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进程

城镇化进程范文第1篇

继城市棚户区改造之后,重点镇建设或将成为扩大内需、保增长的投资新着力点。

目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给各省(区、市)发通知,要求各省上报重点镇建设的政策、经验。

据住建部村镇司人士介绍,目前,要对重点镇现行政策进行调研,谋划出台支持重点镇建设的新政策。全国性重点镇1887个均在调查范围,各地区政府均要撰写这些重点镇2004年以来的建设经验和地方政策。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副秘书长赵云伟表示,扩大内需、保增长情况下不能动摇房地产支柱产业地位,但同时又不能使房价再大幅度攀升,影响居民住房消费需求。

中央投资扶持

以往一直不被重视的重点镇建设,在扩大内需、保增长的背景下,成了新经济增长点的首选。不少地方政府也将地区内重点镇建设作为城市化建设的一个着力点。

陕西省今年准备投资22亿元支持107个重点镇建设,主要投资用于重点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污水管网建设等。

陕西省建设厅村镇处一位负责人电话中对记者说,重点镇是县城的副中心,是城市化的第一站。陕西省政府对本省的重点镇建设提出的要求是,建设必须达到县城的标准。

一位多年从事规划工作的人士对记者说,当前中央财政投资对于重点镇建设支持力度很大。国家发改委有专门针对重点镇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补贴资金。

今年下达的第三批扩大内需中央投资资金中,有相当部分投向重点镇的供水设施建设。上述规划行业人士说,今年城市建设用地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国土资源部给了各省城乡统筹用地周转指标。各地在利用这个周转指标的时候,就必须推进小城镇建设,推行撤村并乡等。

目前,住建部还专门安排了农村危房改造奖励资金,意图就是将对农村危旧房改造投资与涉及农业的财政补贴连接起来,实现以财政投资引导农民更换住房的扩大内需目的。

鼓励引入社会资金

将城市化进程重点放在小城镇旗建设上,不仅打破了开发商关于“扩大内需必先扶植房地产市场”的预言,更帮助了农民、农民工等最需要改善居住的人群,实现了他们的住房需求。记者了解到,各省(区、市)正在展开调研,并将重点镇建设经验上报。

各地重点镇建设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完全仿效城市建设的方式,给重点镇大量财政投资,将其建设成小型城市;另一类则是一些带有民族、地区特色的特色镇建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在此前的村镇建设工作讲话中指出,各地重点镇建设应因地制宜,不鼓励一刀切,提倡民族特色、地区特色的重点镇建设风格。

城镇化进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镇化;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1加快城镇化进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1)以人为本、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人是由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人的发展应该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三者综合统一的全面发展。现实的、具体的人作为社会发展的惟一主体,它自身的发展是否全面和谐,对一个社会是否和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人类社会的本质特点,虽然是在于它不断地通过实践改造世界,但从根本上说,它本身却是自然界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一个现实部分,并且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它就永远属于自然界。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倡导诚信友爱,并不断塑造互帮互助、融洽相处的新型主体,使人的自身发展逐步走向全面、和谐;必须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自觉统一、和谐相处,切实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型文明发展道路。

(2)城镇化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目前,城镇化是我国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紧迫而又重大的历史任务。第一,城镇化是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第二,城镇化是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第三,城镇化有利于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四,城镇化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重要作用。城镇化归根到底应该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城镇化。以人为本是城镇化建设的主题和核心内涵,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城镇化建设中,在高度关注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等问题的同时,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把人放在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在城镇环境和居住环境规划建设中,把改善人居环境,保持地方特色,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创造最佳人居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3)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保证。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把人作为社会发展的主体重视满足人们的现实需要,维护人们的切身利益,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经济大发展,使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草地沙化等现象日趋严重,城镇发展也出现了上述问题。因此城镇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打破城乡壁垒,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使城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开发、保护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2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不和谐因素

(1)农民工问题。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对象主要是城市居民,基本上没有将城市流动人口包括在内。城市职工普遍享受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将农民工完全排除在外。进入企业的城市流动人口,一般不是企业的正式职工,企业在考虑员工福利时对他们往往忽略不计。与同企业的正式职工相比,农民工在工资、奖金、节假日、医疗和抚恤等社会保障方面总体上处于一种待遇十分低下和无保障的地位。虽然他们在企业中干的都是苦、脏、累、险的活,而且干活也最勤奋、最卖命和时间最长,但他们不能像正式职工那样累计工资,不能评定职称等级,无资格参加各类培训,更没有晋升的机会等。这种城乡二元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处于一种近乎缺失的状态。

进城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当前义务教育工作中的一个新难题,它实际上涉及的是我国城乡分割的义务教育体制问题。进城农民工在农村交纳了教育附加费,但这部分费用并没有根据其就业流向划转,他们打工所在地的城市财政体制在义务教育支出中没有包含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再加上目前的教育统计仍以户籍人口作为口径,这等于说在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体制中出现了一个真空地带,它的实际受害者是进城务工农民的下一代。于是农民工对其子女的教育问题的解决只能是:要么在农村接受教育,但子女无人照顾或委托他人照顾;要么让其子女辍学或失学;要么花高价进入城市学校。在这种情况下,大量“非法”的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应运而生。虽然中央有关部门曾经两次颁布了关于流动儿童就学的暂行办法,如提出以就近入学为主等意见,但这些原则精神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对于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简易学校,地方政府的具体管理行为往往走向两个极端:要么不管不问;要么统统取缔。

(2)失地农民问题。目前,我国城镇化率以每年一个百分点在提高,而推进城镇化,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进行道路、住房、厂区等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7年来全国有近亿亩耕地被征用,其直接后果是造成了4000多万徘徊在城市边缘的“失地大军”,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特点———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部分失地农民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生活在城市的边缘,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保障等方面又享受不到有关政策,导致失地农民问题越来越突出,已影响到城乡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

3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城镇化进程

(1)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解决农民工和失地农民问题。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合理调整城市的农民工政策。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应是实现居民的迁徙自由,变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为城乡统一的居民身份证一元户籍制度,使户籍制度恢复其只承担社会管理职能和人口信息统计功能的本来面目,使更多农民工成为“名正言顺”的城市人。二要积极推进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应根据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发展情况和生活安置能力等各种具体条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农民自愿和政府组织引导相结合的办法,根据不同的条件逐步建立有利于农民成为永久性城市居民的多层次、多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三要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首要的内容,就是必须给进城农民工以“市民待遇”,让农民工与市民享有同样的合法权益,享有平等参与各种竞争的机会,如职业培训、子女受教育等权利。四要打通农民工进城渠道。应深化城镇就业制度改革,打破城乡就业壁垒,实行城乡统筹的就业制度。要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构建补偿、就业、社会保障“三位一体”的失地农民利益保障体系,即: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提高补偿标准,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坚持“就业优先”原则,改变传统安置方式,按照“市场引导就业、培训促进就业、社会帮助就业、政府扶持就业、个人自主择业”的思路,加大组织领导、宣传引导和就业服务力度,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以“土地换保障”为原则,以被征地所承载农民安置的实际社会成本为依据,构建政府主导型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失地农民分享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成果的长效运行机制,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具体措施为:改革土地征用制度,以土地的市场价值为依据,给予农民公平合理的补偿,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坚持就业优先原则,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2)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镇发展观。城镇化发展的核心内容虽然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城乡充分就业,但重中之重是强化产业支撑,实现城镇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从如下方面下足功夫:

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城镇化提供物质支撑。新型工业化是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步入信息社会后,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尽早赶上发达国家现代化的步伐,而采取的工业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其核心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与提升传统产业,以信息化来带动工业化;其关键是发挥后发优势,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

②重视产业集群的发展,积极创造非农就业机会。在推动城镇化进程中,一定要十分重视和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发展,大力推进产业的集聚,并以集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产业集群的发展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把工业园区整合为产业功能区;二是把产业链做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脉;三是创新产业集群的体制和机制环境;四是明确产业集群的城镇化指向,高度重视集群产业的就业扩张效应。

③加快城市第三产业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第三产业的发展是以生产要素的聚集为条件的,而我国的情况较为特殊,因为制度因素和非制度因素的长期阻碍,导致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要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很难在城镇立足,城镇第三产业发展缺乏劳动力和消费群体的支撑,必须把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紧密结合。在大力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下大力气打破城市第三产业的行业垄断,加快改革步伐,对外资和民营企业开放,在用工制度上取消户籍限制和对外人员的限制,第三产业作为劳动力吸收器的作用将得到更大的发挥。

④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非公有制经济是城镇化的重要推动力,其发展通过技术、制度和资金三大因素的影响,促进着城镇化进程。可以说,未来城镇化的希望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是继续强化政策扶持;二是加快非公有制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创新,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三是提升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层次。

(3)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职能应当表现在如下方面:

①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公共服务是以政府等公共机构为主体、以非营利的公共服务为宗旨,面向全社会的公共消费需求的全部生产和服务活动,分为公共行政和公共安全服务、公共设施和公共事业服务、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服务三个主要方面。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治安管理;第二,城镇市容卫生管理;第三,城镇文化管理;第四,城镇经济管理;第五,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管理;第六,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时,必须十分注重电子政务在政府改革中的巨大作用。

②加强规划、规范和引导作用,培养城市核心竞争力。以市场力量为主导的城镇化进程并不排除政府的作用,尤其是在市场失效时期和城镇化的初期,以及城镇化超常规发展时期,更需要政府大力推进制度创新,加强规划、规范和引导作用,由政府制定城镇化的总体规划,对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的产业布局、城市规模的扩大等方面,实行必要的宏观调控,构建良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秩序,优化城镇化的组织架构,树立城市经营的理念,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

③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增强城镇的文化底蕴。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其着力点在于培养城镇的“软性竞争力”。科教文卫是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之一,这些产品对于提升城镇的凝聚力、城镇发展的和谐度、城镇文化的影响力,城市品牌形象的美誉度以及城镇居民文化观念及精神风貌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城镇化进程范文第3篇

>> 城镇化进程中的城镇规划问题分析 农村视角下城镇化进程中问题探析 城镇化进程中金融约束及对策建议 城镇化进程中的动力机制探析 安徽城镇化进程中的体育旅游探析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态理念培育探析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问题分析 城镇化进程中的性别问题研讨 浅谈城镇化进程中的融资问题 城镇化进程中的投融资问题研究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财政问题思考 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利用管理问题及对策探析 探讨小城镇及城镇化进程中的水利问题 探析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 山东省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约束问题及对策 浅析城镇化进程中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苏州市城镇化进程中的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 10:13:02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4118010201)资助;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研究》(11YJA710023)。

作者简介:焦晓云(1980-),男,河北定州人,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① “半城镇化”源自于地理学概念,最初指的是在大城市附近或者大城市之间的区域,它们与大城市关系密切、自身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发展很快,这被称之为“半城市地区”,也就是区域半城镇化。2006年以来,王春光提出农业转移人口“半城市化”的概念(详见2006年第5期《社会学研究》),从此,学术界开始从人口城镇化的角度对“半城镇化”问题展开研究。本文论及的“半城镇化”问题就是从人口城镇化的角度进行探讨的。

[1] 李爱民.中国半城镇化研究[J].人口研究,2013(4):80.

[2] 焦晓云.略论平稳推进城镇化建设[J].当代经济管理,2014(9):28.

[3] 朱孔来,李俊杰.“半城镇化”现象及解决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2(9):70.

[4] 令倩倩,郭淑玲.中国要摆脱半城市化状态[N].广东建设报,2012-07-10.

[5] 沈和.提高城镇化质量需要五大突破[J].经济研究参考,2013(42):5.

[6]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N].人民日报,2014-03-17.

[7] 夏锋.“以人为核心”推进户籍制度公平化改革[N].上海证券报,2013-12-18.

[8] 佚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需要彻底切断土地财政的根子[N].深圳特区报,2014-08-22.

An Analysis on the Peri-urbanization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Jiao Xiaoyun

(School of Marxism,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China)

城镇化进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经济发展 城镇化 配套设施 城乡规划 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城镇化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城乡规划作为政府行为的一部分,主要解决的是区域发展问题以及科学决策问题。科学的城乡规划可以为城镇化进程提供政策性与理论性的前提,是城镇化进程平稳发展的保证。可以从以下几点体现:

1.城乡规划可以从一定层面上指导城镇化的宏观方向,在城乡人民收入分配、工业化布局、劳动人口结构以及自然资源使用规划方面,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对城乡在基础建设、社会保障方面的建设,可以加速城镇化进程;

2.保证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按需建设、有度开发。避免城镇化发展中的重复建设以及无用建设,减少大量资金的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3.城乡规划能够有力的促进农村产业园的建设,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为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政策上的保障。

二、城镇化中面临的问题

建设未动,规划先行。城乡规划关乎城乡建设的现实和未来,很多不适当的规划一旦变为现实就很难逆转,因此,城乡规划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怎样强调也不过分。而近些年城乡规划制定和实施存在许多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及其领导人违反法定程序,随意干预和变更规划,比如说长官意志现象、形象工程及政绩工程现象、马路拉链现象、千城一面现象等等。总的说来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城乡规划指导思想脱离群众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片面的追求政绩,具体工作中不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是将重点放在了“面子”上,城镇化发展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比如中国北方一座县城,人口三十万左右,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兴建柏油马路、政府豪华办公楼、大型商业综合体等,还在位于市中心的位置用复古的手段修建了很多明清建筑,以彰显其文化底蕴。但是对于市民所关心的环境问题、收入问题、住房问题等却不闻不问,可谓劳民伤财。

2、城乡规划调控职能削弱。一些地方将市一级规划管理权限下放到区县,有的政出多门、多头审批,开发区实行封闭运作,不接受当地规划部门的统一管理。这种状况严重削弱了城乡规划管理的调控职能,影响到城乡建设的有序协调发展。

3.缺乏有效监管机制。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一些地区的组织形式松散,在辖区范围内不能够形成统一思想,进而在辖区内的城乡规划中出现了很多版本,最终阻碍了城镇化发展进程。比如一些地区的县级市或是市辖区单独进行城镇化开发,而不经过地级市的规划审批,到头来使得城市建设一团糟,主要体现为区域划分不明、功能区规划不合理等,违背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不利于城乡协调有机的发展。而这种现象在国内很多地区都时有发生,主要原因是由于针对城乡规划建设领域,国家以及各省、市、地区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奖惩机制,加之城市规划项目往往不是由一届政府就可以解决的,所以在问责方面也存在时间与空间的问题。这对城乡规划工作起到了负面引导的作用。

4.贫富差距加大。一些地区的城乡规划基本原则是将该地区的优势资源组合。这有利于加速城镇化的进程,提升城镇化水平,可以在优势行业或是优势地区集中优势人才,使其更好的发挥作用,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实际工作中,这种规划发展方式效果较为明显,但却也带来了相关问题,如对于一些行业的优势重组,势必会将一部分人力资源与社会资源淘汰出局,这样就导致了城市就业率下降,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再比如距离高速路口最近的地区往往是大面积的农田水利设施,但地方政府为了突出交通便捷的优势,将农田占用,并将其性质有农业用地变为工业用地。在一方面,确实可以起到招商引资的效果,另一方面,却使以土地为生命的农民变为失地农民,被迫外出打工,而多数农民由于没有一技之长,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对于这一类的城乡规划与农村改造,地方政府应该进行全面的论证,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否则这种行为会从客观上导致贫富两极的差距加大,与社会主义本质相违背。

5、村镇规划水平不高、机构不健全。在我国的有些地方,特别是中西部的一些地区,乡镇规划编制工作非常落后,村镇规划机构不健全,规划管理水平落后,专业人才缺乏,规划理念陈旧,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关于城镇化的发展建议

1.科学规划,加强论证,减少规划主体性人为因素的影响首先,在规划的过程中要对于辖区内的基本条件进行分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以及自然资源、气候类型等自然因素。这样能够为规划提供更多的依据,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此外,规划中要善于运用高新科技手段,如3S技术、网络技术等;其次,在规划的过程中要对各个部门的责任进行明确。并且要做到先规划后论证,听取相关部门以及市民代表、企业代表的意见。确定规划的可行性后,才可以进入正式的实施阶段。

2.严肃考评机制 在城乡规划的过程中,要依据规划产生的经济、社会效果以及对人民群众生活所产生的影响,制定奖惩机制,并且要完善追责机制。对于在城乡规划与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违纪行为,要进行严肃处理,无论责任人是否在岗,都要依规给予相应的处罚。而对于工作较好的地区,则可以由上一级政府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政府部门要提升规划队伍的专业水平以及全局意识,使其能够有效进行规划设计。规划人员要有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这样才有可能将城市规划进行的科学有序。此外,政府部门可以与地方高校进行联姻,将城乡规划的部分任务交给高校完成,利用高校丰富的资源进行城乡规划的合理布局。

3.以缩小贫富差距为目的 在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势必会对一部分人的利益造成侵害,针对此种情况,对于利益受损的人民群众,要建立健全合理的补偿机制。比如在房屋拆迁的过程中,对房屋的性质进行划分,如个人住宅,商业地产等,按照不同的赔付标准进行赔偿。对于拆迁居民的回迁,要对其购房给予一定的优惠。在占用农业用地方面,要给予失地农民合理的赔偿额度,缩小征地与卖地的差价,并对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的安排,使农民没有后顾之忧。同时可以依据地方实际情况,为农民解决农转非的问题,从一个侧面推动城镇化进程与户籍改革的进程,让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此外,政府要下大力气解决就业问题,将人口资源作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要素加以合理的利用,比如积极引导就业、保持市场就业信息通畅、为市民提供免费的职业培训等。

4.规划惠及全体民众 城镇化的最终目的是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因此要在城市经济得到一定发展的同时,要建立社保体系、医保体系以及其他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并且在城镇化达到一定程度时,适当考虑进行政府性、非营利性机构的建设,如学校的建设、医疗机构的建设、公共娱乐设施的建设以及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使城镇化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四、结语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进入攻坚时期,而城镇化发展也进入到了一个加速器。对于城镇化进程的把控,各地区政府要做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将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样才不会将路走偏。我国的城镇化进程虽然有着特殊性,但是也可以通过学习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使我国本土的城镇化更加科学。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发展的问题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立足国情、省情、市情进行城乡规划,这样才能够推动城镇化的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城镇化进程范文第5篇

1、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镇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发展战略,不断加强城镇建设,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但受镇域经济实力限制,城镇建设投入不足,城镇功能不健全等等,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镇域经济发展。切实加快城镇化进程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必须抢抓政策和项目机遇,解放思想,加快建设步伐,以城镇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力促镇域经济突破发展。

2、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才能不断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各项功能,发挥城镇的产业聚集、就业创业和消费带动作用,引导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就近就地转移农村富裕劳动力,达到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和富裕农民的目的,为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现实需要。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发展,生态旅游即将成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产业。但从发展现状看,全镇旅游产业贡献、产业链条发展、接待能力和服务体系仍然十分脆弱,工业园区拓展区还未具雏形。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才能完善服务产品体系,拉动相关产业,延展产业链条,打造旅游新景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城镇对旅游的承载和集聚作用,全方位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促进生态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4、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举措。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标志着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加快推进城镇化,统筹抓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和环境综合整治,有利于科学配置资源、合理配套基础设施,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资源共享。同时,引导人口向集镇、村庄集中,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能从根本上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二、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打造东大门,建设玉章新故里”的总体要求,以拉大城镇骨架、完善城镇功能、培育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建设步伐,将建设成生态、文明、宜居的小城镇;将“一核三中心六重点”努力建设成功能齐全、设施配套、资源节约、环境优美、经济高效、社会和谐的中心城镇和村庄。

2、基本原则。一是规划指导,科学发展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规划对城镇建设的指导作用,切实维护规划的法定性、权威性和严肃性。二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新机制。三是发挥优势,整合资源的原则。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民间资本向城镇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三产服务业向城镇集中,增强城镇带动力和辐射力。四是分区定位,重点优先的原则。围绕旅游发展主线,以“一核三中心六重点”为核心,优先建设生态旅游城镇,加快建设中心城镇和重点村庄,着力构建协调发展、功能互补的城镇体系。

3、目标任务。到2016年,新型城镇化进程取得显著成效,城镇人口力争达到2万人(其中城镇规划区人口达到1.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7%,规划覆盖率达到100%,城镇建成区道路硬化、亮化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主要街道和沿街建筑、交通设施、广场绿地、广告牌匾等整洁美观、风格鲜明,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繁荣文明的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三、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主要内容

1、完善规划,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引导作用。按照适当超前、功能完善、彰显特色的要求,抓紧调编完善城镇总体规划与控制性规划、集镇和村庄建设规划及市场、车站、环卫设施、绿化亮化和特色街建设等专业性规划,统筹安排交通、供水、供电、通讯、社会事业等公益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镇村二级规划体系。

2、加快建设,进一步完善城镇功能。围绕“一核三中心六重点”重点建设的总体设想,以金台、玉章故居为重点,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完善相关功能。按照“总体规划、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要求,城镇重点实施主要道路及背街小巷改造、形成一条特色街、城区绿化亮化、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及主街市政工程项目。村镇建设2012—2016年主要完成主要交通干线及旅游沿线民居风貌改造,实施安居工程和“五化”工程(绿化、亮化、美化、净化和硬化),配套基础设施,强化环境综合整治;2014年全面实施河沟治理、集贸市场、生态文化广场和公共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3、强化管理,努力提升城镇品位。以规划为统领,严格规划审批管理,加强规划执行监察力度,建立完善的行政检查、纠正和责任追究机制,夯实规划巡查、发现、报告和处理四个环节的职责,严格依据规划指导城镇建设。认真执行《招投标法》,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市场。严禁乱批乱建、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行为,将城建部门的规划审批作为国有土地出(转)让和办理产权手续的前置条件,依法管理建筑和土地市场。组建城管综合执法中队,健全完善城镇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夯实单位、住户环卫保洁职责,切实整治行业和“五乱”行为,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树立生态文明的城镇新形象。

4、多方筹资,下功夫经营城镇。抢抓政策项目机遇,积极包装策划和争取城镇项目资金,捆绑相关部门项目资金,着力推进重点市政工程建设。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公开招商信息,放宽经营权和准入门槛,激励企业、返乡能人和社会各界,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建设。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多元化、多渠道筹融资的城镇建设新格局。

5、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乡镇企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吸引和扶持企业有序向工业园区聚集,引导富裕劳动力向产业工人转变;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观光旅游业,多渠道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积极推行土地、林地经营权合理流转,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着力培育产业强村和产业大户,稳步发展特色产业,就地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发展农村产业、特色工业和三产服务业,促进产业向城镇集中、人口向城镇转移、资金向城镇聚集,努力把城镇建设成为工业聚集区、农产品集散地和现代物流、商流、信息流中心。

四、加强对城镇化工作的组织领导

1、精心组织,加强领导。镇上成立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村(居)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城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环卫中心,具体负责城镇建设的协调管理、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日常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