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数学 课堂 教学

一、教学观念现代化

实践证明:教学观念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观念不解决,再好的教材,再完善的教学方法,使用起来也会“走样”。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把学生当作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现代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有效、合理地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得主动、生动活泼。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建立符合现代教学观的崭新体系,努力做到“五个转变”和确立“四种教学观”。

“五个转变”是指:①由单纯的“应试教育”转变为全面的素质教育;②由“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启发式的教学方法;③由局限于课堂的封闭教学转变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开放性教学;④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发展能力的教学;⑤由教学方法的“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

“四种教学观”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确立如下四种观念: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教师、学生、教材等)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数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因素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方法、途径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果目标制定明确,便能发挥如下功能:对指引师生的教与学,有定向功能;对教改程序的有效进行,有控制功能;对知识与能力的双向发展,有协调功能;对减轻学生因题海战术而盲目训练所造成的负担,有效率功能;对教改工作的科学评价和管理,有竞争功能;对统一标准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有稳定功能。

由此可见,要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应制定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注意根据教材内容定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思想感情教育等项的达标要求。例如教学《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夹角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②基本能力方面:培养学生数形转换能力和简化运算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教育三个方面得到协调发展,全西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科学化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目标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而学生的学法实际上是教师指导下的学习方法。

教法制约学法,并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重要影响。因此,教师选择教学方法要科学、合理,注意体现如下四个原则:启发性原则、生动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生动性原则是指方法要富有艺术性,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自主性原则是指方法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方法要处理好全体和个别的关系。

课堂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课型,教法就不同。目前,一 节课中只采用一种教法的极少,同时单一地运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学生智能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将各种教法进行最佳组合,做到灵活多样、富有情趣,具有实效,并能体现时代的特点和教者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科学化,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措施。传统的数学教学,从概念到概念,教师单靠粉笔和黑板讲解,势必影响大面积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素质提高。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注意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多媒体教学体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因为它合理地继承了传统的教学媒体(如课本、教师课堂语言、板书、卡片、小黑板等),恰当地引进了现代化教学媒体(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使二者综合设计、有机结合,既能准确地传导信息,又能及时地反馈调节,构成优化组合的媒体群。

这样能使学生视、听触角同时并用,吸收率高,获得的知识灵活、扎实,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五、课堂结构高效化

现代教学论认为:应变“教”的课堂结构为“学”的课堂结构,变课堂为学堂。据报载,美国中小学校的许多教师每节课只讲10分钟,剩下的时间让学生相互交流、提问、消化,教师引导、释疑、解惑。无独有偶,国内已有很多学校要求教师一节课最多只讲15分钟,其余的时间让学生“自由选择”,教学效果也很不错。不同的课型有各自的基本结构模式,同一课型的结构模式,也会因教学指导思想的不同、客观教学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课堂结构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节奏和高要求,一个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课堂结构,必须具备如下六个因素:构成一个“环环紧扣、层层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与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相适应;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的程度;学生当堂练习的数量和质量;课堂信息反馈畅通的程度,能否做到及时反愧及时调节;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

六、基本训练序列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条成功的经验是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什么时候加强双基,教学质量就高;什么时候削弱双基,教学质量就下降。加强基本能力的训练应注意如下问题:①首先应确定哪些是基本训练的内容,然后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由浅入深地安排,形成一个符合高中数学特点和学生特点的基本训练序列;②训练的时间多长,数量多少,都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学习时间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训练效果;③习题的编排应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喜悦;④应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精心选编习题。例如:为引人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题、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以上六项基本要求,体现了高中数学的学科特点,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念,集中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实施这六条基本要求,就能优化课堂教学,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提高数学记忆效果十法

许多数学知识,不仅需要学生理解,更要让学生记住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记忆数学知识的效果呢?下面介绍十种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就是根据识记材料的性质、特征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分类,以便帮助学生记忆。比如,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四种三角函数及反三角函数;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四种二次曲线,空间几何性质与平面几何性质。

(二)谐音记忆法

这种记忆法即是利用某些识记材料的谐音来进行记忆,使学生印象深刻,不易遗忘。

(三)比较记忆法

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是很容易混淆的,可以应用一些概念的对立关系,抓住概念中关键地方进行比较,便可帮助学生区别和记忆。

(四)歌诀记忆法

就是把要记忆的数学知识编成歌谣、口诀或顺口溜,从而便于记忆。比如,认识不等式证明的两种方法,就可编出这样二句歌诀:“综合法是由因导果顺藤摸瓜,分析法是执果索因逆推破案。”采用这种方法来记忆,学生不仅容易记,而且记得牢。

(五)理解记忆法

理解是一种有效的最基本的记忆方法,丰富的数学知识,靠死记硬背是容易忘记的,只有深刻理解了才能记牢。因此,对概念、性质的概括、法则的得出、公式的推导等过程都必须一清二楚。比如,判断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可简记为:直线定界,原点定域,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六)规律记忆法

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进行记忆。比如,判定线线、面面平行或垂直,进行线线、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关系的相互转换规律记忆,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对所学的有关材料进行加工和组织,因而记忆牢固。

(七)列表记忆法

就是把某些容易混淆的识记材料列成表格,达到记忆之目的。这种方法具有明显性、直观性和对比性。比如,要识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的性质的区别,就可列成表来帮助学生记忆。

(八)重点记忆法

随着年龄的增长,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越来越多,学生要想全面记住,既浪费时间且记忆效果不佳。因此,要让学生学会记忆重点内容,学生在记住了重点内容的基础上,再通过推导、联想等方法便可记住其他内容了。这样去记,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九)联想记忆法

就是通过一件熟悉的事物想到与它有联系的另一件事物来进行记忆。比如,从复数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到实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联想可以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抽象 逻辑 地理

为适应时代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有利于21世纪人才的培养,推进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对中考、高考进行了重大改革。当今世界,知识飞速发展,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越加紧密。知识面狭窄的单领域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时展的要求,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利用感性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基础,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重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

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四、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中考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作出评判。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四个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19

教育构建学指出,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因素”,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和深度,对教学活动的效能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众所周知,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传授学生数学知识,锻炼学生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学习品质.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教学理念、教材目标要义等渗透和实施的有效载体,要实现“有效”这一目标要求,需要教师进行认真的研析、深入的探究和科学的实施.笔者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要想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序开展,深入推进,取得实效,需要将课程标准、教材要求、学习对象、高考政策等充分考虑在内,并有效结合.基于以上认知,本人现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突出的“四个结合”作简要论述.

一、课堂教学要与课程标准相结合,渗透新课改理念精神

目标决定行动的方向.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明晰了奋斗的目标.教师应成为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贯彻者、践行者和推动者,课堂教学也应成为课改标准理念实施的有效载体.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始终紧扣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将课堂变成新课程标准理念渗透和展示的有效平台,让课堂教学过程变为课改理念精神落实的过程.如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关注一切学生的发展”.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更看重别人的看法,更需要教师的鼓励.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将此课改理念渗透融入教学活动之中,无论在新知讲解环节、案例讲解环节中,还是在巩固训练环节和总结评价环节中,教师都将目光投向全体学生,善待、尊重每一位学生,通过合作探析、小组讨论、共同评析等形式,让所有高中生都能获得锻炼和实践的机会,使所有高中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升.

二、课堂教学要与教材内容相结合,落实教材教学目标要求

教育实践学认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全面讲授教材知识内容,解决学生对教材的认知疑惑.教育学指出,教材是课堂教学一切活动实施的依据,是一切教学目标的根本,讲授教材知识,是教师最为根本的任务.这就要求高中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全程要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根据教学目标、学习要求、情感要求、重难点等,科学设置教学环节,合理开展教学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将教材内容要义渗透其中.比如,在“不等式的性质”的教学中,教师针对该节课的知识点以及教学重难点等,在知识点讲解环节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观察天平平衡时的两端的物体和砝码”的教学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别思考在增加和减少砝码时,天平的变化,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知不等式的性质内容,为学生深入理解不等式的性质打好基础.

三、课堂教学要与学习对象相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学生永远是课堂教学的生力军,永远是课堂教学的焦点.缺少学生参与的课堂教学,其教学活动就会失去生命力,失去意义.同时,新课改强调指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必须始终紧扣学生的学习实际,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使命.根据高中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锻炼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素养.如:已知a>0,b>0,a+b=1,求(a+1a)2+(b+1b)2的最小值的案例课教学中,教师根据以往学生在解析该类型题中存在“忽视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导致结果错误”的不足,采用评价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分析问题条件,在解答问题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展示某学生的解题过程,要求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并组织学生开展合作评价及分析问题活动.学生分析其解题过程时,指出:该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没有正确认识不等式等号成立的条件.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解题的正确方法.在讲解此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围绕学生的学习实际,将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到解答、分析问题之中,并落实到合作评价辨析案例之中,有效培养了高中生的数学学习素养.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学方式 误区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10.046

Abstract The pursuit of high efficiency of classroom teaching is the dream of many educators and a reform of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ive classroom not only to change traditional education concepts and work method, but also to change teacher’s accustomed way of teaching, teaching behavior. If the essence of efficient classroom is not grasped, which will be work into classroom "misunderstanding". This article discussion on misunderstanding of efficient classroom propose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effective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s; misunderstanding; strategies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在中小学实施了一场高效教学的行动,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却难以深化。建设自主的,高效的和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才能够实现以点带面,切实深化高效教学行动。高效课堂,是在规定的时间内,用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得相对大的课堂收益。高效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的无效和低效而言。李如密教授提出高效课堂应该是将教学速度、收益和安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活动,是多、快、好、省的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是育人质量的提高,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应该以让学生乐于学、能够学、会学习、学好习为目标,研究推进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实践创新的能力,促进教学质量转型升级发展。

许多一线的教师日常课堂的教学行为与高效课堂理念存在相对脱节或貌合神离的问题。构建基于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模式,引领广大教师切实转变课堂教学行为,走出教学的误区真正落实课程念。 张明提出当前制约高效课堂实施的因素包括教师教学理论功底不扎实、教学行动研究主题不明确和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陈旧等问题。因此,构建高效课堂应该从深入贯彻课改新理念,在教师培训中强化理论指导:实施新举措,将校本教研与课堂教学问题密切联系;建构科学的评价方法,使教师明晰高效课堂的标准等方面实施。龙宝新提出效果至上主义、学习还原主义、技术万能主义是高效课堂的理念缺陷。只有走向本真的高效课堂实践才是克服这一缺陷的客观诉求,通过确立“内效外延”的课堂增效策略,构筑“教学通联”的教学主体链,经营优化教学的内生态,才是高效课堂回归正道和彰显活力的路径。王鉴等提出通过教师转变角色、改进教学方法、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以“为学而教”理念的变革是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的外在条件。建构高效课堂需创新“为学而教”的课堂理念,创建课堂学习共同体,有效组织教学内容。

追求课堂教学高效率不仅是众多教育工作者的梦想,也是课堂教学的一次改革。在高效课堂改革中,一系列“主流高效课堂模式”脱颖而出,抢占了广大改革实践者的视线,主要有:山东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模式、山东省昌乐二中的“271”模式。

高效课堂要求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改变我们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要改变我们习惯了的工作方式,若对高效课堂的实质把握不准则会步入课堂教学的“误区”。本文就高效课堂的误区与对策谈几点个人的看法,旨在得到同仁的指教。

1 高效课堂存在着的误区

误区一: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高效课堂主要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不少老师几乎所有的课都要进行小组学习,这样就会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高效课堂的小组学习的优势。

误区二:过于追求教学的情境化

高效课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避免枯燥无味无兴趣,教师往往会设法利用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一些教学情境来导入新课,这样就会使得不少教师不论什么课都会从情境导入,活动开始,时间一长,学生又习以为常,情境将失去新颖性,激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误区三: 教学只求“表面热”

笔者下乡听课时常发现不少教师为追求课堂活跃,又会出现“满堂问”,学生被动的满堂冠的“表面热”。这不仅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达不到高效课堂要求的“高效”。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会越来越低,课堂反而不活跃。

误区四: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张口讲话

笔者多次在公开教学评议会上听到讲课老师提到在课堂上怕扣上“满堂答”,“填鸭式”的帽子,不敢张口讲话,已到了谈“讲”色变的程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必须要给学生明确的指导,告诉学生明确的方向,敢于讲,善于说,循循善诱,才能得到好的课堂效果。

高中课堂教学要求范文第5篇

【关键词】翻转课堂;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一、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的必然性。目前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处于困境,面对学生基础不平衡,教学内容更新快,课程容量大以及分层教学难等问题,难以达到新时代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计算机基础教学不能再沿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引进先进化的教学手段,才能够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教学学习的兴趣,针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实现分层教学的可能。但由于传统课堂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展开教学,对学生的水平等并没有进行分层、分组,所以在教学中对于计算机基础差的学生而言,难以照顾到位,并且由于目前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基础的课程内容越来越多,仅凭有限课时内的课堂教学根本无法满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要求,所以近年来高职院校以课外网络选修课以及课堂选修课等形式拓展对计算机基础的内容教学,但却没有办法满足实践需求。加上教师为了满足高职院校制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进度和计划,不得不删减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导致学生难以将知识连贯起来,课堂氛围也比较紧张,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基于上述情况来看,将具有高实践性以及不受课时拘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进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必然趋势。

(二)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可能性。翻转课堂式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的流程相反,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是在课堂上进行知识学习,课后自我进行学习疑难解答,翻转课堂是在家中完成课程知识内容学习,在学校课堂上完成学生答疑以及作业还有巩固联系等。翻转课堂在课程教学应用中有两个重点要求,一是设备上的要求,需要学生具有线上学习的设备,能够完成视频学习以及在线答疑,翻转课堂比对理论知识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以理论联系实践作为能力培养基础。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目前高职学校的学生基本都人手一部手机+电脑的配置,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所以设备上的要求没有什么问题。二是实践要求,实践要求需要学生在计算机基础的课下视频播放中能够专心听讲,在线上完成教师的问题,而不是敷衍了事。针对这一点基于目前高职学生都是在校住宿及学习来看,可以在宿舍或是教学楼中,组织学生统一在课堂教学前一天进行教学视频的学习,运用好学生管理方式能够实现翻转课堂在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二、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一)学前准备。学前准备主要是针对学前教学视频的制作,要将课程内容庞大且复杂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从便于学生学习出发的角度进行课堂视频制作,首要是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的梳理,以实际案例及操作作为教学参考展开教学,基于建构主义完成对课程内容教学的确定,这需要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进行合作交流,除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各大高职、高校的学术交流,建立起计算机基础翻转课堂的教学视频交流平台,一方面减少教师教学视频制作的压力,另一方面拓展教学视频的来源,多角度完成适合学生学习的计算机基础教学视频制作。就课程内容而言,一共可以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word模块、excel模块、PPT模块和常用多媒体软件应用六大模块,以及课程自荐、平台使用详解、学习要求及考核的翻转课堂教学配套完善的需求。除去统一组织学生进行视频学习外,可以构建微视频的自动学习平台,便于学生复习及预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是依据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学、教师后教为流程,需要保证学生在上课前完成教材内容及知识的掌握,并且进行理论知识的相应实际操作练习。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教学视频观看方式以及学习内容理解的方法教学,提高学生对翻转课堂的适应性。视频设计主要是以微视频为主,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内容及时间尤为注重,一个视频的时长与微课是同等类型的,基本都是在10到20分钟之间,为了保证学习质量学生可选择多种观看形式进行学习理解,并保证边看边练习,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翻转课堂视频制作中,需要先进行话题导入,例如在视频开始前进行话题引入,或是在课程结束后为下一次视频学习进行问题导出,亦或者是在学习交流群中进行内容知识的普及以及实际案例的衔接,以提高教学视频的学习质量。

(三)课堂活动。翻转课堂的课堂活动主要是解答学生疑难问题以及巩固联系为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堂活动一定要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以加强师生互动。针对目前高职院校的学习现状而言,以比赛或是小组讨论、分层式教学的方式进行课堂活动最为合适,一是以视频学习的状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式教学,以学生的基础作为教师教学的展开点,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人;二是组织学生根据案例或是实际生活作为切入点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对小组讨论情况进行监督,这样既增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又保证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质量。

(四)课后评价。课后评价是针对翻转课堂实施制定的,不能以传统的课后评价方法作为评价标准了,而是要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教学要求以及学习质量等进行课后评价机制的构建,再者就是将翻转课堂学前准备以及课前准备挂钩,及时将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反馈到学前准备和课前准备环节,不断完善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