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字成语

三字成语

三字成语

三字成语范文第1篇

五字的成语有:三百六十行、一去不复返、一字值千金、一言以蔽之、一物降一物 。

六字的成语有:百闻不如一见、一客不烦二主、三寸不烂之舌、五十步笑百步、九牛二虎之力。

七字的成语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朝天子一朝臣、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做事一人当、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字成语范文第2篇

[三足鼎立] 用来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三智五猜] 用来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三纸无驴] 形容写文章废话连篇,不得要领。

[三旨相公] 用来讽刺庸禄低能的大官。

[三贞五烈] 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同“三贞九烈”。

[三贞九烈] 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三折肱为良医] 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用来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三折肱,为良医] 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用来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

[三战三北] 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三占从二] 三个人一同算卦,听从其中两个人的意见。用来比喻听从多数人的意见。

[三灾六难] 用来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同“三灾八难”。

[三灾八难] 用来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三月不知肉味] 三个月之内吃肉不觉得有味道。用来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它事情。也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三怨成府] 言与三人结怨则仇恨集身,难以免祸。

[三浴三衅] 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余读书] 充分利用一切空余时间读书。

[三盈三虚] 盈:满。虚:空。指孔子的满门弟子,被少正卯讲学所吸引,多次离开孔子之门。形容讲学效果好,影响大。

[三阳开泰] 《周易》称爻连的为阳卦,断的为阴爻,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

[三阳交泰] 常用以称颂岁首或寓意吉祥。同“三阳开泰”。

[三言两语] 几句话。形容话很少。

[三言两句] 几句话。形容话很少。同“三言两语”。

[三言讹虎] 犹三人成虎。用来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三旬九食] 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三薰三沐] 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用来比喻栽培,提携。

[三熏三沐] 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同“三衅三浴”。②表示虔敬。③用来比喻栽培,提携。

[三星在天] 指新婚。

[三星在户] 表示新婚之喜。

[三衅三浴] 衅:以香涂身。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

[三心两意] 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同“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三写易字] 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三写成乌] 指古书传写易致差错。同“三写易字”。

[三下五除二]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

[三徙成国] 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同“三徙成都”。

[三徙成都] 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三五成群] 几个人、几个人在一起。

[三窝两块] ①指有多房妻妾。②指众多的子女。

[三位一体] 基督教把圣父、圣子、圣灵称为三位一体。常用来用来比喻三个人、三件事或三个方面联成的一个紧密不可分的整体。

[三瓦两巷] 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同“三瓦两舍”。

[三瓦两舍] 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三推六问] 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三吐三握] 以之为求贤殷切之典。

[三头六证] 指众多的人证。

[三头六面] 指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

[三头六臂] 三个脑袋,六条胳臂。原为佛家语,指佛的法相。后用来比喻神奇的本领。

[三头两绪] 形容事务繁杂,不易弄清头绪。

[三头两日] 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三头两面] 看对方的脸色而改变态度。比善于迎和奉承和玩弄两面手法。

[三头对案] 指有关双方在证人或中间人在场时一起对质,讲清楚事情真相。

[三头八臂] 神道的形状。后用来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三天两头] 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用来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三汤五割] 泛指烹饪之事。也指各种肴馔。同“三汤两割”。

[三汤两割] ①泛指烹饪之事。②指各种肴馔。

[三台八座] 泛指高官重臣。

[三思而行]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思而后行] 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

[三兽渡河] 佛教以兔、马、象三兽渡河入水之深浅,喻小、中、大三乘证道之高下。后泛指修行。

[三首六臂] 神道的形状。后用来比喻神通广大,本领出众。同“三头六臂”。

[三豕涉河] 用来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三十三天] 佛教称欲界第六天为三十三天,即忉利天。后形容最高的地方。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用来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三十六行] 旧时对各行各业的通称。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三十而立]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三尸五鬼] 用来比喻奸佞之臣。

[三尸暴跳] 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三省吾身]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三牲五鼎]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三生有幸] 三生:佛家指前生、今生、来生;幸:幸运。三世都很幸运。用来比喻非常幸运。

[三蛇七鼠] 用来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三山五岳] 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三三五五]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三三四四] 犹三三两两。形容人数不多。

[三三两两] 三个两个地在一起。形容人数不多。

[三日新妇] 旧时过门三日之新妇,举止不得自专。因以喻行动备受拘束者。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用来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三人行,必有我师]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三人为众] 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三人成虎] 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的人就信以为真。用来比喻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

[三拳两脚] 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三拳不敌四手] 用来比喻人少的敌不过人多的。

[三求四告] 指再三求告。

[三清四白] 指非常清白。

[三亲四眷] 泛指众亲戚。同“三亲六眷”。

[三亲六眷] 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

[三亲六故] 亲戚故旧的总称。

[三迁之教] 用来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三期贤佞] 以之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三妻四妾] 妻妾众多的意思。

[三婆两嫂] 犹言三妻四妾。

[三平二满] 用来比喻生活过得去,很满足。

[三朋四友] 泛指各种朋友。

[三年之艾]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用来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

[三年五载] 三、五:表示大概数量;载:年。指多年。

[三年化碧] 指忠心不泯。

[三臡八菹] 泛指精美的肴馔。亦借喻精美的诗文。

[三沐三薰] 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沐三熏] 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三命而俯] 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三媒六证]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

[三毛七孔] 指心思,心机。

[三马同槽] 隐指司马懿父子三人将篡夺魏的政权。也泛指阴谋篡权。

[三六九等]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三令五申] 令:命令;申:表达,说明。多次命令和告诫。

[三邻四舍] 泛指邻居。

[三老五更] 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三老四少] 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三句话不离本行] 行:行当,职业。指人的言语离不开他所从事的职业范围。

[三句不离本行] 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

[三节两寿] 旧俗对于塾师,逢端午节、中秋节、年节及孔子诞辰,塾师生日,均各加送束脩一月,称为三节两寿。亦用以泛指节日和生辰。

[三街六巷] 泛指大街小巷。

[三街六市] 泛称各街市。

[三街两市] 泛称各街市。

[三教九流] 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三脚两步] ①形容走得快。②指走不多远。

[三江五湖] 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三江七泽] 泛指江河湖泽。

[三谏之义] 指事君之正道。

[三缄其口] 缄:封。在他嘴上贴了三张封条。形容说话谨慎。现在也用来形容不肯或不敢开口。

[三家村] 指偏僻的小乡村。

[三饥两饱] 犹言饥一顿,饱一顿。形容生活艰难。

[三魂七魄] 魂:旧指能离开人体而存在的精神;魄:旧指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道家语,称人身有“三魂七魄”。

[三魂出窍] 形容害怕得不知所措。

[三荤五厌] 泛指荤腥食物。

[三回五次] 指多次。

[三回九转] ①形容曲折回荡。②犹三番五次。

[三皇五帝]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舜。原为传说中我国远古的部落酋长。后借指远古时代。

[三环五扣] 形容捆绑结实。

[三槐九棘] 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三户亡秦] 三户:几户人家;亡:灭。虽只几户人家,也能灭掉秦国。比喻正义而暂时弱小的力量,有暴力的必胜信心。

[三好两歉] 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三好两歹] 身体三天好,两天不好。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

[三好二怯] 指时好时病。形容体弱。同“三好两歹”。

[三过其门而不入] 原是夏禹治水的故事,后比喻热心工作,因公忘私。

[三跪九叩] 叩:磕头。最敬重的礼节。

[三顾茅庐]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顾草庐] 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同“草庐三顾”。

[三姑六婆] 比喻不务正业的妇女。

[三宫六院] 泛指帝王的妃嫔。

[三更半夜]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请经过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个好办法来。

[三告投杼] 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三纲五常] 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复斯言] 三复:多次反复;斯言:这句话。反复朗读并体会这句话。形容对它极为重视。

[三复白圭] 指慎于言行。

[三夫之言] 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流言。

三字成语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三”成语 分类 文化意蕴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文化通过语言文字向其他民族传播,再进行沟通与交流。文化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数字文化作为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备文化的所有功能。成语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中的一种结构最凝练、意义最深远、表达最确切的语言。数字成语在成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成语中最具有特色的一部分,表面简单的数字进入到成语中,它的意义不再像表层意义那样简单。“三”最初只是作为一个数字出现,本没有特殊的文化含义,一旦进入到成语中,就不再是数学概念,而是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

一、成语中数字“三”的分类

(一)按词义分类

数字进入到文化领域后,最初表示的是实际数目,单纯描绘事物的数量。后来逐渐衍变为只对事物数量多少的程度描述,不再具有数字的客观实在性,这就是成语中数字的意义被虚化的现象,使数字失去了原来的意义,具有了更深一层的抽象意义。

1.实指。“三”最初表示的是一个确定的数字。如“三姑六婆”中的“三姑”指尼姑、道姑和卦姑,是三种不同职业的妇女;“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三种植物;“约法三章”是刘邦初入咸阳时与众位父老约定遵守的三条法律: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2.虚指。“三”在成语中有时并不表示实际精确的含义。

一是可以表示多数。是数量多、时间长、日子久的意思,如三人成虎、狡兔三窟、垂涎三尺、一日三秋、日上三竿等。

二是可以表示少数。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提高,“三”的含义逐渐恢复成少数的意思,表示数量少、时间短等意义,或者表不确定,如三寸金莲、三户亡秦、三言两语、三杯两盏等。

三是没有实际含义,在成语中起到凑足整个成语音节的作用,如“不三不四”。易经中,每个卦都分六个爻,代表着一个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六个阶段。三爻与四爻恰好处在六爻的中间位置,易经认为中间的位置象征着光明正道。如果去掉其中的数字,那么该成语仍可以构成一个完整的词组,如“欺三瞒四”变成“欺瞒”,“推三阻四”变成“推阻”,“拉三扯四”变为“拉扯”。虽然仍是一个词组,也可以表达完整的意思,但表达效果却大不相同了。以“欺三瞒四”为例,去掉数字后为“欺瞒”,是欺骗瞒哄的意思,但是“欺三瞒四”,指人不实在,多次欺骗,表达效果更加强烈。

(二)按类别分类

1.人物类。此类成语多描述人物的学识修养、话语言辞、为人处世和意志品质,如安世三箧、读书三余、火冒三丈、三心二意、退避三舍、两面三刀、三省吾身等。

2.文化类。此类成语多描述经典书籍、艺术作品和宗教思想,如三坟五典、入木三分、绕梁三日、九经三史、三叠阳关、六韬三略、五荤三厌等。

3.时间类。此类成语多描述季节、次数,如三年五载、半夜三更、日上三竿、几次三番、三番五次、日高三丈等。

二、嵌有数字“三”的成语的文化意蕴

(一)伦理纲常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注重人际关系中的伦理道德规范,伦理道德是调节人际关系和规范社会秩序的桥梁纽带。此类中最典型的成语是三纲五常、三从四德。

“三纲五常”是董仲舒根据“天人感应”理论提出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沉积,“三纲五常”逐渐成为一种人人都自觉遵守的约定俗成的社会规范。“三纲五常”的实质就是在以符合统治阶级需要的基础上,以伦理道德加以规范和调节封建社会中的各种人际关系,确定人与人之间的尊卑、长幼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皇权的至高无上性。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只能依附男子,事事处处迎合男子而生存。所以“三从四德”是对女性的要求与规范,更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

(二)君臣制度

封建社会,皇帝是一国之首,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如果想要长治久安,就要懂得为君之道,学会如何用人。

君主要有“奉三无私”的精神,“三无私”包括“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帝王作为一国之君,更要心系百姓,像天地日月那样无私奉献,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利,造成祸国殃民的结果。

君之下是臣,“三公九卿”这个成语最能代表古代的官僚制度。“三公”是指古代最高的三个官职,位于一人之下,数万人之上。与“三公九卿”意思相似的成语有“三槐九棘”、“三九之位”、“三台五马”。臣子中地位尊贵的称为“三朝元老”、“四世三公”。如果出身卑微,要想出人头地,就要努力读书,如果“连中三元”,也会位极人臣。

(三)宗教思想

宗教对我国文化有很大的影响,有很多成语反映宗教文化。带有数字“三”的成语也有很多是表示宗教思想的,如皈依三宝、三生有幸、此中三昧、五荤三厌等。

“皈依三宝”在道教和佛教中有着不同的解释。道教中的“三宝”指的是“道宝、经宝、师宝”,皈依三宝是信仰道教的人士进入道教的第一步;佛教中的“三宝”指“佛宝、法宝、僧宝”,佛教徒皈依三宝后,就成为真正的佛家弟子,从此不再信仰其他宗教。

“三生有幸”中的“三生”是佛教中的语言,具体指的是前生、今生和来生;“此中三昧”中的“三昧”是佛教中的重要词语,是要人去除心中各种世俗之事,使心神归于平静,毫无杂念;“五荤三厌”中“五荤”是佛教禁忌的五种辛辣的蔬菜,“三厌”是道教的饮食忌讳。

(四)学识修养

成语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也可以告知学习方法、途径等。要成为正人君子,需“三省吾身”;要抓住一切时间读书,储备知识,利用好冬季、夜晚和阴雨时节这些空闲时间,这就是“读书三余”;学习知识能联想,由此及彼,就具备了“举一反三”的能力;读书认真,百读不厌,就有了孔子“韦编三绝”的毅力;要有王羲之“入木三分”的耐力,最终才会成为“南阳三葛”一般有学问、有涵养的人物。

(五)房屋建筑

有一些成语涉及居住场所和娱乐设施。“三宫六院”最初是以故宫的建筑得名的,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后来泛指皇帝与后宫嫔妃生活居住的地方,再引申为皇帝后宫选妃的制度;“三径之资”原是汉代隐士蒋诩在房前开辟的三条小路,后来人们用“三径”代称住宅庭院,“三径之资”比喻筹集隐居住所的费用;“三瓦两舍”,“瓦”和“舍”是宋元时期民间人士说书、卖艺等娱乐活动的场所。

(六)婚嫁习俗

关于婚嫁习俗的成语有很多,如接三换九、三茶六礼、三日新妇、三媒六证、三日入厨、三亲六故、三星在户、三星在天等。这些成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反映古时婚嫁习俗:

一是婚姻的合法性。古代婚姻不仅要有父母双亲的支持与同意,还要有“三媒六证”作为证明。

二是婚礼的流程。从订婚直至结婚的全过程,要经过“三茶六礼”。只有完成了“三茶六礼”才被认为是明媒正娶的,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

三是古人的吉凶观念。婚礼一定要选择良辰吉日完成,“三星在户”就是一个非常吉利的时间。

四是古时的风俗习惯。为表示结婚之后已成为人妇,能操持家务,处理家庭琐事,所以女子要“三日入厨”;在夫家忙完之后,还要回娘家一次,九天后男女双方还要互送礼物,互相拜访一次,此为“接三换九”;双方结婚组成家庭之后,亲属朋友随之增多,更有了“三亲六眷”或“三亲六故”。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看到,透过嵌有数字“三”的成语可以了解到中国的历史文化。语言依赖于文化,只有从文化角度解析,才能真正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才能更好地挖掘古人借用数字表达的文化意蕴。

参考文献:

[1]汤景鑫,刘雪芹.试论数字成语的文化意义[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05):95-99.

三字成语范文第4篇

2.落汤鸡:比喻落水或浑身湿透的人。出自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第六回:“上子小船身一旺,立勿定,落汤鸡子浴风波。”

3.马后炮:象棋术语。比喻不及时的举动。出自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今日军师升帐,大哥须要计较此事,不要做了马后炮,弄的迟了。”

4.马前卒: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出自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5.满堂红:形容各方面都取得好成绩或到处都很兴旺。明・洪《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红纸牌儿在当中,点着几对满堂红。”

6.满天飞:形容到处都是。亦作“满空飞”。出自宋・张元《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7.冒失鬼:言语、举动鲁莽、轻率的人。出自清・文康《儿女英雄传》:“就算我是个冒失鬼,闹了个烟雾尘天,一概不管,甩手走了,你们想想,难道炕上那个黄布包袱我就这等含含糊糊地丢下不成?”

8.每事问:每件事都要询问。指凡事都要作进一步的调查。出自春秋・鲁・孔丘《论语・八佾》:“子入太庙,每事问。”

9.门外汉:指外行人。出自《五灯会元・天竺证悟法师》:“园智举苏轼《宿东林偈》诗曰:‘祗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曰:‘是门外汉耳。’”

10.闷葫芦:比喻很难猜透而令人纳闷的话或事情。出自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好着我沉吟半晌无分诉,这画的是幸杀我也闷葫芦。”

11.迷魂汤:比喻迷惑人的语言或行为。出自《雍熙乐府・点绛唇・赠妓》:“使了些巧心机,那里有真情实意。迷魂汤滋味美,纸汤瓶热火煨。”

12.迷魂阵:比喻使人迷惑而上当的圈套、计谋。出自元・无名氏《郑月莲秋夜云窗梦》第二折:“三停刀砍不断黄桑棍,九稍炮不破迷魂阵。”

13.绵里针:棉絮里面藏着针。形容柔中有刚。也比喻外貌和善,内心刻毒。绵:丝棉。出自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笑你个风魔的翰林,无处问佳音,向简帖儿上计禀。得了个纸条儿恁般绵里针,若见玉天仙怎生软厮禁?俺那小姐忘恩,赤紧的偻人负心。”

14.莫逆交: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莫:没有;逆:抵触;交:交往,友谊。

15.莫须有: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出自《宋史・岳飞传》:“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16.鸟兽散:形容成群的人像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多形容敌人溃逃)。出自东汉・班固《汉书・李陵传》:“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17.鸟兽行:像禽兽一样的行为,指。出自《周礼・夏官・大司马》:“外内乱,鸟兽行,则灭之。”

18.牛马走:本义指在皇帝驾前像牛马一样跑前跑后的人。也泛指供驱使奔走的人。出自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

19.牛眠地:迷信者指所谓有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出自《晋书访》:“陶侃微时,丁艰,将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遇一老夫,谓曰:‘前冈见一牛眠山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

20.跑龙套:原指戏曲中拿着旗子做兵卒的角色,后比喻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21.蓬间雀:生活在蓬草间的小鸟。比喻目光短浅,没有志向的人。蓬:飞蓬;野草;雀:小鸟。出自《庄子・逍遥游》:“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 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

三字成语范文第5篇

2、百巧成穷:指有多种才能的人反而贫困不堪。出处:宋·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3、出口成章:本意是出言便成为规范,后多用以形容文思敏捷。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4、点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出处:汉·刘向《列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