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钳工工艺教案

钳工工艺教案

钳工工艺教案

钳工工艺教案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职学校 钳工课教学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218-01

王敏(1984-),男,安徽蚌埠人,安徽科技贸易学校机电工程系讲师。研究方向:钳工。

随着中职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趋势。钳工是操作者手持工具来完成零件的加工、机器的装配、调试和设备维修等工作的一个机械技术工种。由此可见,钳工的工作范围很广,贯穿于机械制造和机械设备使用的全过程,是机械制造类工厂和使用机械设备的工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工种。

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一)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我校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素质普遍较差,对于钳工这个工种,既要技术,又要体能,造成部分学生对钳工技能训练有畏难情绪。钳工实训作为专业技能课,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为达到这一目标,我校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依据制订教学方案,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技能训练的强度,效果显著。

(二)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指导

钳工基本技能包括划线、锯削、锉削、錾削、钻孔、扩孔、攻套丝、研磨和抛光等,其中的锯削和锉削又是重中之重。基本技能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良好的操作技能。在整个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基本功的姿势和动作并不复杂,但必须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制订出适合学生的实训内容,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从而保证实训的教学质量。

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一)适用于综合项目操作训练

对于从事钳工工种的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操作基本功,还要有娴熟的加工工艺知识。这样即可避免为了操作而操作,养成在加工前一道工序时,为下一道工序做好准备的习惯。所以,在进行综合训练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先确定零件的加工顺序,编制出合理的加工工艺,让学生要知道先加工零件的哪一个表面,后加工零件的哪一个表面。只有将实际操作、加工工艺等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够让学生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二)适用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的改革对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从钳工岗位能力要求出发,以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为主线,灵活采取演示教学、项目驱动法、启发引导、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钳工实习体能消耗较大,教师在钳工教学中应根据钳工训练的特点安排适当的讨论时间,这样既能让学生休息,以便更好地训练。在休息的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这点时间针对实训内容进行讨论,给予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其思考,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给予点评,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性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

将课堂从教室搬到实训车间,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把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紧密融为一体,在教学中实现了“理中有实,实中有理”,并和钳工技能鉴定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熟悉和掌握各种操作技能,并最终取得钳工技能等级证书。

(二)项目法教学模式

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应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点循序渐进、包含全面的课题项目。项目确定后,应对每一项目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教学要求和必须达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如“教、学、做合一;教、学、练三结合;讲、看、做交叉;以具体项目为驱动”。课堂教学中采用典型案例,实训实习中“手把手”,将讨论、启发等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三)启发式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具体实训的教学任务,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学习,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让学生在实训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钳工操作技能。作为老师也要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通过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钳工实训不辛苦,理论学习不乏味,带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学好这一门学科。

【参考文献】

[1]周翔主编.钳工实训.科学出版社.

钳工工艺教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对口单招机电类钳工考试 问题 技能训练对策

自2008年对口单招技能考试方式改革以来,技能不但在总分中的比重增加,占总分百分之三十,而且有一定的淘汰率,考生必须首先通过技能的考试才能有参加文化科目考试的机会。这使得相关中职学校和考生明显加大了技能训练的力度,对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技能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考生应考能力显著提高。以下笔者就近两年参加江苏省对口单招机电类钳工考试监考和评分工作的心得体会谈几点体会。

一、近两年机电类钳工考试特点

2008年和2009年江苏省机电类钳工技能考试试题侧重于考核考生的钳加工基本技能的熟练程度和工艺安排的合理性。从考生考试情况看,2008年考生准备仓促,认识不足,多数考生在操作规范、工艺合理上有较大问题,而

2009年考生在这方面有明显改进,工艺安排合理的比率较高,操作明显规范,现场完成的情况也比较理想。

二、技能考试的突出问题

从2009年考试题型看,第五道操作题(如上图所示)明显难度偏高,从现场反馈的信息看,抽到第五题的考生明显准备不足,不少考生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比较困难,具体表现在:

1.工艺方案不合理。

几乎所有考生都是先加工完两个R6的圆弧组成的12±0.1键槽部分,再加工12±0.1直槽,这样的工艺方案依赖钻床完成两个?准12孔加工才可以进行其他部分的操作。很多考生在处理好基准,以及划线之后,就站在那里排队等待钻孔,等到钻孔完成,时间已经来不及了。

仔细分析该试题,从加工对象的形状上看,考生结合所掌握的锯削技能,完全有更适宜于考试的工艺方案,比如在无法钻孔的情况下,可用斜缝锯削的方法先去除直槽部分的余料,将直槽加工完毕,这时考场上的钻床基本处于闲置状态了(考试后半场时间钻床基本无人使用),考生完全有充足的时间去加工其余腰孔部分。很多考生在应考前工艺方案的考虑上比较单一,灵活应变能力不足。

2.测量手段有较大认识误区。

很多学校事先准备有针对性的成型样板,寄希望于用样板配做试件,达到测量成型部分的目的。实质上机电专业的考生操作技能定位在初级技能,而锉配试题所示形状的工件是需要达到中级钳工技能才可以顺利完成的操作,而且这样的配做依靠样板的精度,精度难以保证。很多考生都依赖样板,忽视了游标卡尺、万能角尺这些精度高的量具的使用,导致很多加工部分精度不足。

3.刀具准备工作不足。

很多考生对考试所用刀具如麻花钻、铰刀等未作刃磨,导致刀具各个切削角度不合理,现场经常可见考生钻孔困难、尺寸超差等现象,个别的还出现铰刀崩刃、丝锥折断等严重影响考试的情况。

4.切削用量选择不当。

准10的铰刀铰孔,造成底孔孔壁比较粗糙,钻孔刀痕较深,很难通过铰孔消除。

三、技能训练对策

1.加强基本操作技能的巩固,在规范的基础上力求扎实。

按照钳工工种的技能特点组织好基本功的练习。首先从各单项技能开始,入门环节先进行安全文明生产的教育与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然后依次进行划线、锉削、锯割等手工技能实训,力求动作规范熟练,在此基础上用测量手段控制加工对象的误差在合理范围内,以衡量技术动作的准确性。最后逐次进行钻孔、扩孔、铰孔、螺纹加工等与钻床相关的练习。在这一练习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孔加工工艺意识,合理选择切削三要素,了解刀具的几何参数。基本技能熟练以后即可以进入综合作业的练习阶段。

2.提高使用常规量具测量的精度。

从了解量具种类,以及各量具结构、原理、测量范围入手,明确各种量具、量仪的使用范围,并安排相应的测量练习。比如指导学生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沟槽、外径、深度等对象,使学生明确万能角尺0°―320°内四种测量范围的区分和相应的配件的组合情况。

3.加强工艺能力,能制定合适的工艺。

平时练习中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思考工艺安排,在每一课题的入门指导中切忌包办一切。教师在给出指导性工艺之前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不同的方案,与教师的方案比较异同,确定合理的方案,逐步养成独立制定工艺方案的能力。经过这样的锻炼,学生能逐步养成综合衡量工艺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前精心准备工量具,如量具校正,刀具刃磨。

考前工量具应进行认真的准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切削刀具要进行修磨,比如麻花钻,新购的钻头存在外缘与中心前角差距大、主切削刃过长、定心不稳等缺点,必须加以刃磨方可使用;铰刀也应进行研磨,等等。刀具修磨完毕后应进行试切,确认达到加工要求后方可作为待用刀具收起备用。考前量具应进行校正和合格验收,清角锉刀要修磨棱边,用于锯割内腔的锯条应在砂轮上磨成窄条。

5.考前针对性训练。

在考试样题已公布的前提下,考试内容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这时训练的针对性就起到关键作用,因此考前训练要切实把握好以下几点:

(1)工艺方案的灵活性。考场上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钻床的数目有限。考前方案应充分考虑到一旦孔加工不能顺利进行时的替代方案,这样的替代方案应在考前有意识地加以练习。

(2)合理分配加工时间。各加工部分应加以合理分配,练习中宁紧勿松,这样在紧张的考试中才会有一定的时间裕度,不至于手忙脚乱,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3)整个训练环节严格按考试现场要求进行,尤其是安全文明等现场规范要求。机电类专业钳工操作150分里有50分的现场文明操作分,有些考生在现场过于紧张,出现工具掉落、戴手套操作等不规范的现象,这些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

钳工工艺教案范文第3篇

关键词:钳工实习;教学质量;训练方法

钳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钳工实习训练普遍存在内容枯燥、形式单调等问题,加之实习条件艰苦、劳动强度较大,不少学生望钳工实习而却步,缺少参加实习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训练方法,优化训练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钳工实习的教学质量,是值得钳工实习指导老师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

不少学生认为,当今社会科技发达,现代机械化加工完全可以代替手工操作,手工操作费时间、耗体力。于是,在钳工实习过程中,学生普遍存在着不刻苦训练、应付了事的现象。因此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钳工实习的重要性。怎么引导?教师要告诉学生:钳工是机械制造业中不可缺少的工种,至今尚无合适的机械设备可以完全代替零件加工过程中的划线、刮削、研磨和机械装配等钳工作业;某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如导轨面和轴瓦等),仍需依靠钳工的手艺进行精密加工;在单件、小批量生产或缺乏设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钳工制造某些零件仍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某些精密修配、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保养以及设备的技术改造等更是离不开钳工,可见钳工工艺在现代化生产中仍具有其他先进设备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掌握了钳工技能,对进一步学习其它机械专业知识、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是极其有益的。只要学生真正认识到钳工的重要性,就能激发出他们学习钳工的兴趣,配合老师积极参与实习训练。

二、制订合理的实习训练方案。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提高钳工实习的教学质量,首先是要制订出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方法有效的实习训练方案。教师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事先要钻研教材,明确教学目的,了解学生特点,熟悉实习训练的内容以及现有的设备条件,并预测实习训练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求老师做到下面几点:

1、精选实习训练课题。

教师应根据实习训练的内容和要求,通过选择具有一定趣味性、针对性、实用性的训练课题,增强学生实习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趣味课题的加工中找到自身的差距,体验钳工技能的神奇,从而提高实习训练的实效性。

2、明确实习训练目标。

实习训练目标是要使学生既能顺利通过技能考核,又要学有所长、学有所用,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教师应因人而异作目标分解,为每一课题制定出一个明确的实习训练分目标,让学生明确每个课题必须达到的操作技能要求。

3、研究学生特点和心态。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体能、接受能力不同等特点及其学习心态的差异,研拟不同的实习训练方法,制订不同的训练考核标准,实施分层教学,力求在总体符合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做到因材施教。

4、循序渐进组织实习训练。

⑴、基本技能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正确理解图纸要求;在教师的示范和指导下运用正确的姿势操作每一项基本技能,了解每一项技能的操作技巧,学会熟练使用和维护常用工具、量具,掌握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

⑵、基本工件训练。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增强学生掌握工件加工方法、尺寸精度控制等能力,懂得在操作中使用基准的重要性,能编写简单的加工工艺并能按照加工工艺进行操作。

⑶、镶配综合训练。其目的是让学生全面掌握各项技能,能根据图纸要求编写较复杂的加工工艺,能分析和处理在锉配中出现的问题,并能达到锉配的精度要求。三、采用多形式的实习训练方法。

1、因材施教法。在钳工实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动手能力的差异,因材施教。可采取以下措施:(1)给技术好的学生增加工件操作难度,让他们在技术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对技术差的学生,则加强其基本技能训练。(2)教师要有意识地抽调尖子生操作表演或介绍经验,这些经验从学生嘴里说出来,学生更容易接受。而技术好的学生在介绍经验的同时也是一次再学习的过程,能使双方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2、启发引导法。教师要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及提出见解的机会,提高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传统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讲解加工工艺,学生照着做,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及创造性。在实习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懂得怎样根据不同形状零件及精度要求来分析加工工艺和确定加工方法。如在做凹凸体锉配时,教学生分析:为何不能把凸块两角同时锯下?这样做会产生什么影响?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和提高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比训练法。在钳工实习过程中,因技能的个性差异,难免存在操作姿势变形或动作不规范等问题。要切实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可以采用对比训练法,用错误方法和正确方法加工出来的工件做比较。如在锯削技能训练中,有些同学经常锯削速度过快,操作姿势不正确,导致尺寸超差,锯缝歪斜超出公差范围,锯条磨损严重。教师可用正常速度锯削的工件与之比较,比较哪一个锯的直、锯的深,比较哪一个锯削尺寸控制准确,锯条磨损少,哪一种方法体力消耗小。这样一比较,学生的印象就加深了。

4、讨论训练法。在钳工实习教学中,根据钳工训练的特点适时安排学生对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讨论,这样既能让学生放松体力,又能让学生加深理解实习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设计一些加工与测量的特殊技巧让学生讨论,如:是否要用“V形块”划线和测量?是否要用“芯棒”测量特殊角度?如何精确保证孔距?如何控制具有对称度要求的工件转位互换精度?镶配件的精密配合间隙又是如何修锉的?等等。给学生提供自由发表见解的机会,从而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实际技能得到提高。

5、互动训练法。在钳工实习训练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师生互动,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讲解錾削操作姿势时,可以这样设计:首先,先把正确的錾削姿势动作示范给学生看,然后请几位同学模仿姿势动作,再分别总结:这几位同学的錾削姿势动作是否正确?其错误在哪里?是握锤、握錾、站立姿势不对?还是挥锤方法不对?或是锤击速度控制不准确?这样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对错误的姿势动作加以纠正,别人出现的问题也能引起自己的重视,避免在操作时再次出错。

6、运用课件法。根据训练内容和要求,通过精心设计,制作出丰富多彩、动静结合的趣味课件,组织学生观看操作技能演示,将一些复杂的操作姿势形象化,使学生直观地领会操作的姿势动作要领和基本要求,并且不受时空限制和具有重复性,减轻了认知难度,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钳工实习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吃透整个实习过程,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训练方案,采用多形式的实习训练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知识讲解与技能训练指导,把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同动手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寓知于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钳工的操作技能,切实提高钳工实习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钳工工艺教案范文第4篇

【关键词】钳工  障碍  提高 

        钳工专业是职业技术学校中非常普遍的一个专业,是机械制造行业中不可缺少的专业。随着制造业的大发展,社会对钳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技工教育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努力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型人才,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实习教师要针对学生出现的各种情况,因势利导,及时分析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原因,尤其是在以下三个方面找原因,帮助学生突破障碍,不断提高钳工操作技能。

        一 操作姿势不标准是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第一个障碍

        在练习钳工的初级阶段,学生对钳工的操作动作能较快掌握,但在动作的到位程度和协调上总是与标准差一点距离。当然,让学生的操作动作达到完美的程度是很难的,但正是这种动作的微小变化,成为学生的技能达到一定水平时不能再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要使技能有更大的提高,就必须让学生克服自身的障碍,在动作上追求完美。我们知道在机械加工中,机床自身的装配精度、运动精度会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机床的微小振动或位置精度的微小变动都会造成加工精度下降,甚至出现废品。因此,在钳工操作中,实习指导教师要像在机械加工中控制机床的运动精度那样来要求学生的动作,实现动作的标准化和自动化,使每一个动作做到有理、有数、有度。

        二 不能按照最佳加工工艺加工是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另一障碍

        当学生分析工件的加工图纸时,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考虑方法,最后制订的加工工艺会有很大的差距,而按不同的工艺加工出的工件质量是不同的。 

最佳工艺过程只有一个,只有按最佳工艺加工的工件才能保证各项精度质量要求。何谓最佳工艺呢?最佳工艺就是工件的最佳加工顺序,即在全面理解图纸的要求下,正确选择加工基准(有时加工基准与设计基准不一致),然后确定各加工面的关系,并通过尺寸换算,保证各项加工误差在要求之内。工艺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和生产经验,尤其要用到误差分析、尺寸链计算、加工基准的选择等知识。因此,工艺分析实质上是一个加工的逻辑思维过程,它是工件在人脑中的预加工过程,它的每一步都要受到工件整体精度要求的制约,能使所有精度都得到保证的工艺就是最佳工艺。如有的工件需要一次把所有的加工线都划出来后再加工,有的工件需要划一次线加工一部分,然后再画线,再加工。工件不一样,要求不一样,工艺也就不一样。有时可能会因一步之差而造成加工困难,甚至出现废品。这好比人穿衣打扮,先穿内衣,再穿外衣,最后梳头戴帽子,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完整的最佳过程。有些学生钳工水平较高,但是因为工艺分析不对,没有按最佳工艺加工,致使工件质量难以保证,这就影响了学生钳工技能的进一步提高,甚至会导致学生出现急躁、厌练的情绪。因此,实习教师在指导学生钳工实习时,一定要加大工艺分析的练习力度,多出一些工件加工图让学生分析,然后与最佳方案对比,找出差距,逐步提高,在练习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钳工技能水平。

        三 不能正确对待水平停滞的状况是制约学生技能提高的第三个障碍  

钳工工艺教案范文第5篇

Abstract: Fitter skill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skill type course. It is opened for seriously implementing the course skills reform of Hen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Vocational College. It is based on the actual work and follows the mold professional training objectives according to the idea of course skill type. Through summar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course and exploration, the subsequent conduction of skills course can be improved.

关键词: 钳工;技能式课程;课程技能式;改革;教学实施

Key words: fitter;skills curriculum;course skills type;reform;teaching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TG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7-0266-02

0 引言

钳工技能式课程是以自行研发的生产项目――精密平口钳为载体,编写技能式校本教材、教学和生产的。通过项目的教学,把生产过程所涉及的技能贯穿到每个零件的制造任务中,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模具职业技能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

1 生产项目要具有代表性

钳工课程生产项目的开发需要较强的实践经验,很显然不是所有工件或零件都能体现技能化和系统化,因此,就不能仅是把单个任意工件进行技能式设计即可,而是要有一整套的生产任务和典型的零件加工来支撑,并进行技能式和系统化设计。

因此,我们以钳工加工常用设备台虎钳为原型,简化设计了由10个零件组成的生产项目――精密平口钳。如图1所示。

生产过程中学生从钳工基本操作开始,学习锉削、划线、锯削、钻孔、扩孔、铰孔、攻螺纹、套螺纹及刮削等加工技能,完成转盘顶块的镶配和精密平口钳的装配工作等,整个过程由浅到深,徐徐渐进的掌握了钳工加工所有典型的基本技能,精密平口钳的成功加工使钳 工技能式课程改革形成了它独有的特色。

2 生产过程要与企业实现零对接

生产过程模拟企业生产情景[1]和流程,并进一步细化。从每一个零件的图纸设计、工艺卡的制作、加工工艺和加工重难点的分析、工量具和设备的准备和零件加工步骤的确定等,尽量与企业一致[5],使学生身临其境并一目了然。下面主要以如图2所示丝杆顶板零件的加工过程为例,展示整个技能式生产过程。

2.1 图纸设计效果直观 为了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零件图纸,我们在设计生产项目时,为每个零件分别绘制了3D效果图,如图2所示丝杆顶板3D图,和二维工程图,如图3所示丝杆顶板二维工程图。

2.2 采用企业现行使用的工艺卡 为使学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能够身临其境,真实感受企业生产流程,我们在设计生产项目时,为每个零件配置了企业现行使用的工艺卡,直观地反映了零件的生产过程,如表1所示丝杆顶板制造工艺卡。

2.3 工件加工工艺及加工重点分析

2.3.1 加工工艺:锉削A为基准面,以A面加工B面的为基准角,然后以B面加工C面为垂直角。以此方法加工其它角。使工件每一个面互相垂直,且尺寸在偏差范围以内,最后划孔及内螺纹的加工界限,然后钻孔,攻螺纹,铰孔。

2.3.2 加工重点:两Φ6H7通孔的中心距,垂直度,孔内测的表面粗超度,两丝孔的中心距和垂直度。

2.4 工量具的准备及设备

2.4.1 工具:锉刀12寸、分别为粗、中、细。锉刀8寸分别为细、油光锉和铰刀、丝锥、钻头。

2.4.2 量具:游标卡尺规格为:0~150mm,千分尺:0~25mm/75~100mm高度尺0~200mm,直角尺、刀口尺,杠杆百分表及表座。(量具在使用前要检查量具是否有误差)。

2.4.3 设备:台虎钳、钻床、砂轮机、划线平台、方箱、燕尾铁。

2.5 毛坯的检验 当拿到毛坯先检测尺寸,垂直度是否有加工余量。比如:尺寸加工余量为1mm。垂直度≥0.5mm;在这种情况下是无法加工成设计要求尺寸的。

3 小结

通过对丝杆顶板零件生产过程的设计和制定,让学生能够轻松的学习与操作,教学效果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改善,突出了技能式课程的特色――“做中学、学中教”。同时,我们不难发现,课程的技能式设计不是所有课程都能实现的,必须结合专业的性质和课程的特点,依据较强的实践经验进行系统化的设计,才能充分体现技能式课程的特点,而重点就在于确定适合课程技能式设计的生产

项目。

参考文献:

[1]尹耕钦.高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职业时空,2009,5(12).

[2] 郝超,蒋庆斌.高职教育项目课程的开发原则和开发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4).

[3]王诗文.高职教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改革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