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爱心小故事

爱心小故事

爱心小故事

爱心小故事范文第1篇

俗话说:感动,是一把开启内心宝库的钥匙,是孩子成长的维生素。这本书以“感动”为主题,通过101个贴近孩子生活的小故事,引导我们从中发现感动事物,从而受到感染,用心去体验,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善待自我,懂感恩,知回报。它是一套父母送给儿女的礼品书,一部母子共读的必备书。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小故事——《我是一个幸福的女孩》:一个女孩病了,医生告诉她,他只剩下100多天了。小女孩的妈妈想带女孩去她最喜欢的海滨城市。而小女孩摇摇头:“妈妈,我的愿望太多,海只是我向往的一种事物。你能满足我的一个心愿,却满足不了我的全部愿望。”几天后,小女孩住进了养老院。每天,他都把欢乐的笑声洒满这些老人的房间。养老院的每个爷爷奶奶都因为小女孩的到来而感到高兴。谁也不知道小女孩身患绝症。一天早晨,小女孩静静的死了。临死前,她对妈妈说:“妈妈,我很快乐。既然我必须死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只能找一的快乐而又幸福的结束生命。我找到了,所以我是一个幸福的女孩。”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想起什么是幸福?幸福是糖果的甜美,令人陶醉;幸福是兰花的香气,沁人心脾;幸福是迎面的清风,能吹来落叶,也能吹走沙砾,能在广阔的大海吹荡起一波涟漪,也能拂走心中不愉快的感觉。原来,幸福可以很简单……是的,小小的幸福就这么简单。早上睁开眼睛,看到阳光洒满了房间,用力嗅嗅阳光和早晨的味道;阳光明媚的上午,抱着本自己喜欢的书,坐在露天的阳台上,享受风吹过,文字划过;小雨淅沥的午后,静静走在雨中,望望在雨中舞蹈的小草,听听雨滴落在世界的声音;华灯初上的傍晚,闲散的走在路上听到一首熟悉的老歌,驻足,让回忆在脑海里逐渐清晰;繁星漫天的夜晚,坐在田野旁边看星星眨眼,看萤火虫飞舞,看远处的霓红闪烁;这也是一种幸福。但是,最让人感到幸福的是付出!因为付出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喜悦的过程:付出时间,就能收获希望;付出劳动,就能收获果实;付出真心,就能收获真情;付出爱心,就能收获整个世界!

爱心小故事范文第2篇

【关键词】志怪小说;志异型爱情故事;小说特征

所谓志异型爱情故事,是指人与“异类”之间的爱情故事,“异类”本意是指相对于人而言的,现实性视野中的动物植物或者神话性视野中的神仙鬼怪等观念对象。《列子・黄帝》中“异类杂居,不相搏噬也”和《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狐侃侃辩曰:‘其父不以异类视我,与我交至厚,我亦不以异类自外。’”的异类分别指的是禽兽和狐妖。而“志异型爱情故事”中的异类指的是传说中的神仙鬼怪,动植物只有幻化成为人形具有人类的禀赋之后,才能与人发生所谓的婚恋关系。在唐前志怪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缠绵凄婉,脍炙人口的志异型爱情故事,这些故事的初衷虽然多是“发明神道之不诬”,但我们仍能从这些故事中看到性格较为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曲折有趣的情节,这些志异型爱情故事为后世的小说提供了大量的母题,对这些小说进行分类和整理有助于我们理清古代小说的脉络。

一、志异型爱情故事的成因:

志异型爱情故事从参与人物来分,有人神(仙)遇合故事,人鬼婚恋、人妖婚恋三种。

人神遇合故事最可追溯至《楚辞・九歌》中。《九歌》夏时即传,为祀神之曲。诸神常被描绘成威严的男子或温柔的女性,盛装的巫现则向他们表示爱慕之情,或对神们的爱情生活进行歌颂和表示同情。但《九歌》中的人神恋只是意向性、象征性的,而不是后来小说中精神加肉体的人间世俗恋爱。《穆天子传》记周穆王与西王母在瑶池相会,赋诗交欢;《汉武内传》描写汉武帝大会西王母,人神相杂,仙妹如林,场面更加可观。可见,道教神仙家的兴盛,是人神遇合小说的重要成因。

二、志异型爱情故事的类型

志异型爱情故事从参与人物来看可分为三种,在这些故事中,虽然大多数的结尾并不是喜剧,但是人神遇合和人鬼之恋大多数是真心相爱,无论是相爱没有成婚,还是成婚后最终遇到了分离,故事中的“人”是真爱“异类”。而在少数的人鬼之恋和大多数人妖之恋中,“异类”对于“人”的爱情被无情的唾弃。这类“非真爱”故事大多是男方为人,女方为异类。这些妖女和鬼女大多美艳动人,主动投怀送抱。

下面基于我自己的理解,对于唐前志怪中志异型爱情故事做简单的梳理。见表。(根据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整理)

三、志异型爱情故事的共同特征

从唐前志怪的志异型爱情故事中,我们可以大概看出一些主要特征,非人的那方大多是女性,而且这些带有鬼神怪异色彩的女性比人间的女子更符合士人心目中的女性标准,而且大多数对于男性有极大的奉献精神,不仅为男性带来财富和地位,为男性生儿育女,在受到男性的误会甚至伤害时,仍然奋不顾身的为了爱情付出,这固然反应了女性对于爱情的向往和渴望,但我们可以从中见魏晋六朝志怪小说家的潜意识与文人心态。首先,鱼跃龙门的爱情模式。。魏晋时社会中具有等级森严的相处模式,士族不可以和庶民通婚,庶民也不可以人朝为官,整个社会都是由士族在统治。庶民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是极其低下的。庶族的文人在当时是极其不得势的,因此他们把现实中的不满归结于地位的不平等。所以他们极度渴望进人上流社会,而通婚是达成此愿望的一条捷径。所以在小说中多是跨等级结合,然后男主人公一步登天,跻身上流阶层。不同阶级的结合,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等这些在现实生活中种种不可获得的东西刺激了人们的想象,通过白日梦般的幻想取得象征性的满足与心理平衡。在这个意义上,志异型爱情故事实际上是魏晋文人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绝妙方式。

志异型爱情故事与其他唐前志怪作品一道确立了怪诞之美的范式,这也就确立了它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当然,唐前志怪小说普遍存在着小说处于形成期的一些弱点。比如情节结构模式化所造成的单一和雷同;因为模式化本身表明志怪的搜集整理者侧重于对大同小异的民间故事的记录,而较少加工和创造,这无疑限制了情节结构的多样性和人物形象的个性化。

【参考文献】

[1]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2]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辑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李.太平广记(第二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1.

[4]庄战燕.男性视野中的异类女子[J].语文学刊,2002(06).

[5]石莹.浅析搜神记中女性形象的美学特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05).

[6]俞汝捷.仙鬼妖人―志怪传奇新论[J].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

[7]齐裕.中国古代小说演变史[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3.

爱心小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讲故事;心理机制;兴趣

故事世界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奇幻的魔术世界,里面充满了有趣的东西。而引领低年级学生走进故事世界,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一、看故事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教师”。 又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要让低年级的学生爱上故事世界,首先要让他们尝到故事世界里的快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1.激发好奇心

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教师可针对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每天或者每周拿一些故事书到班上边看边笑地阅读。这样会引起学生们的注意,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下课时,他们一定会追着问老师刚刚看了什么书,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并向老师借书看。趁着学生充满好奇的时刻,教师可向他们推荐一些有趣的故事书。另外,教师要定期地抽一些时间,声情并茂地讲述一些孩子感兴趣的故事。有时教师在讲故事的时候,还可以设置一些疑问。这样,一方面吸引学生听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故事中来。

2.物以稀为贵

当学生已经爱上看故事书时,教师可以拿一节课给他们看故事书作为“奖品”——奖励那些认真看故事书或讲故事讲得好的学生。这样他们会知道看故事书的机会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得到的,而是必须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得,那么他们就会对它充满“憧憬”。同时,因为“物以稀为贵”的心理,那就会倍感珍惜“来之不易”的看书机会。久而久之就会爱上看故事书。

3.普雷马克原理

人各有所好,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爱看课外书。对那些“偏食”,不愿意看故事书的学生,可以利用心理机制中的普雷马克原理,投其所好。即要求他们认真阅读讲故事,以获得一个他们喜欢的活动,如一节自由活动课,一节水果分享大会等等。也就是说,要利用他们所爱好的东西,诱导他们尝试故事世界的“甘甜”,并让他们“上瘾”——渐渐地爱上故事世界。

二、演绎故事

有了前面的阅读积累,那就要给予天生爱表演的他们一个舞台,满足他们的表演欲,让他们在演的过程中获得快乐。

1.小组合作,护长补短

“初生牛犊不怕虎”,好胜而又爱表演的他们对“赢”情有独钟。那么,就可以在班上进行适量的演故事比赛,激发他们的动力。不过,表演过程中,他们只图“演”,却发现不了自己的不足。这往往需要别人的协助。针对这一点,可把他们分成几个小组,进行小组比赛演故事,而且合作得好的小组可以适当加分。作为小组中一员,为了不让自己的小组落后,那每个学生都会尽情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而且,合作摸索的同时,他们会发现对方的优缺点,并学会取长补短!

2.“给予一面镜子”,纠正肢体语言

刚开始演故事时,他们的肢体语言难免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有的学生低着头看桌子,有的学生看窗外,有的学生回过头看身后的黑板,有的学生面无表情……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根据心理学里孩子的三大学习类型——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进行因人而异的教学。如在他们讲故事时,给他们拍摄一些照片和几段录像,并在班上播放出来。这如同“一面镜子”,让故事中的自己无所盾形地展现在他们自己面前。视觉型的小孩往往会马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听觉型的小孩,可让他们听听别人怎么评价自己,从而明白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而触觉型的小孩,则可让其他小孩作现场的演示,如动作、表情、说话语气……再让其模仿。这样,所有的学生都会有所收获。在讨论后,可让他们当场互相演故事。这样,学生会觉得讲故事是一件好玩的事。同时,为了更好地演故事,他们会进行更大量的阅读。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

故事把学生带到广阔的天地,增长知识、启发想象、锻炼记忆。看故事书,丰富了孩子故事资料的“储备”;演故事锻炼了孩子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加深了孩子对故事情节的理解。走进故事世界,学生唤起了阅读兴趣,提高了综合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蓓菲.语文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06.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04.

爱心小故事范文第4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书心得了。可是读书心得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一年级的小朵朵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年级的小朵朵读书心得1暑假里我读了一本《一年级的小朵朵》特别喜欢,书里面有好多聪明、可爱的小朋友,其中有江明明、小朵朵、牛仔、李小娇,他们都跟我一样的年龄,也上一年级。

其中在他们发生的故事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可爱的外号》特别有意思,特像我身边发生的故事一样,我和我的同学之间也起外号,故事中的江明明叫小朵朵小刷子、李小娇叫李小妖,牛仔叫牛魔王等哈哈太好笑啦!

正在吴波和牛仔为起外号争吵时毛老师来了,还搂着他们说为毛老师也起个外号,牛仔抢着说毛老师叫毛毛虫,毛老师告诉他们给别人起外号,要起可爱的外号,让人听了就喜欢的外号。如果给别人取个难听的外号就不好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能随便给别人起外号,还有平时做任何事情都要往好的方向去做,书中还有很多比较有趣的故事情节,也有很多感人的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也请同学们来看看吧。

一年级的小朵朵读书心得2《一年级的小朵朵》是我一年级时读的,故事非常精彩,就像发生在自己的身边一样。

里面有个故事“橡皮瘦了”,故事里的黄天天的橡皮都用的像花生米一样大了,还在用,老师表扬他勤俭节约,奖励一个小笑脸。小朵朵也好想要笑脸,她想出各种办法把橡皮磨成小黄豆大小,可是老师没有奖励她笑脸,大家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她这是在浪费啊。在我们班里,我也想表现好,这样老师可以奖励小星星,但是可不能像朵朵一样用这样的办法。

还有一个故事“可爱外号”,小朵朵姓张,所以叫蟑螂,江明明叫“鼻涕虫”,还给老师起了外号呢,嘿嘿,虽然说起外号不太好,但我觉得还挺可爱的呢。就像我妈妈小时候很胖,以前有种鸡叫狼山鸡也是很胖的,别人就叫她“狼山”,这名字真酷。我也有外号,我的外号叫“蛋蛋”因为我的脸很圆很可爱!

还有很多故事,都很好玩,现在我二年级了,也已经在看《二年级的小朵朵》了。我和朵朵一起成长!

一年级的小朵朵读书心得3《一年级的小朵朵》主要讲了小朵朵上一年级了,她来到新的学校,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们一起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这样的:小朵朵的同桌江明明喜欢给人取外号,全班人都被他取了一个外号,连教他们语文的毛老师也不例外,他叫她“毛毛虫”。小朵朵知道后要去告诉毛老师,等她走到办公室外,听到别的老师也叫毛老师“毛毛虫”。小朵朵想;如果不取伤害人的外号,叫着别人的外号还挺亲切好玩的嘛!这样一想她就不告状了,也喜欢江明明了。

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毛老师让大家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到学校来上一节公开课。小朵朵带的是一个会哭的布娃娃。在她旁边听课的老师好奇地拿掉了布娃娃嘴里的奶瓶。布娃娃大哭起来。老师措手不及,抱着布娃娃不知该干点什么。小朵朵把奶瓶放到布娃娃嘴里,它就不哭闹了,同学们和听课的老师都大笑起来。你们看小朵朵是不是和我们小时候一样,是一个好玩,可爱的小女孩?

读完这本书,我想:一年级以前的孩子最天真烂漫,这时候的时光也快乐无比,我们要爱惜时间,珍惜童年,因为时间一去不复返。如果你还想过童年,那要等你的孩子长大时陪他重温了。

一年级的小朵朵读书心得4周末,爸爸妈妈带我到武进图书馆借了三本书,其中我最喜欢看的一本叫《一年级的小朵朵》。这本书很有意思,讲的是一名叫张朵朵的小朋友上一年级后发生的事情。

读了这本书后,我有了很多收获。书中讲的每一件事情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主人公小朵朵和我差不多大,她很可爱,也很淘气。刚开始,小朵朵不想上学,她以为上小学很麻烦,要写好多字,还以为小学的老师会很凶。这些想法我也有过,后来见到现在的老师和同学们,发现上小学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这本书写得很有趣,有一段是小朵朵自己当了小老师教爷爷奶奶学英语。奶奶把英语“good morning”说成“捣鼓猫”了,看得我也希望马上有英语课了。听妈妈说我们学校是三年级就会有英语课。

这本书还有好多续集。太开心了,我以后一定要把续集都看完。因为它让我的生活增添了好多乐趣!

一年级的小朵朵读书心得5暑假中,我读了狐狸姐姐写的《一年级的小朵朵》这本书。这本书里的故事真有趣,我一边看一边忍不住笑。

书中最好笑的要数《小老师》这个故事了。星期天,小朵朵打电话把姥姥、姥爷和爷爷、奶奶都叫来,让他们当学生,小朵朵当他们的英语老师。

“同学们跟张老师一起读——爸爸,发的;妈妈,妈的。”小朵朵戴着玩具眼镜一本正经地教着,可是四个“学生”全都哈哈大笑。小朵朵又教他们用英语说“早上好”,没想到爷爷竟然说成“鼓捣猫呢”,姥爷笑得假牙差点掉下来,他说中午肯定就是“鼓捣狗呢”……我笑得肚子都痛了。

小朵朵的班主任是毛老师,外号叫“毛毛虫”。小朵朵可喜欢毛毛虫老师了,她是全校最漂亮的女老师,就像一位和气的大姐姐。毛毛虫老师组织爸爸妈妈们进行选美比赛,还让同学们带着心爱的玩具上了一堂最快乐的语文课。我想,在毛毛虫老师的班级里真开心啊。

“一年级的小豆包,一打一蹦高。”哈哈,我也是个小豆包呢。我觉得做个快乐的小豆包真好。

一年级的小朵朵读书心得6寒假里我读了一本《一年级的小朵朵》特别喜欢,书里面有好多聪明、可爱的小朋友,其中有江明明、小朵朵、牛仔、李小娇,他们都跟我一样的年龄,也上一年级。

其中在他们发生的故事中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可爱的外号》特别有意思,特像我身边发生的故事一样,我和我的同学之间也起外号,故事中的江明明叫小朵朵小刷子、李小娇叫李小妖,牛仔叫牛魔王等哈哈太好笑啦!

正在吴波和牛仔为起外号争吵时毛老师来了,还搂着他们说为毛老师也起个外号,牛仔抢着说毛老师叫毛毛虫,毛老师告诉他们给别人起外号,要起可爱的外号,让人听了就喜欢的`外号。如果给别人取个难听的外号就不好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不能随便给别人起外号,还有平时做任何事情都要往好的方向去做,书中还有很多比较有趣的故事情节,也有很多感人的事,我非常喜欢这本书,也请同学们来看看吧。

一年级的小朵朵读书心得7我读了《一年级的小朵朵》这本书以后,我很想当可爱的小朵朵。

因为她知错就改,比如说:有一天,小朵朵肚子不舒服,每一堂课下课时都想去厕所,当安老师迟到了几分钟下课,小朵朵就跑去了厕所,回来时,她遇到了两个值勤生的大姐姐,一个大姐姐站出来说:“走廊里不可以奔跑,你是哪个班的?”小朵朵被大姐姐这么一问,吓了一大跳:现在,我们班级因为这么小小的一件事,又要被扣一分了。突然,她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明明是一年级一班的小朵朵,却说:“我是一年级四班的。”

那个大姐姐继续问:“你叫什么名字?”小朵朵低着头,没回答。另一个大姐姐问:“连你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小朵朵还是没回答。回到教室以后,她看见毛毛虫老师在批评江明明,毛毛虫老师说:“你干嘛撒谎?你明明是一年级一班的,干嘛说是一年级四班呢?”江明明回答:“我没有撒谎。”小朵朵实在听不下去了,对毛毛虫老师说:“是我撒谎。”毛毛虫老师从抽屉里拿出两根香蕉,小朵朵接过香蕉,把两根香蕉一起塞到了江明明的嘴巴里。小朵朵后来再也不撒谎了。

我也想当知错就改的小朵朵。

一年级的小朵朵读书心得8记得周培楠刚拿到《一年级的小朵朵》这本书时,喜欢的爱不释手,而且一边看一边笑个不停,这就促使我也迫切的想读这本书,于是趁孩子睡着后,我就利用了一个晚上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了。读完后感觉这本书非常贴近一年级孩子的思想和生活,例如同学们之间互相起绰号;因为一些小事闹意见不和谁说话;同学之间提问脑筋急转弯;在家中喜欢当小老师;等一些事情也时常发生在女儿的身边。

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张朵朵是一个天真、顽皮、可爱的小姑娘。江明明是一个调皮、聪明、“鬼”注意很多的小男孩。班主任毛老师是一个很受孩子喜欢、很爱孩子、很理解孩子的漂亮老师。

有些故事读完以后,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并且加以改正,例如:小朵朵和江明明写字不认真,周培楠写字也有这个毛病,于是她在以后就注意改正了。也有一些故事能让孩子引以为戒,例如:小朵朵让高阿姨给她签字,这类事情在她身上没有出现过,通过这个故事她认识到让切人代签是不对的,我想类似的事情在今后是不会出现了。

一年级的小朵朵读书心得9记得周培楠刚拿到《一年级的小朵朵》这本书时,喜欢的爱不释手,而且一边看一边笑个不停,这就促使我也迫切的想读这本书,于是趁孩子睡着后,我就利用了一个晚上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了。读完后感觉这本书非常贴近一年级孩子的思想和生活,例如同学们之间互相起绰号;因为一些小事闹意见不和谁说话;同学之间提问脑筋急转弯;在家中喜欢当小老师;等一些事情也时常发生在女儿的身边。

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张朵朵是一个天真、顽皮、可爱的小姑娘。江明明是一个调皮、聪明、“鬼”注意很多的小男孩。班主任毛老师是一个很受孩子喜欢、很爱孩子、很理解孩子的漂亮老师。

有些故事读完以后,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并且加以改正,例如:小朵朵和江明明写字不认真,周培楠写字也有这个毛病,于是她在以后就注意改正了。也有一些故事能让孩子引以为戒,例如:小朵朵让高阿姨给她签字,这类事情在她身上没有出现过,通过这个故事她认识到让切人代签是不对的,我想类似的事情在今后是不会出现了。

一年级的小朵朵读书心得10《一年级的小朵朵》主要讲了小朵朵上一年级了,她来到新的'学校,结识了许多朋友,他们一起发生了许多有趣的故事。

我最喜欢的两个故事是这样的:小朵朵的同桌江明明喜欢给人取外号,全班人都被他取了一个外号,连教他们语文的毛老师也不例外,他叫她“毛毛虫”。小朵朵知道后要去告诉毛老师,等她走到办公室外,听到别的老师也叫毛老师“毛毛虫”。小朵朵想;如果不取伤害人的外号,叫着别人的外号还挺亲切好玩的嘛!这样一想她就不告状了,也喜欢江明明了。

另一个故事是这样的:毛老师让大家带自己喜欢的玩具到学校来上一节公开课。小朵朵带的是一个会哭的布娃娃。在她旁边听课的老师好奇地拿掉了布娃娃嘴里的奶瓶。布娃娃大哭起来。老师措手不及,抱着布娃娃不知该干点什么。小朵朵把奶瓶放到布娃娃嘴里,它就不哭闹了,同学们和听课的老师都大笑起来。你们看小朵朵是不是和我们小时候一样,是一个好玩,可爱的小女孩?

爱心小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电影《一天》 同名小说主题 升华

电影《一天》改编自英国当代作家大卫・尼克斯的同名著作,由丹麦导演罗勒・莎菲执导,美国演员安妮・海瑟薇和英国演员吉姆・斯特吉斯联袂出演,主要讲述了一段感情在长时间洗礼中的起起落落及男女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影片于2011年8月19日在美国上映,电影《一天》仍然承袭了原著中的故事主线,基本上维持了原作的风格,但在很多具体方面做了大胆的取舍和删改。这样的改编与叙事策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对人物立体化的塑造,但更成功地升华了主题,奠定了故事的感情基调。本文旨在通过对原著小说与电影版《一天》的对比分析,探讨电影版《一天》较之小说在主题深化方面更成功之处。

一、小说的主题

小说《一天》讲述了追求及时行乐的富家公子德克斯特和为生活打拼的普通女孩爱玛从大学毕业时相识,继而在20年的时光里相知、相爱、相离的人生历程。表面上看,这部小说展现的是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实则体现的是在爱情掩映下的人的成长。

德克斯特的成长主要包括其心智的逐渐成熟和自身责任意识的觉醒,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职业方面

身为富家公子,德克斯特经历了从毫无事业心、及时行乐到追求名利虚荣又到踏实做好平凡之事的渐进式转变,折射出其心智的逐渐成熟及自食其力的责任感的增强。

故事一开始,男女主人公即将大学毕业走向独立的成人生活。对此,女主人公爱玛对未来的日子既期待又充满焦虑,不断暗示自己要鼓起勇气、振作精神,切实改变,哪怕不是整个世界,而只是周遭的小世界而已。相比之下,德克斯特对未来毫无准备也毫不忧虑,继续富家子弟的随性生活。当爱玛问起他毕业后的宏伟计划时,他不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干一展宏图,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事业,而是让父母先帮他搬走行李,自己随后及时行乐,去法国、中国、印度等地旅行。被追问未来,他只是想出“富人”或“名人”这类模糊的概念,缺乏具体的目标和计划。随后在罗马和妈妈谈起职业选择时,也是以虚荣为出发点,“眼下他选择职业的主要标准就是要在酒吧里有面子。贴着女孩子的耳朵大声喊上一句‘我是专业摄影师’无疑是体面的,若能再来一句‘我做一线占地新闻,或者其实,我是做纪录片的’就锦上添花了”(大卫・尼克斯,2012:30)。然而,就是这虚荣的目标德克斯特还不曾努力奋争就放弃,因为“他不能确定自己是否适合辛苦打拼”(大卫・尼克斯,2012:53)。

侥幸的是,在印度火车上邂逅的一位妇人给了他一份电视台的工作,起初打杂跑腿,接着当调研员、助理制片人,直至出镜当上主持人,在这个领域的登场辉煌而迅疾。虽然有一丝怀疑自己会因才华欠缺而止步不前,或担心青春不再无法胜任这个行业后将何去何从,他还是沾沾自喜于这个行业的光鲜体面,并借此放纵狂妄与迷乱。

好景不长,在电视行业混了七年的德克斯特被新的潮流取代,他被栏目解聘了,留下的反而是不专业和傲慢的名声。离婚后,德克斯特终于同爱玛走到了一起,在爱玛的支持下,利用自己喜欢美食、懂红酒的优势,经营起一家兼卖食品的小咖啡馆。这与他曾经对职业的要求是天壤之别,但这却是“多少年来,他第一次由衷地感到了自豪”(大卫尼克斯:300),远离流光溢彩的过去,如今这安静寻常的小店却让他第一次感到做回了自己。曾经花天酒地还不愿付出努力的德克斯特终于浪子回头,安分守己地开始自己平凡却幸福的人生。

2.爱情生活方面

德克斯特是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的富家公子哥,凭借俊美的外形,他的身边不缺乏女性,大学四年期间乱搞,工作后更是女友如走马灯般轮换,滥情又。爱玛虽差一步成为他猎艳的尤物,但给德克斯特留下了独特的印象。只不过及时行乐的他沉溺于享乐,爱玛这般矜持保守的性格不是他激情的出口,因而当爱玛坦白一直迷恋他时,他回应自己也是如此,但像是急于摆脱责任,随即玩世不恭地说自己迷恋遇到的每一个人。爱玛一直压抑着自己的感情,德克斯特却一直浑浑噩噩地继续着醉生梦死般的生活。爱玛于他,只是最好的朋友,他的精神寄托。西尔维的出现,可以说是第一次让德克斯特对感情认真起来。这时的他刚被解聘,事业一落千丈,西尔维没有计较他的境遇,对他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了调整,对此他心怀感激。自此,崇尚享乐的富家公子一点点收敛起自己的狂妄与滥情,勇敢承担起了爱的承诺与责任。

3.朋友方面

德克斯特朋友众多,但多是声色朋友、酒肉朋友。卡勒姆虽从大学时就是他的好友,在他失业时积极给予了他帮助,给他提供了工作,但背叛了他,拐走了他的老婆。环顾四周,只有爱玛称得上是他真正的朋友。当然,这是因为爱玛一直痴迷于他,心甘情愿做他梦醒时分的慰藉。不得不说,这是德克斯特的悲哀,纷繁复杂的社会交际竟留不下一个与之交心的人。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德克斯特为人处事的欠缺,狂妄自恋、以自我为中心的特质让他品尝到苦果。好在生活的磨难让他头脑逐渐清醒,他意识到爱玛才是他唯一想要与之交心的人。不再把她当做精神空虚时的解药,也不再将她视为精神支柱,而是内心强大起来,揽她入怀,给她雨露般的呵护,弥补她多年的隐忍与错失的青春。德克斯特的精神依赖和寄托自此实现了从他人到自身的转变。

4.家人方面

家境优越的德克斯特像个被宠坏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他人的关心与同情。即便是对自己的家人,也无不透露出情感的麻木与不仁。病重的母亲都难以激发他的孝心与责任感,他仍徜徉于灯红酒绿,沉溺于,于酒精和。在母亲去世后,不善言谈的父亲频繁给他打电话,这无非是为了排遣失去妻子的孤苦与无助,在他看来却是唆结巴让人恼火和心烦意乱,“一个曾独立奋斗的男人如今似乎被最小的事情打败了”。

二、电影对小说主题的升华

电影既是一种娱乐大众的媒介,又是一种再创造的艺术形式。电影《一天》虽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来,但在忠实体现原著主题的基础上又做了进一步升华。对影片《一天》来说,它对同名小说主题的升华主要通过如下几个方面实现:

1.故事结构的完善

电影与小说的叙事脉络大致相同,都是以每年的7月15日这一天为叙事单位,展现了男女主人公各自的生活状态及感情的交织。但电影还是在小说的基础上对故事结构进行了微调,不仅对插叙进行了增补和调整,还特意增加了故事开头两人相遇的那一段。

影片中故事结构的完善还体现在插叙的删减上。小说中在爱玛车祸死亡后的三个周年纪念前后,都相继插叙了1988年的一个片段,将德克斯特的悲伤和释然与两人相遇的美好场景交替描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了让读者在感伤与[欷中回顾往事的文学艺术效果。影片将这部分的结构进行了重点改造。首先,影片删去了在爱玛车祸死亡和一周年纪念之间回顾往事的插叙,增加了德克斯特侧躺在床上无声流泪的镜头,随后才是爱玛去世一周年时德克斯特仍悲痛地在夜总会买醉的场景。这样的改造虽改变了原著对死亡的沉重和悲剧色彩的淡化处理,但体现了德克斯特对爱玛的真心及深痛的怀念。影片正是通过对故事结构首尾的增加和调整,将德克斯特的人物形象进行了提升,展现了其更鲜明的人物转变,折射出了成长的内涵。

2.故事时间的延长

小说的故事时间从1988年的7月15日开始至2007年的7月15日结束,而电影的故事时间则将之延长到2009年的7月15日。增加的这两年的故事时间,并不是作为后续增加的,而是延长了男女主人公从相识到最终走到一起的历程,即将两人走到一起的2001年推迟到了2003年,相聚三年后爱玛车祸死去及三个周年纪念的时间则维持不变。大胆推测导演的意图,故事时间的延长可以达到两个目的:其一,两人感情的曲回百转由小说中的13年延长到影片中的15年,会更让人感叹于岁月的蹉跎及真情的隽永。其二,故事时间的延长为故事的开头情景埋下了伏笔。影片开头男女主人公来到爱玛住处时,爱玛曾问了一个“40岁时你会混成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反映了爱玛对感情及对未来社会生活的期许和憧憬,也富含了更多的象征意义。

3.故事情节的调整

电影版《一天》对原著小说故事情节的调整可谓众多,这些调整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影片声色光影的特性及时长的限制,另一方面则是独具匠心,旨在生华对成长主题的表达及效果,这些调整主要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增、删和改编完成的。

首先,电影意增加了爱玛让德克斯特帮忙搬床的故事情节,这是影片中1989年的情节设计,在原著小说中是没有的。这个情节设计有其深层的含义,由于1988年德克斯特和爱玛曾在这张床上彻夜相拥,这张床对痴情于德克斯特的爱玛来说就有了特殊的纪念意义。德克斯特对此却毫无感知,这反衬出德克斯特最初寻欢作乐的本性及对感情的麻木无知。

三、结语

电影《一天》在充分尊重原著小说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的艺术再创造,用直观的唯美画面呈现了一个更凄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从爱情故事表象中隐现的却是人在生命历程中的领悟与成长。成长伴随着人的一生,是人生经历起起落落后的回报和馈赠,也是激励人类继续前行的动力源泉。影片通过对小说中故事结构、故事时间及故事情节的重新再设计,进一步加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实现了对成长这一主题的升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