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怎样保护视力

怎样保护视力

怎样保护视力

怎样保护视力范文第1篇

虽然你的视力不好,但你可以用你良好的记忆力来应付各种环境情况,比如留意四周的声音,分辨声音的来源和意义,可以请父母或朋友告诉你身边的情况;还有,你最好养成对周围的东西触摸的习惯,学会利用触觉、听觉、嗅觉和味觉来帮助自己认识一般事物,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既独立又好发问的人。

我的家人工作很忙,我经常一个人在家,我该怎么办?

尽量让家人告诉你物品的放置特点,说明具体的位置,不要只说“这里”或“那里”;还要将家具、物品尽量固定摆设,好让你知道物件的位置和距离,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你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每次使用完的物品要放回原处。

我的同学和家人从不在我面前提及有关视力的问题,怕我伤心,可我心里还是挺别扭的,他们这样做好吗?

其实回避并不是最好的办法。虽然人都是有感情的,但我认为对你过分的呵护并不好,因为你必须学会接受低视力这个事实,学会习惯低视力人所面临的生活。

家里人总是帮我做这做那的,我想我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了,我该怎么办?

首先你应该觉得你是家庭的一份子,你要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并且为他们出一点儿力;你可以尝试做一些家务,当然有的时候你需要他们的指导和协助;你可以做一些简单的烹饪活,你会一次比一次做得更好;你还可以帮助照顾家里的婴儿,小宝宝睡觉的时候,你可以唱好听的催眠曲。你要坚信,只要付出努力,你就会越做越好,还可以帮助别人。

独自走路时,我该怎么办?

有一种方法叫做“沿墙法”,就是利用手指沿着墙边直线步行,一方面可避免“蛇型步伐”,另一方面可寻找墙边的标记,例如:楼梯,门口等。方法是将靠近墙边的手向前伸出,手指必须合拢下垂,利用手指侧边部分轻轻沿墙顺划而行。

低视力患者行走时,应怎样保护自己?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上身保护法:是用左或右手向前伸出以保护上身躯体,特别是头部和面部,避免与高悬的物体或其他障碍物发生碰撞。方法是将手背对着额头向前伸出,手指合上并向横伸,交错护住头部,至使前臂能够撑起,增加保护范围。当需要蹲下时,除了要上身垂直地蹲下,还要配合上身保护法,以防碰到半掩的房门或拉开的柜门、抽屉等。

2.下身保护法:又称垂臂法,目的是利用垂下的左右手臂保护下身躯体,避免碰撞到地上较低矮的障碍物,例如:桌子、椅子。方法是将手臂向下伸出至另一边大腿位置,尽量让前臂能够覆盖两边的身体,伸出的手臂与下身要有一定距离,碰到障碍物时,也有足够的空间做出反应。

3.混合保护法:将上身保护法和下身保护法两者并用。当知道前面路途有高悬及低置的障碍物,或者不清楚障碍物的位置,甚至完全不知道前面是否有障碍物时,为安全起见,可将两种保护法同时并用。

经常听说,低视力的人性格会越来越孤僻,我很担心也会这样,我该怎么办?

首先你要积极参与到他人的活动中去,儿童要去上学,大人可以参加一些派对,还可以请朋友读书或讲故事给你听;其次你还需要健康的身体,多做运动,经常到郊外或空气较好的地方走走;最后,还要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这样有助于身心健康发展。

请你告诉我佩戴低视力专用眼镜应该注意些什么?

1.尽可能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使用眼镜;

2.要确定眼镜的用途,是远用的还是近用的,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佩戴;

3.最好准备两副镜片,以免打破时可以替用;

4.要留意眼镜的前后方向,以免把镜片倒转或反转;

5.要选择舒适的眼镜框,还要叫身边的人留意镜框上的螺丝有否脱松,避免眼镜滑落;

6.摘掉眼镜时,不要把镜片面贴于桌面,因为这样镜片易出现划痕,影响视觉效果;

7.要选择专用布来擦镜片,以免划花镜片;

8.定期去医院检查,确保眼镜的度数准确无误。

相关知识

怎样保护视力范文第2篇

一、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是实现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主渠道。因此,初中政治教师必须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拓展课程的时空,使教学不再局限于课堂内容,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占有人类丰富的精神财富;另一方面,把生活世界提供给学生理解和体验,促进学生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使他们不断领悟人生的意义,不但知道人应该活着,而且知道人应该怎样活着。

例如,在教七年级上册“永不放弃生的希望”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结合课文内容,通过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组织学生讨论:“你知道在紧急情况下怎样呼救吗?你知道本地区的急救电话、报警电话吗?房屋着火了,你知道怎样保护自己吗?遇到溺水者,你知道如何救助他吗?遇到泥石流时,该怎样逃生?遇到地震时,该怎样自救?”在讨论的基础上,适当作了扩展,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不仅学会了最基本的自防自救方法,还懂得了珍爱生命,无论何时都不轻言放弃自己的生命,能够承受挫折,勇敢坚强。

二、懂得敬畏

生命是人存在的状态,如果生命不存在了,对人而言的一切价值都不复存在,所以,敬畏生命是教育最神圣的职责。一方面,要对学生的生命负责,珍爱生命,保护生命。生命是宝贵的,只有生命存在,才能谈得上人的其他问题。而生命又是脆弱的,未成年人的生命犹如温室里的花朵,娇弱得经不起风雨冲击。因此,初中政治老师既要培养学生珍爱生命、自我保护的意识,又要教给学生各种生存的知识、技能以及处理生存危机的方法,满足生命生存的需要。另一方面,应当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给予重视。诸多青少年自杀的案例告诉我们,知识和成绩至上的教育,摧残了孩子脆弱的心灵。他们的情感、个性被忽略,他们对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迷惑和怀疑,感觉生命失去了意义。敬畏生命就要让学生体验到人生的乐趣,领悟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提升生命的质量。

例如,在教七年级下册“用法律保护自己”这一部分内容时,笔者结合课文内容,教导学生作为未成年人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和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作斗争。如在回家路上被坏人敲诈怎么办?遇到被人拐卖、被抢劫、被绑架等危险情况时该怎么办?遇到歹徒行凶时该怎么办?通过讨论、辩论、演讲比赛、“模拟法庭”等形式切实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懂得保护自己的生命。

三、善于宽容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者,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关怀生命,首先要求初中政治教师具有生命情怀,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生命,以平等、宽容、欣赏的目光看待学生。教师对待学生的缺点和过失,既不能以强制和粗鲁的态度、方法加以阻止,也不能漠视不理,姑息纵容,任其自生自灭。真正的宽容就是“严出于爱,爱出于严,严而不纵,严而不凶”。每个学生都有活着的尊严,即使犯了错误,他也有维护自己生命尊严的需要,不容许任何人轻视、践踏它。老师要理解宽容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给予他们适当的引导和纠正,使其正确发展、健康成长。事实证明,宽容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和精神力量,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教师必备的一种修养。

四、充分发掘政治课程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强调:“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对于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以思想品德的眼光去挖掘典型事件和案例,如何以思想品德课程的视角去赋予它们课程资源的意义。

怎样保护视力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安全教育 有效途径

幼儿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生命体,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都是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有效地开展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直接关系到幼儿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但是近年来,幼儿园重大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已经严重威胁到幼儿的人身安全。所以,有效进行安全教育成为幼儿园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

一、课堂上讲解必要的安全知识

首先,幼儿园老师应该不断更新安全教育理念,根据经典的安全事故案例、上网百度、看视频等,加强自己对安全教育的理解和了解,也可以请专业的安全教育人士到幼儿园对安全事故的防护和处理进行讲解,提高老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理念及卫生保健、突发状况的处理等,这样老师就有足够的安全教育知识和积极的态度在课堂中给学生讲解。其次,老师可以根据幼儿安全意识缺乏、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缺点进行安全教育教材的编写,教材内容不能太难也不要太简单,根据实际情况,难易适当,循序渐进,通过讲故事、看视频、唱儿歌、绘画、看图讲故事及集体讨论等轻松、愉悦的方式,一步一步地给学生渗透安全意识和处理安全事故的方法。比如交通安全、用电用水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卫生安全等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安全事故,通过玩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自然而然地提高幼儿生活中的安全意识。

二、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安全教育

日常生活中的习惯和教育最容易让幼儿树立一种安全保护意识,并且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这种安全意识特别深刻,所以应该结合日常生活,对安全意识进行渗透式教育。老师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针对他们生活行为中出现的小意外和问题,时刻提醒,并且进行现场教学,教会小朋友怎样防范这种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事故,小朋友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是非常高的教学教材,而且在他们发生小的安全事故的同时进行安全教育,他们会更深刻,牢记在心。这样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当幼儿过马路时,老师应该教他怎样过马路最安全,教他怎样遵守交通规则;当小朋友在踢球时,老师应该教他怎样踢球最安全,或者发生意外时应该怎样防护,当撞伤或者流鼻血时应该怎样做好第一步的卫生处理工作,以避免感染伤口;当上下楼梯时老师应该教给学生要集中注意力,靠右行,千万不要在楼梯里打打闹闹等,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培养好的安全意识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三、开展课外游戏活动进行安全教育

幼儿处在一个非常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适合轻松、愉悦的教学方式,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能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游戏,老师亲自参与游戏,将安全教育的知识适当地融入游戏设置中,观察学生在游戏过程中的一举一动,设置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并且让他们独立思考或者分组讨论应该怎么处理遇到的安全事故,让他们在愉悦、轻松的游戏过程中完成安全教育任务,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通过频繁的相关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方式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非常适合幼儿的安全教育,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通过安全演习进行安全教育

安全演习可以通过模拟危险情境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处在真实的“危险”中,激发他们自救的意识,并且结合演习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教给他们在事故中应该怎样应对和逃生,有意识地训练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训练学生迅速、准确的和防范处理相关安全事故的能力,从而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和恶化。比如幼儿园可以适当地进行消防演习,模拟发生火灾时学生应该怎样自救,教给学生正确、适当的自救方法,例如用湿毛巾捂住嘴巴鼻子;或者可以让幼儿亲身体验消防的工作,小孩子对这种工作一般都非常崇拜感兴趣,老师可以利用他们的兴趣适当的安排演习,让他们在体验乐趣的过程中学到更多安全教育知识。幼儿园可以更多地通过这样的活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通过实地演练的方式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

总之,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的有效进行,对于幼儿人身安全的保障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一定要认清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措施,比如课堂上讲解必要的安全知识、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安全教育、开展课外游戏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及通过安全演习进行安全教育等加强幼儿园安全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桑小红.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安全教育[J].考试周刊,2011(56).

[2]李爱萍.幼儿园如何开展安全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3]刘馨,李淑芳.我国部分地区幼儿园安全状况与安全教育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5(12).

怎样保护视力范文第4篇

【关键词】自我保护; 教育观念;培养;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营养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学会生存、学会生活的必备素质,是他们独立生活的可靠保障,它有助于幼儿尽早摆脱成人的庇护,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而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是所有孩子的共性,但他们的能力和体力却十分有限,动作的灵敏性和协调性较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常常不能清楚地预见自己行为的后果,对突发事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当处于危险之中时,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他们像是温室中的花朵,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造成生活习惯差、生活经验少、自我保护能力弱等问题。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长意识的淡薄

现在的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成人的爱多倾注于他们身上,使孩子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使他们有太多的优越感。

2.孩子依赖性强

独生子女在家里处于“独特”的位置,扮演“独特”的角色,家中缺乏能够与之分享和感情的兄弟姐妹,加上现在有些家长不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交往,怕自己的孩子会被人欺侮受委曲。孩子每天面对的只是自己的父母和玩具,渐渐地便不愿意与别的孩子交往,自我保护的机会也渐渐减少,只知道做什么都要依赖父母,而根本不知道自己该怎样保护自己?该怎样避开危险?

二、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呢?

1.更新教育观念,是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前提

保证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是我们的职责,然而,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的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孩子主动地获得。这种获得要从良好的环境中来,从各种日常生活、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从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来,从家园一致的教育中来。让孩子们逐步形成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2.向幼儿讲解必要的安全知识,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向幼儿讲解一些安全知识,幼儿的安全常识越多,警觉性就越高,自我保护意识也就越强。其次,在幼儿园的楼梯口、转弯角等地,可以都贴上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第三,教师还应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体谅和包容幼儿的所作所为甚至过失行为,及时地引导幼儿,帮助幼儿远离危险,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

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首先,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的基本生活,并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生活常识和行为准则。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中应当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以逐渐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创设一些机会让幼儿学习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对于幼儿面对的疑惑、困难、障碍,教师不要急于干预,而应让幼儿学会自己做决定拿主意,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4.通过生活和游戏、日常体育活动,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

(1)教育幼儿“不玩尖利的东西”,可以通过观看图片,让幼儿讨论“手指为什么会划破?手受伤后该怎么办?”然后让幼儿实践操作,学会正确使用剪刀、游戏棒等尖利物的方法,避免危险的产生。

(2)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如:在自由活动时和孩子一起下“好习惯棋”等,孩子自我保护的技能在游戏中得到了发展。

(3)日常体育活动中应随机教育幼儿要学会面对危险的事情能及时做出反应,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动作,要有一定的安全意识。

(4)训练幼儿的自救技能,如:匪警110,救护120,火警119等。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陌生人敲门怎么办?流鼻血了怎么办?烫伤了怎么办?手划破了怎么办?等等。引导后而设想出各种自救方法并进行演习。

5.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正确认识现实生活

现实生活中,是与非、美与丑、善与恶是并存的。教师应与家长配合,深入浅出地对幼儿讲一些人生道理,说明社会生活中既有好人,又有坏人,而坏人的面孔不一定像电视上、书上坏人的形象,很可能露出一脸笑容,就像《白雪公主》里的坏王后。还可以利用故事、谈话、看电视等形式,向幼儿说明周围社会的复杂性。如:利用故事《找回家》教育幼儿若万一走失,要胆大心细,记住家长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物,用向警察叔叔求援等方法来找回自己的家。

6.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性格涉及到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幼儿自我保护的一个方面,但却常常被人们忽视。教师应抓住幼儿性格还未定型这一有利时机,培养其活泼开朗的性格,以提高幼儿的心理适应能力。对幼儿而言,外界的评价态度(如教师的批评、同伴的疏远等)都可能成为一种挫折。而具有良好性格的幼儿就不会闷闷不乐或一蹶不振,他们会主动想父母或老师倾诉,求得理解和帮助,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情感,产生相应的调适行为,从而避免精神上更深的伤害。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心理素质,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这是幼儿终身受用的财富,是为幼儿提高生命质量的保障。因此,开发安全教育资源,教会幼儿热爱生活,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成为幼儿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教育内容,成为幼教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 陈鹤琴:家庭教育[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25.

[2] 吕静,周谷平:陈鹤琴教育论著选[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3] 唐庆,唐泽菁:生命教育漫谈[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年第12期.

怎样保护视力范文第5篇

一、设景巧妙,提高环保意识

苏联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用环保的东西去教育,这是教育最微妙之处。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教师应巧妙创设充溢情感、饱含激情的教学情景,将环保理论知识具体化,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比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老师可以在课前采用现代信息手段向学生展示我国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图片或者视频,直观的教学情景,严重地环境破坏现实给学生巨大震撼,自然而然就能激发学生环保意识。再比如《桂林山水》一课中,笔者课前播放乐曲《桂林山水美》,同时向学生展示多幅桂林山水风景画,创设欢快怡人教学境界,笔者也鼓励学生展开自己的丰富想象力,用心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魅力,感悟大自然提供给我们的琼浆玉液,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愿望,提高环保意识。

二、采用有效地渗透教学法——读写结合法

语文教学渗透环保教育过程中,读写结合法是其有效地渗透教学法之一。读写结合法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出课文所蕴含的环保因素,体会到保护环境对于我们的生活的重要性;在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独立写作,把自己对环保现状的所思所感写出来,把自己以后如何保护环境的行动写出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还能为学生亲身为环境保护出力提供预案和行动指南。例如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中提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但近二千年来也给人们带来深重苦难,成为一条祸河。这说明恶劣的环境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但是,怎样向学生说明“人为破坏”是导致“黄河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脱离学生生活实际,长达二千年的人类活动,很难让学生理解与接受。

为此,笔者采用多媒体播放黄河遭受破坏的现状、黄河给我国人民带来的灾难、人为乱砍滥伐等视频,使学生初步认识到“人为破坏”是“黄河变化”的一个原因;在此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抓住“黄河变化的原因”这条主线,反复朗读课文,进一步明确“人为破坏”是“黄河变化”的主因;最后,老师应该要求学生精读最后一段,使学生认识到:治理黄河的设计方案中,关键措施就是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破坏森林无疑是自杀行为,而且要数管齐下,将各种措施付诸实施,才能治理好黄河。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非常重视阅读,尤其是精读,他认为精读是进行细琢细磨的研读,把握文章的精髓,使得阅读后获得的信息在大脑中保留得更加深刻,更为重要的是,精读能够使学生形成日后实践更加科学运用这些知识的志向。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人为破坏”,老师可以以情促情,将“人为破坏”的恶果迁移到学生的身边环境,引导他们将自己怎样保护环境的想法写出来,还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所思所感到网上,与他人分享。通过采用有效地渗透教学法,使学生因环境恶化形成忧虑感,进而产生保护环境的冲劲。

三、拓宽空间,培养环保意识

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其教育过程不是封闭式,而应该以教材为媒介,博采众长,海纳百川,积极拓宽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渠道。第一,综合其他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不同内容与方法交叉,渗透中开阔视野。比如在讲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要让学生明白“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老师可以综合语文,科学、历史等学科知识,建立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知识构建空间,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环保意识的提高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第二,校外为辅。学校内学到的语文知识,只有运用于生活空间内,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同样,语文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也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去保护环境,真正体现学以致用。例如讲授《林海》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验到森林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以及价值,笔者向学生播放了一段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的节目:“一次性筷子还能用多久”,视频播放完毕,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分组讨论。课后,老师还要求学生对本学校以及学校周边餐馆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展开调查,通过学生切身经历,让学生明白:少用一次性筷子,保护森林资源,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学生更应该实际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从自己做起。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