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第1篇

重庆市三十二中校园文化和特色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组长:张连英

副组长:李强、池鸿滨

成员:程其莲、何开容、张彬、曾维明、牟松、陈学宏、韩雯娟、彭长胜、郑富明、粱泽华、罗广林、陈燕

一、 指导思想

方案的制定以党的17大精神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育德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立足点,并体现三十二中“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

二、总体目标:

建设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优秀的校园群体文化。

三、建设方案:

(一)精神文化建设

1、 校园建筑物的命名:a区综合楼、食堂、b区综合楼、教学楼;雕塑;(办公室)

2、 校园相关场所及道路的命名:运动场、花园、各功能室及道路;(办公室)

3、 文化橱窗建设:对校园文化橱窗的内容、更换时间、责任单位等作制度化的要求;(办公室)

4、 校园“植物牌”的制作:对校园内的木本及草本植物制作“植物牌”,对植物的名称、生长环境等内容作简要的介绍做成牌,挂在树上。(教务处)

5、 有关校园节日及庆祝活动:继续搞好具有我校特色的科研节(教科室、教务处)、文化艺术节、运动会、师生元旦文艺汇演(德育处)、教师春游、教职工篝火晚会,教职工演讲比赛(工会)、师生绘画书法展览及等现有的文化活动,努力开发新的文化活动,如教师普通话比赛(教务处)、教师体育项目比赛、师生摄影展(工会、德育处)、学生科技制作展(教科室、教务处)等;

6、 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提高素质的各种文化社团;(团委)

7、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充实相关内容。(德育处)

8、建立校史荣誉室(办公室、总务处)

(二)、物质文化建设:

1、 a、b区的大门及区域:绿化、文字、雕塑、浮雕、灯饰、水景等;(办公室)

2、 建筑物及百米起点和启智楼外墙体:口号、标语、绘画、浮雕、绿化等(办公室)

3、 楼道门厅:学生绘画、名人画像、名言警句、相关制度、塑像及有意义的宣传画(德育处)

4、 校园雕塑: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雕塑、名人雕塑、景观雕塑(办公室)

5、 校园绿化:有特色的绿化如桂花树绿化带、黄果兰绿化带、玉兰树绿化带等(总务处)

6、 办公室文化建设(办公室)

(三)、行为文化建设

1、 礼仪:师生的着装、发型、见面用语等要求(德育处)

2、 集会:师生集会时的行为要求(办公室、德育处)

3、 自习:自习时的行为要求(教务处)

4、 就餐:就餐时的行为要求(德育处)

5、 寝室:寝室生活的行为要求(德育处)

6、 上课:师生上课时的行为要求(教务处)

(四)、制度文化建设(办公室及相关处室)

加强建设制度文化,强化学校管理机制。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 。

1、 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上级部门制定的教育政策和规定

2、 检查、补充、修改和清理原有的规章制度使之更加科学合理

3、 建立建全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4、 努力营造科学的制度文化环境,学校的重大决策和实施,要体现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四、方案实施时间:3到5年根据学校综合楼和塑胶操场修建完成的情况逐步完成。

五、方案实施阶段:

1阶段: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10年3月)

2阶段:向全校教职工宣传方案,广泛征求意见进行修改。(10年3月—4月)

3阶段:行政会、教代会对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审议通过。(10年4月)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域特色文化档案 地域文化 建设

地域特色文化档案是记载和反映地方历史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人文资源,是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及独特文化活动的真实写照。开发地域特色文化档案资源,保护和利用好这部分档案,是开发和传承地域文化资源的需要,也是丰富区域文化,建设特色城市文化的需要。

1 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收集与保护中应遵循的原则

1.1真实性。地域文化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档案管理部门应当本着尊重历史,真实反映的原则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档案,收集能真实记录文化发展脉络、结构及特色的材料,去伪存真,防止鱼目混杂。

1.2完整性。地域特色文化档案应完整、系统,能充分反映地方文化的发展脉络,在收集整理过程中要做到分类科学,尽量完善,为今后更好地把握文化脉络以及查考文化传承信息打下基础,对地域文化起到保护和传承作用。

1.3前瞻性。地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作为档案工作人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把握地域文化的发展趋势,及时把反映地域文化发展动态的有价值的资料收集起来,及时建档,及时记录,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防止错过最佳收集时机和收集对象,

1.4多样性。档案的形式多样性对于地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特殊意义。地域文化表现在各种意识形态,在对其历史渊源、表达方式、存在空间、地域分布、传承保护状况等的全方位记录时,要从多种语言、多种载体、多种手段方面下功夫,不能拘泥于传统意义的档案管理,通过纸质、胶片、磁带、录像带、磁盘、光盘、数字化多媒体等形式实现文化活动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真实再现,增强档案的多元性、特色性,充分展示地方文化的民俗民情、人文历史。

2 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制度不完善,管理混乱

档案管理部门对于一般档案的收集整理保密与利用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但对于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管理缺乏针对性的规范与制度,使这些极具特色与利用价值的档案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盲目收集、无序归档,缺乏深入开发,大大降低了它的利用价值。

2.2人员素质亟需提高

很多档案工作人员的所学专业与档案无关,甚至一些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不高,知识老化严重,人文素养较低,也有一些档案管理人员属于兼职。这些人对本地区地域文化知之甚少,对当地的自然风貌、传统习俗、行业百态、历史人物、社会文化历史变迁及发展缺乏了解。一些档案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缺乏责任感与敬业精神,服务意识差,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导致对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收集不力,整理不科学,更谈不上对其进行研究与开发。

2.3档案管理技术水平低,开发利用不足

档案管理部门存在着重收集整理,轻研究利用的现象,认为一份档案材料归档正确,保存完整就足够了,在档案的研究开发利用上没有下功夫。档案管理部门不注重新技术的应用,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低,加之馆舍面积、设备条件有限,大大制约了对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开发利用,造成对这部分档案资源价值的极大浪费。

3 加强地域特色文化档案建设的几点思考

地域特色文化档案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文化信息于一体,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起着存史资政、科学研究、教育引导的重要作用,其悠久的历史、光荣的传统、优良的民风有利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对优良社会风气的形成和敬业创业意志的培养均能产生深刻影响。地域文化档案里含有大量的成果数据和科研信息,可以促进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研究。加强地域特色文化档案建设。

3.1优化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管理队伍

档案管理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加强对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包括职业道德、岗位技能、信息素质、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尤其是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吸引和培养一批优秀的专业人才补充到档案管理队伍中来,提升档案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及档案业务能力,适应档案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从而提高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

3.2加强制度建设,做好地域特色文化档案基础工作建设

档案基础工作的良性循环是做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地域特色文化档案的征集与接收是地方整个文化建设工作的基础,不进行合理的征集和接收,档案管理和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首先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扩大宣传,增强人们的保护意识。其次要加强征集力度,通过部门交流、媒体报道、等渠道,采用网络宣传、电话联系、等方式,与资料持有人或单位联系,多方征集地方特色文化档案资料。主动搜集当地的文化名人书稿、作品,确保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档案资料,丰富馆藏资。

3.3设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加强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

协同有关部门,比如与地方高校联合设立地域文化研究机构,组织当地地域文化研究专家,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加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拓宽编研领域,挖掘地域文化中的精髓,不断增加地域文化研究成果资料,最终形成地域文化文献资源中心和研究中心,提升档案管理部门的社会服务能力与影响力,也使地域特色文化档案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更科学、更合理。

3.4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价值

一方面对外开放档案材料,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信息介绍等服务。另一方面,利用数字化技术建立地域特色文化档案文献资料库,提供网络资源共享,在网络技术、特色服务、资源开发、网上档案室形象等方面下工夫,做好这些资源的网络开发利用,提供信息交流平台和优质服务阵地,充分发挥文史档案的史料价值,让全社会从中汲取营养,为构建特色区域市文化储备厚重的文化底蕴。

地域特色文化档案是地方学术水平的真实反映,利用地域特色文化档案信息资源,充分挖掘地域文化精髓,促进地域文化的宣传与弘扬,营造学术气氛,将其融入城市文化建设,融入人们的人文素养,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文化,这是档案部门的业务职责与文化使命所在。

参考文献: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第3篇

一、什么是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

所谓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是指综合档案馆通过向社会收集和挖掘馆藏中具有强烈地方特色的档案资源,并通过一系列服务形式进行开发利用的工作总和。

?一?、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应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馆藏档案的地方特色,二是综合档案馆的馆藏特色,三是综合档案馆的工作特色。

1、馆藏档案的地方特色:即指综合档案馆要典藏具有突出反映本地区政治、经济、科学、文化以及民族宗教特色的,具有重要影响和利用价值并经过科学整理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所反映的内容必须具有强烈的地方色彩,对本地区的现实生活和将来发展都应有重要影响,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

2、综合档案馆的馆藏特色:即指综合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不仅具有地方独特色彩和风格,就馆藏而言,馆藏中某些门类或某种载体的档案较多,从而形成本馆特色,如照片档案、名人档案等。

3、综合档案馆的工作特色:即指综合档案馆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丰富特色馆藏和满足社会各阶层人士对特色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

?二?、加强综合档案馆特色建设的意义在于:

第一、可以丰富和优化馆藏档案,弥补馆藏档案内容中的空白和不足,更加全面、深刻地反映本地区历史的真实面貌,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资源的不同需要。

第二、有利于本地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每个地区的发展都有其自己的客观规律,建立并开发利用地方特色档案,便于人们全面准确地了解和认识一个地区的过去,以利于科学地规划、指导现在和将来。

第三、能够为建设有本地区特色的档案事业奠定必要的基础。综合档案馆特色建设的程度是衡量一个地区档案事业是否具有地方特色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综合档案馆特色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特色建设是社会发展对综合档案馆提出的客观要求,搞好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综合档案馆特色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发利用,因此,特色档案的收集要符合本地区的特殊需要,特色建设要符合档案馆及所在地区的社会发展实际。

?二?、系统性原则,系统性是特色建设的基础,综合档案馆的特色档案要具有系统、完整性,各全宗、各门类之间要有科学合理的比例关系。总而言之,系统性就是要求排除杂乱,进行系统地选择、补充,组织与调整。

?三?、价值原则,即特色档案的内容应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及研究需要相一致,应具有长远的参考作用和潜在的使用价值,在思想观点和学术观点上应明确清楚,论证应充分等等。

三、如何加强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

?一?、加强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要加大特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力度

加强对特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不仅是综合档案馆特色建设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丰富特色馆藏的重要手段。为了使馆藏档案资料的内容能够体现出一个地区的特色,综合档案馆应把接收和征集特色档案作为特色建设的工作重点。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综合档案馆要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和条件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在特色档案的接收和征集工作方面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方案计划

一般来讲,征集来的档案资料要比正常接收的档案资料更具特色,而且有许多特色性的东西是正常接收渠道得不到的。因此,综合档案馆的领导和收集部门应通过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制定相应的征集方案计划。调查研究既要包括对现有馆藏特色档案的摸底调查,做到知己,又要对社会散存特色档案情况进行调查,做到知彼。通过研究分析,搞清楚馆藏中反映当地特色的档案资料哪些较全,哪些急需征集进馆。同时,还要掌握了解社会上收藏单位的线索,明确征集工作的重要时期、重点单位。

2、综合档案馆要掌握和捕捉社会信息,主动出击,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抢救特色资源

综合档案馆作为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积淀的宝库,对反映本地区历史面貌资料的主动收集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以北京地区为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旧城改造、市政建设速度的加快,许多街道、胡同早已旧貌换新颜了。那么,与其将来我们再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去向社会征集反映旧貌的资料、照片,何不现在就主动出击,将这些行将失踪的城区旧貌抢拍下来呢?某综合档案馆所在街道及附近地区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狭窄、灰色、危旧住房聚集的地区发展变化成一个最具现代大都市特色的京城亮丽一景,然而,这十年里,我们就生活工作在这种沧桑巨变之中,谁也没有意识到应当把这沧桑巨变的历史拍摄、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去对比品味,这不能不引为遗憾。1997年,平安大街改造工程拉开序幕,沿线旧貌将荡然无存,值得欣慰的是,西城区档案馆怀着一种强烈的时代感和紧迫的责任感,将相关地段的旧貌在拆除之前抢拍了下来,给子孙留下了珍贵的具有特色的档案资料。

3、要重视对现行立档机构特色档案的线索调查

作为正常接收范围的各现行立档机构,其形成的档案资料也有其自身特色,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中,各单位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路和工作方法,其所形成的档案资料自然会客观地反映出这些特色。如各地区、各单位在开发区建设、高科技园区建设、股份制建设、经营体制转轨、房地产开发等项工作中,都体现出其自己发展的特色,这种特色客观地反映在其形成的档案资料中。因此,对现行立档机构的档案工作进行调查跟踪,并能够收集、整理这些档案资料,是馆藏特色档案保持完整性、系统性的重要保证。

?二?、加强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要对馆藏现有特色档案进行深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

1、挖掘馆藏特色档案,逐步建立特色档案库

以北京市档案馆为例,馆藏档案中藏有较丰富的历史照片。然而,这些照片绝大部分夹杂在文书档案中。这种状况给照片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极大不便。馆领导研究决定,将照片档案彻底播拍,建立照片档案库。

又如,北京地区名人辈出,他们在工作中形成的大量档案资料不仅是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也是综合档案馆加强特色建设的重要收集范围。通州区档案馆建立了刘绍棠、高占祥、刘白羽三个文库;东城区档案馆接收了孙茂芳个人档案;朝阳区档案馆建立了吴英凯、罗有明和马芯兰名人库等。最近,北京市档案馆征集到北京儿童医院首任院长、中国儿科医学创始人诸福棠先生从医活动及其一生形成的档案资料,为建立名人档案库,丰富特色馆藏创造了条件。

2、挖掘馆藏特色档案,编制具有特色的检索工具。

综合档案馆加强特色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开发利用。因此,编制各种检索工具是提高特色档案开发利用水平的重要条件。在馆藏档案中,特色档案往往是不系统、不集中、不完整的,许多全宗档案可能涉及同一问题,如北京市档案馆馆藏中有关孙中山先生的档案史料,包括孙中山与上海松江清华女校师生的合影、《北上宣言》以及孙中山灵榇奉移送殡行列图等档案史料,就分散在不同全宗当中。因此,不仅要尽量维护全宗理论,不能随意拆散档案资料,而且应该在维护其历史联系基础上,通过编制专题性检索工具的方式来保持特色档案内容的集中。

3、开发馆藏特色档案,积极发挥特色档案的作用。

在综合档案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中,对馆藏特色档案的开发往往是开发工作的重点,因为馆藏特色档案与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关系密切,对本地区的两个文明建设的服务更具现实意义。

如北京市档案馆近年加大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力度,逐步形成了以借阅、编研和举办展览为主的开发利用格局,开发成果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开发成果紧贴中心工作,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开发成果具有着浓郁的北京地方特色。

在史料编研方面,积极配合文化建设,保护首都的历史文化精萃,先后编辑出版了《北京会馆史料汇编》和《北京寺庙调查资料汇编》,对研究近代文化史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最近,又挖掘馆藏,出版了《北平历届市政府市政会议决议录》,对于北京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和城市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在举办展览方面,市档案馆每年都推出与中心工作和重大纪念活动有关的展览,1998年底,为纪念改革开放20周年举办了《让昨天告诉今天——北京商品票证回顾展》,以特定的视角再现了首都近半个世纪以来政治、经济发展的坎坷与辉煌历程。1999年1月,为纪念北平和平解放50周年,又与其他单位联合举办了“纪念北平和平解放50周年展览”,并出版了《北平的新生》画册,再现了北平这座文明古城迎接解放的历史画面。

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综合档案馆特色档案的开发利用与本地区两个文明建设的密切关系和现实意义。

?三?、加强综合档案馆的特色建设,要发挥档案馆的多种功能。

综合档案馆作为国家的文化事业机构,其特色建设不仅包括馆藏特色以及信息开发特色上,还包括档案馆多种功能的发挥方面。以北京市为例,近年来,各级综合档案馆普遍开展基地建设,发挥社教功能,并发挥各自的优势,基地建设各具特色。

以北京市档案馆为例,近两年来,该馆以基地建设为依托,把档案馆的社教功能向社会延伸,取得良好成果,突出表现在两方面:

第一、档案展览在面向社会的基础上,办出馆外,在社会上巡回展览,社会效益显著。

第二、每年面向社会举办夏令营,充分发挥青少年教育基地的社教功能。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第4篇

1. 科学性原则

在馆藏档案数字化时,如果将全部馆藏数字化,对于继承和保护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无疑是最为完美的。然而由于档案鉴定工作长期滞后,使得档案馆中存在着大量未经鉴定或鉴定后未作销毁的档案,如果将这些档案全部数字化,不仅会增加管理和维护的负担,而且也是资金的巨大浪费。因此,馆藏数字化应遵循科学性原则,从实际出发,对馆藏档案进行筛选,确定数字化的范围,分清轻重缓急,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进行。优先对具有馆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档案,馆藏珍本、孤本,用户急需的利用率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

2.系统性原则

馆藏档案数字化的系统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保持档案信息资源的系统性。在进行馆藏档案数字化时,只有系统地、连续地将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才能充分发挥档案资源的效用。对重点或特色档案更应保持系统、连贯和完整,保持档案信息内在的有机联系。二是保持数字化软硬件的系统性。即软硬件配置、对象数据库数字化标准等在数字化的不同实施阶段应保持一致,保证数字化技术、软硬件的可继承性,以确保数字化系统内在的可持续发展性。

3.整体性原则

从宏观上看,馆藏档案数字化是数字档案馆众多对象数据库中的一个节点,它是数字档案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毫无疑问,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应该融入到数字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因此馆藏档案数字化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即实体馆藏必须根据数字档案馆建设要求制定的统一标准和规范,以及档案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计划来进行自身馆藏档案信息的数字化,并和其他实体档案馆相互协作,从而确定各自馆藏档案资源数字化的范围。通过实体馆际的协作发展,形成一个互为补充、互为利用、互为推动的地区性或全国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并提供网络档案信息服务,从而充分发挥数字档案馆的作用。

4.特色性原则

在遵循整体性原则的同时,各档案馆的馆藏数字化建设还需各具特色。特色是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生命。选择本馆独有的,具有资源优势的专题和项目开发建设特色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系统、特色档案信息数据库,有利于形成优势,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网上档案信息资源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特色化是现代化建设分工协作的一个表现,也是网络时代档案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各实体档案馆要想拥有更多的利用者和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必须首先确定自己的档案资源特色,并在确定馆藏特色资源范围后,逐步形成自己的独特性和全面性。所谓独特性,是指要保证所建立的对象数据库的数据具有惟一性,不能和其他馆的数据重复,突出档案资源的地方特色。所谓全面性,是指在建立特色数据库时,要保证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5.通用性原则

在馆藏档案文献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档案数据库等的建设要注意通用性原则,又称标准化原则,即在档案文献数字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遵守国际和国内通用的网络传输协议或格式、数据加工标准和档案文献分类标引、著录规则等标准的原则与要求,以确保数字化档案信息产品的通用性和标准化,符合网上传输与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这样建成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才能适应各种通用的软硬件要求,方便远程利用者对各种档案信息的存取和利用。

6.可行性原则

在传统档案文献资源数字化或开发新建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时,必须根据数字档案馆建设需要、人才物投入力度量力而行。在可行性、最优化方面着重分析拟建档案数据库(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所拥有的或预期拥有档案信息资源丰富的程度,档案信息内容系统性、完备性程度,开发周期,档案信息数字化加工设备、技术水平与能力,档案信息数字化经费保障力度,人才队伍的数字化建设经验、信息技术水平与能力等。在档案信息专题或全文数据库开发上要避开开发周期长,数据规模过大,数据采集难度大,数据更新速度慢等弊端,以确保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进程与质量。

7.安全性原则

数字化档案信息常常在网上传播利用,最大问题是保密难,所以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特别是上网的档案信息资源必须严肃对待安全保密问题。安全性包括防泄密与防数据丢失两个方面。防泄密、防病毒攻击或停电等意外事故造成数据丢失和系统破坏是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重大原则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安全措施和手段,如数据加密、限制使用范围、建立数据备份,制作只读光盘等。

8.“用户至上”原则

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满足利用者需要,提供社会利用。因此在档案信息数字化建设的规划、决策中,我们应形成以利用者需求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即为满足利用者需要的原则。在此理念指导下,馆藏档案数字化建设应从利用者的角度出发,分析网络时代不同用户利用档案的心理和需求,不同利用者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在充分权衡各种问题的需求程度、重要程度的基础上,选择、确定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的优先顺序和内容,从而在更大程度上及时满足利用者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求,提高利用者获取档案信息的质量。在选择硬件转换传统档案文献问题上,也必须遵守满足需求的原则。

9.高仿真原则

在档案信息数字化转换时应使生成的拷贝对档案文献原件有较高的保真度。这就需要在转换工作中仔细地关注档案文献的重要细节,以免丢失信息。为了使数字拷贝尽量地再现档案原件的本来面目,除非为弥补设备的缺陷,一般不宜对图像信息进行处理。要寻求使数字化后的档案文献达到准确复制效果的方法,不能造成原始档案信息的丢失。另外,档案文献数字化处理过程中应慎用压缩技术。文件压缩可以使大文件变小,方便档案文献的传送、存取及拷贝,但文件压缩程度越大,数据丢失风险越高。因此,对于数字档案信息的存储不提倡压缩。

特色文化建设方案范文第5篇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拥有最多人口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壮族传统元素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存发展过程中沉淀和积累下来的文化产物,其具有深刻的民族文化底蕴色彩和造型、独特的设计手法。壮族传统建筑纹饰具有高度的审美情趣,通过挖掘壮族传统建筑纹饰的文化涵义,结合现代室内设计手法,将壮族传统建筑纹饰运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不仅可以形成强烈的审美意境,还能使有限空间可创造出无限的境界,具有深刻的意义。壮族传统建筑纹饰可分成四类,即仿生纹饰、几何纹饰、象征纹饰和组合纹饰。仿生纹饰分成人物纹、动物纹和植物纹三种,这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生活中细致发现自然界存在物的美而形成的产物,将仿生纹饰应用于建筑装饰中,能充分反映民族审美观,形成地方文化特色。几何纹饰包括八角纹、三角纹、方格纹、菱形纹、齿形纹、圆圈纹、点纹、水波纹、太阳纹等,壮族传统纹饰还包括一些形象表现某种抽象概念的样饰,如象征吉祥如意的龙、凤纹饰,象征多福多子的石榴纹饰,象征健康长寿的寿桃,象征婚姻美满的喜鹊、鸳鸯纹饰等。

二、壮族传统建筑纹饰在现代室内设计的应用方法

将壮族传统建筑纹饰融入到现代室内设计时,应充分结合现代室内设计原理和理念,以形成鲜明独特且具有民族特色的室内设计风格,常用的设计方法有直接引用法、组合换喻法、隐喻法和维度转换法等。

1.直接引用法

直接引用法又称直白法,是指将壮族传统建筑纹饰的某种特征直接引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而不需作过大的修改变化,这些特征可以是纹饰构型、色彩、图案拼接等。利用该方法直接将壮族传统建筑纹饰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可突出鲜明的壮族文化特色,表达简单直接,方便理解。壮锦纹饰符号是壮族文化中,表现较为直接的一类纹饰,也是许多室内建筑设计师较为喜欢的装饰创作和研究素材。例如,广西民族博物馆的设计就是将壮族传统铜鼓纹饰造型直接应用到建筑外观设计,其两侧有两只“铜鼓”紧护左右,博物馆整体高达32m,内壁半径为25m,远眺建筑就像一幕巨大的铜鼓,具有鲜明的民族标志意义,参观者也可充分感受到广西壮族浓郁的铜鼓文化特色。

2.组合换喻法

该设计方法是指将不同物象组合拼接起来,逐步构成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纹饰图案,以突出其富含的物质和文化功能。例如,广西民族博物馆内大厅墙壁上就设计将舞蹈纹、划船纹、翔鹭纹等结合起来,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同时让参观者可以感受到壮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底蕴。

3.隐喻法

隐喻法是指设计者将壮族传统建筑纹饰与自己的设计创作主观意识加以融合,利用夸张、抽象、变形、简化等表现形式,结合装饰材料的材质特点,设计创造出与原来纹饰“神似”的建筑装饰,使现代室内设计富有壮族文化特色。例如,夸张手法是指将壮族传统建筑纹饰中需要突出强调的部分加以表现,深化主题;简化是指巧妙选取壮族传统建筑纹饰中某一部分精华,将繁琐的其他外观造型去掉;变形是指在原本的纹饰基础上对其进行一定的变形设计,以形成新的纹饰图案风格。

4.维度转换法

维度转换法是指将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进行相互转换,例如将壮族服饰、壮锦等艺术产物中的纹饰图案经过层叠、拉伸、皱褶等处理形成一种立体的空间装饰效果,提高建筑装饰的分量感和层次感,加强人们的视觉效果;又如可将壮族铜鼓纹饰进行图案平面化设计,让其成为建筑外观平面装饰的表观主题特征,如上海世博会的广西展馆室内设计中,展馆内地面装饰巧妙地运用了壮族铜鼓纹饰,在其间隔中采用立体雕塑手法设计了有序排列的青蛙造型,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具有鲜明的壮族文化特色。

三、壮族传统建筑纹饰在现代室内设计的运用分析

壮族传统建筑纹饰符号在现代室内设计的初级运用就是直接将纹饰图案引入到设计中;中级运用就是对纹饰图案作细微调整,经概括整理后再运用到室内设计中;高级运用就是对壮族传统纹饰符号的“形”和“神”进行提炼浓缩,从整体上表现纹饰符号的形态和神韵,丰富建筑空间意境。总之,我们必须将现代建筑审美理念、设计原则、设计方法融入到室内设计中,积极探索传统壮族纹饰符号的建筑表现新形式。下面将以两个建筑实例简单说明壮族传统建筑纹饰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1.百色文化科技中心设计

百色文化科技中心位于百色龙景新区,建筑的整体外形像一幅展开的特色壮锦,百色不仅是壮族人民的聚居地,也是红色革命老区。为充分体现建筑所蕴含的鲜明民族特色和深刻红色革命纪念意义,百色文化科技中心采用壮族壮锦的纹饰图案,其建筑外观表面将红色的金属花格和白色斜纹铝板结合起来,金属花格的样纹主要是万字纹和云雷纹,考虑到建筑通风问题,同时为强化人们从金属花格后向外看的视觉效果,设计出一种均匀美观、疏密有致的图案纹饰。每块金属花格的中心纹饰是纹,万字纹布置在四周,四个角则是中心纹图案的四分之一,这样别致的花格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纹饰排列组合,为整个建筑赋予一种时尚特色新活力。

2.南国弈园设计

南国弈园是广西智力运动中心,其设计的金属花格只用于楼梯间旁边的局部装饰,具有较大设计自由度,可灵活运用各种设计手法。南国弈园的外观采用壮族传统壮锦纹饰,利用简化、变形、重组、整合等设计手法,在中心应用的是纹的简化纹饰,再将其旋转45度,纹四周是以万字纹为基础的变形组合,整合形成全新的建筑纹饰,给人一种均匀通透的纹饰视觉效果。整个南国弈园的外观利用规则的工字钢将金属花格、玻璃砖、多孔遮阳板等连接起来,形成一种端庄肃穆、轻盈通透的建筑外观效果,既体现了新时期现代建筑的时尚新风格,又保留了壮族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

3.南宁琅东五象广场设计

琅东五象广场是广西南宁市的一个代表性建筑象征,其地板上设计有巨大的壮族翔鹭纹饰图案,而且广场四周也设计有立体石刻的铜鼓,与地板上的翔鹭纹饰相互衬托,形成鲜明的广西民族特色。在南宁的铁路医院、人民医院、桃园路中国人民银行等建筑的正面都设计有民族特色的铜鼓纹饰雕刻。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