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终护理综述

临终护理综述

临终护理综述

临终护理综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优质护理;临床疗效;不良事件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93-01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PIH)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不同程度的水肿、胸闷、头晕,甚至抽搐等[1]。严重威胁着孕产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如何对PIH进行有效的防治,已经成为医学界的热点问题。有研究发现,而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对PIH有较好的临床效果,本文通过对PIH患者的护理研究,有几点体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1月至2013年3月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64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2例。观察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6.88±5.23)岁,孕周34-42周,平均(35.65±4.10)周;对照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7.01±5.12)岁,孕周34-42周,平均(35.43±3.89)周。

1.2 入选标准 ①符合PIH的诊断标准[2];②无心、脑、肝等脏器衰竭;③无精神疾病病史;④自愿接受实验方案。

1.3 方法

1.3.1 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

1.3.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上均给予对症处理。另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一般护理内容:入院介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用药护理及饮食指导等;优质护理内容:首先,要对PIH患者实施一对一专人护理,指导患者正确,保证周围环境安静、舒适,以确保患者足够的休息及睡眠;其次,产程中要注意患者宫颈扩张及宫缩,并观察产妇意识状态、血压等,尽可能缩短产程;产后要密切观察产妇及婴儿病情变化,指导正确饮食及用药,防止感染、子痫等;最后,在整个过程中要注重心理方面的护理,针对患者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如绝望、恐惧、紧张等实施对症疏导。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不良事件发生率、临床疗效[3]、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前一般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年龄、孕周、病程、体重等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在终止妊娠率、胎儿死亡率、产后出血、产妇肾损害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4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在非常满意及总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3 体 会

通过对上述PIH患者的护理研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临床上取得满意效果。

我们认为,随着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对PIH患者要实施有别于传统护理模式的优质护理。在优质护理模式下,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首先,对PIH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让患者对疾病有一个清楚的认识,PIH是可以治愈的,消除心中的疑虑,其次,要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病房环境及人文护理环境,让患者有一种在家的感觉;再次,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向医师汇报,在各产程中要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最后,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十分重要,不良心理情绪会影响患者的病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这就要求护士平时多与患者交流,及时发现问题,通过合适的心理疏导,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能明显降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庆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病人的护理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19):2468-2469.

临终护理综述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对策建议

由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人类疾病病谱的改变以及老龄化人口增多等因素,临终关怀这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备受国内外关注。

1 中国建立临终关怀机构的社会背景

1.1 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产生巨大的需求

西方国家人口老龄化是由其经济逐步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造成的,在诸多因素的推动下其人口出生率极低,自然增长率低,老龄化人群逐渐累积,形成一种社会现象,而这种社会现象是由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的[1]。与西方不同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欠发达的背景下出现的。虽然人口众多是推动综合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但由于我国老龄化人口比重相当大,这将会成为经济增长的滞后阻力。因此通过尽力完善诸如临终关怀机构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将会满足更多的老龄化人口对于社会的需求[2]。

1.2 家庭结构引起养老模式的变更

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下,家庭养老模式是老人安度晚年的重要方式。计划生育政策开展以来,中国的“人口观”发生改变,出现了以“421”或“422”为主的中国家庭新结构,即一对青年夫妇除了照顾孩子外还要赡养四位老人,但由于时间与精力的限制,缺乏对老年人的照顾,出现较多的“空巢老人”,当前社会也缺乏对该情况的解决措施。临终关怀机构将会针对性地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爱与帮助。[3]

1.3 死因顺位的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居民死伤原因也有较大变化。据1998年全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1998年城市地区居民死亡率为6.17‰,居民病伤死亡原因中前五位死因顺位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农村地区前五位死因顺位为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与中毒[4]。”从上述资料可以推断,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除了损伤和中毒原因外,老年性疾病所带来的死亡率甚多,老年性疾病无论从治疗还是康复层面来讲都将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因此死因顺位的改变是临终关怀事业所面临的极大的困难所在。

2 我国发展临终国关怀事业的现状

2.1 我国临终关怀模式仍需探索

目前我国主要的临终关怀模式有“PDS模式”和“施氏模式”[4]。PDS模式较为全面地构建了“一个中心,三个方位,九个结合”体系,即以解除患者的病痛为中心,在服务层面上,坚持临终关怀医院、社区临终关怀服务与家庭临终关怀病房相结合;在服务主体上,坚持国家、集体、民营相结合;在服务费用上,坚持国家、集体和社会投入相结合的模式。而施氏模式更多地将重点放在乡村,将家庭临终照护模式作为临终关怀的主要模式。

但这两种模式均有其局限性。“PDS模式”较为理想化地考虑了各方面因素,但在实施过程中又遇到诸如实际参与的工作者数目少、机构少、需要的经费不能满足等各种客观的现实问题,无疑带来巨大的挑战。“施氏模式”所强调的家庭临终照护模式,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人口流动速度加快以及“空巢老人”增多等现状制约下,开展起来也较为困难。

2.2 我国发展临终国关怀事业面临问题

2.2.1 医护人员素质不高

临终关怀事业是一门具有广泛交叉性的边缘性质学科,涉及医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门学科,医护人员是发展此项事业的中坚力量,因此对从事临终关怀事业的医护人员有着较高的要求,即医务人员不仅要有崇高的职业道德、正确的生死观,还要具有丰富的医学与人文科学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但我国当前现状是: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明显缺乏,对开展临终关怀的认识不足,往往偏重于抢救与治疗,对临终病人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等方面往往束手无策。医院目前的临终关怀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病人和家属的需要[5]。

2.2.2 社会资金的缺乏与保障制度的欠缺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的具体形式包括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综合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家庭临终关怀[6]。尽管如此,无论是上述哪种形式,由于临终关怀事业本身具有公益性的特点,我国财政基金对公共医疗卫生和社会公益项目的支出相对较少,因此会出现比较艰难的发展局面。在我国现有的经济条件下,想要从资金渠道挪出专项经费来发展临终关怀事业,建立没有盈利的关怀病房是相当困难的[7]。

2.2.3 缺乏对正确的死亡价值观的社会引导

当前中国人对于死亡的认识较为传统,追求长生观与乐生观,以家庭生活颐养天年为重,与临终关怀事业“不以延长生命为目的,而已减轻身心痛苦为宗旨”的思想不能很好地接轨,而社会极少有与之相关的人文宣传,大多数病患思想依旧守旧,认为去临终关怀机构意味着家人的抛弃,或者即使病患可以接受这种临终关怀机构的护理,家人也会认为自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再加上社会媒体宣传普及不够到位,由此看出,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并不能深刻地理解临终关怀的真实含义,死亡价值观缺乏正确的社会引导。

2.2.4 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缺乏法律和政策保障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制定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法律和政策保障,还需要进一步探索。但在短期内,要求国家和政府制定与临终关怀事业配套的政策与法律体系,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这会让临终关怀机构实际的工作开展陷入到一种尴尬的境地。

3 如何解决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困境

3.1 进一步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模式

只有在已有的国内外临终关怀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现状,探索出一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临终关怀模式,才能促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对临终关怀的需求。在我国目前被承认的“PDS模式”与“施氏模式”,共同注重家庭临终关怀与社区临终关怀的结合,但近些年来家庭―社区―医护人员相结合的临终关怀模式兴起,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临终关怀的内容范围,扩大了收治对象与志愿者的队伍,扩大了区域的覆盖面等,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为了进一步探索更加完善的临终关怀模式,还需要未来全社会共同的努力。

3.2 建立健全政策与法律体系提供保障

首先,国家应该作为临终关怀事业发展的主体,组织国家、集体、社会团体和个人相结合。国家本身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为临终关怀事业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并由相关的机制来确保专款专用,明确管理监督责任,防止贪污滥用,违法必究;其次,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看病难、看病贵成为许多百姓的困难,因此应制定相关公费医疗报销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大病统筹制度来惠及病人;另外由于我国临床医务护理人员的素质有较大局限性,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对医生、护士、器械操作人员、管理人员的比例进行合理的分配,并对其资历进行考察,同时加强对其的管理教育;还需逐步建立健全对于临床护理人员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尤其对其专业医疗护理知识、伦理知识、心理学知识、急救知识、仪器操作技能加强教育,并通过临终关怀执业医师考核标准进行录入。总之,国家的政策与法律体系应该确保临终关怀事业走向制度化与规范化,惠及范围应扩大,在具体的实施进程中,应建立一套严密的规章体系来确保各项目的规范化实施,比如是否对病人进行临终关怀护理,需要征询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对于病人采用什么样的治疗方式,是否愿意放弃临终抢救等细则,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3.3 增加临终关怀机构数量,优化其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临终关怀机构存在着数量少,区域分布不均匀,年龄与疾病谱局限性等现状,主要的临终关怀服务机构的形式有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在综合医院开设临终关怀病房、临终关怀的居家服务等,因此未来在临终关怀机构的设立中,应注意多元化。比如一是由民营资本或外资设立;二是由民政部门与福利院联手创立;三是整合卫生资源,由小医院专项成立临终关怀机构[8],可以节约社会资源。另外,可以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在已有全科医学治疗的基础上,可以在其中建立临终关怀中心,可以实现家庭关怀和社区关怀的结合[8]。

3.4 优化临终关怀医疗队伍

由于临终关怀是一门边缘叉学科,因此对于从事临终关怀的工作人员有着很高的要求。每位工作人员除了需要有精湛的医疗知识与技术外,还需要有极强的社会责任感,极高的社会道德要求,因此对于每个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来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和死亡观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另外,还要加强不同临终关怀机构的学术研究,正如多伊尔博在“面向21世纪的临终关怀运动”的专题报告中指出:21世纪临终关怀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临终关怀工作者学术研究水平和对临终关怀学术研究的热心程度。临终关怀学能否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同样取决于从事临终关怀工作人员在学术领域的进展和成绩。因此,加强临终关怀的学科建设,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互相借鉴经验,从而优化临终关怀医疗队伍素质。

4 小结

综上所述,在我国老龄化人口增多、青年流动人口增多、大量独生子女涌现的年代,临终关怀机构应时而生,并走在逐步探索的进程中,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努力,通过全科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心理专家、法律工作者、慈善家和志愿者等广大工作者的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引领下,临终关怀事业正在走上一条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美国德兰中心临终关怀计划主任乔安娜・林认为[9]:我们必须改变对待死亡的态度,是越来越多的人放弃人工呼吸机、心脏起搏器、血液透析和鼻饲等方法来维持朝不保夕的生命,应该采取安详平静的态度而不是恐慌和抵抗,使躯体处于一种相对舒适的状态来度过生命的最后时期。临终关怀机构体现了较多的人文关怀,全社会参与者将会有一种极强的社会荣誉感。我们应加强对临终关怀事业的探索研究,并在实践中逐步开展落实,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朝艳,黄艺仪.我国临终关怀的存在问题与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02,1(1):1-20.

[2]Im hof SL,Kaskie B,Wyatt MG. Fingding the way to a better death: an evaluation of palliative care referral tools[J].Gerontol Nurs,2007,33(1):40-49.

[3]余秀君,李虹,李晓华.临终关怀的护理进展[J].华西医学,2003,18(3):430-431.

[4]蔺晓贤.21世纪中国临终关怀事业展望[J].浙江中医学院报,2001,25(6):73-74.

[5]张金环,姜学革,杨晶,等.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需求的调查分析[J].护理杂志,2003,20(9):46-47.

[6]王玉梅,肖适崎.我国临终关怀发展中有关问题探讨[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6,9(3):180-182

临终护理综述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  产前子痫  临床护理

         产科临床中,产前子痫是一种妊娠高血压疾病最严重的阶段,严重威胁母婴的生命安全,其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进而发生抽搐、昏迷,甚至死亡。由此需要临床中积极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加强对产妇的护理,降低产前子痫发生率,提高规范子痫抢救能力,保证子痫产妇和婴儿的生命安全[1]。为此本文将对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18例产前子痫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护理效果较好,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自2010年3月~2011年3月,我院共收治的18例产前子痫产妇,年龄为21~25岁,平均年龄27.6±2.5岁,孕周35~39周,平均孕周37.2±0.5周。初产妇15例,经产妇3例,单胎妊娠14例,双胎妊娠4例,有13例产妇未做产前检查,5例未定期做产前检查,所有患者均全部治愈,1例胎儿死于宫内。

        1.2治疗方法  对发生子痫的产妇,要有效的控制抽搐,及时纠正酸中毒以及缺氧。平稳血压,积极处理,必要时为保证产妇安全,及时终止妊娠,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1.2.1临床中应用硫磺镁积极控制抽搐的发生,严重时需要进行静脉推注安定。

        1.2.2应用5%碳酸氢钠静脉滴注,中和酸中毒,保持呼吸道通畅,并给予氧气支持。

        1.2.3平稳血压,保持血压在140/90mmhg上下。

        1.2.4必要时终止妊娠,所有患者均行剖宫术。

        2 结果

        18例患者剖宫产之后,血压恢复正常值,子痫症状消失,神志情况正常,临床护理效果较好。

        3 讨论

        3.1预防子痫护理  预防产妇产前子痫,需要必要的产前检查,产前检查可以及早发现产妇高血压等异常情况,如果延误治疗,可诱发产前子痫,危及母婴平安。本文研究中有13例产妇未做产前检查,5例未定期做产前检查,产妇不重视产前检查,使妊娠期诱发子痫,为此产前应做好预防子痫护理。 

        3.1.1做好产前子痫预防宣教,加强对产妇及家属进行高危疾病的卫生科普,尤其是对偏远医疗环境差地区的产妇进行宣传[2]。

        3.1.2定期对产妇进行产前常规检查,包括检测血压、尿蛋白等,若检测出高血压,需要及时告知产妇及家属,使其重视妊娠期的高血压症状,并给予药物支持,注意日常饮食,每周定期进行检查。

        3.1.3及早了解患者身体情况,对已有病史着重护理。对双胎妊娠产妇,以及羊水过多等现象进行针对性护理;若产妇主诉头晕、视线模糊,及早进行产前检查,早发现,早治疗,防止病情延伸发展。

       3.1.4注意休息及营养支持,注意日常起居,保持睡眠治疗。同时加强产妇的营养支持,补充叶酸、蛋白质、铁、钙、多种维生素等营养,对预防妊娠高血压有积极的作用。

        3.1.5增加护理人员对症状表征的观察能力。产前子痫先兆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水肿,产妇患者出现头痛、头晕、眼花、烦躁、呕吐、胸闷等症状,检测血压一般都在160/110mmhg左右。护理人员在观察产妇出现上述情况,需要控制病情发展,维持病情稳定,防止病情继续恶化,预防诱发产前子痫,必要时终止妊娠[3]。

        3.2发生子痫的护理

        3.2.1保持呼吸道通畅   产妇患者在产前子痫中会发生抽搐,为此在抽搐时,应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头偏向一侧,并用压舌板等器具固定舌头,不仅可以避免喉部分泌物或呕吐物引起窒息,还可以避免患者咬舌咬唇。

        3.2.2给养支持   在静脉输液时,可进行给养支持,改善脑供血不足,预防胎儿宫内窒息。

        3.2.3控制抽搐,进行药物综合护理   产妇产前发生子痫以抽搐表现为主,为此在临床中要控制抽搐。在综合护理中,给予产妇患者硫磺镁结合碳酸氢钠静脉滴注镇静药物治疗。硫磺镁是一种有效缓解痉挛的药物,具有改善胎盘的功能,增加子宫胎盘的血流量。碳酸氢钠不但具有解除痉挛抽搐的作用,还可以抑制大脑皮层、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大脑微循环,兴奋呼吸中枢,减少呼吸道分泌物,起到镇静、肌肉松弛、抗惊厥的作用[4]。本文研究护理中,对产妇患者静脉推注硫磺镁积极控制抽搐,并结合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中和酸中毒。在给药进行综合护理中,需要注意用药量,防止出现药物毒性反应。医护人员在选用硫磺镁的时候,需要保持产妇体内有效浓度,通常滴注速度为1g/h,不超过2g/h,每天药用量15~20g。碳酸氢钠静脉滴注时浓度为5%。

        3.2.4终止妊娠  子痫患者在护理中,若病情发展严重,为保障产妇患者的母婴安全,需要适时终止妊娠,迅速阻断病情恶化,解除病因。

        3.2.5严密监护产妇  用药期间,严密观察检测产妇血压、脉搏、呼吸、尿量、体温等常规检测,必要时给予血尿等特殊检查,对脑溢血、肺水肿、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在终止妊娠时,严密观察母子生命体征,做好母子抢救工作准备。

        综上所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子痫健康宣教,减少并发症,预防子痫发生。对产前子痫,要控制抽搐,稳定病情,必要时及时终止妊娠。本文护理中,18例患者剖宫产之后,血压恢复正常值,子痫症状消失,神志情况正常,临床护理效果较好。

参 考 文 献

[1] 邵卫红,邵建芳,刘芸,黄红英,王丽,余晓燕.27例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胸腹水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6):541. 

[2] 钱晓琴.39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临床护理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3(15):254.

临终护理综述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 重度; 护理对策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keypoints and nursing measure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Method:120 patients with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targeted nurs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usual nursing. Maternal and neonatal outcomes, control rate and satisfaction of both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preterm birth rate, neonatal fetal distress and asphyxia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esarean se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40.0% (24/60),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of 76.7% (46/6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Pregnancy-induced hypertension; Severe; Nursing measure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通常会合并感染、产科出血以及抽搐等,我国平均发病率约为9.2%,其极易引起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1]。根据国际相关标准,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主要分为妊娠期高血压、子痫或先兆子痫、原发性高血压并妊娠及肾上腺疾病与肾病继发高血压病妊娠等[2]。该疾病容易引起子痫、脑血管意外及心肾功能衰竭等,造成更严重后果。其治疗和护理的目的是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降低母胎围生期病率和死亡率,改善母婴预后和提高护理质量。本院入选60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对其实施密切临床观察以及针对性护理干预,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接受诊治的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120例。经诊断全部符合第7版《妇产科学》有关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分类与诊断标准[3];本次观察对象排除孕前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有严重心、肾、肝等重要脏器损伤的患者;本次观察均获得患者本人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28.4±4.9)岁,平均孕周(37.6±4.9)周;对照组年龄24~36岁,平均(28.8±4.5)岁,平均孕周(37.9±4.7)周。两组患者的年龄和孕周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健康宣教,除了对患者进行最基本的疾病知识教育外,应当强调静卧的重要性,帮助患者尽量选择左侧卧位进行休息,并鼓励患者多进行四肢按摩,同时对患者的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进行纠正;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安静的休养环境,定时清扫病房并更换床单,保持病房内清洁;保证患者呼吸道清洁并畅通,对其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并观察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每2小时测量血压、呼吸、脉搏、胎心音等,随时观察和询问孕妇有无头晕、头痛、恶心等自觉症状。观察是否出现产兆,予以持续或间断性吸氧,并建立静脉通道;重点监护危重患者,预防子痫,保持安静的环境,避免诱发抽搐。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密切临床观察及针对性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由管床护士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胎儿发育现状,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需要孕妇及家属配合的事项,了解孕妇心理活动状态,揣摩其对护理要求,帮助患者及时排解心理负担,放松心情,向其讲述可能出现的治疗情况,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帮助患者建立面对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2)水肿护理:要求孕妇低盐或无盐饮食,记录24 h出入量,评估水肿情况,对于服用利尿剂的患者,观察其是否出现乏力、腹胀、肌张力下降等情况,预防低血钾;向孕妇及家属交代正确取中段尿的方法;(3)药物护理:静滴硫酸镁时,严格控制给药量及给药速度,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情况,观察其是否存在膝反射,每分钟呼吸次数不得低于16次,24 h尿量不得少于600 mL或不得低于25 mL/h;提前备好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出现中毒症状时,立即静脉推注10%葡萄糖酸钙10 mL解毒;使用酚妥拉明时注意血压变化,根据血压调节滴速;(4)子痫护理:对于子痫患者予以安静暗室卧床休息,尽量集中护理及治疗操作,避免强烈声、光刺激,同时加用床栏防止患者发生坠床情况;禁食,持续给氧,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抽搐时勿强力按压,头偏向一侧,以防分泌物误吸;密切观察胎心音、宫高、腹围的变化,以及子宫张力情况,以便早期发现胎盘早剥;注意生命体征的变化,留置导尿管,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加强皮肤护理,保持会阴清洁,预防感染;开放静脉通道,保持输液通畅。(5)适时终止妊娠:对于临产者密切观察胎心变化和产程,做好接生和抢救准备,缩短第二产程;对于产时子痫患者,迅速结束分娩,做好阴道手术出产及剖宫产准备。(6)产后观察、护理: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警惕大出血和产后子痫,产妇血压平稳降至正常时方可出院。记录产妇和新生儿结局,比较两组母婴结局、护理满意度和控制率。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母婴结局、血压控制率及满意度。

1.4 评价标准 血压控制率:血压降至140/90 mm Hg以下。患者满意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统计,总分为6分,共包括6项内容,4分以上即为满意;3分即表示基本满意;不足2分即为不满意[4];满意度=基本满意+满意。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软件PEMS 3.1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和新生儿结局比较 通过对产妇剖宫产率、早产率、新生儿宫内窘迫率及窒息率进行统计,结果显示,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产妇剖宫产率观察组为40.0%,对照组为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血压控制率的比较 观察组血压控制率为60.0%(36/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7%(2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8.3%,与的8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8.11,P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是产妇妊娠期特有疾病,多发于妊娠20周后或是产后2周,少数患者会有蛋白尿、水肿情况发生,病情严重者可能会导致昏迷、抽搐、母婴死亡[5]。其主要是由于胎盘血供不足,导致氧化应激以及母体-胎盘免疫功能失常[6]。该疾病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降低舒血管因子反应性,使其对血管紧张素敏感性增强,对一氧化氮反应性降低,致使全身小动脉痉挛[7]。临床治疗时要注意及时采取解痉措施,扩充血管容量,改善微循环功能,增加供血量,且该疾病尤其是重度者的有效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本院纳入60例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予以密切临床观察和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并与常规护理干预措施下的患者相关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产妇剖宫产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本研究采取的密切临床观察和针对性护理措施效果显著。(1)心理护理: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多存在紧张、焦虑心理,担心胎儿发育和生产;负性心理情绪容易引发血管痉挛,影响血流,升高血压,加重病情[8];针对性指导患者放松心情有利于患者减少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心理疏导可改善负性心理情绪,维持患者血压平稳;(2)水肿护理:水肿是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常予以利尿剂治疗;治疗的同时严密观察患者乏力、腹胀、肌张力下降等情况有助于预防低血钾,保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9];(3)药物护理:硫酸镁是预防和控制抽搐的药物,安全有效,但当其有效浓度过大时,容易引发呼吸抑制、心搏骤停[10-11];因此,应严格掌握硫酸镁滴速及用量,出现中毒症状时,立即静注葡萄糖酸钙解毒;酚妥拉明是一种α受体阻滞剂,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丛,扩张血管,降低血压,且不抑制子宫收缩,适用于重度患者[12];使用时根据血压调节滴速可避免血压过低;(4)子痫护理:子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最严重的阶段[13-14],密切临床观察和针对性护理可减少对患者的伤害,防止胎盘早剥、心衰、脑水肿等[15];(5)适时终止妊娠:终止妊娠是彻底治愈该疾病的唯一措施,临床做好终止妊娠准备可帮助患者选择最佳生产方式,保证母婴安全;(6)产后观察、护理:可避免产妇大出血及产后子痫。

综上所述,临床密切观察和针对性护理管理有助于改善母婴结局,提高血压控制率和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田波.61例中重度妊高征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0,7(15):120-121.

[2]朱丽君.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J].临床医学,2013,33(1):126,封3.

[3]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3.

[4]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学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2版)[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2,47(6):476-480.

[5]郑绮雯,丁小容,于兰芳,等.心理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5):3-4.

[6]邵芳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中子痫前期重度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17-1818.

[7]刘玉萍.产前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焦虑及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31):21-22.

[8]宋玲.中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633-634.

[9]董李玲.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12):2190.

[10]金绍敏.大剂量硫酸镁治疗中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的临床护理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5):140-141.

[11]刘美莲,陈耀强,叶凤珍,等.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3):281-283.

[12]余银英.中重度妊娠高血压患者围生期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5(13):1808-1809.

[13]滕喜玲.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褥期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1):50-51.

[14]谭峰,李志英.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8):38-39.

临终护理综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护理文书;记录;缺陷;管理;对策

在当前患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护士条例》颁布并实施的形势下,临床护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在医院内部,护理人员当中尚存在着法律意识不够强[1,2],对医疗文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举证责任倒置”的实施,病历已成为医患双方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判定责任的重要依据之一[3]。因此注重规范和完善各种护理文书的记录,增强护士的维权意识势在必行[4]。通过分析我院护理文书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并制订相应的管理对策,旨在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8月,6个病区的、住院时间超过7 d的一级护理现运行病历60份。检查内容包括体温单、医嘱单、一般患者护理记录ⅰ、ⅱ和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检查由一名护理部质控人员采取现场检查、对存在的问题现场记录并即时与病区护士长(或责任护士)沟通的方式进行。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类分析。

2 存在问题

2.1 体温单 体温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护理人员工作不认真造成的。问题主要表现为:(1)体温>37.5℃的患者和危重患者遗漏绘制每日4次体温;(2)相临体温之间漏连线;(3)发热患者物理降温后未在体温单上标示;(4)测量后的血压未及时填写在体温单上;(5)手术后日数应连续写至术后10 d,但续页码时忘记继续填写;(6)灌肠后排便次数未写在体温单上;(7)过敏药物未标示在体温单上;(8)记录尿量的医嘱执行后未将24 h总尿量记录在体温单上;(9)体温单续页时出现页码连接错误。

2.2 医嘱单 医嘱单出现的缺陷主要是由于法律意识淡漠造成的。问题表现为:(1)医生下医嘱未签名但护士已执行;(2)少数临时即刻医嘱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执行;(3)个别科室医嘱单上护士签名栏目出现同一姓名多人手迹的现象;(4)部分非执业护士或实习护生签名上无指导老师签名;(5)非抢救状态下执行口头医嘱。例如:发热患者的护理记录中记录了物理降温的措施,但临时医嘱单上无物理降温的医嘱;(6)临时医嘱单续页时漏填页码。

2.3 护理记录单 护理记录单(包括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ⅰ、ⅱ和危重患者记录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由于法律意识淡漠、书写护理记录的基本功较差、科室病历环节质量控制不到位所致。

2.3.1 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ⅰ中存在评估漏项现象。

2.3.2 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ⅱ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表现在:①临时医嘱单中已下择期手术的医嘱,部分医嘱护士已执行,但护理记录中未记录;②护理记录单中记录患者有呕吐,但医生的病程记录中描述患者无恶心、呕吐,出现医护记录不一致现象;③吸氧患者无吸入氧气流量的描述;④综合心电监护的患者缺乏监护内容及监护结果的描述;⑤病情记录描述不全面且缺乏连续性,例如:有一复合外伤患者,右肩、右手、左踝均有损伤,在首次护理记录中描述详细,但在以后的记录中,不是只描述右肩伤口情况就是只描述右手或左踝情况,没有一次全面描述患者右肩、右手、左踝损伤后的恢复情况;⑥气管切开患者未描述切口情况;⑦产科待产孕妇不描述胎儿心率情况;⑧护理记录中出现略语。例如:“待术”、“无应激日一次”等;⑨首次护理记录中无患者的诊断、入院方式、入院时间记录;⑩个别护士出现提前书写护理记录现象;一般患者护理记录ⅰ和ⅱ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例如:护理记录ⅰ中评估患者“走路不稳”,但同一患者护理记录ⅱ中描述“运动能力正常”;辅助检查中与疾病密切相关的主要阳性结果在护理记录中未体现;危重患者未做到每4小时记录生命体征一次;个别科室的危重患者护理记录中发现数项护理操作记录均由一名护士签同一执行时间;护理记录中描述技术操作多,描述观察病情方面的内容少,缺乏实质性内容;护理记录中出现涂改、刀刮现象。

3 管理对策

3.1 进行全员普法教育,规范护理行为。护理管理者必须从法律的角度去审视护理工作的严谨性、繁琐性,去审视护理质量和护士素质教育的必要性[4],为此,我们利用一个季度的时间在全院医务人员中开展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的专项治理活动,组织全院医务人员重新学习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进行履行岗位职责教育,将医疗文件的书写和检查作为活动的重点内容进行整改。聘请医疗法律顾问讲解临床医疗纠纷、医疗差错及医疗事故的发生原因、防范措施及医疗赔偿的教训,提醒全体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认真学法、懂法、用法,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自己和患者的权益。

3.2 加强业务技能训练,提高书写护理文书记录的基本功。护理部印制“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下发到每个科室,要求各科护士长在指定的时间内组织全科护士认真学习。对于“护理文书书写规范”中的疑问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到护理部,护理部将各科在护理文书书写中反馈的问题进行汇总后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全院护士学术会议上进行讲座,使护士们知道新入院患者、手术后患者、一般患者及危重患者的护理记录应如何去写、写哪些内容,护理部质控组将检查发现的护理记录问题汇总后,在全院护士专项治理大会上进行护理记录的实例点评,对问题多的科室点名批评。

3.3 加强责任心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让护理人员明白患者的权利、护士的职责、义务及质量标准,给患者服务时确保护理质量[5]。

3.4 层层负责,人人把关,实施环节质控和终末质控相结合。要求记录者自查、责任护士再查、护士长(或科室质控护师)审查,把好记录的环节质量关,防止不合格的护理记录出科归档。护理部质控组定期到病案室抽查出院病历进行终末质量检查并与经济考核挂钩。

总之,护理记录要达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6]、规范和完美的目标,护士及护理管理者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同时有赖于医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和护士群体防范意识的增强和全程、全员的参与质控[7]。

【参考文献】

   1 周祖华,宋清,韩蕾,等.浅议护理质量管理存在的弊端及改进措施.中国护理管理,2005,5:2829.

2 杨亚娟,周立,蒋少华.护理安全信息通报在安全质量管理中的作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8788.

3 甘香,欧秋霞.危重患者护理记录缺陷分析及对策.中国护理管理,2005,5:2224.

4 张晓明.护理记录行为与依法维权意识的调查分析.实用医药杂志,2002,19:140141.

5 陈易一.临床护理记录单中存在的纠纷隐患及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