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寄宿生生活补助

寄宿生生活补助

寄宿生生活补助

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第1篇

一、高标准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

近年来,*市教育局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合理调整城乡教育布局,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化、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年市政府出台“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标准”,并投资3.2亿元重点在每个乡镇建设1所高标准寄宿制小学,在县城周边或人口较多乡镇建成1所寄宿制初中,全市共新建、改建69所高标准寄宿制小学,6所农村寄宿制初中。新的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使全市农村学校数由1776所减少到769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总数达到201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在校生总数达到115650人,其中住宿学生达到63936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学生占到农村学校在校生的73.9%。同时,全市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统一配备了标准化宿舍、餐厅、暖气、洗浴、卫生等基础设施和城市学校同等标准的图书阅览、教学实验、文体电教、信息技术设备。*市农村寄宿制学校以政府高标准建设,学校实行保姆式服务、精细化管理,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年10月,省教育厅在*召开全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现场会,推广了*市的经验和做法。

二、扩大补助范围,实施营养餐工程

*市在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基础上,为保证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政府生活补助,不因家庭贫困失学或影响身体健康,出台了《关于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实施营养餐工程和给予寄宿学生生活补助的通知》,决定将生活补助范围扩大到全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扩大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范围之后,资金缺口由市、县按非贫困县3:7,贫困县7:3分担。*年,全市还对69642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提供了生活补助,补助资金共计4573.7万元,其中中央补助524.7万元,省补助262万元,市补助1146.2万元,县区分担2640.5万元。同时,针对寄宿制学校贫困家庭学生较多,学生伙食标准普遍较低,不少学生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由市、县两级政府为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每天免费提供营养餐。具体办法是:每天为寄宿学生免费提供一杯牛奶(不少于250克)或一颗鸡蛋,预算资金为每天1元,每年按240天计算,资金来源由市县两级财政按3:7比例分担,预算资金每年在春秋季开学后分两次下拨各学校。*年市县两级财政分两次拨专项款1542万元,其中市财政安排482万元,县区财政配套1060万元。

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第2篇

(一)资助对象:在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在确保自治区举办的义务教育阶段民族班学生、库区移民学生全部纳入补助范围的基础上,按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优先补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特殊教育学生、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子女、因突发事件导致家庭经济困难的子女、孤儿、残疾儿童、低收入家庭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革命烈士子女。

(二)资助比例: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学生比例按全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生总数的65%确定,其中:民族自治县、边境县(含享受民族自治和边境待遇县)实行100%全覆盖;其他县(市、区)由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根据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情况确定补助比例。

(三)资助标准:小学生每年每人1000元,初中生每年每人1250元。

(四)申请条件: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勤奋学习,积极上进;

5.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

(五)申请程序及评审:

1.每年秋季学期开学后,由学校组织符合基本申请条件的寄宿生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申请表》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提出生活费补助申请。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全覆盖的县(市、区)不用申请及评审。

2.学校成立由学生家庭所在村(居)委会成员代表、学生家长代表和教师代表等组成的评审小组,按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认定要求对申请补助学生的家庭贫困程度进行审核,拟定受助学生名单,提交学校审核、认定后在学校内进行为期五个工作日的公示。

(六)资金发放:

1.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由学校根据本校实际选取以下形式其中一种进行发放:

(1)转入学生银行储蓄卡(存折);

(2)转入学生食堂就餐卡或发放食堂用餐券。

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内宿生 管理 成长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我乡是全县边远乡镇,距离县城90多公里,大部分村级学校远离主干道,交通不便,师资力量薄弱,学校发展较慢,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乡提高了农村教育的建设水平,调整了我乡农村教育的布局,撤并了边远村小高年级学生到中心小学就读,集中力学,促进农村教育的均衡发展,为迅速提高我乡农村教育质量,加快科教兴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学校撤拼已基本成型,内宿生猛增,已占在校生的四分之一,但要如何加强内宿生管理,如何利用好在校住宿的优势,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管理搞不好,那么就达不到我们竭尽全力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初衷,实施农村学校寄宿制也将事与愿违,甚至会产生社会负面影响。

1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家长开心来校

1.1加强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多年来,我乡地地域宽广,人口分散,全乡共有14个村委,一所中心小学,12所村完小,10个教学点,资源分散,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办学成本高,师资不足,学科及课时难以保障,加上地区经济状况薄弱,教学质量低下;实行寄宿制办学,全乡只保留了6所村完小,6所村小和3个教学点(保留低年级学生),目的在于教学资源的整合,从师资到设备,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寄宿制学校的实行,有力地夯实了我乡教育基础,改善了我乡办学条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亮点。要让家长充分了解实行学生寄宿的好处,把我们的政策和措施宣讲到位,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让他们高高兴兴送孩子寄宿,配合学校的工作。

1.2做好防流控辍工作

实行寄宿制后,学生远离家庭,上学路程加远,生活上要自理,部分学生有厌学弃学心理。学校和教师要及时统计学生入学情况,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及家庭状况,只要有一个学生未按时报名入学,中途退学,学校就要及时派专人上门入户了解情况,区别情况做好有关工作,决不能因实行寄宿而使一个孩子失学。

1.3加大贫困家庭学生救助力度

实行寄宿制后,学生上学、生活都加大开支,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如无资助或补助,部分学生就会因贫失学。因此,一要继续落实“两免一补”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费。二是拓宽救助资金来源渠道。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给予资金或实物上的帮助。此外,广泛吸纳社会各个渠道的公益捐助,增加救助金总额。三是加强救助资金管理。所有救助资金打捆使用,统筹安排,专款专用。要对贫困寄宿生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明确补助范围和方式,建立补助标准,张榜公示,加强监督,确保救助资金发放到那些“不救不得读”的学生的手中。

2优化校园环境,加强管理和服务,让学生舒心住校

2.1大力完善和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

把完善和配套设施设备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下阶段工作重点。通过向上争取项目、争取社会捐赠、地方自筹等方式筹集一批资金,分期分批逐步完善和配套农村寄宿制学校设施设备,比如购置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装备多媒体教室和图书室,添置课桌椅、学生床铺、食堂餐桌等,使新建成的农村寄宿寄宿制学校尽快步入现代教育的轨道,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功能,取得教育效益。

2.2突出抓好学校管理

首先,要制定《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办法》,并根据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学校安全、教学、学生生活和卫生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管理措施的制定要突出“细微”二字,想得细、做得细、查得细,杜绝制度上的漏洞。其次要思想到位,充分认识到寄宿制学校带来的新问题:(1)管理难度大。(2)责任重大,涉及交通、饮食、治安、医疗等。(3)要求高,管理头绪多,寄宿制的管理不再允许粗放式,而是精细。(4)运输费用高,开支项目包括学习、吃饭等。(5)许多的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第三要建立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协调工作机制,维护校园及周边安定,做好来客登记工作,保卫人员要可靠、得力,实行24小时值班制,建立学生学校学生信息汇报制度;做好学生的矛盾化解工作。第四是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寄宿制学校要成立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领导小组或工作机构,要明确主管领导和督查督办工作人员。学校作为管理的主体,更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校长职责、教师职责、专职管理员职责。第五是确保必需的运转经费,配齐配足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打足给足农村寄宿制学校必需的运转经费。适当提高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职工编制标准,或是对重新布局后的学校教师进行统筹调度,配齐学校后勤管理人员、学生生活辅导员、医务保健人员和安全保卫人员,确保寄宿制学校的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2.3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抓好我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意见》的落实,严抓校风校纪,加强对学生的德育、心理健康和生活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自主、自理的生活能力。学校应建立图书室、阅览室及多媒体教室,建立课外活动辅导员制,开设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课外文体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2.4加大校园环境治理力度

一是因地制宜搞好校内绿化、美化工作,对一些附属设施也要尽快完善。二是扎实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联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校园及周边地区非法经营的营业场所和摊点,治理“脏乱差”,净化校园环境和风气。清理校园周边的黑网吧,打击社会无业游民对学校的危害。

3推行高效课堂,让学生学有所成

3.1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集中师资和教学设备,按照要求推进农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齐开足所有课程,保证课时,向40分钟要成绩、要质量,大力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缩小与城市教育的差距。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的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2提高教师素质

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第4篇

我校贫困生的资助工作得到了很好的落实,达到了预期效果。在今后的资助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这项工作更好地落实下去。我校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切实强化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费专项资金管理,扎实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寄宿生生活费发放的工作步伐,确保了政策的顺利实施。实施贫困生生活补助是一项民心工程,阳光工程,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我们是从以下几方面来做的:

一、广泛宣传发动:

我们首先认真学习了凤教财【2020】2号文件精神,利用周一教师例会及家长会广泛宣传农村义务教育“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和意义,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严格操作程序

1、制定了“建档立卡学生教育资助政策”宣传方案。

2、制定了“贫困生生活费补助”评审方案。

“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的范围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贫困学生,并优先考虑以下几类:a、建档立卡学生; b、残疾学生;c、农村低保贫困户;d、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四类学生。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区别不同贫困程度,不搞平均分配,不优亲厚友,不搞轮流享受。

3、我校没有住校生。

4、发放程序。

受助学生确定后,学校安排专人负责,将学生家长存折账号统计发放登记表,上传镇中心校,由中心校秦杰老师统一汇总王寨镇信用社打款发放给家长。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有待改进的方面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我校此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我校贫困学生较多,但由于只限四类学生资助,还有一部分家庭贫困学生得不到补助。

二少数群众见利相争,给贫困学生评审认定工作正常开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三是我校没有寄宿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不到寄宿生补助。

寄宿生生活补助范文第5篇

〔中图分类号〕 G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7―0019―01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于政府和市场之外的具有公益性质的社会组织。其具有鲜明的组织特征和独特的社会治理优势,是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第三方力量,在协调政府与社会利益关系、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和推动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当前,我国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利用非政府组织的特殊地位和社会资源优势来促进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面临的问题

1. 发展资金不足,硬件设施无法完全满足寄宿需要。农村寄宿制小学在发展的过程中,学生数量激增,日常运行成本费用大幅增加,但学校的发展资金却捉襟见肘,硬件设施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寄宿需要。

2. 师资不足,配置不当,软件条件无法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农村寄宿制小学教师不仅要担负教育教学工作,而且要负责寄宿生的人身安全和心理、生理健康教育等,工作负担加重,教学和科研精力被分散,严重影响了教学工作的质量;学校为分担新增成本费用,大量压缩教育教学开支,致使师资不足,音乐、美术、计算机和生活等专业教师缺乏。大部分教师缺乏寄宿学生生活管理经验,使得寄宿生校园生活教育流于形式。

3. 学生课余生活严重受限,无法满足寄宿生的生活需要。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学校对寄宿生普遍采取封闭式管理,寄宿生课余生活被严格限定在校园这一狭小的范围内。由于缺乏音乐室、课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活动设施,除了进行篮球、排球等运动外,他们课余生活的内容和形式非常单调。

二、非政府组织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中的作用

1. 有利于弥补政府管理的漏洞,监督政府履行发展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职责。非政府组织是社会的自治组织,具有中立性和中介性质,有着与社会公众的天然联系及组织社会公众的天然能力,能在政府与市场之间、政府与基层民众之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在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方面,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具有比政府部门更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因地制宜地不断调整工作方式,以适应不同地域学校的需要,能弥补政府有关部门在促进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方面灵活性和时效性不强的漏洞,缓解政府管理方面的压力;另一方面,作为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第三方,可以监督政府切实执行有关农村寄宿制小学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履行教育经费的拨付、师资的配备和校园建设投资等方面的职责,提高政府教育管理工作的效能。

2. 有利于发动市场主体参与办学,拓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经费来源,改善学校教学和生活条件。非政府组织能通过其社会关系和影响力等优势,拓宽教育投入的渠道和来源,广泛发动市场主体参与办学,为学校筹集物资,改善办学条件。农村寄宿制小学可以利用国内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力量,拓宽教育投入的来源,缓解部分地区寄宿制小学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改善学生的受教育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