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无形资产定义

无形资产定义

无形资产定义

无形资产定义范文第1篇

一、无形资产涵义综述及比较分析

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即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1998年12月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8号(IAS38)中对无形资产所下的定义为:“无形资产,是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生产或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我国财政部在2006年2月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无形资产所下的定义是:“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对比国际和国内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可以发现,我国关于无形资产的定义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有关无形的定义基本相似,且各机构均强调无形资产“无实物形态”和“可辨认性”的特征。这就将原准则中界定为无形资产的商誉排除在现行无形资产范围外了。根据国际会计准则,无形资产主要包括:1.市场资产。品牌(如企业品牌、服务品牌);与客户的关系(如长期客户、销售网、分销渠道);合同(如特许经营权协定、专利使用权协定)等。2.知识产权资产。专利权、计算机软件、互联网上的域名、版权、商标、商业秘密、技术秘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等。3.组织管理资产。领导者能力、企业文化、企业管理方法、信息技术交流、网络工作系统、融资关系等。而在我国,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和土地使用权。就无形资产范围界定而言,可以看出,国际准则中在无形资产范围处理上更为灵活,覆盖面更广;而我国的无形资产范围界定更为具体,采用了列举式,范围较小。

二、无形资产概念及范围的具体剖析

(一)无形资产定义的表述细节探讨

具体来看,我国准则中关于无形资产的界定,仍存在表述模糊的地方,值得进一步探讨,并且,随着多种经济形式的出现,无形资产的范围界定也值得进一步商榷。

1.“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表述分析

在无形资产所属问题上,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明确表示无形资产是“企业持有的”,强调了无形资产的归属问题。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亦强调了企业所属权问题,只是在表述上,我国无形资产定义中表述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拥有”是指企业具有无形资产的所有权;而“控制”,是指企业有权获得某项无形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同时又能约束其他人获得这些经济利益;准则中解释为无形资产的使用权。

该表述看似遵照了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强调无形资产为企业所控制时,虽未取得所有权也可进行确认。但就无形资产的特殊性而言,无形资产具有排他性;当企业控制了该项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并约束了其他人获得这些经济利益,即该项无形资产就是企业所拥有的一项资产。在这点上,无形资产的拥有与控制并未分离,且涵义是一致的。在此,建议在无形资产权属问题的表述上,可借鉴国际准则中相关的表述,表述为“企业持有”即可。

2.“无实物形态”的标准界定问题

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在对无形资产定义中都强调了“无实物形态”。但对“无实物形态”的划分标准,国内外会计准则均未作出具体的说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对此仅进行了简单叙述,即“看不见,摸不着”的资产就是无实物形态的;定义依旧模糊不清。要理解“无实物形态”的涵义,首先得对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划分有明确认识。在我国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是按照资产的流动性进行排列,并没有关于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具体划分。

若仅按准则阐释的“看不见,摸不着”即为“无实物形态”的标准,报表内很多资产项目特别是金融资产都能满足“无实物形态”,可以将其划分为无形资产类。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以及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股票、债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等。而在实际生活中,我国大多数无形资产都属于技术、知识性范畴的“无实物形态”,并未将金融资产等列入范围。因此,在界定无形资产时,可在“无实物形态”的表述前加上相关限制性的表述,以免产生歧义。

3.“非货币性资产”的相关分析

非货币性资产是相对于货币资产而言的。在《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对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了以下阐述:“非货币性资产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根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确定的。”根据非货币性资产的相关阐述,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转换债券等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由于其带来的货币金额流入和时间是不固定的,均属于非货币性资产范畴。而上述资产又均为企业所拥有,且不具有实物形态,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并具有可辨认性。以上金融资产均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遵照定义理解,则上述金融资产均属于无形资产,这样无形资产涵盖范围无疑是扩大了。

(二)无形资产定义的相关修订

在界定无形资产时,可以考虑将列报无形资产的内容进行具体化并修订其部分概念,以避免误解和歧义。托马斯·A.斯图尔特(1997)曾提出了无形资产“具体化”的修订建议,他认为列报的无形资产等同于智力资本,包括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在我 国,茅宁(2001)基于价值创造对无形资产进行界定:“无形资产是指由企业创新活动、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实践所形成的非物质形态的价值创造来源,它具体体现在企业的探索能力、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等方面。”而樊利平(2008)认为,“现代意义上作为企业主要的价值来源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无实物形态、基于合同、法规或其他载体因而可辨认的、与企业经营、知识、技能、组织、市场和顾客等各经营要素相关并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非货币性及非金融性的无形财产和其他无形成果。”通过相关的文献分析看出,部分学者对无形资产定义修订主要强调了“非金融性”,这就将金融资产从无形资产中剔除,避免了模糊不清的概念;另外强调“与技术创新”相关,让无形资产的界定更具体;并将“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等因素划分为无形资产,无疑是与国际接轨,进一步规范了无形资产的核算,拓宽了无形资产的范围。

在总结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无形资产定义的相关修订:“无形资产主要是以知识形态存在的,及企业其他具有优势的经济资源;它是企业所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可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非货币非金融性资产。”

(三)无形资产范围界定的实施问题

根据当前经济的发展趋势,国际上无形资产的界定范围已有所扩大,美国已将“常年客户”等经济优势资源作为企业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予以确认和计量。由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我国目前对无形资产范围界定过分关注交易本身,而对与企业竞争有关资源缺乏规范指导,这将致使我国企业无法在报表上反映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经济竞争优势。

而在我国可纳入无形资产范畴的较成熟的经济资源有哪些,又怎样进行确认和计量,我国都没有相应的机构予以调查并列示公布。若以列举的方式将可纳入无形资产范畴的成熟经济资源明示并成立专门的评估机构,将更具操作性,同时也减少会计信息不真实的程度,从而进一步做到国际趋同。

三、完善无形资产定义及其范围界定的相关建议

(一)注重无形资产的实质与内涵,为其范围的界定提供专业指导

对比国内外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界定,可以发现,国际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界定范围覆盖更广;而我国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定义则采用了列举法,使无形资产的范围仅停留在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项目,而我国在无形资产的披露方面无法体现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优势资源。借鉴国际会计准则,我国有关机构在界定无形资产时,应重视对无形资产实质内涵的考虑,将知识创新、管理优势资产、人力资本等纳入无形资产项目进行考虑并予以披露。而对于企业,更要重视对无形资产的挖掘、形成与披露,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二)顺应经济的发展需要,完善市场调查评估体系

我国的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较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言仍有发展不够成熟、不够完善之处。比如:对企业的一系列优势资源还无法有效进行评估继而无法对此进行可靠辨认与计量。而国外有成熟的市场信息系统,有相应的机构每个月相关信息,对企业的相关评估指标容易取得。我国要扩大无形资产的界定范围,就要对企业相关成熟的经济优势资源取得专业评估。为此,我国应该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企业评估体系与信息披露的网络,使各类企业在对无形资产界定和计量时有标准可参照,有体系可对比。面对专业性较强和较复杂的无形资产时,应利用专家工作,使无形资产披露信息更加具有公信力。

(三)加强无形资产理论研究,进一步完善无形资产准则和运用指南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无形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将会更加广泛,这也为无形资产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4年对国际会计准则(IAS)38号无形资产会计准则再次进行了修订,在无形资产初始计量方面,在计量及摊销上都作了有关调整,更加考虑“未来”的经济利益,这无疑更突出了资产的特性。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关于无形资产界定的相关规定,仅散落在第6号准则中,很多细节问题仍无法通过准则与指南找到解决途径。因此,为了顺应经济的发展,突出无形资产在经济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应建立更完善的无形资产应用指南,对无形资产的定义进行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并重新规范其界定、计量方法、披露形式等;对其确认及价格评估等方面提供更加具体的解释与阐述。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S].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10).

[3] 国际财务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组织,译.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4]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无形资产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 会计确认

一、无形资产的含义与特征

(一)无形资产的含义

我国无形资产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为“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主要强调了可辨认性,取消了原有准则中的商誉内容,将企业合并产生的商誉并入到《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规定只有在非同一企业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才能产生商誉,而同一企业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不能产生商誉,差额只能调整资本公积。

国际会计准则(IAS38)第38号将无形资产定义为“能确指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资产”,也将商誉排除在无形资产之外,对商誉的会计处理由《第22号国际会计准则—企业合并》规范。IAS38认为,商誉本身是不可辨认的,因此不属于无形资产的定义范围。相应地自创商誉也不应确认为资产,因为它不是能够可靠计量并由企业控制的可辨认资源。

《美国会计准则—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第142号(FASl42)将无形资产定义为“没有实物形态的流动和非流动资产,不包括金融工具及递延所得税项资产”。无形资产也分为可确指的和不可确指的,可确指的无形资产能够可靠地计量,与商誉分开确认,商誉是不确指的,并且对内部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做出了具体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主要是参考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各国对自创商誉都不予确认,这一问题是世界范围内会计界的争论焦点。无形资产的概念应与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加以区别,自创商誉不能被准确计量,它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并不能否认它是无形资产。

我国无形资产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可辨认标准是:

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是否可以转移或分离。具体说来,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国际会计准则》的可辨认标准几乎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是相同的,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了经济寿命超过1年,并列举了可辨认的无形资产是指专利、版权、品牌、客户名单、商标以及其他能够与相关的实物资产分别转移的权利。美国无形资产准则中对可辨认的规定同我国准则的规定一致。

(二)无形资产的特征

1.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并能为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无形资产作为一项资产,具有一般资产的本质特征,即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并能为其带来未来经济利益。通常情况下,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无形资产应当拥有其所有权并且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但在某些情况下并不需要企业拥有其所有权,如果企业有权获得某项无形资产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并能约束其他方获得这些经济利益,则表明企业控制了该无形资产。例如,对于会产生经济利益的技术知识,若其受版权、贸易协议约束(如果允许)等法定权利的保护,那么说明该企业控制了相关利益。客户关系、人力资源等,由于企业无法控制其带来的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不应将其确认为无形资产。

2.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无形资产通常表现为某种权利、某项技术或是某种获取超额利润的综合能力,它们不具有实物形态,比如,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等。需要指出的是,某些无形资产的存在有赖于实物载体,比如,计算机软件需要存储在介质中,但这并不改变无形资产本身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特性。在确定一项包含无形和有形要素的资产是属于固定资产,还是属于无形资产时,需要通过判断来加以确定,通常以哪个要素更重要作为判断的依据。例如,计算机控制的机械工具没有特定计算机软件就不能运行时,则说明该软件构成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该软件应作为固定资产处理;如果计算机软件不是相关硬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则该软件应作为无形资产处理。

3.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要作为无形资产进行核算,该资产必须是能够区别于其他资产可单独辨认的,如企业特有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其具有可辨认性:一是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交换。二是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如一方通过与另一方签订特许权合同而获得的特许使用权,通过法律程序申请获得的商标权、专利权等。商誉通常是与企业整体价值联系在一起的,其存在无法与企业自身相分离,不具有可辨认性,不属于无形资产。

4.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非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以外的其他资产。无形资产在持有过程中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情况不确定,不属于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二、无形资产确认的相关条件

我国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如下:“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会计确认条件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二是与该资产相关的预计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三是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我国在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上仍坚持采用货币计量原则。第(2)点要求与该无形资产相关的预计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这说明无形资产确认上保持了以往的谨慎性原则,只有在未来很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时才能在会计上予以确认。因此,对于企业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在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都有很大的争论,将它资本化还是费用化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现行会计准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充分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在谨慎性和真实性原则的指导下选择了较为折中的处理方式,将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费用,分为研究阶段的费用和开发阶段的费用两部分:对于不能确定能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研究性费用支出费用化,将预期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可能性较高的开发阶段的支出费用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

三、现阶段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确认存在的问题

(一)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过于狭窄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企业无形资产的范围比较狭窄,加上企业自身对企业无形资产不够重视,导致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核算项目过少,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拥有情况揭示不足,不利于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使用。目前,我国会计核算范围内的无形资产有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特许权、商标、土地使用权、著作权和商誉,而且,企业会计准则只承认因产权变动的而产生的商誉,对企业自创商誉不予确认。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企业无形资产存在以下特点:一是我国企业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平均为10%,相对于国外企业的40%而言明显偏低;二是我国企业的无形资产构成比例不合理,无形资产中的土地使用权所占的比重偏大,在多数企业中土地占无形资产的比例接近50%。在一些机械制造企业,无形资产仅仅包括企业的土地使用权,这表明企业存在两种问题:一是企业对无形资产的投入不足,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缺少足够的投入;二是企业对自身无形资产核算体系不健全,对商标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在我国上市公司报表中未能完全反映。

(二)无形资产确认的成本失真

无形资产的确认也可以划分为初始确认与再确认,这是无形资产进行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必然过程。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是指当一项交易或业务发生时应当判断该项业务是否应当进入企业的会计系统,并判断是否构成无形资产以及该无形资产的种类;再确认是指无形资产在确认入账之后,发生影响其价值的变动时进行的会计处理活动。当期,无形资产初始确认按照历史成本作为基础,而将历史成本与摊余价值的作为进行再确认的基础。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企业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维护、创新和开发等,才能保证合理确定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价值,因此,传统的无形资产确认标准将会大大降低无形资产的相关性,对无形资产的可靠性与正确性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当期的无形资产确认标准一方面限制了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使得无形资产的项目种类和数量明显偏少,另一方面对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的可靠性、相关性、及时性等会计信息质量也带来了不利影响。

四、改进企业无形资产会计确认的建议

(一)重新定义无形资产的概念

《国际会计准则38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指为用于商品或劳务的供应、出租给其他单位、或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资产。”从国际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来看,无形资产必须是可以辨认的,以便与企业的商誉进行区分。客户组合、市场份额、客户关系、客户信赖等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因素,但是由于缺乏法律保护,企业无法对客户、市场进行控制,因此对于因此带来的经济利益也就缺乏控制能力,所以,这项项目不符合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另外,企业内部产生的商标、刊头、客户名单和本质上类似于以上项目的项目也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按照我国企业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规定,自创商誉不应当纳入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但总体来看,我国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以及无形资产的价值相对于国外同行业企业偏低,这与我国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偏低有着密切联系。

是否属于无形资产是无形资产确认的问题,而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多少是无形资产计量的问题,因此,对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的定义,即“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需要作出调整,因为一项资产是否可以辨认更多的涉及到的是无形资产能否可靠的计量,而不应该成为判断一项资产是否属于无形资产的依据。其次,从无形资产的研究开发目的和实际效果来看,企业无形资产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从而使企业获取超过社会一般盈利水平的经济利益,如果企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只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企业显然不会有动力去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新专利,因此,企业无形资产应该强调其“预期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

(二)扩大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

现行会计准则下,无形资产的确认基础是权责发生制,要求各项会计处理获得都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必须取得完整的会计凭证,因此,使得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局限于专利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商标权、著作权。对于企业外购、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因为可以获得相关的会计原始凭证,可以辨认并确定其成本,因此能够予以计量,而许多其他形式获取的符合无形资产特征但没有相应的交易活动和原始凭证,导致无法确认该项无形资产。以企业的人力资本为例,在雇佣合同期内,企业的人力资本符合无形资产的特征,应当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确认,因为没有直接的业务活动与之相关,导致在会计上没有专门对人力资本进行会计处理。但是,在企业的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却是公认的、不可或缺的,因此,必须重新审视无形资产的传统确认方法,扩大无形资产的范围,使企业的无形资产能够得到充分全面的反映。无形资产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体现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力的无形资产,即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反映企业与市场相互关系并且能够给企业带来潜在利益的各种要素的总和,例如公司名称、企业品牌、服务品牌、顾客、长期客户、业务伙伴、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等。

2.体现企业创新能力的无形资产,例如企业所拥有的各项专利权、商标权、版权、商业秘密、专有技术等。

3.体现企业内在发展潜力的无形资产,如企业经营方法、企业文化和管理信息体系、网络工作系统等。

4.体现人力资源的无形资产,如整个员工教育状况、知识能力、工作技巧、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

(三)采用多种价值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无形资产的确认

鉴于无形资产获取形式的多样性以及获得未来经济利益的多样性,在无形资产的初始确认与后续确认过程中,企业要贯彻实事求是,灵活应用的原则,采用多种价值形式相结合的方法确认无形资产。在无形资产的初次确认时,如果有历史成本可以参照,就按照历史成本作为入账基础;在没有历史成本的情况下,可以按照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的价值作为确认依据,由于评估价值相对而言更为准确,是对无形资产真实价值的量化反映,因此有利于企业解决企业自创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保证企业无形资产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资产总体规模报告的正确性。在后续确认时,将评估价值作为确认依据比用摊销后的净值更为客观、准确,也适应了无形资产不确定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无形资产;高新技术企业;价值计量

一、国内外文献回顾

(一)无形资产概念及分类

美国巴鲁・列弗教授认为:“无形资产、知识资本和智力资本这几个词是可以相互替换的。一般地,会计学的文献中使用无形资产的概念,经济学家使用知识资本的概念,管理学和法律学书中使用智力资本的概念。尽管在不同领域中对无形资产的称呼不尽相同,但是这些概念所指的本质涵义是相同的,都是对未来收益的非实物形态的要求权。”

1.无形资产的概念

无形资产概念一般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来进行定义。

会计学界主要是从狭义角度对无形资产进行研究。王维平、刘旭(2002)认为,狭义无形资产是指可以从企业或组织的财务、统计报表上直观地看到其价值总量和消耗量,有可确指性的、能够独立存在和运行并计价和核算的无形资产。狭义无形资产的定义一般包括固定资产观、权力观、超额收益观、无实体观。于玉林(2007)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一定主体拥有或者控制的、长期使用但没有实物形态的,并预期会带来经营效益、能以货币计量的资产。殷勤凡(2001)指出:“所谓无形资产是指虽没有实物形态却能为企业创造出经济利益的资产。”但是,这些学者一般都只从无形资产的某一特性出发对其进行定义,缺乏全面性。

管理学、经济学主要是从广义角度对无形资产进行定义。汤湘希(1997)认为,无形资产应是不具有实物形态、却能为企业长期带来收益的法律或契约所赋予的特殊权利、超收益能力的资本化价值以及有关特殊经济资源的集合。Lynn(1998)认为智力资本是为了生产高价值资产而被具体化、捕捉到以及能发挥杠杆作用的智力原料。

2.无形资产的分类

国内外对于广义无形资产的分类研究较多,主要观点如下。

Stewart(1994)认为企业的智力资本主要是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客户资本构成的,即 “H-S-C”结构。

茅宁、王晨(2004)以价值网络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无形资产的“H-S-R-R”结构,并指出:整个无形资产的体系向个体和社会两个微观和宏观不同方向扩展,在个体层次上是人力资本,在组织层次上是组织资本,在组织间是关系资本,企业价值网络对社会网络的嵌入过程形成企业的声誉资本。

潘娜(2007)认为,可以从无形资产的法定核算和价值管理两个视角对其进行分类。法定核算的无形资产是指纳入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下列无形资产。价值管理则着眼于对企业价值创造做出贡献的无形资产,包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关系资本和声誉资本等。

(二)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方法

1.传统方法及其拓展应用

早期的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方法主要包括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等,主要是从会计学角度进行理解,采用的是财务方面的数据。

朱泽、徐金发(2000)融合技术型资产重置成本评估法,对现有的收益现值法进行修正,使其更为符合现实情况。

斯滕斯特(1997)提出无形价值计算法(CIV),该方法用行业平均资产回报率乘以公司3年的平均有形资产,计算出有形资产的平均年收益,再将其从上面税前收益中减去,扣除所得税后就得到公司无形资产的超额收益。最后用适当的资本成本为贴现率,计算出无形资产超额收益的现值。

在成本法的研究方面,Roberts,Eric,MAI.(1990)将已有的成本理论应用于实践,并根据实践对已有理论进行一些经验性的探讨。

2.期权方法、平衡记分卡等创新型方法

近年来随着无形资产理论的发展,其外延越来越大,非传统方法主要是对广义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计量,如期权定价方法、平衡记分卡方法、指标体系成分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对于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不再仅仅局限于财务视角,而是拓宽到金融、管理等角度。

Damodaran (1996)简要介绍了实物期权方法在资产评估领域的应用,特别是从另外一种视角介绍了运用期权思想为专利技术估价的方法。

爱德文森主导设计的“Skandia智力资本导航器”采用权重值和财务指标生成总体智力资本价值以及衡量智力资本效率的相关系数,二者的乘积即为组织的智力资本。该模型将公司的未来和现在联系起来,为公司的智力资本管理和报告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和工具。

卡普兰和诺顿提出平衡记分卡法,他们认为组织绩效应该从财务角度、顾客角度、内部运作流程视角、学习和成长视角四个方面进行度量。

巴鲁列夫(2001)提出了无形资产的价值链记分板。该方法以创新为主导,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无形资产在创新三个阶段的价值创造机制。

综合以上学者的研究发现,现今学者对于无形资产的计量多从广义的角度,结合财务与非财务等方面来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为准确计量无形资产的价值奠定基础。

二、高新技术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相关问题分析

(一)无形资产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资源基础论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构建在企业所拥有的异质性资源上的,资源在企业之间的“非完全流动性”使企业拥有稀有、独特、难以模仿的资源和能力。在当今发达的市场经济下,企业可以快速自由地从市场上获取那些有形资产资源,因此,有形资产一般是非稀缺的。根据“资源基础论”的基本思想,这种非稀缺的、可模仿的普通资源,虽然可以用于确保企业的生存,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但是不可能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既然有形资产一般不具有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潜力,那么,能够为企业创造持续竞争优势的只能是某些无形资产了。因此,对无形资产实施有效的管理对于企业建立持久的竞争优势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固定资产一样,对无形资产的管理离不开对其价值存量和流量的测度。只有在明确企业现有无形资产价值存量的基础上,才可能真正地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防止资本配置效率低下、无效投资等问题的出现。

(二)高新技术无形资产价值计量问题分析

1.会计报表计量的无形资产范围过于狭隘,未能真实反映其价值

由于无形资产的特殊性,它已经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重要的经济资源之一。但是,资产负债表上只将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确认为无形资产,而没有反映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润的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资产的价值。

另外,在会计报表上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反映的是企业取得无形资产所支付的确定成本,是企业未来应该摊销的费用额,而不是该无形资产能给企业未来带来的经济价值量。而高新技术企业的价值源泉主要就是无形资产,因此,对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全面的计量,是十分必要的。

2.现有无形资产计量方法存在缺陷

(1)整体评价方法笼统计量,缺乏详细信息

无形资产价值的计量方法包括市场法、成本法、收益法、托宾Q值法、无形资产计算法等整体评价方法,这些方法以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为主,没有重点评估企业核心能力指标,仅对无形资产进行了笼统的整体计量,忽略了不同种类无形资产在价值计量方面的差异性,不能体现各类无形资产的具体价值及相关信息。在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的实践中,不仅需要知道整体的无形资产价值,而且还需要明确个别无形资产的具体数字。

(2)分类评价法缺乏行业针对性

近些年,国外学者又相继提出了无形资产监控器、资本审计计量模型、价值创造指数等分类评价法。

分类评价法在对无形资产进行细分的情况下,分别对每一类无形资产进行评价,注重无形资产各自的特性和动态变化。但是,由于不同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并不完全相同,如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中,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占绝大比重。商业企业中关系资本和组织资本所占比重相对较高。而这些模型并没有对企业类型进行划分,缺乏针对性。

(3)系统评价法为关注动态过程,可操作性差

系统评价法主要包括平衡记分卡、斯坎迪亚导航器、价值链记分板等方法。这一方法主要是将无形资产的评价与企业的能力、知识积累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体系。但是这种方法主要关注企业内部无形资产的静态平衡状态,对于动态的转化过程关注较少,而且这些方法的可操作性比较差。

三、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方法的选择

(一)无形资产价值计量内涵及分类的重新界定

1.无形资产内涵的界定

学术界和实践工作者等并没有对无形资产的定义达成一致意见。本文认为,应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定义无形资产。狭义无形资产,是指会计学意义上的无形资产,一般强调其可计量性和可辨认性,可以从会计报表中获取相关数据。广义的无形资产则主要应从管理学和经济学角度进行定义,涵盖一切能为企业创造利润但是又不属于现有会计法律法规所规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范围内的一切资产。

作为无形资产其根本特性就是“具有高于一般水平的获利能力”。因此,本文在综合以前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广义角度将无形资产定义为:企业拥有实质控制权,能为其带来超额收益的一切经济资源。

2.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方法内涵的界定

本文所使用的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方法主要是从价值管理的角度出发,不单纯局限于会计报表的相关数据,而是将财务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构建一个指标体系,更注重无形资产未来的发展及其对企业的贡献。

3.无形资产分类的重新划分

本文主要是按照科技部、财政局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4月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企业主营业务的经营范围和科技人员比重为主,结合研究与开发(R&D)支出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等相关条件来确定高新技术企业的范围。

高新技术企业和传统企业的最大区别就是其价值创造的源泉主要是无形资产,包括专利、专有技术、人才、管理和投资机会等。技术含量的高低是衡量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价值及其发展前景的主要指标之一。

通过研究发现,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在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中占据主要地位。因此,本文将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分为人力资本、技术资本、组织资本、关系资本四大类。对于企业来说,人力资本的所有权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本只是企业控制的资产;组织资本和技术资本的所有权属于企业;关系资本的所有权部分属于企业。四者产权属性的差异造成四者对企业来说的控制权限上有所差异。

人力资本是指企业员工所具备的创造价值的各种技能和知识经验的总称,是在特定环境下可为控制主体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除了个人的知识、专长和技能外,人力资本还包括企业作为一个整体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的动态变化而不断学习、创新的能力。人力资本是能动的资本,可以通过生产劳动的转移、交换,实现价值的增值,兼有存量和流量的特点,是企业创新和改进绩效的动力源泉。人力资本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且无法取得其所有权,企业只能以“租赁”(即雇佣)的形式获得它们。因此,企业应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使员工的潜力得以最大的发挥,促进员工头脑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技术资本是指企业创造和拥有的以技术及其载体为成果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企业的专利、专有技术、版权、技术开发成果、新产品、新工艺、技术资料、技术标准、高科技含量制造系统等。

组织资本是指企业长期创造和拥有的能够使企业正常运转、组织系统化的知识和能力,其价值在于把各种资源有效凝聚起来,在组织层面积累并嵌入组织正式关系结构和流程中,从而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如企业的组织结构、治理结构、企业制度、流程、企业精神、企业文化、管理模式与方法、信息系统等。

关系资本是指企业与消费者、供应商、有关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建立的关系和渠道,以及所能获得的各种资源和价值,如成功的市场营销网络、忠诚的顾客、商誉、公司品牌、稳定的供应商和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等。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客户资本,包括与供应商的关系以及价值链上其他参与者的关系。

在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的构成中,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是企业创造和实现价值的核心和基础;关系资本为实现这一价值提供外在条件;组织资本则主要是为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提供平台和环境支持。四者缺一不可, 相互影响,共同作用。

(二)无形资产价值计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分项评价法,专门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可以采用“先单项,后整体”的评价思路,即为每一类无形资产编制一套价值评价指标,以企业所在行业的相应水平作为衡量企业各项指标的参照物和标准,得出各项指标值;然后以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即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1.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是公司竞争力的标志,在高新技术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它具有双重性,即自然属性(有用性)和社会属性(获利能力),而且,人力资本具有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两种价值表现形式。个体价值的计量以个体掌握的知识内容和应用为基础;群体价值的计量应考虑群体内个体掌握知识的相互作用、知识结构的互补程度、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行为、组织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在计量人力资本的价值时,应该采用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同时计量的方法,从而实行人力资本价值的模糊计量。本文认为人力资本可以分为管理型、技术型、生产型等三种。管理、技术型与生产型人力资本的确认与计量应区别对待,实行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相结合。生产型人力资本的价值主要是指企业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所创造的价值,基本可以通过其工资水平等来进行计量。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主要考虑技术、管理型人力资本的计量。

人力资本的计量指标主要包括人力资本素质、人力资本规模结构、人力资本的效率三个方面,涵盖了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人力资本素质主要包括员工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员工经验值、继续学习能力。人力资本规模结构主要包括研发人员数量、管理人员数量、具有管理类和工程类硕士学位的员工比例、大学本科学位人员比例。人力资本效率主要包括员工忠诚度和人均市场价值。其中员工忠诚度主要是指员工流失百分比、雇员平均服务年限等。

2.技术资本

技术资本指标主要从技术资源状况、研发应用状况、技术自身状况三方面来考虑。技术资源状况类指标主要包括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额、技术改造比重、研发费用比重、专业技能内部推广率。企业的研发应用能力主要考察项目开发数目、投产率、技术附加值率(产品中先进技术的含量)、引进技术的吸收能力(成功项目占引进项目的比重)。技术自身状况包括技术开发成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技术成熟程度、技术法律状况、技术更新周期、技术投资回报率。

3.组织资本

组织资本指标主要涵盖组织信息系统、企业文化资本和组织结构。组织信息系统方面的指标包括信息技术先进度和内部网络系统化程度(主要以企业业务信息化程度来度量)。文化资本指标包括企业文化及其对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经营理念和文化整合程度。其中,经营理念主要是指企业使命及其符合环境、市场变化的程度;文化整合程度主要是指公司内各公司(尤其购并公司)间的文化融合程度。组织结构指标包括企业制度、公司治理结构等。企业制度是指员工行为规范、管理标准、操作程序的情况。治理结构主要考察企业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完善度。

4.关系资本

关系资本指标主要从客户关系、供应商关系、合作伙伴关系三个方面来考虑。客户关系资本指标主要包括客户忠诚度、客户渠道数量、客户满意度、品牌知名度等。供应商关系指标包括供应商数量、合作时间、合作满意度。合作伙伴关系指标包括战略联盟数量、合作时间等,可根据合作目的灵活设置(见表1)。

由于无形资产划分成的四部分差异很大,无法用统一的评估方法进行衡量,因此本文采取运用多种不同方法评估知识资本的各个部分。比如对人才资本的评估可以采用面谈、知识测验、自我评估、上级评估、同事评估、档案记录评估等方法;对技术资本的计量可以采用市场需求调查、投资回报率分析等方法;对关系资本的评估可以采用客户调查、客户访问、销售费用分析、竞争优势分析、成本分析、投资收益分析等方法;对组织资本的评估则可采用内部基础设施调查、员工访谈等方法。此外,也可以采用专家打分法。在评分之前,需要以该高新技术企业所在行业的平均水平为基准设置标准值。进行评分时,将企业现有指标数值与价值评分表所列指标的标准值相比较,算出每一个指标应得分数;然后相加得出总分。

在核算这四部分无形资产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企业中各部分无形资产的比重;然后进行加权求和,从而得到无形资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巴鲁・列弗.无形资产――管理、计量和列报[M].王志台,唐春霞,杨明,译.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

[2] 王维平,刘旭. 广义无形资产及其功能分析[J].北京:管理世界,2005(11):166.

[3] 于玉林,吉全贵.现代无形资产专题研究[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3.

[4] 殷勤凡.知识经济下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创新[J].天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2):45.

[5] 汤湘希.论无形资产范围界定[J].武汉: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1):72-75.

[6] Lynn, B. 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in the new economy: Bringing th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in-to the management 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998, 16(1/2/3): 162-176.

[7] Stewart, T.A.Your company's most valuable asset: intellectual capital[J]. Fortune, 1994, 130(7):68-74.

[8] 茅宁,王晨.以无形资产为核心的价值创造系统[J].北京:科学学研究,2004(8):406-407.

[9] 潘娜.基于价值创造的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信息披露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7:17-18.

[10] 朱泽,徐金发.对一个技术型资产收益法评估算式的再质疑――兼与陆飞先生商榷[J].北京:科研管理,2000(7):72-75.

[11] Roberts, Eric, MAI. Nursing homes-cost approach[J]. The Appraisal Journal, 1990(2):58.

[12] 王志强,梁明锻,陈培昆.实物期权理论及其在资产评估中的应用[J].北京:中国资产评估,2005(1):14-18.

[13] Eddvinsoon Leif, Kitts Brendan, Beding Tord. The next generation of IC measurement-the digital IC-landscape[J].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2000(03):263-272.

[14] Robert S.Kaplan, David P.Norton. Using the balanced scorecard a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system[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1996(02):75-85.

[15] 赵顺龙,等.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75-77.

[16] 董必荣.不同资产的战略地位和财务地位差异评析[J].北京:中国工业经济,2005(8):97-98.

[17] 张旭.无形资产对企业价值贡献评价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8:26.

[18] 王兴元,成冰.企业知识资本内涵及其评价研究[J].天津: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9):110.

[19] 金加林,吴育华.智力资本度量方法的比较与评价[J].呼和浩特:科学管理研究,2004(12):105.

[20] 刘卞生.人力资产的评估[J].呼和浩特:科学管理研究,2000(6):19.

无形资产定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无形资产,评估风险,风险防范

一、无形资产的定义

无形资产的概念源于美国经济学家托尔斯·本德,包括无实物形态、具有超额获利价值和能持续发挥作用这三点涵义。国内外对无形资产还没有形成共识,目前对其的定义方法有比较法和列举法。如无形资产是有形资产的对称,是无物质实体的资产是从比较法的角度予以定义,而美国的哈特菲尔德于1927 年提出的无形资产的涵义是指专利权、版权、秘密制作法和配方、商誉、商标、专营权及其他类似的资产则开创了列举法定义无形资产的先河。之后又有不同学者对其不断的完善。本文所指的无形资产是广义的无形资产。

二、无形资产风险的体现

由于其性质的特殊,无形资产评估风险可能会使评估结果与客观价值存在偏差,从而误导交易双方而引发纠纷。无形资产评估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估对象的不确定性。《资产评估操作规范意见(试行)》将专利权、专有技术、生产许可证等列举为无形资产,但近年来出现的客户价值、营销网络、企业综合人力资源、企业管理水平、网址和域名权等新型资产等都具有被列举的无形资产同样的性质,却没有被收录。法律没有列举而实际又存在的无形资产是否是评估的对象?对这些无形资产进行评估尚无可参考依据和公认的标准,各评估机构只能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评估,导致评估结果没有可比性。另外,企业某项无形资产价值的实现可能是由于另外几项无形资产的综合效应,这便造成了无形资产的交叉重复评估。例如海尔商标是对海尔商品的质量、性能、服务等因素的标识,综合反映出海尔企业的生产经营水平,融合了海尔企业的商标权、专利权、专有技术、营销网络、客户价值、管理水平等多项无形资产,这便给海尔商标的评估带来了困难,容易造成重复评估。

(二)评估方法的选择受限。无形资产评估主要用于对外投资和转让,其转让的是收益能力,其使用权和所有权具有可分离性。因此无形资产的交易价格主要取决于它所创造的超额收益。从评估对象和市场条件看,无形资产的投入产出具有弱对应性,账面成本具有不完整性和虚拟性,加之研制与开发耗费的非标准性,这些特征都限制了成本法和市场法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应用,而使收益法成为评估无形资产的首选方法。在收益法评估无形资产中,必须确定收益额、收益期限和折现率这三个基本指标。但无形资产的收益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状况、行业竞争、外界市场环境等,企业收益额预测不确定性非常大。同时,无形资产的收益期限除了法制的保护期限和合同约定外,还受到科技发展的冲突,无法准确预测和确定。最后,无形资产的折现率由于受到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和评估机构的主观判断的影响,难以合理确定折现率。

(三)评估主体的执业风险

执业风险主要指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在执业中业务素质未达专业要求或违反职业道德而导致评估结果失实,使评估报告使用者权益受到影响,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因此承担诉讼或仲裁及赔偿责任等风险。知识、技术型无形资产,专业性强且种类繁多,在公开市场上难以找到参考物,需咨询相关的专家;某些无形资产如非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对外是保密的,信息资料和技术经济参数的收集较困难,加之评估中很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不仅增加了无形资产评估的困难,并且对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发育没有完全成熟,资产评估行业不规范,由委托方提供数据和资料,评估结果的真实性存在一定的质疑。

(四)评估结果的使用风险

评估结果使用风险一般是在评估工作结束后,外界各种相关因素出现并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无形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测主观性较大,市场因素变动多,但其实际价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因此,无形资产评估需要在严格的技术性能鉴别基础上,在较多评估假设条件下,借助于数学模型进行测算得出模拟价值。并以评估基准日为时间参照,按照无形资产实际状况对其进行的评定估算。由于无形资产评估的时效性和现实性特点,评估报告书通常约定有效期为一年。但是,评估报告书的使用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不按约定,策略性使用评估结果,或因使用人本身素质问题,不清楚此方面相关规定,从而引起评估结果使用风险。

三、无形资产风险的防范

(一)规范无形资产评估环境,完善无形资产评估法律法规。我国无形资产评估风险与当前经济中法律、法规的相对滞后密不可分。加强无形资产评估的理论研究,探索无形资产评估操作实务,完善的无形资产评估专业标准,使无形资产评估有法可依。其次,建立统一的资产评估信息服务网络体系,成立专门机构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与咨询,向评估机构提供可参考的市场平均风险报酬率、行业风险报酬率等信息,降低非市场因素的影响,从而规范资产评估行为。最后,强化行业协会的作用,形成良好的自律管理,保证资产评估市场行为和业务操作的规范化,使其真正成为履行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社会中介行业。

(二)评估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增强风险意识。评估机构应当努力塑造企业形象,树立以质量求发展,以信誉求生存的理念, 对于超出自身评估能力的资产业务,应不予接受。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建立评估损失理赔制度和评估风险保障机制,提高评估机构的风险承担能力。建立以评估质量为核心的绩效评估考核制度,促使员工积极提高评估的质量。加强职业道德观的建设,做好评估人员的后续教育,做到职业技能和道德修养的双提高。

参考文献:

[1]宗义湘,张润清,张洪杰.量化研究在无形资产评估中的意义及应注意问题【J】.经济论坛,2004,(19)

无形资产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市场经济;医院;无形资产;有形资产;管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663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331-02

1 前 言

无形资产是现代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形资产对于医院的作用和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医院无形资产的类型也在不断增多,无形资产在为医院创造利润的过程中担当起重要的角色,成为市场竞争的有力保障,加强市场经济下医院无形资产的管理,这对于现代医院的发展和成长都是相当有利的。本文着重市场经济下医院无形资产管理的研究分析,详情报道如下。

2 无形资产的阐述

21 何为无形资产 无形资产的英文名是Intangible Assets,指医院拥有或控制的无实物的可辨认非货币性的资产[1]。无形资产通常有广义、狭义两种形式来进行定义,广义上的无形资产主要指货币资金、应收帐款、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专利权、商标权等,因为它们统统都无物质性的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一般的通俗情况是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国内外也有许多的学者给予了无形资产专业及权威的定义,虽然在定义上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却都详细地反映出了无形资产的主要特性,即无实体、高收益、长期性以及独有性。

22 无形资产的种类 无形资产主要分为社会无形资产和自然无形资产,而社会无形资产一般指专利权(即国家专利机关依法授予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人对其发明创造在法定期限内所享有的专有权利),非专利技术(也被称为专有技术,即不被大众所知道的技术,但是又在生产或经营的时候应用到的,没有法律的保护,却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技术或经验),商标权(即专门在指定的商品或产品上使用特定的名称或图案的权利),著作权(作者对自己所创作的著作依法享有的某些权利),特许权(也被称为经营特许权、专营权,即企业在某一地区经营或销售某种特定商品的权利)以及土地使用权(即国家准许某企业对国有土地享有某时期的使用权)等。而自然无形资产一般是指不具实体物质形态的天然气、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等[2]。

3 无形资产对于医院的价值

现今,随着医改的逐步实施,各大医院间的市场竞争也日渐激烈。随着医院改革的逐渐加深,医院的资产运作将逐渐成为主导医院立足的关键所在。其中医院的无形资产既是提高医院有利生存的重要保障,又更是医院持续发展的主要战略价值所在。充分利用产业经济的科学手段,对医院现有的无形资产进行最大化的开发经营及合理管理,是当今市场经济下医院发展的重头戏,同时也对改善医院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总之,无形资产是医院实力的彰显,是医院的难能可贵的财富,需要合理地运用和管理,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4 市场经济下医院无形资产的管理强化

41 宣传管理 医院必须要加强无形资产意识理论的宣传,现在全球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的年代,科学技术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而决定医医院价值的第一条件就是知识与技术,以知识于技术为基础的无形资产已经逐步开始主导着医院的命运及其市场的价值[3]。大力宣传医院无形资产的理论和意识,可以从根本性的思想上改变医院各级工作人员对医院无形资产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在医院内外大力宣传和普及本院无形资产的优势,为日后医院无形资产的彻底贯彻管理建立良好的基石。

42 人才管理 医院必须要重视医院人才的管理,医院以技术为基础及以人才为中心的无形资产是一个医院的根本,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有效的人才系统管理与医院的发展是成正比的[4],倘若能够充分发挥医院各部门人才的主动性和其积极性,将不仅能够实现其自身价值,而且能促进医院无形资产的开发和增值。因此,医院要不断营造创新的学术环境和政策环境,逐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并建立起激励和约束相配套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鼓励知识分子充分发挥其潜能,不断开发新技术新成果,使其医院无形资产进入循环性的“永动力”模式。

43 制度管理 密切关注医院的日常运作,尽量完善医院人性化的制度,以医院最完美的医疗服务来帮助大众。建立恰当的部门,有针对性地管理无形资产,包括医院无形资产体制的改革(医院的无形资产依法进行体制的改善,透明化的监督形式)、无形资产科学的统计管理(医院无形资产要进行科学有效的财务会计统计,如有形资产一样建立一套无形资产的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无形资产持续性的投入(加大医院无形资产的持续性的投入,为医院的长期发展做好铺垫)、无形资产的维护(对本院的无形资产要进行合法的保护和维护,以免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5 结束语

无形资产是医院一种高效、无形的资产,对医院的发展和成长都是极具重要的存在,而在当今市场经济下医院对于其无形资产的有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仅是医院本身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我国科学快速发展的重要组成单元。我国大部分医院的高层管理者已经开始着重于对其医院无形资产的管理了,这对于现在市场经济下医院的实力和其竞争力都是有着明显效果的,而根据医院本身的情况,综合社会因素,多方面结合分析,再依法对其无形资产进行管理,方能达到其预期的理想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整体提高我国医疗水平的综合实力,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推动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肖莉浅谈医院无形资产管理[J]当代医学,2008,14(22):33-34

[2] 关兵论医院无形资产管理[J]医院管理杂志,20061,36(7):59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