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1篇

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

通过60例临床观察,发现面对死亡的病人心理过程是震惊否认、愤怒、忧郁要求、接受4个阶段。

震惊否认:当病人自觉已患致命疾病的时候,首先是不肯接受,他不愿把自己疾病的危重情况讲给来探视的亲友,也不高兴家属谈及他的疾病,此时病人对自己的疾病仍抱有一线的希望,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愤怒忧郁期:随着疾病痛苦的加重,病人渐渐开始绝望,临床表现为愤怒、急燥、沉默不语。

协议要求期:病人面对死亡最关心的问题是感到对亲人的责任未完成,反映了我国家庭责任心强,家庭价值对临终者很重要。此时表现为患者对家庭最担心的事情要有个明确的交待,临终者急于见一些亲友,把该办的事安排好,把该说的话讲出来。

接受期:临终者已饱尝了疾病的折磨,痛苦不已。

护理体会

护理人员应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临终患者更需要精心的护理,要及时发现和处理患者的各种痛苦,要一视同仁。临床上常遇到治疗不合作的病人,此时要求我们护士更加诚恳耐心地对待病人,了解患者对治疗不合作的原因。

要善于洞察病人的内心世界:几乎所有的病人在临终前都有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的作用使患者忧郁、沉默或愤怒、急燥,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应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要善于听出病人的“弦外之音”,通过细致准确的分析、推理,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和焦虑心理:临终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心理,并有强烈的求生欲望,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及时发现和帮助病人克服这种心理障碍, 同情患者,给患者详细地讲解病情,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达到克服心理障碍的目的。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临终关怀 综合医院 实践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379-02

就我院近2年来实施临终关怀的工作情况,结合典型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在综合性医院开展临终关怀可行性及方法。

1 临床资料

本组典型病例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74岁,平均年龄53岁.晚期肿瘤31例,白血病19例。农民11例,干部13例,退休干部26例。50例皆已婚。配偶中农民10例,干部23例,家庭妇女17例。住院时间27d~61d,住入层流病房或监护室时间分别在死前4d~55d。

2 护理措施

2.1 落实常规护理工作:根据病情和医嘱,准确地完成各种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加强病情观察和巡视,对病人的不适症状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准确评估影响病人自理能力和基本生理需要的因素,并设法解决,以促进病人舒适。

2.2满足病人及家属的情感需要:给予病人一定的空间,鼓励家属加强与病人的交流,商讨对后期治疗的意见、对家庭今后的安排。有特殊情感需求的病人通过采用药物支持疗法和医护人员的活动支持,增进食欲,提高营养,以满足他们的心愿。病例中有一例因常年在外地工作,因工作需要一直未能回家,他临终前1个月,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安排和照护下回到家乡看望了母亲,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对1例家庭关系淡漠的老年病人,护士们在为他做治疗护理时,都有意识地多停留一些时间,与老人共同讨论身体不适的处理方法,解决具体的生活问题,消除了他由于孤独所致的逆反不配合行为,增加了对护士的亲切感。

2.3 满足病人自尊意识的需要:采取增加与病人交流次数的方法,使病人愿意在护士的帮助下重建自信心和责任感。病例中一例入院时因尾骶部皮肤放疗损伤生活不能自理,在治疗创伤的同时,护士及时为他做出每日生活计划,帮助他一度获得了生活部分自理的能力,在他病故后,家属交给医院一封他留下的感谢信,表达了他的心理感受:医护人员对他的尊重、支持和理解使他感到大家对他的重视,内心非常的欣慰。

2.4 减轻病人的疼痛,护理人员应采用同情、安慰、鼓励方法与病人交谈沟通,给予精神心理支持,以稳定病人情绪,并适当引导使其注意力转移减轻疼痛。

3 讨论

3.1 目前世界上临终关怀机构的组织类型有3种:一种是在医院为病人设立专门病房;一种是独立的临终关怀医院;另一种是临终关怀医院在病人家中提供照顾。在我国虽然建立了一些临终关怀医院和临终关怀病房,但为数甚少,大部分病人都还是在综合性医院的病房中走向生命的终点。这些病人有的由于受到病房条件的限制或经济条件的限制,常常只有在死亡的前几天才有可能移至单人病房或床位略少的急救室,病房内家庭化气氛不浓,病人之间病情的相互影响,家属之间的情绪感染,都很容易加重病人的死亡心理,所以,空间环境不良是影响综合性医院临终关怀服务质量的因素之一。著名美学家朱光潜教授认为人与环境之间会产生移情作用。自然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情感,也会左右人的感情。据调查近70%的临终病人,尤其是40岁以上的病人在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方面有突出的要求[1]。所以,对临终病人的病房布置不宜单纯强调整齐划一,物品放置规范化。病房安排应以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基本心理需要为原则。要提倡尽可能早地将病人移至单间病房,如没有条件或病人愿意住在大病房,也应与病情较轻的病人安置在一起,暂时不用的抢救器材应搬出或用罩布罩好放在一边,为病人提供一个方便、安静、轻松、家庭气氛比较浓的空间,减轻不良心理对病人情绪的影响。

3.2 在传统医学模式的影响下,综合性医院与临终关怀机构的医护人员相比较,前者更容易注重对躯体疾病的治疗,忽视对病人的舒适护理。许多研究者也报道了临终病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又多来源于疾病的打击、机体的疼痛、自理能力的逐渐丧失。因此,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应该重视给予病人舒适护理。舒适护理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最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其不愉快的程度。”[2]通过对病人的准确评估,找到影响病人的主要心理问题和躯体问题,与病人和家属多进行有效的沟通,使病人有更多情感流露,了解病人临终前的愿望和要求,帮助病人从复杂的心态中解脱出来。同时还应加强对病人临床症状的护理,如疼痛的控制、大小便的处理、减轻药物带来的恶心呕吐反应、皮肤的清洁等等,使病人获得心理与躯体的舒适,都有助于给病人带来一种满足感、安全感、尊重感,同样可以提高综合性医院中临终病人的生活质量。

3.3 综合性医院的护士由于不是临终关怀机构的专门人员,临终病人仅仅是她们护理对象中的一部分。相关资料表明,一些护士对待死亡问题和濒死问题感到不适应,由于害怕、恐惧,认为护理无意义,麻烦辛苦,容易引起悲痛与忧伤而不愿意接受临终护理工作[3]。护士对临终关怀的认识,限制了临终关怀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对病人的服务。我们的护理过程说明,当护士本身能正确对待死亡,在工作中建立起积极的信念,病人也能受到良好情绪的感染,在护士的微笑和支持下,获得信心,保持自尊,平和安详地迎接死亡。在目前我国临终关怀机构与组织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极有必要加强综合性医院护士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应将临终关怀的课程列入到学校教育和继续教育的课目。让护士普遍接受临终关怀知识、技能和心理素质的培训,使护士认识到临终关怀是对生命性质和死亡意义系统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专业服务。树立起正确的护理观,积极接受这门新型的学科,主动地给予临终病人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其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满意地到达生命的终点。

参考文献

[1]罗灿辉,谢啸平,冯梅,等.200例住院临终患者的心理特征与护理需求[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3(12):737.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临终关怀;心理护理;人性化;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27-01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出生是生命的第一站,给人生带来生机和活力,临终则是生命的最后阶段,换句话说,每个人都要经历一个临终状态。目前,我国已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慢性病、恶性肿瘤等日益成为人们的主要死因。一切治疗措施均已无助于延续病人的生命,疾病的折磨让病人痛苦不堪。当生之希望已经不存在的时候,如何让病人坦然、安详、有尊严的离去,就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不讳言死亡,正视死亡,尊重死亡,也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临终关怀正是在人口与社会的变迁中产生的。

1一般护理:

1. 1 病房的环境管理 : 病房的环境布置家庭化,创建愉悦和谐的生活氛围。每个病房要备有电视、书报、收音机、衣柜、桌椅、绿色植物等。室内要清洁、安静、光线适中,温湿度适中,避免噪音,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使病人在舒适温馨的环境中度过有限的时光。

1.2基础护理 :

1.2.1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使病人舒适,减轻痛苦,满足其生理需要,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维持良好、舒适的 定时翻身,更换,避免某一部位长期受压,促进血液循环。 加强皮肤护理 床单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防止发生褥疮。大小便失禁者,保持会阴、附近皮肤的清洁、干燥。大量出汗时,及时擦洗干净,勤换衣裤。

1.2.2重视口腔护理 协助病人漱口,对不能经口进食者,给予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裂者,要用湿棉签湿润口唇或用湿纱布覆盖口唇。

1.3饮食护理 :临终患者大多消瘦,营养不良,食欲下降。护理人员和家属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少量多餐,既要满足热量需要,又要满足患者的饮食偏好。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采用鼻饲注入,同时根据医嘱给予静脉高营养治疗。必要时,采用全胃肠外营养。通过细致的饮食护理,使临终患者的慢性消耗、恶病质情况得到缓解[1]。

1.4 控制疼痛 :若为晚期肿瘤病人,临终前常伴有疼痛,要协助病人选择减轻疼痛的最有效方法。如选用药物止痛,把握好用药的阶段,应用三步阶梯疗法控制疼痛,也可以采用些非药物控制方法,如松弛术、音乐疗法、针灸疗法、生物反馈法等。

2 心理护理

2.1否认期 当患者得知自己得了不治之症,要走到生命的尽头时,首先他们从心理上否认,四处求治,这是“否认阶段”。这一时期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缓解患者的压抑情绪,要态度和蔼,表情温和,举止稳重,取得患者的信任。不要揭穿病人的防卫机制,也不要欺骗病人,医护人员对病人病情言语一致,让其感到他并没有被抛弃,时刻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

2.2愤怒期 病人已知病情和预后,承认无法再持续下去,但不能理解,表现出生气、激怒、怨恨、嫉妒、痛苦的情绪。这时病人常迁怒于医护人员和家属。所以医护人员和家属要理解、关爱、包容病人,给病人尽情发泄内心的愤怒和痛苦的机会。应认真倾听病人的心理感受,允许病人宣泄内心的不快,但应注意预防意外事件的发生。

2.3协议期 病人的愤怒心理消失,已经承认和接受临终的事实,不再怨天尤人,对自己过去所做的错事表示忏悔,要求宽恕。此期医护人员应给予指导和关心,加强护理,尽量满足病人的要求,使其更好的配合治疗,减轻痛苦,控制症状,多与病人交谈,鼓励病人说出内心的感受,尊重病人的信仰,积极引导,减轻压力。

2.4忧郁期 病人意识到治疗无望,无法阻止死亡来临,出现消沉、抑郁、悲伤、退缩、颓丧等心理情绪,变得沉默寡言。情绪极度低落,压抑、哭泣。护理人员经常陪伴病人,允许其用不同的方式宣泄情感,如忧伤、哭泣,尽量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

2.5接受期 临终的最后阶段,病人变得平静,对死亡不再恐惧和悲伤,平静、安详、少言、独处。医务人员应尊重病人,给临终病人一个安静、明亮、单独的环境。加强生活护理,对病人关心、支持,安排最亲近的家属陪伴,一起回忆往事,共度人生最后旅程,减少患者对死亡的恐惧,也使家属有更多的时间陪伴、护理患者。

3临终病人的护理

3.1尊重生命

开展临终关怀,是对护士传统思维模式的冲击,要其更新观念,自觉地进行自我死亡教育。死亡教育是实施临终关怀的重要内容,包括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死亡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濒死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学习“准备死亡,面对死亡,接受死亡”;帮助家属适应病人病情的变化和死亡,使他们缩短悲痛过程,减轻悲痛程度[2]尊敬死亡是我们迈出的第一步,它属于死亡教育的一部分。

3.2关注护理

护士长期以来在为救死扶伤辛勤奉献着,习惯于和医生合作把病人从疾病中拯救出来。而对“关注护理并非治疗”的临终关怀概念,不仅是承认医院对某些疾病无能为力的尴尬,导致对整个医疗职业能力的怀疑,这对以救死扶伤为宗旨的医务人员的心理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定程度地震撼,可能会导致潜意识里对临终关怀的抵触情绪。虽然说在医疗无能为力的情况下,护理更显示出其独特的主导性[3],但是突然把护理的地位提高到主导地位,护士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对于临终关怀,护理的重点也从生理上转移到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这给护士的理论知识也带来巨大的挑战。

3.3重视做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

家属是病人的亲人,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家属所起的作用无法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能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不可忽视。当病人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受到沉重打击,表现十分悲伤。如果家属能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就情绪稳定,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4]。只有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才能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参考文献

[1]靳风林,郭清秀.传统文化中等死亡归属理论与临终关怀学中国医学化理学.1996(6)54-56.

[2]张芹,曹艳艳.肺癌68例临终护理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64-65.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临终关怀 临终患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20.264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2月收治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预期寿命在3个月以内、无临床治疗价值、意识清楚且能够与人正常交流、愿意接受临终护理的肿瘤晚期病人62例。男38例,女24例;平均年龄53.5岁;文化程度:文盲4例,初中14例,高中28例,大学16例;病理类型:胃癌18例,肺癌16例,大肠癌13例,肝癌9例,食管癌6例;经济条件:月收入大于3000元7例,月收入2000~1000元28例,月收入少于1000元27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两组(临终关怀护理组与传统护理组),每组31人。两组均衡,各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临终关怀护理内容:①提供舒适、安静、人性化、家庭式的生活环境,按病人的意愿,病房设置尽量家庭化、人性化,以便缓解病人焦虑、绝望情绪,减轻其身心痛苦,提高临终前的生命质量。②缓解疼痛:按三阶梯止痛法镇痛,同时通过分散注意力、热敷、冷敷、按摩等减轻疼痛。③生活护理:提供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且又易于消化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洁与舒适、去除异味、减少并发症,加强皮肤护理等。④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与病人家属要默契配合,及时获取护理需求及意见。⑤死亡教育:包括对临终病人及其家属的死亡教育,使人们改变对待死亡的态度,建立起对待死亡和生命的正确认识,帮助濒死病人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减轻病人及其家属的精神痛苦。⑥家属心理支持:在临终关怀的全过程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看护人员同样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社会、心理和身体健康等各方面[1]。⑦善后:对那些生命即将结束的临终者,护理人员应更加细致、耐心地做好一切护理工作,使病人安静、祥和、无憾地离开人世。

两组护理效果观察及测定方法:每个入选病例都要在接受护理前和接受护理2周后分别进行1次问卷调查包括个人一般资料调查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分别计算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的各项分值。

统计方法:采用两样本t检验和配对t检验。

结 果

护理干预前对照组与观察组QLQ-C30评分比较,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的各分量表评分和总分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病人接受临终关怀,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护理2周后,两组病人的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性显著。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QLQ-C30评分中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均有显著差异,见表1。

讨 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临终关怀和患者临终阶段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2]。原卫生部长陈敏章曾说过:临终关怀患者的完善照护,不仅体现了对人的尊严的维护,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家庭和单位的负担,也是发展生产力的一部分内容[3]。20世纪80年代后期,真正意义上的临终关怀始在我国起步,其具体实施模式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公认的有李义庭的PDS(one point three direction nine subject)模式和施榕的“施氏模式”。

本研究结果表明,临终关怀对晚期肿瘤病人生活质量的改善有很大的意义,较常规护理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临终关怀护理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对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全方面的照护,目的是让患者舒适,减轻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在最后的日子回归社会和家庭。护理人员密切关注病人的疾病和心理行为的变化,尽量帮助病人满足心理及生活中的需要,能使病人感受到受尊重不被遗弃,感受到社会家庭的温暖、亲朋戚友的关心和爱护,更深刻地理解生存的意义和死亡的不可抗拒性,解除后顾之忧,从而消除对疾病及死亡的恐惧感及焦虑、抑郁心理,使其能接受事实,并能平静地面对,能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后路程。

临终关怀用科学的心理疏导方法,娴熟的护理技术,以及姑息支持疗法,最大限度地减轻临终患者的心理和躯体的痛苦.帮助他们在人生旅程的最后阶段在充满人性温暖的氛围中充实地、安详地、有尊严地离开人间,使死者死而无憾,生者问心无愧。

参考文献

1 李艳群,张孟喜,付桂香,等.临终患者亲属心理障碍89例多因素分析.护理杂志,2005,22(5):34-35.

临终病人心理护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临终关怀;护理;车祸伤

【摘要】 探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重大车祸伤后病人及其家属临终关怀护理的意义。对46例车祸病人及家属实施临终关怀护理,与病人和家属多沟通,了解其心理和精神状态,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让病人能安静、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一程。病人和家属能平静地接受病人即将死亡的事实,减轻了痛苦。

【关键词】 临终关怀;护理;车祸伤

人类现在生活在一个科技的时代,一方面,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生产达到了空前的地步,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自从19世纪人类发明了汽车以后,作为给人类带来便利的附加物——车祸,便如同梦魇一般围绕在我们周围,久久不能散去。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汽车持有量逐年上升,车祸发生的频率和死亡人数自然也随之上升。车祸突如其来,重伤致死猝不及防,往往给病人及其家属造成巨大的身心创伤,因此如何做好车祸伤病人的临终关怀护理成了icu护理的重要内容。选择2007年1月—2009年12月车祸致死病例46例为护理对象,对病人及其家属实施临终关怀护理,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46例病人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3岁~65岁;均为车祸外伤,诊断有创伤性湿肺、多发性肋骨骨折、开放性气胸、颅骨骨折、腰椎骨折、失血性休克等,全部实施临终关怀护理。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按icu护理常规做好基础护理。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保持各导管通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将病人视为社会的生命个体,给予临终病人同等的关注。

2.2 心理护理

车祸一般都是突然发生,没有任何征兆,病人无法接受病情危重的现实。随着病情的日益恶化,症状的逐渐加重,加上亲人含泪的目光和百般的体贴照顾,此时病人已经意识到自己将不可避免地离开人世,表现为忧郁、孤独、委屈、消沉、绝望、恐惧等心理反应,十分痛苦,有时为避免亲人们的悲伤而暗自流泪,但都希望亲人能日夜守候在身边。从一个健康完整的人到突然面临死亡,对车祸病人来说是一个既不能接受又极其恐惧的过程,死亡的可怕主要是因为死亡涉及丧失。护士应多与病人沟通,注意不要在病人面前谈论病情,即使病人已经昏迷,因为听觉是临终病人最后丧失的感觉。应对病人进行特别护理,消除病人对死亡的恐惧,使病人有一种安全感,以达到心理上的稳定。本组有19例最后都能平静地接受死亡的现实。

2.3 尊重病人的权利

虽然生命已经无法挽回,但是仍应尊重病人的权利,因为临终病人生命结束以前仍享有如其他病人的同等权利。车祸意外让他们离开了以前工作和生活的舞台,也许他们还有很多没有完成的心愿,还有很多事情没有来得及做,病人心理会有很多的遗憾,这些遗憾会一直折磨着病人的心灵,护理人员应适当给予心理疏导。正因为他们即将告别人生,许多要求对他来说仅仅是最后十次。所以除了满足病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外,还应给予病人友爱、同情、关心和温暖,尊重病人的权利和利益。护理人员应以高度的责任心、深厚的同情心服务于病人,以亲切关怀的态度去安慰病人,使病人感觉到自己仍然在被人们所关注,帮助病人建立新的心理平衡而安然离开人间。

2.4 重视对家属的安抚

临终病人的家属往往比病人更难以接受死亡的现实。调查表明,为失去非常亲近的人而悲伤,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疾患,甚至死亡,失去亲人的持续强烈压抑会产生许多副反应,包括大幅度削弱工作能力和降低效益[1]。家属是病人的亲人,虽然在治疗过程中,家属所起的作用无法代替药物的治疗作用,但在治疗过程中病人能否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家属的作用不可忽视。当病人家属了解到病人的病情已经无法挽回时,精神上是个沉重的打击,表现十分悲伤。护理人员要注意做好其思想工作,主动关心引导他们,以减轻心灵上的痛苦,并讲清家属情绪的好坏可直接影响到病人的情绪而不利于治疗。因为严重的心理创伤对疾病的缓解极为不利,如果家属能较好的控制感情,病人也就稳定了情绪。为了病人能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站,医务人员、家属应努力共同为临终病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间的温暖和社会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减轻病人临终前的心理压力,克服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在充满温情的气氛中离开人间。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始重视对临终和死亡的研究。临终关怀在我国起步较晚,目前缺乏全面有效的支持照顾系统[2]。在我国,临终关怀的推广需要人们在死亡观念上进行一场革命,认识到临终关怀不是以延长生命为唯一目的,而是以减轻身心痛苦为宗旨。要改变死亡的传统观念。其最首要的是要改变护理人员的死亡观念。做好临终病人的心理护理要因人而异,同时还需要医生、护士、家属等多方面的默契配合,才能对临终病人实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病人能在生命的最后一站安静、舒适而又有尊严地度过,最终实现优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