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第1篇

颈椎老化是基础,“埋头苦干”是帮凶

颈椎位于较为固定的胸椎和头颅之间,容易发生劳损,尤其是第4~6节颈椎活动度较大,更易发生退变。颈椎病在发病过程的影响因素很多,病理过程复杂,发病原因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颈椎衰老退变随着年龄增长,机体逐渐衰老,不仅皮肤出现皱纹、头发变白,颈椎及椎间盘也会发生退变,继发颈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和韧带增生等病理改变,导致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和血管而发病。

慢性劳损各种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的活动都是颈椎病的诱因,如长期从事低头工作者,不良的劳动姿势,不适当的枕头等。颈椎长期处于屈曲状态,迫使髓核向椎间盘后方移位,使该处的纤维环变薄、破裂。同时后侧的关节囊、韧带长期受牵拉而松弛,肌肉张力下降,从而加速颈椎的退行性变。

外伤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进行剧烈活动或不协调的运动,引起颈椎创伤而发病。

先天性颈椎管狭窄先天性颈椎管狭窄者由于脊髓神经在椎管内的活动度小,一旦发生颈椎退变增生,就容易产生严重脊髓压迫,发生脊髓型颈椎病。

寒冷,潮湿尤其在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受到寒冷、潮湿因素的影响,可造成局部肌肉的张力增加,肌肉痉挛,增加对椎间盘的压力,使椎间盘突出诱发颈椎病。

咽部炎症吸烟、扁桃体炎或慢性咽炎等原因,使咽后壁及颈椎周围的软组织水肿渗出,弹性减弱,诱发或加重颈椎病。

总之,颈椎发病的基本原因是年龄的增长使椎间盘自然老化。而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人们从早到晚都在“埋头苦干”,长时间伏案工作,或使用电脑,保持单一姿势,使肌肉、韧带、筋膜、关节囊等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颈部肌肉疲劳超出生理的负荷,从而加速了颈椎病的发生。这也是颈椎病越来越年轻化的主要原因。

临床症状很复杂,诊断类型要细分

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在临床工作中,为了便于诊断和治疗,常常将颈椎病分成以下几个类型:

神经根型是临床最常见的类型,表现为颈、肩、背部疼痛,酸胀痛、针刺样或烧灼样痛,颈部活动受限,上肢可有发沉、无力、麻木、握力减退、肌肉萎缩等现象。

脊髓型是临床最严重的类型,表现为上、下肢麻木、肌肉无力,步态不稳易摔倒,有“踩棉花感”,甚至出现排尿不畅、排尿困难、排便无力、便秘,四肢瘫痪。

椎动脉型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耳鸣等,多为一过性,或颈椎处于某种姿势,当改变姿势症状即可消失或者明显好转。

交感神经型表现为心慌、咽梗,胸闷气短。血压升高、多汗。

颈型颈椎病患者常常觉得颈部易于疲劳,不能长时间看书、写作、看电视、看电影等;晨起后脖子发紧、发僵、活动不灵或活动时颈椎作响。

混合型患者兼有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但以一种类型的表现为主。保守治疗方法多,合理选用

显神通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可分为非手术疗法及手术治疗两类。据统计,约90%的颈椎病患者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达到临床治愈,只有少数病例需手术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以下方法治疗。

推拿按摩疗法它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解神经根及软组织粘连来缓解症状,是治疗颈椎病较为有效的措施。推拿治疗每天1~2次。

脊髓型颈椎病是推拿按摩的禁忌证,因为此型患者的颈椎管狭窄,脊髓在椎管内的缓冲间隙缩小,手法不当,可能造成患者的即刻瘫痪。

颈椎牵引疗法牵引疗法既可限制颈部活动,又能使颈部肌肉充分松弛休息,使排列紊乱或脱位的椎体间关节恢复正常,是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

但是,脊髓型颈椎病是牵引疗法的禁忌证,原则上不宜选用。

理疗在颈椎病的治疗中,理疗能缓解颈肩肌群的紧张及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根及软组织的水肿从而缓解症状。常用的理疗方法有:离子导入法、超短波法、石蜡疗法,其他如炒粗盐及热水袋热敷、电褥子等。

围领在颈椎病急性期要限制颈部的活动,以利颈椎组织炎性水肿的消退,对颈椎不稳者效果更好。

针灸依据经络选择穴位,留针治疗效果较好。可根据病情分疗程治疗。

封闭疗法分为痛点封闭及穴位封闭。

中药疗法中成药如颈复康、根痛平、颈舒颗粒等。

西药疗法①消炎止痛剂:能够很好地抑制炎症进展和缓解疼痛;②肌肉松弛剂:对治疗颈肩痛引起的肌肉痉挛有良好的效果;③神经营养药:使受损的神经修复得到改善。

手术治疗不可怕,安全问题莫担心

颈椎病患者的治疗首先应采用非手术治疗,绝大多数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可以缓解或治愈,仅有10%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这些患者经过正规的非手术治疗无效,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症状逐渐加重或反复发作,以至于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①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症状不断加重或突然加剧,必须尽早手术治疗,否则随着病程延长,受压神经变性坏死,造成不可逆神经功能障碍。②少数神经根型颈椎病有严重的肌肉萎缩或剧烈疼痛,受压神经定位准确,可采用手术治疗。

目前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技术已比较成熟,特别是近30多年国内外大量的临床手术成功病例已经证明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严重的颈椎病患者应该去医院看脊柱专科或骨科医师,千万不要因为惧怕手术,而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遗憾终身。

防治关键靠恒心,劳逸结合勤锻炼

对于中老年朋友而言,在患了颈椎病以后,不要紧张,应该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同时阅读有关颈椎病的书籍,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

调整坐姿,活动颈部预防颈椎病,最重要的是坐姿正确,使颈肩部放松,保持最舒适自然的姿势,不要偏头耸肩,谈话、看书时要正面注视,要保持脊柱的正直。应在读书读报或工作1~2小时,有目的地让头颈部向前、后、左、右活动数次,活动时应轻柔,缓慢,以达到各个方向的最大运动范围为准。使得颈椎关节肌肉疲劳得到缓解。

抬头眺远,举头望月长时间近距离看物,尤其是处于低头状态者,既影响颈椎,又易引起视力疲劳。因此,每当伏案过久后,应抬头向远方眺望半分钟左右,就像“举头望明月”一样。这样既可消除疲劳感,又有利于颈椎的保健。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交感型颈椎病; 推拿; 小针刀; 骶管冲击; 牵引; 神经阻滞; 颈椎不稳

[中图分类号] R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1-17-02

交感型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且症状多、体征少、病因复杂、容易反复发作。观察近期国内外发表的杂志,对交感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给予归纳、分析、总结,希望为医生提高疗效,为患者带来福音。

1 发病机制

早在1926年,Barre曾推测,由于颈椎关节刺激颈部交感神经可引起眩晕、头痛、颈痛等症状群;1928年,Barre的学生刘永纯对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引起的症状作了详细的叙述,故今仍有人把交感型颈椎病称为巴-刘(Barre-Lieon)氏症状群。Chen XQ[1]认为颈椎间盘退变、外伤、炎症、肌张力失衡所导致的颈椎不稳定,可引起局部异常的机械性刺激和椎间关节创伤性的炎症刺激,引发交感神经症状。吴华荣[2]认为颈椎不稳不是唯一因素,还与颈椎管大小、骨赘形成、椎间盘突出及脊髓对缺血的耐力有关。郑思竞[3]等认为颈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在胸髓(T1-6)节段的灰质侧角的中间带外侧核,发出节前纤维,在交感干内上升至颈部,在颈部椎旁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分布到脊神经、动脉及所支配的脏器。因此杜建明[4]认为只要在颈交感干走向通路中的任何刺激或受累都可以产生相关症状;即颈或上胸椎的肌痉挛或炎症、关节增生、椎体不稳、关节紊乱、脊柱侧凸、先天畸形、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寰枢关节半脱位等等均可成为交感型颈椎病病因,并划分为椎管内和椎管外两大病因。

2 临床表现

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和抑制两大类,且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比较多见,主要包括以下6点。①颈背部症状:颈、肩、背部酸胀或疼痛、颈枕部胀痛。②头部:头痛、偏头痛、头胀、头晕、头昏。③五官科症状:耳聋、耳鸣、耳胀、耳痛、听力下降、鼻腔疼痛或异样感、口干、舌麻、咽燥、咽部异物感、视物模糊、眼胀、眼痛、眼眶胀痛。④神经内科症状:记忆力减退、近事遗忘、共济失调、呕吐或干呕、恶心、睡眠差、四肢发麻、行走不稳。⑤心血管科症状:局部或上半身汗多、高血压、低血压、血压不稳、心慌、胸闷、四肢发凉、发木、一侧面部感觉异常(热、胀、麻)。⑥其他:呃逆、月经异常、怕冷、怕热、胃肠功能紊乱、二便异常(无规律)。

3 诊断

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5]诊断交感型颈椎病标准:以交感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为主,排除其他系统脏器病理改变(5分);多有颈椎退变,包括颈椎不稳,伴有神经根症状;颈交感神经封闭或高位硬膜外封闭能使症状减轻或消失(1分);压头试验症状加重,牵引症状减轻(2分)。总分6分以上即可诊断。杜建明[6]则诊断定义为:颈交感神经刺激或受累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并且与颈或上胸椎体征或病因相关者称之为交感型颈椎病。

4 治疗

交感型颈椎病病因复杂,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寰枢关节半脱位、颈或上胸椎的肌痉挛或炎症、关节增生、关节紊乱、脊柱旋转侧弯、先天畸形等病因多采用保守治疗,目前临床报道手术治疗多为颈椎不稳或伴有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治疗方法回顾总结如下。

4.1 手术治疗

李淳德[7]、吴广森[8]等采用手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通常采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重建颈椎的稳定,解除颈椎不稳病因,从而解除或减轻交感型颈椎病的症状,其主要针对颈椎不稳或伴有颈椎间盘突出的患者。笔者认为对颈椎不稳或伴有椎间盘突出者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建议手术治疗。

4.2 推拿治疗

刘培太[9]认为解除颈周肌肉的痉挛有助于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按摩能消除肌肉疲劳和痉挛,恢复其正常的张力、弹性和耐力,进而重建颈椎的稳定;杜建明[10]认为手法调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可能与调整或平衡交感神经的作用有关。姜淑云[11]认为推拿手法可以改善颈椎节段的稳定性,减少颈椎节段的异常活动,进一步遏制颈椎的退变,从而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

4.3 小针刀治疗

姚新苗[12]、杜建明[4]等认为小针刀治疗可使椎管外肌肉、筋膜、关节囊、韧带达到松解,局部病变组织得到减张,促进无菌性炎症的消退,最终可恢复正常组织功能,从而提高了临床疗效。

4.4 骶管冲击治疗

杜建明[4.6]等用骶管冲击治疗交感型颈椎病。骶管冲击治疗可使药液充盈于整个椎管及相应的椎间孔中,使其中的颈交感神经得到充分的浸润,从而使颈胸椎管内病因所产生的症状得到恢复或改善。骶管冲击治疗的目的一是使药液在加压状态下能够充分抵达病灶处,特别是卡压的病灶处,发挥其药效作用;另一目的是多数患者在骶管冲击治疗过程中即出现交感神经症状,起到即时验证疗效的作用,同时也为诊断起到印证的作用。骶管冲击治疗较硬膜外封闭更为安全、便于医生操作,且药液作用部位广泛,符合交感神经分布广泛的特点。

4.5 牵引治疗

牵引以恢复颈椎生理弧度和患者舒适相结合为原则。坐位或仰卧位枕颌套牵引均可,有条件的情况下,以仰卧位枕颌套牵引为佳;其次牵引角度以恢复颈椎生理弧度为目的,但是对于颈椎不稳者,应以改善颈椎内外平衡为前提,并且根据病情需要调整枕头的高度,让患者处于舒适角度为原则,否则会加重临床症状;第三,牵引重量以4~6kg为宜,牵引时间每次20~30min,每日1~2次;第四,牵引若有连续数次不适反应则应暂停或停止牵引。刘琳[13]、杜建明[10]等报道颈椎牵引可有效改善颈项肌的痉挛,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从而改变椎间盘、小关节、韧带的异常应力环境,促进组织炎症的吸收,减轻神经的刺激症状,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4.6 神经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颈交感神经封闭、高位硬膜外封闭或药物灌注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临床已有诸多报道,疗效得到肯定,甚至被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是即刻诊断交感型颈椎病的可靠方法。

4.7 其他

赵建强[14]认为针灸治疗交感型颈椎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王庆来[15]用中药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满意;司马蕾[16]以受体拮抗剂酚妥拉明治疗交感型颈椎病;另外,还有电脑中频、毫米波等方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报道。

5 讨论

交感型颈椎病表现为症状多、体征少、诊断困难,故不少患者辗转于五官科、心血管科、神经内科等科室治疗,都得不到良好的疗效,而造成医生头痛、患者苦恼的尴尬局面,张颖[17]的临床报道可窥其一斑。故杜建明[6]根据症状分类,结合体征、器械检查确定诊断后给予对症治疗;并且根据症状恢复情况,结合复查结果来验证诊断,这样既可以避免漏诊,又可以防止误诊。该病病因复杂,因而治疗比较困难,多采用综合治疗,以期提高疗效;吴毅文[18]报道即使疗效虽良好,但容易反复发作,故医患者之间需耐心配合,才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为减少病情复发,一方面需要功能锻炼,以增强颈项部的肌力,促进颈椎动态平衡的恢复;另一方面还需注意以下6点:①颈肩背部保暖,②颈围固定(卧位不需固定),③睡姿:一般采取低枕仰卧位,后枕部高约3~4cm,项部7~10cm,肩背部2~3cm,以稗草籽或荞麦做枕芯、软硬适中为宜。④平时姿势:一般以保持中立位为佳(不宜长时间伏案工作,不宜卧位阅读、看电视)。⑤因情绪可刺激交感神经而产生或加重相关症状,故患者因保持良好的心情。⑥本病易反复发作,需耐心治疗,一疗程约需3周左右。

综上所述,交感型颈椎病的研究任重道远,交感型颈椎病不仅有跨学科的症状,还存在着跨学科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是复杂的;深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会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Chen XQ,Sun BO,Zhong SZ. Nerves accompanying the vertebral artery and their clinical relevance[J]. Spine,1988,12:1360-1364.

[2] 吴华荣,申勇,吴占勇,等. 颈椎病发病学中的不稳定因素[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12-15.

[3] 郑思竞. 系统解剖学[M]. 第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334- 342.

[4] 杜建明,田小武,丁晓方,等. 小针刀结合骶管冲击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颈腰痛杂志,2009,30(2):181-182.

[5] 中华外科杂志编委会. 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 中华外科杂志,1993,31(8):475.

[6] 杜建明,田小武,丁晓方,等. 骶管冲击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9,30(5):656-657.

[7] 李淳德,刘宪义,马忠泰,等. 颈椎节段不稳在交感型颈椎病中的作用[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0):730-732.

[8] 吴广森,马远征,陈兴. 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交感型颈椎病[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8,18(4):261-265.

[9] 刘培太. 交感型颈椎病20例非手术治疗疗效观察[J]. 颈腰痛杂志,2003,24(4):236-238.

[10] 杜建明,田小武,沈国权. 手法调整治疗交感型颈椎病[J]. 按摩与导引.2007,23(9):9-10.

[11] 姜淑云,严隽陶,房敏,等. 颈椎治疗过程中骨与椎体的生物力学变化[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11):2029-2032.

[12] 姚新苗,陈于东,万全庆. 针刀合并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研究[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7(2):84-85.

[13] 刘琳. 颈椎牵引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J]. 临床医学工程,2009,16(4):110.

[14] 赵建强,陈颖,李军,等. 廉玉麟“五型三线”治疗颈椎病经验[J]. 中医杂志,2009,50(1):24-25.

[15] 王庆来. 从郁证论治交感神经型颈椎病45例[J].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5):344-345.

[16] 司马蕾,高军大,樊碧发. 交感神经维持性疼痛及其治疗进展[J]. 中国疼痛学杂志,2005,2:104-106.

[17] 张颖. 交感型颈椎病误诊37例[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5):557-558.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第3篇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颈椎牵引;关节松动术;中频电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中图分类号】R6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026-01

椎动脉(vertebral-artery-type cervical spondylosis,CSA)是颈椎病的常见类型之一,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颈肩痛、恶心、呕吐、睡眠差等症状。其发病年龄高于其它颈椎病患者,以50~70岁为多见,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已逐步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我科近两年来采用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中频电疗法综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并与牵引配合口服尼莫地平、西比灵及静脉滴丹参、血塞通注射液药物治疗法进行了疗效对比,发现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近两年在我康复科接受治疗的颈椎病(CSA)患者共60例,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第2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所提出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将随机的(CSA)患者60例,分为综合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40-71岁,平均56.7±10.2,病程2周~6年,对照组30例,男9例,妇21例,年龄39-69岁,平均56.4±10.6,病程3周-7年,二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颈椎牵引结合关节松动术加中频电疗法。颈椎牵引采用国产DYJ-型微电脑多功能颈椎治疗机,患者取坐位,枕颌式牵引,牵引角度采用后伸15度,牵引力一般从3-5kg开始,逐渐增加重量。牵引力量一般不超过病人体重(kg)的10%。连续牵引法,每次3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关节松动术采用Maiend的IY手法[2],治疗师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耐受情况选择性给予颈椎关节分离牵引,屈伸摆动,侧屈摆动,侧椎棘突,垂直松动椎关节,旋转摆动。从关节松动术的Ⅰ级手法开始,逐渐过渡到Ⅱ级或Ⅲ级,每日一次,每次20min,10次为一疗程。中频电治疗法采用成都产ZP-1000H中频电疗仪,选用电脑2号处方,将两个6cm×8cm的硅橡胶电极并置于颈椎两侧,治疗剂量一般20-25mA或患者耐受限,每次20min,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一疗程后休息3b。对照组颈椎牵引后静脉点滴丹参注射液400mg(冻干),血塞通注射液500ml,每日一次,口服尼莫地平40mg,每日3次,西比灵45mg每晚一次,10d为一疗程,一疗程后休息3d,共治疗2个疗程。

2组患者均于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并于治疗前和疗程结束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yan scranial doppler,TCD)检测,观测患者治疗前,后收缩期血流峰速的变化。

1.3 评定方法:

1.3.1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症状及体征消失,颈椎曲度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TCD显示;椎动脉血流速度在正常范围。显效;眩晕、恶心等主要症状消失,颈部曲度基本正常,TCD显示:椎动脉血流速度有显著改善,达到正常范围。有效;主要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工作或劳累后交易复发TCD显示:椎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变,TCD显示:椎动脉血流速度无改变。

1.3.2 经颅TCD检查:在患者安静状态下检测其双侧椎动脉为(vertedral arteries,VA)及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收缩期的血流速度,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变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本研究所得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七检验及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个疗程结束后,2组患者疗效见表1、2.

3 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颈椎病患者,在整个颈椎病发病率中约占18%,主要症状包括眩晕、头痛、恶心、呕吐、甚至猝倒等,颈部疾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主要病因,其发病机制主要有椎动脉机械压迫学说,交感神经刺激学说,椎间失稳或软组织炎症直接或间接刺激神经学说等三种解释[3],其病因是在颈椎退变的基础上,钩椎关节及关节突的增生性压迫刺激了椎动脉及其周围的变感神经丛,颈椎退变可引起颈椎失稳,从而导致椎动脉二段扭曲并刺激周围交感神经丛,窦椎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另外,寰枢关节紊乱及椎动脉粥样硬化也是重要病因[4]。本文对60例CSA患者X片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其X线改变,发现患者X片均有颈椎生理孤度变直或反张,钩推关节间隙不对称,椎体水平及角度的移位以及钩椎关节增生等几个方面问题,其中椎体水平及角度移位改变为突出。椎体的水平及角度移位,最易发生颈椎曲度改变。而钩突增生可更直接影响横突孔大小,从而压迫椎动脉,有效的保护失稳颈椎,恢复颈椎生理曲度,在临床治疗中有作积极的意义。颈椎病的治疗学中,颈椎牵引是目前治疗颈椎病的一种主要方法,同时也是治疗CSA主要康复手段之一,牵引能够解除患者颈部肌肉的痉挛、僵硬,使椎间隙增宽,椎间盘压力减少,同时增大椎间孔,使局部神经根刺激的症状减轻或改善,纠正紊乱的小关节,恢复或改善正常生理孤变。增加颈椎的稳定性,改善椎动脉的曲度及血流量,在治疗中我们采用牵引角度为150的后伸牵引,逐渐使头颈部位处于生理曲线位置[4],确保了治疗效果。传统的颈椎前屈牵引很难恢复或改善颈椎生理曲度,CSA患者不适宜作颈前屈牵引。中频电疗能扩张血管,促进淋巴循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及水肿的吸收与消散,中频电刺激还可引发局部脑血流量(yegional ceyebral blood foow YCBF)增加,减轻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功能。能有效的改善基底动脉供血。减轻颈交感神经的刺激,缓解椎动脉痉挛。关节松动是现代康复技术在临床上常见非常有效的治疗技术,能促进关节液流动,增加关节无血管区组织的营养供应,改善颈椎关节功能及颈椎区域血液循环,松动钩椎关节及关节突的增生性压迫刺激,矫正或改善颈椎生理曲度,缓解椎动脉痉挛,从而改善椎一基底动脉的供血。

综上所述,应用综合康复治疗颈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可以明显加快患者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有效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灌注,减轻神经无损伤,具有效好的临床儿。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孙宇、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中华外科杂志,1993,31:472-476

[2] 戴红,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1

[3] 井夫杰、王道全、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7:320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颈椎病 针灸疗法 牵引术 温针疗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为椎动脉受压或刺激而造成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出现的症候群。近年来,笔者采用温针灸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该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72例均来自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针灸科门诊及骨伤科住院部病例,将72例患者按首次就诊次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男23例,女13例;年龄(48.26+15.42)岁;病程(4.38+0.36)年。对照组36例,男24例,女12例;年龄(50.22+14.72)岁;病程(4.46+0.22)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实用骨科学》中有关颈椎病(椎动脉型)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临床特征:头晕或头痛、耳鸣、恶心或呕吐,或有视力减退,或有神经衰弱症状。(2)颈椎x线或颈椎CT或MRI:颈椎椎体骨质增生,或有不同程度骨赘形成,椎间孔、椎管或钩椎关节变窄。(3)彩色多普勒超声波:椎一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异常。排除标准:排除耳源性眩晕、眼源性眩晕等以及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精神病患者、妊娠者、严重骨质疏松症及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不能坚持治疗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颈椎牵引治疗结合温针灸治疗。

2.1.1颈椎牵引疗法:采用枕颌牵引法。患者取坐位,全身放松,牵引角度按病变部位颈前屈5°~15°调整,高位病变角度小,低位病变角度大,颈椎反弓型的牵引角度为垂直,牵引重量根据疴隋及个人体质选择不同重量,从3kg开始,最大不超过10kg,持续牵引10~15分钟。疗程: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1.2温针灸疗法:取穴:主穴:百会、风府、大椎、风池、天柱、颈椎夹脊穴、大杼、绝骨、阳陵泉、三阴交、后溪、申脉。配穴:气血不足加足三里、脾俞、膈俞;肝肾阴虚加太溪、肝俞、肾俞;痰浊上蒙加内关、丰隆;劳伤血瘀加合谷、太冲、膈俞。操作: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所有穴位,用华佗牌0.35mmx40mm或0.35mmx50mm毫针。风池穴以轻捻缓进刺向对侧眼眶下缘进针1~1.5寸,施小幅度高频率捻转补法,以局部酸胀并向头顶、颞部、前额和眼放散为度;风府穴向下颌方向缓慢进针0.5~1寸、施捻转补法,以局部麻胀或向上、下放散为度;颈椎夹脊穴沿颈椎棘突旁开0.5寸进针1~1.5寸,针尖斜向脊柱施平补平泻手法,针感向颈肩臂部传导为度;大椎穴直刺1~1.5寸,局部酸胀并向肩臂部放散为度;大杼穴向上方斜刺0.5~0.8寸以局部酸胀或可至后项部为度;其余穴位施常规针刺手法;进针得气后把艾条切成1.5cm长的小段置于百会、风府、大椎穴针尾上燃烧施温针灸,每穴灸3壮,余穴只针不灸,留针40分钟后出针。疗程: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2 对照组 采用颈椎牵引治疗配合普通针刺治疗。

2.2.1颈椎牵引疗法:同治疗组。

2.2.2普通针刺:取穴、针刺操作方法同治疗组,所有穴位只针不灸。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能正常生活和工作;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但因劳累、天气变化后仍有轻度不适;有效:症状体征好转,仍留有不同程度眩晕头痛,颈部不适等症状;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3.2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 参照有关文献拟定的评分表进行评估。

3.3治疗结果

3.3.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从表1结果可知,经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尸>0.05),但治疗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3.3.2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比较:由表2可以看出,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

4 讨论

颈椎病病因及治疗范文第5篇

1临床资料

参考《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颈椎病诊断依据,将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门诊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50例,年龄28~56(平均42.0岁),病程2.5 mo. 对照组50例,年龄25~60(平均42.5岁),病程3.0 mo,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采用针灸+心理治疗,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 针灸取穴为颈夹脊、风池、大椎、阿是穴等主穴随证加减,常规消毒进针后接电针仪,留针20 min,1次/d,10次1疗程. 心理疏导在治疗前以及疗程中进行,以减轻或消除患者心理负担. 在针灸治疗时,用语言引导治疗所产生的感觉. 两组治疗1 mo后,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1]评定患者的躯体化症状和心理状况(主要抑郁和焦虑),并根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进行判定[2]. 完全恢复:症状和体征全部消失,颈部活动自由. 显著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及颈部活动明显改善. 有效:主要症状和体征部分好转. 无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结果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表1颈椎病治疗后疗效(略)

表2颈椎病患者SCL90主要因子比较(略)

aP

2讨论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以椎动脉受压迫或痉挛引起的椎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主要症状的颈椎病,常导致患者产生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障碍. 临床通常着重在消除颈椎病患者的躯体症状上,而对于颈椎病患者所伴发的心理障碍较少关注,也较少注意到颈椎病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对颈椎病疗效的影响[3],很有必要在常规治疗中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对于本病的治疗,临床上我们在常用的针灸治疗方法上配合心理治疗,应用心理学的原理、手段和技巧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地向患者讲解本病的病理变化、产生症状的原因、有什么方法能够改善症状,以及如何配合治疗等,从而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对医生的信任和治疗的信心,矫正病理心理和异常生活行为,治疗效果得到明显地提高. 通过两组疗效对比及治疗前后评分表可以看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1 mo治疗后,躯体化因子分以及抑郁、焦虑因子分都有所下降,观察组在常规的针灸治疗中介入心理治疗后,颈椎病患者的躯体症状以及抑郁、焦虑症状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 我们认为心理治疗在针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有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明圆. 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 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8:1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