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血压的防控措施

高血压的防控措施

高血压的防控措施

高血压的防控措施范文第1篇

1.1高血压危险因素

原发性高血压发病机理至今尚未明确,但各种危险因素在高血压发生中的作用已得到共识。高血压是多基因、多环境因素影响的疾病,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或不利的物理及社会环境相关。目前在原发性高血压危险因素的研究中,已有明确证据支持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超重、食盐摄入过多、过量饮酒、遗传因素和年龄、性别、职业与教育水平等人口特征因素。

1.2高血压与其他疾病的关系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靶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既是独立的疾病又是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和眼底病变的危险因素。

1.2.1 高血压与冠心病、脑卒中的关系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最重要的、独立的发病因素,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与高血压的程度密切相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收缩压每降低9mmHg和舒张压每降低4mmHg,可以使脑卒中减少36%,冠心病减少3%,人群总的心血管病事件减少34%。于瑞英报道,在英国,14%的男性冠心病病人和12%的女性病人死亡与血压升高有关。

1.2.2 高血压与肾脏疾病、糖尿病的关系

高血压既是肾脏疾病的原因,也是一种结局。血压正常偏高(135/85mmHg)的个体,发生终末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性较正常血压者(120/80mmHg)高出2倍。高血压Ⅲ级患者(≥180/110mmHg),发生终末肾功能衰竭的危险性较正常血压者高出12倍。与非糖尿病相比,糖尿病病人发生高血压的比率高1.5~2倍。

2我国高血压社区防治进展

2.1我国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发展历史

1969年中国医科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率先在首钢建立了第一个人群防治基地,并长期坚持至今。随后,1970年在河北正定县农村建立了我国农村的心血管病防治点,标志着我国高血压社区防治的开始。80年代,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疾病监测成为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国内20个单位协作共同对不同地区的10余个人群进行心血管发病、死亡和危险因素监测,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我国参加了WHO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监测(MONICA)的方案,使心血管病防治效果评价成为可能。并于1984年在天津市率先开展了以高血压为主的社区“四病”防治规划,使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开始了公共卫生措施的全面实施。90年代以后,在国家“八五”和“九五”心血管病攻关项目中,流行病学研究几乎都是人群防治研究。这一时期,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防治从策略的选择到措施的实施都有了长足的发展。1995年世界银行卫Ⅶ贷款健康促进子项目在我国7市1省启动。1997年卫生部在北京、天津、上海、河北、辽宁等17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了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点工作,后来扩展到24个点。1998年卫生部确定每年10月8日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高血压群防群治的热潮,这既说明了党和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同时也是全社会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项目的一个重要成果。

2.2国内具代表性的社区高血压干预研究项目及防治经验

自1959年首次开展全国性血压普查之后,又相继组织了多次大规模的人群研究与干预项目,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首钢自70年代起开展社区人群高血压的防治,在1974~1988年间,脑卒中发病率从155/10万下降至58/10万,死亡率由84/10万下降至18/10万。天津市通过十年的心血管病社区综合干预后,干预社区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比非干预社区有较大幅度下降,干预社区人群平均发病年龄较非干预社区推迟,研究还表明干预时间越长,效果越好,干预措施对脑卒中的干预效果优于冠心病。自1991年始,在北京、上海、长沙等三个城市和北京房山区农村4个点共40余万人群中开展了大规模的心血管病社区综合防治研究,定期监测和治疗高血压患者,同时在全人群中实施各种形式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促进人群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干预4年后,人群血压有净下降,干预区脑卒中发病率下降21.4%,死亡率下降33.2%,对照社区两率分别下降6.25和24.7%,干预措施对降低脑卒中发病和死亡效果明显。1996~1999年,北京房山区作为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原发性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研究”的农村社区,郭艳梅等报道:①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无论舒张压还是收缩压,结局均低于基线。②高血压患病率的变化:干预社区为37.4%,对照社区为39.3%,干预人群比对照人群低4.8%。③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改变:与基线资料相比,结局资料的高血压三率均高于基线,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患者采取了药物治疗,5.9%的患者血压水平得到了控制。

2.3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的展望

当前,我国高血压及其它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人群防治任务非常艰巨,预防工作一直是个薄弱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许多方面尚有一定的差距。有调查表明,我国有大量高血压患者从未测过血压,约75%的检出者过去自己不知道,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的比例不足50%,而其中血压得到良好控制者1991年占3%,2002年也仅上升到6.1%。高血压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在社区人群中实施综合防治,才能有效的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但是目前对高血压的认识以及如何有效地开展高血压的防治却远未得到解决,社区防治的观点远未被社会和广大医务者所接受,面对这一严峻现实,必须要更新观念,调整策略和措施,积极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来迎接高血压向人类的挑战:①由医院为中心向社区为中心转变;②由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③由医疗、科研为主向社区综合防治、预防为主转变;④由专业部门参与向全社会参与转变。

3高血压的社区综合防治措施

3.1设立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专项经费,保证工作需要经费是社区综合防治的基本保障,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也必须有经费支持,这是必要条件。我认为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专项经费是工作的保障,而且经费要项目化管理,要制定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执行,这也是项目运行成败的关键举措。

3.2药物治疗和药物干预工作。在药物治疗之前,首先要做的是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分层工作,这是治疗的前提,我们目前采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修订版)》和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制所的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高血压防治方案》2005版进行高血压的诊断、分级、分层工作。对高血压进行分级分层管理,治疗上按高血压的分级分层危险度(低、中、高、很高)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原则。治疗和干预的原则是:

1.对于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一级低危险高血压患者,首先进行单纯的非药物治疗,6-12个月后视血压水平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

2.对于有1-2个心血管危险因素,一级中危的高血压患者,首先进行单纯非药物治疗,3-6个月后视血压水平决定是否开展药物治疗。

3.对于分级分层属于高危和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要同时开展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必要时及时转诊。

4.对于血压不好控制的2、3级高血压患者应该联合用药治疗,这样治疗的效果更好一些。非药物干预措施主要采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放松情绪等措施,非药物措施也是控制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措施,各类危险度的患者都要采取这些措施,这对患者控制高血压是很重要的措施。

3.3做好组织机构建设并明确职责

建设好由政府领导、卫生部门组织协调、疾控机构实施管理和评价、医疗机构进行防治、社区、新闻、健康教育机构参与的组织机构和防治网络是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的关键。当地政府领导是社区综合防治主要依靠的力量,也是组织建设的核心,在制定有效的政策、部门合作、资源调配、经费保障等方面政府起核心作用,所以必须强化政府在社区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方面的职责。卫生部门主要职责是组织和协调高血压综合防治的直接操作者,并由他来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和组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技术方案,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进行质量控制、督导和考核及评价。医疗机构负责高血压的筛查、诊断、登记、治疗、随访管理和转诊等工作。上级医院负责对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和干预方案,负责重症病人救治和社区医生的培训工作。社区医疗机构负责高血压患者的规范治疗、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实施、并发症预防、随访管理等工作。新闻媒体和健康教育机构负责提供健康知识,健康教育机构负责为患者提供高血压的防治知识和技能。

高血压的防控措施范文第2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以某市某区A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辖的B社区的居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街道户口登记簿进行社区居民的登记,初步建立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社区共有居住人口982人,其中高血压病患者194例,占社区人口的19.8%。高血压病患者的年龄在32~93岁,平均(51.8±4.3)岁;其中男101例,女93例。参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确定高血压的诊断标准[2],个体在没有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进行至少3次不同日的血压测量,如有2次或以上血压值在以下范围: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则认为该个体是高血压病患者。

1.2 研究分组将社区居民根据高血压病患病情况分层随机分组,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为高血压病患者97例,非高血压病患者394例。两组被调查人群的性别、年龄、血压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干预组采取高血压的防治干预措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

1.3 干预措施

1.3.1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有效手段。(1)宣传:社区全科医生可以开展社区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在社区办专栏、广播、画廊、播放录像、板报等形式定期张贴和更换健康教育材料。(2)访视:社区全科医师每月到高血压病患者家庭及居委会进行访视,测量患者的血压,给予面对面的咨询指导,教会患者控制盐、糖等的摄入,戒除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建议患者遵循低脂、低盐、低热量的饮食原则,并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血压值等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运动量。

1.3.2 服药干预 针对我国高血压病患者服药依从性不高的特点,针对性的进行患者的服药干预。社区全科医生应让患者认识到坚持服药的重要性,讲解持续服药对其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叮嘱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并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4 观察指标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的血压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高血压病患者的比较

干预组:干预前收缩压为(131.4±19.6),舒张压为(87.81±5.62);干预后收缩压为(125.30±17.90),舒张压为(80.13±5.36)。对照组:干预前收缩压为(132.1±20.4),舒张压为(86.49±5.11);干预后收缩压为(131.9±17.8),舒张压为(85.15±6.23)。干预组干预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4,P

2.2 两组的高血压防治效果比较

干预组没有一例高血压病患者发生,且原高血压病患者中有11例血压正常;对照组发生3例高血压病患者,原高血压病患者中有2例血压正常。两组血压控制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P

3 讨论

据2002年卫生部组织的全国全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资料显示,我国18岁以上居民(成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8.8%,全国高血压病患者约1.6亿,比1991年的高血压病患者数上升31%,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我国高血压病有“三高”(患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高)、“三低”(知晓率、服药率和控制率低)和“三不”(不规律服药、不难受不吃药及不爱用药)的三大特点,这是高血压的防治不能真正起到明显效果的主要原因。

高血压的发病大多与超重、肥胖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通过社区综合干预,能够发挥基层医疗优势,通过宣传、教育、指导等方式,达到社区全科医生与高血压病患者的社区人群的互动,从而达到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的目的。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高血压病患者干预后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而且干预后干预组没有新发高血压病例,表明干预效果是有效的。以上研究充分表明,对高血压采取社区全科医生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有显著的效果,值得推广。

参 考 文 献

高血压的防控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 糖尿病高血压 社区 护理干预

糖尿病高血压根据WHO的预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都将会呈快速增长趋势[1]。现就我社区对58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采取干预措施的情况阐述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6月~2010年12月对社区内58例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实施了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其中男36例,女22例,男女比例为1.64:1,年龄46~74岁,平均60岁。

社区护理干预措施:①控制体重: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我们采取了控制体重的方法来辅助控制病人血压。肥胖病人的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减肥可以提高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可以使胰岛素的作用增强,可以有效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肥胖患者通过过多分泌胰岛素来补偿其功能的不足,刺激肾脏的肾小管增加对钠和水的吸收,导致血压增高[2]。研究表明,体重每下降1kg,血压平均下降0.27kPa(2mmHg),体重减少5kg血压就会显著下降。因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尤其是肥胖者,减肥有助于控制血压、血糖。②保持心态平衡,正确处理应激状态:目前,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机体应激状态会使血压快速升高,同时还会引起糖尿病发病率增高。当患者情绪激动,敌对、愤怒等应激状态时,患者的血压也会升高,胰岛素的作用会减弱,血糖会不易控制。因此无论是高血压病或糖尿病病人,都应调整心态,心平气和,看淡事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不良的刺激。③合理饮食:新陈代谢紊乱是诱发糖尿病及高血压的原因之一。饮食疗法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通过饮食控制,改变饮食结构,提高胰岛素生物效应[3],减轻胰岛素抵抗,以降低体重,既利于降低血压,又有利于控制血糖。增加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同时要限制钠盐,每天5~6g。建议常吃萝卜、洋葱、山药、大白菜、西红柿、南瓜等,常食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类、鸡蛋白及脱(低)脂牛奶等,不吃或少吃加工食品或火腿、咸菜、咸肉、腐乳等,并建议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④运动疗法:体育锻炼能改善血糖控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胰岛素对血糖的作用,同时可以促进骨骼肌对葡萄糖的消耗而降低血糖,也可以减轻体重,同时使血压降低。因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等。⑤养成良好的习惯,戒烟限酒:吸烟百害而无一利,是人人皆知的,但是很多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却有吸烟的不良习惯,吸烟可减低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胰岛素对血糖的作用效果,导致血糖升高;吸烟又加重高血压及糖尿病大小血管的损伤,有资料提示[4],吸烟者患糖尿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1.5~2.5倍。长期大量饮酒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不但加重高血压、糖尿病,还会增加脑卒中的危险概率,因此,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戒烟戒酒。

结 果

通过控制体重、保持心态平衡,正确处理应激状态、合理饮食、运动疗法和养成良好的习惯,戒烟限酒的护理干预,58例患者对高血压糖尿病有了正确的认识,提高了和自我监控能力,明白了防御措施和饮食方法,在配合治疗的同时,积极减肥、参加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血糖、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讨 论

糖尿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对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负担[5]。糖尿病和高血压并存的现象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因此严格控制血糖和制高血压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开展糖尿病高血压教育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其主要作用是:①可以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高血压的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护能力;②在健康教育中,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合作,可以得到患者的信赖,提高了质量效果;③可以防治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疾病的进一步发展;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社区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有效控制血糖、血压,预防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

2 杜娟,张素华.有氧运动改善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国外医学・内分秘学分册,2004,24(5):347-349.

3 侯佳梅,李双.糖尿病人高血压的防治.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3,109:64.

高血压的防控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血压;社区干预;效果;哈萨克族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44-01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以及不断增加的老龄化人口,让高血压等疾病不断的成为主要的卫生问题。据相关资料显示[1],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2010年公布的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数目,中国成年人中,患有高血压患的达到了33.5%,估计患病人数达到了惊人的3.3亿,仅2010年这一年,全国就有45万人死于高血压病,所以,对高血压的防治是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全世界范围内,加拿大以及美国等国在采取干预措施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良的生活方式直接影响着高血压的发展,目前,社区防治是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2]。哈萨克族是高血压高发民族,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相关危险因素教育以及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治疗率、知晓率、不良行为改善率、控制率的比较,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725例,女性患者475例,

年龄最大的是86岁,年龄最小的是48岁,他们的平均年龄是(62.3±3.6)岁,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性别、年龄构成比上,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干预措施

干预组采取的措施:(1)通过广播或者是发放相关宣传材料,大力宣传高血压的危害以

及防治措施;(2)每周授课,授课内容包括:合理膳食、戒烟、戒酒、减少盐的摄入、合理运动、如何合理用药等等;(3)运动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其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每次运动半小时至一小时,每周两到三次;(4)限制饮酒以及督促戒烟,严格控制酒精摄入量;(5)指导其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对照组服用降压药,不进行任何生活方式的干预,只进行自然观察。

1.3 干预效果评估指标

(1)控制率:患者接受各种方法,并且血压降到正常的比例;(2)治疗率:高血压患者接受治疗的比例;(3)知晓率:患者了解高血压危害的比例;(4)合理运动率:坚持有氧运动,每次运动半小时至一小时,每周两到三次。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

数资料之间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以P

2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分别为88.33%、87.50%、60.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患者的治疗率、知晓率、

3 讨论

对高血压的防治是目前各社区卫生服务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全世界范围内,加拿大以

及美国等国在采取干预措施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根据国内外防治高血压的经验证明,社区防治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并且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据相关资料显示,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在2010年公布的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数目,中国成年人中,患有高血压患的达到了33.5%,估计患病人数达到了惊人的3.3亿,仅2010年这一年,全国就有45万人死于高血压病。

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率、知晓率、控制率分别为88.33%、87.50%、60.1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对于高血压的防治工作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对高血压患者采取以教育为主,同时改良他们的生活习惯的干预措施[3],可以很好地防治高血压,值得在医学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闫香华, 蔺子, 李娉, 等. 哈萨克族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反应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3, 16(13): 1502-1505.

高血压的防控措施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预防措施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224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76-01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明显上升,且发病年龄有提前的趋势,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1]。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可能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有关,因老年人群获得各类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几率较高,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死等。国内外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系数比血压正常者高2-3倍。高血压还将增加心力衰竭、脑卒中以及主动脉夹层以及外周动脉病变等。此外,吸烟、超重以及肥胖患者发生冠心病以及心肌梗死的危险系数也较正常者大大增加[2]。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药物研究的深入,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未能有效遏制其发病率上升的趋势。因此,要想从根本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或者致残率,就必须从预防着手,全面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本文就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作一综述,以飨读者。1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对于疾病的危险因素,目前主要将其分为生理生化以及社会因素两方面,这类因素的存在可使机体患病疾病的危险性增加,而当降低或者消除这些因素后,发病危险性将显著降低或者消失。

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变化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但其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均非常复杂。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已知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约有300余种[3]。目前主要将其分为主要危险因素、潜在危险因素以及心理行为、社会经济因素三个方面。其中,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家族史、高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总胆固醇升高、糖尿病等;潜在危险因素重要包括超重或肥胖、脂蛋白α升高、凝血因素升高、血管内皮功能受损、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或空腹血糖受损、同型半胱氨酸升高以及睡眠呼吸障碍等。在心理行为以及社会经济因素方面,主要包括教育程度偏低、职业及其变动、生活工作压力、不健康饮食、精神紧张、精神疾病、缺乏体力活动等。

在心血管疾病的各类危险因素中,又可将其分为不可改变以及可改变的危险因素两类。例如,主要危险因素中的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均属于不可改变因素,而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生理因素以及吸烟、饮食不合理、缺乏体力活动等心理行为危险因素均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通过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干预,可有效控制,其他因素可通过提倡健康生活方式进行干预。2心血管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

2.1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策略

2.1.1全人群策略积极进行健康宣教,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改变生活环境,可将其全人群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促进人类的健康,从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1.2高危人群策略筛选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如吸烟、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家族史以及明显心血管病变者,应加强对其的健康宣教,鼓励其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如进行适量运动、戒烟酒、减重、限盐以及平衡膳食等,并鼓励其积极进行血压测定及血脂检查等。同时,予以具体的预防指导,利用药物或者非药物处理来降低其危险因素的水平,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2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方法

2.2.1预防内容对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应针对各项可控因危险因素进行干预,重点内容为血脂、血压、血糖、肥胖、超重以及吸烟,此外,对于代谢综合征以及高血压前期患者,虽然尚未完全形成高血压,但仍需采取积极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式以及改善生活方式等来解除该危险,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肥胖及超重者的体重,可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2.2预防措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主要依靠健康宣教,以促进群众自觉地改变自身不良生活习惯,积极控制血压、戒烟限酒、合理膳食、控制体重并适当进行体力活动等。在膳食方面,应以谷类为主,并控制每日摄盐量,通常成人应控制在6g/d以内,注意多食新鲜蔬果,日摄入量应在400-500g左右。此外,还应调整动物性饮食结构,少食动物油、动物内脏以及肥肉,多食禽类、鱼类以及适量的猪肉,每日食鸡蛋不应超过1个,并应增加杂粮、豆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确保膳食主要为碳水化合物,少食糕点类。对于高血压前期者,可通过改变其不良生活方式来降低血压,而对于已发生高血压者,则应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同时,根据相关标准进行降压治疗,通常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对于合并肾病或者糖尿病者,应控制在130/80mmHg之下[3]。此外,还应指导群众如何自我调节工作压力以及心理紧张等,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3小结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老年化进程的加快,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有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物类的生命健康,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已成为现代医疗工作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应建立良好的危险因素控制机制及疾病防控机制,加强心血管疾病健康宣教,提高群众对于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等疾病的认识,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全面防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对于年龄、性别以及心血管病家族史等因素,尚待深入研究,对于高敏C反应蛋白、高尿酸血症等潜在危险因素,还有待积累更多可靠的资料以及临床经验,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还需要更长的时间以及更多精力的投入。参考文献

[1]季和平,等.“临界”水平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随访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1281-1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