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德育论文

高中德育论文范文精选

高中德育论文

高中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因素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德准则,只有它们被学生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语文学科具有现实的社会性,高中语文更是与社会生活、与学生的成长实际融为一体。因而,在教学形式上,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要由封闭走向开放,由课内走向课外,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采取中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以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德育过程之中,成为德育的主体因素,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创设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的思想在活动中得到体现,得到升华。在学习曹禺的《雷雨》时,笔者让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情究竟是真诚的还是虚假的。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从而在民主平等的交流中认清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爱情的实质,也为自己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奠定了初步基础。由学生饰演的课本剧《哈姆莱特》,动作滑稽,语言冷峻犀利,对剧中人物心理的挖掘很到位,让学生在表演中体会剧中人物的情感。在学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时,笔者组织了一次学生演讲,演讲的题目也是《我有一个梦想》。同学们积极参加,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的梦想。笔者便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要胸怀广阔,志向高洁,要从平凡的小事做起,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工作中实现自己远大的梦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灵活生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学生在主动的参与中能将外在的道德观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情感。在学习散文的写作时,笔者将学生带到山林里,带到嘉陵江边,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深刻领会自然景物的美妙,陶冶情操,从而写出了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在学习对联的创作时,笔者要求学生为南部县城创建部级卫生城市这一创建活动拟创一幅对联。同学们热情很高,纷纷进行思索,既学习运用了知识,又关注了社会生活,提高了环保意识。在学习语言知识的运用时,笔者让学生学习写主持人主持节目的串词,并创设条件,让学生主持一台“五四”晚会。在灵活的教学中,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既提高了能力,又增强了团结意识、合作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道德情操。学生主动地使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并积极参与其中,在学习和社会生活中成为德育的主体因素。高中语文教学从来都不是封闭的,在信息时代,学生更应借助电视、报纸、网络等先进媒体,在了解和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新闻联播”节目能让学生感知社会主旋律的脉搏,“感动中国”能激发学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发展自己。《人民日报》能让学生学会理性地看待、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栏目则成为学生深度了解社会的窗口。借助网络,学生可以“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而学生主动地在“强国论坛”留言讨论,则更是彰显了当代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二.言传身教

充分张扬教师在德育因素中的自身人格魅力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固然许多事有赖于学校的一般规章,但是最重要的东西永远取决于跟学生对面交往的教师个性,教师的个性对年轻人的心灵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无论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德育作用是巨大的。这体现在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学习的指导者,而且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因而,教师也是重要的德育因素。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会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影响。语文教师要有爱心。爱便是教育。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是做好全部德育工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笔者与学生平等相处,注重与学生思想的沟通,注意理解学生的要求,尊重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并注重对学生情感进行关怀和指导。同时,尽可能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德育的主体地位,“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在日常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针对学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门别类地进行指导,如:高中生心理障碍与调适,女生安全问题,怎样看待自身与家庭,如何与他人和谐相处,怎样提高学习效率等,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惑及时得到解决,在老师爱心指引下走向成熟、走向成功。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做出表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把言传和身教结合起来,为学生做出表率,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不仅使老师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召力,而且良好的教师人格形象本身就给学生成长提供“最直接、最有益的营养”。在语文教学中,笔者深入钻研教材,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注重教学艺术的提高,用自己过硬的本领打动和征服学生。笔者注重提升自己的工作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也坚决不做。笔者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关心学生但也严格要求学生,对待学生公平公正,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以良好的师表形象和职业道德出现在学生面前,引领他们健康成长。语文教师是德育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语文教学中,德育内容的选择,德育方法的采用,德育机智的展现,德育效果的形成,都是教师主动参与德育过程的结果。在语文教学中,笔者主动参与到德育过程中,既教书,又育人。

三.总结

高中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大众文化和当代工业联系较为密切,是以电子传媒为介质,在现代数字化都市兴起的现代化文化形态,同时又是处于准消费时代或者是消费时代,由消费者本身具有的消费意识形态来引导、筹划群众的。是市场经济以及现代数字化工业繁荣发展的产物。纵观人类历史,大众文化可以说是规模最大、变化最大的文化事件,是现代群众积极参与的公共领域和社会空间。大众文化的繁荣发展,促进了中国世俗文化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变革作用。不仅如此,大众文化还改变了我国当时文化的艺术性格局与意识形态,在构建公共文化领域及社会空间上,具有重要性作用。

二、大众文化的特点

(一)世俗性如上所述,大众文化是市场经济以及现代数字化工业繁荣发展的产物,所以又被称之为世俗文化。按照大众文化的产生动机来说,首先需要深入考虑群众的接收能力、文化需求及文化层次等因素,而并不只是单纯考虑群众的个人条件及生存体验,同时还要尽量符合群众的精神需求、消费需求及实际需要,尽量反映出大众文化的世俗倾向。另外,因为大众文化具有一定的世俗化特征,因此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文化矛盾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大众文化的影响范围极广,受文化能力、文化水平、空间及时间等因素的制约。

(二)娱乐性自大众文化出现在人们视野的那一刻开始,就和消遣、休闲及娱乐紧密相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开启了娱乐文化行业的另一个春天。在它最初出现阶段,是把教育和娱乐结合在一起的。而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大众文化开启了繁荣发展的旅程。在此阶段,它的主要精力放在用来开辟各种搞笑版本的模仿秀、电视剧及电影等游戏娱乐,从而忽略了本身具有的教化功能,尽可能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消费需求及实际需要。

(三)时尚性生活合理性、合法性、规范性的构建改变了传统单一、枯燥的生活方式。时尚已经成为群众不可缺少的生活元素,年轻人引领各类时尚潮流,以其个性化的、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他们对自由的向往、对爱的追求以及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大众文化能够快速被人们接受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它形式的多样化、内容的新颖性。当群众长时间处在一种单一、枯燥的文化环境之下时出现新的生活内容或方式,那必定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很快融入群众的生活当中。大众文化凭借形式多样的活动以及各种传播媒介迅速的介入到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其新潮性极具时代性及独特的文化特征。

三、大众文化对高校德育的积极影响

(一)世俗性有助于培育务实精神大众文化以世俗化、个性化及生活化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一方面,在当前紧张的社会环境下,给生活压力太重或精力过剩的人们发泄精神上的郁闷及身体的剩余能量。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娱乐活动,消除人们疲惫、紧张的情绪。群众的欲望需求、人生感受及喜怒哀乐,从某种方面来看,也体现出群众的成就动机。譬如说:群众极其关注网络游戏的发展。精神沉迷在虚构的网络世界当中,侧面体现出对现实生活的绝望,以及操作网络游戏的享乐精神。人机对决这种虚拟的网络游戏满足了群众的精神追求。人机对决之所以受到群众的喜爱,是因为符合人们精神的成就感,引导他们往正确的、规范化的渠道发展。让现实社会当中动机水平及成就感较低的人群,将失败这一结果归结于自身,因为并未建立有效的、合理的努力机制,因此动机水平及成就感较低。除此之外,因为大众文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大学生的理性意识,将所有虚幻都抛却,切切实实的做出有益于人民的事业。

(二)娱乐性具有寓教于乐的功能本质上,大众文化属于一种娱乐性、休闲型及消遣性的商业文化及消费文化,然而,自从我国十年浩劫之后,我国民众从娱乐性及消遣性的背后品读出更加透彻的内涵。快乐这一词汇,从心理学方面来理解,可以说是人们在达到目的时,从内心深处产生的一种强烈的满足感,具有较高的确信度与享乐度及积极的、正面情绪,令人内心深处产生强烈的接纳感、自由感和超越感。从本质来看,大众文化休闲、娱乐的主要目的是带给人们一种积极的、快乐的内心体验。譬如说:在《西游记》这部影视剧当中,猪八戒被重新予以新的形象及性格,颠覆了以往懒惰、贪吃及好色的性格,以搞笑的方式重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当中,彻底颠覆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猪这种动物好吃懒做、肮脏纯苯的形象。这样,在现代流行语当中,猪这一词汇则成了一种亲切的昵称,大众文化本身具有的轻松、娱乐的特征,赋予我们多姿多彩的生活,重新拨动了群众的快乐神经。

(三)时尚性特点有助于对新事物的认同在潮流引领时尚的今天,前卫已经作为现代气质的代名词。在20世纪后期,普遍出现这一景象:从社会上的年轻人开始,现代气质被赋予时尚、前卫等现代化元素,并且迅速扩展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现如今“秀、帅、酷”等多种风格,都是因为服装的革命运动及时尚观念所形成的,亦是情感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时尚代表着成功、活力、青春和时髦,是一种模糊、敏感的亚文化特征,既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征、又被局限于生活的表面,具有一定的新鲜感。现阶段,属于一个生活不断变化、以时尚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时代,并非是传统的社会革命。此外,年轻人的个人偏好、生活意识和前卫意识基本上是息息相关的,追求前卫及时尚元素,已经成为当前时代年轻人的主要价值追求。它不但让时尚与前卫等元素成为人们多元气质及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消除了传统时代与现代化时代之间的界限,对时尚的追求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的潮流意识与创新意识,以及开发创造力及行为潜能的主要力量。

四、大众文化对高校德育的消极影响

(一)世俗性滋生功利主义世俗文化与世俗社会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两者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相互监督、促进。大众文化属于一种现代化的商品文化,具有潜在的功利性与商业性特征。基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看,一切以利益为主要因素,导致过度崇拜工具理性主义以及物质至上主义。当前时代的年轻人对破坏市场规则并不持反对态度,按照自身利益、自身处境及市场情况做出准确性判断,始终坚持市场交易的通义,然而,当面临海量信息及错综复杂的市场环境时,青年学生便会按照惯例及习俗,通过利用理性工具,来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二)娱乐性被推向极端会导致大学生自我放纵大众文化是与传统文化相悖的,一种崇尚积极心态及快乐主义的具有一定时代特色的娱乐文化,它主动迎合人的阴暗面及弱点,具有显著的“非道德化”倾向。对于我国当代大学生而言,以娱乐为思想的主导,则导致学生以玩世不恭或冷嘲热讽的态度来面对世界,丧失人生理想理念及终极关怀,钝化人类的鲜明个性及思想情感。此外,当大众文化价值不复存在且感性欲望泛化这一时刻,则会发生深层次的主体人格异化行为。大众文化所涵盖的内容也各不相同,有的浅显、有的高尚、有的则粗鄙,有的具有深层次的“黄度”,富有明显的骚扰性及挑逗性。著名心理学家柏格森则认为:娱乐并非是处于公平这一界限的,并非是源自于善,可能是为了达到“善”这一目的,而通过某种工具利用了“恶”。所以说,对于生理及心理均已成熟的当代大学生来讲,黄色内容的堕落特征,具有一定的犯罪潜质,给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及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高中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对学生来说,高考无疑是他们一生之中最重要的考试,能够决定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语文作为高考中非常重要的科目,一直被放在关键的地位上。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仅关系到学生高考语文成绩的优劣,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随时随处可见且需要使用的。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学方法一直存在,使许多学生产生了一种为考试而学习的心态,这非常容易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烦心理。笔者经过实际考察,将当下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总结为以下两点:

1.学习语文是为了应付考试繁重的课业压力和众多的考试给现阶段的高中生带来了非常沉重的压力,以至于他们学习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学生变成了只会考试的机器。还有的学生仅仅关注教师划定的考点,并不关注语文知识的延伸和运用,从不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思考,缺乏对语文学科的深度认识。

2.忽视语文学科的学习高中生需要学习的科目繁多,语文虽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科目,却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走神、睡觉,甚至偷学其他科目的现象。久而久之,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断下降,这又导致他们厌烦语文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方式

(一)创设相应情境,感知美的存在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创设相应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据相关资料显示,直观感知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心理基础,也是进行审美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因此,在进行美育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以此来对学生的性情进行陶冶。我国伟大的美学家王朝闻曾经说过:“想要引起人们的强烈的感动的情绪,就需要对其进行具有感觉的熏陶。”可见,适当地为学生创设美育情境是非常重要的。语文教师在为学生讲解知识点的时候,要充分结合知识点的内容,设置相关的情境。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相关的音乐、视频、图片的演示,让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知识点,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还可以根据所需讲解的知识点的具体内容,查找与之相关的背景资料,并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如果知识点涉及少数民族或国外的风俗,教师就可以作更深层次的讲解,使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各个民族和国家的民俗风情,从而感知不同风格的美。

(二)朗读古诗文,在想象中感知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朗读所要学习的内容,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应的知识点。就美育来说,朗读也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方式,通过朗读,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千变万化的文字的魅力,在阅读中真正学会审美。例如,教师在讲解《归去来兮辞》《春江花月夜》《逍遥游》《赤壁赋》等古典文学作品的时候,就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朗读视频,并为文本内容配上动态的画面,让学生在声音与形象紧密结合的情境中理解文本,充分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其学会欣赏不同语言所营造的不同的审美氛围,在感知中通过想象学会审美,进而全面融入到文本所营造的意境中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语文教师又会走入另一个极端,即以视频中的朗读代替学生的朗读。朗读视频只能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课堂朗读的主体必须是学生。当然,学生的朗读能力可能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学生只有真正把握文本的情感,才能控制好朗读的节奏,也才能读出古诗文的韵味。

(三)自发地欣赏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多引导学生自发地欣赏和朗诵课文,真正使学生进入到审美的意境中去,而摒弃之前教师一味地讲解知识点的传统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思考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在课后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适合其年龄,并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的书籍,让学生在个人阅读后再以小组的形式在课上进行关于读后感的讨论,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久而久之,学生对文学作品会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并养成通过阅读和朗诵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三、结语

高中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从价值取向来看,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政治全球化进程加快,各种思想意识相互交织、冲撞,使人们的人生价值观念发生了一些改变,使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并有一些偏激的思想开始蔓延,如奢望致富,可又不思进取的价值取向;还有贪图安逸享乐的价值取向等。由于这种不和谐的价值取向的存在,不但使得原有流于形式的道德教育失去意义,而且会使高中生丧失原有的纯真,进而使其精神空虚、信仰迷失。目前很多中学生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无法应对浮华事实最总选择自暴自弃甚至有毁掉自己宝贵生命的现象发生。从家长们的独身子女教育来看,独生子女是家庭新一代唯一成员,有的甚至是两个家庭第三代的唯一成员,由于没有同胞兄弟姐妹,只能和大人交往,向大人学习,导致早熟而过早失去天真。又由于独身子女生活在祖辈溺爱娇宠、父母包办、学校不敢放手的环境里,使独生子女自己动手的机会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弱化,依赖性强,“自我中心”观念重。这些都将会阻碍健康的德育教育。从学校教育来看,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还处在应试教育阶段,我们的高中教育主要还是为高考服务,还没有完全进入素质教育阶段。高度竞争的应试,使学校、老师和家长把重点聚焦在孩子的升学考试上,几乎放弃了对孩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领。学习被大多数学生、家长、老师当作一种考入名牌大学、考入重点院校的工具,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教师优劣、学校优劣的第一标准。现在我们的大学里有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整天浑浑噩噩、无所事事,就是由于在高中阶段学习唯一目标就是考大学,那么他们一考上大学,就没有理想了,就失去自我了,就迷失方向了。

二、提高高中班主任的德育教育的实效性的措施

德育的核心是构建价值体系,如果人没有价值体系,就没有道德底线,就会缺失行为标准。

(一)由单向灌输转变为全方位辐射德育教育是社会性的行为,高中班主任,应该以学校为教育平台发挥班主任的桥梁纽带的作用,作为高中班主任既要言传身教,发挥道德模范作用,又要多于学生的家长沟通和交流,推动学生家长重视学生的言行细节和人格的健康发展,绝不允许把评价孩子的标准定格在“学习成绩”上,应该与孩子一起描绘未来蓝图。班主任不但是班级的组织者,而且还是班级文化的构建者。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管理的核心。组建健全的、优质的班集体,会形成健康的、向上的班风和学风,能良好的促进班级学生品德和心理健康发展。

(二)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1、德育是对学生进行社会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心理品质的教育,逐渐培养起学生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2、智育是对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3、体育是发展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可以培育和增强学生身体的体质。4、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学生的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德育是学生培养的方向;智育是学生培养的基础;体育是学生培养的保障;美育是学生培养的动力,四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所以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开展源于学生的四育,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的发展和成才为德育教育的重心,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四育协调发展,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

高中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德育教育中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互动高中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离不开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据调查,我国很多高中学校的班主任和学生之间除了正常的课本知识交流以外,很少再有课外的交流与互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地位界限分明,学生一看到老师,内心就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而大多数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采用的是”命令式“的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的接受,内心的思想动态却是班主任所不能察觉到的,这样德育工作的开展就不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不能对症下药,效果也就微乎其微,因此,加强师生的交流互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关键所在。德育教育内容过于单调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表现为争做四有新人,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内容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教育学生除了要有“有理想,有文化”以外,还要具有集体主义观念,劳动观念,自觉遵守纪律观念,责任观念等,只有这样紧跟时展步伐,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才会落到实处,学生的全面发展才会得到保障。

二、改善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举措的探讨

1、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在高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应根据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完善德育教育的内容,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理念,高中班主任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并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工作方案,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可靠保障。

2、制订人性化的管理制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规章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在高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中,通过制订人性化的班级规章制度来引导学生的言行,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管理制度的制订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主体因素,要遵循“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就是好学生”的原则,从人性化角度来拟定班级管理制度。以班级量化考核为例,在扣分后,可制订出相应的辅助措施,如某学生逃学后被扣分,可通过对该学生一周内的表现进行处理,当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再没有出现类似错误,则可放弃追究,也可通过其他好人好事来抵消其逃学的“过错”。如此,学生会犯错,也有改正的机会,积极性会增强。

3、加快“后进生”的转化每个班级都会有一些数量的“后进生”,但是无论任何原因形成的“后进生”在一定程度上都会阻碍德育教育的开展,这就要求我们的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侧重点转移到“后进生”上面来,首先就要适量增加“后进生”学习的时间,可以在先进生和后进生之间设置帮扶小组,在班级里营造一种“你争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加强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其次班主任要作为他们的倾诉对象,要时刻倾听他们的心声,在情感方面拉近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对后进生多鼓励,多赞美,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后,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提高,学习成绩的提升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4、班主任应树立自身责任感责任感作为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不容忽视,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灵魂人物,学生前进道路上的领航者,首先要树立自身的责任感,具备强烈的责任心与责任感是现代班主任所具备的必要条件,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国家,学校,学生负责,在德育教育方面,可以组织学生多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牢固树立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以后做一个有责任的,有担当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5、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劳动教育也是德育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内容,劳动可以增强人的体魄,“劳动最光荣”的理念已经深入广大中国人民心中,而学生们的主要时间是用来学习,劳动的观念相对淡薄,不能有了成绩,丢了身体,首先班主任可以在学校日常的劳动活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学生做表率,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劳动竞技,努力营造火热的劳动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劳动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的劳动观念就会逐步增强,身体素质也会提高。

6、转变教师角色,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在高中德育教育的工作中,班主任处于怎样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形象,还是让学生容易接近的“大哥哥,大姐姐”,实践证明,班主任的后者角色才是开展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班主任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关心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的举办拉近自己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以此为基础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互动,这样班主任可以成为学生最信任的“朋友”,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总结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