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司马光课堂笔记

司马光课堂笔记(精选5篇)

时间:2023-05-17 17:50:08

司马光课堂笔记

司马光课堂笔记范文第1篇

所谓“随文练笔”,是指跟随阅读教学,并在阅读教学中相机进行的写作训练。科学选择“随文练笔”的教学策略,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关系重大。教学实践证实:准确、巧妙地选择“随文练笔”的生长点是关键。真切自然的切入,才能使学生有感可发、有情可抒、有话可说,水到渠成且不留痕迹。

一、于动情处写出精彩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文质兼美,情感脉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情节的深入,人物的渐趋丰满,感情的冲突与转折往往形成文本的耐人寻味之处。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可以有效地使他们将语言内化、将情感积淀。

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执教《慈母情深》一文,在一次又一次的品读中,学生的情感之弦被不断拨动,表达欲望被不断激发,正是学生情动时,王老师抓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一句深情描述:“我心潮澎湃,一遍遍地对母亲说,对着那个在七、八十台缝纫机下埋头苦坐的母亲说,对着那个脊背弯曲的母亲说……同学们,‘跑出去’的后面是一串长长的省略号,拿出笔,把你想对母亲说的话写下来”。学生“沙沙”写来,此时他们笔下流淌的岂止是“我”对母亲的诉说,更是孩子们对母爱的重新认识。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激而发灵光。”学生的感言,只有在合适的情境中才能被点燃、激活。“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当学生的情感被激发到高峰时,随文练笔自然水到渠成,此时学生不仅收获了刻骨铭心的感悟,还积淀了扎实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语言和精神得到同步提升。

二、于空白处写出丰富

“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渺满目前。”为了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许多文章的作者都讲究“留白”的艺术。课文中有些内容在描述时仅用简短的、精练的词句带过,具体情节必须由读者在读中领会、读中想象。还有的余意未尽,留给读者无限的想像空间。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文本的空白点,化空白点为练笔点,拓展文本内涵,训练学生的想像、表达能力。

(一)抓文中的省略号

教材中许多内容的省略处留有发挥的余地,存在召唤力,在言而未尽之处拓展练笔,在充实文本的同时提升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如一位老师在教学《掌声》时,当讲到受到掌声鼓励后的小英,“她不再忧郁,开始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教师抓住省略号设计了这样的练笔题:开朗起来的小英还会做些什么呢?学生通过想象,对文本进行补白,从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帮助,用爱去温暖别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爱。

(二)抓语言的拓展点

小学生是一个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他们的想象总是充满了灵性,只有放飞了学生的灵性,才能开发学生无穷的潜能,课堂上抓住语言拓展点进行适时的小练笔,则为学生提供了放飞灵性的天空。

如苏教版第十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课结尾处作者写道:“就这样,司马迁发奋写作,用了整整13年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几乎耗尽了他毕生的心血,是他用生命写成的。”一句话略写了司马迁第二次写《史记》的经过,执教者抓住此处拓展训练,设计了这样的小练笔:在这13年里司马迁是如何发奋写《史记》的,请你想一想并写下来。由于“点”选得好,学生写得很好。

如有学生写道:

生1:司马迁为了能把《史记》早点完成,这13年里,他每天笔耕不辍。到了酷暑,天气炎热,蚊虫叮咬,可他依然坚持在油灯下写书。昏黄的灯光映着他那疲惫不堪的脸,汗水湿透了他的背……

生2:寒冷的冬季,冰天雪地,没有火炉烤火,司马迁的手冻得通红,几乎握不住笔,可他使劲搓几下,又重新拿起笔……

这样着力引导学生挖掘“未尽之言”,对文本进行了有效的补充,文本的内涵逐步丰满,文本所塑造的形象更为立体地展现在学生的心里。

三、于单薄处写出厚重

在文本的单薄处进行练笔,能活化词语、句子所描绘的形象,变概括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使语言更加饱满、丰润、富有生命力。

本来静止、凝固的“坎坷”一词在学生心灵中被激活了,词语被赋予了强烈的、深刻的、奇妙的生命活力,原本单薄的“坎坷”变得厚重了,阿炳这一人物形象也变得丰富了。

司马光课堂笔记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人文性;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4-227-01

回想自己在课堂上让学生读书时,常常是少数学生还没读完,我就拍手或在黑板上写上“T”,这些学生就只得放下书来,就是有个别学生读兴正浓,想坚持把书读完,也在周围学生“善意”的提醒下闭嘴了。

我带的是低年级语文,虽然我学过儿童心理学,也了解低年级学生的特点,知道他们集中注意的时间短,持久性差,我们教师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想方设法地开展教学活动,调动他们的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激发学生人人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中,虽然也能采用一些方法,如游戏呀、运用多媒体呀,但却由于种种原因常常简单化,单一化,往往用教师的权威强制学生参与学习。总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多种角度、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将检查寓于玩字卡的游戏当中,学生学得既主动,又愉快。我想,教师多动一下脑筋,学生就多一份收获,作为教师,学生就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是干脑力劳动的,如果不尊重我们的服务对象学生,如果不动脑为学生做好服务,我们真的将愧对“教师”这一称号了。

从教以来,我的课堂闪烁了人文之光吗?我扪心自问。

曾记得在内地上一堂公开课《司马光》,自己正认为上得得心应手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如果掉进缸里去的是司马光,旁边又没有司马光砸缸,那该怎么办?”突然冒出这么一个问题,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一下子懵了,根本没去细想,就回了一句:“掉进缸里去的是司马光,旁边当然没有司马光砸缸哟!”课上完后,我还暗自庆幸自己有灵活的课堂随机应变能力,没有因学生的质疑而出纰漏,课上得还算成功。现在想起来,怎一个“哎――”字了得!那个学生所问的意思是,如果司马光是溺水者,旁边又没有能想出砸缸办法来救人的另一个“司马光”,该怎么办?多聪明的一个孩子,多好的一个施行“自救教育”的问题呀,却被我三言两语打发了,忽略了,说到底,这是语文的人文性被我忽略了呀!

一、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

好的差的都一视同仁,让他们都在课堂上有畅所欲言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得到尊重,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民主,才是真正的和谐,才是真正充满人文气息的课堂啊!

看来,我真的是该仔细地审视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真的是到了要彻底地转变自己的某些观点的时候了,也许过去我的语文教学过于强调工具性,总觉得学生如果听说读写的能力没上去,那就是我这个语文老师的失职,因此,我想尽一切可能的办法去提高学生的各种语文能力,而很少去注意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自《语文课程标准》颁布之后,虽然我也学习过,但仍然没在思想上引起重视,认为那只不过是新课改的一个举措,只不过是语文课程价值完整性复归的一个昭示,评价体系没发生根本的改变,考试还是考学生语文工具性掌握得怎么样,谁还去考人文性掌握的怎么样?这也没法考呀?所以,在教学中,我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试想,课堂上哪有人文光芒的闪烁?

二、关注差异,促进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其生活感受和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对待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只有从学生的差异上去关注每一个学生,为学生营造人文性的学习环境,才能让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例如,笔者在阅读课上指导朗读时,让学生自由选一个同学作为竞争对手练习,然后上台比赛。对于平时读书不流利的学生,只要他敢于挑战优秀的学生,就给予肯定。在课堂上,只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努力,积极举手发言的就要进行肯定。差生的努力尤其要及时给予鼓励,不要因为答案不标准或错误就冷落他,应告诉他,只要努力,你就会和成功越来越近。当每个小学生看到自己经过努力所得到的成绩都能得到肯定时,他们会为之骄傲,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从而产生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生生互动,自主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但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看似体现学生自主发展、进行人文关怀实则搞形式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活而有序”的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首先要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各一名。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展开讨论、交流、操作、探究的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总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 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崔 峦.小学语文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司马光课堂笔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电子白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1-0034-02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新课标教学改革的逐步实施,有越来越多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出现在小学语文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有效利用白板教学,提高学生课堂效率,已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

1 丰富教学资源──让课堂更实效

小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不足,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不够完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就迫切需要语文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空间,增加他们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而白板教学就是丰富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在使用交互式白板丰富教学资源时,教师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

1)交互式电子白板自身具有强大的教学资源,具有大量的课文图片、视频、资源连接等内容,教师要熟练掌握运用白板的技巧,做到随用随查,随查随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他们接触到适合自己的教学资源。

2)电子白板资源库的建立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了让学生能够最大程度上接触到最优的教学资源,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应该注意电子白板的资源共享,把收集到的教学资源公布到互联网上。

3)教师在备课环节应该按照不同的素材、题型分类整合教学资源,这样为课堂节省出大量的宝贵时间。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利用之前准备好的图片、视频为学生还原课文场景,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如在讲解《司马光》时,教师可以先通过白板向学生展示课文前半部分:当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水缸里时,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叫着喊着去找大人,有的吓哭了……这时再配上课前搜集到的图片,使学生仿佛也在事发现场一样,着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接着,教师就让画面和文字暂时停在这一部分,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自己也在情境之中,会怎么办呢?等待学生积极踊跃发言后,再告诉他们司马光的做法。同样是利用白板播放文字和图片,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缸,用力几下就砸破了,缸里的水流出来,从而顺利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看到这一幕幕画面,学生才感到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么简单的办法!而一些已经想到了这个办法的学生自然会信心大增,对课堂的兴趣也随之提高。另外,教师也可以直接播放“司马光砸缸”的视频,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整个过程,增加课堂实效。

2 突显重点难点──让课堂更灵活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对重难点问题进行有效的讲解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师,而白板教学就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途径。白板教学可以清晰教师的授课内容,理清学生听课思路,使学生更容易把握住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语文学习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教师在使用白板时应该注意下面几点事项。

1)灵活运用白板批注功能。语文学科是一门思维要求很高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够随时发现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使用白板的批注功能,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正。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把本次课堂中需要学生重点记忆的内容采用特殊标注,这样学生自然就会被标注的重点内容吸引,而无需教师的特殊强调,大大节省了课堂上的宝贵时间。

2)教师要用白板为学生解决课文中不易理解的部分。小学生极易被周围新鲜的事物吸引,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这一特点为学生解决教学中的疑惑之处,促进其吸收知识。如在学习《长征》时,学生必然会对红军长征的一些内容感到困惑。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征,可以使用电子白板的绘图功能绘制红军长征的路线图,路线图中要有重要要素的标注,这样就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并且也能使其感受、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险、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并且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行进路线,这样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又如,在讲解《小蝌蚪找妈妈》《小猴子下山》等文章时,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城市之中,几乎没有见过小蝌蚪、小猴子这些动物,对它们的了解很少。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用白板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先展示动画图片,学生大多在动画片中见过,所以能认出来;接着再展示动物真实的图片,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充满好奇心、求知欲与学习热情时再开展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在讲《小蝌蚪找妈妈》时,教师在播放小蝌蚪与白鹅等动物图片的同时,还可以播放它们说话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趣味十足,学生被小蝌蚪、青蛙等动物生动、有趣的对话深深吸引,注意力高度集中,此时讲课可以获得很高的教学效率。

3 加强师生互动──锻炼学生写字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写字是一项十分关键的任务。字迹是一个人的脸面,需要从小培养,而如何训练小学生写字一直困惑着语文教师。电子白板的出现为培养学生写字能力提供了捷径。

增加学生写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训练小学生写字时,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练字、写字的兴趣。电子白板中自带动态演示字体结构、笔画顺序等功能,在演示过程中,学生会不由自主地随着白板中演示的汉字而进行书写,这样就大大规范了学生写字的笔画顺序。例如,在学习“臼”字时,大部分学生习惯写完短撇和竖后写横折,接着是两次短横,最后为长横,坚持这种从外到内的顺序,而且在写嫂、插、搜、舅、稻、舀等由“臼”构成的字时都按这个顺序。教师利用白板展示字的写法后,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正确的笔顺为短撇、竖、短横、横折、短横和长横,也就是从左到右的顺序,从而更正自己的错误。

司马光课堂笔记范文第4篇

一.围绕参课主题开展调查与分析

在参课之前,应首先确定一个主题,切入口尽量小一点。确定主题后,调查分析学情。比如“如何进行低段识字教学的有效设问”,以一上《阳光》为例,我们设计了一次对学生的课前测试:

测试目的:了解学生在词语中读准字音,便于在易混淆处有效设问。

设计试题“在词语中选出生字的正确读音”,给划线的字选正确读音,打上√,如:长长的(zhǎng cháng)金子(zi zǐ)调查并统计:“长长的”的“长”应念cháng,正确占( )%,“金子”的“子”要念轻声,正确占( )%,最后分析现象,得出结论。

通过这样的调查测试,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参课中,设计问题时重点指向哪些字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二.根据参课主题制定课堂观察表

参课时,需要直接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分工,便于对授课教师、学生的行为进行即时观察,获取第一手真实的资料,因此可以按照事先确定的参课主题,设计制定相应的观察表对课堂整体观察或某些环节的局部观察。

比如参课主题为“紧扣人物动作描写展开想象,感悟人物内心世界”,以三上《风筝》为例,可做如下设计:

三处人物动作描写:“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教师分别采用了什么引导想象的方法,学生又分别如何展开想象,最后对学生的回答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出引导学生想象的方法。

三.根据学情协助参课教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教学设计都应该围绕学生。参课教师也应在课堂中关注学生的学情和教学内容,在学生需要时,给予他们适时的帮助。

下面试以《司马光》为课例,探寻参课的适当时机。

1.于学生认知难点处参课

课例描述:为了检验孩子们生字学习的效果,教师安排了一次“听音标号”的游戏,规则是由教师或者学生随机报生字,其他学生在生字表内找到这个字,并在旁边标注序号。前两个生字,学生基本能顺利找到并标注。当报到“砸”和“破”,“叫”和“吓”的时候,参课老师就发现有很多孩子将这两组字混淆了。

课例分析:在“听音标号”之前,老师只是让学生按偏旁进行了归类,但并没有让孩子来区分这两个同偏旁的字的不同之处。这么一来,很多孩子只知道它们有相同偏旁,却忽略了各自的读音。

参课策略:参课教师可以在学生标号发现问题后参与个别指导:“叫”和“吓”,“吓”的右边是“下”,这个一个形声字;“砸”和“破”,画一个大鼓,鼓面上的“皮”裂开了,这就是“破”。

2.于教学重点处参课

课例描述:学生朗读“别的孩子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授课教师先让孩子们先读好轻声词语,再放到句子中来反复练读。孩子们在读轻声词语时非常好,可一把词语放回到句子中读,就立刻回到了原来拖腔拿调的状态。

课例分析:从读好“词语”直接到读好“句子”,跨度太大,中间忽略了读好“词组”这一环节。如果先读好了带有轻声的“词组”,读好带有轻声的句子就水到渠成了。

参课策略:参课教师适时参与指导,先指导学生读好轻声词语;再出示带轻声字的词组,反复跟着老师读、比赛读、指名读,领会节奏感;最后再将整句话连起来读。

3.于“关键事件”处参课

所谓教学中的“关键事件”,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际发生的、体现教育核心问题和价值观或者对课堂教学效果起重要作用、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问题,它往往来自师生教与学互动中的有意义的事件。

课例描述:以一语《影子》为例。老师在第一课时的写字教学环节中,按照生字在教材中出现的顺序,只安排了学写生字“飞”,不少学生提前完成了书写,多出了不少时间。

课例分析:3个要求会写的字中都有新笔画需要学习,只动笔写一个字,量不够。如果把“马”和“鸟”放在一起学习,不但可以学习新笔画“竖折折勾”,还可以渗透相同结构字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写字能力。

司马光课堂笔记范文第5篇

笔者作为一名高中一线数学教师,也深深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用之,课堂效率可以得以提高。但有些教师认为只有更多的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才能体现教学水平,提高教学效率。其实不然,过多地使用则会适得其反,表面上轰轰烈烈、热闹非凡,实际上学生并没有抓住实质,反而降低了课堂效率。

在新课改的课堂上仍离不开传统的教学方法。它是由无数教育工作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模式。“存在即合理。”下面列举一些帮助学生记忆的实例,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 口诀法

一个好的口诀,往往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让人一下子就能抓住记忆的内容,令人终生难忘,形成永久记忆。在这一方面,老一辈的教育工作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应该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将其发扬光大。

如诱导公式的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它让几个甚至是十几个三角公式变得异常简单,大大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

又如,解二次不等式的口诀:大于(鱼)在两边,小于(鱼)在中间;大于(鱼)大的,小于(鱼)小的。学生在想象着池塘里温馨的鱼家族的生活情景的同时,轻松掌握了原本很复杂的知识。

再如,sin3x=3sinx-4sin3x;cos3x=4cos3x-3cosx。老一辈教育工作者将它编为“山无司令,司令无山”,(山为3,无为负号,司为4,令为立方)虽然现在不要求记忆了,但仍堪称经典。

二 简化法

课本上的有些内容冗长复杂,需要教师将这些内容进行简化提炼,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如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的最值问题,笔者将它简化为三部曲:(1)求该函数的导函数;(2)令导函数等

于零,找出可能的极值点;(3)将可能的极值与端点值进行比较,最大的即为所求最大值。该过程省去了求极值的步骤,简化了课本提供的计算过程。

三 联想记忆法

数学上的有些内容容易混淆,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办法加强记忆,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如解带有参数的不等式ax2+bx+c>0时,许多学生不记得去讨论a的符号,而直接去讨论Δ的符号,笔者就问他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不是二次不等式,哪来的Δ?)问了几次后,学生只要遇到这样的问题马上就联想起了这句话,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又如,圆锥曲线的离心率E= 初学者不易记住,笔者

就把它和C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联系起来,事实证明联赛的知名度还是很高的,学生在这一知识点的掌握上从没有出过问题。

再如,三角形的几个心容易混淆,不妨将它们这样记:内心(内角平分线的交点)、重心(中线的交点)、垂心(高的交点)剩下的就只有外心(中垂线的交点)了。

四 形象记忆法

数学上有些知识强记是很困难的,有些就是记住了也容易忘记,不妨抓住它们的形象特征加以记忆。

如直线部分的到角公式:Tanα= 中的分子是k2-

k1还是k1-k2记忆起来有些困难,笔者让学生仿照物理上的右手法则(想象用右手从上方握住负号,手指从k1指向k2,则该式就指从直线L1到直线L2的角),学生也就较容易记住了。

五 顾名思义法

数学上有许多特殊的方法用来解决特殊的问题,学生不易记住,而如果能够给这些特殊方法取个好名字的话,往往能够让学生“顾名思义”,记住名字就记住了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复制文章

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3秒钟快速获得
下载验证码

被举报文档标题:司马光课堂笔记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1mishu.comhttps://www.1mishu.com/haowen/169863.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
紧急删除:

 13882551937、13808266089 服务时间:8:00~21:00 承诺一小时内删除

相关期刊更多

司马迁与史记论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司马迁研究会

马克思主义研究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推荐服务

期刊推荐

期刊咨询、进度管理优化,不成功退款

立即咨询
文秘服务

一对一指导,助力提升语言质量

立即咨询
联系我们
400-888-9411 在线客服 服务时间:8:00~23:00
关于我们

公司简介

股权挂牌

版权声明

学术服务

业务介绍

服务流程

企业优势

四大保障

常见问题

参考范文

服务说明

服务流程

常见问题

使用须知

用户协议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

侵权申诉

个人隐私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