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舞台空间设计

舞台空间设计

舞台空间设计

舞台空间设计范文第1篇

观众在观赏舞蹈作品时不仅能看到高低起伏的错落变化,还能感受方位空间的变化之美。舞台的“方位空间”,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从舞者面对舞台的正前方开始转动形成的8个不同的点位,如图1所示。观众观看舞者不同方向的表达所产生的寓意与联想不同。这也取决于舞台的形态,普通的舞台是单面镜框式的其舞者动作方位变化所产生的寓意较为固定,而有些舞台成三面或多么面开放型,其舞者动作方位变化所产生的寓意可是相对的、模糊的。下面以普通的单面镜框舞台为例,简述观众的视觉感受。假设舞台上有一位舞者当他面对1点时,观众会看到清晰的动作和情绪变化,起到明确主题、突出形象的效果;当舞者面对5点时,观众不能看清所有表达,则带来一种隐约、神秘的感觉;当舞者面对2、4、6、8点时,舞者的动作会给观众一种延伸感;当舞者面对3、7点时,舞者的动作会给观众委婉、含蓄的感觉。双人舞作品《萋萋长亭》中编导为表现夫妻二人“长亭送晚”的惆怅景象,动作编排设计主要是针对3—7点和2—6点展开,通过男女舞者在舞台2—6点的迂回、反复,向观众描绘出在长长的亭廊间夫妻间相互的眷恋与不舍。其中,在舞台3—7点的移动与托举,又描绘了夫妻之间在离与聚中透漏出的深厚感情。整部作品多以3—7正侧方位和2—6斜侧方位为主,两位舞者很少与观众正面交流,更多的是将观众引入难舍难分的故事感情当中。然而,在群舞中可以运用较为复合的点位处理来解释和说明人物之间的关系,在现代舞剧《雷和雨》的开场舞段中,编导运用圆形的构图将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及人物关系巧妙的编织在一起,每一个角色既相互独立又紧密相连。当舞者们面对圆心时表现出彼此间相互的压迫感,但当他们一同面对圈外时则表现出整个封建社会环境给予的压力,人物们在相互躲闪、徘徊、撞击中诠释在封建制度的压迫下虽然每一个人的性格、态度各不相同,但是大家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旁人的命运,彼此愈积愈烈,粘稠到窒息。

二、三度空间错落的丰富表达

“舞蹈是视觉与听觉的双重艺术”,这是一种普遍现象,普通的欣赏者是在鉴赏的层面享受两种艺术的魅力,但对于舞蹈的本体而言,视觉是超越听觉的,欣赏者可以抛开听觉来仔细研读视觉之美。舞蹈表现的媒介是舞者的身体,表现的空间是三维立体的舞台。就舞台而言,将其立面划分,按照从低到高的次序,以舞者与地面的接触关系将其划分为三度空间。一度空间指舞者动作不以脚为承重点,身体任何部位与地面接触的空间;二度空间指舞者用脚为承重点,身体站立在地面的空间;三度空间指舞者跳跃、腾空或通过拖举,身体任何部位不接触地面的空间,如图2所示。在不同的舞台空间中舞蹈动作表达出的张力与美感截然不同,这就是舞台空间的巧妙之处。舞台空间划分的设计将会给观众带来丰富的视觉层次,清代著名诗人袁枚曾经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舞蹈作为视觉艺术不能拘泥于单一空间的表现,过于平面的舞蹈视觉效果会引起观众的视觉疲劳,所以正确运用舞台空间的划分可使编导处理好表现对象的动静、强弱、张弛、起伏、快慢等关系。通过舞台空间的设计舞者身体形成高低空间起伏的构图变化,丰富舞蹈的视觉画面,使舞台立面空间突显出多层次的视觉感,从而产生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观众不喜欢单调乏味的艺术表现,只有变化才能体现舞蹈艺术独特的生命力。在军旅作品《穿越》中编导大量运用一度、二度和三度空间的变化处理,竟造出特种兵战士们在战场上穿越各种恶劣环境的场景。舞者时而在一度空间匍匐,寓意着他们穿过草丛,穿过泥潭奋力的向着目标前进,让观众们看到战士们不畏艰难困苦的坚强之美;时而在二度空间奔跑,仿佛他们灵活的躲避炮弹,穿过平原,让观众感受到战士们英勇无畏的勇敢之美;时而跃起在三度空间,意味着他们翻过沧山、越过急流,向着胜利进军,将观众们代入战士们拼搏的战场,体会坚定的信念之美。作品通过三度空间转换的处理,尤其是突出了最难表现的高度空间,带给观众舞者在三度空间舞蹈所特有的与地心引力对抗的视觉冲击力,恰如其分的表现了特种兵战士坚毅、英勇的品格,使观众沉醉在空间的错落之美中。

三、平面空间线条的综合表达

观众对于线条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线条无处不在,它可能是建筑的外形,也可能是花园的小路,但大部分生活中的线条是相对固定的,而舞蹈中的线条是丰富的、灵活多变的。舞蹈中的线条是指舞蹈者在舞台空间不同区域形成的舞蹈构图,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相同或不同的线条组成,千变万化、层出不穷。从创作的角度编导想掌握空间线条的处理方式需在了解舞台点位空间的情感强、弱关系的同时,分析观众的审美心理需求,才能准确运用各种线条为舞蹈作品的编排服务。

(一)平面空间的定点线形

平面空间的定点线形分为两部分理解1、定点:指固定的,没有发生变化的。2、线形:在几何学上指一个点任意移动所构成的图形。舞蹈中常用的基础线形包括:直线、曲线、折线等。线条在舞蹈作品中通过角度的变化可以产生丰富多样的构图画面,与此同时,恰当的线形运用也可以辅助作品表达更深层次寓意。例如:观众观看作品中单一定点横线构图时可感到平静、简洁、稳重之感;单一定点斜线构图会有延伸、放射、希望之感;单一定点纵向竖线构图可有强劲的纵伸之感;单一定点曲线构图会有蜿蜒、曲折之感觉。张继刚有两部作品突出定点线形的特点,一部是《千手观音》,一部是《春意盎然》,作品成功的把定点线形做到了极致。《千手观音》是运用单一定点竖线构图的设计,整个作品是以舞者在舞台中央形成一竖排为主。因舞台是单一镜框式舞台,所以当舞者站成一竖排时,观众在前区中央位置只能观赏到第一位演员的正面,这样就使观众的视觉形成一种错觉,接下来演员从前往后依次出手舞蹈就能营造出石窟中千手观音的画面。长时间只运用一个线形构图会出现单调的情况,为了避免观众的审美疲劳,张继刚聪明的运用了大量的节奏处理,同样是简单的出手动作在恰到好处的节奏处理中,变化多端、精彩至极。另一部作品《春意盎然》运用的是双定点横线构图的设计,相比《千手观音》这部作品从头到尾一直坚守着一个构图,然而观众不会为此感到乏味,当演员以两条横线在舞台上通过下半身、脚和腿的变化表现春天的气息时,单一的线形构图变得越发有特色。在此基础之上,作品加以丰富的节奏变化和巧妙的腿、脚、头的配合,使整个舞蹈作品变得颇有震撼力。

(二)平面空间的流动线形

流动线形与定点线形的不同之处是线条是运动的、不固定的,并且在舞台上会呈现出更加自由、灵活的效果。平面空间的流动线形在作品编排中可以变作划分区域与空间的灵活的道具,为舞蹈主题的表达提供更加多元的表现空间。舞蹈艺术不仅包括单一肢体表达的美感,还包括了人体在空间中移动变化所产生的美感等。流动的线形美是舞蹈生命力的表现,也是观众在欣赏时最容易捕捉到的。有效的运用平面空间的流动线形设计可使作品在变幻莫测的调度与构图中深深的吸引观众的目光,使其赞不绝口。下面以流动的线形构图为例简要分析其构成。流动线形中的线形大体分为:直线和曲线两大类;流动线形中的流动方式又可分为:单一线形流动和复合线形流动。空间中的线形和流动方式可以随意搭配形成变化多端的移动构图,例如,第一,直线单一线形流动,是指舞者排成一条直线跟随一端流动,直线可以变换角度形成不同方向的线条。这种流动方式会带给观众干净、稳定、流畅之美。第二,直线复合线形流动,是指舞者排成一条直线,移动时是一个以上动点发生变化,可以是几个动点同时移动,也可是几个动点的跟随移动等,这种流动方式会带给观众层次、多变、参差之美。第三,曲线单一线形流动,是指舞者排成一条曲线跟随一端形成曲线式流动,这种流动方式会带给观众曲折、委婉、动感之美。第四,曲线复合线形流动,是指舞者排成一条曲线,移动时是一个以上动点发生变化,可以是几个动点同时移动,也可是几个动点的跟随移动等,这种流动方式会带给观众叠加、丰富、零乱之美。其中,直线复合线形流动地复合方式可分为:推进式流动、交替式流动、递进式流动。第一,推进式流动,指直线的整体移动,可由多个直线组成推进前进,具有较强的整体性、递进感。在舞剧《白鹿原》尾声舞段中,十几个竖排依次从舞台三点位整体推出向七点调度,像汹涌的海浪,表现“白鹿原”上芸芸众生与生生不息的生命。第二,交替式流动,指直线的交替移动,可由多个直线组成交替前进,具有较强的流动性、逼迫感。在群舞《中国妈妈》开始的舞段中,舞蹈演员排成几个横排交替的从舞台3点位向7点位调度,表现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妈妈们不畏敌人勇敢拼搏的精神状态。第三,递进式流动,指直线的依次向前移动,可由多个直线组成递进前进,具有较强的层次性、延伸感。群舞《士兵与枪》中士兵们排成纵队从7点向3点移动,多次运用递进式流动,表现了士兵的英姿飒爽。曲线复合线形流动方式也可分为:整体式流动、交替式流动、递进式流动。第一,整体式流动,指曲线的整体移动,可由多个曲线组成推进前进,具有较强的整体性、曲折感。在群舞《小溪江河大海》中,舞蹈演员用圆场步在舞台曲线形流动,表现从涓涓细水不停流淌的小溪逐步融汇成宽阔的江河,最后流入无际的大海,给观众一种生命的延续感。第二,交替式流动,指曲线的交替移动,可由多个曲线组成交替前进,具有较强的变化性、活跃感。在俄罗斯小白桦舞团的《圆》舞中,舞蹈演员流动出几个半弧形相互交错的向斜线走去,之后又形成一条S线,让观众享受变换不禁的曲线与圆形之美。第三,递进式流动,指曲线的依次向前移动,可由多个曲线组成递进前进,具有较强的层次性、蜿蜒感。

四、结语

舞台空间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黑匣子剧场;实验戏剧;舞台空间;工艺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1-0180-01

一、黑匣子剧场的起源

黑匣子剧场又被称为“实验小剧场”,最早是演出实验戏剧的小型观演场所,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这个时期的研究学者,其研究方向为黑匣子剧场内部的观演关系、艺术创作形式以及剧场的空间形式等。自从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当今设计的主题以来,简约、经济的设计理念一直在不停影响着人们的创作,从柯布西耶设计的朗香教堂到高层住宅,把原本规模宏大、装饰繁琐的建筑物转化为普通大众可以接受,并经常使用的低成本建筑,成为每个建筑师的设计新理念。剧场设计的转变也是如此。

二、黑匣子剧场的定义

小型剧场并不等同于实验小剧场或者黑匣子剧场。一般认为,实验小剧场指演出的戏剧形式带有实验性、先锋性,舞台与观众席之间没有明显的间隔或区分,座椅排布相对灵活的小型剧场。黑匣子剧场指演出的戏剧形式为先锋性舞台剧,平面布局一般为矩形,舞台与观众席之间没有明显的间隔或区分,四周墙体皆涂为黑色的小型剧场。从上述概念可以看出,实验小剧场是包含黑匣子剧场的,实验小剧场更多依靠的是使用功能的划分,它区分于传统的大中型剧场大体量的观演空间以及明显的区域划分。而黑匣子剧场更多是从戏剧形式上划分,所有设计都为内部演出的戏剧服务,它为观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戏剧体验,而且内部装修也别具特色。两者的关系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在实际使用中,实验剧场可以改造成黑匣子剧场。

黑匣子剧场作为一种专业剧场,相比于其他中小型剧场,具有运营管理开放、观演模式灵活等优势,会成为未来剧场发展的一种重要模式。2015年3月,文化部完成调研,编写了《全国专业剧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该《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专业剧场的总体数量不足,运行管理机制尚不健全,应进一步明确专业剧场的性质,加大专业剧场的建设力度。从《报告》中可以看出,传统的剧场形式已明显不能满足人们快速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未来黑匣子小剧场的发展大有可为。由于长期以来建筑师把目光集中在大中型剧场的建设上,忽视了小剧场的建设,使得黑匣子剧场的建筑设计与空间设计缺少可以相互借鉴的经验。因此更需加大研究力度。

黑匣子剧场的设计与大中型剧场的设计有较大差别,它并没有传统剧场中的台口、台唇、侧台等部分,整个剧场一般为矩形,舞台面积大概占整个剧场面积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观众席和走道占用剩下的面积。在演出开始之前,演员会在专门设置的后台化妆间进行准备。演员上场时,从格挡后面依次进入舞台。

三、黑匣子剧场舞台空间设计内容

(一)观众席的布置。黑匣子剧场观众席座椅的排布分为尽端式舞台、中心式舞台、环绕式舞台。一方面,不同的观众席布置给观众带去的观演体验截然不同;另一方面,不同的观众席上方的舞台机械设计、舞台灯光设计也会随之改变。因此研究总结出实验小剧场中不同观众席排布方式,以及它所涉及到的其他相关舞台工艺设计尤为重要。黑匣子剧场的舞台空间相对封闭,没有传统剧场的侧台等部分。演出开始时,演员会从过道穿过观众席直接进入舞台中心演出。

(二)活动拼装舞台设计。顾名思义,活动拼装舞台就是由固定尺寸的小舞台拼接而成,每个舞台的尺寸在1m×2m、2m×2m、2m×2.5m不等,这种设计一方面方便舞台在不使用时,或者变换使用时进行收纳,具有可移动性;另一方面,活动舞台可根据需要自由拼接成长方形、T形、不规则形等。活动拼装舞台作为黑匣子剧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已经开始广泛使用。另外也有些剧场将地面直接作为舞台使用。

(三)舞台工艺设计。黑匣子剧场空间被垂直划分为舞台空间和上层的剧场机械吊挂设备空间。黑匣子剧场的舞台机械设计不同于大中型剧场。一方面由于受到剧场内部空间的限制,本该在舞台上空放置的栅顶层延伸至观众席上空;另一方面,不断变换的座椅分布也要求照明与机械设备遍及整个剧场,方面使用。

黑匣子剧场的舞台与观众席之间没有明显间隔,这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是其先锋性的表现。黑匣子剧场舞台机械设备一般布置在整个剧场上空,这就对安全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一旦发生高空坠落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保证观众安全的情况下,还要满足演出要求,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总结。

舞台空间设计范文第3篇

过去,一般将舞台设计理解为布景,而今天的舞台设计无论如何不是戏剧的装饰。在现代舞台设计中,气氛是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是行动与环境在情绪上的统一。气氛是随着规定情境与事件变换而改变的。波波夫说:“莫斯科艺术剧院把接近作者和他剧本的所有这些创作任务,全部归结于揭示并找到舞台气氛。这个概念被人认识到是一种新的舞台艺术表现手段,这不是第一次”。气氛是由舞台行动的速度、节奏,通过演员行动的环境,通过布景,声和光创造出来的“正确的气氛”。它能包罗一切,既反映出演出的主题,又表现了舞台生活的节奏,而登场人物的性格及他们的关系也必然同气氛相联系。例如:2012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设计,对每个节目都有不同的舞台气氛的烘托。

舞台设计的另一个目的是要形成和调整对象——空间环境。舞台不是一副画,而是真正的空间。没有“空”的空间,演员就无处存身,动作就难以展开。因此,当代舞台设计在观念上最大的转变是将组织空间理解为舞台设计最基本的功能。由此引起了一系列其他的变化:首先,组织空间就是组织动作;其次,材料本身的质感成为表现记号,从而丰富了舞台设计的语言。

舞台设计不只是空间艺术,时间也是它的本质因素。舞台设计创造的是时间——空间的连续统一体。当代的舞台设计使舞台空间处于不断的流动状态,它可以对戏剧行动的展开、人物心理的变化做出灵活的反应,同步地改变自己,达到时间、空间和动作的统一。捷克斯洛伐克舞台美术家斯沃博达认为“这是舞台设计发展的顶点和最高程度。”在技术上使舞台设计获得这种能动性的,首先是被称为“舞台的第四维”的舞台灯光,以及舞台投影,其次是由现代技术所支持的活动舞台和活动布景。在设计方法上,今天的舞台美术家致力于创造一种适应全剧所有场景的综合的舞台布景。这是一种不确定的空间,随着动作的展开,再加上灯光和片断布景或道具的变化就可转变为确定的环境。

舞台美术设计是视觉与空间设计即艺术设计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人类现代设计体系的组成部分。在21世纪的信息时代里,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先进的科技手段打破各种设计问的界限,更要求我们从现代设计的规律性高度去看待与审视舞台美术设计,避免封闭与割裂现象的发生。此外,应该具有造型语言的高度把握能力和视觉审美能力。在后现代主义的艺术设计领域中,最突出的贡献,就在于拓展了艺术设计的语汇。并向多元发展。当今意大利的“孟菲斯”集团,就打破了现代主义“优良设计”的框框。他们认为当今的设计没有确定性,只有可能性;没有永恒,只有瞬间。这种开放性的无拘无束的设计思想,使意大利的新潮设计格外丰富多彩,成为后现代主义的经典。舞台设计正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随着工业化社会的日益成熟和信息时代的到来,舞台设计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各领域研究成果的配合中不断扩展其研究的领域和范围。

戏剧空间是多层次的结构,它是由动作空间、审美空间、知觉空间和交往空间构成的“场”。舞台设计和戏剧空间是同构的,因此,我们从戏剧空间的结构中可以确立舞台设计的本质。可以将舞台设计理解为:在戏剧演出活动中,空间、时间、意义和交往的组织。当我们进入风格学和形态学的范围时,我们就会发现戏剧空间的层次结构的组合是动态的。四个空间层次可以不同的方式加以组合,其中某个层次,甚至某个层次的某个因素有可能突出在前景。这样,舞台设计可以成为“动作机器”、“眼睛的艺术”或“视觉的隐喻”,可以“布景在演员身上”。如此,舞台设计必须是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设计纯粹是人类有意识的行为”、“设计构成了我们生活环境的第二自然”。现代舞台美术设计的创造性与限制是辩证的关系,限制对任何艺术都是存在的,正是这种限制才形成了不同的艺术品种。但当这种限制越过一定程度,也会产生质变,严重束缚创造性的发挥。例如:剧本肤浅,二度创作就无力回天;导演观念陈旧,也必然与设计形成二层皮;舞美设计师固然有奇思妙想,但资金不足、剧场条件简陋、技术力量达不到,最后也是“南柯一梦”。这种现象在我们多年的工作中经常碰到,实在是件很无奈的事情。但只要这种限制不超过一定的程度,舞美设计师就应该全力以赴,精力充沛地投入到艺术创造中。每一次创作都是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的考验,一个有理想、有艺术功力的舞美设计师一定能够创造出好作品来。而深厚的戏剧基本功,则是这种成功的保证。

舞台空间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 舞台美术 审美 未来

环境艺术设计是科学、经济和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一般来说,环境艺术设计的专业内容包含以研究室内空间、光色、家具、陈设等诸要素关系为目标的室内设计,和以研究建筑、绿化、公共艺术、公共空间和设施等诸要素关系为目标的环境景观设计。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中国有了长足进步,不同的设计风格精彩纷呈,并从不同的文化与艺术中汲取了许多营养。作为关系十分密切的舞台美术,无论是在空间、技术和思想上,还是在创作方法上都对环境艺术设计产生了很大影响。

一、舞台艺术

舞台艺术是指在舞台上表演的艺术,有表演艺术、舞台音乐和舞台美术等审美内容。舞台艺术属于一种四维艺术,舞台美术设计在舞台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舞台美术

舞台美术是舞台演出的布景、灯光、化妆、服装和道具等内容的总称,是戏剧和其他舞台艺术的一个重要可视化组成部分,主要有戏剧舞台美术和综艺舞台美术两种类型。舞台美术师根据剧本与演出要求,在统一的艺术构思中运用多种造型艺术手段,营造出戏剧情境和角色形象,渲染舞台气氛,要求具备较高的审美修养和综合素质。

(二)舞台艺术的审美因素

1.演员表演

表演是通过人的演唱、演奏或人体动作、表情来塑造形象、传达情绪与情感,从而表现生活和思想的艺术,是舞台艺术的核心一环。

2.舞台布景

通俗来讲,舞台布景就是指舞台演出所使用的天幕背景以及舞台上的软景。过去的演出,舞台布景是需要手绘的,近几年由于喷绘技术的发展,大多数布景可以用喷绘来完成。

3.灯光与效果

舞台灯光是舞台美术的重要内容,是营造戏剧性效果的重要造型手段。舞台美术师根据剧情与演出的需要以光色及其变化显示场景、渲染气氛、突出人物,用舞台的“时―空”感塑造出舞台演出的外部形象。舞台灯光等专用设备的使用是提供必要的灯光与效果(如风、雨、雷、电和烟火等重要)的技术手段。

4.化妆、服装与道具

舞台化妆和服装是演出活动中最早出现的造型因素。舞台演出用的服装是塑造角色外部形象,体现演出风格的重要手段之一。舞台服装一般分人物服装(戏剧人物)和演员服装(音乐、舞蹈、和曲艺等)两大类。道具是舞台演出中所用的家具、器皿以及其他一切用具的通称。

5.剧情与符号

剧情是指一个叙事故事的戏剧和感情成分,是一个故事的大概戏剧冲突和感情爆发。情节是作品中整个叙事的变化过程,通过事件、插曲、行动等结构成分,向结尾推进。符号学家维尔特鲁斯基说,“舞台上的一切都是记号”。舞台是一个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舞台设计就是创造一个从物质到精神的有组织的各种信息符号的演员动作空间。

6.音乐与音效

舞台音乐分为表演、伴奏和背景音乐等类型。舞台音乐受到剧本与导演构思的制约,它需要与全剧矛盾冲突、人物动作、思想情感相协调,还要在风格上相一致。音效就是指由声音所制造的效果,是为了增进场面之真实感、气氛或戏剧信息。舞台音乐与音效在舞台剧演出中无论在氛围营造上,还是在人物表现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戏剧情境

戏剧情境是戏剧作品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观众欣赏戏剧作品的重要基础,也是观众与剧中人物发生共鸣的媒介和进行审美判断的前提。观众通过自己对剧中人物“设身处境”的体验,对演员的表演进行审美感受与审美判断,与人物产生共鸣。

二、环境艺术设计与舞台美术的审美因素对应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与舞台美术之间存在着许多物质和非物质上的相同或相似的审美因素,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的审美因素,又有各自独特的美学法则。

(一)物质的对应关系

舞台是生活的延续,舞台上既有生活物品的直接应用,也有对生活物品的提炼和夸张,几乎包含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1.室内外环境――舞台空间

室内外空间对人的活动和人的心理会产生重要影响,是人们认识和利用环境的最主要目的。舞台在很大程度上讲就是一个透明的室内环境或室外场景,演员在这个舞台空间中表演相应的内容。舞台空间的设计就是为演员动作展开塑造空间。

人们应该用“四维空间”的观念来体验环境艺术设计作品。也就是说,人们是通过运动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和体验建筑与环境空间的,而舞台演出也是一个人们欣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过程。在体验“四维空间”方面,环境艺术设计与舞台艺术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人们欣赏环境艺术时,设计作品是相对不动的,而人是相对动的;人们在欣赏舞台表演时,观众基本是不动的,而舞台空间是相对动的。

2.环境照明――舞台灯光

光是表现一切造型艺术的重要前提。在空间环境中,照明是创造氛围与情调的高手,也是更好地表现建筑材质与色彩的必要手段,它使环境和空间充满生气,与舞台灯光的布置有异曲同工之妙。舞台灯光是演出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情节的发展需要对演出所需的特定舞台场景进行全方位视觉环境的灯光照明设计,并有目的地将设计意图以视觉语言的方式再现给观众的艺术创作。

3.室内陈设――舞台道具

家具是室内设计的功能主导,而室内陈设则是对生活方式、个性与梦想的最好诠释。这些要素可以在室内空间中共同构成多种半固定的子空间。舞台上的半固定空间主要涉及道具、灯光和帘幕,以及在表演过程中可移动的布景等。室内陈设中的色彩与材料是演绎设计思维的最佳手段之一。戏剧中的舞台布景与演员服饰等通过使用材质与色彩等审美元素,在不同类型的戏剧中或是表达现实主义的再现情结,或是精神方面的追求,这些都与不同类型的室内环境的审美作用有很相似的对应关系。

(二)审美与创作

环境艺术设计师不仅要对诸如空间、造型、照明、色彩和材料等具体审美物质进行设计,更重要的是要对环境氛围以及人们环境心理有所预期。在综合创作的过程中,环境艺术设计师要妥善地解决和协调各类矛盾。在空间的序列安排和对人的体验心理引导方面,设计师普遍遵循着起点―过渡―高潮―结束的设计法则,以求达到环境对人产生某种影响的目的。

戏剧创作的“头、中、尾”三段式结构,是戏剧结构作为一个生命整体的基本构成方式。戏剧家为了加强戏剧性的效果,在戏剧中制造了许多矛盾和冲突,剧情逐渐被推向了高潮。而在剧情的变化中,矛盾和冲突是最终要被解决的,并表达整部戏剧的思想观点。环境空间设计的过程与戏剧创作的过程十分相近,艺术创作手段的相通性在这里表现得非常清晰。

(三)舞台上下的“人”

演员―观众―消费者―设计师,这四者有着很有趣的相互对应关系。观众是精神文化的消费者,也是社会精神的创造者。而客户既是环境与物质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文化、审美与艺术的实践者。两者有着文化消费和参与艺术创造的共通性。常言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们在生活的舞台上渴望展示自己,并根据自己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不断地变换着角色。

三、舞台美术对未来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一)技术的影响

舞台灯光的先进技术和情境营造手段对环境艺术设计着有最直观的影响。多屏幕、多层次与多角度的投映技术和不同的灯光塑形技术,既丰富了舞台灯光的造型语言,也为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更好的技术手段。

20世纪初,瑞士戏剧家阿庇亚及英国舞台美术家戈登・格雷先后提出了舞台灯光艺术造型理论,认为灯光可以表达出视觉雕塑感、音乐感和舞台空间中的运动与节奏感,这为舞台灯光理论与实践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在现代环境艺术作品中,静态或动态的灯光与照明无不以此为理论基础与技术依据。

传统意义上的幕布与布景的主要作用在于虚拟空间环境和时代背景。现代的视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产生了“虚拟演播室技术”由此产生成的“虚拟布景”,不论从经济因素还是从技术或艺术角度考虑,都具有很强的创造性与实用性。通过计算机软件的编辑和光电设备的运行,仿真的虚拟空间或超越现实的虚幻空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这些技术在房地产营销、公共空间设计、餐饮娱乐空间设计等方面将有更多的应用。

(二)舞台空间与生活空间

当前的舞台艺术运用了相当多的现代技术,通过变化的舞台空间效果来满足人们求新求变的审美需求。基于影视、戏剧、综艺表演晚会等“大舞台”情形,产生了在人们生活中有着重要影响的“场景设计”的概念。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和使用效能,人们将注重室内空间的可变性和家具的可变性,这种“可变性”代表了人们需要多种室内场景、用途和情境,可变性的家具增加了人们使用的多样性和便利性。

传统的环境空间欣赏方式是由人走动而产生视角变化,进而

出现场景的变化。欣赏舞台演出则可能是舞台动而发生视角变化,进而产生场景的变动。今后在技术进步的支持下,环境空间应可以做到“人不动”也可产生空间与场景变化的效果,还可能达到“人动”“视角动”,同时“空间和场景都变”的双重体验。

(三)无处不在的符号

在舞台艺术中,演员、导演可以利用各种各样与观众共同认可的符号来标示演出,使抽象的表演在舞台上成为立体的、流动的空间作品。室内外空间具有明显的、符号化的性质,尤其在政治性和宗教性的环境与建筑之中,人们在有目的地设计和使用环境空间时,必然要通过各种要素和手段来创造一种整体环境,进而由这种整体环境来营造出一种环境氛围。这种带有很强符号性质的环境与氛围反过来又对参与其中的人产生很大的影响,加强该空间的目的性。空间设计的这些特点与戏剧情境的创造是非常相似。

(四)艺术创作的方式

作为舞台艺术的特殊主体,演员既是创造者,自身又是创作的材料和表现的对象,参与了舞台艺术的再创作的过程。设计师无疑是环境艺术的主要角色,既要像演员一样按客户的(对应剧作家)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能力(演员表演)进行创作,又最好能亲身(戏剧观众)体验最后的设计效果,而体验的效果又可以反过来影响今后的艺术创作。

(五)艺术的体验方式

“大舞台”的观念改变了人的精神情感体验方式,使得人们不再沉浸于传统舞台的幻觉效果之中,这一方面模糊了戏剧与人生的界限;另一方面,在传统舞台所给予人的某种梦幻式的体验之外,各种生活空间环境则成为人们日常化的精神消费场所。

观众和演员之间有着亲密的互动关系,“共创”并“共享”舞台艺术演出的过程,他们的交流是直接的。客户参与环境设计的创作过程是显而易见的,而真正的评判者是“观众”(即环境空间的使用者或体验者),这是环境设计师在创作过程所必然遵循的法则之一,即与客户“换位思考”。环境设计师在很多时候无法与“使用者”进行直接交流,但“使用者”将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进行选择,间接的交流产生了很多弊端。建立顺畅的交流平台、扩展交流渠道、进行客户――设计师的直接交流将是设计行业的必然选择。

(六)审美情趣

当今世界充满矛盾的科学论。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更多地强调感性与现实性的浑整一体,重直观体悟而少抽象思辨,实际上也就是将审美与生活融为一体。它反映在建筑与戏剧上就是“风水术”――一套融地理学、气象学、生态学、心理学和城市建筑学等为一体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系统自然科学,以及以诗、歌、舞、三位一体为特征的中国古代乐文化(戏曲)。研究这些传统文化有着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了改善日益劣化的生存环境,当代的生态科学与城市建筑应借鉴“风水术”中关于“水”“风”“土”“气”等的论述要顺应天道,以自然生态系统为本构建人工生态系统。环境设计师应学会走向社会、走向自然、因地制宜地进行创作,更要在文化大交融的时代,领会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提炼符号的精髓,把中国传统审美精神的“神韵”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胡妙胜.阅读空间――舞台设计美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2]胡妙胜.充满符号的戏剧空间[M].上海文艺出版社,2014.

[3]户晓辉.中国人审美心理的发生学研究[M].中国社会学出版社,2003.

[4]相马一.环境心理学[M].周畅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舞台空间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舞台灯光;设计运用;主要类型;功能运用

舞台表演负责人为了突出舞台表演者的艺术表演以及烘托现场舞台的氛围,通常使用改变舞台的灯光效果来达到预期的表演效果。换句话说,舞台灯光设计是将灯管转换为另一种艺术表演形式对观众进行表演。使用舞台灯光可以较大程度的强调舞台的艺术美感,同时将观众的视觉感官全面调动,更好的将晚会表演的主题传递至观众。

一、舞台灯光设计类型

舞台灯光设计是一个团体协作的过程,灯光的设计创作应着重分析晚会节目表,根据舞台节目的类型以及节目所需的空间作为参考依据。在舞台灯光实际创作过程中,灯光设计者必须熟悉舞台设备的使用状况,灯光预算,从而确定灯光工程规模,并根据灯光所需各岗位情况,划定工作人员名单。设计人员在灯光效果完成后应及时与舞台导演进行沟通,并且对于一些创意的设计应给予说明。同时与舞台监督、灯光服装设计等相关部门协力合作,向有关人员索取节目创作的简介和节目音乐小样,从中提炼节目的时代背景、时空环境、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

二、舞台灯光相关特征

1.舞台灯光感官效果

光色是舞台灯光设计要素中相对复杂的一个因素,在歌舞晚会等舞台演出的灯光设计中,设计者常常利用色光本身在色相上的区别,以及光色的明暗、冷暖等来营造舞台气氛,传达人物的思想情感。在歌舞晚会中,光色是营造气氛的重要手段之一。灯光设计师通过对光色的控制将晚会节目更替、晚会表演内涵与环境等有效的融合起来,较好的表现出晚会演出中所蕴含的情感。一般说来,色彩可以引发个体审美,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如红色在晚会中经常被灯光设计师用来表现晚会中关于歌颂祖国、追忆革命以及畅想未来幸福生活。

2.舞台灯光技术效果

光色的运用主要表现为光色的技术展现。在舞台晚会节目表演中,较好的灯光色彩运用能够有效促进情景氛围的展现,而情景氛围又是舞台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可以说掌握好对光色的运用,就能很好的控制晚会演出环境以及整台晚会的节奏,与观众形成共鸣,取得较好的演出效果。

一方面,光色的运用强调色彩的对比。一般光色的色彩对比主要通过色调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等加以体现。利用色光本身在色相上的区别营造出根据不同舞台节目而出现不同的灯光效果,从而强调舞台晚会意图,促进舞台演出中艺术美感的体现。

另一方面,把握光色在舞台整体画面中的和谐程度。灯光艺术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一种依附舞台艺术才能展现出美感价值的艺术形式,因此灯光为舞台服务,舞台也为灯光服务。光色的变化,尤其是光色与舞台环境、人物需要、情景表达等的和谐展现,能够有效突出晚会主题。

三、舞台灯光设计的功能运用

1.彰显舞台艺术价值

光色的作用对人的视觉功能的发挥极为重要,光色不仅是人类观察物体形状、空间、色彩的一种生理需要,还是美化环境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光色不仅照亮了空间,还能营造出不同的空间意境和气氛。同样的空间,如果采用不同的光色搭配方式,不同的位置、角度,光色强度,都可以获得不同的视觉空间效应。

2.提高舞台空间效果

光色搭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展现出空间与时间上的转换,在晚会表演阶段展现出五彩缤纷的灯光色彩变化。通过不同的光色,可以给人或远或近的感觉,从而丰富整个舞台的层次感。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借鉴绘画对色调的搭配与对比,灵活运用,使有限的空间展现出无限的魅力。

3.衬托舞台主题思想

在整台晚会的演出过程中,灯光的表现力起到很大作用,比如昏暗、明亮、喜庆等场景的塑造,都对灯光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除此之外,灯光设计还要突出光色对演出的烘托与陪衬作用,例如在进行人物刻画时,灯光设计人员应根据人物表演的特点、表演人员在舞台所处的位置进行灯光的设置,加大主要人物与背景舞美之间的光比,突出主要人物角色,使色彩根据情节的内容及角色转变而跳动起来,促使舞台效果与观众之间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