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心传递

爱心传递

爱心传递

爱心传递范文第1篇

高宇萌

我是个小学生,在我们的班里有一个贫困生,她的父母先后去世,家里只剩下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她的名字叫李依静。虽然她家境不好,但她仍很乐观,整天都笑眯眯的。她学习很好,是我最好的朋友。

有一次放学,我和她结伴而行,我们刚走到马路中央,突然一辆大卡车横冲而来,李依静为了保护我,挡在我的前面,“怦”,李依静倒在了车轮旁,顿时浑身鲜血淋淋,而我却一根毫毛也没伤着。我在旁边大喊:“李依静!”喊完后我顿时泪流满面。而大卡车连停都没停,肇事司机逃走了。我急忙去找大人帮忙,他们把李依静送到了医院。

回到学校后,我急忙组织同学为李依静捐款,我在广播室把李依静的家庭和受伤情况描述了一遍,同学们都十分同情,到了第二天中午,全校筹足了五万四千元钱,我们把募捐的钱交给了医院。李依静哭着对我说:“我是粉碎性骨折,需要截肢,我不想活呀!”我们鼓励她说:“你要坚强的活下去。”在她手术以后,我们班的同学轮流到学校护理她,热心的家长还为她送饭。……三个月后她终于痊愈出院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深深体会到:人人只要献出一点爱,世间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心传递范文第2篇

因为眼疾和生活中种种不顺心的事,她从小脾气就暴躁得让人无法忍受。父母在世的时候,有一次用火钳夹面包烫了手,她用力摔面包;母亲让她照顾睡觉的妹妹,她愤怒地摇晃摇篮,把妹妹摔到地上;父亲刮胡须时斥责了她,她把瓶瓶罐罐都砸在镜子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坏脾气有增无减。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父母和妹妹相继离世,她一下子变得无依无靠,被送往救济院,她的世界陷入了孤单、黑暗之中。

因为脾气坏,她吃了更多的苦头,救济院的多数人对她都不友好,他们甚至把她关到了这座建筑的底层一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那里有数间囚笼似的装着铁栅栏的小牢房,她被关在其中的一间里。她又抓又咬又叫,还拿食物砸人。医生和护士甚至无法给她做检查。

这时,她遇见了一个改变她生命的人――一个普通的清洁女工。一天,这位比她大不了几岁的清洁女工,看到她被关在这样的笼子里,很难过,可又对此无能为力,她只能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她。晚上的时候她在厨房里为她烤了一个巧克力果仁小蛋糕,第二天把这块蛋糕带给她。清洁女工原想着她会像往常一样暴躁地拿食物砸人,可这次她没有。或许是新鲜蛋糕的香味吸引了她,她捧起蛋糕就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脸上竟流露出古怪的微笑。后来一有空,清清女工就过来和她说话,她们渐渐地熟悉起来,有一次谈话的内容竟令她开怀大笑。再后来,有医生和护士给她看病或诊察时,清洁女工都会先钻进笼子里,握着她的手解释、安慰,让她平静下来,结果医生们发现,这个小女孩听话了许多。只是她的身体很糟糕,眼睛几乎失明。

她在救济院治疗了一年――对她来说是一段相当艰难的日子。后来珀金斯盲人学院向她敞开了大门,她得以继续学业。

她叫安妮・沙利文。若干年后,已成为一名教师的她故地重游,询问院长有什么她能帮上忙的。院长起初没说什么,后来猛然想起一封刚刚收到的信。

原来有一个男人写信谈及自己的女儿一简直像只小野兽,非常难以管教,并且又聋又哑,甚至还有些精神错乱。做父亲的已无计可施,又不忍心把她送进疯人院,于是写信求助。

安妮在了解这一切后,决定见见她,这个像她小时候一样叛逆而倔强的女孩,因为看不到这个世界的娇艳与明丽,时时生活在黑暗中,因为不安和着急,性情变得像飓风一样愤怒而狂躁。安妮深深理解这种痛苦,小女孩的感受正是她曾经历过的。于是,安妮每天不辞劳苦地引导她触摸、感受这个世界的美好,她教小女孩认字,因为知识是打开黑暗之门的一把闪闪发亮的钥匙。她把小女孩的手指放在潺潺流动的泉水里,感受水的冰凉和生命,然后在她的手心里一遍又一遍地写上“水”。通过这种耐心的引导和感官上的强化和认知,小女孩眼前的黑暗渐渐隐去,她用双手感受到了整个世界的充实和丰盈。

这个小女孩就是海伦・凯勒,后来完成了感动、震撼了无数人的不朽之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爱心传递范文第3篇

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小女孩在浇花坪的喷水器旁边经过,不小心被淋了一身水,全身冻得直发抖。这时,一位好心的叔叔毫不犹豫地把身上的外套脱下,披到小女孩的身上。

我对这事的感触很深。因为社会上正需要这样的人,如果人人都有一个纯真的爱心,那是这个社会将是多么美好。我想:我应该将这样的爱心传递下去。

于是,我就学着那位叔叔一样,传递着爱心:一天,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个一年级的小同学哭了,我询问后得知,是他的笔记本丢了。我也是毫不犹豫地把我自己的新笔记本拿出来,送给了他。他跟我说了声谢谢,我说,不用谢,只要你多帮助别人就行了。

爱心,可以是在别人需要帮助时伸出援手;可以是在别人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也可以是在别人有不幸时给予一点支持。

爱心传递范文第4篇

在第11周,我们协会主要进行活动前期工作的准备,协会内部干部进行讨论商议活动将如何进行,其中策划部写出本次活动的策划;宣传部负责设计出本次活动的横幅喷绘;本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是肖宇和杨松,他们只要负责联系资助的班级。

在第12周星期三,我们协会组织部将横幅喷绘挂到汀香园和甘怡园门口,并在甘怡园门前设立了咨询点,以便班级负责人更好的了解本次爱心传递活动的具体情况。办公室干事负责将有意愿资助贫困孩子的班级登记记录下来,咨询结束后,交由活动负责人肖宇和杨松对该班级进行联系,确定资助的对象,并要求班级负责人写资助方案,以更好的确定班级资助的流程,便于日后班级和协会的合作,将本次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在13周,我们协会召集资助的班级负责人开会签订协议,并缴纳资金由我们协会同意将资助款项通过邮政储蓄打到被资助孩子的账号,其中我们会邀请其中的几个班级负责人一同前去作为一个公正。

本次活动报名的班级很多,各个班级都非常活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体现了现代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希望我们协会以后多举行这一类型的活动并且办的更加优秀,让我们大学生这种奉献爱心的精神传递下去!

本次活动总体上进行得比较顺利,但也存在着不足:

一、 活动前期因没有提前申请场地,导致场地被别的协会优先申请,本来初定的星期二作为咨询日的临时改为了星期三。

爱心传递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及时;沟通;爱心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0-0134-02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用心来沟通的,我作为一名老师,如果不理解儿童的内心想法、情感变化,不与他们真诚的相处,是难以顺利和学生进行沟通的。下面,我就几个案例谈谈自己及时有效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经历以及经验,传递作为教育者的关爱之心。

【案例一】:一件小事,间接表扬。

我们班有个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小T,他注意力非常差,喜欢在课桌里做小动作。每次上课,他都会东张西望,老师提问时,他从来不回答问题,作业潦草随意,错误较多。在班级里,他也是属于让老师头疼的孩子。我找他谈过几次了,每次,他都默不作声,表情茫然,似乎根本没往心里去,结果可想而知,进步甚微。正当我茫然时,发生了一件事,让大家对他刮目相看。一次体育课下课,有学生来报告有人摔倒了,膝盖磕破了,正当我走出办公室要去教室看看情况时,小T扶着摔伤的同学一瘸一拐地从医务室出来。第二天,我没有直接表扬他,而是在晨会课上告诉同学们这件事情,问问他们的看法。很多学生都说,他乐于助人,值得学习。从此以后,老师、同学改变了对他的看法,他自己做事也积极了,进步明显。

【反思】:

心理学认为,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它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喜爱受表扬是每个人的天性。但我认为,表扬应针对具体的行为和事物,而不是对人,通过讲述,我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的进步,使学生体会到评价带来的快乐,从而愿意接受评价,喜欢受到评价。这就是间接表扬的力量。这将使他保持热情、增强自信,使其闪光点得以发扬光大。不管是多么顽劣,所谓:“教育也,长善,救其失者也。”

【案例二】:一石击水,及时表扬。

我刚接班时,我们班级的桌椅一直摆放不够整齐,每次,我苦口婆心、三申五令要求,比以前好一些了;但还是有个别学生出去上课时,会忘记清理桌面和塞椅子。突然有一天,德育处的王老师走进我们办公室,问二(3)班的班主任是谁,我顿时心一沉,第一反应是我们班谁闯祸了。我忐忑地应了一声,只见王老师满面春风地走到我桌前,笑眯眯地对我说:“刚刚检查下来,二年级就你们班的桌椅摆放最整洁,给你们班加了0.5分。”原来是好事,我顿时如释重负,心想着中午吃饭的时候去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中午的时候,我把0.5分的事告诉了他们,隐去了个别人不时忘记清理桌面和塞椅子的状况,反而大大地表扬了他们。我大声地说道:“平常大家都在做的事,老师都看在眼里,这一次加分也是我们班一直以来努力的结果。希望我们班能再接再厉,下周还加0.5分,好吗?”“好!”震耳欲聋的回答让人充满信心。当时,有那么几个人的脸没面向我,我想他们肯定心虚了吧。身教比言传更有用。一天一天过去了,我慢慢地发现,大家在离开教室前会自觉清桌面、塞凳子了,即使有人忘记了,立马会有几个小朋友提醒他。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我相信,这都是那0.5分的力量改变他们的。

【反思】:

每个学生在生活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一个学生希望自己被老师伤害、轻视;因此,老师要善于观察学生,要以敏锐的目光捕捉班级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表扬,让他们感觉到自己受到老师的重视。老师表扬的机会决不可以坐待,而应主动捕捉。因为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常常处于心理的“平衡状态”中,这种“平衡”导致他们对周围事物、对集体漠不关心,不打破“平衡”就不能唤起他们心理上的敏感。制造能唤出他们内心激情的“石子”,投向他们内心平静的深潭,“一石击水”泛起涟漪,平衡状态被打破,才能为教育打开缺口,传达教育者的关爱,才能真正沟通理解。

【案例三】:互相反馈,点滴沟通。

经常有些家长跟我抱怨,孩子太难管了,在家一点都不听话,一点规矩都没有。可在我印象中,这些孩子在校表现很好,可能是家校环境的差别让孩子大相径庭了。怎么样才能让孩子在校的表现及时地反馈给家长,怎么样才能让老师掌握孩子在家的表现?现在有新办法了。自从我发了统一的红色封面的家校联系本,本子里有一栏是家长反馈,有一栏是老师评价。我请学生每天把应该做的家庭作业记在这本联系本上,请家长检查后签字,再每天收上来批阅。刚开始,我是提倡家长每天真实地记录下孩子在家的情况,空白的反馈栏很多。我相信,细心观察、认真写下孩子的点滴情况,一定会得到家长的回应。

我继续记录:“今天小S举手发言了,小W写字比以前认真了,小Z上课做得真端正,小G作业全对……”慢慢地,也有家长反馈给我,在反馈栏里认真地写着孩子复习的情况或者在家的表现。我节选了一些家长的反馈:“11月15日:小L需要多练习组词,在家查字典呢。11月16日:小C今天在家很认真地把14课读了五遍,非常棒!希望老师能请她在课堂中朗读。11月18日:小T两天在家作业完成得还可以,较自觉。每天晚上坚持看了一会儿课外书。11月21日:现在小W在家有一点自觉做作业了,但还是需要家长在旁边催促。11月22日:今天知道孩子写字端正,非常高兴,感谢老师啊。11月22日:看到老师的评语我们家长很欣慰,有时候我们可能太急躁了,我们也有责任,谢谢老师的栽培,辛苦了。11月23日:小Z认真读了16课,真高兴她能对朗读产生兴趣了。11月28日:小L在学校能大胆举手吗?希望老师多鼓励,多叫她。”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