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化

数字化

数字化

数字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数字档案;概念;辨析

1 涉及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和数字档案概念文献数量情况

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和数字档案,是近些年来档案界使用频率很高的三个概念。在许多文章中更是同时出现。笔者对中国知网的文献进行了检索(以下文献数据也均来自知网),表1是1997年至2012年涉及这三个概念的文献数量检索统计。由表1可见,近15年来,期刊文献中涉及这三个概念(不论是单独使用,还是组合使用)的文献数量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值得关注的是这三个概念在同一文献中同时或两两同时出现的频率也在上升,这其中难免会出现将三者混淆使用或概念混淆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辨析。

2 档案数字化的概念

国内最早提及“档案数字化”的文献是1993年贾惠波在《档案学研究》上发表的《光盘在档案存贮管理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寿命问题》一文。截至2012年10月共有11115篇文献涉及“档案数字化”概念。

国内最早对“档案数字化”下定义的是李筱春。2002年,他将“档案数字化”定义为:“档案数字化是指计算机数字化技术在档案信息领域的应用。档案数字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把传统的档案信息,如文字、数值、(单色的和彩色的)图形、(静止的和活动的)图像、声音等的档案信息数字化,另一个是把数字化的档案信息还原成文字、数值、图形、图像、声音等传统的档案信息。前者是为了将传统的档案信息输入计算机,后者是将数字化的档案信息由计算机输出给用户。”[1]

之后有122篇文献对“档案数字化”下过定义。其中有代表性的如屠跃明、翟瑶认为:“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将经过鉴选、原本存储于传统载体上的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转换并加以存储、保护、检索利用的系统工程。”[2]

对档案数字化的定义有两点共性:一是与计算机技术有关;二是将其他载体的档案转化为数字化信息。不同之处:一是数字化过程是否可逆;二是单一转换与综合利用的区别。

3 数字化档案的概念

国内最早提及“数字化档案”的文献是1986年洛克里奇、张春艳在《国际地震动态》上发表的《美国全国地球物理资料中心的自然灾害活动》一文。截至2012年10月共有5228篇文献涉及“数字化档案”概念。与档案数字化不同的是,在这5228篇文献中,只有4篇对“数字化档案”下过定义。

国内最早对“数字化档案”下定义的是邹悦,2005年,他在《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一文中认为:“数字化档案指的是传统档案数字化后形成的数字化形式的档案。”[3]郑重认为:“数字化档案是指由办公自动化形成的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的电子档案。”并指出:“它从形成开始,就是数字形式。”[4]李殿环认为:“数字化档案来源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随着政府信息化的进程,网络化办公与无纸化办公的出现,各机构生成大量的电子文件,电子文件归档后作为电子档案存储在档案馆。另一部分就是馆藏的纸质档案、照片、胶片等传统档案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5]

对于数字化档案的定义差别比较大,有认为是“电子文件归档”后的产物;有认为是“传统档案数字化后形成的数字化形式的档案”;还有认为前两者都是的。

4 数字档案的概念

国内最早提及“数字档案”的文献是1979年李志豪在《经济管理》上发表的《谈谈商业一级站会计统计结合的实践》一文。截至2012年10月共有7558篇文献涉及“数字档案”概念。而对“数字档案”下过定义的只有13篇。

国内最早对“数字档案”下定义的是宋岩。2005年,他首次将“数字档案”定义为:“数字档案是指用计算机等工具对历史记录进行数字编码,并将所得数据记录保留在盘、片等载体上的一种档案。从记录方式来说,数字档案是用计算机语言,将历史记录数据化的形式来记录的。……从载体来说,它摒弃了人们常用的纸张等常用的载体,而用磁盘、光盘等载体。”[6]

何贞健将“数字档案”定义为:在“工作中形成的归档电子文件以及与其相关的元数据、背景信息”。[7]赵丽荣认为:“数字档案是指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信息与移交进馆的电子文件信息的总称。”[8]

对于数字档案的定义同样差别比较大,有认为是“归档电子文件”的;有认为是“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信息”的;还有认为前两者都是的。这同对数字化档案的定义一样,也就是说数字化档案与数字档案成了同一概念。

5 对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和数字档案概念的思考

5.1 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档案数字化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档案数字化,是指将不同载体形态和记录方式的档案信息通过计算机录入、转化、处理等形式,把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转化为0和1组成的数码序列,然后存贮到磁盘、光盘等物理载体上的过程。简单地说,档案数字化是将非数字形式档案转化为数字信息的过程。这里有三个要点:一是档案数字化的对象是档案;二是档案数字化的对象是非数字形式档案;三是档案数字化是一个从非数字形式档案向数字信息转换的过程。广义的档案数字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档案目录的数字化,就是将手工检索的纸质档案目录录入计算机,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二是将不同载体形态和记录方式的档案全部数字化,主要是纸质档案的全文内容数字化。档案全文数字化采用扫描录入方式,将档案全文内容按原貌逐页存储为图像文件,并为其编制目录索引,或是将文字形式的档案经光学字符技术识别后采用文本格式存储档案内容,辅之以全文检索数据库两种不同方式。

所谓数字化档案,就是将不同载体形态和记录方式的档案,利用计算机、扫描、图形图像处理、数据库等技术,把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转化为0和1组成的数码序列的档案复制品。也就是非数字形式档案数字化后形成的数字形式的档案,是非数字形式档案数字化后的结果。简单地说,数字化档案就是非数字形式档案的数字形式复制品。数字化档案仅指狭义档案数字化后的结果,广义档案数字化的档案目录数字化结果不包括在内,档案目录数字化的结果不是数字化档案,而是管理、利用档案的辅助品。

档案数字化是以保护数字化档案母体存在和利用为目的一种档案保护和利用手段。档案数字化过程是通过数字化的技术手段,应用相应的数字化设备,采取规范的数字化标准产生数字化档案的过程。

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有着密切的联系,档案数字化是形成数字化档案的过程,数字化档案是档案数字化的结果,没有档案数字化就没有数字化档案。

档案数字化的目的与产生数字化档案的目的一样,是为了使档案利用工作适应现代信息社会,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资源日益扩大的需求,提供远程和便捷的档案利用服务,提高档案信息检索速度,减少档案原件(特别是珍贵档案)频繁使用而造成的磨损,保护档案原件,从而充分发挥馆藏档案信息资源的优势,促进馆藏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5.2 数字档案与数字化档案。所谓数字档案,是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直接形成以数字代码记录的文字、图表、图像、音频、视频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数字档案是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产生的新型的档案,它是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档案的一种新的形式,并将成为档案的主要形式。数字档案包含着一切档案的要素,它产生于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的社会活动中,并且是直接形成的数字历史记录。尽管数字档案存在着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而只有经过计算机特定的程序解码,通过输出设备使它还原再现,才能人工识读;存在着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数字档案从产生到归档管理再到利用都要借助于计算机系统才能实现;存在着信息的易变性,数字档案在其生成、处理和管理等过程中,其信息内容极易被修改,等等局限,但这些并不影响数字档案成为档案家族中的一员。虽然数字档案存在着原始记录性和法律效力的认可问题,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管理措施的到位,采取各种形式的技术手段来保证数字档案的原始记录性和法律效力,相信这些问题会得到满意的解决。但这既不影响它的档案特征,也改变不了它的档案本质属性。数字档案是实实在在地地道道的档案。

而数字化档案,正如上文所述,数字化档案只是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产物,数字化档案是非数字形式档案的数字形式复制品。数字化档案不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历史记录,它不具备档案的特征和本质属性。档案的数字形式复制品也并不能等于被复制的档案本身,因此,数字化档案不是档案。

对于数字化档案不是档案的认识,我们也可以从对档案缩微复制品的认识中找到相似的答案。摄影技术的发明,为人类社会增添了新的记录形式,也为档案的存储增加了新的形式。在摄影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缩微技术就是这种新的存储形式在档案存储方面的具体运用。摄影技术为档案增添了新的成员——照片档案,也为减少档案原件(特别是珍贵档案)频繁使用而造成的磨损增添了新复制存储形式——档案缩微复制品。运用摄影技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记录,就形成了照片档案。照片档案包含档案的一切要素,具备了档案的特征和本质属性,是实实在在地地道道的档案。而运用缩微技术对档案原件进行处理就产生了档案缩微复制品,档案缩微复制品是档案的复制件,而不是档案,它并不具备档案的特征和本质属性。对于档案缩微复制品,虽有不少人称其为“缩微档案”,但是,“缩微档案”并不是档案,而且“缩微档案”的说法,只是一种简化不规范的说法,不能望文生义地就认为“缩微档案”是档案。虽然“缩微档案”是不是档案,也曾有过争议,但基本上否定了“缩微档案”是档案的看法。在吴宝康主编的《档案学词典》中,就没有“缩微档案”一词,而只有“档案缩微复制品”一词。对“档案缩微复制品”的解释是:“将档案按一定比例缩拍在感光材料上制成的缩微品。”“一般可以作为档案原件的代用品,有利于保护档案原件。”[9]《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 情报学 档案学》中收录的是“缩微品档案”一词,解释为:“利用缩微摄影方法制成的档案原件缩微品”,“缩微品档案是档案原件的副本”。[10]两者强调的都是档案的复制品。数字化档案也同缩微档案一样,不是档案,只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又增添了一种新的档案复制手段,增加了一种新的档案存储形式,添加一种新的档案复制品。数字化档案确切的称谓应该是“档案数字复制品”或者“档案数字形式复制品”。

那种将数字化档案定义为:既包括电子文件归档后作为电子档案存储在档案馆的,也包括馆藏的纸质档案、照片、胶片等传统档案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技术手段转化为数字化的信息的;以及那种将数字档案定义为:数字档案是指馆藏档案的数字化信息与移交进馆的电子文件信息的总称等的认识,都是将档案与档案复制品混为一谈,这不仅不利于认识什么是数字档案,也不利于档案学术研究。为避免概念混乱,建议放弃“数字化档案”的说法,改称为“档案数字复制品”或者“档案数字形式复制品”。并给“数字档案”正名,将所谓的“数字化档案”——“档案数字复制品”排除在“数字档案”之外。

5.3 档案数字化、数字化档案与数字档案。档案数字化与数字化档案这两个概念,虽然看起来都有“数字”和“档案”,但是它们与“数字档案”一点关系都没有。数字化档案就是档案数字化过程中的结果产物,档案数字化过程是由档案管理部门主动对所藏档案进行的数字化加工,而在这个由档案管理部门主动做的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并不产生新的档案(数字档案),数字化档案的产生完全由档案管理部门掌控,数字化档案仅表示是档案数字形式的复制品。而且,档案数字化不是简单把档案扫描成图片,数字化档案也并非是电子图片,档案数字化和档案信息化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数字档案的产生则完全是另外一个过程,它是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是真正档案的形成过程,而不是由档案管理部门加工形成的。厘清它们的关系对于认识什么是数字档案有着积极的意义。

注:本文为2012年度河南省档案局科技项目《基于网站集群的公共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管理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为:2012-X-68。

参考文献:

[1]李筱春.手段 途径 结果——档案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三者关系浅析[J].兰台世界,2002(3).

[2]屠跃明,翟瑶.档案数字化的元数据研究[J].兰台世界,2012(14)

[3]邹悦.数字档案资源建设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4]郑重.浅谈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关系[A].江苏省档案学会: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江苏省档案学会,2002:7.

[5]李殿环《基于.NET的数字化档案馆的研究和开发》[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6.

[6]宋岩.档案数字化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J].肇庆学院学报,2005(6).

[7]何贞健.国土资源数字档案标准建设有关问题的探讨[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福建省土地学会,2007:6.

[8]赵丽荣.关于数字档案馆构建的深度剖析[J].西部资源,2011(5).

[9]档案学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360-361.

数字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电视;数字机顶盒;多媒体随选服务

【中图分类号】G22 【文献标识码】B

未来学家托夫勒(A.Toffler)在1980年出版的《第三波》(The Third Wave)一书中,将人类经济的演进划分为三个波段:十八世纪中叶以前为农业波段,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为工业波段,从二十世纪末开始则进入第三波段,即信息或数字波段。第一波段的动力是劳力,第二波段的动力是机械和蓝领工人,而推动第三波段的动力则是信息和知识工作者。第三波经济是与第二波工业经济截然不同的信息网络与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的价值观、工作与生活方式都将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企业营运方式也将有颠覆性的变革。随着科技进步,数字化已成为趋势,目前台湾已有多种传播媒体投入发展数字电视服务,包括:无线电视、有线电视、直播卫星电视以及宽频网络等,在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媒体市场,这四种媒体种类在数字化的潮流中,各有其发展及因应之道。兹详述如下:

一、无线电视

台湾现有的无线电视台有公视、民视、华视、台视、中视等五家,以收视率来看,无线电视VS有线电视的收视总占有率,已经从1994年的72%Vs 28%,大幅滑落到2002年的35%Vs 65%(资料来源:A.C.Nielsen,2003年2月),无线电视优势不再。

有鉴于市场收视占有率逐年低于有线电视,五家无线电视业者也组成了“台湾数字电视协会”,想要集合众力共同投入数字电视的市场。所以在台湾当局1997年11月10号核定数字电视推动的时程;1998年5月8号宣布采用美规传输标准;2000年6月27号无线电视台透过竹子山华视发射站开始试播;2001年因为欧规传输系统具有移动接收、可建立单频网络(SFN)改善收视涵盖、室内接受较佳、抗多路径干扰能力强等特色,较适合台湾地理环境和营运模式,五家无线电视台希望变更为欧规传输系统,最后也变更完成;2002年5月31号,激活台湾西区无线数字电视播出;2003年4月18日台湾无线数字电视全区开播;2004年7月1日进行无线数字电视启用典礼,象征台湾无线数字电视多频道系统正式迈入营运。2004年无线五台更挟着奥运的光环,要顺势推动无线数字电视,同时订定这年为“无线数字电视推广元年”,许多电视业者也推出新的数字机顶盒来赶上这波热潮,但是随着奥运的结束,数字电视也随着进入了冰封期。从计划执行到实际开播,历经了七年的时间,原本预计2006年1月1号数字收视普及率可达85%,就可以停止现有的模拟电视讯号播送,全面改为数字讯号播送,但是截至目前为止并未达到。(资料来源:WWW.ettoday.com)

由于台湾当局拨给这五家无线电视台两个主频道,分别划分为播放一个高画质节目频道跟压缩播出四个标准画质频道,或是实时信息广播内容。而其经营型态,未来将朝向类似有线电视的家族节目频道一般,将其中一台设计为综合台,提供免费的节目,其它频道节目则分为体育台、影剧台、电影台等等。如果节目收视率提高,就有能力成为锁码付费频道,向收视户收费,否则仍将采免费收视,而以广告为收入来源。

二、直播卫星

台湾卫星频道业者有数十家之多,但是现今数字卫星电视服务业者,主要为隶属年代媒体集团的年代电通股份有线公司(ERA DIGITALMEDIA CO,Ltd),该公司是成立于2001年7月,资本额为三点二亿台币,由台湾的娱乐大亨邱复生与香港首富李嘉诚儿子电讯盈科主席李泽楷共同投资组成。2005年5月推出智能型数字电视(Intelligent Digital TV:简称IDTV)正式发表,结合高画质影音与网络互动特性,希望透过卫星传送影音资料,解决目前网络影音传输频宽问题,同时确保传输影音品质。IDTV影音平台可以在不同的平台(devices)上播放,特过PDA或是笔记本计算机,就可以享受到丰富的影音内容;而使用者利用家中的电视、个人计算机,可以结合网际网络、有线系统享受到实时互动的IDTV新娱乐平台。(资料来源:年代电通)由于IDTV的概念与传统的电视不同,是属于IPaddress导向的服务,等于是在“在计算机上看电视”(watch TV overcomputer),所以也有人称之为“Web TV”。IDTV的特色跟优势,是采取MPEG-4串流影音格式,不仅传送速度快,而且压缩比例高,既能节省频宽又能保有DVD的影片画质。(王大中,2002)此外,MPEG-4可将传输的讯息内容,依不同的属性分开传送,之后组合还原,有利于制作互动功能强的影音节目。比起其它媒体所发展的数字电视服务,更能现出数字电视互动、多频道、异步性的特性。

年代电通在技术的运用上,结合了三大技术领域:卫星通讯、串流媒体及网际网络。在内容部份,IDTV集合国内外知名频道供货商,24小时全天候播送,让使用者能在线上收视、聊天、实时投票、网页流览等强大的互动功能。

目前年代电通更与惠普、微软共同合作,推动“I’m双向影音实时互动平台”,建立网络电视的媒体平台与商业模式,让台湾的消费者只要喜欢、也有创意,开家个人电视台不再是梦。(资料来源:2005/12/16联合报)

三、宽频网

中华电信多年独占台湾的国内电信事业,可说是台湾客户数最多(2000万以上)、网络最齐全(涵盖固网、行动、数据网络、电信设施遍布全台湾地区及离岛,环岛网络更己经80%市场占有率)、营业额最庞大(年营业额约1800亿以上)、国际往来直达电路最多(200国以上)的综合电信业者(中华电信公司简介)。所以发展数字电视服务,中华电信的硬设备就相当齐全。面对固网开放,一直以经营语音服务为主的电信业者,在迈进科技整合的数字时代,也投身互动电视服务,经过五年筹备的MOD(multimedia on demand)系统,是以IPNetwork的方式提供交互式服务。目前MOD拥有五万五的客户数,于2005年4月18号全台湾开播,初步普及的县市有台北县市、台中县市、台南县市、高雄县市、基隆市、桃园县、新竹县和宜兰县共计十三个县市。其首波主推四大影音节目,包括“强档影片”、“欢唱坊”、“家庭金融Home Banking”、“魔力学园”,其中最独特的内容就是家庭金融Home Banking服务。而MOD所提供的内容有卡啦0K、游戏、理财、教学、新闻气象等,其中还有两个自制频道,一个就是U-News优新闻。2006年2月4号中视更取得

MOD的节目制播权,将致力于儿童妇女节目的规划。(2006/2/4联合晚报);收费是以包月或计次不定,机顶盒则是比照ADSL调制解调器,只要用户长期租用就能免费提供,营运初期将采随机附赠数字机顶盒,免去有线电视业者一个喊价三千五百元台币的机顶盒,竞争力远超过有线数字电视。(2003/10/09星报)

MOD结合信息、影音及通讯的客厅革命,引来有线电视业者、宽频电信业者卡位较劲,也被全台收视户涵盖八成以上的台湾有线宽频产业协会批评,有线宽频协会指出,有线电视系统业者身刻体会,最快三到五年,数字汇流的媒体时代就会来临,所以业者已经朝向宽频跟有线电视来全面整合,但是在跨媒体平台产业政策及法令还没有完成之前,挟着有全台宽频建设优势的中华电信,却要着手经营跨媒体平台的MOD业务,势必成为继电信事业后,全台数字汇流的新霸主,对经营有线电视业者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目前这个问题也引发业界的多方探讨。

四、有线电视

台湾目前共有五大有线电视多系统经营者,(Multiple System Operator,简称MSO),为了因应数字化的这场硬仗,五家MSO与独立系统在策略上更是各出奇招,目的就是希望能够成功的推动系统跟客户端的全数字化,像是最早推出数字化服务的中嘉网络,就主打互动信息平台来吸引用户,东森媒体科技则是以加值频道来增加客源,至于卡莱尔则是以增加更多数字频道与配合宽带厂商光速通讯的联合促销方式来增加用户;另外还没有推动系统数字化的太平洋联网,则是希望与卡莱尔、台基网的合作增加竞争力。而台基网和其它独立系统商则是还在观望当中。

1、中嘉网络:是由台湾和信集团投资成立的,这个集团也是台湾最早规划有线电视的财团,由于有近百万的收视户与高有线电视穿透率,让和信成为澳洲媒体大亨梅铎进军亚洲数字媒体市场的主要目标,透过旗下星空传媒集团的资金,子公司DNS技术进驻,星空传媒跟和信合资成立了“中嘉网络”,同时抢先在2002年11月6号在台湾中永和地区的新视波有线电视推动互动电视(Interactive Services)的服务。不强调更多的频道数,要给客户更多的服务;用娱乐互动吸引用户都是中嘉网络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主要目标。

2、东森媒体科技:身为台湾有线电视的龙头之一,原本只是提供带子给有线电视的跑带子公司,当时的名称叫做“力霸友联全线”,1995年因为和信集团在台北市的有线电视申请全军覆没,让力霸趁隙拿下其大数股份,1999年成立东森媒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有12家主控、收视近百万户,资本额210亿台币的公司,同时在2002年推出数字电视服务。针对旗下的地方有线电视,配合新推出的付费频道,推广用户安装数字机顶盒(东森取名为e-box),而其推出加值频道服务就在于,加强“教育、学习”相关的主题频道的规划与促销。而拥有百万收视户的东森媒体科技,目前更成为美商自由媒体集团(Liberty Media)收购的目标,而东森媒体科技的意愿也颇高,因为该集团有海外有一千五百万收视户,一旦东森电视纳进其平台,将可使东森电视频道的内容在全球播出。(2006/02/22台湾工商时报,Liberty包裹买东森集团)

3、卡莱尔:美国卡莱尔集团,不只是个资金雄厚的国际企业,这个被称为总统俱乐部的集团背后的顾问大有来头,包括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前英国首相梅杰、前菲律宾总统罗慕斯及泰国总理亚南德等等,政治实力也是其一张王牌。而其在台湾发展投资的是台湾宽频通讯顾问股份有线公司在1999年成立,除了提供宽频通讯服务外,更以极快的速度整合新竹、桃园及苗栗的有线电视系统,发展至今已经有南桃园、新竹北视、苗栗信和、吉园以及台中群健等五家有线电视系统,且这五家系统台在其经营区域内均为独占经营。而其也是在2002年进行数字电视的服务,同时也有两家系统台取得经营执照。而其公司所采的数字电视规格为美规的ATSC,不同于台湾的其它业者,目前数字电视服务内容包括了,除原有的电视频道外,另外增加了随选视讯、付费节目、教学节目及交互式内容等。而目前这个集团的最新的发展为,澳洲最大的商业电视台业者麦格里媒体集团(Macquarie Media Group)宣布与澳洲最大的投资银行麦格里银行(MacquarieBank),共同以11亿9千澳币约八亿九千美元,买下台湾宽频,希望台湾宽频的渗透率将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快速扩张。(2006/1/23台湾工商时报,澳洲麦格里媒体集团收购台湾宽频)

4、台湾固网:1999年台湾固网电信市场正式开放,不再是中华电信独占的局面,而台湾固网就是在2000年正式成立,历经六年的努力,在全球GSM系统的民营电信业者,亦占有一席之地;台湾固网的成立,更运用先进的光纤宽频网络,大幅提升通讯效率,2002年取得3G执照,电信关系企业形成完整架构,未来将致力于固定网络与行动通讯的整合。目前经过并购后,现在主要的大老板为富邦集团,在2005年初,台固透过旗下的台固多媒体拿下太平洋联网大股东富洋投资过半的股权,正式的跨足有线电视市场,成为台湾五大电视系统商之一,掌握五十万用户,同时其势力更全面进驻太平洋联网旗下的多频道商MSO,包括红树林有线、北海岸和凤信有线等多家公司的董事会。(郭文)而台湾固网在有线电视市场的投资,主要是台固转投资的富洋投资公司,要在2006年投入十亿台币做双向网络建设、及HDTV数字电视的投资,透过台湾大哥大3G服务,推展行动购物,未来也打算针对占人口20%却只有不到5%的儿童节目发挥。(蔡明忠)

5、台基网:身为台湾五大MSO的台基网,是个集台湾中部七家有线电视业者而组成的系统,这个当初因为统一购买频道节省成本而组成的联盟,原本是由九家地方有线电视业者所组成的,因为理念的关系两家退出,而其组成的方式很像战国时代的合纵策略。因为不同于中嘉跟东森的一条鞭模式,任何的发展都需要七个老板的共识、决议,所以对于数字化的策略也慢了些,目前只着重在各系统台的线缆建设,更具体的数字服务内容,仅止于想要推动中部新闻网和一些周边的服务和购物台等等构想阶段。

五、结语

汇集前述发现,台湾地区在数字化的潮流中,不管那种媒体来推动数字电视,都面临以下问题:

(一)数字电视具有进入与退出障碍

不管是选择哪一个平台,或是有线与无线的讯号传输方式,数字电视事业所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有其技术和服务上的标准,所以投入经营有极大的进入与退出障碍:

从技术层面而言,工程庞大的数字传输设备与相关技术需求,对于每种类型的媒体经营业者来说,都需要巨额成本与时间,而技术都来自境外,如何取得与掌握,以及维持以后硬件工程品质与营运自主也是一项难题。STB为消费大众使用数字电视服务的基础,是推广数字电视服务的第一步,终端设备STB的制作成本无法降低,经营数字电视的业者要先投入资本为客户量身订做STB,但订户可能因损坏或技术落伍而流动或是中止服务,使得STB的制作成本为业者沉重的负担。

从内容层面说,电视数字化后,频道空间大增,需要庞大的内容加以填充,然而数字电视节目的制作、购买及管理的相关成本比传统节目高,加上各类内容的生命周期变化,都是业者需要考量的问题。

资金需求也是一大困难,数字电视事业处于新兴时期,无法在短期内获利,所以业者势必需要有充足且持续的资金支持,才能投入常期的营运规划。如人才培训、内容研发所需就甚大。

(二)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业者在规划数字电视事业的经营策略重视的要点有两项:一是创新数字内容,提供差异化的升级服务。要求节目制作流程全面数字化,开发符合数字价值的新节目,扩大节目来源,媒体之竞合互动关系的紧密,在去政治化与经济利润主导下,大量大陆剧进入台湾市场,收视率表现颇佳。未来两岸节目的交流更加频繁,台湾有线数字电视产业上下游势必将融于整个亚太地区大媒体版圈。这就要求业者运用行销策略,创造消费者的新需求,拓展民众的接受度,同时建立使用者付费的观念。由Rogers(1995)提出的创新传播(Diffusion of Innovation)理论中,未来数字电视被人们所采用和接受的程度,将取决于其相对利益(relative advantage)、兼容性(compatibility)、复杂性(complexity)、可试验性(trialability)与可观察性(observability)等特征,而其观点可供数字电视产业与其服务推广者、数字电视节目制作者以及数字电视平台商业模式设计者深思。电视数字化后频道增加,消费者的选择也增加,电视只是众多娱乐与信息的来源之一,以后电视对家庭的重要性会下降,消费者收看电视和广告的时间也会减少,所以电视台也不能对数字化有过多的憧憬。

(三)台湾地区政策法规影响数字有线电视产业发展的脚步

台湾当局为了鼓励数字电视的发展,在政策与法令方面,订定了许多优惠与辅导的措施,举凡“数字台湾计划”、“终身学习法”、“加强数字内容产业发展推动方案”、“促进产业升级条例”与“网络多媒体产业发展推动计划”的订定,都展现其正面态度。然而在实际的推动中却还是存在以下问题:当局相关预算都以无线电视业者为优先补助对象,有线电视业者很难争取到同等的资金补助;因应媒体汇流趋势所需进行的广电三法整并工作,修法脚步慢使得数字电视市场形成不公平且混乱的竞争环境;台湾当局对于数字电视系统曾经反复变更,虽然后来开放业者自由采用适用格式,但又表示未来要统一数字机顶盒的规格,让业者无所适从;台湾当局一向对于有线电视服务的收费制度采取严格审议,对于数字电视服务目前也以类似的方式在管理业者的收费模式,压抑了业者创新经营模式的发展空间。

数字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数字化;复合型图书馆;系统科学;特色数据库;地方文献

中图分类号 G25O.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8214(2005)03一OOO9—02,

文献资源数字化和数字化资源开发是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核心问题,也是复合型图书馆研究课题的核心问题。本文围绕这一命题,以浙江图书馆的实践探索为例进行理性思考。

1 以系统科学理论为指示灯

系统科学将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构成与自然科学、数学科学和社会科学并立的新兴科学门类。系统科学一方面以提炼融合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的运筹学、控制论、信息论等技术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因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的自身综合性横断学科自组织理论的创立而丰实。由此,极大地推动了系统科学前进的步伐。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一项典型的系统工程,具备了系统的整体性、关联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动态性、有序性等基本特征。

1.1 数字图书馆是人类大智慧的结晶和高科技产物的庞大人造系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从宏观视角而言,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脱离不了国际间的携手合作。例如美国联邦政府提供资金的合作规划——数字图书馆创始工程第二阶段,是一个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等单位主办,由博物馆和图书馆服务协会(IMLS )等单位协办的政府机构内的计划。该启动计划是由多机构发起,旨在寻求提供下一代数字图书馆基础研究的统一领导,以推动分布于全球的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并赞助现存的和新建的团体关注有所创新的应用领域。我国文化部于2ooo年开始在全国倡导实施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旨在建设超大规模的优质中文信息资源库群,并通过国家高速宽带网向全国及全球提供服务,最终形成世界上最全面、最系统的网上中文信息基地和服务中心。再如中美100万册图书数字化计划,预计耗资近2ooo万美计划在3年内对100万册中、英文图书进行数字化加工,实现网上全文检索、阅读。该计划已于2003年上半年正式启动。从微观而论,数字图书馆的准确定义应该是超大规模的、分布的、多文化、多媒体、多语种,可无缝连接、跨库检索的海量数字化信息资源库。由若干子系统构建,包括数字资源的采集、加工、知识挖掘、信息与检索、管理、参考咨询、用户培训等。因此,无论从规模、内容到形式、技术都远非仅凭任何一个馆的实力能够企及的。

1.2 数字图书馆系统是一个实体和抽象相结合的动态的开放系统,技术创新为其不竭源泉和动力

数字图书馆系统以计算机硬件、网络通信设备等物理状态的存在作为组成要素,又由概念、原理、指令、程序等非物质实体构成。比如,以处理文献资源为基本目的的元数据标准,以揭示收藏和服务功能的OPAC体系,知识产权的授权使用,数字化资源质量保障体系和效益评估体系,与环境有信息、物质和能量交互作用,系统内部结构也可以随时间变化。数字化信息资源组织形式从顺序的、线性结构转变为直接的、网状结构;信息存储形式从单介质转变为多媒体。技术是数字图书馆系统演化进程系统的序参量,技术轨迹的斜率,即技术突变,引起局面的突变。数字图书馆建设本身充满着不确定性,无处不在的非线性永久地发生作用。

互联网实现了计算机硬件的连通,万维网实现了网页的连通,如何将物理上互连的众多资源汇聚起来,联合提供服务,是近几年新兴的网格技术的实质。网格就是要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的全面连通,其应用将遍及各个领域,成为具有高性能处理、海量数据存储和大量仪器设备等特征的21世纪人类社会的信息处理基础设施,最终实现网络虚拟环境上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消除信息孤岛和资源孤岛。

2 以特色数据库为制高点

2.1 拿来主义

数字图书馆好比长江大海,不弃涓流,容纳百川;而形形规模不等的数据库构成其主体和实质性基础。我国已建成一批特色鲜明、内涵宏富、使用成熟的大型数据库,仅浙江图书馆先后引进及建成的大型镜像站就有

2.2 自建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宗旨是将中文信息为主的各种信息资源数字化,加速改变互联网上中文信息匮乏的状况,形成中华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整体优势。将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当代建设的辉煌成就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展示,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各图书馆正根据自身馆藏特色与地域优势,利用“都柏林核心元数据”格式,按照选题、编排、数据质量、检索途径、用户界面等规定建立专题数据库,尽全挖掘、扫描、收集(或链接)、整合、存贮、揭示有价值的实体和虚拟资源。

2.2.1 古籍善本数字化

古籍因其不可再生,亟待保护的文物价值和不涉及知识产权保护范畴的可操作性,应当列为先行实施数字化的文献资源。已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的《浙江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收录范围为:“一般以清代乾隆六十年为下限。凡乾隆六十年以前之写本、刻本、活字本、抄本与稿本,皆在选录之列。清代嘉庆元年以后宣统三年以前之稿本,流传较少之刻本、抄本、名家批校题跋本,1912年以后罕见之传抄本,亦在选录之列。”共收录古籍6935种7506部,其中经部864种955部,史部1894种2021部,子部1528种1641部,集部2574种2805部,丛部75种84部。2OO2年7月起,文化部、

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华再造善本”工程。确定再造善本1300种,首期再造唐宋善本700种。2OO3年已再造善本4o余种,耗资2OOO万元。2OO4年再造200种。古籍尤其是孤本、善本的数字化,堪称是最妥善的保护、保存措施。 2.2.2 缩微胶片转化

缩微摄影技术采用专门的设备、材料和工艺,把文献资料以缩小影像的形式摄影记录在胶片上,经加工制作成缩微品保存和使用,为保护文献原件、提高文献利用率、降低管理费用发挥过重要作用,成为文献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然而,与数字化资源比较,其存储空间仍旧占用大,保管条件要求高以及检索不便的缺点也显而易见。浙江图书馆经过的努力,已将大量古籍和特藏制成缩微胶片,仅清末民国期间的浙江版旧期刊就逾530余种、旧报纸250余种,共计50万拍。将这批珍贵资源的数字化已纳入议事日程。

2.2.3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库

集中精兵强将,开发研制既兼容通用又特性鲜明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据库,本身极具科学探索意义,并且蕴涵着明显的或潜在的经济实用价值,应当予以重点扶持和鼓励。比如,浙江图书馆初步建成的《中国历代名人图像数据库》和《外国名人图像数据库》,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浓缩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创造者中的代表人物的风貌,具备文化、教育、审美、统计、工具等多种功能。前者设立了名人姓名、汉语拼音、生卒年、生平功名(例如官衔升降、职业变更、中举登第等)、字号别称、时代(分远古、夏、商、周、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近现代)、籍贯(古今地名)、图片说明等检索点,已收录人物5OOO余名,图像10000余幅,预计人物将达10000余名,图像2O00O余幅;后者设立有英文名、中译名、身份、生卒年、生平事迹、国别及出生地、所属大洲、图片说明等检索点,已收录人物2OOO余名,图像4OOOO余幅,预计将达10000余人,3OOOOO余幅图像。数据库分别可通过局域网和广域网访问.问世以来广受欢迎。

3 以地方文献为重头戏

家有谱,方有志,国有史。古人云: “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地方志作为中华文化宝库的珍贵财富和奇葩,享有“地域百科全书”的美誉,具备资治、存史、教化、兴利等功能。开发、利用其宏富祥瞻的信息内涵,为社会主义精神、物质文明服务,意义显著、前景广阔。但纸质地方文献不少系非正式出版、未广泛流通的灰色文献,存在着冗余度大,头绪纷繁,查检不便,引用困难等诸多缺陷。浙江图书馆从1900年建馆肇始,就将尽全收藏本省地方文献胪列为文献采集条例的重中之重。迄今为止,经多方征集和采购已入藏新编浙江省省级志、综合志、专业志1600余种。浙江图书馆正着手将此1600余种新编方志印刷本全文,采用先进录入加工技术数字化。并经标引,建成操作电脑化、检索智能化、传递网络化、存储自由化、资源共享化的浙江省新编地方志数据库,为浙江省地方志的取精用弘开创一个崭新的局面。地方戏曲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财富,根深而叶茂,浙江图书馆将建立多媒体数据库的首选目标锁定为发源于本土而影响全国、享誉环球的学校(19个):戏班、剧团、研究机构,另有相关资料,包括:越剧研究、相关论著、演出习俗、越剧戏考、戏曲会演资料、评奖资料、拍摄电影、录像名单等。

浙江图书馆初步建成和在建的数据库尚有《浙江旅游文化多媒体数据库》,以遍及浙江的成千上万的名胜古迹、文化景观为经,以名人、翰墨、特产、佳话为纬;

4 以开发利用为生命线

纸质出版物增长势头依然迅猛,而网上可利用资源更呈海量发展趋势,智能化模糊检索体系极大提升了文献的查准率、查全率,强化了信息的可共享性和增值性;纷至沓来的信息用户也愈渐成熟,需求更凸显多元化、理性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全天候开放f下转第页)(上接第1O页)和全方位揭示各类实体和虚拟资源,构建便捷的信息通道、知识平台和导航系统,理所当然地成为以保存文化遗产、传播知识信息、开启智力资源为己任的图书馆工作者在知识经济新时代的神圣职责。

4.1 弘扬先进文化,倡导网络文明

“网络文明工程”是由文化部、团中央、广电总局、全国学联、国家信息化推进工作办公室、光明日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单位于2OOO年l2月7日共同发起主办,以“文明上网、文明建网、文明网络”为宗旨的大型网络管理和引导活动。根据对搜索引擎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互联网上相对独立的中文文化网站约为52000个,其中以WWW开头的,约有34OOO个。我国数以千计的公共图书馆大多建有自己的网站,而且开设了电子及多媒体阅览室,也正在以高品位的创意,高格调的内涵,高标准的管理,高质量的服务成为网络文明工程

的骨干力量。

4.2 主动激活信息,积极参与竞争

数字化资源因其多文化、多语种,纷繁而虚拟,既形成大海式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知识、智力源头活水,也造就了深不可测、奥妙无穷的科技迷宫,增大了深度挖掘、精当整合的难度,对于图书馆工作者的文化素养、业务功底和动手能力相应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浙江图书馆在网页上不仅启用馆藏书目查检、预约、续借,自建和引进数据库,搜索引擎推荐和技巧指导,有关网站链接、网络资源导航等功能,并且开辟信息服务和互动热线,快捷解答咨询,代为检索遍及科研课题、专利发明、技术革新、编史修志、策划

设计、留学深造、论文撰写等各类资料,并编汇和原文传递包括饮用水、乳制品、酒业、保健品、管理营销、房地产、等多项专题系列资料。占有优势的丰瞻广袤的资源,训练有素的娴熟查检技能和世代相传的职业道德根基,构建了图书馆介入市场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4.3 建设开发并举,纸质网络双赢

枯树无果实,空话无价值,数字资源建设不仅需要坐而论道,更需要起而行动。我们亲身参加了数据库建立的实践,真切地体会到其调研、筹谋、搜寻、输入、校对、补充、更新..道道工序的繁琐艰辛,也领略到其包含的创造性劳动、智力展现与个性张扬的成就感,尤其可以分享被开发使用、发挥效益的喜悦。而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所使用乃至信赖和倚重,正是数据库建立以及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终极目标。边建边用,以使用的深度、广度、力度作为评估价值、改进质量的试金石和催化剂,可以确保文献数字化的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

人类文化传统和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注定了复合型图书馆的长期客观存在,事实雄辩地证明,数字化资源建设不会因为停电的烦恼以及病毒、黑客的作崇,减缓前进的步伐。与此同时,纸质文献的全方位开架阅览、外借,也没有因为失窃频仍而畏首畏尾;以人为本的精神贯穿于这一不可逾越的图书馆发展阶段的各个工作环节。遵循系统科学要素,前瞻性地通盘考虑实体和虚拟资源的现状与发展,有目的地推动两者的相济互补、共存共荣,制定一馆一地一省以至全国的文献数字化建设、开发及共建共享规划,采取切实有效的建设与使用并重的措施,图书馆必定会取得文献数字化的飞跃,开创纸质与数字化资源管理及利用双赢的新天地。

参考文献

[1]钱学森.大力发展系统工程,尽早建立系统科学体系 光明日报,1979—11—10(2).

[2]黄晓斌,邓爱贞.网格技术的发展与数字图书馆建设情报资料工作,2003,(5):32—35.

[3]刘世昕.新一代互联网将升华为“网格”WWW要变CCC.中国青年报,20O2—04—12(5).

[4]赵达雄.美英数字图书馆建设工程项目概览[J].图书馆杂志,2O02,(3):70—71.

[5]劳莱斯·莱斯格.重围中的因特网

[6]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指导小组.国家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2003--2005年规划)

(赵达雄,男,浙江图书馆研究馆员)

(陈蓓,女,浙江图书馆馆员)

数字化范文第4篇

关键字 数字化 无线

数字化家庭是未来智能小区系统的基本单元。所谓“数字化家庭”就是基于家庭内部提供覆盖整个家庭的智能化服务,包括数据通信、家庭娱乐和信息家电控制功能。数字化家庭设计的一项主要内容是通信功能的实现,包括家庭与外界的通信及家庭内部相关设施之间的通信。从现在的发展来看,外部的通信主要通过宽带接入Intenet,而家庭内部的通信,目前比较广发使用的局域网WIFI无线接入技术。

个性化与互动性成为互联网新发展方向。据相关统计数字显示,截至到2012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人,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39.9%,其中网络游戏用户达到3.3亿人,占网民人数六成以上。手机首次成为中国网民的“第一上网终端”。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达到3.88亿,超过电脑上网用户的3.86亿人;而农村网民数量达到1.46亿人,占中国网民人数的21.7%,而且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仅今年上半年就增加了1463万。持续增加的网民数量,使我国互联网规模迅速扩大,并推动网络技术、业务推陈出新。在网络技术方面,目前,互联网在我国应用丰富, 网络发展方向是工具、服务平台和娱乐 ,现以 Web2.0 为特征的博客、分类信息等,使互联网向个性化和互动性方向发展。

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成长加快了向传统行业和服务领域的渗透。垂直门户、个人网站迅速成长;电子商务交易额快速增长;实现电子政务、远程教育医疗、移动信息、在线数字内容等

数字化家庭诞生 21 世纪,人类将迎来一个数字化时代,家庭也将步入数字化行列。数字化家庭将彻底改变人们传统意义上的生活与娱乐方式,什么是数字化家庭?专家认为,数字化家庭应该是以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各种家用数字化设备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智能化的网络家庭。包括四大功能:信息、通信、娱乐和生活,数字家庭产品将走进人们的生活中,在中国将拥有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随着个人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数码相机、刻录机、 DVD 、数字摄像机、 MP3 等产品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在被数字家庭产品包围着,使中国家庭获得全新的数字生活体验。

电脑是数字家庭娱乐中心在数字化家庭中可以连接的设备很多,像电话、 PC 、电视、音响、数码相机、摄像机、录像机、空调、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灯和电子门锁等等。要想实现上述设备的互连互通,这些家用设备都实现数字化是必要的前提,如电灯必须是数字化控制的电灯,音响也必须是数字化的音响,不然它们没有办法融入整个数字化的网络,满足数字化家庭的要求。家庭数字化产品是数字化家庭的基础,没有各种家庭产品的数字化,就不可能实现数字化家庭。,电脑仍然是数字化家庭的中心电脑是最丰富的资源共享平台,具有最强大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可扩展性,是整个数字化家庭的大脑。数字家庭娱乐中心什么样,娱乐化是 IT 的下一个方向,人们现在希望在家庭电视和立体声设备上欣赏数字内容 . 家长可将卧室或书房变成多媒体娱乐中心,用电脑播放最新的 DVD 电影,用自己喜欢的 MP3 音乐创建个人数字音乐点唱机,甚至设计数字化家庭影集来与朋友和家人共享。

数字化生活方式称为科技信息时代的一种趋势。继电话、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促进 ICT 的 2 次浪潮后,家庭数字化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生活方式将是第三次浪潮的特征,数字化生活方式也正逐渐成为现实。随着计算机的文字、动画、视频、图像、声音及网络等综合处理能力的提高,计算机将与电话、电视等其它设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呈现出明显的智能化,集成与交互将是家庭未来电器的重要特征。交互式影视服务(交互式电视,交互式电影、交互式音乐)家庭办公(远程办公 视频会议电子报纸)联机消费,多媒体交互式教育,家庭图书馆,娱乐游戏 聪明电器。数字化生活可能成为未来生活的主要模式,人们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也将更加丰富多彩。

家庭数字化市场前景一片光明。预计今后两年内将有近 1 亿的家庭构建家庭网络,根据美国一家权威市场调查机构预计,2011年,建设网络化家庭所带来的市场总值将高达 4500 亿美元,其中 3700 亿美元是智能信息家电硬件产品的价值,其余是软件和技术支持服务的费用。 到2015 年,50 %以上的新房将具有一定的“智能型家居”功能。同时,由于技术的标准化,这些新型家居将比比尔 . 盖茨耗资 6000 万美元建造的高科技别墅便宜得多。 智能家庭行业在中国正是市场快速形成期,这些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产品将构成世界范围内后 PC 时代的新兴 IT 市场。智能家庭系统提供面向家庭设备的网络平台,将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信设备、家用电器和保安装置联结成网络,进行集中的或异域的监控、控制和家庭事务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

数字化范文第5篇

数字化测图的实质是将图形模拟量(地面模型)转换为数字,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的过程就是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后由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内容丰富的地形图,并且能够由电子计算机的图形输出设备恢复地形图或各种专题图形。数字化测图包括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摄影测量与遥感数字测图、原图数字化成图等。数字化测图的成果以计算机文件的形式通过磁盘、光盘等存储,将地面信息通过数字信息储存形成数字地图。数字地图包括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线划图(DLG)和数字栅格图(DRG)。

一、数字化测图基本原理

首先通过航片数据采集、原图数字化、野外地面数据采集生成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其中野外地面数据采集需要绘制草图);把定位信息和绘图信息进行数据传输、数据处理生成地物模型和地貌模型;通过对地物模型和地貌模型(野外地面数据采集参照绘制的草图)进行屏幕编辑生成绘图文件,对绘图文件进行存盘或输出地形图。

二、数字化测图的方法

(一)、摄影测量与遥感数字测图

利用航天摇感技术缩短中小比例尺地形图数据的更新周期,如利用卫星正射影像图完成中小比例尺地形图的成图或更新;利用航空遥感技术进行大比例尺航测数字化成图,能大大缩短作业的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成图方法:采用先内业数字化采集后外业调绘,再由内业数据编辑成图的作业流程,高程注记点采用航内测图高程。

工程流程如下:航空摄影、像控点联测、电算加密、航内测图、外业调绘与补测、数字化建库、成果验收。

航空摄影:

1、航摄依据:航摄仪、象幅、焦距、航摄比例尺,地形图范围、测区相对航高、太阳高度角、阴影、飞行方向等项要求。

2、飞行质量的要求:航向重叠、旁向重叠、象片倾斜角、旋偏角、同一航线上相邻象片的航高差,利用GPS定位导航。

3、摄影质量的要求:航摄底片的平均密度、 底片的灰雾度、 底片的反差。 用目视法检查底片,应影象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调柔和。光学框标的影象必须清晰齐全,象点位移误差满足要求。用解析仪检查的压平精度,检查点上的剩余上下视差满足要求。

像控点联测:

1、航外控制测量基本精度:一级以下控制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野外像控

点平面位置相对最近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野外高程点对最近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

2、野外像控点布点原则及方案:一般采用平高区域网布点,当出现主点落水时采用全野外布点。

3、野外像控点选刺:野外像控点位置要求、像控点选点的目标要求、刺点片的要求及正反面整饰。

4、像控点点位的选择:当选用GPS-RTK进行测量时,流动站在作业过中必须保证可接收到5颗卫星,避免在密集楼群或树丛、高压线下作业。当像控点不满足上述条件时,应采用全站仪方法施测。流动站距参考站的距离,应不超过3千米,参考站必须位于三、四等GPS点上。系统的设置:参考站的设置和功能验证时,一定输入统一解算的该点WGS84坐标,并要求必须进行100%检核,确定参考站系统是否工作正常。残差检验:当参与转换的公共点为4个或4个以上,各公共点点位和高程残差应在3cm以内,超限点应剔除。实测检核:在转换参数计算并经过残差检验后,在RTK正式施测前应进行一次有效的检验,即在测区内的等级控制点上(不能是架设参考站的点)进行测量,检核点位和高程较差应小于5cm。

航测内业部分:

内业加密:电算加密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电算加密程序采用PATB光束法平高区网加密程序。

电算加密前准备如下资料:航摄仪质量签定表、航摄底片扫描数据、控制像片、航外控制成果表、像控点连测网图。

电算加密选点、 电算加密的各项限差及内业加密点中误差的估算 : 1) 依据多余野外控制点(检查点)计算加密点中误差 ;2) 依据区域网公共点计算加密点中误差。

空三加密: 一个区网由一个作业员观测。

计算及成果整理:按程序要求编写信息数据,要认真校对做到准确无误。处理问题的一般原则是先解决粗差,然后解决精度问题;先内业后外业;先解决相对定向模型连接,后解决绝对定向问题。

空三加密成果检查:电算加密应提交资料。

航内测图:依据电算加密资料,采用VirtuoZo NT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行全要素地物、地貌测绘。

航测内业测图:全方位、全要素地物、地貌测绘。

外业调绘及补测:

1、调绘及补测工作均在航内提供的航测初级图上进行,外业调绘人员按规范、图式、设计书的要求,对内业测绘的地形要素进行野外检查、调绘及补测。满足调绘及补测的基本要求并进行房檐改正。

2、图边拼接及图阔整饰。

(二)、内外业一体化数字测图

全野外采集法:使用RTK、全站仪现场采集,获取地物、地貌点的空间位置数据,将空间位置数据转换成矢量图。全站仪在野外进行数据采集,用数字代码和绘制草图来区分不同的点位数据,用电子手簿做记录,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经绘图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图件编辑后用绘图仪输出成图。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方法,通过系统前端数据平台,统一数据标准,提高数据质量,直接更新图库数据。

作业过程:1资料准备;2控制测量;3测图准备;4野外碎部点采集:一般用“测算法”采集碎部点坐标,对地形图要素进行编码;绘制工作草图,它是保证数字测图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5数据传输;6数据处理:将外业采集的数据格式转换成图形编辑系统要求的格式(即形成内部码),对外业数据进行分幅处理、生成平面图形、建立图形文件,进行等高线处理,即生成三角网数字高程模型(DTM)、自动勾绘等高线等;7图形编辑:对地形图的地物、地貌进行编辑,进行图廓整饰;8数据输出;9检查验收。

(三)、原图数字化成图

传统的地形图测绘方法称为白纸测图,其实质上是将测得的观测值(数字)用图解的方法转化为图形。采用原始的平板仪测图的方法,成图后做手扶数字化仪采集和扫描后矢量化进行数字化处理入库,测绘过程中的精度损失,手工绘图的工作量大。

作业过程:作业前应将测区图幅分布图、地形图原图等资料准备好。对软件中的地形图编码进行设计与检查。对工作原图进行检查和预处理: 工作原图上的地物、地貌、水系、植被等要素要表示清楚正确。 图面的预处理和属性数据的预处理; 对图面上注记不合理的要进行处理。各种容差设置:根据测图要求,设置内点容差和结点容差、图纸定向限差、工作原图定向中误差。

原图数字化: 数字化时作业员应根据原图图形仔细辨认地物、地貌的性质和定位点的位置;应正确确定高程点属性与注记放置方向;等高线应采用曲线方式采集。

图幅接边:每幅图建库后,应添加图廓外整饰信息。

精度要求: 图廓边长误差、对角线误差、点状要素平面位移中误差、线状要素平面位移中误差。

三、数字地形图的质量要求

数字地形图的质量要求通过对产品的数字说明、数学基础、数据分类与代码、位置精度、属性精度、逻辑一致性、完备性等质量特性的要求来描述。

1、数字化图图形与属性检查内容包括:1) 文件名及控制信息是否完整、正确;2) 定向误差是否符合限差要求;3) 图内各要素的采集是否有错漏、移位,符号是否正确;4) 图内各要素的属性编码及属性信息是否完整、正确;5) 采集点的误差是否在限差以内;6) 注记位置是否正确、合理,注记属性是否正确;7) 接边数据的图形和属性是否一致,位置是否相同。

2、质量评定:检测点平面坐标和高程采用外散点法按测站精度施测,测量相邻地物点距离,计算平面位置中误差、高程中误差和相邻地物点之间距离中误差。

四、数字地形图的检查与验收

实行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制度。验收工作应经最终检查合格后进行。抽取一定比例样本组织检查,如果样本中有不合格产品时,需要进行二次抽样详查。验收工作结束后,编写验收报告,随产品归档。

五、总结

数字化测图与白纸测图相比具有:劳动强度小、自动化程度高;精度高;信息量大;信息存储、传递方便;便于成果更新;能满足各种不同的用途需要等优点。数字地图在国土资源、水利、交通、城建、房产管理等多方面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