有完整的知识体系,更不用说知识更新。这就造成教师的知识是死知识,是固定的。在实际教学中难免会望文生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1.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应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特别是对心理健康的了解,越来越多的学校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甚至还设立了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咨询室。但是,如上文所说,授课的教师多是转岗的、非专业,因此,他们的上课热情就大打折扣,上课也就流于形式,多是讲讲课本,让学生自己看书,甚至有些时候其他学科的教师要求占用心理健康课来完成他们的教学任务或作业,把心理健康课当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这就造成了上级检查时应付作假的局面,课程表上都有,实际却是学生自习课的别称。对于心理咨询信箱,更是无人问津,即使有了一两封咨询信件,也多是石沉大海,没有回音。心理咨询室,虽然设施齐备,却无人值守的时候居多,更可笑的是,某些学校为了展示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所做的工作,专门组织教师和学生“假咨询、真拍照”,以备宣传和检查。这样的课程、信箱和心理咨询,对学生而言,有多大意义,只不过是应付检查的工具罢了。

1.4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非常态化、个别化心理健康教育是个舶来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认识的提高,已经逐步接受了这个新生事物,并越发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多数家长认为只有孩子表现出问题后才去找老师咨询,平时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不闻不问,很少有家长会和孩子谈谈心里话,所关心的只是孩子吃穿用和考试成绩,认为只要孩子生活好、成绩好,其他就没什么问题。学校里,教师的主要精力多是放在学生的成绩上,平时多是关注学生成绩高低、进步退步的问题。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关心的也多是成绩好的学生和调皮的学生,对大多数学生多是相对忽视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了帮助成绩好学生的助推器、对付调皮学生的法宝,其他学生也只是有了问题,才会得到老师的关注。这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态化的、片面化的,它关注的只是问题出现的时刻和个别学生,又如何能帮助广大中小学生度过儿童期、青春期,顺利成长呢?

1.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自身问题被忽视正如上文所说,目前大多数心理健康教师都是转岗或兼职教师(如思想政治教师兼任),因此这些教师自身的问题往往会被忽略。学校不会在意他们是否能够胜任,也不关心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更谈不上和其他各科老师集体教研了。因此,担任中小学心理健康的教师多是单枪匹马,学校和其他教师的支持很少,难免会出现一些力不从心,感到自己精力有限,却没有相应的支持和鼓励。加之有些教师是兼职,所以,也会感到要做的事情又太多,时间却有限。因此,面对个性不同的学生,面对成长中的学生,他们往往会比其他科教师感到更多的压力,体会到的成就感也更少。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对整个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让我们担忧的是,心理健康教师的这些问题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是忽视、漠视。试想,如果教师带着一种压力或者勉强应付,这样的课程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呢?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建议

面对全国上下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把这项工作做到实处,以达到预想的效果。

2.1思想上落实,从学校到家长,从课程到生活其实,就目前的形势看,可以说我们是很重视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从思想又存在着轻视的思想,这和我们一贯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有很大的关系。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生成绩成了唯一衡量的标准,因此,对待心理健康课程,就成了其他科教师的自习课或者作业课,甚至家长也觉得孩子只要成绩好,其他的问题都没什么。因此,我们不仅要口头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更要在思想上落到实处。就学校而言,要保证心理健康课程顺利实施,不能仅是可有可无的应付上级检查的课程表,也不能当作学生的自习课或作业课。就家长而言,绝不能只是孩子出现厌学、逃学或者其他问题了,才想着去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才想着从心理上关心孩子。课程的设置不是简单的多了一节课,多了一门课,而是有着其科学依据的,因此从学校到家长,都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课程的进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把在课堂上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把知识用来解决成长过程中的烦恼,做到学有所用,这样的知识才是最有用的,这样的做法也是开设课程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任何知识都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脱离了实际,知识就只是死知识,知识就是力量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运用。#p#分页标题#e#

2.2观念要更新,注重学生的健康成长思想上重视,更要从根本上更新观念,要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广泛宣传工作,改变过去那种只重视学生成绩的应试教育思想。对于各科教师来说,首先应该使他们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结合起来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另一方面也会提高本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态度与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学、善学、好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欢乐。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有力保障,是教育的首要工作,做到教书必要先育人。这样,既能够使广大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又能促进其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237-02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设实施内容

1.1 多方面关注,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作为高校辅导员和老师,心理联络员,大家需要细心地关注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状况,热心帮助在日常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耐心为前来咨询的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与帮助。

不管是专业老师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大家要积极参加本年级各班级的班干选举班会,及时地与选举出的各年级各班心理委员取得密切的联系,并要求各位班级心理委员在各自所在班级里,以宿舍为单位推举出一名心理信息员,辅助心理委员搞好班级心理健康建设工作,鼓励班级心委与信息员努力配合,从多方面去关注、了解身边同学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及时地向各年级各自的辅导员、老师反映。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及时地得到必要性的帮助与指导,有序地维护宿舍与班级的协调性。

1.2 定期培训班级心理委员,保证心理健康建设带头人的优质

高校学院年级确立班级心理委员后,学校一直强抓对心理委员的培训工作,多次通知与安排各班级的心理委员去参加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定期召开学院年级心理委员座谈会,在会议上,大家一直都主张让各班心理委员在会议上轮流分享各自在班级心理健康建设中做出的努力,遇到的问题与对未来工作的展望。与心理委员们共同努力把在会议上提出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的教师不忘对工作表现优异的心理委员给予表扬,鼓励更多的心委踊跃争当班级心理健康带头模范,以座谈会的形式召开心理委员会议,能为心理委员们提供交流的良好平台,让这批班级领导者在分享过程中相互学习,在交流中不断进步。

除此之外,学院要求每位心理委员每月末上交一份班级心理健康一览表,详细地记录班级心理健康状况,并在上交表时如实汇报月工作总结,尽力做到跟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建设工作。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工作的具体措施

2.1 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以各大高校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之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为代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观念深入人心,老师们通知各位班级心委大力鼓励班级的同学参加学校的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体现学校、学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得到同学们的积极响应,使得班级参赛的人数超过班级人数的五分之四,极大的推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作为辅导员老师,我们要努力地为这些积极的参赛者准备好充足的心理健康知识资料,让他们在备赛的过程学会如何去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在与队友的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与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

2.2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心理健康素质

我们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同时,让广大师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更多的班干部都主动参与进健康教育建设队伍中,并努力配合心理委员的工作,帮助了更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建立了自信,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提升了心理健康水平与心理素质,倡导了一种健康的生活理念,有效促进了心身健康,最大限度的使每位学生都达到认知正常,情感协调、意志健全,个性完整,适应良好的健康生活状态,促进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最大潜能,以适应生活,学习,工作和社会干净的发展与变化的需要。

值得高兴的事,通过大学健康月活动的举办,更多的学生懂得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主动去学习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来提高自身心理免疫力和心理素质,树立积极、乐观、健康的生活态度,正确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3 提高认知度,明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校举办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中,各大学的心理联络员、辅导员、班主任都积极参加了各年级、各班级心理主题班会,心理班会的主讲人为各班班级心理委员,这些经过培训后的心理委员在班级心理主题班会上展现了班级优秀带头人的良好风范,如:以心理健康知识抢答为形式举办主题会,让同学们在快乐的气氛下学习到更多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其独具特色的生日派对举办班会,让全班同学在一起庆生的过程中感受集体的温暖,珍惜爱护宝贵的生命。极大的推动了心理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让更多的同学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4 总结

总体而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结合各学院学生实际情况,切实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培训工作。各高校教师分别对多个班级讲解心理健康知识,积极参加学生座谈会,就学生提出的常见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提出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克服在学校遇到的困难。通过讲座和交流活动,有效的宣传了心理健康知识,也帮助学生缓解压力,使其顺利地进行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咨询,为下一步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方面发挥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工作取得显著的进步,但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没有止境,仍需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克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建设探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6(06).

高中生心理健康知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青少年;青春期性健康;性健康教育;心理干预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on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ZHOU Qiaohua, LU Jianping, XIAO Sumei, ZHOU Chen, CHEN Yangxia. Department of Child Psychology, Corning Hospital, Shenzhen 51802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ombined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Methods: 536 students who we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survey were selected in a middle school, and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256) and control group (280) randoml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sexu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Questionnaire survey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for all student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①Only 41.1% adolescents of the 536 students had sex knowledge, and the main sources of knowledge was reading books and watching TV; 70% of students were fear, shy and had other psychological emotions in adolescence. ②70% of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fully understood sex knowledge,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The main source of knowledge was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s; 78.0% of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are pleases, which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ose before the experiment, i.e. surprise, fear, stress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emotions (P

【Key words】Adolescent; Adolescent sexual health; Sexual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中图分类号】G479【文献标志码】A

青春期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逐渐过渡、生理发生急剧变化和心理充满好奇的阶段,是面临成长中的生理与心理问题最为频繁的时期[1]。进入青春期的少年,体形突然发生变化,特别是第二性征的出现,给青少年带来了神秘色彩[2,3]。随着与外界交往的不断增加和内心感受的日益敏锐,开始产生过去从来没有过的困惑、矛盾和烦恼。但又不肯轻易向他人吐露,这种闭锁心理容易使青少年形成心理疙瘩[4]。因此整个青春期是性教育的关键阶段,主要向青少年传授科学的性知识和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能够及时地接受青春期性教育,懂得青春期身心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异性之间如何正常交往,树立健康的性意识,掌握心理自我调节的知识和方法,这有助于他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人格。适时的性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在人的一生中都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心理干预联合性健康教育对青少年青春期性健康的影响。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通过便利抽样法选择某市某中学进行调查。整群选取该校初中部和高中部愿意接受青春期性健康调查的学生536名。将536名学生按照学生号随机分为两组,单号的256名学生为实验组,双号的280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中男148人,女108人,平均年龄(15±346)岁;对照组中男116人,女164人,平均年龄(15±265)岁。两组学生中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调查方法

调查统一采用匿名填写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要求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填写,问卷当场收回。536名学生在分组前先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即基线调查。分组后实验组进行一个学期的性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指导,对照组仅进行性健康教育。一个学期后对两组学生再进行一次问卷调查。

13问卷内容

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咨询心理学、教育学、统计学专家各一名,自行设计和修订调查问卷。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年级、父母亲职业及文化程度)、性知识了解程度和知晓率、性知识获取途径、性心理、性道德等。其中性知识了解程度和知晓率有20道单项选择题,包括生理发育知识4道题、青春期卫生知识4道题、遗精和月经知识3道题、避孕知识3道题、性病艾滋病防治3道题、其它知识3道题。正确回答16~20道题者判定为对性知识了解;正确回答10~15道题者判定为对性知识基本了解;正确回答10道题以下者判定为对性知识不了解。

14性健康教育内容

本次性健康教育为时一个学期,每月进行两个课时的教学,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课堂上通过动画或图像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的了解男女性器官、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性传播疾病的种类和预防等,也邀请资深性疾病专家和青少年心理学专家进行相关内容的讲座,同时利用网络和通信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和问答。并且通过为期一个月共两期的墙报和展板,介绍危害性、拒绝的方式、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的方法等。

15心理健康指导方式

首先让观察组的学生从生理上认识自己青春期发育的必然性和阶段性,认识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并为自己的正常发育而感到高兴。其次教育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多参加些文体活动,转移注意力,避免精神紧张。

16统计学方法

经过统一编码和严格初审剔除不合格的调查表后,统一使用EPIDATA31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检查。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与分析。两组之间或两组与基线调查数据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

基线调查中发放问卷调查536份,收回530份,剔除未填写完整和不合格的问卷后还剩525份。进行健康教育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发放256份和280份,分别收回了合格的问卷255份和275份。结果显示基线调查中对性知识了解的人数仅占99%,基本了解的人数占312%。两组进行健康教育后对性知识了解程度明显提高,了解的人数分别占737%和673%,与基线调查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在基线调查中对各类性知识的知晓率最高达375%,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性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两组分别与基线调查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对性知识获取的途径

在没有进行健康教育之前青少年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为阅读书籍(255%)和看电视(238%)。进行健康教育之后两组获取性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健康教育课上的学习,分别为780%和760%。见表3。表3对性知识获取的途径来源网络电视书籍健康教育课其他基线调查153(289)190(358) 205(387)16(31)11(21)实验组41(161) 73(286)78(306)199(780)10(39)对照组53(193)86(313)97(353)209(760)11(40)

23性心理

进入青春期后,由于第二性征出现,会使毫无准备的青少年感到惊奇、恐惧、羞涩、紧张等情绪,主要以羞涩和恐惧为主。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后的实验组羞涩、恐惧、紧张等情绪明显减少,与基线调查相比,惊奇、恐惧、羞涩等情绪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羞涩、紧张和高兴情绪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4青春期性心理情况情绪惊奇惊恐羞涩紧张高兴基线调查236(450)409(779)362(690)330(28) 63(120)实验组87(341)74(292)58(227)643讨论

青春期是每个人都要度过的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素质、行为、性格和智力水平的关键时期[5,6]。青春期各种发育水平突飞猛进,生理、心理变化多端,其中最突出的就是性器官的发育和性心理的发展[7]。青少年不论在身体形态、身体功能、智力、思想、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都具有与儿童时期不同的特点,故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是一种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助于社会稳定发展的教育。在一个还没有完全重视青春期性教育的地区进行青春期性教育的实践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基线调查结果显示:仅411%青春期学生对性知识有所了解,对生理发育知识、青春期卫生知识、遗精和月经知识、避孕知识、性病和艾滋病防治等知识的知晓率很低,这与国内学者袁丽丽等[8]的调查结果较一致。这部分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电视和书籍,对性知识无认知概念,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习。经性健康教育即将生理及卫生、性发育及卫生、性心理及卫生、性道德、性别角色、人际交往、预防性病和艾滋病等纳入学生常规学习课程中,以课堂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专家讲座形式进行学习后,青春期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率达70%,对生理发育知识、青春期卫生知识、遗精和月经知识、避孕等知识的知晓率大部分也达80%。与基线调查相比,实验组对性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青春期是性生理发生巨变、性心理也随之不断变化的时期[11]。由于身心在短时期内要经历急剧的变化,不仅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还要拥有必要的思想准备,否则就会导致许多心理矛盾和冲突的形成,进而产生疑惑和困扰[12,13]。部分青少年对性心理发展中产生的各种疑问特别敏感,如果缺乏正确的引导,就有可能对第二性征发育而产生的一些生理和心理现象,例如遗精、月经、对异性感兴趣等感到紧张、害怕、恐惧、焦虑。这与本文基线调查结果中青春期学生情绪以恐惧、紧张等为主相符。随后对实验组以科学的性学知识解释性的困惑,并分析性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和表现,教育他们保持乐观的情绪,多进行户外运动,增强自信心,消除不必要的恐惧和焦虑,树立健全人格。一个学期后,他们对自己青春期的变化不再感到惊奇、恐惧和紧张,相反感到高兴。

同时,性健康教育又与德育工作息息相关,搞好德育工作是开展性健康教育的前提,落实性健康教育同样有助于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青春期是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化与其所在环境对立统一迅速成长发展的时期[14]。此时的已经是道德意志支配的行为,是独立自主决定的产物。对青少年进行性、生殖教育,是现代人口领域不可回避的任务,是现代人口与计生工作中优质服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5]。培养健康的性道德,形成正确的性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洁身自爱,自重自律,从而促进的健康发展。

青少年青春期在进行性健康教育时,不仅需要对性生理和性社会方面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而且要有全面、健康发展的性心理。因为良好道德修养往往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之上,个体心理只有处于正常健康的状态下才最易于顺应社会,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品德。因此在中学健康教育过程中应进行心理健康指导,以保证青少年性方面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培禾.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实施途径和方法.中国学校卫生, 2010(11): 78-79.

[2]J.Mark Halstead and Micheal J, Reiss. Values in sex education: from priciples to practice,New York, 2009.

[3]张眉. 重庆市部分大学生性健康知识、行为与态度的调查分析. 重庆医学, 2010, 39(5): 565.

[4]范怡悦, 严玲悦, 孙煜. 青少年性知识及性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青年研究, 2014(3): 108-110.

[5]龚丽萍. 同伴教育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0(3): 66.

[6]钱小华, 王进鑫. 中美学校性教育比较研究.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4, 30(2): 24-27.

[7]Roger J.R. Levesque. Sexually education: What adolescents rights require,New York: Nova Science Publishers, 2009.

[8]袁丽丽,范雪莹. 学校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同伴教育模式的干预效果分析. 今日科苑, 2010(8): 292.

[9]罗念慈,林文婕,史俊霞,等. 中学生性生理、性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中国学校卫生,2013, 25(6): 56-57.

[10]王洋, 徐晓阳, 曹红梅, 等. 四川农村留守中学生性健康同伴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14, 34(5): 721-724.

[11]蒋媛,张颖萍. 贵阳市云岩区青少年性健康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价.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4): 559-661.

[12]李慧,韩丽晖,吴明辉.北京地区青少年生殖健康情况调查报告.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9,30(1):114-118.

[13]Marcell AV,Allan E,Clay EA,et al. Effectiveness of a brief curriculum to promote condom and health care use among out-of school youngmales. Perspect Sex Reprod Health, 2013, 45( 1): 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