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舞台设计

舞台设计范文精选

舞台设计

舞台设计范文第1篇

舞台吊标分为电动和手动两种,它主要用于悬吊和升降各种幕布、灯具、布景等物,是上下左右频繁移动机械,所以吊杆也是舞台安全的主要系数。电动吊杆的作用可以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起至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一个舞台的深度有14米,我们可以为他设置电动吊杆38道,其中24道景杆(含一道前沿幕)、14道备用吊杆【包括2道二维侧光灯架】,一道升降电影银幕架、1道灯光渡桥及无极均匀伸缩大幕机1套。

通过我们多年使用舞台吊杆机械的经验,我们认为泰州长江影视工程设备厂生产的产品,性能最稳定,安全最可靠,已经被上百家剧院采用。其运用了蜗轮蜗杆减速系统、材质为锡青铜,磨擦系数小,传动效率高。有防冲顶保护、上下限保护。滑轮为镀锌防跳绳花轮,安装不须焊接在滑轮梁上,如焊死,以后维修、调整极不方便。长江影视设备厂的滑轮都是用抱箍罗栓固定。当吊杆升、降至某一位置时,ABS抱死系统立即断火紧锁马达,这样确保吊杆停至此位置下滑系数最小,安全性达到最高。且强弱电分开控制。

所以在这里设计了舞台机械的具体参数:

A、景物吊杆技术参数如下:

电机功率:2.2KW吊点数:4个

升降速度:0.27m/s杆体长暂定:16米

电机转速:1400转/分速比为:40:1

提升荷载为:400KG杆体为钢管

控制方式:点控

该型吊相具有上下限位,冲顶保护装置。制动形式:蜗轮、蜗杆自锁,电磁抱闸。噪音≤45dB.

吊杆杆体用两根Φ50黑铁管焊接成吊杆,中间接头内衬钢管。最后均刷防锈漆两遍,外层喷黑色油漆。

B、灯光吊杆技术参数如下:

电机功率:3KW吊点数:4个

升降速度:0.18m/s杆体长暂定:14米

电机转速:1400转/分速比为:50:1

提升荷载为:600KG杆体为?50黑铁管吊杆

控制方式:点控

该型吊杆具有上下限位,冲顶保护装置。制动形式:蜗轮、蜗杆自锁,电磁抱闸。噪音≤45dB。

吊杆杆体用Φ50;黑铁管焊接成吊杆,中间接头内衬钢管。最后均刷防锈漆两遍,外层喷黑色油漆。

舞台机械设计原则

(节选)1、钢结构

a)所有承重的钢结构件,其结构刚度大于1:1000

b)钢结构件应设计合理,钢结构及其接头应能承受最大额定载荷和由紧急停车造成的冲击载荷;

c)钢结构件所用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准;

d)钢结构焊缝须符合有关规定,主要焊缝应进行无损探伤检查;

2、吊物与卷扬装置

①卷扬机卷扬机上的电动机和制动器应联合动作,只有电动机电源接通时,才能许可制动器打开;万一制动器打开,而电动机没有接通电源时,只许吊杆(负载)静止或低速下降;

②卷筒组件

※卷筒直径不小于钢丝绳直径的30倍;

※卷筒用优质灰铸铁或厚壁无缝钢管焊接并经精确机械加工而成;

※钢丝绳屿卷筒绳槽中心线的夹角应中于2.5度;

※卷筒组件应设计防止钢丝绳在负荷或松驰状态下跳槽的装置。

③滑轮

※滑轮的节圆直径,不应小于钢索直径的28倍;

※滑轮及滑轮组应采用滚动轴承支承;

※滑轮及滑轮组应有防止钢丝绳脱槽的保护装置。

※钢丝绳与滑轮的偏角不超过2.5度。

④钢丝绳

※悬吊钢丝绳应为带有人造纤维芯的软钢丝绳;

※预先检验:供货时所有的钢丝绳均应分批测试;

※现场处理:钢丝绳在安装期间应小心处理,不能以任何方式技术打结或损坏;受损或变形的钢丝绳不予接收。所有切断头都应妥善处理;

※安装:钢丝绳不应与设备的固定或移动部分磨擦,在有损坏或卡住风险的地方,应采取正确防护措施;

※悬挂支承:穿过顶楼的转向滑轮或在其它需要悬挂支承的地方,钢丝绳应在滑轮上进行支承。

⑤钢丝绳配件

※钢丝绳配件应采用表面镀锌的标准配件;

※钢丝绳配件规格尺寸与钢丝绳匹配;

※使用钢丝绳夹的地方,每个接头至少使便用3个正确安装的绳夹。

3、吊杆

a)吊杆采用圆管杆或桁架杆,管子或构架应平直、无扭曲变形;

b)管杆采用优质无缝钢管制造;

c)杆的接头应尽量少,接头采用实心圆棒与管子配合;

d)悬吊钢丝绳的端头用单独安装于杆上的调节装置进行调整;

e)管端:管端应配有带醒目颜色的永久性塑料帽或钢封头;

4、限位、定位、超程开关

a)限位及定位开关

i.行程终止限们开关:行程终止限位开关应能测出设备正常行程绺并使之停车;

ii.中间定位开关:在合适的地方配置中间定位开关和减速开关;

iii.直接碰撞限位开关:行程终止限位开关也可选用直接碰撞限位开关。

b)超程限位开关

超程限位开关:所有电动设备都应安装单独的超程限位开关,以防行程终止限位开关发生故障导致机械损伤。

4、电动机

a)工作循环:舞台机械按断续操作设定。每个工作循环规定为在载荷条件下6次全行程运转并有15min停顿;

舞台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舞台美术;设计;艺术

一、现阶段舞台美术设计艺术的现状

根据笔者调查走访了解,我们接受过舞美专业训练过的人都会欣赏舞美艺术,能够很快的感悟到舞美艺术中蕴含的美,同时还能读懂舞美艺术。但是这部分人都不会在社会生活中自觉主动的去设计舞美艺术,把这种艺术偏颇地理解为技术,换言之也就是将舞美艺术理解为舞台技术了。我们的舞美设计大师在创作舞美艺术作品的时候,在一般情况下会根据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和剧本要求,以及舞台设计总导演的整体规划,要明确舞美的舞美设计要表现什么,使用什么方法,使用怎样的材料或者手段怎样表现,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才是舞台的设计技术。如果在设计只运用应试的手段使用一些方式来指导舞台美术,那么这样的设计师只能叫做艺匠,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使用的是技术而不是艺术。现阶段我们的舞台美术的教育的艺术设计是十分片面的。有这样的一个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大家要过河,但是只有一条木船,于是大家一拥而上全部坐在了船上,他们在过河的路途中有个掉落于河水,也可能船由于太重沉于河中,这样的过河代价太大。不如我们我们改变思维,可以另外找几条空船,或者将现有的人分成若干小组,分批过河,也可以放弃过河等等。这里就说明了技术和艺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不是将艺术和技术区别对待而是将二者分开分析。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技术,那么艺术的成分或相对减少。反之,如果自己具有雄厚的基础,过硬的基本功和高超的设计水平和舞台美术设计的技术,那么要提高舞台美术的艺术设计也是轻而易举的。

二、舞台美术设计艺术的拓展空间

1、拓展舞台自身的空间

在现实生活中舞美所说的舞台美术设计艺术已经从单一化转为复杂化,舞台美术设计艺术的模式从平面化转化为立体化。例如在舞台美术设计艺术转台的艺术设计,升降台的运用艺术设计,多台阶营造的艺术设计,多表演区营造的艺术设计诸如此类,使我们的舞台呈现出一个大千世界,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设计特点,多层面的艺术设计特点,多角度的艺术设计特点,多方位的艺术设计特点,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拓展了舞台自身的空间。

2、由舞台拓展向观众席

许多知名的舞美设计大师会想尽一切办法,富有开创性地将舞台拓展向观众席。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种凸字形状的舞台,这样搭建的舞台将突出的部分伸向观众;有的设计大师们还将舞台设计在中央,四周都是观众,这样就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起到了很好的展示效果。

3、把舞台拓展到剧场之外

许多舞美设计还大胆的把舞台拓展到剧场之外,例如音乐情景剧《狮子王》,还真在剧场之外设置了许多的狮笼,营造出一个广阔的“动物世界”。听说还有一部外国戏剧,观众接到戏票后,立刻赶到剧场去看演出,结果呢?是找不到剧场。七拐八拐下,终于拐进一个居民区,眼前突然出现二战时的德国纳粹分子正端着枪站在身边,并正在毒打游击队员。观众禁不住吓出一身又一身冷汗的时候,却被告知演出已经开始了——原来是正在看戏,舞台就比正的设计在居民区里!

4、异地同台,时空交错

在实际的舞台美术设计中,一些优秀的舞美设计者,利用追光的先进艺术设计,以及最优化的投影灯光设计,还有最先进的新媒体新技术的三维动画设计等设计,营造一种将不同地方的情景再现在当前,这样的舞美设计的时空交错,这样先进的舞美设计做到了坐一处而观四海的效果。例如2016年的春节晚会的设计就是一种最为时尚的异地同台,时空交错的舞美设计,将不同地方的春节晚会,出现在同一屏幕,让大家一饱眼福,突出了舞美设计中的无限性。

三、舞台美术设计艺术的色彩设计

舞美设计是一个十分艰巨而复杂的设计,要想自己的舞台美术设计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的色彩设计是不可缺少的一项设计。古人经常说,“看剧先看色”,可以见得色彩的设计会有效地烘托舞台场景,营造一种和谐的舞台氛围,这样注重色彩设计的舞台艺术设计会直接击中观众的视觉。在舞美设计的色彩设计中要强调颜色与内容的视觉美感的搭配,还用注意不同颜色之间的色彩配合和有机组合。要想舞美设计先声夺人,这样舞美设计中的颜色设计的基本要求要汲取。因此,在舞台设计中,要想实现舞台华丽多姿必须关注颜色的设计。正确的颜色设计可以充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对舞台剧产生直观深刻地印象。但是,不恰当的舞台美术中的色彩设计与运用,会分散观众注意力,甚至对舞台剧表演内容本身也产生负面影响。舞台美术设计在色彩运用中要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是色彩要与舞台剧相协调一致原则,即色彩的选择要与剧中人物形象,舞台整体环境相互协调,相得益彰。二是色彩要凸显舞台剧主旋律原则。每一种舞台剧都会有一个主题思想,要运用恰当的色彩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内在心理变化情况,进而彰显整部舞台剧的主旋律。笔者认为是做好舞台美术设计中色彩运用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总之,在舞美设计中舞美总结舞美设计中的经验,指导舞美设计,运用自己坚实的基本功,以及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灵活多变地设计舞台美术,用过硬的技术支撑巧妙的艺术,然后用艺术包装技术,那么一件件成功的作品就会受到观众的青睐。

作者:许曼 单位:新沂市柳琴剧团

参考文献

[1]王天慧.谈新世纪舞台美术发展趋势[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1(1).

[2]毛乐乐.新形势下舞台美术设计的新思路[J].大众文艺,2014(2).

[3]林晨曦.感知舞台美术空间的重构[J].艺苑,2013(6).

[4]李东.浅谈舞台美术的发展趋势和产生趋势的结点[J].戏剧文学,2010(11).

[5]陈耀华.浅谈舞台美术的变迁[J].戏剧文学,2010(12).

舞台设计范文第3篇

一、互动交融

由于舞美技术是概念性的说法,实际上舞美技术包括服装、道具、布局、灯光等要素及环节,从全局来说,舞台服装设计与舞美设计彼此关联,相互交融,是一种互生共存的协调统一关系。因此,设计者需要特别重视这些环节间的关系,它们是相互融合、互动的,没有哪一个是独立存在的。这种互动交融并非静止不变,而是在动态演进中变化和发展,具有独特的互动性。第一,和道具的互动交融应遵循服装设计与道具设计既要和谐统一,又要随着道具变化而改变的原则。如,京剧《智取威虎山》的主角杨子荣的服装设计,在第一、第二、第四场戏中,他所穿的军装和手枪都是协调一致的;但是在第五场戏中,也就是“打虎上山”桥段中,杨子荣化装成土匪,此时他的土匪服装也伴随道具——马鞭进行了相应的改变。第二,和布景的互动交融要做到服装设计与布景设计的和谐统一,服装的变化应伴随布景的改变而改变。如,在话剧《红灯记》中,李玉和被捕并被严刑拷打后的服装转变为白色且附有血迹,这和日本侵略者办公室的布景协调统一。第三,和化妆的互动交融既要保持和谐统一,又要因化妆变化而做出相应的改变。这在诸多传统戏曲表演中有充分表现,主要是演员“一赶二”或“一赶三”中,这种关系表现得更加明显。如,在京剧《吕布与貂蝉》中,有的演员先扮演貂蝉,着旦角服装并化妆;后扮演吕布,着小生服装并化妆,在这里服装和化妆的设计变化是同时进行的。第四,和灯光的互动交融主要表现在舞台服装设计须通过舞台灯光完美展现,在此过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色变性,即服装在灯光照射下需要发生相应的色变。因此,舞台服装设计师必须掌握服装色变的规律及具体表现,不能应用自然色彩替代舞台服装色彩,否则会影响舞台演出效果。《红色娘子军》《八女投江》等剧在此方面均有良好处理。

二、本体交叉

从舞美范畴来看,舞台服装设计不仅需要服务于作品主题、角色塑造、艺术风格等,更应服务于整个舞美设计构想、风格与形式等。单从服装设计艺术来看,舞台服装设计和普通生活服装特别是时装设计存在诸多共同点,如追求款式新颖、颜色艳丽、面料优质、美观合体等。

三、主观能动

舞台服装设计并非被动地服务于整个舞美设计和舞台表演,而是主动进行服务,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应充分发挥舞台服装设计对整个舞美及舞台演出的主观能动效用。如,京剧《智取威虎山》主角杨子荣在“打虎上山”中的土匪装扮充分表现出独特、和谐的艺术感。第二,应充分发挥舞台服装设计源于实际生活但高于实际生活的特性。如,《红灯记》中李铁梅的服装,虽上下均有大小不一的补丁,但这是艺术对生活的提炼。

四、结语

舞台设计范文第4篇

出色的舞台服装设计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展现舞台艺术、引起受众情感共鸣。舞台服装作为舞台艺术中的重要元素,不仅直接塑造出了角色的外在形象,还可借助暗示与象征功能对舞台场景设计产生影响。设计舞台服装的前提条件是正确认识舞台服装的特点。比如借助服装的色彩来表现人物的情绪转变,借助白色来展现人物的纯洁与高贵,粉色来展现人物的柔情,蓝色来展现人物的忧伤等,与舞台人物角色相匹配的舞台服装设计可以变成传情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给受众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令受众感受到舞台艺术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因此,注重人物情感、形象和舞台服装设计的融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舞台艺术的表达。舞台服装设计的变化应遵循适度的原则,而统一应遵循和谐的原则,和谐的统一才能够给受众带来更出色的视觉效果,适度的变化才可以与统一互相协调、互相补充,又不会有混乱之感产生。舞台服装的设计受制于人物、剧情、空间与时间等多种因素。在服装上舞台服装艺术有其独特运用,它借助于自身特有的艺术语言将思想情感传递给人们。舞台服装作为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化妆、灯光、舞美设计风格、环境条件、制作工艺、造型样式、色彩与材料等因素影响,随着这些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这一特征使得舞台服装在很大程度上区别于普通服装。各个地区、各个时代塑造舞台形象的方法与手段有所差别。它需要:一、符合大众审美习惯于审美需求;二、有助于表演者塑造人物角色形象;三、舞台服装的设计需与整体演出风格相匹配;四、有助于表演者的表演与行动。在舞台上,舞台服装成为了适应某个情节与事件需要,吸引大众眼球的特殊手段。

二、舞台服装的设计特性

1.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今舞台服装的设计有了新的装饰工艺技术、新的制作工艺、新的裁制工艺、新的设备、新的面料与新的造型。有大量的新型面料被运用于舞台服装设计中,比如七彩绘纱、金银线长毛面料、镭射面料、绣花面料、挑花面料、珠片面料与珠光面料等;此外还出现了各类新型面料的再造工艺技术,使得面料质感更具层次性与多样性,例如抽纱、褶皱、贴布、堆叠、刺绣、晕色与染色等。舞台服装的各类特殊装饰、造型、立体褶饰、分割线等皆可通过现代化立体裁剪的手法来实现。在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里,一套套款式各异的舞台服装令受众印象深刻,凭借这一套套舞台服装,我国的设计师们也将其精湛的工艺与出色的设计展现给了世人。

2.与角色的融合

舞台服装的设计可以对舞台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展现出舞台人物的思想情感,也正由于这样,舞台服装的设计受到舞台角色形象的约束,一定要展现出特定角色的个性特征,例如借助服装色彩的转变来展现舞台人物情绪的转变,借助白色来展现人物的纯洁与高贵,粉色来展现人物的柔情,蓝色来展现人物的忧伤等,与舞台人物角色相匹配的舞台服装设计可以变成传情的一种重要手段,不仅对视觉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还能令受众感受到表演者所传达的思想精神,因此注重舞台人物角色思想情感与舞台服装设计二者的融合,将极大地增强舞台艺术的表达效果。

3.合适面料的运用

舞台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戏曲舞台;服装设计;创新

对于戏曲服装艺术工作者而言,既要继承传统文化精华,又要尊重生活的本真。如果一味继承传统,那么戏曲的创作可能会陈旧过时;而如果一味遵从写实,则可能无法兼顾剧情和角色性格,从而无法设计出最能表达人物特点的艺术服装。因此,只有做好艺术创新,使戏曲创作来源于生活又超越生活,才能让戏曲服装设计既符合当前观众的审美,又体现出戏曲文化的精髓,使戏曲服装设计充满生命力。本文对近现代戏曲服装设计的创新展开讨论。

一、传统戏曲服装创新

古往今来,优秀的表演艺术家们不仅艺术造诣深厚,精通各种艺术,而且眼界宽阔,见多识广。以梅兰芳、马连良为代表的一系列戏曲表演艺术家,通过长期的艺术表演,对服装艺术的内涵有了深刻的理解。他们通过表演实践,在塑造戏曲角色的时候,不只是注重对角色内部性格的表现,还注重对角色外部形象的创新,为我国传统剧服装的创新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些老艺术家们,通过和美工及编导等戏曲幕后人员的合作,在实践中创造出新的戏曲服装,再经过民间戏曲服装设计师的二次创造,从而实现了戏曲服装艺术的创新。因此,这些艺术家的服装创新成果,大多是先获得自己的“私服行头”,然后这些私服通过被多人模仿获得关注,继而被戏衣庄统一进行规范制作,从而使得这些服装广泛流传,并最终进入传统衣箱,形成通用的“官中行头”。而随着戏曲艺术的不断发展,戏曲艺术创作的全局责任逐渐由导演承担,导演制逐步建立。因此,传统戏曲服装的创新就由导演来主导。一般而言,当导演在对传统剧目进行重新编排时,为实现其总体艺术构思上的创新,需要在传统服装上进行创新。这种对传统服装的创新,往往由导演提供思路,服装设计师和美工进行制作。这样的创新服装既具有传统艺术内涵,又发展出了一定的艺术新意,对传统戏曲服装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戏曲舞台服装包含了服装的色彩、长短和材质等多方面内容,这些内容对戏曲舞台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给观众带来了更好的视觉体验。对传统舞台服装的创新,体现在根据不同的表演内容和场景运用不同的装饰物对演员进行修饰。例如,在传统戏表演中,武将多以“靠”,也称“甲”来作为服装。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和性格、身份等角色特性来区分“靠”的颜色和装饰。观众可以通过观察表演者“靠”的装饰来判断他们的身份,这样更有助于理解戏曲角色。比如饰演武将的表演者一出场,观众就知道这是英姿飒爽的武将,从而能很快地进入到表演氛围中去。良好的戏曲舞台服装创新,使人物的表演更贴切也更具震撼力,能更好地传递戏曲文化的魅力。

二、新古装戏服装创新

我国京剧发展的鼎盛时期是1917到1937年左右。随着民主思想的觉醒,很多文人和学者纷纷参与到戏曲剧本的改编中来,创作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剧目。这些剧目种类繁多,包括了历史剧、神话剧以及时装剧等。其中,齐如山先生和梅兰芳先生的合作显得尤为亲密和亮眼。齐如山为梅兰芳量身打造出了《嫦娥奔月》《麻姑献寿》《洛神》等一系列神话剧和言情戏。这批新剧目在表演过程中体现了戏曲服装“点”上创新、“面”上传统的新风格:一方面,在设计梅兰芳所扮演的女主角的服装和发型时,参考了我国古代绘画和雕塑的内容和设计风格,创造出了区别于传统服装的新式戏曲服装和发型,实现了创新;而另一方面,除女主角之外的其他角色的服装,基本上是按照传统模式,即沿用了程式传统戏衣,从“面”上继承了传统的风格。梅兰芳先生的服装创新理念主要受民主思潮的影响,他反对抛弃优良传统,主张将传统服装和创新服装相结合。他不仅在自己经常出演的传统剧目中恪守程式传统穿戴规则,也在新创剧目中创造出了以传统穿戴为基础的新人物扮相。梅兰芳先生将传统服装和创新服装进行了从点到面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了艺术创新的可贵品质,使他的艺术创作充满了时代的生命力,为以后戏曲服装的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实践基础、指明了新的前进方向。

三、新编历史剧服装创新

新编历史剧目的服装创新,受剧目的种类差异和导演构思区别的影响,及服装设计师本身在修养、功底和创造力方面的制约,还有经济情况的限制,形成了多样化的创新格局。其创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全局性创新不断发展

全局性创新的艺术构思主要为:对特定历史时代和地域特色的刻意追求。这种艺术创新多运用于展现古代文明的神话剧、描绘时代特性的历史剧以及讽刺特殊现实的荒诞剧。全局性的创新能更好地展现、还原甚至突出创作者想表达的艺术追求。

(二)“点”“面”结合创新成为主流发展形式

这类创新是以梅兰芳等对古代服装的创新为基础,结合时代的发展而形成的。与古代传统服装创新相比,一方面,新编历史剧服装也根据着重塑造主要角色的需求,创造出了新颖的装扮;对其他角色则沿用传统衣箱。而另一方面,新编历史剧的服装创新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它不仅拓展了“点”的创新,使之由“单点”成为“多点”;也通过适当地调整服装组合,从而达到了“面”的创新。“点”“面”创新协调发展,使服装创新更具生命力。

(三)各剧种服装的创新发展进度不一致

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戏曲种类众多、特色各异。我国鼓励戏曲艺术的多元化发展,虽然各剧种的服装创新发展进度并不相同,但只要保证全国性的大剧种在服装创新上能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的理念不动摇,持续稳步发展,那么我国戏曲服装的创新就能一直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克服服装创新中的“倾向问题”

随着戏曲服装创新的快速发展,仍有部分创作者受自然主义创作思想影响,他们对“戏曲现代化”发展产生错误理解,从而影响了创作心态。有些创作者坚守传统,故步自封,戏新扮相却老,使观众产生审美疲劳;有些创作者完全摒弃传统,服装向写实话剧的生活装扮发展,使得戏曲服装失去传统韵味,没有内涵。这两种“倾向性”创新思想,都太局限,我们应该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相结合,共同创新。

(五)戏曲景物造型的创新受到瞩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创作者对戏曲艺术的要求更加严谨和全面。为创造出更好的表演氛围,他们积极推进戏曲舞台的创新。戏曲舞台的创新以布景和灯光为基础,打破了重点在人物造型上的传统创新理念,获得了全局性的创新发展,备受外界瞩目。戏曲舞台的创新虽然起步较晚,但其有非常大的探索空间。相信只要创作者能坚持对艺术创新的探索,戏曲舞台艺术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四、现代剧服装创新

现代剧剧目主要包括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生活为蓝本创作的剧目。这类剧目主要以展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活和战斗场景为载体,描绘了革命年代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讴歌了中国军队顽强不屈的战斗精神。与传统剧目相比,现代剧目不论是在创作内容、描述对象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有明显的区别。由于大多数现代剧的创作重点都集中在如何运用传统艺术手段来展现当代军人风貌这个核心问题上,所以在服装造型的创新问题上采取鼓励为主、并不强制的态度。正是因为这个创作思路,使得现代剧服装创新发展并不平衡。一般而言,戏曲舞台服装设计构思以假定性高于逼真性为原则,因此戏曲舞台的服装造型设计需要符合假定性情境,随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戏曲舞台服装既要符合角色的特定情境,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又要紧紧围绕剧目情节,对剧情的发展起到暗示和推动作用。随着社会艺术的发展,国民对现代舞台艺术的审美能力也相应增强,对提高舞台艺术水平的需求也显得愈加明显。现代舞台服装设计不应单单是传统的二维图纸上的服装设计,而应是结合舞台环境等多种元素的三维设计。对舞台服装的设计者而言,不仅需要将剧本的服装需求和现实相结合,也需要注重服装的面料、色彩和工艺等,还需要考虑舞台布景、灯光等配套因素。只有这样,舞台服装设计才能和舞台其他因素相互融合、交相辉映,带给观众更好的感官体验。例如,某些大型文艺表演的舞台服装,设计的重点并不在于个体服装细节的把控,而在于整体视觉效果的体现。由张艺谋所导演的中国奥运会开幕式就是一场能很好地体现出这些服装构思的舞台盛宴。服装设计者通过对开幕式表演服装的登台顺序进行变化设计,使观众感受到鲜明多变的力量,获得新奇体验的同时,也收获了国内外的一致称赞。

五、借鉴外国剧服装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剧目发展日益繁荣,百花齐放。随着越来越多优秀外国剧目的引进,我国出现了很多移植外国剧目的戏曲。一般而言,通过移植、改写以莎士比亚剧目为代表的外国剧目,再结合传统戏曲艺术,从而创作出新的剧目,这种形式多被运用于神话剧或历史剧。这种借鉴也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和二十世纪初期的“洋装戏”设计思路一致,以尊重和再现外国服装的真实特点为原则;另一种则是以外国古代服装和我国传统戏曲服装相结合为基本构思,意象结合实际。这类借鉴剧目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我国戏曲艺术的横向发展。

六、总结

戏曲服装艺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戏曲服装艺术设计只有根据自身特色,与时俱进,才能全面提升质量与创新水平。

参考文献:

[1]钟静.谈戏曲舞台服装设计创新[J].江苏纺织,2020,(1):97-98.

[2]左玲玲.谈戏曲舞台服装设计创新[J].戏剧之家,2018,(1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