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心理

幼儿心理

幼儿心理

幼儿心理范文第1篇

【摘要】健康的标准不仅指身体,心理的健康也很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幼儿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及所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幼儿心理保健的防治问题。

【关键词】幼儿;健康;心理卫生

【中图分类号】G610

一:幼儿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

大量调查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

1、 饮食方面:如偏食、挑食、拒食、厌食、贪食。

2、 言语方面:如发音迟缓、发音含糊、口吃、缄默不语。

3、 睡眠方面:如入睡困难、睡眠不安、梦游、梦寐、夜惊、失眠。

4、 动作方面:如动作过多、过少、抽动、呆滞、刻板。

5、 情绪方面:如焦虑、恐惧、抑郁。

6、 性格方面:如胆小、自私、依赖、孤僻、任性、爱发脾气、不合群、不友好。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

1:家庭。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摇篮,也是幼儿最早接触和接受最多的社会环境,父母是幼儿第一任启蒙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会对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长的知识水平、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幼儿智力、性格、品德等心理有着重要影响。

1、1:家长的知识水平:大量的调查表明,父母受到教育程度、自身修养与儿童心理发展相关。父母较高文化水平和良好素质,孩子学习成绩较好,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发生率较低。一般来说,受到良好教育的父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学习,幼儿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耳曛目染,受到良好的熏陶。

1、2:家长的期望值:父母对孩子适宜的期望是孩子成功的动力。如果家长的期望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妥当的,将会对孩子造成很大的影响。目前,大多数家长都对孩子给予过高的期望,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让孩子学习美术、外语、音乐、舞蹈等等,为达到目的,不顾孩子的兴趣和疲劳,强迫孩子学习;结果不但孩子没有学会这些技能,反而是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而期望值过低的家长则对孩子关心不够,要求很低,却错过孩子的学习期。

1、3:家庭育儿方式: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很多心理学家提倡民主式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过程中,每一个成员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并且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家长不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也不一味地迁就,而是循循善诱,帮助他们作出正确的决定。

1、4: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是指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环境。它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情感陶冶、个性塑造和道德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气氛主要取决于家长的素质,如果父母经常吵架、牢骚满腹、悲观失望、家庭气氛一定是紧张、压抑、沉闷、缺乏学习气氛,在不健康的家庭气氛中,儿童易形成孤僻、冷漠、焦虑的不良情绪,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1、5:家庭结构:目前我们国家的家庭结构大多数是以三口之家为核心,小部分是与老一辈住在一起,如果祖辈不过分娇惯孩子,则会形成和谐的家庭气氛;离婚、单亲家庭的孩子则没有这种待遇,缺乏家庭温暖及教育,造成忧郁、情绪不愉快,孤独的特点,易形成心理卫生问题。

2、2幼儿园教师的影响。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的教育方式正确与否,也是幼儿心理卫生问题产生的因素之一。

如:正面教育即以表扬、尊重、信任、鼓励、督促、帮助或指导、安慰、暗示、,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表现创造的机会,从事有益的活动,给予权利:负面教育则对孩子当众点名、批评、警告或威吓、训斥或责骂、体罚,取消权利、没收、不过问等。

2、3社会。社会因素所涉及的方面有很多,如人口、住房、环境、交通、治安、人均生活水平、娱乐等。这样或多或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造成正面及负面影响。例如:城市的环境污染比农村严重,而环境污染会破坏自然环境的平衡,进而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城市人员多,生存空间(住房等)狭窄,由此造成人际紧张,加上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变得彼此陌生,这种情况自然而然影响到幼儿的心理。

三:幼儿心理保障

3.1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我国,成人关心的往往是孩子的生理卫生,而较少关心心理卫生。所以,必须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提高全民族的心理健康水平。

3、2提倡优生优育。母亲的生育年龄过大或过小都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母亲孕期的心理状态也影响将来孩子的心理健康。

3、3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首先应让他们摆正自己在家庭中的位置,不是"小皇帝",扮演好他应承担的角色。这对于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十分关键。有些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中的核心,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居从属地位,娇生惯养、随心所欲,扮演这种角色的孩子易养成任性和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个性。进幼儿园后,失去父母的依赖,在同伴间无法扮演中心角色,很快就会变得胆怯、畏缩、心理上遭受创伤。

3、4组织、鼓励孩子多做游戏,以游戏为主的方式学习。在游戏中,可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培养坚毅、勇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在游戏中能力有成功,也有挫折,这种挫折不会造成心理压力。相反,它使孩子"吃一堑,长一智",磨炼自己,学到经验,使自己的情绪变得稳定。对孩子和别的小孩子的游戏应多加鼓励,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学习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

幼儿心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教师;关注;心理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69-0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活动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因此,大多数幼儿园过多的关注幼儿安全、活动环境,而忽略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相应的,幼儿教师也缺少对幼儿行为的心理分析和不良行为矫正的能力。那么,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就应该善于观察,分析事件背后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就小班一名转学生的表现,谈谈我的一些体会、见解。

涵涵是最近才转到我班的。清秀的短发、圆圆的小脸、大大的眼睛、樱桃小嘴儿,笑起来露出两个甜甜的小酒窝,可漂亮了。回忆相处的一个月,有惊吓、有担忧。

第一次交锋,是一次绘本阅读。当我们正在观察绘本《我妈妈》封面上的衣服花纹时,涵涵"蹭"的一下,冲出了教室。保育老师赶紧追上去,问她"怎么了",她义愤填膺地说"你不喜欢我",老师很纳闷。原来是坐在她旁边的小雄,(2岁4个月),上课坐不住,老是起来走动,保育老师就挨着小雄坐,没有挨着她坐。

第二次交锋,是一次数学活动。老师发现涵涵偷偷在玩橡皮泥,告诉她"下课在玩"并给她收起来。可是过了几分钟,涵涵不知从那儿又摸出了一丁点橡皮泥来玩,同样,老师再次给收了。结果,涵涵大哭大闹。

第三次交锋,是一次区域活动。活动前,老师讲好听音乐排队取卡、进区插卡、区域常规。活动开始,涵涵执意要去已经满员的巧手坊,并强行插卡。老师给涵涵讲道理,她大哭大闹,再一次冲出教室。

第四次交h,是晨接待。涵涵妈妈带着小妹妹,来送涵涵来上学。我们微笑问好后,涵涵突然大声哭喊"老师,妈妈不喜欢我",涵涵妈妈很生气。原来,昨晚涵涵犯了错误被妈妈批评了。

涵涵是一个敏感的孩子,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新换了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她很不适应。敏感的她,对妈妈的负面评价更加敏感,对老师的两次建议表示不满。她常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情绪具有很大的冲动性和易变性,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弱。她的心思细腻、会察言观色,自尊心很强。当遇到不能接受的问题时,就暴跳如雷、大哭大闹,甚至出走。针对涵涵的情况,我们开展了多次家访、电访、面对面交流,了解到很多不良因素。如怕涵涵不高兴,爸爸不批评;妈妈对涵涵情绪化不耐烦,表示失望;原来幼儿园的老师一味夸奖和宠爱……

当今社会,二胎流行、老龄化严重,溺爱孩子的现象不计其数,像涵涵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那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肩负重任,如何关注每一名幼儿的心理健康,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是日常教育的重中之重。

1.用心用爱陪伴每一名幼儿

爱是每一名幼儿健康成长最基本的前提和需要。作为教师,我们要把自己的爱平等地给予每一名招人喜欢和不招人喜欢的幼儿,要卸掉自己的心理防护,真诚地面对自己和幼儿。努力调节自己的的心境,面带笑容,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平等地对待幼儿,让幼儿充分感受老师的爱。如:晨间接待,与幼儿牵手、拥抱,让他感受浓浓的爱;谈话活动,与幼儿聊天,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等。

2.巧用行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自信的人热情乐观,积极主动,能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努力实现目标。每一个班级都有个别幼儿胆小,不敢在集体面前表现自己。这种消极心理,让幼儿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造成这一原因的,往往是成人不正确的横向比较,忽略了幼儿自身的优点和进步。作为教师,我们要言传身教,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影响幼儿,用真诚的语言去安慰、鼓励幼儿;要帮幼儿制定一些切实可行的目标,充分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增强自信心。

3.善用方法提升交往能力

小班是由家庭走向幼儿园集体的第一步。刚入园的幼儿对陌生的环境和人,往往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其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合群。作为专业的幼儿园教师,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幼儿不安的心理。如:创设"家"一般感觉的好事环境,开展娃娃家、玩具城等区角游戏;开展故事教学活动,教给幼儿简单地交往的语言;组织大带小活动,让幼儿在交往中学会商量、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注重个体差异。针对霸道、娇气、支配欲特强的幼儿,我们要耐心教育、悉心引导,从而矫正其不良行为。

4.妙用绘本培养幼儿情绪管理能力

"一本好的绘本,不但能反映儿童的内心世界,就是成人读来也会大获益处"。而系统的情绪管理绘本,为幼儿情绪管理能力的培养提供有效的支持,它促进了幼儿情绪能力的发展。通过绘本学习,幼儿明白了故事中蕴含各种知识、社会价值观、生活规范;通过模仿学习,幼儿理解了故事中主人翁的行为方式和处理方法,并将绘本知识内化到自身行为中。从而增强了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会合理地疏泄消极情绪。

5.活用实践锻炼意志

最近,常听家长抱怨:"孩子上小学后,坚持性、自制力比较低,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不好,自信心受挫"。这一现象说明幼儿整体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作为幼儿园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幼儿意志的培养,在行动上找准切入点,多开展趣味性实践活动。如:种植活动,通过浇水、整理,培养幼儿观察力,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增强坚持性。另外,教师要和幼儿一起共同建立各类游戏规则,并运用规则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调节游戏行为,从而提高自制力。

关注幼儿心理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一线教师责无旁贷的工作。我们将本着"终身教育"、"以人为本"、"面向世界的科学的幼儿教育"的理念,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为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2

幼儿心理范文第3篇

1.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可以萌发幼儿喜欢集体生活的情感。使孩子们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里,越来越喜欢集体生活了,在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中,认知、情感、能力、个性等越来越提高了。孩子们在玩儿中学,在学中乐,在乐中愉悦了情绪,在愉悦中健康了自己的心理。

2.在游戏中促使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

游戏和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等实践活动,为幼儿进行良好个性的培养搭建了平台。健康的游戏和有兴趣的劳动,满足了幼儿渴望实践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能促进幼儿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幼儿的积极性是需要成人激励和保护的。一旦孩子们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孩子们的情绪就会饱满,接受教育就会有效果。

在幼儿的实践活动中,教师若能积极地参与他们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给予幼儿大力的支持, 合作和引导,将有助于幼儿形成坚韧的性格和有“主见”的个性。敢抓捕“坏蛋”的行为,就是孩子们良好个性逐渐形成的最好证明。

幼儿心理范文第4篇

一、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未能够充分认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幼儿园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有所认识,然而在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实施过程中仅仅使幼儿生理方面及基本物质方面需求得到满足,对于幼儿心理健康内在真正需求往往忽略,另外在实践过程中存在一定局限性,对幼儿实际接收能力往往忽略,往往选择行为治疗方式进行矫正,未能够对是否真正适合幼儿进行考虑。其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系统性。在幼儿心理发展时期,通过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使幼儿潜在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因而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情况来看,其发展时间比较晚,相关理论研究比较少,其所导致结果就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水平比较低。另外,在当期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比较凌乱、分散,缺乏集中性,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借鉴其它学科或者较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而这些课程与幼儿实际年龄存在很大差异,不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在适当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整合力度。第三,缺乏充足师资力量及家庭支持。当前幼儿园教师未能够准确把握评价心理健康相关标准以及其效果,由于教师知识缺乏系统性,并且教育实践也存在局限性,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对于幼儿心理问题往往不知所措,未能够及时正确进行纠正。此外,在家长方面,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对幼儿心理健康重要性忽视,并且很多家长都不具备相关心理健康知识以及教育能力,造成幼儿有一些不良心理问题出现,由此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目前家长所起到作用明显比较落后,与幼儿园教育之间未能够保证同步进行。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对策分析

2.1积极创设对幼儿心理健康成长有利环境

在每个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环境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物质环境应当能够对幼儿生理及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幼儿园内部整体环境应当保证舒适、安全以及卫生与实用,在幼儿园内对于其材料以及装饰应当对色彩选择进行考虑,应当能够使不同幼儿不同需要整体得到满足,幼儿园应当对自然环境进行合理利用,合理进行布局,幼儿园内装饰应当保证色调柔和,保证与幼儿审美情况相符合。在保证环境舒适、良好基础上,教师应当保持宽容理解态度,对幼儿积极引导,使其能够对周围世界自由主动进行探索,使其身心能够得到良好发展。

2.2积极提升幼儿教育工作者整体素质

幼儿教育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一项工作。当前我国幼儿教育工作者大部分都是幼儿教师,另外在幼儿教育过程中保育工作者也具有一定辅助作用,要求这些工作人员不但要求具备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备道德感以及责任意识,所以,创建高素质幼儿教育人才队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自身而言,应当积极提升其专业素养以及法治底线意识,要能够对幼教事业以及幼儿真正热爱。在心理学知识方面应当对幼儿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使其心理卫生方面相关知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将心理咨询以及诊断知识掌握,并且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相关心理知识进行有效运用,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使幼儿心理能够保证健康成长。

2.3有效运用家园合作教育模式

对于幼儿生活及学习而言,幼儿园及家庭均占据一定比例,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应当积极相互配合。作为幼儿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但要对幼儿身体健康发育关注,同时也应当将基本心理学知识掌握,使其能够将正确儿童发展观能够树立起来,对社区以及幼儿园资源应当充分利用。另外,幼儿园应当积极开设专门讲座,以便于能够为家长提供机会,使其对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更加充分认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还应当对社区以及社会资源进行充分利用,积极实现资源共享,从而使家庭及幼儿园均能够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积极参与,进而使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较好效果,使幼儿心理健康得到保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语

幼儿心理范文第5篇

本文运用历史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纵观以往本学科本领域中相关内容的研究成果,比较分析国内外幼儿心理学的发展情况,进而过渡到幼儿心理教育的问题上来,探讨幼儿心理健康现状及主要问题,并提出引导幼儿健康发展的措施。利用幼儿期这个心理发展关键期进行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各种良好的心理品质,而且可以促进未来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幼儿心理学的发展

(一)幼儿心理学的概念。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幼儿(3~6、7岁入学前儿童)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幼儿心理学和婴儿心理学、学龄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老年心理学等都是发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和幼儿卫生保育教程、幼儿教育学、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等教育理论课都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幼儿心理学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幼师学生掌握幼儿心理特点等基础知识,并能在日后用在幼儿教育实践工作中,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儿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兴趣和能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弄清几个最基本的概念:“健康”、“心理健康”、“幼儿身体健康”及“幼儿健康教育”。“健康”应当包括个体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大方面,生理的健康发育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有机结合的,而“心理健康”问题更是不容忽视。因此,“幼儿健康教育”是以实现幼儿的身心健康为目标,为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的态度、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所实施的教育。

(二)幼儿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幼儿心理发展研究起源于遥远的过去。由于近代西方社会、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和教育的发展,使得人们在儿童观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幼儿心理的研究由一些智慧的闪光到扩展成为一门正规的学科,由早期静态的发展观到今天动态的发展观,记载着人们很多个世纪以来在认识自己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智慧的提升。

我国古代就有了一些朴素的幼儿心理学思想,如《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等。但我国科学幼儿心理学如同心理学一样是舶来品,是从西方引进的。陈鹤琴是我国最早的儿童心理学家,其后对我国幼儿心理学发展做出贡献的还有黄翼、陆志韦、朱智贤等儿童心理学家,其中,对儿童心理进行了系统研究的是朱智贤。目前,有很多活跃在幼儿心理与教育领域的心理学家们正在开垦着这片希望的土地。

三、幼儿心理的教育

(一)幼儿心理健康现状及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两大方面:从家庭方面看,现在家庭的家庭结构单一,大多以独生子女为主,家庭生活空间狭小。父母一般都是双职工,白天忙碌工作,到了晚上随着精力的消耗,很少有时间陪着子女玩耍,又缺乏和子女的沟通与交流,再加上大多数家庭住的是楼房,给孩子们的活动空间狭小,孩子们没有空间玩耍导致心理负担加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其心理健康。从环境方面看,在当今知识信息时代,信息的来源众多,孩子们在多角度的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就过早接触到了成人世界,例如一些言情小说、电视剧或者是那些渲染暴力的影片,在没有判别力的孩子们眼里成为了最爱,这点让人们很担心。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幼儿心理教育主要可从这几点来培养健康的心理:1、培养幼儿的谦让精神。谦让精神无论是幼儿或是成人都是一种美德,是社会交往的一种技能。所以要从小培养幼儿谦让的品质,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环境、与人和睦相处。2、克服幼儿的恐惧心理。恐惧是幼儿期较突出的负面情绪。幼儿的恐惧心理是与成人思想交流、对外部世界认识思考过程中出现的。而引起幼儿恐惧心理的原因有很多,如环境、事件、压力等等。3、养幼儿的分享精神。有些幼儿会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如:幼儿自己要挑好的玩具,把好的东起来,留给自己不让别人分享。父母和教师应首先让幼儿体会分享的快乐,当幼儿与小朋友们一起分享时,他们能体会到同伴亲切的微笑和大人的夸奖。

(三)引导幼儿健康发展的措施。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些总结性的措施。(1)引导幼儿健康发展应以幼儿园有计划的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为主。在幼儿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遵循幼儿教育的规律和原则,为幼儿提供与教育内容相应, 集科学性、适应性、灵活性为一体的宽松环境。幼儿园应以人为本,遵循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及规律,尊重幼儿的心理权益,从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多个细微环节入手,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把心理健康落实到教育行为上。(2)要以家庭教育为辅。家庭是幼儿早期教育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性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成员示范作用和角色定位。但父母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就是孩子的父母,而不是领导、教师或监工等别的角色。家长应不断提高和改进自己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和自身的综合素质。(3)发挥社会环境的作用。社会环境要抓住每一个契机为幼儿营造合作、乐群和创新的环境,创设和谐民主的群体氛围,促进其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