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考察总结与思考

考察总结与思考

考察总结与思考

考察总结与思考范文第1篇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A)―0020―0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六会”,即会操作、会观察、会独立思考、会交流、会总结、会反思。

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操作

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新教材中许多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动手操作,进行实验。一是在学习概念时,让学生动手试一试,使其在实验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二是在学习公式、定理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使其验证定理和公式。如,学习“乘法公式”、“勾股定理”等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拼图活动,从而验证结论。三是在解答数学问题时让学生进行实验。如,有关折叠型问题,仅凭想象来解答比较困难,如果动手操作,就会很容易发现解题的切入点。四是在活动实践时,让学生进行实验。如,测量旗杆的高度,体会太阳光下或灯光下影子变化的操作实验,“概率”中的投币、摸牌、掷骰子实验等,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规律。

巧妙引导,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获取一切知识的门户,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必须具备的能力。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一是观察生活中的数学。如,让学生观察样式各异的地砖铺设、地面拼接、棋盘等,使学生真正领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用数学”。二是观察教师的板书。板书的内容常常是本节课所学的重点、难点,通过认真观察,学生可以从中发现概念的形成过程,法则的算理展示,公式的推导过程,定理的证明过程,解题的思路与方法以及所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等。三是观察几何图形,发现图形特征。尤其在解答证明题时,由观察图形入手,提炼已知条件和图形信息进行分析,形成思路,可以达到条件与特征结论在思路上的统一。

引领思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有效的课堂教学应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空间,因为教师的思维逻辑并不能代表学生的思维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关键所在。对于水平较高的学生应采用“放”的方式,为他们提供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中等学生应采用“激”的方式,为他们提供要求适中的问题,逐步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差生应采用“诱”的方式,为他们提供适度的帮助,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启发,促进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自我意识。另外,还应提倡学生养成对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的习惯。

及时鼓励,让学生学会交流

交流能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还能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反馈信息。为了让学生动口表达、合作交流,教师应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教学时,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在提问后交流,也可以让学生在合理分组的基础上交流,还可以让学生课后交流。因为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而且每个人、每个小组的情况都不一样,在课后交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发表意见,从而彻底解决存在的疑惑。

勤于指导,让学生学会总结

通过总结,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有较全面的了解,能够知道自身的薄弱、欠缺之处,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和加强。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可在解答完一道题后随时总结,上完一节课后简单总结,学习完一单元后系统总结。总结的内容可以是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基本知识,也可以是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等基本技能,还可以是数学思想方法。

经常督促,让学生学会反思

考察总结与思考范文第2篇

根据《云南省环境监察总队关于赴*市考察学习的通知》精神,按照局领导的安排,我很荣幸地代表昭通市环境监察支队随队到*市考察学习了*市的环境监察工作,现将考察学习期间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学习的基本情况

为学习借鉴*市环境执法先进经验,提高我省环境监察人员业务素质,根据《*云南2009年环保合作工作备忘录》及省环保厅《关于印发2009年全省环境监察业务培训计划的通知》要求,2009年6月7日*11日,省环境监察总队组织各州(市)环境监察支队负责人前往*考察学习不同行业现场执法特点、技能与技巧以及学习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理的措施及方法。在为期一周的考察学习活动中,主要参观考察了白云港污水处理厂、御桥垃圾焚烧发电厂、*化工区(赛科)、太古升危废处置单位和*市环保局在线监控中心,与*市环境监察总队进行了执法交流座谈,在座谈会上,*市环境监察总队负责人就*市的环境监察工作情况及环境执法理念向我们作了详细介绍,云南方就有关排污收费、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现场环境执法、污染纠纷调解、减排项目环境监察、现场环境稽查、环境监察能力建设以及如何增强服务意识等方面的问题与*市环境监察总队进行了广泛交流。通过这次考察学习,使我更进一步了解到*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感受到昭通与*市之间的差距,认识到我市环境监察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同时,通过学习和借鉴他们的宝贵经验,也进一步增强了我认真履职的决心和信心,有效提升了我的思想意识、宗旨观念、工作思路以及业务素质,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二、考察学习所取得的收获

通过与*市环境监察总队相关人员的广泛学习和交流,他们的工作经验和执法理念有几点值得我在今后工作中去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建立健全了一个领导班子和组织机构。*市环境监察总队现有编制61人,有总队长1人,副总队长2人,内设机构有办公室、监察一科、监察二科、综合执法科、热线科、稽查科和法制科共一室六科,各科室根据自己的职能职责,设置了相应的工作岗位。总队长负责全总队的工作,两位副总队长协助开展工作并负责督促落实各自分管的工作,各科室按照各自的职能职责把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并责任到人,责任科室领导负责科室工作的具体督办,科室人员按照自己的职能职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较好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二)确立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作思路。*市环境监察总队结合年度环境监察工作的实际,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提高环境质量,促进科学发展,争创全国一流”的主题,围绕市局中心工作,从年初开始,就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和确立了科学合理的工作思路,召开了以“规范执法行为,实施精细化监察”为主题的专题研讨会,重点突出了部门职能调整组合,组织开展了干部竞聘上岗活动,加大了环保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加强了全体监察人员的业务培训,在全市辖区内推行了精细化监察和实行了执法建议书制度,进一步规范了现场取证、制作笔录等公文文书,就如何解决环境监察和工作中的难点等问题进行了有效探讨,在全市尝试公众参与环境执法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典型环境违法案件的曝光,成功地打造出了*市环境监察的声势,较好地保障了城市环境安全。

(三)注重打造一个环境执法品牌。一是以加大执法力度为立足点,通过媒体曝光和加强后督察等执法手段,实行执法建议书制度,逐步解决了监管不到位以及以罚代管的问题;二是以创新监管机制为着力点,试行精细化监察和开展在线监控数据的管理,针对企业违法排污问题,采取不定时的检查手段,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的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增强环保意识,完善污染治理设施,保障城市环境安全;三是以关注民生改善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保障饮用水源地环境安全,注重环境执法规范化和解决单为环境而的问题;四是以增强服务意识为结合点,注重执法与服务并重,尝试公众参与执法,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五是以注重素质培养为支撑点,开展执法交流和撰写调研报告,全面提高环境监察人员的整体素质;六是以狠抓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开展干部竞聘上岗和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注重落实环境稽查制度和体现政风行风,逐步解决了个别人员不认真履职的问题。

三、通过考察学习,对下步工作的思考

通过这次考察学习,对照我市的环境监察工作,使我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环境监察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自身在履职过程中也还存在创新精神不强,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我将以此次考察学习为契机,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加以改进。

(一)要注重加强支队班子建设。在工作中要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搞好班子内部团结,增强班子的民主决策意识和内部管理能力,在两位副支队长的协助下,充分调动全队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彻底解决凝聚力、战斗力不强等问题。

(二)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结合全市环境监察工作的实际,逐步探索开展环境稽查工作的思路,通过开展现场环境监察和环境执法等实战演练,逐步提高支队全体人员的环境监管能力和执法水平;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等相关培训手段,全面提高全队人员的业务技能,逐步扭转个别人员履职不主动的问题。

(三)要创新管理机制。一是建议局党组为支队增设监察一大队、监察二大队、综合室三个内设队室,以便将各项工作层层分解,责任到人(20*年9月6日,经局党组会议研究,同意支队增设监察一大队、监察二大队、综合室三个内设队室,并以昭环通[20*]32号《关于昭通市环境监察支队设立内设机构及职能分工的通知》行文各县区环保局)。二是借鉴*市环境监察总队实行的执法建议书制度和推行的精细化环境监察模式,转变工作作风和改进工作方法,逐步解决环境监管不到位以及以罚代管等问题,确保全市的环境安全。

考察总结与思考范文第3篇

(一)要充分认识干部考察工作的重要性

1.做好干部考察工作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保证干部队伍建设,包括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必须首先深入实际,考察了解干部队伍的状况,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达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目的。比如,在组织建设上,邓小平同志倡导的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实行干部退休制,选拔大批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推进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进程。在思想作风建设上,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定在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这些决策都是在充分了解干部队伍的状况后,有针对性地提出的。事实证明,这些决策的实施效果很好。如果不以考察干部队伍、了解干部队伍的状况为前提,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干部队伍建设就难以取得实效。

2.干部考察是干部选拔、任免、升降、奖惩、培训等的重要依据

(1)干部考察是发现、选拔干部的重要手段和依据。考察是对干部的工作成绩、思想品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水平等总的了解和评价。考察干部的过程也是认识、识别干部的过程。通过考察识别贤愚,从而为发现干部、选拔干部提供依据。

(2)干部考察为合理使用干部提供依据。造成人才浪费、积压以及使用不当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干部了解不深不透,因而不能做到知人善任。不知其长,也就不能用其所长。科学地考察干部,全面了解干部的情况和特点,就能根据干部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用人之长,弃人之短,能者上,庸者下,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从而做到人尽其才。

(3)干部考察为干部奖惩提供依据。造成"铁饭碗"、"大锅饭"的因素很多,缺乏科学的、严格的、全面的干部考察制度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没有科学的考察,就难以辨别优劣,实施奖惩,就容易出现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加强对干部的考察,做到奖罚分明,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4)干部考察为干部培训提供依据。通过考察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干部各个方面的情况,根据干部的具体情况确定培训的内容与方式,使培训做到有针对性,从而提高培训的效果,干部本身可以通过考核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进一步明确自己努力提高的方向,减少成长和奋斗过程中的盲目性。

3.干部考察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

要监督管理干部,必须首先了解干部的情况。通过深入考察,全面了解干部的学习、工作、团结、作风、守法、廉洁等情况,肯定其政绩,指出其工作和自身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然后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馈给本人,并督促其尽快解决存在问题,改正不足,这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因此,做好干部考察工作本身就是加强对干部的监督管理。

(二)明确干部考察内容,坚持干部考察原则

1.干部考察的内容

明确考察的内容对做好干部考察工作至关重要,考察的各个环节都要紧紧围绕考察内容的要求来进行。

从广义上讲,干部考察的内容包括干部的自然情况、主要经历、专长、政治表现、思想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主要优缺点等。但总起来讲,干部考察的主要内容有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注重考核工作实绩。要根据不同领导职务的不同特点,制定科学的考核体系和标准,对工作实绩进行全面考核和准确评价。德、能、勤、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干部素质的综合反映,因此,在考察过程中必须加以全面把握。考察"德",就是要了解干部的政治信念、政治方向、政治立场、道德品质等思想政治建设情况以及廉洁自律情况;考察"能",就是要了解干部的领导水平、工作能力、文化知识水平和理论素养等方面的情况;考察"勤",就是要了解干部的开拓进取精神、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考察"绩",就是要了解干部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和工作实绩。

对不同类别干部的考察,内容各有侧重。比如,《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暂行规定》对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规定为思想政治素质、组织领导能力、工作作风、工作实绩和廉洁自律等情况。同时指出,各级考核机关可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特点,结合考核工作的实际需要,对考核内容进一步分解细化,制定具体的考核指标体系。《关于做好国有企业领导班子考核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对企业行政领导人员要着重考核民主决策、管理能力、经济效益和工作实绩,以及企业技术更新、设备改造、新产品开发和国内外市场开拓情况。对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要着重考核在企业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成效和工作实绩,尤其是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情况。

2.干部考察的原则

(1)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握这一原则,首先要求我们在考察选拔干部时,必须以党的事业为出发点,德才并重。正确认识和处理德和才的辩证统一关系,既注重德,又注重才,德才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二者缺一不可,也不能相互取代。正如宋代史学家司马光所说的"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选拔干部必须德才兼备,不能只看一个方面,有才无德,就没有正确的方向,重用了有更大的危险,就会败坏党的事业;而有德无才,难为大任,必然一事无成,贻误党的事业。因此,我们党的干部标准强调德才兼备,考察干部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2)坚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把握这一原则,首先要求我们全面、历史地了解干部。其次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成绩和优点要肯定,问题或缺点要指出。特别是对存在的问题或缺点不管大小,性质严重与否,不论是存在哪一级干部的身上,都要如实向组织汇报、反映、不能打丝毫折扣,更不能隐瞒不报。对考察了解所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要对照考察标准,运用辩证的方法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本质和主流。第三,要摒弃私心杂念,秉公办事,加强组织纪律观念,敢于排除干扰,做到公道正派。

(3)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在考察干部中,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原则,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体现。领导干部是否有政绩,有多大政绩,群众最清楚,最有发言权。考察干部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真心诚意听取群众意见,想方设法听取真实意见,从而对干部作出真正体现群众公论的评价。考察干部中采用民意测验、走访、个别谈话、召开座谈会等调查方法,都是了解群众意见的有效途径。

工作实绩是领导干部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岗位职责的实践中取得的绩效。德才与工作实绩二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德才素质是干部取得工作实绩的前提条件,工作实绩则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综合体现。因此,在干部考察中,必须全面了解干部的德、能、勤、绩,注重考察工作实绩,把考察工作实绩作为了解德才的重要途径,把实绩考核结果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依据。考核实绩,要体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既看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效,又看精神文明和党的建设的成效;既看发展速度和规模,又看效益和后劲。第三要正确区分潜绩与显绩、领导班子集体与成员个体的政绩、前任与继任的政绩,等等。总之,要通过各种有效方法,考察了解干部的工作实绩。

(三)正确运用和把握干部考察的方法

考察干部一是要全面、客观地了解干部的真实情况;二是要根据了解掌握的情况对干部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公正的评价结论。

1.综合运用各种考察方法,全面客观地了解真实情况

考察干部的首要环节是广泛了解考察对象的情况,搜集与考察对象有关的各种资料,关键是要了解真实情况。一般来说,无论是定期的集中考察,还是不定期的平时考察,或者是任务单一的专项考察,都应该有一个或系统或简略的考察方案,以明确本次考察的目的、意义、考察对象、考察内容及时间,考察工作的组织领导,考察的主要方法和程序,考察结果要求和工作纪律等。方案设置要尽可能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使考察人员能够按照方案的指导思想和要求,全面地、系统地、有章有法地展开考察。这应该是任何一次考察都应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次,在综合运用各种考察方法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各种方法所能发挥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也就是要清楚地知道,通过实施某一种考察方法,要了解一些什么情况,能够得到一些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又有什么内在的联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搜集到反映干部方方面面情况的客观事实依据,为下一步正确评价干部打下基础。

干部考察方法主要有听取述职、个别谈话、民意测验和民主评议、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这是我们党在长期的干部工作中形成和总结出来的一套比较成熟的考察干部方法,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考察目的和要求,综合运用这些方法,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对考察对象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历史的、全面的考察。

(1)听取述职。听取述职(或看述职报告),是我们直观地了解干部的思想建设和工作状况、理论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文字水平等情况的基本手段之一,但听取述职又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次上,而是要通过述职这一环节,着重分析和察看干部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否客观、真实地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和所做的工作;是否能够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辩证地分析问题和看待问题,对自己的优缺点是否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是否有意扬善隐恶,避重就轻等等。

(2)个别谈话。个别谈话在整个考察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于搜集干部多方面的、生动的、活的第一手材料十分重要。因而也成为组工干部考察干部的一种基本手段和方法。因此,必须运用好这一手段,充分发挥谈话在考察中应有的作用。首先要针对考察谈话中经常遇到的"不会谈、不愿谈、不敢谈"的现象,注意在谈话过程中做好访谈对象的思想工作,帮助知情者消除害怕心理、无关心理和"老好人"心理,增强责任感,打消思想顾虑。在谈话中,考察人员不能掺杂任何私心杂念,更不能对人和事表现出倾向性,要始终做到公道正派、严守秘密,从而赢得谈话对象的信赖,使谈话对象说出真话,说出实情,实事求是地反映情况和问题。其次,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谈话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谈话气氛。考察者在谈话中要始终做到谦虚谨慎、不卑不亢。既不能因代表上级组织而表现出盛气凌人、傲慢不恭,也不能因谈话对象的职位、级别比自己高而唯唯诺诺,不敢大胆提出问题。要以热情诚恳的态度主动与谈话对象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尽可能缩短与谈话对象之间的距离,造成一个良好的谈话氛围,使谈话对象对考察人员产生信任感,激发谈话对象的交谈热情,从而提供更多的情况。其三,要尽可能地扩大谈话人员的范围,要有考察对象的上级、同事、下级,还要有相关部门的同志;不仅要有领导干部,而且要有一般群众;既要有现职工作人员,也要有离退休人员;不仅要有工作圈的知情者,还要有生活圈、社交圈的知情者,等等。经过多角度地了解干部的各个侧面的情况,对比其工作圈内和工作圈外的表现,从而对干部形成一个较全面的印象。在具体谈话中要善于引导谈话人讲一些具体的事例和细节,使被考核干部的形象更为具体、生动,可以为评判干部提供可靠的素材。其四,要注重与考察对象本人的直接谈话。与考察对象直接谈话是一种面对面的考察,考察人员要想从中获得更多的、有用的情况,必须注意谈话方法和技巧。与考察对象谈话,要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对考察对象的背景材料,如干部档案、以往的干部考察材料、年度工作总结、述职报告、分管工作状况,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的情况、民意情况,以及干部发表的文章、理论测试的成绩等等要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谈话中处于主动地位,灵活地掌握和调度谈话话题和方式,有针对性地了解情况,核实问题,力求对考察对象从思想上、政治上以及理论素养、思维敏捷程度、知识面、口头表达能力、心理素质等多方面有一个较深层次和较全面的考察和了解。

(3)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是干部考察中了解考察对象民意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干部工作中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的一个有效途径。近些年来,这种方法在干部考察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能否组织好民主测评和民主推荐,直接关系到能否得到真实的民意情况,因此,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测评体系的设置要科学。要根据考察的内容和目的设置评价项目和确定评价等次。项目的设置既要体现一定的概括性,又不能过于笼统;既要有针对性,又不可过于零碎。要做到内容合理,操作简便,使填表者易于理解和把握。

二是参加人员范围的确定要合理。一般地说,参加测评或推荐的人员范围越大越能体现出民意情况,其真实性也就越强。但也需要掌握好"度"。关键是参评人员要有广泛的代表性,要尽可能地让更多的知情者参加。这样就可以提高测评或推荐结果的准确性。

三是做好测评或推荐现场的组织工作。参加测评或推荐者能否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意愿,是关系测评或推荐结果是否真实的关键。因此,在填写测评表或推荐表之前,首先要向大家讲明意义,引导大家树立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同时宣布考察纪律,做好保密工作,消除大家的思想顾虑,使大家能够本着对组织、对事业、对干部负责的态度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和推荐干部。其次要选择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使参评者或推荐者可以不受外界因素影响,独立思考,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4)查阅资料。查阅资料是直接获取有关文字依据的有效手段,与其他方法相互印证,互为补充,在干部考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查阅干部的人事档案、年度工作总结、会议记录、学习培训记录、读书笔记、发表的文章及研究成果,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表和收入申报表等资料,可广泛地了解和印证干部的思想、理论、廉洁、工作等各方面情况,但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根据需要突出重点,对在其他考察方法中发现有争议或不一致的地方进行重点核查,并注意分析和把握多种资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对比分析,辨别真伪,一定要查清核实,得出正确的结论。要注意从静态的文字中了解出"活"的情况。如,看一个干部是否具有群众观点,是否有自觉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就可以查看其下基层的工作记录,看下去了多长时间,下去以后干了些什么,为群众解决了哪些具体问题,成效如何等,这样,干部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不言而喻。

(5)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通过现场查访了解考察对象工作业绩和行为轨迹,获取直观的感性认识的方法。进行实地考察一要突出主题。根据考察内容的需要确定好查访的重点和角度。只有把握住重点,选择好角度,才能切中实质,抓住问题的关键。二要方法灵活。根据所了解情况的不同需要,可相应地采取随机抽样与典型调查相结合、一般查看与重点查看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多种方法来进行。三要深入扎实。干部考察中的实地考察与一般的工作考察、调研不同,它是在通过其他方法考察基础上的延伸,其结果贵在准确、贵在真实。由于时间有限,有些考察项目只能"走马观花",但一定要粗中有细,深入具体,达到窥一斑见全豹的效果。因此,考察人员在进行实地考察时,必须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到锲而不舍、一丝不苟、明察秋毫,这样才能了解到真实情况。

此外,为了印证和核准有关情况,还应采取适当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比如,通过和纪检、监察、审计、法检两院等有关部门建立广泛和经常性的联系,随时了解干部廉洁方面的动态情况。还可以设置干部考察举报电话,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接受更广泛的群众监督,以便听到各方面对考察对象的真实意见。

在运用上述方法考察干部时,要注意做到三个结合:

一是要坚持定性与定量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增强考察的准确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都具有质和量的规定性。要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就必须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去认识和分析事物。因此,对干部的考察,既要从质的方面进行定性分析,又要从量的要求上加以把握,做到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有机结合,增强考察的科学性,全面准确地了解和评价干部。定性考察注重从"质"的方面了解干部的特点,即通过广泛听取意见、查阅相关资料等方法对考察对象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和水平、气质性格特点等基本情况作出优劣的基本评价,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强,评价结果直观,有一定形象性的特点。但是,定性考察缺乏对"量"的把握,在分析时不易比较,在评价时也易受考察者的主观和环境、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在考察中要注重引入定量考察的方法。要广泛收集能够说明干部工作实绩和自身建设情况的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分析、核实、比较,用数字说话,可以清楚地看出干部干了多少、干得如何。使干部的实绩、理论素养、工作作风都可以进行量化的比较,从而较好地解决衡量干部标准不清,评价缺乏量化尺度,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问题,提高干部考察的准确性。定性考察与定量考察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对干部进行的考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具体操作上,可把考察内容各要素进行细化,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对其中能够量化的要充分量化;对不宜量化的要提出明确的定性结论。通过数学模式对量化了的各要素进行比较,从而对考察对象各方面的情况作出量的多少、大小的评价。比如,近年来许多地区推行的干部实绩考核就是定性与定量考察方法相结合的实践和运用。在实绩考核中,把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内容分解成能够说明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的若干要素,在通过谈话、测评、核实数据、查阅资料等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各要素进行赋分,然后根据各要素所赋分值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做出评价结论。这样就体现了先定性后定量,再以量定性的原则。较为准确地反映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本质特征和工作实绩。

二是注意平时考察和定期考察相结合,保持考察工作的连贯性。平时考察是指根据工作需要而组织的对干部进行的不定期考察。考察的方法主要有工作检查、个别谈话、专项调查、参加民主生活会、听取个人述职等。平时考察一般是不定期的,考察内容针对性较强,考察方法灵活,考察结果运用时效性强,可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定期考察是指按照规定时限对干部进行的考察。包括对有届期要求的干部的届中、届末考察和无届期要求的干部的年度考核以及干部的年度实绩考核等。定期考察的任务主要是考察了解考察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思想政治建设、履行岗位职责和工作实绩等方面的总体情况。定期考察的时间相对固定,内容比较全面,程序具有一贯性,对考察结果要作出结论性的评价,并以此作为干部升降、奖惩、培训和调整工资等的重要依据。平时考察和定期考察都是了解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做到客观准确地考察和评价干部,就必须历史地、全面地看待干部,就必须把对干部的平时考察与定期考察结合起来,以平时考察为基础,把通过平时考察了解和掌握的情况作为定期考察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定期考察要充分体现平时考察的结果,二者相互借鉴、互为补充,从而增强考察的全面性、准确性。

三是采取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进一步扩大民主,注重公论。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考察方法,就是在干部考察中正确把握和处理好领导参与和群众参与的关系,实现领导意见与群众意见相统一,因此也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考察方法。首先,要把领导的参与和群众的参与结合起来。在干部的考察上,既要重视领导意见,又要尊重群众的要求和呼声。要通过民主推荐、民意测评、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法,让群众更多地参与考察,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进一步扩大民主,把领导的评价和群众的评价结合起来,提高考察工作的透明度。其次,要处理好领导意见与群众意见的关系。当领导意见和群众意见不一致的时候,要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加以妥善解决。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甚至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同时也会给考察工作带来损失。第三,要处理好扩大民主与正确集中的关系。在考察中既要让群众充分发表意见,又要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有效的集中。比如,通过"一推双考"(即包括组织推荐、领导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的民主推荐和考试考察相结合)方法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就是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考察方法的实际运用。从推荐到考察的各个环节都始终注重了群众的广泛参与,从而既提高了领导干部的民主意识,又体现了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既实现了组织意图,又体现了群众的意愿,达到了组织和群众意见的统一,保证了"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的体现,产生了较好的实际效果。

2.怎样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

考察干部一方面是"考",即通过各种方法收集事实依据;另一方面就是"评",就是对考察中了解掌握的各种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和判断,从而对干部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考是评的前提和基础,评是对考的归纳和总结。只有考实才能评准,只有评准,考实才有意义。由此可见,能否对干部作出全面、公正、准确的评价,是衡量考察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志。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应该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要建立考察工作责任制和追究制,从制度上对考察质量加以保证。使考察人员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以党的千秋大业为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筛选出优秀的领导干部。二是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自身分析问题、辨别问题的能力,对干部作出公正的评价。

(1)对考察中获得的各项素材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和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掉那些带有个人感彩和偏见而又没有具体事例的空洞的评价材料,将那些真正能够反映干部真实情况的具体事例和数据、情况筛选出来,作为评价干部的基础材料。这是因为,考察干部是主体对客体的间接认识的过程,这种认识必须建立在大量繁杂的资料和信息之上。如果没有深入的调查、了解,掌握大量素材等环节,评价干部就缺乏足够的依据。同样,没有对调查得来的素材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对干部的认识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上,无法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全面地、历史、辩证地分析问题,看待干部。同志指出:"识别干部,不仅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邓小平同志早在1962年就指出:"干部的好坏长短应该从他的长期工作中去鉴别,而不要只从某一运动或某一短时期的表现去鉴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谆谆教诲,对于我们今天的干部考察工作仍然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和指导意义。在评价干部中,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克服错误的思想倾向。一是要看主流,不以偏概全,不求全责备。正如同志说过的,要打破"金要足赤,人要完人"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对那些思想解放、锐意改革、勇于创新,具有较强开拓能力者,要充分肯定长处,而对他们身上的一般性的弱点、毛病要热情帮助,不能吹毛求疵,求全责备。二是不以一时一事论成败。把干部放在其成长的历史过程及其不同历史阶段的内在联系中去分析把握干部的发展变化轨迹,不能静止地、孤立地看待一时一事,以一时成败论英雄,导致评价失之偏颇。

三是要辩证地看待多数人意见和少数人意见的关系。由于群众对干部考察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参差不齐,客观上存在一定差异,在参与考察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某些片面性和误差。因此,对群众提出的意见要进行认真分析。既要体现多数人的意愿,又重视少数人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不同意见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谈话人与被考核人的利害关系不同,有些人提供的情况和作出的评价本身不公正、不客观。有的提供情况可能失实,有的偏执一端,或者只说其好,完美无缺,或者只说其坏,一无是处。对这种情况,更要冷静地加以分析、辨别。

四要客观地分析被考察者身处的环境。通常情况下,那些班子团结、风气正的单位,群众往往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干部。相反,一个单位风气不正,干部之间搞派性斗争,有些群众也可能介入不同的派系,这样反映的情况就有可能失真,这种情况在民主测评的结果上也能得到反映。这就需要我们作深入细致的分析,不能简单地以票取人。

考察总结与思考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美术教学 学习方法 策略

我作为一名高中美术专业教师,执教已有数年,从这几年教学工作中一路走来,我感触颇深!我发现有的同学在专业方面刻苦努力,认真踏实;然而他们的进步却不大,专业水平提高速度较慢。许多同学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中艰苦摸索,收效甚微。诸多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进步与教学的顺利开展。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我总结了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即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正确的学习策略。现就此问题进行简单分析,以便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参考学习。

1 整体的观察方法是画好一张作品的前提

观察是认识过程的感知窗户,有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才能正确把握物象,表现物象,正确的观察方法是学习美术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强调“整体”观念,培养学生整体的观察方法是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

在绘画过程中,学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从局部入手,只盯着局部孤立地描绘,缺乏整体的观察比较,被动地照抄对象。作为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让他们树立整体意识。首先:一张作品的开始,无论素描还是色彩,静物还是头像,首先要对对象进行整体的观察及全面的分析与把握,先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意在笔先”。作画有了明确的目的性,就避免了盲目涂抹的被动局面。其次:具体作画时,要用整体观察的方法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局部服从整体”,要明白所描绘的对象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从大关系着手,尽可能做到整体把握画面。画某个局部时要看这部分在整个画面里的相对位置,大小和虚实,才能确定这个局部应该画到什么程度。比如画鼻子,就要看到与眼睛、嘴巴的关系,而不能去孤立地描绘;还有的同学只注重局部的黑、白、灰,没有理解“三大面、五大调”在画面中的实质意义,全盘照搬,看到那里画到哪里,造成画面的“灰,脏,乱”等问题。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树立整体的观察及绘画表现习惯,并引导学生把这一习惯始终如一地贯穿到学习中。

2 在学习中要勤于思考,进行全面分析与理解

美术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训练体系,它要求眼、脑、手的协调一致性。所以学习美术不仅要“会观”还要“会思”,不仅“用眼”,还要“用心”。只有观察细致、理解透彻才能画得传神。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到“用脑”“用心”呢?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善于思考。

爱因斯坦曾说:“学习知识要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这句话正说明了思考的重要性。要想画出好的作品,就要认真思考、进行全面严谨的分析与理解。比如有的同学在画静物的时候不加分析,只一味照抄外形与调子;在画头像的时候也不主动理解人物的内在结构,而是被动地抄袭对象,哪些地方重点,哪些地方浅点。至于这重和浅体现什么结构等却一概不去考虑,很难深刻地、真实地表现对象。

所以,摆脱盲目学习的被动状态,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一定会由“勤思”而“善思”,由“善思”而“善进”,不断提高我们分析、理解、归纳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我们的专业水平。

3 找出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实施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古人有云:“得其法者事半功倍,不得其法者事倍功半。”这句话强调了使用正确方法的重要意义。的确,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成为能运用科学学习方法,去主动地获取需要的知识,会学、善学的人。不要成为只会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死读书、读死书的人。

考察总结与思考范文第5篇

**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各县(市)、区局基层税务分局长职位选拔任用和实行竞争上岗的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合理配备、使用干部,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要求,依据《**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规范机构设置明确职责分工方案的批复》(*国税人字[2005]13号)文件精神,经市局党组研究决定,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及组织原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基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建设为目标,以《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依据,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培养选拔一批高素质的基层领导干部,促进**国税事业的蓬勃发展。组织原则:在市局党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以县(市)、区局为单位,市局全程监督,对各县(市)、区局基层税务分局长职位进行选拔任用和竞争上岗。二、基层税务分局长任职的基本条件、资格    (一)基本条件1、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能够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开拓进取,实绩突出。    3、坚持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4、清正廉洁,遵纪守法,作风正派,以身作则,团结同志,自觉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    5、符合公务员任职回避规定。(二)基层税务分局长任职必须具备下列资格(1)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含大专专业证书)。    (2)年龄:男50周岁(1955年4月30日后出生)以下,女48周岁(1957年4月30日后出生)以下。年龄以个人档案记录为准。(3)应具备5年以上工龄(含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在正股级领导岗位上工作满3年以上。(4)必须是近两年考核连续为优秀或近三年考核连续称职以上。(5)身心健康,能胜任本职工作,服从组织分配。三、选拔任用基层税务分局长的范围和程序(一)范围:++年通过竞争上岗任用的各县(市)、区局稽查局长,可通过选拔任用程序任命为基层税务分局长。(二)程序1、民主测评。对拟任人员在全局范围内进行民主测评,民主测评不过半不得进入下一环节。2、县(市)、区局党组推荐。县(市)、区局党组对经过民主测评人员进行研究并票决,向市局推荐符合任职条件人员。党组票决达不到三分之二,不得向市局党组推荐。3、组织考察。市局组成考察组,对推荐人选进行组织考察,写出考察报告报市局党组。4、党组研究任用。对经组织考察后的推荐人选,市局党组进行集体研究,对决定任用人员进行任前公示、办理有关任用手续。四、基层税务分局长竞岗程序对经组织选拔任用后的空缺基层税务分局长职位进行竞争上岗。竞争上岗程序包括:公告、报名、资格审察、政治业务考试、民主测评、组织考察、任前公示、组织任命等八个环节。(一)报名、资格审察、政治业务考试由各县(市)、区局组织实施,市局人事处和监察室组成督导组,进行全程监督。(二)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由市局组成考察组统一进行。(三)市局党组对拟任职人员进行研究、任命。五、竞争上岗成绩比例及人选的确定(一)政治业务考试。全市统一命题、统一组织考试。政治业务考试为100分,占总分的35%。考试结束后,将考试人员的成绩分别按所报职位由高分到低分排列,根据考试成绩按空缺职位与竞职人员1:3的比例确定进入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人员,予以公布、公示。(二)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为100分,占总分的35%。其中民主测评占总分的30%,组织考察占总分的5%。民主测评不过半人员不得进入下一环节。对于确定参加民主测评人员,由市局党组派出考察组,召开机关干部大会,进行民主测评与组织考察。并公示民主测评与组织考察结果。(赞同票达不到半数以上的不能进入县(市)、区局党组票决)。民主测评成绩计算公式=(赞成票÷有效票)×100×30%。考察组根据谈话和了解情况,进行综合考察,确定被考察人的组织考察得分。根据笔试成绩、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三项成绩总和,由高到低的顺序,按空缺职位1:2确定进入县(市)、区局党组票决人选,予以公示。(三)县(市)、区局党组推荐为100分,占总分的30%。县(市)、区局党组根据应试人员笔试、民主测评及组织考察总成绩,对入围人员思想作风表现、工作实绩、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等情况进行综合衡量后进行票决,同等条件下,二00三年产生的后备干部和原稽查局长优先考虑。按空缺职位1:1确定拟任职人选报市局党组。(四)市局党组研究确定任职人选,进行任命。六、下列人员,可以不参加笔试,直接进入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阶段,笔试分数按参加笔试人员的平均分数计算(自愿参加考试者可参加考试)。(一)2003年度确定的后备干部;(二)享受副科级待遇人员。七、组织领导市局党组成立竞岗领导小组,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副局长担任,其他市局领导任组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人事处。八、各县(市)、区局根据本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组织实施方案,报市局批准后方可实施。九、本方案由市局人事处负责解释。                     二00五年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