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范文第1篇

论实验型教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策略黄甫全;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完善与改革陈兵;

叙事研究与案例研究的性质和应用张肇丰;

条件主导模式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剖析高霞;

探寻课程与教学的复杂关系——基于第十一届课程理论研讨会的思考于泽元;靳玉乐;

界定三维教学目标之探讨盛群力;马兰;褚献华;

关于学习方式类型划分的思考陈佑清;

幸福课堂:意蕴、特征与建构李明高;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行进在新农村建设的路上——李元昌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启示胡晓;

论写作知识呈现方式的变革叶黎明;

《兰亭集序》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编排变迁张华娟;

论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情境及其作用徐兆洋;李森;

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宗云;

试析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陈红;何妮妮;

道德成长:教师教育不能遗失的伦理维度唐爱民;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新进展与分析刘建银;于兴国;

教育理论课教学对师范生教育理论价值判断及专业精神之影响的实证研究耿文侠;陆云清;封欢欢;

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设计汪霞;吕林海;

香港高考实验评价改革:实地考察与启示许雪梅;郑美红;杨宝山;

对俄罗斯有关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丁曙;

美国中小学跨学科课程模式:主要类型、教师角色及其启示林春福;杨天平;

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郭华;

小议“新鞋”、“老路”——《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读后感韦言;

《百年中国教科书图说》面世达陆;

课程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障碍性因素分析与消解廖辉;

中学教师课堂提问的社会学分析洪松舟;卢正芝;

“教育与人性”学术研讨会召开刘捷;

对话与交往在教育教学中地位的厘定与反思曹照洁;

学校管理创新:以促进学科教学改革与教师发展为旨归杨小微;

重建语文教学的过程逻辑——以“新基础教育”研究历程为例李政涛;

中青年理论工作者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在广州大学举行刘捷;

“新基础教育”英语教学价值观与过程观的形成与转换卜玉华;

回顾·总结·展望——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十年小学语文教材编写历程崔峦;

试述语文教科书的语言规范问题——以鲁迅作品为例顾之川;

改革开放30年小学数学教材建设的回顾与思考李星云;

关注过程的数学教学顾继玲;

试论信息技术对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张春莉;

英语教育中话题与教学大纲、课堂教学、语言评测之间的关系罗少茜;南迪;

再论为交际运用英语能力及其培养途径章兼中;

聚焦变革性教育实践,拓展教学论学科发展的理论视野时言;

试论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现存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戴建华;

六十年来中国的历史教科书研究朱煜;

中学地理教学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在玉溪召开李洁;

从教学工作的性质与特点看教师的“职业倦怠”褚远辉;陈时见;

中小学教师专业判断力探析——以创设教学关键事件为例邓妍妍;程可拉;

中学历史教育:意义深远的大事金冲及;

论实验型教学专业课程体系建构的三大策略黄甫全;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制度的完善与改革陈兵;

叙事研究与案例研究的性质和应用张肇丰;

条件主导模式校本课程开发的案例剖析高霞;

探寻课程与教学的复杂关系——基于第十一届课程理论研讨会的思考于泽元;靳玉乐;

界定三维教学目标之探讨盛群力;马兰;褚献华;

关于学习方式类型划分的思考陈佑清;

幸福课堂:意蕴、特征与建构李明高;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行进在新农村建设的路上——李元昌语文教育思想及其实践的启示胡晓;

论写作知识呈现方式的变革叶黎明;

《兰亭集序》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编排变迁张华娟;

论中小学数学课程中的情境及其作用徐兆洋;李森;

基于多媒体环境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宗云;

试析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陈红;何妮妮;

道德成长:教师教育不能遗失的伦理维度唐爱民;

我国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的新进展与分析刘建银;于兴国;

教育理论课教学对师范生教育理论价值判断及专业精神之影响的实证研究耿文侠;陆云清;封欢欢;

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政策设计汪霞;吕林海;

香港高考实验评价改革:实地考察与启示许雪梅;郑美红;杨宝山;

对俄罗斯有关学生学业评价的研究丁曙;

美国中小学跨学科课程模式:主要类型、教师角色及其启示林春福;杨天平;

谈谈数学的应用与中学数学教育杨乐;

国新办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公开征求意见工作情况举行会陈兵;

近二十年来我国教学论研究的历程及趋势——基于对1990—2008年《课程·教材·教法》刊发的教学论文章的分析王嘉毅;杨和稳;

教学的探究本性及其实现策略和学新;袁树娟;

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叶延武;

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诚言;

读者主体和文本主体的深度同化和调节孙绍振;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人教社召开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中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思考朱文芳;

小学英语说唱活动的教学设计与资源开发陈兵;

2010年本刊重点选题指南

高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本质教育的现状与建议——基于对一线教师的调查研究田春凤;郭玉英;

从数据驱动到概念驱动:物理问题解决方式的重要转变邢红军;

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张力分析仲小敏;

学习霍懋征陈兵;崔峦;

中国的日语教育与教材——学习外语,联系世界,报效祖国道上尚史;

一套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日语教科书——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日语》徐一平;

大胆改革锐意进取——评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日语》的语法体系彭广陆;

呈现过程融汇方法——谈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日语》的编制创新唐磊;

教学决策水平:教师专业成长的标志——初中教师教学决策水平实证研究黄小莲;

论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与学科建设阮成武;

新课程背景下老区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张雨强;

台湾小学《国语实验教材》特色简析郑宇;

法国高中启动新一轮教育改革思成;

国内外英语读写技能综合教学与研究述评牟金江;

中外小学英语口语教学评价比较及启示滕云;

以科研工作促进教材建设:人教社2009年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筠弢;陈兵;

教学即参与——兼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毛齐明;

突破“方法”的桎梏探寻“后方法”的视角——兼论后方法外语教学于兰;

: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前行、攀升与飞翔——与朱永新对话教师专业发展郭利萍;

性别角色教育的校本课程开发初探高中建;

三维目标的知识加工与教学策略黄梅;李远蓉;

2010年度长江教育论坛暨《教育公平论》出版座谈会在京举行本刊编辑部;

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内涵与结构张立忠;熊梅;

学科教学知识再探三题刘义兵;郑志辉;

参与式教学法在西部农村小学的应用:基于课堂观察的分析赵德成;刘君;朱福建;

儿童文学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意义与阅读指导沈红;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结构研究杨豫晖;宋乃庆;

深圳市中小学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行为意向的调查研究李臣之;帅飞飞;

初中语文实验教材选文字频统计分析——兼谈我们应当怎样落实3500常用字吴格明;韩振;杜易帝;

语文教学,坚守传统经验的实践特性杨采涓;

生命化英语教学模式建构的理性思考赵玉民;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难度定量分析——以“量子理论”为例仲扣庄;郭玉英;

曲阜市高中学生物理学习兴趣调查胡象岭;杨昭宁;高光珍;

在“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教学活动中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薛静尧;

高考地理学科思维能力价值评价张亚南;

教材教法范文第2篇

一、使用新教材的看法,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使用新教材几年下来,发现初一《英语》教材很有特色。无论从教学思想、教学原则、编写体例等宏观方面,还是从语言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有机处理、教学内容循序渐进的安排、教学方法介绍、练习精心的设计等微观方面,都给广大师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它既表现了语言地道的教学优势,又突出了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既注意到语言功能及其运用的重要性,又不忽视语法结构的必要性。使用英语新教材后,我认为其主要特色:一是内容生动有趣,寓思想教育于语言教学之中,切合教学实际。初一新生的教学内容,主要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课文设计了中外学生同校学习的情景,便于介绍英语国家的生活习俗与风土人情。二是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多样,很有吸引力。新教材尽量利用有限的词语,向学生提供尽量可能多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形式多样的语言交际材料。例如,情景对话、听力材料、小故事、小品、短剧、诗歌、谜语、游戏、歌曲等。它不仅包装精美,而且内容形式更具内涵美。三是融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贴近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学生学起来感到很有趣味。四是练习题题型灵活多样,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学生做起来感到轻松,不会感到困难。

讲授新教材伊始,我曾一度不太适应。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的实质把握不够,以至于出现思想和方法上的混乱现象,使英语教学陷入盲目性,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那时候,我总是不自觉地按照过去的做法来上课,每教一课都试图找出其中的语法重点、词汇重点和句型,不懂得如何利用教参中的教学建议,全凭个人经验任意取舍。此外,口语训练能力也表现出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才能适应新教材教学的实际。

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初一《英语》教材的特色和优势,最终要通过素质优良的教师来体现。针对自己教学的教材的不足,我采取以下新举措。

一是学习新课标,研究新教材,树立新理念。我通过教研组集体学习和个人自学《英语课程标准》等,充分认识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即通过听、说、读、写的强化训练,使学生从中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根据新课理念这个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教学原则,即变单纯以语法项目为主要脉络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为依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兴趣需要,把教学功能(如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实际用语)以及语言结构(如语言、词汇、语法等)紧密结合起来。

能驾驭教材是英语教师最起码的业务素质。因此,面对新教材,我认真钻研教材,备教材、备学生、备教学实际情形,领会编者意图,了解单元教学目的要求,熟悉练习册,考虑练习题的选用,然后在熟悉掌握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写好教案,甚至自己说课一遍。通过学习新课程和研讨新教材,我逐步适应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新教材的教学。

二是在教学方法上不断创新。例如,在讲授新语法项目方面,我充分利用实物和图片,借助动作与面部表情,利用图表、卡片解释或听录音、看录像,有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弄清楚新语言项目的意思及其结构形式。又如,在练习方面,我根据语言的复杂性,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比如替换词对话、情景对话、问答练习、扮演角色、做游戏、猜谜语和唱歌曲等方式方法。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新教材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三主”教学训练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例如,每节课前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我在每节课前进行3分钟左右的“Free talk“,师生之间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谈。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课堂气氛和谐而又愉悦,教学效果好。

我根据新教材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新教材的知识性与趣味性,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兴趣具有动力功能。学生对有趣的学习内容就学得积极主动。我平时教学经常通过演、唱、画、游戏等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调动了广大学生自觉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教材教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中学美术课堂 教学方法 教材

伴随着不断深化的新课程改革,美术课程发生了很多变化,成绩进步令人瞩目,教材中安排有许多新的教学内容,大大增加了工艺美术设计、手工制作等方面教学内容,加强了美术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但是美术教学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困惑。

比如,大部分学生在小学低年级时都非常喜欢画画,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尤其升入初中,绘画热情渐渐减弱,绘画变成一件困难的事,一些学生将美术作业当做“任务”,到了初三,在有些学生看来,无异于一节自由活动课。部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渐渐失去,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将影响今后全面发展。

如何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呢?

教学中应该坚持“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的教学原则,合理地把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逐步提高教学质量。

一、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学素材。

教材要活用,精讲精练,做到教学时间用得少,教学效果表现好,达到整体优化教学方法的目的。

教学中要注重实效,不能走过场。加强师生双边互动关系,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各方面能力在主动参实践中得到提高。同时,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体现平等的关系。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不要简单照搬教材,要符合新课程标准,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体现对新课程的理解。

首先,上好鉴赏课的前提是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例如讲国画山水课之前,先临摹《溪山行旅图》的局部。虽然有的学生以前看过这幅画,但还没有学生看过真实版的《溪山行旅图》,同学们画前认真欣赏,发出啧啧赞叹声,学习山水画的欲望被激发出来,此时,适时向学生介绍国画的特点与用笔的技法,介绍《溪山行旅图》的作者、年代、材料、表现的内容、体现的思想感情等,分析作品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样的审美体验,让学生明白美术作品的背后蕴涵丰富、有趣的文化背景。

感受国画作品的人文气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兴趣,奠定了上好美术鉴赏课的基础,取得了事半功倍的功效。

因此,仅拥有好的课堂环境是远远不够的。

艺术作品、艺术家们和学生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心灵的沟通桥梁,使课堂有人文底蕴的烘托,使学生获得更深层次的认知发展。如《小泥人》中对无锡惠山泥人的介绍、《兵马俑》中对秦皇陵及兵马俑内涵的剖析,这些课程都能深挖其中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在学习美术技法的同时,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丰富知识结构。

另外,每一节美术课除了挖掘课程人文内涵之外,还注重课程拓展性。如《蓝白之美》一课让学生课外了解蓝印花布的发展;《秦皇陵兵马俑》课后继续铜车马造像的研究,这些教学内容带给学生更多思考空间。因此,美术课程内容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课外仍然得以延伸拓展,将美术课堂融入生活大舞台中。

要把美术学习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层面,由课堂延伸到课外。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学生增加文化内涵,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人文素养的认识。

二、突出重点、以点带面,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理念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因此,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通过亲自动手,提高对材料的接触感悟,通过实践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了解相关美术技能技巧。

工艺课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对材料进行反复比较、摸索、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试验,学生通过实践发现工具材料的特性。不但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老师与学生之间应多互动、多沟通,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通常每节课最后阶段,我常常会抽出几分钟时间,让孩子们谈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感悟和心得,讨论下一堂课该怎么上,大家要做些什么准备。这样,学生参与教学设计,觉得老师的教学中有自己的建议,产生“我自己的课堂”的想法,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更高。而我从中得到很多有用信息,改进教学设计,通过学情分析,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因此,如果我们给孩子们更多机会表述自己的观点,他们更容易感受到学习带来的快乐感。

三、勤学多练、感悟体验,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根本措施。

首先,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心。新奇的东西往往会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教师要挖掘教学内容的新奇之处。

例如学习色彩知识的时候,借用物理实验的三棱镜,当白线通过三棱镜的时候,会分解出各种颜色,这是物理知识。让他们思考如果把三原色中两种颜色相调和,就会出现另一种什么颜色,这一变化,学生没有见过,觉得很新奇,跃跃欲试,孩子们自己动手,发现不同颜色混后出现新的颜色有一定的规律,最后自己总结规律,知道红加蓝变为紫,黄加蓝变为绿,红加黄变为橙,知道什么是三间色,学生在实践中学到色彩知识,记忆得更深刻,理解得更透彻。

其次,技能与感知、观察、记忆、思维等关系密切,勤学多练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于兴趣的驱使,兴趣来了,通过勤练,表现能力自然提高,从而带动兴趣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最后,不要扼杀学生探索的自由,不要用局限的思维代替学生的直观体验,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真正的主人。

教学中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比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可以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关注学生的情感,改进教学和组织形式。如上《夸张有趣的脸》这课内容时,发现学生画的有趣的脸大多没有什么新意。

一次外出听课,听了苏颖老师设计的《坡与苏小妹的故事》,很受启发。

回校后,我借鉴《坡与苏小妹的故事》,并发挥想象,任选其中一人创作肖像漫画,学生创作出了很多夸张有趣的作品。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给了现成的答案,学生探究兴趣就没有了。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唱主角,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则创作出来的形象就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总之,把教材用活,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要尽量从教材中挖掘新的知识点,琢磨新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帮助学生,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中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2011-05.

教材教法范文第4篇

   一、生动的教材

教材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丰富有趣的数学问题,活泼而又贴近生活的图片,科学家的生平史料等内容,让学生在极其轻松的气氛中,与数学交朋友,学会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和继续学习的欲望。

  第一节“与数学交朋友”。通过谈话、聊天、交流的形式,使学生不知不觉走进了教材。接着,又被蜂房结构的几何美、东方明珠塔的造型美吸引。大到高科技、市场经济、小到随处可见的铺地砖,生活处处充满数学,启迪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的大千世界,印证了本章导语——我国伟大数学家华罗庚先生对数学的精辟描述。三位数学家的故事使学生感悟到“学好数学要对数学有兴趣,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要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独立思考”。

  第二节“让我们来做数学”。教材以亲切的第一人称,让学生用不多的数学经验,却体验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话题,使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从课本走向生活。

   二、生动的课堂

教材给了我们数学教师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思路,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了源头活水。本章教学后的成功点是课堂教学的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1、动手、探索、讨论充满学习过程。如第三页练习2:用剪刀将长方形纸片沿一条直线剪成两部分,使这两部分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三角形和梯形,应该怎么剪?学生拿了纸片小刀,讨论着各种方法,愉快地走进了数学教材。又如第五页练习2:把由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中的每个正六边形分开一点,并在空隙中填满正方形与等边三角形,做成新的拼花板。教师先准备了许多正六边形发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试验,很快得到3种不同拼图,教师让找到方法的学生在黑板上展示,画在纸上让学生观察,感受了几何图形美。再如第十二页练习1,学生准备了小刀、陶泥、橡皮泥、萝卜等,课内动手探索,理解了正方形的影子或切口可能产生的各种平面图形。还如填数字游戏、数字猜迷等,学生都是在温馨热烈的气氛中,既独立研究又互相协作,动手动脑动口,情感和谐,学习自主。?

 2、课堂教学中不时迸发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教材充分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如第14页习题5:某居民小区搞绿化,要在一块矩形空地上建花坛,现征集设计方案。要求设计的方案由圆和正方形组成,并使花坛面积占矩形面积的一半。教师没有现成的样卷,没有既定的框架,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认真做好这块绿地的“规划师”、“设计师”,几十个学生几十幅设计,教师让学生自己评价,既有啧啧称赞声,又有哈哈大笑声。又如第十四页习题6:以给定的图形(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上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我们让学生充分讨论,把新颖的构思画在黑板上。学生不须邀请纷纷自己上黑板画,刹那间画满了一黑板,雷同的不算,有创意的有好多幅,解说词更是到位。如红绿灯、跷跷板、台灯、还有热带鱼、两朵花、风扇、气球、更有雪人等充满了童趣童真。

3、学生有强烈的探究欲望。结合教材练习中的“请举出你在生活中应用到数学的例子”、“观察一座标志性建筑或雕塑,指出它包含哪些图形”,这类贴近学生生活的实践性问题,学生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如打开煤气灶时为什么表会转?杯子为什么做成圆柱体的?地砖是什么样的图形才能铺满地?填数游戏的规律是什么?家中的水电费是怎么计算的?出租车的计价方法是怎样的?超市中一天的顾客是多少?闹市中汽车的流量统计方法等。各种问题很有价值,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回答,或许能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提供学生研究问题的资料,但是,我们期盼的就是这种从知识结构中、从生活背景中发现问题的探究精神,一个个问题就是研究性学习的开端。?

4、生动的教育使学生良好起步。本章的内容,如果单纯从知识的角度看,似乎并无新的知识,但并不能由此认为本章可有可无。运动员在正式进行体育活动之前,首先必须进行相应的准备活动,否则,在正式活动时就容易受伤。同样学生在进行数学活动之前,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准备活动。教材特意安排这一章的作用,在我们的实践中充分显露。一些小学数学较好的学生由此而作好了远航的准备,小学数学不够好的学生也由此鼓足风帆重新启航。曾一个学生说:一个学生数学成绩的好坏,一半源于自己,一半源于课堂,初一数学新教材,她让我爱上了数学,对数学着谜。?

  5、教学相长,学生的信息比教师多。信息社会与市场经济时代,使当今的学生知识面宽、兴趣广、思维敏捷、记忆特强。与教材相关的一些拓展知识,教师未必全面了解或记忆犹新。如第二页的插图,学生叫做卡通人物卡通画。看到课本东方明珠塔的照片,学生又进而说旁边那幢楼是经贸大厦,左边没拍摄到的应该是昆虫馆、大洋海底世界,近处是南方证券大厦,仿佛是个导游,引得没去过的学生嚷着要求老师组织。看到第四页的“深证指数走势图”学生又报出了一连串的“行话”:牛市、熊市、涨停板、跌停板、ST。再如第十页的填数问题,又有学生很快地说出什么是三阶幻方,什么是四阶幻方,它们的填数规律是什么……。

教材教法范文第5篇

由口算过渡到笔算的小学数学除法的学习,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就已经实施完成。学生接触的是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如何确定商的最高位以及如何试商的方法。但是到了四年级上期学生面对《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这个学习阶段,学生集中反映的是“调商”掌握不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疑惑,计算时要么商偏大了,要么商偏小了,一时间,学生的练习本上往往是写了又擦、擦了再写。学生试商时困难较大,所费时间较长,准确率不高,而且卷面不整洁。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我实际教学的经验,分析发现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一是学生对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或心算还不够熟练;二是由于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刚刚接触,还没有掌握较好的方法,还处在生搬硬套的阶段。所以我在《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单元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四舍五入”的调商计算方法,即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另一方面还通过查阅相关的课外资料,给学生补充其他规律性的试商“小窍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潜能,实现一题多解,提高学生学习调商计算的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是小学生学习整数除法最后一个环节,是基于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学完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拓展教学,是除法计算能力的一种延伸。学习该单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中明确的知识点,更重要是要让学生明确试商方法是学好“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单元的关键。

总的来说,两位数除法与一位数的除法的计算原理无本质区别,计算原理基本相同,只是试商的难度加大。学生在用一位数进行除法运算时,利用简单的乘法口诀就可以很容易的求得一位恰当的商。对比两位数除法的计算过程,除了要确定第一位商是几和除数十位上的数有关系,而且还要明确除数个位上的数大小也有关系,显得计算过程比较繁杂,所以需要初学者两到三次甚至多次的试商才能求出正确的结果。所以引导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试商方法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本单元的关键,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中之重。

人教版教材针对试商教学这个关键教学难点,采取逐曾深入编排,按照笔算的难易程度和学生易掌握的难易程度将教材教学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明_基本的试商方法、解决计算过穿中商的正确书写位置,将商是一位数计算放在前面教学,主要帮助学生弄清笔算的算理;第二部分侧重调商、试商等技巧难点的突破,所以将商是两位数计算排在了后面教学,这一充分体现了国家教材编订的严肃性和科学性。

试商计算,是笔算除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决定学生如何加快除法计算运算速度、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关键要素。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主要介绍了两种基本试商方法:一是 “四舍五入”法,即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进行试商计算;二是当除数十位较小,个位是4、5、6时,可以直接运用“几十五”口算进行试商计算。

毫无疑问,调商是本章节教学的难点,本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通常将两种情况分开进行教学,例如在教人教版教材第76页例题3-(2)时重点是将过大的除商调小,而在教第77页例题4时则恰恰相反,重点是把过小的商调大;对比以上两个教学环节设置问题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学习逐层深入。教学中老师先列出算式,老师引导学生先估一估商的位数?可能是几?出现初商偏小或偏大如何解决。在教学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讨论,允许学生犯错,通过老师纠错总结,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本章节,意义何?通过情景模式教学让学生自己体会到什么是调商,为什么要调商以及怎样调商才是最合理;通过比较例题计算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总结出相同点是试商后都要调整,不同点是把除数个位数“四舍”后要试商,初商如果大,要调小,把除数个位数“五入”后再进行试商,

学生初学,试商的能力往往不是很强,因此需引导学细致观察题目数据特点,通过合理的试商方法,运算出正确的结果。根据教材提供的思路,灵活试商。

笔算除法最简单的是采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而当被除数和除数具备其他试商方法的特点时,须灵活运用,放宽眼界,勿拘泥一种计算方法。如何简单就如何运用是我们学习该节的最高境界,要勇于破冰勇于创新。此外,在教学练习中多次安排了“计算下面各题,你发现了什么?”的类似题目,引导学生发现被除数与除数的特点,发现灵活试商的“小窍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勇于发现、总结出一些常用的适合学生自己的试商方法,比如口诀试商、“四舍”商大下调1、“五入”商小上调1、折半估商5、同头无除商8、9、倍数不估直接商等方法。以上这些教学环节都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强化学生灵活计算的意识。

各种试商方法尽管方法有区别,即使同一种试商方法,在试商的过程中也会有各自的解题妙处,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特点还是一致的。因此,试商的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比较没有谁好谁坏之分,适合学生掌握和运用的就是最好的。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学习能力,根据算式特点灵活处理,提高学生学习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马云鹏.小学数学教学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罗增儒,李文铭.数学教学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