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愁席慕蓉

乡愁席慕蓉

乡愁席慕蓉范文第1篇

异域

席慕蓉

于是夜来了

敲打着我十一月的窗

从南国的馨香中醒来

从回家的梦里醒来

布鲁塞尔的灯火辉煌

我孤独地投身在人群中

人群投我以孤独

细雨霏霏不是我的泪

窗外萧萧落木

(选自《席慕蓉诗集》)

【赏析】

席慕蓉除了爱情诗以外,有关乡情、乡思、乡愁的诗歌也不少,而且这类诗歌她写得更是情难自抑,更能使读者产生共鸣。席慕蓉曾于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异域》这首诗就写于那个时期。诗歌表达了她初到布鲁塞尔时想念家乡的真挚情怀。

诗句一开头营造了一种温馨的气氛。梦中,“我”回到了家乡,一切都那么美好,好似充满了醉人心扉的香气。然而,好梦难久,从思乡的梦中醒过来,窗外的街市灯火辉煌,而窗内却充满着十一月的寒气,“我”是那么的孤独、失落!这一切都是因为“我”身在异乡。

于是“我孤独地投身在人群中”,虽然人潮汹涌,但周围陌生的人也只能带给自己孤独。在这悲凉之时,窗外更是一片凄凉,昏昏暗暗的,只剩下“萧萧落木”,无人来问。窗外的萧萧落木、绵绵细雨、模糊的双眼、雨水和泪水,共同描绘出一幅感人至深的画面。在这样冷清的异域他乡,怎能不引发诗人的思乡之情?

结尾的现实与开头的梦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突出了夜幕降临,心里浮影的故乡、亲人在诗人心中的沉重分量。那时那地,“馨香”“细雨”“泪水”……无一不宣泄着诗人对回家的渴望。

【总结】

席慕蓉的文学创作涉及诗歌、散文和小说,而她的诗歌最具特色,成就也最高。席慕蓉的诗自然流畅,完全是从心中缓缓流淌出来的,全然没有雕琢的痕迹,浑然天成。

思乡的情绪、对爱情的信仰以及对时光与生命的理解是席慕蓉诗歌的重点。她的乡愁,不会因生活的变化而消失,也不会随文明的发展、世事的喧乱而淹没,那是一种忧郁的、缘于上古时代的渴望;对爱情的信仰则来自历史与现实的彼岸,来自她心灵的深处,绝对的宽容,绝对的真挚,绝对的无怨和美丽,它生长在灵魂的家园,照亮的是她整个人生的长河;在她眼里,她认为时光和生命是没有起始也没有终结的。这三个内涵汇成了她的诗歌所独有的情致与境地,浓缩成一个爱的世界,而那淡淡的感伤、空灵澄澈而又极富内涵的文字,又使她的诗歌具有美感。

乡愁席慕蓉范文第2篇

席慕蓉很诚挚,她可以担当得起这样的转变,或者说命运。

一见面,她就不停地说蒙古,从桌上随便找到一张纸,就画博物馆里蒙古的玉器给我们看,一说到蒙古,她的眼泪就扑簌地往下流,常常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她终于找到了家乡,但是却知道永远都回不到她真正的家乡去了,她妈妈乡愁中的千里松漠已经一棵松树都没有剩下,她爸爸的家已经成了废墟,她心目中肥美的草原其实是风沙滚滚的荒漠。但是她回家,却有族人千里相迎,滚滚黄土坡上,有人端着奶茶,有人带着酒壶,有人为她隆重地穿起蓝色的蒙古长袍,牵着马,有人为了这样的相见泪水涟涟,端着一碗酒,却久久说不出话来。她的家乡这样竭尽全力将她迎入怀中。

记得我曾经要求过,要跟她一起回蒙古去。到底何处是我的家乡?我不知道,我的出生地对我来说是陌生的,我的祖籍对我来说也是陌生的,在上海长大,我一直觉得也许我的家乡是在欧洲的什么地方,但这是荒唐的。有家乡可以回的人是怎样回家的,我很好奇,也许还有羡慕,就像小时候看新娘子。记得那时候席慕蓉不置可否地向我笑,我才知道自己的要求真过分。那是别人神圣的回乡路啊,是别人的。

在河岸上,有个小码头,是给划船的人用的,石阶一直伸向河中。我将鞋脱了,脚伸到水里,黄昏时的河水很暖和。

乡愁席慕蓉范文第3篇

女诗人李南的《故乡》,写得精巧别致,含蓄隽永,使人愁绪满怀,热泪盈眶――

我常常羡慕他们,用手指指

遥远的方向

说,那是故乡

我没有故乡,梦中一马平川

绕过一棵棵树

独自来到蓝色大海的另一端

哦,青山作证

我也有沉重的乡愁

当世界沉沉睡去,我的故乡

在说也说不出的地方

李南,上世纪60年代出生于青海。1983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94年出版诗集《李南诗选》,2007年出版诗集《小》。诗作散见于《诗刊》《诗选刊》《诗歌月刊》《诗林》等全国多家刊物,多件作品被收入国内外多种选本,曾获首届河北诗人奖、2011年《青年文学》诗歌奖等多项奖励。现居河北石家庄。

李南的诗歌创作历程长,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到新世纪10年,她一直坚守在诗坛,自觉地用诗意的情怀,去感受生活,去回应人生。

《故乡》这首诗共10行,分为三节。第一节,简洁的话语道出故乡的内涵。对于一般游子而言,故乡就在那虽然遥远但切实可寻的地方。“用手指指”这个动作最直接最简单,“我”羡慕“他们”的直接和简单。这里,暗示了“我”的故乡与“他们”有所不同,肯定不是“用手指指”那么简单。

第二节,一句“我没有故乡”,读来叫人顿生惆怅,愁断肝肠,流浪的经历里满是沧桑和沉重。是真的没有故乡吗?绝对不是,而是因为辗转的地方多了,已经弄不清楚哪里才是故乡。“绕过一棵棵树”,指经历人生的一个个不同阶段或地方;“独自”指孤身一人,“蓝色大海”,既是实指,也是虚指,可理解为为了理想而奋斗之地。

第三节,“我的故乡/在说也说不出的地方”,说不清,道不明,使“沉重的乡愁”更添迷茫和分量。“哦”表示一种醒悟,这是上文的转折。“青山作证”,语气坚定不移,读来沉甸甸的。当夜深人静之时,在外的游子夜不能寐,思念故乡和亲人;然而,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呢?分明有,但又说不出来,只有堵在心里,使乡愁更为深沉厚重。

李白的乡愁是一片如水的月光,王维的乡愁是一支茱萸,贺知章的乡愁是无改的乡音。崔颢《黄鹤楼》中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是迷茫与沧桑交融、让人愁绪满怀的思乡之情。诗人余光中说:“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一语道破天机。纯粹的距离只能产生思念,只有人生的沧桑才能丰富乡愁的蕴涵。李南的乡愁,因迷茫而沧桑,因沧桑而沉重。

李南诗歌对情感与心灵的深切关注增加了诗的高度,其始终袅动的一种忧伤又增加了诗的深度。李南对诗歌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追求,她说:“诗歌对于我来说,是漫长岁月中的精神历练,是诗人在寂寞的行程中对事物秘密的探求。同时,它又在传达着美和爱,我无法想象一个诗人能对肮脏的世界保持长久的沉默,面对受难者的泪水转过身去。诗人首先是一个公民,当他对于艺术之美和人类之爱有了透彻理解时,他的诗篇才可能获得心灵的自由。”

乡愁席慕蓉范文第4篇

庭院里杂物堆得很多,但很整齐,看得出是刚刚打扫过的。柴屋里奔出喜笑颜开的奶奶:“看看呢,大孙子来啦!”她扔下手里的柴棒,揽我入怀,粗糙的手轻抚我的头,拍打着我的后背,菊瓣似的笑容从奶奶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她的眼里泛着亮光,不知是眼泪还是柴烟熏的......

大门外有几颗小脑袋晃来晃去,不时地向院子里张望着。“是邻家的孩子们吧,进来玩吧。”爸爸招呼着他们,我拿出带来的零食分给大家,他们高兴地蹦着跳着,拉起我的手,前呼后拥地来到村边的小河旁。抠螃蟹、打水漂、赶鸭子......那孩童的笑声、鸭鸣声打破了这片寂静的梧桐树林,惊起飞鸟无数......

爷爷奶奶养育了六个儿女,在那个年代,他们白天在地里干农活,晚上回来照顾孩子和老人,生活很艰苦。奶奶是一位坚强的老人,她靠自学成为当时镇上唯一的一名“接生员”,不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她接生的足迹遍布十里八乡,亲手接生过上千个婴儿,得到乡亲们的交口称赞。那郁郁葱葱的梧桐树林啊,棵棵都包含着艰辛而美好的记忆。

乡愁席慕蓉范文第5篇

乡愁在文人墨客的眼里占有相当的份量,因此,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以诗借文来表达思乡愁绪。远至《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近至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这洋洋大观,其实是文学中的一大胜景,丰富着中国文学作品的内涵。因为乡愁,所以成文;因为乡愁,所以感人;因为乡愁,所以流传至今。

1 以细腻深遂的笔墨表现乡愁之多之重之深

一滴雨会眷念它的浩渺蓝天,一枝花会思慕滋养它的广袤大地。正如饮水会思源,恰似落叶望归根,好若结草以衔环,哪一位离乡的游子,漫步于异乡的土地上,呼吸着陌生的空气,不会想回头瞧瞧,寻一寻那远去的故乡的踪影?这是谁也逃不过的情感,就如父母躲不过为孩子担忧,孩子避不开依恋父母。父母与孩子之间,好似前世就系着联系,怎样也逃不过这感情债。而游子与养育他的故土之间,不也系着这样一份难舍难分的情感吗?这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了。

愁啊,那愁是有多少,会似“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吗?那愁是有多沉,是否“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那愁是有多深,“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白在沉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异途中的一情一景皆会拨动情思。白居易在动容,“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那屋檐上的凉雨顺着屋脊,一点一滴打落,湿透你我的心。此刻,那愁已超越了空间,“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鲁迅的乡愁是沉重的、深厚的。故去的时光,故去的人,眼前的故乡早就不是熟悉的故乡了。曾熟识的旧人已被时光改变,变成新人了。而一路走去,在我眼中是早已变了的故人,那在故人的眼中怕也是早已变了的我,而那份对记忆中故乡的爱变了吗?回乡的执念怕是被这渗人的陌生感冲淡了,但思乡的愁恋未曾改变。

2 以跨越时空的情感抒发乡愁之纵之横之远

乡愁可以是横向的,是可以回却无法回的故地,是空间上的怅惘与凄凉。

邮票,船票,坟墓承载着余光中的乡愁,那是空间上的愁绪。一湾海峡割断了回乡的路,却切不断游子与故乡在情感上的联系。此刻,愁绪早已超越空间的限制,游子的魂灵怕早已归了乡。余光中的愁是亲人之思,是故土之思,更是国家之思,是对祖国的至诚的爱恋。

乡愁更是纵向的,是想要回却不能回的梦乡,是时间上的寂寞与哀伤。

琦君的乡愁却是甜甜的,似蜜一般的。童年偷沾酒吃的小指甲盖、浓浓的粽香、清冽的故乡水……是已长大的孩子对生命最初最美的时光的甜蜜回忆,而在这看似甜蜜回忆里,怎不包含着一分愁一分哀呢?那母亲的手艺,如今何处品?那儿时的任性,现在何处寻?故乡的美好,怕只能够在梦中在回忆中体味了。

英子的乡愁是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的追忆。随着骆驼队缓缓悦耳铃声渐渐远去的童年在英子的笔下是那样质朴无华,于温馨中透露着点点忧伤,于明快中透露着万般深情。这是远去的童年,是无忧天真的童年,更是承载着生命的沉重的时间跨度的远去的童年。

席慕蓉的乡愁似一首明净的歌,是旷达的别离与永恒的思念。游子不老,愁思不变。

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的十字路口的真实感。这份乡愁是那般真实,仿佛可以触碰。

3 以魂牵梦萦的现实回归来化解乡愁的浓重与悠长

文学作品中,不仅有大量的作品来表达思乡的愁苦,也有许多作品来描写化解乡愁的艺术,愁而至喜,喜而至欢,也是一种化愁之后的情感特征。

愁啊,怎样化解心中那般愁呢?

宋之问《度大庾岭》的描写,“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其实这是经典的相见不如不见,害怕回乡,但抵达时却又是一种喜不自胜的激动,是一种说不出的快乐,正如童年山那边梦寐以求的海,当有一天鼓起勇气翻越大山,是否山那边还是山呢?正如幼年渴望的远方,当有一天心血来潮,偷偷乘坐火车,是否发现远方仅是拥挤的人群和刺耳的汽笛?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在《回乡偶书》表达的是另一种情感,虽然思乡之愁已解,但新的乡愁却油然而生,这是一种久别后的寂寥与陌生,回到家乡,却是“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执念归去,才发现物是人非,一切和回忆中的样子大相径庭,只落得万般忧伤。有时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不是更好,反多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但我们也不能活在回忆里,更不能活在我们自己塑造的故乡里。梦里的故乡那不是你的家乡,那是你为自己创造出的理想的梦境,是甜蜜的想象。故乡还是故乡,只是上面的人与物变了;故乡不再是故乡,我们是否应该接受故乡最真实的模样?

这愁“剪不断,理还乱”,怕是化解不了,永存心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灵秀的山川给予你明秀的眼眸,宽厚的土地给予你广阔的胸襟,故土滋养了你、塑造了你,这情份你忘得了吗?怕是魂牵梦萦吧。文学作品中表达的永远是牵挂,永远是思念,永远是感慨。

相关期刊更多

湘潮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湖南省党史研究室

中华民居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

中学语文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