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免疫规划科室工作总结

免疫规划科室工作总结

免疫规划科室工作总结

免疫规划科室工作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7-0089-01

由于近几年动物疫病不断爆发,以蓝耳病为主的传染病给中国约80%的规模化猪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约30%的猪场损失惨重,年出栏率低于50%;动物性传染病感染人引起人死亡的病例时有发生,如四川的猪链球菌病感染人引起人死亡的病例,禽的H亚型流感病毒变异,导致人感染死亡的病例频繁爆发;给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带来严峻考验。作为一名基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的工作者,结合罗田县的实际情况,做好重大疫病防控工作,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要全面开展基层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建立全年流行病学调查的机制

(1)建立全年流行病学调查机制。建立以省;市动物疫病预防机构和科研院校为依托,以各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机构为主体,以乡镇动物疫病预防机构和规模化养殖场为辅助的工作机制。

(2)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机构负责制定本区域的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具体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做好调查记录,收集资料,并做好调查记录的统计分类和汇总。乡镇动物疫病预防机构和规模化养殖场负责提供真实详细信息和资料;省、市动物疫病预防机构和科研院校负责调查记录的总结、判断、分析。得出当地的动物疫病的分布和流行情况;并制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方案和措施。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机构根据省市动物疫病预防机构和科研院校制定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方案和措施,及时调整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方向。

(3)实施流行病学调查工作。①走访乡镇服务中心及大场大户;在乡镇通过座谈、走访乡镇防疫员和兽医人员,询问当地的免疫接种情况及当地畜禽常见、多发的疾病发生情况及治疗情况并记录好每种疾病的发生时间季节、症状、病程长短及治疗用药情况。走访大场大户时要通过查看本场的免疫程序,了解免疫接种情况:通过查看用药记录和询问驻场兽医了解本场疾病发生情况并做好调查记录。免疫接种情况的记录要包含疫苗的种类、注射时间、注射方法、剂量;治疗用药情况要记录好用药的种类、剂量、方法。要做到询问详细、细致,记录无遗漏、无差错。②调查情况汇总分类统计,首先把调查记录集中,按发病的季节、时间、个体大小、临床症状分类汇总;再统计各个地方的免疫接种情况和同季节、同症状疾病的治疗用药情况。要做到无遗漏、无差错。③调查情况的分析,根据发病的季节、时间、个体大小、临床症状及治疗用药情况,通过请专家查资料等手段诊断疾病种类;综合分析该地动物疾病的流行情况,预防情况,找出预防、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建立长效动物疫病监测机制

(1)建立长效动物疫病监测机制首先是各地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免疫抗体检测计划,要实时了解本地免疫抗体水平。这就需要加大检测的力度和扩宽检测的范围;使免疫抗体检测常规化,各地基层兽医实验室要做到每个季度最低要开展一次免疫抗体检测。

(2)各地基层兽医实验室开展动物疫病监测不能只单纯开展强制免疫病种的免疫抗体的检测,要根据各地的养殖规模、养殖水平和免疫情况开展。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要做到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代表性;要根据每一个动物种类所制定的免疫计划实行免疫抗体检测;这样才能更好的了解当地的免疫情况和免疫水平,找出免疫薄弱环节,并根据掌握的情况随时的对本地动物种类的免疫情况进行调整。

(3)动物疫病监测既要开展典型病例的实验室检测又要开展典型病例临床诊断和现场病理解剖;力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准确的分析判断、从而诊断出动物疫病,为预防、控制、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3 制定科学合理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

(1)通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疫病监测,可以充分了解该地区动物疫病的流行规律;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有力依据。

(2)根据动物疫病流行规律制定免疫计划,从源头上控制动物疫病;减少动物疫病的发生、流行;从而达到预防控制动物疫病的目的。

免疫规划科室工作总结范文第2篇

一、加强内部管理,抓好职工能力建设

1是明确工作职责。将中心赋予的职责,逐一分解到每个职工,使每一位职工清楚地了解所在岗位的工作任务。2是加强学习与培训。针对科室情况和上级要求,积极组织进行业务知识和宣传战线大练兵活动的学习,以使全科人员进一步提高思想素质与业务能力。为此,制定了业务学习和“保先”教育大练兵学习计划,每个星期开展1次学习。派员参加了国家、省、市疾控中心举办的钩体病监测、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知识学习班。

二、如期完成各项常规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

(一)、计划免疫:以乡为单位儿童计免免疫苗接种率在90%以上,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系统高度灵敏,计免针对传染病得到有效处理和控制。

1、接种率监测:通过全年9次冷链运转,常规免疫报告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及调查接种率各种疫苗的接种率均在90%以上。

常规免疫:1—11月份共报告接种适龄儿童BCG91111832人、OPV36536人次、DOT35518人次、MV11435人次、乙肝疫苗33521人次、首针乙肝及时接种10912人,流脑接种44781人,乙脑42349人,各单苗接种率分别为:BCG96.59%、OPV98.90%、DPT98.53%、MV98.35%、乙肝疫苗97.80%、乙肝首针及时免疫率97.83%。、流脑疫苗97.93%,乙脑疫苗98.28%;每月均能够及时、准确、完整的上报常规免疫报表,上报市疾控中心。

加强免疫:加强免疫OPV10696人,免疫率100%,MV加强免疫10500人,免疫率100%;糖丸普服适龄儿童39132人,免疫率99.15%。

接种率调查:5月份、11月份我县开展2次自查和省对我县1次综合考核,对全县19个乡镇28个防保所的计划免疫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调查结果显示:我县计免工作总体上较往年有所提高,三次检查四苗全程接种率、四苗各单苗及乙肝疫苗接种率有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均在90%以上。

2、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本年度仍采取主动与被动监测两种监测方式,在28个防保所设立了监测点,三所县级医儿科门诊均设立为主动监测点,县疾控中心和各乡镇监测点均设有专或兼职人员负责计免针对传染病监测工作,整个监测系统保持着高度的灵敏度。各监测点每旬按时上报监测旬报表,发现脊灰疑似病例以电话的形式随时报告。全年共年监测麻疹疑似病247例,脊灰疑似病例4例,流脑疑似病例7例,乙脑4例,其中确诊麻疹病例229例,脊灰0例,新生儿破伤风0例,流脑病例5例、乙脑4例。除15岁以下儿童AFP报告率和麻疹二次血标本采集率未达要求外,其余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卫生部要求。

3、、异常反应处理:全年共发生2起接种异常反应,均及时进行了有效处理。

(二)、传染病管理

1、法定传染病管理

(1)、疫情报告:全年共报告发生法定乙丙类传染病18种5466例,发病率在400/10万以上,死亡10例病例(狂犬病4例、艾滋病1例、病肝2例、流行性出血热3例),无甲类传染病。

我科设2名专职疫情管理人员负责每天进行3次(早、中、晚)疫情报告和审核,报告卡及时审核率在100%。全县7所医级医院,27个乡镇医院,2所私立医院,除仁爱私立医院外,其余各医院均已实现网络直报,并在24内进行报告。

(2)、传染病管理检查

全年计划传染病管理检查2次,分别于5月和11月份对6所县级、27所乡镇级、2所私立医院、52所村级医疗卫生单位,共98所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管理情况进行了检查。

大部分县、乡级医疗单位传染病管理组织较为健全,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并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传染病疫情报告,其中县医院、徐圩、魏庄、淝河、荆芡乡卫生院等单位,疫情管理工作成效尤为突出。但少数单位传染病管理工作较为松懈,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开展,疫情报告质量问题严重;法定传染病野蛮司机调查报告率仍较低,在90%以下。

(3)、病例调查:除痢疾、感染性腹腹泻外我科对其余病种病例均进行个案调查,病毒性肝炎的个案调查率可达90%以上,少发病例调查率在100%。

2、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

根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情况,2005年4月县卫生局下发怀卫字[2005]第66号文件,就今年我县以霍乱为主的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了布署,县卫生局成立以陈文化副局长为组长的霍乱防治领导小组,负责全县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工作,下设流行病学调查组,医疗诊断组,检验采样组,消杀组。疾病控制机构和医疗机构成立了相应的肠道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组,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安排落实了必要的防治工作经费,统一布置辖区内肠道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及早做好了人员、技术、药品和器械等准备工作;县疾控中心于4月28日在防疫例会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对县直各医疗卫生单位临床医生及各乡镇防保所负责人就《霍乱防治实用手册》及《安徽省霍乱预防控制责任制》等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了培训,各乡镇卫生院也相应对单位职工和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人员进行了培训;同时我县采取电视台游走字幕,发放宣传单、张贴标语,利用板报厨窗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霍乱等重点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

腹泻病监测:全县27个乡镇卫生院和3所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均设立了肠道门诊,5月1日均按时开诊,各医疗卫生单位每周一电话上报腹泻病例,3所县直医疗单位实行日报制度,同时进行网络直报,县疾控中心设有专人负责腹泻病疫情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备有疫情电话记录本,实行24小时疫情值班制度,2005年全县5—10月份共报告腹泻病826例,霍乱弧菌培养477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总培养率为57.7%;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共报出腹泻病83例,霍乱弧菌培养83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培养率为100%;乡镇卫生院共报告腹泻病743例,霍乱弧菌培养394例,均为阴性,霍乱弧菌培养率为53%。于每周二上午将腹泻病进行分类统计,汇总后上报市疾控中心,同时报出报表。

外环境检索:A、水源监测:按照每月逢“10”采集淮河下洪水、涡河水及县医院污水口等3处监测点水源水进行霍乱弧菌检测。5—10月份共检测6次,采集标本180份,及时送往县疾控中心实验室检测,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B、食品监测:县食品卫生科定期对城关地区饮食服务行业进行了食品监测,并且对部分凉菜摊点和熟食摊点进行了采样送检。全年共检测了43个点,采集样品126份,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C、公厕监测:选取城关地区乳泉、小西门两个公共厕做为监测点,按每月逢“10”对两处公厕进行粪便标本采集,实验室进行霍乱弧菌培养,5—10月共采集粪便标本24份,霍乱弧菌培养均为阴性。

监督检查:共在开诊期间进行2次检查,对全县27个乡镇卫生院和3所县直医疗卫生单位的肠道门诊、部分村级卫生室、城关地区医疗社区门诊、省荣军医院、龙亢农场医院和私立民望医院、火庙医院等进行了检查。检督人员现场检查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内、儿、急诊科的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出入院记录本和化验室霍乱弧菌培养记录等,对现场发现的问题下达了监督意见书,并要求限期改进。检查显示;各单位均建立了组织和制度,均设立了肠道门诊并按时开诊,基本能做到有人员、有房屋、有设备。存在主要问题是肠道门诊流于形式,未能起到监测哨点作用,存在其他门诊截流腹泻病人现象,漏报严重(尤其是部分私立医院和村级卫生室),及腹泻病人标本送检及时率较低。

3、、突发疫情控制与处理

1)、流脑疫情控制:1月31日从网上得C型流脑流行的信息,即向站领导作了汇报,组成的3个疫情处理小分队;加大宣传力度,在电视上以游走字幕形式,连播5天,提醒广大群众积极配合接种疫苗,同时宣传基本防治知识(如加强锻炼),提高群众自我保护能力;及时组进A+C流脑疫苗,在全县范围内针对2周岁—18周岁人群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易感人群抵抗力,共免疫易感人群8613人;加强流脑疫情监测,县、乡、村三级均设专人负责流脑疫情监测报告工作,实行日报制度,全年共发现8例流脑疑似病人,我科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了调查处理,采集其密切接触者咽部分泌物进行送检,均为阴性,同时采取给予阿莫西林等药物预防服药,病人污染的环境用含氯制剂进行的消毒,对于易感人群用A+C群流脑疫苗应急接种。8名疑似病人中5例临床确诊,3例排除,由于处理措施及时得当,未再有二代病例发生。

2)、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控制

我县共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爆发疫情11起,其中出疹性疾病爆发疫情9起(麻疹3起、风疹3起,水痘2起、麻风混合1起),流行性腮腺炎和流感各1起,疫情涉及9个乡镇的11所学校。接到报告后,我科均立即组织疫情处理小组进行了及时的调查处理,采取了隔离治疗现症病人、密切观察密切接触者、采集病人血清检测、开展疫情日报告、停课、应急接种等综合性措施,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分析几起疫情爆发原因有4个共同点:1是学校缺乏报病意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未及时报告和隔离治疗传染源。2、是乡村医生和个休诊所作为疫情报告人不能履行工作职责,未上报疫情。3是基层预防接种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免疫工作有待加强。4、与全国疫情流行形势相符合,今年是出疹性疾病高发年,全国出疹性疾病发病率均大幅度升高。

4、禽流感和非典防治工作

监测:为做好我县禽流感和非典防治工作,根据上级安排,我科于1—4月份进行了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进行监测,全县共设7个主动监测点,2所县直医院(中医院和县医院)和5所乡镇卫生院(鲍集、常坟、五岔、河溜、龙亢),设2名专职监测人员每半月对各监测点进行主动搜索,填报主动搜索表(一式2份被监测单位和我科各1份),按时将监测结果上报市CDC。1—4月监测结果为0。

疫情处理:按照卫生部禽流感疫情处理三同时的原则,我科积极与县畜牧中心配合对6起“聚集性家禽死亡事件”进行了调查处理,虽然经县畜牧中心解剖病死禽,6起事件均排除禽流感的可能,但我调查人员仍对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进行了围期7天的医学观察,观察期间所有密切接触者均无异常表现。

5、灾害疫情监测工作:为做好灾害期间灾害相关传染病的处理工作,我科根据上级要求于7月12-11月1日对全县灾害疫情情况进行监测,设专人负责监测报告工作,共发现灾害相关传染病24例(其中痢疾7例,疟疾10例,感染性腹泻7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并不比平常年份增高。

三、其他工作

1、大力推行乡级定点接种门诊建设和计免金卡的推广使用

制定了《怀远县乡级计划免疫定点接种门诊管理办法》和《怀远县定点接种门诊规范》,计划在2005年底全面实行乡级定点接种,撤除村级接种点,从而提高接种质量。目前全县共设立了乡级接种点51个,将于明年初对各乡定点接种种门诊进行考核验收。

3月7日一12日,开展了《计免金卡网络管理系统培训班》,邀请四川科鸿软件公司专家对我县38个接种门诊60余名乡级计算机操作人员进行了系统培训,38个接种门诊安装了《计免金卡网络管理系统》,共有15个接种点已投入使用,发放计免金卡3000余张。

这两项工作的推行使我县计免管理工作进一步向规范化和科学化迈进。

2、乙肝普种工作: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乙肝在我县的流行,在站领导的安排下,我科组织于2005年3月中旬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实施2—50周岁人群乙肝疫苗普种。为保证普种工作的顺利进行,我科制定了《怀远县重点人群乙肝疫苗接种实施方案》,并深入各乡镇针对各乡镇具体情况进行宣传、组织、接种实施等进行技术指导,截止10月上旬日,乙肝全程三针免疫已全部完成,全县共接种80651人。接种后乙肝表抗检测工作在进行中。

3、钩体病监测工作:根据省级要求我县做为钩体病监测县,我科负责监测工作的具体实施,确定了河溜、唐集两个监测点,设专人负责每日疫情监测工作,于6月初和10月配合省站进行了两次样本采集工作,以了解我县人和动物钩体隐形感染和钩体在人和动物间分布情况,2次共采集了216个野鼠,50付猪肾,250人血清,完成了全年的监测采样任务。省CDC对6月份样品进行了钩体和流血热病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为:13个黑线姬鼠携带钩体(河溜1个,唐集12个),3人携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唐集1人、淝南2人),均为黄疸出血群。今后此项工作将做为一项常规工作开展。

4、配合做好了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为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我科拟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文件,并于4月中旬对全县7类60所学校的传染病防治情况进行了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及时写出检查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

5、做好了入拖入学儿童的验证工作:从今年始,入拖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将纳入常规工作,于每年9月份进行,由疾控中心与学校配合开展,目前各乡镇入托入学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查验已全面结束,新入学儿童预防接种情况上报我科,我科将结果上报市CDC。

6、流感防治与流感疫苗的推广

根据流感流行规律,专家预测今年流感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为做好我县流感防治工作,按照站领导要求,我科从宣传、疫苗接种和疫情3个方面开展流感防治工作。1是制作流感防治专题电视讲座连续播放一个星期,和4万份宣传单,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广泛深入宣传,使社会各界了解当前疫情形式,了解掌握流感防治基本知识,支持我县的流感防治工作。2、我科还积极组进流感疫苗,截止10月底共组进流感疫苗5980支(其中成人流感1700支、儿童流感4280支),均已发放,免疫5980人;3、设专人负责流感疫情监测工作。

7、成功推广新起点口服免疫球旦白,配合省CDC进行疫情预警基线数据调查和我县疫苗分况费用调查。

8、中央补助金我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童计划免疫项目实施工作

为做好中央补助我县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计划免疫接种项目实施工作,我科首先制定了〈怀远县中央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儿童计昔免疫项目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对乡镇防保所副所长进行了认真培训。2是要求各乡镇防保所严格按照要求对上半年的基础免疫情况进行重新统计汇总,上报我科,我科根据再结合疫苗发放情况对各乡镇报表进行审核无误后,再汇总上报卫生局和财政局,根据报表数字,财政局再下发补助经费;3是开展减免部分儿童计划免疫费用的宣传工作,使全县人民了解这一国家政策,监督补助经费的真正落实。目前,上半年和第三季度补助金发放工作已完成。第四季度补助金发放工作将于明年2月份完成。

9、认真做好基层防保人员的培训工作

为做好各项工作,我科不仅于每期例会根据工作需要及时性对乡镇防疫员进行业务培训,并且为加强基层防保人员能力建设,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工作管理条例》和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我科受县卫生局委托于2005年8月28日—9月21日对全县404名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人员进行了计免相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培训。培训重点在预防接种基本知识、资料的管理、计免监测、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以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接种事故的处理,同时传达了预防接种工作最新知识动态,使我县预防接种人员及时掌握更多的新知识,适应时代的需要,适应工作需要。培训工作决定分两步进行,对于县、乡两级预防接种人员和部分乡镇村级预防接种人员较少的均在县疾控中心进行培训,而村预防接种人员防接种人员较多的几个乡镇集中起来入乡培训。首批培训于8月28—31日完成,共培训县、乡、村三级预防接种192人;第二批人员的培训工作将于9月15-21日完成,培训212人。阅卷工作和人员资格初审工作已完成,发证工作将在11月底完成。本次培训认证后,凡未获得预防接种资格认证的人员将一律不得再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四、宣教工作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提高群众对计免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支持与配合,是做好防疫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我科一直把宣传教育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紧密结合工作需求以现场讲解、电视游走字幕和制作宣传单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免疫预防的重要性,传染病预防方法,疫苗的接种方法、接种时间及如何识别假劣疫苗等,共发放各种宣传资料近20万份。4月24—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我科组织4名精干力量走上街头,开展“实施免疫规划,保护儿童健康”为主题的计划免疫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咨询问题300余个,发放宣传单5种4000余份。

五、生物制品管理和冷链运转

1、生物制品管理:5月12—20日对15个乡镇30个行政村检查发现,各接种单位均有相应的冷链设备,有专或兼职人负责疫苗的保管,疫苗存放正确,且均从县疾控中心购进,无非法购销疫苗情况。从6月开始,生物制品管理工作将由药品管理局负责。

2、冷链运转:全年共冷链运转9次,除6、7、8三个月于每月月初进行运转工作,根据各乡镇上报计划,制定运转计划和工作要求,每次均由县疾控中心专车专用冷藏箱进行运转,保证了疫苗的质量和接种需求。

全年工作基本已经完成,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仍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问题。1是科室内部管理上,规章制度的监管缺乏力度,未能充公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作用,部分职工对本职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存在等靠思想。2是在乡镇方面,由于人员素质和工作责任心问题,使乡镇各种资料填报存在的不及时、不准确现象,疫情报告意识不够,导致今年出现多起暴发疫情。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加强规范化定点接种门诊的建设,继续推行定点接种和计免金卡管理系统。

2、加强法定传染病管理工作,尤其要加强乡村医生和个体医生的管理,提高其报病意识。

3、做好流脑疫苗基础免疫第二针的接种和糖丸查漏补种工作。

免疫规划科室工作总结范文第3篇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经济以风电产业为龙头,各项综合经济实力快速增长的时期,也是我市卫生事业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时期,为充分利用各种政策资源,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升以防控重大传染病为主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保驾护航,根据市卫生局《关于印发市“十二五”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编制方案的通知》要求,参照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绩效考核手册》和市政府《市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方案及考核评估标准》相关内容,结合我市疾控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公共卫生服务、提高市民健康素质为目的,以实施疾病预防控制等各项业务工作为重点,进一步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注重规模发展与内涵建设并重,努力建立起与我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我市疾病预防控制水平。

二、总目标

从我市实际出发,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为主线,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逐步建立一个适应我市经济发展水平、适应人民健康需求、以政府为主导的疾病预防控制服务体系。到2015年,我市疾控各项业务工作指标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三、业务工作与主要指标

(一)基础指标

1、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科室设置进一步完善。按照卫生部《关于疾控机构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根据我市目前疾控工作实际情况,积极向政府部门申请扩编,至2015年,市、县两级能够在目前编制的基础上各增加编制15名,从而保证科室的设置能够按照卫生部疾控机构岗位设置要求在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检验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综合管理七大类专业岗位上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工作职责进行合理的科室设置和布局。

2、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疾控体系网络。进一步延伸现有的县(市、区)疾控中心、乡(社区服务中心)、村(社区服务站)三级疾控体系,在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日益完善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区在疾控工作中的职能作用,逐步形成以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为网顶,各级医疗卫生单位为中间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网底的三级疾病控制网络。建立起全市公共卫生信息网、疫情报告管理网、卫生监测信息网、计划免疫信息网。实现互连互通,资源共享,为全区医疗卫生单位和社会提供不同层面、不同功能的网络化卫生信息服务。

3、建立一支以高素质业务学科带头人为核心的人才队伍。中心各业务科配有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各业务科培养1名本中心学科带头人和1-2名青年业务骨干,争取全中心有2名以上业务骨干成为市学科带头人,逐步形成一支公共卫生知识扎实、知识面广、现场实践经验丰富又熟悉临床医学知识的疾病预防控制队伍,能够熟练应对未来多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业务指标

1、疾病预防与控制

(1)传染病预防控制

到2015年,传染病总发病率与“十一五”期间相比保持持平或下降,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2%,报告及时率≥95%,暴发疫情及散发疫情规范处置指数≥0.8,传染病监测完成率达到100%,暴发疫情调查率100%,疫情报告督导覆盖率≥60%,网络直报覆盖率保持100%。(2)免疫规划

深入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到2015年,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5%,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率≥90%,规范接种单位覆盖率≥90%,疫苗接种疑似异常反应监测覆盖率及规范处置率达100%,适龄儿童建卡建证率≥95%,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率≥95%,新生儿入网率≥98%,接种监测报告覆盖率100%,流动儿童接种率≥90%。

(3)鼠疫防治

“十二五”期间,鼠疫防治仍然是我市重大传染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全面开展鼠疫防治知识宣传工作,到2015年鼠疫疫源县及疫源县毗邻乡镇的群众、外来务工人员、进出检疫卡人员鼠疫预防“三报三不”制度知晓率≥90%;市县两级鼠防专业人员在省级实验室培训率达100%,建成一支业务技术全面,现场处置能力强的鼠疫疫情处置队伍;所有医务人员掌握疑似鼠疫的诊断及报告程序,鼠防知识测试及格率达100%;扩大鼠疫动物疫源地监测面积,对距离居住区、工人作业区、水源等较近的动物疫点进行保护性灭源;继续落实鼠疫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完善《鼠疫应急预案》,做好疫情物资储备;做好鼠疫菌株管理工作,确保不发生鼠疫生物安全事故。

(4)艾滋病防治

至2015年,我市疾控机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覆盖率达100%;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合格率达100%;艾滋病高危人群预防服务措施覆盖率≥30%;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被随访的比 例达100%;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及其家庭获得关怀、支持和服务的比例达100%;艾滋病高危人群检测结果知晓率≥60%;艾滋病感染者/病人配偶或固定性伴的hiv抗体检测率达到40%。

(5)结核病防治

继续加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的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确保新涂阳病人治愈率≥85%;逐步开展耐药肺结核病人监测、治疗和管理工作,降低结核病人发病率和死亡率;到2015年以县为单位,医疗机构肺结核病人报告率、病人转诊率、病人系统管理率超过95%,结防机构肺结核病人追踪到位率和病人家属筛查率超过85%;痰涂片镜检室间质量保证体系覆盖率达100%。

(6)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在“十二五”期间,市县两级疾控部门要逐步开展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与监测工作,并负责信息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报告工作,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和慢性病病人规范管理情况进行督导检查。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

“十二五”期间,市级建成一支专门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的队伍,从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比例≥20%,定期举行以鼠疫等重大传染病为主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做到反应迅速、处置有效;进一步完善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案体系完整率达100%;对应急物品及时进行检查、补充,应急物品储备齐全率达100%;按月对当地传染病谱进行排序,制作疫情简报,为政府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率、报告及时率、现场调查处理率和及时率达100%。

3、职业病防治与农村饮水工程水质监测

在“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在原有取得2名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的基础上,计划至少培养1名以上人员取得职业病诊断医师资格,同时积极争取经费购置职业病诊断设备,取得“职业病诊断机构”资质,开展尘肺、职业中毒等职业病的诊断工作;各县(市、区)设置职业健康检查机构,开展接触粉尘作业、化学物作业、物理因素作业以及机动车驾驶等劳动者健康检查工作。对我市“十一五”期间已经完成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水质卫生每年进行两次监测。

4、实验室检验

根据目前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实验室情况,应尽快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工作人员的引进培养,至2015年,确保实验室检验人员占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的20%,以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验能力,保证常规检验工作有序开展,并不断引进新技术,开展新项目,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扩大检测项目范围。同时积极参加国家和省上组织的实验室间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5、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每年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确立的卫生宣传纪念日或重大、重点疾病预防控制期间开展的主要卫生宣传活动次数≥8次,至2015年,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75%。

6、技术培训与指导

至2015年,专业人员岗位技能培训率达100%,对下级单位专业培训率达100%,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90%,专业人员下基层指导人均天数每年≥15天,专业人员指导覆盖率≥85%。

四、重点项目建设

1、市级疾控中心鼠疫实验室建设项目

计划于—20xx年在肃州区郊区建成占地面积8000m2(征地8000m2,建筑面积m2)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生物安全三级鼠疫实验室,承担市鼠疫等重大传染病病原学、血清学检验与培训任务,预计所需项目经费925万元。

2、职业病诊断项目

“十二五”期间市疾控中心要开展尘肺等职业病诊断工作,按照国家要求必须有高仟伏光机及相关的仪器设备,主要包括进口1000ma拍片透视数字光机、激光洗片机、便携式肺功能检测仪等,预计所需项目经费298万元。

3、市疾控中心检验室改造项目

计划于“十二五”期间完成艾滋病、麻疹、病原细菌实验室共460㎡的改建工作,建成符合国家生物安全二级标准的实验室;将微生物实验室150㎡改建成洁净实验室;将理化实验室590㎡改建成洁净、恒温、恒湿实验室。以上改建面积共计1200㎡,预计所需项目经费360万元。

五、保证措施

1、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明确政府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承担的责任。重点要围绕疾控机构职能定位、人员配置标准、机构建设装备、绩效评估及考核标准等,加强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规范化建设,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

2、加快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优化人员配置。严格执行执业资格、岗位准入以及内部考核制度,新招聘的疾病控制专业人员,必须具有预防医学专业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加大研究生学历人才的引进力度,为建立一个贮备高素质业务学科带头人的人才系统打下战略基础。强化和完善继续教育制度,采取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加强卫生应急人员培训,通过送出去和请进来等培训学习方式,培养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业务技术骨干。

3、以制度加强业务管理,以考核督促指标完成。将规划指标按年度进行分解并列入市卫生局《卫生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中与各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签订,同时由疾控中心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签订《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分管领导抓科室,科室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到人。每个季度召开一次中心科主任业务工作会议,由科长汇报工作进度完成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每半年对责任书指标完成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并将考核结果进行通报。

免疫规划科室工作总结范文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疫情资料来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AFP病例监测系统。本市人口资料来自免疫规划历年报告的人口资料。OPV常规接种率资料来自上海市常规接种率报表。OPV调查接种率资料来自各区(县)上报接种率调查数据。

1.2病毒分离与鉴定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扩大免疫规划和传染性疾病部《脊髓灰质炎病毒检验手册》(1992年)要求,采用RD、L20B两种细胞对采集的粪便进行病毒分离与鉴定;阳性株全部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采用PCR法和核酸序列分析鉴定。

1.3病例诊断

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病原学、血清学检测结果,按卫生部制订的《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实施方案》中的统一标准,由上海市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进行最终诊断。

1.4资料分析

应用Excel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2结果

2.1免疫策略

上海市坚持以常规免疫为主,强化免疫、应急免疫、查漏补种为辅的免疫策略。自1986年起,本市即采用现行的免疫程序:基础免疫2月龄、3月龄和4月龄各1次;加强免疫1.5~2岁、4岁各1次。保持高水平常规接种率,人群中建立了有效的屏障,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入和疫苗衍生株的循环,实行规范化门诊,强调免疫接种的质量和及时性。

2.1.1OPV常规免疫2005年OPV基础免疫全程服苗率为99.8%,1.5岁加服疫苗率为99.6%,4岁加服疫苗率为99.2%,同时外来人口的脊灰服苗率均在99.6%以上。

2.1.2OPV强化免疫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开展强化免疫。于2004年12月5―11日(第1轮)、2005年1月5―11日(第2轮)2周,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主要针对外来流动人口儿童、以查漏补种为形式的强化免疫活动,并制定较为详细的实施方案,以保证其实施效果,两轮总的接种率均在93.2%以上(表1)。

2.1.3外来流动人口预防接种管理针对本市外来人口流动频繁、流动人口卫生保健意识差等特点,及时发现免疫空白点,采取相应措施。2005年要求本市所有基层270个社区医院,每季度开展查漏补种工作,调查0~6岁外来儿童总数109 537人,流动人口建卡率为95.5%,脊灰疫苗接种率为90.4%。2005年10月上海市免疫规划综合审评工作显示,本市随机抽查2个区、1个县,每个区抽30个村级单位作接种率调查,共调查到0~3岁儿童151名,建卡率为98.7%,脊灰基础接种率为99.3%,其中,居住在本市外来儿童102名,建卡率为98.0%,脊灰基础接种率为98.9%。

2.2AFP监测系统评价

2.2.1AFP病例监测敏感性2005年本市0~14岁非脊灰AFP病例报告28例,发病率为1.4/10万,达到WHO和卫生部规定的1/10万的标准。

2.2.2AFP病例监测的均衡性2003、2004、2005年有AFP病例报告的区(县)数分别为13、13、12;连续3年均有AFP病例报告的有7个区(县),连续3年均无AFP病例报告的有1个区,连续2年无AFP病例报告的有2个区;3年平均发病率≥1/10万有12个区(县),还有7个区未达标。

2.2.3AFP病例监测的及时性28例AFP病例麻痹1周内就诊的AFP病例占100.0%;就诊后24 h内报告的AFP病例占57.1%(16/28);报告后24 h内调查的AFP病例占100.00%;麻痹14 d内采集合格双份粪便标本占89.3%(25/28);采集粪便标本后7d内送检占100.00%;粪便标本分离结果28 d内反馈率为100.0%;AFP病例随访表75 d内送达率为100.0%,监测指标均达到WHO和卫生部规定的标准。

2.2.4AFP病例监测的完整性2005年全市19个区县疾控中心零病例旬报表完整率为100%,AFP病例监测系统的各种报表填写均完整。

2.2.5外来AFP病例监测报告情况2005年共报告确诊外来AFP病例78例,确诊外来AFP病例67例,67例AFP病例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其中60例AFP病例采集了双份粪便标本,5例AFP病例未采集双份粪便,原因是1例为门诊病例当天返乡无采便,3例病例由于病程短住院几天后即自动出院返乡采集1份便,还有1例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动监测到的出院病人,另有2例未采便是由于麻痹超过2个月和在原籍已采便,按监测要求对麻痹60 d后67例AFP病例进行随访,其中54例AFP病例就诊后返乡,失访率为80.6%。

2.3AFP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2.3.1 地区分布全市共有12个区(县)报告了AFP病例,占全市区(县)总数63.16%。市中心区和郊区(县)分别报告7例、21例,分别占AFP病例总数25%、75%。其中报告4例2个区,报告3例3个区,报告2例4个区,报告1例3个区,其余7个区无AFP病例报告。

2.3.2性别、年龄分布2005年报告的28例AFP病例中,男性18例,女性10,男女性别之比为1.8∶1;其中年龄最大14岁,最小7月龄,<1岁1例,1~4岁9例,5~9岁13例,10~14岁5例。

2.3.3时间分布全年每个月均有AFP病例报告,其中1月报告最多为5例,占病例总数的17.9%,7月、9月和12月各4例,8月报告3例,3月报告2例,其余月份各报告1例。

2.3.4麻痹部位2005年报告的28例AFP病例中,2例单侧肢体麻痹,3例单侧下肢麻痹,11例四肢麻痹,12例双下肢麻痹。

2.3.5服苗史2005年报告的28例AFP病例中25例累计服苗≥3次,占病例总数的89.3%,2例无服苗史,占病例总数的7.1%,另有1例仅服苗1次。

2.3.6AFP病例的最终诊断依据卫生部病毒学分类标准及上海市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的诊断意见,28例AFP病例中格林巴利综合征9例,病毒性肌炎8例,低钾血症、低钾性肌无力、双下肢周围神经炎、腰骶(马尾)脊神经根神经炎、周期性麻痹可能、脊髓圆锥室管膜瘤、下肢关节痛、上呼吸道感染伴下肢乏力、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急性脊髓运动神经元病变、脊灰疫苗接触感染麻痹型脊灰各1例。

2.4病毒学监测

2.4.1AFP病例病毒分离结果2005年共收到本市28例AFP患者粪便标本,合格粪便标本采集为89.3%(25/28),其中阳性1例,阳性率为3.57%。1株脊灰病毒PVⅡ,PV经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国家脊灰实验室用PCR-PRFLP鉴定为疫苗株。

2.4.2健康人群非脊灰肠道病毒分离结果2005年7月对本市嘉定区外来人口流动较频繁的南翔镇7岁以下外来儿童采集粪便,共检测183例,其中阴性132例,阳性51例,总的肠道病毒阳性分离率为27.8%(51/183);51例阳性中,有2例分离到脊灰疫苗株病毒,其余49例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其中35例已分型,未定型的14例(表2)。

2.5免疫监测

2.5.1疫苗质量监测分别在市、区(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疫苗存放处采脊灰疫苗样品19件,同时随机抽取离区(县)疾控中心较远、中等距离和较近的街道(乡)医院各1所,在全市实行双月冷链运转的7个区各抽取1个村卫生室作为抽样单位,每个单位采脊灰疫苗样品1件,共采脊灰疫苗样品84件,送市疾控中心免疫预防科实验室进行测定。在疫苗采样同时,记录疫苗批号,领苗日期及采样时间。本次84件脊灰样品中,疫苗滴度为6.15以上有54件,占64.3%(54/84),疫苗滴度在5.7~6.1之间有29件,占34.52%(29/84),按照《中国生物制品规程》三价糖丸疫苗病毒含量(LogTCID50)≥5.71,按此标准,84件中合格83件,合格率为98.81%。说明本市所使用脊灰疫苗是符合国家生物制品规程,本市免疫规划制品整个冷链系统运转良好。

2.5.2免疫成功率监测 2005年4―8月选择了本市金山区、闸北区的2月龄儿童进行免疫前、后脊灰中和抗体检测。112名检测标本中免疫前脊灰中和抗体效价≥1∶4者,Ⅰ型占68.8%(77/112)、Ⅱ型占46.4%(52/112)、Ⅲ型占36.6%(41/112),免疫前Ⅰ型、Ⅱ型、Ⅲ型脊灰中和抗体GMT分别为5.9、4.2、3.3,免疫后Ⅰ型、Ⅱ型、Ⅲ型脊灰中和抗体GMT分别为435.9、611.4、362。112份检测标本中免疫前Ⅰ型、Ⅱ型、Ⅲ型脊灰中和抗体均为阴性(

2.5.3人群免疫水平监测2005年5月选择闵行区、浦东新区部分6月龄至16周岁中的7个年龄段的本市和外来流动儿童、学生427名,采全血作脊灰中和抗体测定。随着全程免疫和加强接种率升高,健康人群脊灰中和抗体3个型阳性率维持在较高的水平。427名检测中脊灰3个型的总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3%、98.4%、96.7%,各年龄组中0岁组GMT最高,随着年龄的增长GMT呈下降趋势,说明人群中高阳性率与高接种率相符合(表3)。

2.6应急能力

上海市人口流动频繁,交通便利快捷,存在传入野病毒的可能,要增强发现和迅速处理传入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和具有神经毒力的VDPV循环的应急能力。2006年3月对全市所有二、三级监测点医院进行了AFP病例主动监测,调查对象为2005年1月1日―

2005年12月31日住院病例和门诊病例,共查阅病史1 636 223份,共发现AFP病例95例(本市28例、外来67例),实际报告95例,无漏报病例。

3讨论

由于本市流动人口数量多,人口流动频繁,城乡结合部地区仍不同程度的存在免疫空白和免疫接种低覆盖的情况,脊灰“零”剂次儿童还占一定比例,部分儿童不能及时得到免疫。2002年四川省攀枝花市发生疫苗重组脊灰病毒(VRPV)引起的麻痹病例,2004年贵州省贞丰县发生的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麻痹病例,这些病例只会在接种率低的人群中循环并导致病例的发生,对维持无脊灰提出了新的挑战。有调查显示,控制疫苗变异脊灰病毒循环的措施与控制野病毒一样,需要真正高水平免疫覆盖率,在国内接种率高的地区,至今未发现疫苗变异脊灰病毒循环的证据[1]。因此,维持高水平OPV接种率,对于防止脊灰野病毒的传入及预防疫苗变异脊灰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至关重要[2,3]。

另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维持无脊灰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真落实消灭脊灰的各项技术措施,不断提高快速识别、处理传入脊灰野病毒的能力;医疗机构应该对重点科室医务人员加强报病意识的培训,杜绝迟报、漏报现象的发生,确保监测系统的灵敏性;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该不断提高疫情的快速识别能力与处理能力,尤其要针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免疫预防工作加强管理。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在维持无脊灰状态的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是不断巩固维持无脊灰工作的基础。

4参考文献

[1]张发信,姬凤阳,李延琦,等.延安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检测分析[J].中国免疫规划,2007,13(1):69-71.

[2]迮文远.免疫规划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272-275.

免疫规划科室工作总结范文第5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angel2010”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免疫规划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是个不平凡年度,在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涝灾害双重肆虐下,我市免疫规划各项工作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不过在中心领导正确领导下,在科室同仁共同努力下,仍然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现将2020年度免疫规划工作总结如下:

一、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

2020年免疫规划全年应完成119481剂次任务,1-11月份常规报告累计完成112434剂次,完成及时率102.66%。

2020年1-11月份常规免疫22剂次接种率均达到超过90%。

二、宣传和培训工作:

1.宣传:今年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为广泛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接种疫苗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意义,普及预防接种知识,提高公众信任预防接种工作,依法开展预防接种,有效提高儿童全程规范接种率,为公众建立牢固预防传染病的免疫屏障,构建美好生活。我们以“及时接种疫苗,共筑健康屏障”主题宣传开展活动,期间各预防接种门诊通过向儿童提供优质安全预防接种工作的同时,运用微信、海报、电子屏幕、发放宣传折页,预防接种相关权威科普信息,并对疫情期间群众咨询的热点问题及时解疑释惑,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高宣传效果。

2.培训:为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相关要求,早日完成疫苗追溯体系建设,推进全市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和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8月12日下午,桐城市疾控中心召开全市疫苗全程追溯系统培训班,全市23家接种单位预防接种管理人员参加培训。

三、疫苗冷链运转工作:由于今年2月份是新冠肺炎疫情管控最严厉时期,许多路段交通封闭,无法开展疫苗冷链运转外,其余月份正常按时间按照路线按照规范进行运转。

四、相应传染病监测情况:和疫苗相关新生儿乙肝等传染病均无病例报告。

五、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情况:8月12日下午,桐城市疾控中心召开全市疫苗全程追溯系统和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会议,共87人参会,全面部署今年查验工作,于9月23日-27日开展对全市各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查验预防接种证和疫苗追溯工作督导检查工作。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1.尽快完成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11种22剂次)接种率达到90%以上,且适时完成接种针次任务数,继续完善新学期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查漏补种工作,整理收集相应资料。

2.加快推进我市疫苗全程追溯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并落实追溯信息系统设备配置。并迅速完成冷链设备招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