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疾病控制中心

疾病控制中心

疾病控制中心

疾病控制中心范文第1篇

[关键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探究

1 引 言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由政府财政拨款的一个社会福利组织,其主要工作就是控制突发疾病、为公共卫生提供服务,预防疾病的发生。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公共卫生的重要性,完善的内部控制就更有必要性。内部控制的作用,一是对突发疾病的反应能力以及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二是合理控制相关成本。比如,针对疾病控制的管理制度,应对突发事件的反应机制,已经对医疗器械、疫苗的采购和使用的控制以及对中心各部门行为的规范。这些制度不仅影响了中心的公共服务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还对中心能否有效管理各部门的业务量和成本起着关键作用,还可以监督预算的执行情况。因此,内部控制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作用至关重要,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2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2.1 内部控制缺乏必要的环境

良好环境是构成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再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特殊性,其承担的职责范围较广,不仅包括对疾病的预防,还包括对公共卫生的监管;此外,中心可以从多个渠道获得经费来源,这就给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带来了一定困难。再加上对内部控制缺乏了解,没有市场竞争带来的效益方面的压力,使得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不够重视。这些都导致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合适的内部控制体系难度很大,即使有一部分已经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也仅仅是一种形式,在整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体系中,没有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来保证相关制度的有效运行。

2.2 财务管理薄弱

作为一种公共服务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很多职责都关系着社会大众的生活和健康水平,比如国家免疫规划、重大疾病控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以及食品安全监管等。而在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环境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职责范围会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相对应的,给其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现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财务管理制度还是在传统的职责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已经不能适应现有的工作要求。比如,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虽然都制订了相对完善的会计制度,但是其财务人员素质较低,无法准确了解疾病预防控制的相关业务的流程,而且缺乏相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无法对中心的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其他的支出实施控制,导致很多业务难以落到实处,阻碍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公共职能。

2.3 对资产缺乏相应的管理和控制制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主要资产就是和医疗相关的物资,如疫苗、试剂等。但是中心对这些资产缺乏必要的管理和控制手段,财务部门在资产的管理过程中,仅仅负责在核算环节和付款环节监控。也就是说,财务部门所做的工作就是把领用或采购情况在账簿上记录,而对于是否想成坏账、呆账等情况,财务部门甚少关注。虽然现在很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采用政府采购制度后,物质在采购环节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对于使用环节的控制依然很不理想。“管物不管账、管账不管物”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在收到相关部门调拨的物质后,不能及时入账,没有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状况定期盘点,对于疫苗和试剂不能按照规定的条件进行保存,导致疫苗、试剂的变质。

2.4 不能有效控制费用支出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有多种经费来源渠道,处理财政拨款之外,还包括自身业务的相关收入以及社会组织的资金支持,这些都构成了中心的经费来源。正是这种经费来源的多样性,而且中心本身缺乏对资金的管理制度,导致其资金使用情况比较混乱,使用标准不明确、不完善。比如,在费用报销的时候,只需要领导的签字即可,这种制度导致中心内部资金浪费、流失,以及资金被挪用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都给疾病预防控制心的资金管理带来挑战,进而影响其发展和职能的发挥。

3 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部控制水平的措施

3.1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说,如果要加强内部控制制度,首先要在中心内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加强对中心领导层关于内部控制方面的教育,提高其对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使其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为内部控制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除了对管理层加强教育之外,对于普通员工,应该采用一系列手段宣传内部控制的相关内容和重要性,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主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在中心内部上下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观念,以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实施,并保证制度的实施效果和效率。比如,在对一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审查时,查出在资金管理和使用出现违规现象,资金不合理使用现象严重。对此,该中心对内部管理层、财务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针对在审查中出现的问题,相互讨论,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执行情况纳入到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有效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进行评价。而针对内部控制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的诸如浪费、损失、非授权使用等问题,进行评价,找出控制效果不佳的原因,并提出改进和补救措施。

3.2 加强对物资支出和采购的控制

针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物资的采购和支出管理薄弱的现象,必须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对这方面的控制。和普通企业以及其他机构不同的是,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的物资主要是疫苗、试剂这类有效期较短而且价格较高的特殊物品。由于公共卫生事件的不可预测性,为了应付突发事件,在采购物资的时候,采购的数额以及采购时间的选择都需要经过认真分析。针对这一特殊情况,为了确保中心采购业务的顺利进行,要求中心在内部建立完善的采购制度,将采购的所有过程都建立相应的审批制度。以疫苗的购买为例,在采购之前,需要建立采购审核制度,根据中心的实际情况分析需要疫苗的数量以及对质量的要求,以此来保证疫苗的采购的数量和质量要求,并在整个采购的过程中,成立由纪检检查、财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联合成立的小组,共同参与、分工明确,共同管理。在物资使用的过程中,必须经过授权,根据情况的不同,分为普通决策和特殊决策,在针对特别事件的时候,还应该采用集体决策。

3.3 加大对资产的管理和控制力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资产的主要特点就是,其来源大多数都是由政府拨款购买或上级拨付,只有很少一部分价值不高的资产由自己采购。比如,像实验设备等高价值资产都是由上级单位拨付,并有财务部门和相关技术部门验收。当验收完成之后,交由资产管理部门并登记在册。在拥有资产期间,还要对资产的维护和运行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以保证设备正常运行,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上报相应单位并及时解决。另外,在加强中心资产管理和控制方面,还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加强对中心内部专业人员的管理知识培训。比如在实验设备的管理中,要求相关人员在对设备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设备经常性的维护。同时,规范操作人员操作设备的行为,尽量避免由于不规范操作导致的设备损坏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在验收完固定资产之后,管理人员还应该以账务记录作为一句,编制固定资产明细表,并由财务人员根据账册上数量对实物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盘点,保证账实相符,防止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3.4 加强对资金的控制

由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费来源的多样性,这给其资金管理带来了一定困难。这对这种情况,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以此加强对中心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控制。首先,在中心内部建立资金使用的审批和授权制度并严格执行,确定资金业务办理人员的业务职责和权限。其次,建立和执行现金盘点制度,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盘点,确保没有违规使用资金现象的发生。如果发生违规现象,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以解决相应问题,保证资金的高效使用。最后,对于中心大额资金的使用,需要相关部门的集体决策,只要经过集体决策同意之后,方可批准对大额资金使用。

4 结 论

国内大多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内部控制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其内部控制薄弱的现象很普遍。不仅阻碍了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福利。因此,作为现代管理的组成部分,必须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内部控制建设,以保证中心能够实现其任务目标,保护国家财产,并降低运行成本,减少财务风险,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目标。

参考文献:

[1]夏会东.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3(8).

[2]范淑芳.浅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固定资产管理策略[J].中国市场,2015(4).

[3]刘福生.关于健全民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4(44).

[4]王明艳.关于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探讨[J].中国市场,2014(44).

疾病控制中心范文第2篇

今年上半年,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以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开拓新思路,创造新成绩为指导思想,严格遵守《传染病防治法》、《职业病防治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预防控制各类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为重点,确保我市暑期卫生防病工作万无一失,努力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水平,不断增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将今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狠抓政治教育,提高思想素质。

市疾控中心一向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政治学习制度,教育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结合八荣八耻教育和市卫生局党委倡导的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及治理商业贿赂等活动,先后制定了相关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今年六月份被市委、授予“2004~2005年度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七一”前,疾控中心党支部被市直工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圆满完成人事制度改革。

按照《秦皇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试行方案》文件精神,市疾控中心被列为首批改革试点单位。在市卫生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心领导班子认真调查研究、精心谋划制定出实施方案和相关的实施细则。统筹规划、统一部署,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坚持党管干部,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扬民主的原则,保证广大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严格按照编制和人员结构比例,合理设置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岗位。全面实行竞争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使单位人事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确定工作目标,制定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年业务工作。

根据省卫生防疫工作会议精神及省疾控中心下发的《市级疾控机构2006年业务工作考核内容及标准》,结合我市卫生防病工作的具体情况,制定出《2006年秦皇岛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进入暑期前,又制定了《秦皇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暑期卫生防病工作预案》,并对《秦皇岛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进行了进一步完善,重新调整了应急处理组织机构,根据工作的需要,新增设了应急办公室、信息科和质量控制办公室三个科室。将疾控中心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暑期卫生防病工作中来,力争做到对重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能够发现得了,控制得住,处置得好,确保今年暑期卫生防病工作万无一失。

四、突出重点,全面开展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

(一)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进入4月份以来,市疾控中心遵照省疾控中心的要求,制定了《秦皇岛市霍乱及O157:H7防治工作计划》和《霍乱防治应急预案》并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全市县区疾控机构的主管领导和市疾控中心全体机动队成员进行了霍乱流行病学知识和现场处理培训。并于6月初对全市肠道门诊、县区疾控机构肠道病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了整改意见。6月份,市疾控中心采集了外环境水40份、水底泥19份、腹泻病人便30份,进行了霍乱弧菌、O157:H7大肠杆菌监测。另外,各县区也对水、水产品等172份样品进行监测,均未检出致病菌。

(二)加强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工作。入春以来,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人感染禽流感病例,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市疾控中心进一步完善了我市防控禽流感工作预案。与市、县区农业和畜牧系统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固定专人和联系电话,摸清了全市接触禽类等高暴露人员底数。对全市疾控机构的应急预案、物资储备和模拟演练进行多次检查,对医疗机构感染科建设、发热门诊建设和使用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

(三)加强流行性出血热的监测工作。流行性出血热是我市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发病情况有上升趋势。按照《全国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和《河北省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规划》要求,市疾控中心于2006年春季开展了流行性出血热监测,选择昌黎县和青龙县为监测点,对鼠密度和带毒情况进行监测。全市共调查4个检测样地,宅区布夹1222夹次,捕鼠21只,平均鼠密度1.7%;野外布夹1215夹次,捕鼠9只,均为纹背仓鼠,平均鼠密度0.74%。对捕获鼠进行解剖,用(IFA)法检测出血热病毒总携带率宅区鼠为10.5%(4/38)。野外鼠为11.1%(1/9)。为有关部门制定控制方案,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四)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根据《秦皇岛市结核病防治规划(2003~2010)》及省疾控中心下发的《2006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市疾控中心对全市23个乡镇卫生院的结核病痰涂片检查点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二次培训,统一下发了检验器材,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发现和诊断结核病的能力;各县区结防人员利用下乡督导、登门告知、电话通知等手段,对结防机构未能登记的病人进行追踪;3~4月份顺利通过世行贷款/英国赠款中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中期评估;在涂阳病人免费治疗的基础上,从2006年1月1日起,对涂阴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实施免费治疗。各项目门诊成立了诊断治疗小组。截止到5月底,全市接诊病人2328人,发现涂阳病人58例,涂阴病人147例,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结合“3.24世界结核病日”,市疾控中心设计印制了5000份彩色折页传单,各县区疾控机构也制作了大量图文并茂的宣传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五)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从今年起,加强了艾滋病疫情监测覆盖面,开展了公安监管场所羁押人员艾滋病抗体筛查工作,为此项工作能按时完成,市疾控中心制订了专项工作方案下发到有关单位,积极与公安、司法等部门联系,相互沟通,密切配合,截止到4月底,共检测1021人,检出1例HIV感染者(该病例5月17日死亡);6月15日,市疾控中心在市委党校县级干部培训班上对30余名领导干部进行了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讲座,讲解了艾滋病防治知识、《艾滋病防治条例》、防治策略和工作进展,提高与会领导干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对我市现有的2例HIV感染者提供免费抗病毒治疗;全市开展了免费自愿咨询检测,1~5月份检测866例,未发现阳性病例。

(六)加强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为全面贯彻5月19日省卫生厅召开的全省传染病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和5月23日省疾控中心召开的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调度会议精神,市疾控中心于5月26日紧急召开了全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主要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参加的调度会。就我市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市今年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工作进行了部署;市疾控中心薛主任与各县区疾控机构负责人签订了《传染病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责任状》,强化了疫情报告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同时要求各县区在坚持24小时浏览网页的基础上,主动出击,深入基层,搜索疫情,加大发现力度,加大培训力度,提高业务技能。

(七)其他传染病防治监测工作

1、流脑防治:根据省疾控中心要求,我市于1月、3月、5月分别进行了流脑流行前期带菌调查,每期共采集样本100人,检测结果为:流脑流行前期和后期均未检出,流行高峰期检出2株脑膜炎双球菌。

2、学校传染病防治:入春以来,我市部分中小学相继出现了上感病例,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市疾控中心及时召开了调度会,要求各县区疾控中心开展流调工作,积极与当地教育部门建立沟通机制,各学校确定专(兼)之疫情报告员,实行晨检制度,每日向疾控中心报告疫情动态,截止到5月底,我市共出现学校上感4起,构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通过市县两级疾控机构的紧急处理,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五、规范计划免疫工作,确保预防接种安全。

1、巩固消灭脊髓灰质炎成果,加强AFP监测和病例调查工作。积极开展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接种活动,1~6月份共报告AFP病例6例,各项监测指标全部合格。

2、完成全市计划免疫新监测软件与省疾控联网,经过3个月的数据传输,各项指标达到国家标准,县区疾控机构也将完成入网联接。

3、继续抓好乡级接种门诊的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接种率和接种安全。在市疾控中心的督导、检查下,全市138所乡镇卫生院全部建立规范接种门诊,接种门诊率已达到100%。

4、以“4月25日计划免疫日”为契机,围绕“同样的权利,同样的健康—关注流动儿童预防接种”这一主题,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计划免疫宣传活动。发放宣传册63890余份,传单10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00000余人次,制作专家访谈4期,领导电视讲话12期,农村有线广播464次,宣传展牌62块,黑板报85块,张贴标语564条,取得良好地社会效应。

5、强化乙肝疫苗、精致腮腺炎疫苗和乙脑疫苗接种工作。

6、完成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监测工作。全市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51例,新生儿破伤风疑似病例1例。

六、加强病媒生物监测工作,为科学有效控制病媒生物提供技术支撑。

年初,市疾控中心制订并下发了《秦皇岛市病媒生物种群密度及消长监测方案》,拟定了“县区消毒与病媒生物控制工作业务内容和考核标准”,明确了今年消杀工作主要任务:消杀业务培训和基层技术指导,病媒生物孳生地监控,病媒生物消长及抗性水平检测,突发疫情的应急消杀处理;完成监测网络建设,全市设立成蚊密度监测点11个,成蝇密度监测点13个,蟑螂密度监测点14个,每旬监测一次;开展了我市城乡接合部越冬蚊场所、蚊蝇孳生地调查工作;与公共卫生科和检验中心配合,对市级医院消毒工作进行了检测和消毒基本情况的调查;做好了应急消毒药品、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器械的准备工作,以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疫情;成功举办了我市医疗机构感染消毒监测、检验技术培训班,对规范我市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也为今后举办类似培训班创出条新路。

七、加强慢性病、地方病防治工作。

2006年市疾控中心加强了对全市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将慢性病防治纳入县区考核范围,各县区均已指定专门科室负责此项工作;大部分县区均按要求建立了慢性病防治示范点,北戴河慢病防治示范区开展了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病和死亡检测,按时完成月报表;海港区开展了全国伤害监测工作;市—县区—社区(乡镇)的慢性病防治网络正在逐步形成;举办慢性病培训班,对各县区慢性病防治人员进行了培训,提高了专业水平;对国家疾控中心下达我市的奥运城市控烟调查工作,进行了前期准备、资料收集等,现已进行现场调查阶段;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在“世界无烟日”到来之际开展了宣传咨询活动,各大新闻媒体给与了报道。

开展生产企业、居民住户碘盐监测工作。1~6月份共监测碘盐生产企业37批次,合格36批次,质量合格率

97.3%;监测居民户2016份,合格1954份,合格率96.2%,碘盐覆盖率94.46%,非碘盐率1.8%。5月15日碘缺乏防治宣传与市盐政管理局共同在太阳城举办宣传咨询活动。做好2005年度中央财政补助地方病项目—秦皇岛市饮水型氟病区水氟含量筛查、降氟改水工程检测项目的各项工作。

八、开展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卫生监测、检验工作。

截止到六月底,公共卫生科对直管宾馆、酒店、美容美发、洗浴等公共场所的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噪声、照度、公共用品消毒效果进行了卫生学监测。共检测单位94家,147个场所,1170个监测点,2300份公共用品,出具检测报告147份。为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消除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对直管的77家餐饮单位的餐具消毒工作进行了检测,共检测餐具730件,为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我市城市区的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进行采样监测评价。与市电视台《法制民生》栏目组共同对昌黎县荒佃乡庭院动物养殖进行了专项调查、采访,为解决庭院动物养殖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的影响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疾病控制中心范文第3篇

根据国家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基本职能》、《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和市、县编办的有关文件,县疾控中心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卫生局的领导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履行如下工作职责:

1、拟定和指导实施全县急慢性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地方病等疾病的预防控制规划、计划、实施方案、工作规范、标准、防制对策与技术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质量控制和效果评估。

2、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运行机制,指导和参与调查处理全县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新发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开展对影响人群生存环境卫生质量及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和食品、职业、环境、放射、学校卫生等卫生学监测、评价,组织开展健康危害因素干预。

4、对全县急慢性传染病、地方病、寄生虫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职业病、公害病、学生常见病及意外伤害等发生、分布和发展的规律进行流行病学监测、分析和预测、预报。

5、组织开展全县免疫和规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负责免疫预防的技术指导、效果监测与评价,预防用生物制品的计划、订购、供应及冷链系统的监测与使用管理。

6、拟定健康教育工作规划、计划与实施方案,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7、拟定全县消毒杀虫工作规划、计划和技术措施,组织开展病原媒介生物和消毒杀虫工作效果监测与评价。

8、负责全县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有关公共卫生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管理工作。

9、承担卫生监测检验、预防性健康检查、健康相关产品的卫生质量检验、鉴定工作。

10、负责对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竣工验收的卫生学评价工作。

11、指导和参与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和改水改厕工作。

12、向社会提供相关的预防保健信息、健康咨询和预防医学诊疗等专业技术服务。

疾病控制中心范文第4篇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是财政部门、上级或者其他机构通过预算等方式拨付给其开展专项作业的资金,它的核算要求是单独报账,管理要求和原则包括专户或者专账、统筹安排、专款专用、追踪查效等。一般说来,疾控中心的专项资金获取通道主要由国家划拨,一些社会团体、组织出于合作目的同疾控中心合作,提供的项目资金,比如全球艾滋病基金、研制新疫苗试验性项目基金等。专项资金数额大小不一,周期长短各异,项目实施地域范围差异甚大,为了提高投入资金的使用效率,各方利益相关者对受用方专款的分配使用进行监管,提出了自身对于资金的管理要求,比如,国家出台的一些规定和办法,有《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项目支出预算管理办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等。此类相关条例、法则的颁布,势必对疾控中心的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清算等过程安装了“电子眼”,监控其合法合规、透明情况等,成为了疾控中心专款用途的约束。尽管如此,根据国内一些疾控中心的专款支出报告我们仍然发现存在弊端,亟须对某些明显缺陷作更深的探究与完善。

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项资金管理不足的体现

(一)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不规范

据了解,一些疾控中心的专项资金存在多种形式的挪用、变相占款等情况,比如在专款中列项非项目内支出;部分留存专项款额用于股票、基金投资,套牢专款,降低了其周转率;更有些高位负责人,,私侵、贪污专款;在管理过程中,专款和部门的经常性经费混淆,统一“金库”,报销审核程序不严密,所有的项目都是一个账户支付等现象普遍,这些存在矛盾都阻碍了特定项目的开展和执行所需资金在供应上,迫使项目中断或者延后。

(二)部分疾控中心对专项资金违章使用行为采取忽视、纵容态度

就当前疾控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审计部门监管情况分析,部分疾病预算控制中心对于专项资金违纪使用行为态度过于宽松,得过且过,造成专款流失;另外,由于特定项目牵涉范围广、利益相关者众多,对于一些擅自更改专项计划、用途的行为,监管方更多的是感性处理,予以禁犯警告,并没有采取实质性的惩罚措施,影响监管部门的权威性,对后期的项目工作开展潜藏了很大的危机;此外,疾控主管部门缺乏对财务部门的监控、问责管理,没有严格的对专款定期汇报、跟踪督促,缺乏预警意识,而基本是东窗事发后再追究、清查。

(三)疾控中心内部资源不足以开展相关作业,错用或者搁置专款

在不少人看来,钱越多越好,同样对于一些单位来说也这么认为,所以某些疾控中心为了充实自己的经费来源,获得专项资金而存着欺瞒作假现象。比如,在申请报告中谎报现有团队、实力条件;或者同一项目多种花样,反复申报;也不乏单位夸大项目列支,这些单位可能是出于其他的资金困难、债务等原因,寻求资金补给解燃眉之需,其中有些倒觉得多报多得,而不是在合理的项目预算评估基础上申请支持资金总额;一旦申请获得审批,某些单位就干等着资金到账,而没有对项目进行策划、筹备工作,或者资金到账,就草草了事,为应付财务、审计部门的审查,虚报项目作业开展情况,以及完美化财务数字等。

(四)专项资金拨付拖延,影响计划分配

疾控中心的专项资金申报获得审批之后,但由于财务链条过长、银行转账程序繁多等原因造成拨付到账严重拖延,导致专项资金没能在特殊情况的预防、控制过程发挥动能,而是事态基本平息才起作用,但是这往往会造成资金的滞留,给疾控中心的预算、下年度的专项申报造成不利因素。以江苏省为例,2013年N7H9爆发,第一例发生在该年3月份,之后长达一月之久没有病例,截至5月底,疾控中心申报N7H9禽流感专项资金补助。可是,专款抵账已是6月中旬,资金缺位造成抵抗病毒所需物资不能及时供应,对疫情的控制也非常被动,更有甚者,会引起社会恐慌等。

三、提高专项资金管理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专项资金的管理机制化,推行“法”式作业

法不容情,法可克邪,这正是以法除恶、以法正风的必要条件。所以,疾控中心对于专项资金的管理,首先要建立专项资金实施原则和标准,赋予机制效应,形成内部监管“法”,管理部门要严格按规定执行,对于违约违规行为必严惩不怠;此外,借用问责制管理模式,明确责任,对项目相关主体施加压力,营造一种从上至下的严肃、谨慎工作作风,提高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率;实施绩效考评制度,鼓励项目开展创新,提高资金的社会价值;规范会计核算,做到透明、公开,专人负责专项自己的会计核算、专款专户,谨防专项资金扩散流失,给居心叵测之人可乘之机,诱发意外事故;此外,要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构建风险警报指标,增强项目管理的灵敏性、可控性,这对于提高专款的产出是非常有效的。

(二)逐级构建独立审计模式,定期启用“电子眼”追踪资金动向

审计部门独立于财务部,审计工作者应当遵循客观性原则,公平、不偏不倚地做出审计职业判断。正是基于审计部门的多种性质,借助其功能可以有效监管疾控中心的专项资金执行情况、审核专项资金的会计报告等,揪出弄虚作假、会计核算不合规等不良行为。其一,专项资金的出资方或者国家审计应该成立审计团队,专门负责向其报告资金动态,排查资金的下拨是否存在吞款、扣留款、不良现象,审核疾控中心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规等;其二,疾控中心内部应该成立审计团队,切实审核本单位的专项财务报告,使用方是否根据计划使用专款,资金投入和项目的完成是否同步等,做到账帐清、账账明。

(三)严格考核“专人”专业素养,提升团队整体素质

疾控中心在雇佣财会工作者时,务必要严格遵循会计法规,从严对从业人员进行基础考核,严禁无证上岗,一人多岗等现象;另外,要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公平竞争上位,从考核中择优录用出类拔萃的从业员分管项目模块,各岗位之间相互约束、监督;根据资金的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类方法,在会计法规的约束下,科学设置会计科目、核算环节,尽量在成本可控范围内使财务报告反映出专款的流动过程;此外,要加强专款预算,留存一定的准备金额,以应对项目意外、自然灾害等,这就要求“专业”有过硬的技术水平,不仅是记账,也包括对专项资金的计划和合理分配,评估项目的开支水平,做到心里有底。

(四)建立项目开展明细和支出配套档案,重视数据信息的科研价值

在很多时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项目类型多,涉及范围广,周期长,工程量大,很容易引起项目延滞、中断,开展链条缩水等情况,加大了专项资金丢失、被挪用的风险,影响项目的后期作业。因此,疾控中心要切实跟踪和汇报项目进程和整理此前的专款支出明细,增强项目的延续性和资金的专用通道管理;不仅如此,对于记录的数据、信息,能够给本单位提供必要的项目信息,利于管理部门对该项目进行优化评估,调查支出明细的合规性,同时也为政府部门的相关决策提供参考信息。这方面很多地方做得非常好,比如新疆的石河子市。该市连续6年是该省承担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数量的首位,这与该市的成功专项资金管理方法是分不开的。正如前面提到的,该市建立了严谨的项目开展明细和支出配套档案,实施记录项目环节的调查与监测数据分析以及同步支出明细。

四、总结

疾病控制中心范文第5篇

关键词:疾控中心 内部控制 关键点 分析

财政部于2012年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部控制规范),并于2014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这是内部控制规范在企业层面广泛实施后的进一步推广,对行政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保障资金资产安全有效运行,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等方面将发挥积极性作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简称疾控中心)是追求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事业单位,履行公共卫生专业技术指导等社会公益服务职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与生活健康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产品。尽管疾控中心已制定了较多的规章制度,但内部控制的理念和科学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方面还比较薄弱,疾控中心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就是要在现有制度规范的基础上形成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为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公益职能服务。

1 内部控制原则与体系建立

建立内部控制体系应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和适应性的原则,与疾控中心现行规章制度相衔接,将当前零散的规范性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搞一套体系。如,在财务管理方面执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在采购业务中执行的政府采购制度,在基建项目中执行的招投标和审计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执行在相关业务处理中起到了较好的规范性作用,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要更进一步,将这些不同业务单元之间建立起桥梁和纽带,形成一张防范经济风险的控制网,使单位所有经济活动均在此控制网内规范运行。

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必须结合疾控中心实际,从适应疾控业务的特点出发,依据内部控制内容,发掘业务流程和经济活动中较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即关键控制点,抓住关键控制点即可从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和程序控制等方面去设计和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2 疾控中心内部控制关键点分析

内部控制规范涉及预算、财务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等六大业务层面的重点控制内容,结合疾控中心业务特点,可将这六方面内容归纳为三项关键控制点,即资金、资产和项目。

2.1 资金控制

资金控制是一项完整的内部控制线,即从资金的申请、批复、使用、考核等环节均要把关控制,既包括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这条预算管理线,又包括财务收支、会计核算、报表报告和分析财务管理线,二者相辅相成,构成资金控制的全部内容。

对于疾控中心而言,预算控制的重点应放在项目预算的编制评审和预算分解执行上。预算编制评审应充分考虑疾病控制和卫生应急项目预算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较大的特点,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很难预计,因此,为科学合理编制项目预算,既要按工作计划对项目进行明确细化,又要充分考虑项目面临的不可预见性,以灵活应对突发事件。另一方面,预算批复后,应按规定程序在内部分解下达,这一决策事项应当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对于预算下达后确需进行调整的,也必须按规定的程序批复后方可执行。预算的有效执行关键在于监控,对此,应充分发挥纪检、审计、财务等多部门在预算执行不同方面、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控制作用。

财务收支控制则应把控好入口和出口两个关,即单位各项收入均应纳入财务部门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严禁设立“小金库”,收款和核算应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支出时要做到所有支出均有合规的审批手续、齐全的付款依据和规范的支付手续,并且不得由一人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全过程。

2.2 资产控制

资产控制也是一项完整的内部控制线,即从配置指标申请、采购预算编报、采购执行、资产使用、后续维修改造到处置这一完整的资产生命周期过程。在采购执行环节,关键是做好对采购申请的审核和对采购执行的监督,采购事项既要在采购预算内,又要符合政府采购规定的方式和流程,采购合同签订、验收与付款等不相容岗位应相互分离。在资产管理阶段,要认真落实资产登记和实物保管、定期盘点和账实核对等资产保全控制,做到账实、账账相符;对于实验室等专业等级较高的专用仪器和设备,应严格限制未经授权批准的人员接触使用。

2.3 项目控制

资金和资产控制按其经济规律构成完整的内部控制流或控制线,而项目的控制则扩大到“面”的控制,是多个内部控流或线的组合,这是由于项目管理涉及到单位的各个层级和方方面面,其内部控制的复杂程度较单一的控制方面或环节大得多。疾控中心项目一般可分为建设修购类项目和疾控业务类项目两大类。

建设修购类项目控制重点从决策机制、招投标程序、价款审核支付、跟踪审计、竣工验收决算等环节实施内部控制,在各个环节中均应遵循决策、执行、监督相分离,集体研究、专家论证和技术咨询相结合的原则,明确划分职责权限、审批程序和相关责任,实施相应分离措施和内部授权审批。

疾控业务类项目控制应严把预算关:在项目预算上报环节要认真审核预算文本以利于项目的顺利实施;项目执行过程中,在批复的项目预算内,严格执行相应项目的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在规定的开支范围和标准内列支费用;而在项目中期和结题验收时要认真审核分析预算执行情况,为项目总结提供依据。

另外,在项目控制中还要加强合同控制,项目执行中签订的合同应建立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实施合同签订的过程监督,合同文本必要时咨询法律顾问审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