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愁席慕容

乡愁席慕容

乡愁席慕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李清照 席慕蓉 抒情女主人公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思想根深蒂固。故古代的女性文学长期都无法企及男性文学,但李清照却以横空出世的姿态登上词坛。李清照是宋代著名女词人,诗词中关于女性形象的题材丰富,具有鲜明的特色。席慕蓉是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诗歌题材多以感情诗为主,具有女性独特的视角。二人是女性诗词作家的代表,研究其诗词对深入了解女性的心理有一定价值,笔者拟就二人诗中抒情女主人公的比较做简单研究。

一、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的相同之处

李清照(1081-1140?),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在诗歌、散文、书法等方面都有骄人成绩。席慕蓉(1943-),原名穆伦・席连勃,笔名萧瑞、漠蓉,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李清照与席慕蓉的诗词中多写女性,其形象也较为鲜明。因此诗词中女性的形象具有一定的相同点。

(一)热爱家国,怀念故土

爱国与怀乡都是中国文学的母体,从《诗经》开端,至晚清的诗文,再至现当代的诗歌,以两者为主题的诗歌不胜枚举。两位作者的诗词中也多有涉及。李清照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危亡之际,她目睹国家朝政黑暗,感受到民族的危机。她的人生经受了一次次的打击,她看遍世间坎坷。因金兵大举南下,南宋妥协投降,面对国破家亡,词人只得南渡,备尝艰辛。她把自己对国家故土的思念化为词作。李清照表达热爱家国的情感,其代表作如《永遇乐》[1]中“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词作写于李清照晚年,是伤今追昔之作,写的是元宵的热闹景象。诗酒盛会的繁华与女子的面容憔悴对比,表现出抒情女主人公对故国的神伤,对旧时时光的怀念。一个鲜明的热爱家国、怀念故土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这首词文字上亦俗亦雅,亦淡亦浓,作者突出国难给自己造成的伤害,用情至深,宋词人刘辰翁读后也不免“为之泣下”。《声声慢》《武陵春》也是怀念故土的佳作。

席慕蓉生长在四川,在南京、香港生活过,随后跟着父母迁至台湾,对于家乡十分向往,诗歌也通过女性来表现怀念家乡的感情,同时也说出了迁往台湾、有家难回、思念祖国同胞的心声。例如《命运》[2]中“海月深深/我窒息于湛蓝的乡愁里”“我迷失在灰黯的巷弄里/而塞外/芳草正离离”两句,通过写女子期盼心爱男子的到来而幻想家乡的迷人风光,从而抒发乡愁,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热切的期盼与思念。她的《父亲》与《狂风沙》也都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民族意识、传统意识和寻根意识,她通过对内蒙古大草原的回忆与怀想,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二)活泼天真,情窦初开

李清照幼时生活较为安适,富足的家庭给予了她一个较好的文化环境,从而造就了其活泼率真的性格,所以她早期诗中多为欢快无忧的内容。例如《点绛唇》一词,“见客人来,袜i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词中没有描写大家闺秀,而是刻画了一个含情脉脉却又顽皮的少女形象。她在院中荡着秋千,累出细汗,见有陌生人到来,慌忙逃回闺阁,羞涩却又忍不住好奇,探出头来窥探到访之人。《浣溪沙》描写了一个待字闺中的女子对爱情充满幻想的情状。上片写了少女如同荷花般清纯美丽,眼睛灵动,面容姣好。下片把她怀春却又怕人识破的娇羞刻画得生动传神。词中的语言尽显自然本色,但并不平淡乏味,将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刻画得淋漓尽致。

席慕蓉诗中多表现出对爱情的向往、渴望与追寻,塑造出的抒情女主人公也是天真活泼的。诗中对于抒情女主人公的直接描写较少,但读者在字里行间能够感受到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的情怀。《十六岁的花季》中“但我仍在意裙裾的洁白/在意那一切被赞美的/被宠爱与抚慰的情怀/在意那金色的梦幻的网/替我挡住异域的风霜”。花季少女着白裙,活泼俏皮,引人注意,写出了少女对于爱情的懵懂。青春充盈着易逝的迷惘,爱情充满了无尽的向往,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情结,是我们共同的情感体验,激起了读者对于青春与爱情的记忆。

(三)直率真诚,敢于示爱

李清照十八岁与赵明诚结婚,两人志同道合,诗词酬唱,如同神仙眷侣。但婚后不久两人分离,离别总带着惆怅与伤感。于是她将对夫君的爱意融于词中,通过词作来大胆表现对夫君的思念。如《醉花阴》全词写夫妻离别相思,妻子独守空房时难以摆脱的思念之情。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不仅写出重阳佳节,深秋凄清寂寥的气氛,同时也以花喻人,因思念而消瘦,大胆倾诉、尽情宣泄对心爱男子的思念。此句向为人所赞赏,清沈祥龙《论词随笔》称之为“言情之善者也”。

席慕蓉诗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通常柔情似水、温柔美好,对爱情也始终如一。《一棵开花的树》是席慕蓉的代表作,“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用“五百年”新颖而又独特地夸张了女子对美好爱情的渴望及坚贞;用简单纯净的语言张扬了女性对浪漫爱情的狂想,表现出女子的率真勇敢。

二、抒情女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点

李清照与席慕蓉的女性特点多种多样,两人都具有独特的女性视角,抒情女主人公各具特色,因此诗词中抒情女主人公也存在着不同点。

(一)李清照的词作

李清照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如沉郁忧愁,追求独立平等。

1.抒发忧愁之情,表达黍离之悲

1126年靖康之变后,金军入侵,打破了她安逸的生活,两年后赵明诚也因病而死。李清照面对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满腹忧愁无处排遣,只得将一腔愁情化入词中。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词作通过写黄昏与拂晓时室内外的景象,写出女主人公彻夜思念家乡而不能入眠的情景。词作表现出对国破家亡的无奈,同时也刻画了一个沉郁忧愁的女主人公。《声声慢》属悲秋之作,词中也表达了作者南渡以来沉重的人生痛苦,抒发黍离之悲。

2.无视封建礼教,追求独立平等

李清照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并不以其身为女子而自甘卑微,是勇敢追求男女平等的形象。封建社会的女子一生被囚禁在三从四德的牢笼之中。但是词人笔下的抒情女主人公表现出国破家亡的伤痛,写出了时代的强音,其对国家社稷有深切的忧思,具有较为独立平等的意识。词作中的女性多敢于表达自我情感,追求爱情,敢于写夫妻之情。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又如《永遇乐》(落日熔金)等词作中的她们表现出对国家社稷的关注,可见李清照词中的女主人公追求独立平等,无视封建礼教。

(二)席慕蓉的诗作

席慕蓉诗歌深受大众的喜爱,她以自己独特的视角来描绘女性,在席慕蓉笔下抒情女主人公多为温柔谦卑,浪漫美好的。

1.温柔谦卑,心地纯净

席慕蓉诗中的女子清澈似水,又颇为温柔。《盼望》中写道:“其实/我盼望的/也不过就只是那一瞬/我从没要求过/你给我/你的一生。”诗中是一个温柔、对美好的爱情有所盼望的女子,虽不知是否能长相厮守,但依旧抱有美好的期盼。字里行间索绕着她的祈愿与知足。即使受过伤害,也只念爱情的美好,仍然温柔如初。

2.美好浪漫,温婉多情

席慕蓉的诗总给人温暖的感觉,使人们对于爱情充满向往,同时其刻画的抒情女主人公也是美好浪漫的。如《夏日午后》:“想你和那一个/夏日的午后/想你从林深处缓缓走来/是我含笑的出水的莲”,席慕蓉用温暖委婉的笔调,描绘出一个敏感的女子对昔日与心爱男子浪漫邂逅的回忆。《前缘》中写道:“你若曾是面壁的高僧/我必是殿前的那一柱香/焚烧著/陪伴过你一段静默的时光。”席慕蓉总是用轻柔的笔触,幻化出浪漫美好,诗中的抒情女主人公愿化作一柱香陪在心爱的人身边,静静地感受属于他们的美好时光。

三、抒情女主人公形象不同的成因

时代环境的差别,是造成李清照与席慕蓉诗词中抒情女主人公形象不同的主要原因;同时,两人所生活的环境以及自身的个性也是重要原因。

(一)时代背景不同

李清照生活在南宋较为黑暗的时期,因为主和派掌权,对于抗金的将领多加阻挠,宁给金人称臣纳贡,也不愿收复失地,社会政治动荡黑暗。词人在饱尝国破、家亡、夫死的痛苦后,把满怀的愁绪都集中到笔端。与李清照相比,席慕蓉所处的时代背景较为开放,她幼年就随家迁居香港,不久又居台湾,青年时期在欧洲求学,生活的时代较为稳定,所能看到的黑暗面还是较少的,所以她诗中的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爱情更向往,更执着。

(二)生活环境不同

李清照受到官宦门第及政治活动的熏染,眼界开阔,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又赋予她独立和高洁的性格。其思想意识是超于其所处时代的。她在心理上突破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礼教束缚,所以其刻画的抒情女主人公虽有情窦初开、向往爱情的一面,但更多地表现出坚强勇敢,不受礼教束缚的性情。相比李清照所处的环境,席慕蓉生活的环境更加开放,但其思想中还是受其父母的影响,有着女性需服从于男性的想法,甘居卑微,作品中虽有女性意识的体现,但是并没有充分体现出关于男女平等的想法。所以其笔下的抒情女主人公多为温柔谦卑、美好浪漫的形象。

(三)作者个性不同

李清照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早期美满的婚姻,但她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国家危亡之际,种种现实使她的性格变得较为刚毅坚强,张扬叛逆。清代裴畅就曾评说:“易安自恃其才,藐视一切,与本不足存,第以一妇人能开此大口,其妄也不待言,其狂亦不可及也。”(冯金伯《词苑粹编》卷九)[3]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李清照笔下的抒情女主人公有着自己的影子,通过写“愁”来反映现实和寄托情感。对于席慕蓉来说,舒适的环境、温馨的家庭、良好的教育、顺随的工作、美满的婚姻造就了她温婉的性格。她笔下所写出的诗歌充满着灵性与希望,表现出的是内心中的那一份柔软。

总之,李清照与席慕蓉诗词中的抒情女主人公之异同与其所处的时代以及自身的思想有关。两者都具有鲜明的特色,都是以自己的独特视角对抒情女主人公进行塑造。通过对两人诗词中抒情女主人公的对比研究,不难发现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近代诗人林徽因的《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也向我们展示了女性对于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在爱情中男女应该相互尊重,追求平等,当代女性面对爱情需要热情、勇敢,同时又需要冷静、理智,同时更应该通过文化知识充实自己,提升自身价值。

(论文指导教师:王菊艳副教授)

注释:

[1]王英志:《李清照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页。(其他篇目详见《李清照集》)。

[2]席慕蓉:《时间草原》,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92页。(其他篇目详见《时间草原》)。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24页。

参考文献:

[1]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0:233.

[2]钱忠相.李清照诗词创作中女性形象浅论[J].名作欣赏,2012,(8).

乡愁席慕容范文第2篇

乡 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乡色酒

舒 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心灵物语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了概括。“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但是乡音却时刻萦绕在自己的耳畔,清新依旧,隐喻出游子是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的。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廓,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诗人用没有年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

乡愁席慕容范文第3篇

也不要相信我的爱情

在涂满了油彩的面容之下

我有的是颗戏子的心

所以请千万不要

不要把我的悲哀当真

也别随着我的表演心碎

亲爱的朋友今生今世

我只是个戏子

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

流着自己的泪

——————————-文:冬雪

喜欢这首诗,因为诗里的某个字符,某个字眼!短短几句话,却蕴涵了不少的人生哲理与红尘感叹。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泪。手中青烟,眼神迷离,戏子的心淹没在油彩的面容之下。没有谁能真正懂得其内心的酸甜苦辣,只能独自己静静的品尝和饱受着世间的百态沧桑。人生如戏,人如戏子,风衣霞披下,隐藏的是一种不为人知的忧伤!

一个人,在路上。喜悦,奔波,自由,寂寞,写字,唱戏,做野生、独活的女子,做艳不求名的陌上花。很久,没有看过一部小说了。不是没有时间,只是觉得把时间花在看繁琐的小说上,实是一种浪费生命的做法。从来,自己就不是任何题材小说的忠实读者,更别说迷恋了。

可不知怎么的,今儿个却心血来潮。无意间看到一部小说作品,或许是因为其书名所吸引,或许是因为作者的名字所吸引,又或许是因为那一小段细致又干净的文字所吸引。。。虽然,这是一部所谓的言情小说,可是里面的内容却不同其它的言情小说。没有琼瑶阿姨小说中的缠绵、痴迷、疯狂,还有那无法形容的歇斯底里。在这《戏子》中我所看到是一个又一个尘世间的真与情,爱与恨,信任与背叛,承诺与谎言……还有很多很多,我们在生活中都时常碰到或听到,甚至是亲身经历的翻版。

我在想或许作者也是一位悲天悯性之人吧,都说她的文字有点氤氲着张爱玲的气息。在这个喧嚣扰攘的时代,雪小禅是国内将传统与现代、梦想与现实、理智与情感关系把握得最好的青春散文、小说作家之一。惟其如此,她作品中迂曲回环、如诗如画的情节,青春勃发、至纯至善的人物,省净凝练、清新可喜的文笔,以及弥漫其间的淡淡青春哀愁和喜悦,才显得更弥足珍贵,引人入胜。我喜欢这种淡淡的味道;习惯让自己沉浸在悲悯的氛围里;尤其是独享着那一份无人打破的宁静。

今夜,因为这《戏子》的出现而让我想起了席慕蓉老师。不由得在网上把其的作品给全部搜索了出来,然后细细的,慢慢的再过滤了几遍。读着那一首又一首动人心弦的诗句,总能激荡到那内心最深处的某个地方。席慕容老师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在年轻的时候,如果你爱上了一个人,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不管你们相爱的时间有多长或多短,若你们能始终温柔地相待,那么,所有的时刻都将是一种无瑕的美丽。若不得不分离,也要好好地说声再见,也要在心里存着感谢,感谢他给了你一份记忆。

还有那浅浅的忧伤,淡淡的乡愁: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望/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後/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

伶人,演的是戏,唱的是戏,戏里戏外,自己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只要上了场,这一生就拉开了大幕。独角戏总是孤单的,有个人配戏总是好的,结局好坏,还重要吗?演到最后,总会是独角戏,大幕落去,满地碎壳。掌声过后,收拾起自己旧山河,而我贪恋的少年颜色,已经在我的手里,老成一片旧青苔,无限地苍绿,绿得要滴出一滴眼泪来。

乡愁席慕容范文第4篇

自从有了历史,人类就在不断的迁徙中。为了生计,迫于环境的改变,亦或是各种各样的原因,不得不离开生养自己的土地而行走他乡异国。无论走到哪里,在中国人的概念里,家乡是不会忘记的。所以就有了族谱有了寻根问祖,就有了炎黄尧舜故里洪桐大槐树下的朝拜祭奠,就有了年年春运的人潮汹涌。

对着一纸族谱俯身跪拜,那一支那一脉,是我的来处啊!亦是我的去处!掬一抔黄河两岸的黄土热泪纵横,这是我的发源地啊!我是华夏的子孙!排一列长长的队伍购一张窄窄的车票,再累再挤也要回家去!家里有我的妻儿父母!

有多长的交通线,就有多少逶迤的思乡情;历史的道路有多长,就有多长的回乡路;历史的长河有多长,就漂泊着多少的乡愁;有多少乡愁,就有多少催人泪下的慨叹。

“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的诗句里是浓浓的乡愁,一唱三叹,写尽海峡那边的遥望。“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貌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离别后/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席慕容的诗句里是对故乡乡音乡情永不忘怀的铭记。更有那“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的急切渴望。所有文字的寄托,都只为了那日夜萦怀魂梦相牵的乡关!

乡愁席慕容范文第5篇

山高水长,乡愁依旧;

月光如水,情怀依旧。

您站在那寒岩峭石之上,饱经沧桑的面容分外忧虑,您多想越过这弯浅浅的海峡,尽情地拥抱祖国大陆;又有多少次您寄走自己的哀伤,让那小小的邮票载着自己回到那经常梦到的家乡。站在月光笼罩的墓碑前,您无语、无泪。如今,这弯浅浅的海峡阻断着您的脚步,但却阻止不了您的思念。您长长的叹息,深情地眺望,无奈呀,您只是一个归心似箭的游子。余光中爷爷,您有着和别人一样的亲情,却更有着道不出的苦楚和伤愁。

月色依旧,人却无眠;

重山叠水,笛声依然。

凄婉的笛声又一次在孤月高悬的晚上响起。站在阴山下,您总不愿离去,涛声依旧,却再不是梦中的回忆;苍莽的山巅,有您最熟悉的清香。席慕蓉奶奶,多愁善感的您,看看吧,这曾是您无数次在梦中走过的故乡,这曾是用您的生命之笔勾勒的祖国河山。今天,这里会留下您最美好的呼唤,那如泣如诉的长城谣,承载着您多少诉不尽的乡愁……

悠悠岁月,思念不减;

月色如纱,云聚云散。

独倚寒窗,寂寞袭人,和您相伴的,除了淡淡的月儿,就是那片早已干枯的槐树叶,但那却是来自家乡的珍宝哇,它飘然从树上坠落,却难以回到生养它的故土。纪弦――少小离家的游子呀,只有在大洋彼岸做着回家的梦,只有在梦中回到飘着槐花香的故乡,在梦中吮吸着故乡熟悉的味道,在梦中尽情地亲吻家乡的一草一木。醒来的时候,月已高悬,泪湿衣襟。月光虽柔,却无人共享;良宵虽美,却无人共度。那“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哇……

槐叶飘,向故乡。

而今天,海外的游子呀,却已越过海峡而来,越过大洋而来。不再像孤鸿般的独来独往,“越鸟巢南枝,胡马依北风”,他们已有巢可栖,落叶归根已不再是梦中的渴望。

月色依旧,风声依旧,在月光下,海浪的呼吸依旧甜美,悠扬的笛声再次响起。

(指导教师 甄秀娟)

【简评】

相关期刊更多

湘潮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湖南省党史研究室

中华民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中学语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