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村交通设施

农村交通设施

农村交通设施

农村交通设施范文第1篇

关键词:农村公路;安全设施;问题;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X734 文献标识码: A

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户户都有机动车,机动车的增加,将使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农村公路在路线以及路面设计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安全性问题,给农村公路造成一定地影响。因此,要加以重视并科学地实施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规划设计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农村交通安全问题得以解决,并起到一定地积极性。

1交通标志设计规划

交通标志是通过一定的结构支撑方式、用图形符号和文字向道路使用者传递特定信息、用以管理交通的安全设施。目前绝大多数农村公路或多或少的都设置了一些交通标志,但是与其他较高等级的公路相比,农村公路上的交通标志还远远达不到牢固、醒目、完善、齐全的标准,往往在设置上有很大的随意性,表现为不完善、不规范。因此有必要针对农村公路的状况,对交通标志设置位置、设置形式进行明确的规定。

1.1设置原则

(1)对于陡坡路段,在进入该路段前应设置限速、警示标志。

(2)对长下坡、单车道路段应提前设置相应警告标志,对于有错车道的路段应设置标志提示间隔多少米有错车道。

(3)对于急弯等视距不良路段应设置减速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

(4)学校和村镇附近路段和交叉口均应设置注意行人标志。

1.2设置位置

能提供足够的视认距离,给驾驶员足够的反应时间是道路使用者对交通标志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在确定农村公路交通标志距离危险点的设置位置时,应以农村公路的设计车速和驾驶员在不同车速下的视认距离为主要依据。行驶速度与视认距离有很大的关系,行驶速度大则视认距离小,反之,行驶速度小,则视认距离就会增大。农村公路一般行驶速度下的视认距离见表1。

表1视认距离与行驶速度的关系

在具体设置时要结合地形及道路实际情况将标志设置在醒目、无干扰的地点。

1.3夜间标志

根据调查得到的农村公路一天中各个时段的交通量分布情况,农村公路夜间交通量是占有较大比例的。要使交通标志无论在白天还是夜间都能显示同样清晰的信息,除了要求农村公路交通标志具有足够的版面尺寸与合理的设置位置外,反光膜在夜间的反光效果也应达到农村公路的使用要求。即在农村公路一般的设计车速下,交通标志反光膜的反光效果应能满足驾驶员在识别并掌握交通信息后,在危险点之前安全停车。

2交通标线设计规划

道路交通标线是交通安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标划于路面上的各种线条、箭头、文字、立面标记、突起路标和轮廓标等构成,是引导驾驶员视线,管制驾驶员驾驶行为的重要设施。目前农村公路基本没有交通标线,即使部分道路画了标线也远未达到行车安全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公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农村公路上设置相应的交通标线是十分必要的。

2.1设置方法

(1)车道中心线。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上所采用的最小行车道宽度为3m,当农村公路路面宽度在6m或6m以上时,就应设置道路中心标线。道路中心标线的设置不仅可以分离不同的道路使用对象、强化道路规范,还可以起到诱导驾驶员视线的作用。

(2)车道边缘线。对于一些路面宽度在4.5m以下,无法设置道路中心标线的农村公路来说,可在急弯及视距不良的路段两侧设置车道边缘线,用来诱导驾驶员视线,保证行车安全。对于有些农村公路来说,无法在路侧设置交通标线的情况下,可在这些道路危险路段的路面上设置规则性的凹槽,以起到警示作用,提醒驾驶员减速慢行通过。

(3)纵向标线宽度。一般公路纵向标线的宽度为10~15cm,这也是驾驶员视认效果最佳的宽度范围。但是大量研究表明,纵向标线的宽度对交通状况和司机的心理指标不产生影响,所以农村公路在设置交通标线时不宜太宽,否则不但会造成资金浪费,而且会增加车辆打滑的危险。因此农村公路道路中心标线和边缘线的宽度均可以设置为10cm。根据驾驶员心理,交通标线闪现率为2.5~3次/s时效果较好。假设农村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在这种情况下,交通标线实线段长度设置为3m,间隔长度根据2∶3的比例取4.5m时,可以保证最佳的闪现率。

(4)渐变标线。农村公路普遍存在道路宽度突变的现象。当车道数减少,道路变窄时,应设置相应的渐变标线引导两个方向的交通流顺利通过这个变化区域,渐变标线长度按式(1)计算。如果实际观测运行车速大于设计车速,可按运行车速进行计算,采用更长的过渡标线。

L=0.625Wv(1)

式中:L为过渡段水平长度,m;W为车道宽度变化的偏移量,m;v为设计车速,km/h。

3视线诱导设施设计规划

视线诱导设施是指在道路两侧设置的,用以指示道路方向、行车道边界以及危险路段位置的设施总称。常用的视线诱导设施有轮廓标、线形诱导标和标柱,其中轮廓标和标柱适用于农村公路。

3.1设置原则

(1)在视线不良、急弯、车道数或车道宽度有变化及连续急弯陡坡等路段应设置轮廓标。

(2)在气候条件恶劣,线形条件差和事故多发路段应设置反光性能高的轮廓标或采用尺寸较大的反射器。

(3)轮廓标通常设置在公路的土路肩上或附着在路侧护栏上。轮廓标的形式可根据农村公路是否设置护栏以及所设护栏的形式,选用附着式或柱式轮廓标。且应为双向反光。

(4)轮廓标在公路前进方向左、右侧对称设置。双车道公路,按行车方向左右两侧的轮廓标都是白色。

(5)轮廓标的标准设置高度70m,最小设置高度60m。设置于混凝土基础中的轮廓标其设置高度应与附着式轮廓标的高度大致相同。

(6)轮廓标反射器的安装角度无论在直线段或在曲线段,应尽可能与驾驶负视线方向垂直。

(7)受山体、树木或房屋等阻挡,线形走向不明的小半径弯道外侧可视具体情况设置一定数量的线形诱导标。

(8)在公路沿线接入道路两侧应设置道口标柱,提醒主线车辆提高警觉,防止支路车辆突然出现造成意外。

3.2设置形式

(1)轮廓标。轮廓标分为反光类和不反光类,反光类按材料分为反光膜和反光片2种形式;不反光类主要包括警示桩和警示墩。由于不反光类的视线诱导设施造价较高,可用于三级农村公路。对于四级农村公路上选择反光类轮廓标。对于单车道设计水平较低的公路也可将反光膜附着于两侧警示桩之上代替轮廓标来诱导驾驶员视线。根据农村公路车型大小、警示桩高度以及轮廓标的标准设置高度,将反光膜贴于距地面70cm处。设置间距可根据轮廓标在不同曲线半径下的间距选取。

(2)线形诱导标。线形诱导标的设置应根据曲线半径、曲线长度、偏角大小确定。偏角较小的曲线路段,可在曲线中点设一块诱导标;偏角较大,曲线较长的弯道,可根据需要设置若干块诱导标,应保证驾驶员在曲线范围内连续看到不少于3块诱导标。

(3)道口标柱。道口标柱一般在沿主线方向,路宽≤5m的支路两侧各设l根道口标柱,5m<路宽≤7m路口两侧各设2根标柱。已经设置指路标志或平面交叉警告标志的路口不再设置标柱。个别路宽>7m而未设置指路标志或平面交叉标志的路口在两侧各设2根标柱。

4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善农村的交通道路条件、建设新型农村公路是我国三农问题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标志、标线、视线诱导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分析,得出其设置原则与适用的农村公路类型,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马孝芝.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与管理探讨[J].科技信息,2011,(33).

农村交通设施范文第2篇

关键字:成都市;农村地区;交通设施情况

中图分类号:U492.8 文献标识码:A

交通是地区品味和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于近日就我市周边农村地区交通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年来我市周边农村地区交通发展状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同时不忘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理念,按照“东 联、西进、南拓、北移”的发展思路,加快农村地区的交通建设,使我市农村交通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品位不断提升。

(一)道路交通条件明显改善。

近几年是我市历史上农村道路建设项目最多、速度最快的时期。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 防护栏、路灯、绿色隔离带等基础设施也逐步配套,大大改善了农村道路交通条件,有效解决了长期困挠我市农村交通的瓶颈问题。

(二)交通整治成效显著。

近年来,随着我市周边农村地区规模的扩大和村民出行需求的增加,大量农用运输车、摩托车也进入了交通市场。不仅严重破坏了交通秩序,带来了诸多道路交通管理安全隐患,同时也直接影响了地区形象。为此,今年对农用运输车、摩托车非法载客营运进行了专项整治,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目前农用运输车及摩托车非法载客现象基本得到了有效治理。

二、当前我市农村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我市周边农村地区交通状况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首先是道路网络不完善,也没有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车辆随处乱停乱放,使本就不宽的道路变得更为狭窄和拥挤。其次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目前,我市农村道路基础设施的投入比例仅为 0.85‰,与全国2-2.5‰的标准相差甚远。除极少道路外,大多数道路的隔离仅用交通标线区分,安全系数不高。分交叉路口未设人行横道线、减速标志,交叉路口或未设信号灯,或信号灯不完善,或信号周期不科学,事故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公共交通市场管理不规范

由于公交线路设计不科学、公交班次间隔时间过长、公交站点不足、人流高峰期班次频率不高、夜间运营时间短等原因,造成周边农民乘车困难。平时候车时间长,人流高峰期公交紧俏,夜间公交车踪难觅,无形中降低了村民对公交的热情。另外,公交公司行业管理不够规范,司乘人员素质也参差不齐,部分公交车的车容车貌不清洁、车内环境脏乱差,少数公交车在营运过程中严重违反交通规则,存在着极大安全隐患。

(三)进一步提高农村交通教育管理水平

实现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通畅、有序,关键在于教育和管理。首先,要加强农村交通管理。 交通管理部门要积极探索和改革交通管理方法和勤务模式,加强对重点复杂路段交通的疏导、控制和整治,严格纠正和处罚各类违章行为,尤其要加强交通高峰期重点路口的控制,确保交通安全通畅有序。要实行大型公共建筑交通影响评价制度,防止乱投乱建,破坏交通环境。其次,要加强道路交通宣传教育。大力开展交通宣传工作,让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进社区、进学校、进如每家每户,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村民遵守交通规则的自觉性,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可以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对违反交通规则的人车事件进行爆光,开展全民交通安全劝诫教育,增强交通宣传教育的效果。

(四)道路拥堵解决措施

日益增多的机动车使本就不宽敞的道路变得拥堵不堪,使环境空气质量降低、环境恶劣、污染严重。所以,控制机动车数量是目前最关键的,我们不能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 措施1:限制购买机动车。如今,无论是车管所还是车管所的便民服务点,排队等待的人数全面井喷。据估计,成都市周边农民购车量持续上升,对于这种现象,我们拟定出了以下限购方案:1、提高车价。随着车价的猛涨,许多购车村民都会因车价高而取消买车念头,出行将选择公交车。2、限定村民拿到驾照后几年后才可购车。这个提议虽暂时缓解交通 堵塞,但从长远角度上看,地区的轿车量仍在逐渐上涨。 措施2:修建道路时扩宽路面。近年来,交通堵塞的原因不仅仅因为车辆增多,道路过窄是原因之一。但若扩宽了公路,将解决无法错开大型货车等情况,也大大的增加了道路安全系数。

农村交通设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新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公路;基础设施

作者简介 贺勤志,广西财经学院经济系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 F54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728(2008)08―0055―04

一、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交通建设的现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目前,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莫过于农村公路。在农村经济社会活动和农民生产生活中,公路交通是农村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设施,是农村繁荣、农业进步和农民发展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新农村建设中公共福利设施、公共服务事业发展的支撑,是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正是由于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具有广泛的外部效应,“要想富,先修路”已是新时期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所以,当前新农村建设应当把农村公路交通的改善作为重点和突破口。

由于公路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带动性的作用。这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公路的建设,加快了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到2010年,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10万公里。5年时间农村公路建设总规模约8l万公里,其中:东部地区约20万公里。中部地区约50万公里,西部地区约11万公里(未含村通公路里程)。到2020年,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全国农村公路里程达370万公里”。而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指出,公路建设的投资方向要向农村公路倾斜,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到“十一五”期末基本实现全国所有乡镇通油(水泥)路,东、中部地区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2006年国家对农村公路投资实现较快增长。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596.64亿元,比上年增加197.6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提高1.5个百分点。截止2006年底,全国农村公路(含县道乡道、村道)里程达到302.61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08万公里。农村公路里程超过10万公里的省(区、市)已有16个。

但由于长期以来,由于政府财政实力薄弱,对农村公路交通建设不重视等种种原因,导致对农村公路建设历史欠账太多。农村公路的现状并不乐观。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公路总里程仅有8万多公里,农村公路数量极为有限。虽然从改革开放初1978年到2005年的17年间。平均每年增加3万多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增加了90多万公里,但到2005年底,全国县乡公路里程只有148万公里,而且由于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农业耕作规模小和农村公路等级低、质量差、规模小、密度低等原因,目前的农村公路规模仍远远难以满足农村发展农民出行的需求。其现状存在以下不足:

1 目前农村公路存在通达率低、公路密度低,地区差异大。到2006年底,全国公路密度为36.0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国仍有672个乡镇不通公路,89975个建制村不通公路,分别占全国乡镇总数的1.7%和全国建制村的13.6%。公路密度分为公路面积密度和公路人口密度。通过对世界部分国家的公路密度的对比,无论人口密度(14.4公里/人)还是面积密度(0.19公里/平方公里),我国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如图1)。

另外。我国各省市公路用地总量和公路密度差异很大。全国公路人口密度最大的是(158公里/人),人口密度最小的是上海(4.6公里/人),两者相差近34倍。全国公路面积密度最大的是上海(0.98公里/平方公里),面积密度最小的是(0.04公里/平方公里),两者相差26倍。所以目前应重点加快中西部农村公路建设,以缩小中西部经济社会的发展差距。

2 农村道路质量差,等级低,养护不到位,通达深度不够,增加了通行困难。虽然农村、县乡道路建设突飞猛进,不仅道路里程、通行宽度增加。而且质量明显提高,有些地方基本实现了黑色化、网络化和等级化,部分路段甚至达到了国家三级公路的标准。但农村道路总体上处于较低水平,突出表现在:首先是道路等级较低,道路线型性较差,弯多、弯急,坡度陡,路面质量差,破损严重,多为混凝土或沙石路面。目前我国农村公路主要以四级以下公路为主,等外公路占相当大的比例。2005年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4.1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2%;一级和二级公路里程28.5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15%;三级、四级和等外公路总里程约160万公里,占全国公路总里程的83%。四级和等外公路占农村公路总量近80%。其次是县级和农村公路质量低劣、养护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农村的交通。县级公路特别是村与村之间的公路大部分是启用以往的路基,稍加修整而成。因此,建成后道路的质量极为低劣。道路不堪重负,不能经久耐用。再加上公路养护不到位,尤其在雨水季节。致使很多乡村道路被毁坏,从而严重影响了整体交通水平,加重了广大农民出行难问题。再次是道路建设标准不高,许多路面宽度仅3.5米,汽车会车困难;农村桥梁大多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许多桥梁建设标准不高,而且基本上都到了更新改造期,与现有农村道路不相适应,已经成为农村交通运输的“瓶颈”。四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路桥不相配套。农村公路之间、农村公路与干线公路、高速公路之间尚未完全畅通,仍有部分乡镇、行政村还存在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

3 新农村道路建设中,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严重不足,融资困难,资金缺口大,目前公路建设资金仍以国内贷款和地方自筹资金为主,以2006年为例,全年公路建设到位资金5481.85亿元,同投资完成额相比,资金到位率为8%。到位资金中,国内贷款占40%,地方自筹占32.8%,所占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2.5个和0.9个百分点;国家财政预算内资金只占1.5%,车购税占9%,利用外资占0.9%,企事业单位资金占7.8%,其他资金占1.9%,上年末节余资金占5.4%。由于主要以贷款修路为主,导致农村公路建设的成本高,严重影响了农村交通的发展。很多地方农村交通道路还待休整,交通条件急需改善,但所面对的最大困难就是修路资金紧缺,融资渠道少,加上政府的投人有限,大多地方都是依靠农民自筹资金,自拉项目进行融资修路。资金的缺乏使很多还待整修的道路陷于瘫痪状态,特别是乡村公路由于地方财政实力不足导致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交通局面的好转,成为发展农村交通事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应关注的几个问题

1 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应注意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实效。新农村公路交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农业区划、土地总体利用、农业产业基地及移民搬迁、扶贫开发等统筹规划,与农村山、水、田、林、渠治理紧密结合,公路建设与养护管理、运输发展协调安排,做到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经济适用。在统一规划指导下,根据农村地理条件、经济水平、交通需求、资金供给和公路使用功能,恰当利用地形,合理选择路线方案、技术指标和路面结构型式。在项目实施安排中,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突出建设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做好示范带动,讲究重点突破,分步有序地推进农村公路的各项工作。切忌急于求成和贪大求高,切不可因农村公路建设增加乡村债务负担。公路交通设施的规模、布局、等级标准及管理服务,充分体现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既要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既要满足当前需要又要兼顾今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质量和效益第一。公路设施建设应坚持可靠、耐用、适用、实用。

2 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应科学制定规划,完善交通网路建设,加强薄弱地区的农村交通建设力度。交通规划目标要有科学性、实用性,要与乡村建设规划相统一,与地方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与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要克服盲目性和随意性。一是打通镇至县城或出县境与外县的联接线,发展县域经济。二是接通断头路,尽可能避免迂回线路,缩短里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建立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三是做到村村通公路。从全国来看,应在资金安排上,重点向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等经济落后地区倾斜,要优先解决没有通公路地区的交通问题,可以搞一些类似广西大石山区公路大会战的交通扶贫工程,加快改变老、少、边、贫地区的落后交通面貌。

3 要大力加强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在农村公路建设中往往是重修轻管,由于自然力和人为的破坏给农村的现有交通建设成果带来极大的损失。必须从农村交通的实际出发强化路政管理,实行“县管、乡办、群养”的管理体制。探索一条公路建设、公路运输管理、公路养护一体化农村公路管养体制,使农村公路长久地发挥支农、扶农、惠农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公路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 着重确保新农村公路建设工程质量和效益,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公路质量是农村公路建设成败的关键。在新农村公路建设中,既要有发展农村公路的迫切性,又要充分认识到农村公路建设是一个长期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合理确定农村公路建设的规模和速度,把公路的工程质量和效益质量放在第一位,做到建成一条路,带动一方经济。县乡两级交通部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抓交通工程质量,真正做到优化设计、精心施工,加强管理、抓好工程质量管理的每个环节。同时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质量管理的整个过程。在乡村公路建设中要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对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影响,通过优化设计、旧路利用、占补平衡及借土回填造地,尽可能减少占地,减少拆迁,要尽可能利用旧路资源和工程设施,注意保护人文景观和文化传统,保持农村历史文脉和健康的民风民俗。公路修建要坚持文明施工,文明作业。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公路绿化、美化。大力推广车辆节能技术,鼓励发展和使用经济、适用、节能、安全的运输车辆,降低能耗,减少污染,要使交通工程与生态环境,农村的自然景观相结合,使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与乡村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使农村公路交通与生态、环境、资源和当地经济发展相协调。形成农村公路交通与自然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相和谐的发展机制。增强农村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使新农村的交通建设走上一条科学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道路。

5 确保新农村公路交通资金的规范管理与使用,确保资金安全和效益的发挥。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意见最大就是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不透明。这是导致村民对新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中积极性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在资金的管理上,要坚持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建设与养护资金的筹集和使用管理,防止截留、挤占和挪用资金。中央、省对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资金以及地方政府安排的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资金,实行专项资金管理,实行专项核算、专款专用;国家、省对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补助资金,将全额用于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程款的支付。新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的使用,将向项目所在地沿线乡(镇)、村定期进行公示,实行村务和乡务公开,强化资金使用的社会监督。

三、在加强新农村公路建设可采用的各项措施和途径

1 要增加政府对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财政投入。农村公路是服务于农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公共产品,应建立财政投入为主的农村公路交通投资机制。省(区、市)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要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建立国家和省(区、市)级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较为稳定的投资来源。逐步形成公共财政框架下政府为主、农村社区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渠道农村公路投资新机制。具体就是把农村公路、客运站点建设及公路维护管理投资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作为新农村公共财政支出的经常性项目和重点支持的公共设施,逐年加大投资支持力度。通过大路带小路、重点路带动农村资源开发。对于公路修建、公路项目地方税费即征即返。根据国家规划和有关政策要求,制定本省(区、市)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开展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筹措、落实建设资金;因地制宜地制定技术标准;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组织管理;调动各地区的积极性,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2 要利用好市场,各种政策扶持的优势,通过多渠道筹集新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交通建设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投入问题,尤其是农村交通建设矛盾更为突出。没有资金,新农村公路建设将成无米之炊。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拓宽筹资渠道,通过向上争取一点,县、乡配套一点,市场运作一点,群众筹集一点等“四个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资。特别是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动员沿线受益企业、干部和职工捐资,实行争取中央扶持一点、各级政府筹措一点、社会各界捐助一点、公路沿线受益企事业单位和受益群众投入一点、包扶单位支持一点、政策优惠补偿一点等办法,多渠道筹集农村公路交通建设资金,扩大新农村公路交通建设资金来源。在大力抓好各项交通费征收的同时,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扶贫优惠政策和资金。通过相关部门内部挖潜,压缩各种经费开支来支持乡村公路建设。扩大新农村建设的宣扬力度,广泛发动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人带头捐资,捐资者可以给予道路冠名权等荣誉。同时对在乡村公路建设“热情高、劲头足、效果好”的地方加大各级政府的财政补贴。

农村交通设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寒山区;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

1高寒山区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的道路与环境特征

1.1农村道路技术等级偏低

根据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农村公路中四级公路占70%,四级以下占22%,大量道路尚未系统地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地形复杂,山高谷深的高寒地区,使山区农村公路的大部分的山旁水而建,布局和半山区河谷,和路边的,山或悬崖道路线形曲折,宽度较窄,转弯半径太小,连续弯道多,连续曲线和纵坡太大,宽度较窄,一般不超过6米,部分道路没有进行铺路。土路,下雨泥泞难行,晴天尘土飞扬,这些道路技术等级很低,严重影响车辆安全行驶。

1.2农村道路安全设施缺失

农村公路网基本形成,大大方便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出行,大多数人缺乏交通法规和安全意识,加上资金不足,在设计山路时,各种公路运营阶段的安全性问题考虑不足,受资金的限制,在高边坡或悬崖缺乏安全保护设施,农村公路地段大多数的山区域交通标志设置数量少,不能合理安排缺失的位置,控制效果不能发挥交通标志;交通标线的设置过于简单,轮廓标记不全,车行道边缘线几乎没有设置,夜间行车,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

1.3缺乏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是,农村公路养护的关键往往是限制路基路面、沟渠、边坡和桥梁的修复,忽视安全设施和完善,而对路面的抗滑、超高的曲线,交通安全设施、公路沿线的视线,线间隙、窄桥不够重视,导致一些危害交通安全的道路因素一直存在,除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投资低,乡村公路技术管理人员的缺乏,更没有专业的养护机械设备,有些村道严重失养,严重阻碍了农民群众的正常出行。

1.4农村公路地质条件复杂

高寒和山岭地区岩石多,土质薄,地质复杂,道路两侧山体滑坡、落石、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影响较大,大多数公路坡陡弯急,路面窄,对行车、行人存在安全隐患。

1.5山区的水文气候环境影响农村公路

水文气候条件复杂,冬天的雪,冻结时间,冰雪路面,严重影响路面抗滑性能,夏季易受暴雨和山体滑坡,道路被淹,毁坏路基滑坡,对车辆和道路设施的危害更大,在高海拔地区,气候变化的破坏,农村公路建设由于资金有限,加上地形的限制,防范风险能力水平相对较低,维修强度大等特点,受地形等因素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高山公路大多属于山区公路,道路曲折,视野不好,水平低,韧性低,农村公路存在着诸多的安全隐患。

2造成高寒山区农村公路现状的原因

2.1历史原因

由于地形、地貌、高寒地区的地质特点,这给公路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加上投资成本高,国家补贴和地方政府资助的个别地方政府财政困难,没有资本投资,导致资金短缺,从而降低质量和公路建设进度。

2.2农村公路养护不到位的原因

落实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责任要到位,设定专门养护管理机构、人员、养护机械等必须条件。多年来,相对以往的路基养护机构的维护和管理有很大的进步,但有些工作还不尽人意,如公路排水的维护,特别是沟、涵洞、盲沟的维护。如果排水设施差,会造成路基和路面的损坏。

2.3农村公路管理的缺位

由于制度和人员短缺,高寒山区公路管理往往出于个人行为,参加调查道路时存在侵权现象。乱挖,重叠的情况较为严重,这些行为会造成道路交叉口堵塞和排水设施等存在安全隐患。

2.4运营者安全意识偏低

由于山区的公路等级低里程长,平交路口多,安全设施缺乏,有些公路都未通客车,靠农用车出行,车况差,加上自身安全意识较低,给农村公路的安全埋下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3解决措施

3.1增加生命保护工程的安全

安全设施能有效提高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给驾驶员提供安全警报。首先,应设置防撞设施,在危险路段两侧,如悬崖附近的道路,路边的水塘,这些地方和其他地方的农村公路改造过程中存在重大风险,必须建立良好的防撞设施。其次,标志应放置在适当的位置,方便驾驶员识别,应规范、统一,布局应该是明确的,狭窄而危险的道路上应设置相应的交通标志。在四级公路的上下面可以设置相应的标志,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很大。

3.2探索当地条件,探索农村公路养护模式的多元化

山区的农村公路由于长期车辆的非法经营,也容易受到损害,因此加大保护力度,延长山区农村公路的管理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边沟和排水系统的维护,由于高寒山区公路一面靠山,一边临水,边沟排水是确保公路路基稳定性的关键。

3.3加大农村公路管理

特别要加强道路产权行为处罚的危害性,还需要根据当事人的规定设置安全设施。同时加强对一些偏远山区农村公路的交通安全管理处罚,只有加强法律对农村公路的管理,对农村公路的一些破坏行为进行有效的管理。

3.4增强村民对农村道路保护的意识

近年来,虽然驱动程序数量增加,但高山地区的司机相对落后的状况却依然存在,其技术水平不高的司机,车辆日常检查和维护的不足,从而为出行埋下了安全隐患,如此,应加强教育和农村驾驶员培训。同时,要加强农村交通安全知识宣传,人们缺乏必要的交通安全知识,不遵守交通规则,在农村公路免费、免费乘用车是一种常见现象。有人甚至认为,交通管理执法部门是故意的,不支持、配合交通管理。因此,普及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和法律意识,是提高山区农村公路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4结束语

农村交通设施范文第5篇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若干意见》(云政发〔*〕10号)和省、市交通工作会议精神,保证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目标任务的实现,加快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步伐,推进我县“交通立县”战略,构建“平安*、和谐*、活力*”,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便捷群众安全出行,经县委政府研究,决定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交通立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现状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县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到“十五”末,我县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公路里程达到2243公里,其中新增二级公路12公里,沥青路面159公里,路面硬化由零提高到7.8%,16个乡镇和179个行政村基本实现了通公路,为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二)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挑战

我县交通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县连接省、市和出省的主要通道还未完全打通,金沙江、牛栏江沿江公路也才刚刚起步,特别是农村交通基础设施仍然是全县公路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交通建设量大面宽,历史欠帐多,公路等级低,公路建设环境地质复杂,建、管、养难度大,资金投入有限等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县农村交通的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全县还有3个乡镇不通客运,12个乡镇不通沥青(水泥)路,156个行政村公路达不到通达的标准;农村公路基本上都是四级(含四级)以下的公路,砂石路和无路面公路占92.4%,大部分公路缺桥少涵、晴通雨阻,农村公路覆盖能力、技术状况和管理水平等都极不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要实现*经济追赶式、跨越式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交通不通,*脱贫致富就没有希望;交通不通,*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交通不通,*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将受到极大的制约和影响。随着全省路网改造的扩展和主干线的即将建成,在抓紧建好巧蒙公路、沿江公路、双老公路等主干道的基础上,农村公路的协调发展也同样迫切。各乡镇、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拓宽思路,抢抓机遇,千方百计集中和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财力等积极因素,掀起大干交通、支持交通、建设交通、发展交通的新高潮。切实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广大人民群众出行安全便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践行“三个代表”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第八次党代会、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县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以不断满通需求为目的,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发展对外交通,提升县乡公路等级,努力改善农村通达条件,促进路、站、运同步建设,构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二)主要目标

力争到2010年,把通往省、市的公路建设成为二级或三级公路,实现4个小时到昆明、昭通的交通目标,60%的通乡公路实现油路(弹石路)化,80%的通村公路实现通达目标,60%的乡镇建有农村客运站,40%的建制村有招呼站。

(三)主要任务

从“十一五”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加快全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一是狠抓重点工程,争取早日完成巧蒙公路、双老公路建设;二是以缩短*与昭阳区中心城市里程为重点,争取早日开工建设巧鲁高等级公路;三是以白鹤滩电站开发带动全县经济发展为重点,打通金沙江和牛栏江沿江公路;四是以提高农村公路通达能力为重点,实施通乡油路(弹石路)和农村公路通达工程,按照与市政府签订的《“十一五”期间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书》,拟建14个乡镇沥青(水泥、弹石)路,改造156个建制村乡村公路,使之达到通达目标,建设乡镇客运站16个,改造渡口22座。其中*年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是:完成通乡油路37公里,通乡弹石路155公里,通达工程235公里,乡镇客运站2个,渡口改造4座。具体任务和时间要求见附表。

三、乡镇和交通等职能部门职责

(一)实行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负责制

乡镇人民政府是农村通达工程、弹石路建设和投资的责任主体,必须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建设任务,并负责交通重干线、通乡油路、农村客运站等土地、林木、坟等征地拆迁工作,确定辖区内的公路养护沙场。要把责任具体落实到每条路线或工段,负责督促施工队伍按照技术人员的放线要求进行施工,加强对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的监督和安全管理;加强对村委会工作任务的指导、检查、督促和落实。每个项目都要严格按照村民自治原则,对公路建设中涉及的土地、林木等政策上不予补助的事项,必须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经绝大多数群众同意,形成群众自主自愿修建公路的自觉行动。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组织机械化施工和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使用当地农民工,增加农民收入。

(二)实行县交通局领导分片挂钩责任制

交通局负责全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的立项、设计报批、组织协调、施工图设计、技术指导、放线、计量和工程质量进度的督促检查;负责组织重干线公路、通乡油路按程序建设;对通达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危险岩石地段要配合乡镇公开组织专业施工队伍重点突破;要按工程进度拨付项目资金,保障爆破物资及时到位。对通乡油路、通达工程要实行领导分片挂钩责任制,使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到位、责任到人。

(三)相关职能部门职责

公路管理段要按照职能职责,重点抓好道路隐患排查、整治和养护,建立和健全道路隐患台帐、整治养护台帐和道路养护人员网络,对重点地段要积极做好沿路堆砂、备料;养路人员要积极做好路面铺砂填塘、除草排淤等工作,确保通路通车。路政部门要积极抓好路产路权的宣传、清理、整治工作。县国土、林业、环保、水利、公安、电力、电信等部门要积极主动配合,按照农村公路发展总体思路和建设目标任务,团结协作,共同抓好农村公路建设。

四、多措并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

(一)因地制宜,把握建设标准

按照“量力而行,既好又快”的原则,农村公路的修建原则上以四级公路为主,充分利用原有道路资源,着重提高路面等级,等级可多标准,讲求适用,路基宽度原则上不少于6.5米,路面宽度不少于5.5米,特别困难路段路基宽不少于4.5米,路面采用天然砂石铺筑,最大纵坡9%,最小长度不少于80米,极限半径15米,重点实施路基工程、路面铺砂工程、排水工程和防挡工程。

(二)注重工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部门,县内所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必须按照规定程序运作,并自觉接受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农村公路要保证修一条、通车一条。要坚持一项工程、一个设计、一个监督的管理机制。工程建设中要加强技术管理的指导,组织对参与农村公路建设人员的培训,强化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施工,乡村公路建设要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监督,交通局技术人员要深入一线,加大技术管理和指导力度,确保工程质量。

(三)突出重点,加强项目资金管理

交通局要根据上级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具体的资金管理办法,坚持工程项目资金公开公示,专款专用,严格做到技术人员核实、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报主要领导审批拨付的计量提款报帐制。自觉接受监督,切实加强资金管理,节约使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总结经验,强化安全生产监管

我县的农村公路建设要认真吸取安全事故教训,根据资金投入状况,尽量做到安全标志和设施与路基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各乡镇要加强对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制定和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管理措施,尤其是爆炸物品要实行重点专人管理,充分发挥安全监督员的作用,确保爆炸物品不流失、不危及工程安全。

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完工后,各乡镇要组织人员进行项目竣工自验,并写出项目竣工验收报告交县交通局,经组织验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验后,方可正式开放交通。

五、抢抓机遇,积极落实项目补助资金和配套资金

今年我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省、市的大力支持,有力地缓解了我县交通建设资金匮乏问题。各项目建设乡镇及交通主管部门要抓住省、市全面铺开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好机遇,积极沟通协调,千方百计争取、筹措项目资金。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时到位。

(一)通乡油路:每公里75万元,其中:中央、省补助40万元/公里,市补助10万元/公里,县补助25万元/公里;

(二)通乡弹石路:每公里13万元,其中:省补助8万元/公里,市补助5万元/公里;

(三)农村通达工程:除争取国家补助外,重点解决爆炸物资和危险作业,要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筹的原则,争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发动群众解决;

(四)乡镇客运站:每个40万元,其中:中央、省补助30万元/个,市补助10万元/个。县财政每个补助6万元解决相关费用,不足部分可采取融资方式解决;

(五)渡口改造:中央补助10万元/座;

(六)每年县财政安排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和增加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投入。

六、加强领导,强化宣传,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全社会的支持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