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字经儿歌

三字经儿歌

三字经儿歌

三字经儿歌范文第1篇

一、描画字形编儿歌

汉字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上下、左右、半包围、全包围等。掌握了字形结构特点,对创编儿歌是很有帮助的。比如“睡”字,左右结构,左边是“目字旁”,右边“垂”字的笔画比较多,而且四横的长短不一,我们是这样编儿歌的:

睡觉闭上眼,侧目在旁边。

右边笔画多,听我分开谈。

上面千棵草,下面躲士兵。

从上往下看,牢牢记心间。

这样口中说着儿歌,“睡”字就可以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写出来,同时右半边几个横长短变化的难点也不攻自破了。

二、嵌入字义编儿歌

编识字儿歌,将字符的意义也嵌入进去,可以达到形记与意会的双重效果。如“德”字而各中我们把同心同“德”的意义包含其中:

二人团结心连心,遇事一起动脑筋。

十四个人一条心,黄土也能变成金。

合作互助真正好,人人向善结同心。

读着这样的儿歌,汉字的意思也就了然于胸,识字效果自然更好。

三、巧设情境编儿歌

每个生字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而故事是最能打动儿童的心的。所以有些识字儿歌,可引导学生根据汉字创设故事情境编写。如“激”字,我提醒学生想一想,有没有看过石子扔进水里激起浪花的情景。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快被调动起来。根据“攵”旁多与动作有关的特点,我与学生一起编出了这样的儿歌:

动手扔石子,落进方池里。

激起白浪花,跳动在水里。

读着儿歌,一个淘气的小孩站在水边扔石子的情景呼之欲出。学生说得有趣,记得牢固。

四、利用犯错编儿歌

“多点少横”这样的错误是学生经常犯的。“善”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青海看海》一课中出现的生字,初学时没有觉得有多难记,但是几次作业,每次都有学生写错,上面的“羊”字要么丢掉“尾巴”,要么就少写一横,有的还把整个字写成“盖”字,孩子们对这个字确实需要一个好的记忆方法。

和学生仔细分解这个“善”字,我发现这个字上面是个“羊”,而剩下的部分,则可以当做一只“羊头”和一张“羊口”。有了这样的发现,我和孩子们编了这样一首儿歌:

一只小羊真淘气,爬上爬下做游戏。

看见大哥在下面,骑在羊头好得意。

压的大羊张口叫:小羊我的好弟弟,

三字经儿歌范文第2篇

如何让枯燥、反复的生字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这几年的低年级教学经验告诉我,儿歌是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之一。

一、 儿歌在语文课堂的表现形式

一年多以来,我和“唐婉工作室”的其他语文老师,一直都在坚持着“反复”的理念,做着儿歌搜集、整理、创编的工作。我们也用着各种不同的形式,让儿歌融入语文教学的课堂中去。

1. 课中操。

用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编成的课中操,既可以让生字反复出现,又可以调节学生的肌体活动,消除疲劳。譬如,在一上《识字6》教学中,我就创编了带有课文生词的课中操:

请你和我这样做,我就和你这样做。请你和我拍拍手,我就和你拍拍手。

海风海风轻轻吹,我就和你轻轻吹。珍珠珍珠闪啊闪,我就和你闪啊闪。

海带海带摇啊摇,我就和你摇啊摇。脚丫脚丫跳啊跳,我就和你跳啊跳。

鱼虾 鱼虾――(预设:学生说游啊游)

海鸥 海鸥――(预设:学生说飞啊飞)

2. 歌唱。同学们是天生的歌者,动听的歌曲对于学生们来说,不用讲就知道有多大的吸引力。在语文课本中,许多课文文字优美,像歌词一样可以唱出来,还有一些课文也可以给它们找到配套的歌曲,既可以作为课中操来做一做,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可以让它们成为识字的桥梁。譬如,苏教版小语一下《识字5》的韵文,就可以配上《小星星》的乐曲来唱一唱。

二、 儿歌创编的途径

在唐婉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崇明小学的语文老师,全都加入了生字儿歌创编的队伍中。因此,我们团队搜集、创编的儿歌也越来越多。那么,这些儿歌又是怎么来的呢?

1. 借。在教学过程中,我搜集、借用了其他版本的一些语文教材以及课外读物中的儿歌,进行同类拓展。比如,课文《一去二三里》的教学,我把北师大版的《数字歌》和人教版教材中的《数字歌》拿出来,让同学们进行诵读。在教学《家》一文时,我拿出了北师大版的《我的家》一文和课外儿歌进行诵读,简单易懂,也让学生对自己温暖的家有了深刻的体会。

2. 编。

(1) 生词组合。教学《秋姑娘》一文时,我们学校的笪红珍老师就编了这样一首儿歌:

秋姑娘,她来了; 找呀找,哪儿藏?

果实甘甜,虫儿唱; 风儿凉爽,桂花香;

月儿圆圆,是脸庞; 枫叶红红,是衣裳;

片片树叶飘满情; 悄悄走遍每一方。

笪老师把课后的二类字和田字格中要求学习的生字,全都编入了儿歌当中,让同学们诵读,利用儿歌达到了复习巩固生字的效果。

(2) 儿歌整合。我教学一上《识字6》这课时,根据几首儿歌整合创编成一首《沙滩歌》,其中一些词语正好就是课后学生们要学习的生字。

沙滩歌

太阳照zhào,脚丫到dào,海鸥浪花迎yíng风笑xiào。

海带摇yáo,鱼虾跳tiào,贝壳珍珠在闪shǎn耀yào。

晚霞起qǐ,渔歌gē绕rào,小小港湾真zhēn热rè闹nào。

像这样把每课的生字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自己创编或改编搜集到的儿歌,在教学最后作为总结,同学们的兴趣浓厚,复习巩固效果良好。

(3) 核心词提取。我们还常利用课文中的一些核心词语来创编儿歌,既可以概括课文内容,又可以在字词反复的过程中达到识记的效果。如:

浓绿小院紫丁香

绿叶沙沙消疲倦

小花盛开谢挂牵

花香入梦香又甜

――二上《一株紫丁香》

三、 儿歌创编的影响

一首首用生字编成的儿歌生动活泼,让学生兴趣盎然,他们不仅在课堂上读得津津有味,在下课后,学生还三五成群地念着,甚至自己也做了回小诗人进行创作。例如:

北风萧瑟翠竹摇,蟒蛇刺猬无处找。

蚂蚁觅食寒流中,苍松挺立大雪飘。

儿童放学归家早,滑雪溜冰多欢笑。

(二上《识字5》学完后蒋唯伊同学创编)

春节家人包红包。

小朋友们采花苞,

饺子吃得饱又饱,

过年家家放鞭炮,

开心快乐吹泡泡!

同学们根据课文的生字、词串所编写的儿歌,虽然语句还有些稚嫩,但是,这样的儿歌让识字固不再枯燥。

三字经儿歌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智障儿童 儿歌 识字教学

特殊教育是基本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提高智障儿童对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率,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儿歌识字作为一种新颖的识字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逐渐表现出特殊优势。儿歌语言通俗简洁,内容生动易懂,利于学生接受,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并能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儿歌识字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与尝试,吸引更多学校投身其中,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优势,呈现出勃勃生机,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一、儿歌在智障学生识字教学中的作用

1.有利于激发兴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是学习最好的内在动力。智障儿童由于受到生理限制,对外界的感知存在一定障碍,对事物的接触比常人少了很多,因而很难提起对事物的兴趣,即使培养了兴趣也比较单一受限。枯燥的识字教学对他们来说更是很大困难与负担,而在教学中引入儿歌可以极大地改善这一点。儿歌是深受儿童喜爱的一种体裁,在儿童世界里扮演着重要角色,因其用语通俗易懂,节奏感强,朗朗上口,语言十分俏皮活泼,智障儿童接触起来会觉得十分有趣,在娱乐游戏的同时相对轻松地学习知识,而不会感到压力与负担,将识字寓于儿歌中,化有形的知识为无形,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在兴趣的带动下探索未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学习难度。

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利于学习。

由于智力限制,智障儿童的识字能力十分有限,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单是生字就数不胜数,笔画增减和部首位置变换就完全成了一个新字。而智障儿童很难将这些字形一一记住,即使记住了也容易混淆,更难以和字音一一对应起来。智障儿童注意力狭窄,一下子能接受与学习的东西十分有限,他们发音往往含糊不清,对识字来说都是极大的困难。而且他们的智力只相当于两、三岁儿童的水平,知识容量有限,记忆范围十分狭窄,刚刚辛苦识得的字一会又全然忘得不知踪影也是时有发生的事。儿歌大都通俗易懂,符合智障儿童的认知规律,接触起来比较容易理解接受,不存在那么多障碍,利于学习,可谓是智障教育的福音,极大改善教学效果。

3.充分发挥联想,便于记忆。

儿歌识字教学法引入了很多我们经常见到的事物,充分发挥联想,将没有接触过的知识与我们认知里已有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样新老结合,降低了难度,便于记忆。如在“舟”字教学中,“舟船橹桨横中间,两个小孩上下站。茫茫大海一小舟,好像树叶飘海面”。充分发挥联想,把小舟比做儿童经常见到的树叶,更加生动形象、利于理解。对智障儿童来说,小舟难免空洞遥远,即使死记硬背记住了这个字也不懂具体指什么,而我国汉字多为象形字,都是由其具体形象演变而来。将舟的具体构型加入识字儿歌中,并将这种形象与现实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事物相联系,智障学生学习理解起来就轻松了许多,记忆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而不是一个大大的负担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山。

二、如何更好地在智障学生识字教学中运用儿歌

1.利用儿歌激发学生兴趣,进入学习状态。

在儿童较为单一的世界里,儿歌、动画与游戏扮演着重要角色,甚至牵动着他们的喜乐。儿童大都喜欢儿歌,被它有趣活泼的特点深深吸引着。在教学中引入儿歌,极大地激发儿童的兴趣,将原来生硬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儿童乐于参与其中,仿佛在玩耍娱乐而非上课学习,在这种和谐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知识,由被动接受知识变成自己自觉并且乐于的探索,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不会感到有任务的压力,而是被轻松的气氛包围。

2.借助儿歌了解字音字形。

智障儿童的认知能力有限,在字音字形的识别与学习上存在一定困难,需要老师采取灵活方法帮助他们学习。借助儿歌可以很好地了解字音字形。例如:“小孩子,戴帽子,头上一点写大字。小孩子,戴帽子,头上三点上学去。”这首儿歌十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头,多诵读几遍就可以轻松记住、信手拈来。这首儿歌将“子”、“字”、“学”三个字联系起来,以儿童较为熟知的子为出发点,头上加个东西便拓展引申出“字”,“头上三点上学去”,在上面添三个点就变成上学的“学”字,这样将它们联系起来一起记忆,“子”好比字根,衍生出了更多汉字,这样借助儿歌可以更好地理解字形。儿歌具有独特音律,利用儿歌了解字音,可以让他们押韵编排,如“子”、“字”、“自”这三个汉字读音相近,声调略有不同,便可借助儿歌区分理解。

3.编排儿歌帮助识字记忆。

根据大脑的遗忘规律,人们容易记住那些有意义、有规律、有特征的事物,忘记无意义、无规律、无特征的事物。而智障学生记忆容量有限,这个特征表现得更为明显。所以编排儿歌帮助识字记忆,将无意义、无规律的单独为个体的汉字通过儿歌形象化,使其有意义,并找出他们的特征,编排成儿歌就十分容易记忆了。例如:“一撇写在木上头,变成禾苗栽地头。禾苗长得肥又壮,田野一片绿油油。”这首儿歌就描述了“禾”字怎么写,且简单容易、上口背诵,背记下来以后可以轻松记住“禾”字怎么写。

4.借助儿歌化难为简,让智障学生轻松学习。

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相对于普通人来说存在一定差距,要求教学中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降低难度梯度,化难为简。所选儿歌不要过于冗长,不便于背诵,要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儿歌内容编排要与智障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更好地化难为简,让他们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三、结语

识字教育是教学中的基础教育和启蒙教育,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必备素质,而智障儿童由于先天生理缺陷,学习起来有很大困难,而儿歌识字教学法是在识字教学中较为有特色的一种,采用喜闻乐见、朗朗上口的儿歌为题材,旨在为智障学生识字教学探索更科学的方法,取得更显著的效果。帮助他们理解字音字形,进行识字记忆,提高识字效率,提高学习兴趣,建立起学习信心,是智障教育中的一大突破,更是我国智障教育事业发展的福音。

参考文献:

[1]王梦晓.“三段式游戏”在智障学生识字教学中的效用[J].现代特殊教育,2014,10:34-35.

[2]马秀娴.巧用多媒体让培智识字教学走向高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06:38-39.

[3]陈峭燕.儿歌促进小学语文有效识字教学探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0:210-211.

三字经儿歌范文第4篇

我们会发现孩子伴随游戏成长,有儿歌的游戏像插上了翅膀的天使,伴随小学生的精神一起飞翔。识字是小学生低年级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有很多教师在识字教学中把汉字的音形义结合在一起识字,而且还要及时地书写准确,这对于刚刚接触汉字的小学生来说难度不小,给大部分低年级小学生带来较大的负担。现代社会的小学生普遍较早开始阅读,识字能力强,但是因为年纪小,书写能力较差。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孩子的优势,发挥小学生记忆力强的特点,指导他们提前阅读,尽量主动积极地认字识字。儿歌在小学生识字教学中,能有效促进小学生的理解记忆。儿歌识字可以采用先认读,之后理解再书写的方式,这种认字方式既可以减轻初学者的思想负担,还能尽快引导小学生提高识字速度。同时,儿歌短小精炼,字词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孩子们乐于朗读,乐于学习,能从内容丰富的儿歌中识字认字,还能受到思想的熏陶。有专家研究表明小学生在七八岁以后脑容量就已经接近成年人,他们的音感和记忆虽然和成年人相差一些,但是这段时期是小学生记忆的黄金时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小学生认字的积极性,通过古今优秀的饱含文化思想的儿歌识字是非常必要也是极为可行的。小学刚刚入学阶段是小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小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直接受语言环境的影响,儿歌的语言简明、形象、生动、直白、准确,并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小学生对儿歌更加感兴趣,接受的速度更快,因此会学得快记得牢。

二、儿歌促进小学语文有效识字实施方法

(一)按顺序巧安排

儿歌内容较为广泛,思想明快,而且语言较浅显,内容通俗易懂,有着稚拙活泼的趣味性。由于儿歌语言注重音乐性,强调音韵节奏,吟诵起来特别朗朗上口,顺口易记,所以儿童对儿歌特别易于接受。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可以借助儿歌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通过儿歌进行小学语文识字,一定要按照顺序进行教学,先学习基础字,再学常用字,最后才是次常用字。要想学好基本字就要首先认识汉字的各种笔画名称。为了提高认识笔画的效率,同样要通过儿歌促进学习,使小学生在愉快轻松地儿歌教学中熟记汉字笔画,准确诵读。如:点横折,竖横钩,竖提竖折、竖弯钩。教学时边朗读易懂的知识型儿歌,边巧妙填空的形式,小学生们能够尽快熟记在心,熟能成诵。在学习笔画之后就要进入识字阶段,一定要通过简洁明快的儿歌朗读对所识的汉字进行整体认读,等在阅读文章或分析文章的时候就可以多遍朗读和反复练习巩固。之后再通过部件型儿歌来认读单个的汉字,加强记忆。最后到每单元结束的复习巩固阶段时,采用对比型儿歌来辨析同音字、形近字等。如“口加一横就是日,日加一撇就是白,日加一竖就成甲……”有了朗朗上口的儿歌的辅助,相似的字就不再容易混淆。小学生在熟记知识型儿歌后,能够在文章中形成整体印象,进而在阅读文章时就会在大脑中形成汉字定位,以致把文章和汉字合为一个整体,在阅读文章时引发对汉字的联想和想象,从而记住所认生字在文章中的位置,这样就会使小学生能尽快记住一些生字,之后再利用部件型儿歌和对比型儿歌形式的学习巩固生字,就足以使小学生的大脑中形成生字整体板块,加深了对生字的认识和掌握,真正达到认字和复习巩固巧妙融合、巧妙安排,认字效果事半功倍。

(二)引兴趣巧识字

低年级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从具体形象开始的。他们的心理特征、审美要求以及生活方式也就决定了儿歌文学样式的特色:一是自然合节的音乐性。儿歌的音乐性几乎是自然天成的,表现在它的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上。儿歌就像音乐一样能够满足这些孩子听觉上的需要。其音乐性的重要意义绝不亚于语义。低年级小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几乎是本能的,是绝对充满兴趣的。趣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小学生年龄尚小,常常是随着自己的兴趣转移。小学识字教学也要依据小学生的兴趣进行,儿歌识字有趣新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编写教材时候要千方百计介绍儿童熟知的身边的事物韵文。例如《幼儿园》:小豆豆,小元元,牵手同上幼儿园。幼儿园,真好玩,做完游戏荡秋千。荡得高,看得远,远方太阳红又圆。这首儿歌生动的描写了儿童在幼儿园的游戏生活,因为孩子们刚刚升入小学,对幼儿园极为亲切,很容易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这首儿歌的学习和吟诵,低年级学生就可区分“元、园、圆”三个同音字,在轻松的气氛中区分并熟练掌握这几个汉字。在小学语文识字课堂教学中,为引发小学生的兴趣可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游戏不仅增加识字的趣味,而且很容易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萌发创新的冲动。而儿歌的“歌戏互补的可操作性”,恰巧可以借助儿歌与游戏相依相存的关系,让儿童对识字学习产生游戏感,通过这种富于韵律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三)创情境激热情

一首儿歌往往包含着浅显的、为小学生能理解的“象”的内容,这种“象”单纯集中地描摹或叙述一件事物,一种现象,或几种具体事物。侧重自然物象为主。小学新生个个生龙活虎,积极热情,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愿意尝试新奇的活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尽量创设适合小学生学习和活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使孩子们喜爱识字、乐于识字、主动识字,一心一意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识字。通过儿歌识字,可以在教学实际中,依据儿歌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现有的条件和特点,创设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真实场景,营造孩子们喜爱的学习氛围,使孩子们在宽松自然和谐民主的气氛中积极参与识字。让学生先感知、体验,后理解运用。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如挂图、投影、多媒体、表演、绘画、音乐帮助学生识字。《尾巴歌》是首知识儿歌,老师在教授这一儿歌时,可以借助直观的图片展示形态各异的各种动物的尾巴,把识字和学知识结合起来。在具体而有趣的情境中,小学生会以特别投入的心态配合老师的教学,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散思维、举一反三,既积累了汉字,又积累了知识。

(四)重整体快认读

在传统的识字教学方法中,老师针对整个汉字,在教给学生字音时,同时进行字形和字义教学。老师常常是字字教授,由一个生字引发学习本字字音、字形再到字义,之后到组词等。把识字和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难度较大,小学生接受很慢,以致出现偷懒现象,直接影响到后期的语文阅读写作的质量和速度。如果通过儿歌识字就有很大程度的区别。儿歌识字教学法,应用的是整体认读的方法,旨在通过低年级小学生朗读和背诵儿歌的过程中学习识字并掌握句子和词汇。通过儿歌进行整体认读,识字认读既快速又简单,小学生在读儿歌时就能学到生字新词,达到快速认字的目的。比如对于杨树、柏树、松树等八种树的归类学习中,可以编写这样一首儿歌: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木棉喜暖在南方,桦树耐寒守边疆。在这个归类识字中,教师要在儿童熟记这首儿歌的基础上,整体接收整首歌词,整体视读“杨树”、“榕树”、“梧桐树”等语词,由这些表示树木名称的词带出生字“杨”“柏”“松”等,这些字都具有形旁表义的特点,且右半部分多数能起表音作用。通过对生字音、形、义的分析,使学生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汉字本身的特点及构字规律,帮助学生举一反三,注重知识的迁移,逐步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同时,让学生在熟背儿歌的过程中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及习性。儿歌语言就是这种活蹦乱跳的“活娃娃”。因此小学生们和“活娃娃”在一起识字更是效果极佳。如果识字基础不好,就会影响到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等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更会影响到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

三、结语

三字经儿歌范文第5篇

1.更易于激发阅读的兴趣。低段是孩子学习生涯的起始阶段,他们对一切都很新奇,也乐于尝试。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为孩子呈现了更多的文章,能使学生得到更多元、丰富的阅读体验,也更易于唤醒他们的阅读兴趣。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同时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大量阅读的时间,而学生只有在大量阅读中才能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真正爱上阅读。群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十分开放,合作、讨论、交流、质疑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而这些方式符合了低段孩子好动、好说、好想的心理特点。

2.更有效实现阅读的保底量。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低段的课外阅读总量规定为五万字。这五万字虽不多,但对低段孩子而言却十分不易。北师大版的语文教材中一二年段的课文(包括语文天地中的拓展阅读)总共才约三万字。低段学生因受识字量的限制,课外阅读较有难度,需要家长陪读。对于重视家校配合的家长,其孩子的阅读量必定不在话下,但对一些工作忙碌或对阅读本身不重视、不感兴趣家长而言,要让孩子阅读完这五万字,却犹如水中捞月一般。在群文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有序组织下可通过“听读”“看拼音读”“分享读”等形式,阅读到大量课外的文本。

3.更好地促进思维发展。群文课堂倡导多元发散思维,让孩子在丰富的交流碰撞中去构建自己对议题的认知。低段小朋友处于想象力与创作力异常丰富的阶段,群文课堂的教学能为他们的灵动思维提供最好出口,让他们诗一般的语言和天才一般的创造力得到尽情释放,也能推动他们更快更好地建立学习间的联系,发现学习方法,感受学习乐趣。

二、低段群文阅读教学的操作

1.议题扣“趣”。群文阅读教学议题应具有趣味性。低段的学生对生动的故事情节、夸张的想象、丰富的语言和拟人化的生活事物等尤为感兴趣。因此,在确定议题时,应尽量挑选一些有趣的童话、儿童诗、儿歌、寓言、神话等作为切入点。如议题“童话中的不可思议”,选择《猫小花和鼠小灰》《书本中的蚂蚁》《梨子提琴》《豌豆公主》四篇故事为一组,感受童话中离奇的想象。那些平时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出现或令人不可思议的情节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阅读兴趣,感受童话故事中抓住事物的特点夸张化想象的魅力所在。在孩子们兴致盎然的学习状态下,引导他们发现“故错”的手法,感受颠倒的乐趣及儿歌的韵律。

2.文本力“简”。群文阅读教学围绕着一组选文所贯穿的议题展开深入的理解和探究,学生在过程中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固定的理解,而是通过多文本从不同层次和角度来看待同一个事物或问题,形成强烈的思维张力,极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阅读效率。因此,群文阅读在课堂中一般要同时推进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文本。低段的学生识字量不够,阅读能力相对低下,因此,所选文章不能太长,内容不能太复杂。同时,在“简”中求“精”,挑选一些经典的、比较有文学价值的“美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广泛阅读并且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审美力。采用幻灯片展示等多种方式保持孩子的阅读热情,尽量避免一节课的文本阅读都用同一种方式进行。

3.方式求“活”。低段学生天真烂漫,自我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但对有兴趣的事物却可较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低段孩子的年龄特点要求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如游戏、竞赛、情境营造、表演、动手操作等,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第二届全国群文阅读教学大赛中,温州市的曹海棠教师执教二年级群文阅读课《一圈一圈往下绕》时,选择了五个文本:《房子里有箱子》《需要什么》《我底下有什么》《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打瞌睡的房子》,让学生感受环绕诗的好玩有趣、不同的表达形式以及写作手法。教学中,教师先出了一个俄罗斯套娃,让学生上台演示套娃的特点,然后出示一组诗歌:《沙发》《房子里有箱子》《花一朵》,让学生从中找出具有俄罗斯套娃特点的文本,并试着将自己的发现画“图”表示出来,再借用手势的大小和声音的高低读出《房子里有箱子》这一文本的特点与趣味。教师为了让学生感受“一圈一圈往下绕”这一特点,采用“玩”(玩俄罗斯套娃)、“找”(找环绕诗)、“画”(画环绕诗结构)、“读”(带动作读出环绕诗特点)等活泼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兴致盎然地感受环绕诗的特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