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运营支撑

运营支撑

运营支撑

运营支撑范文第1篇

关键词:运营服务;IT 支撑体系,体系框架;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用户服务能力需求不断提高,给我国电信企业带来了一些挑战与竞争。信息化建设为主导的服务创新是这个时代一种重要的竞争方式,运营企业对运营支撑系统(以下称IT支撑系统)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IT 支撑系统的建设成为推动电信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而运营服务IT支撑工作是保障IT支撑系统正常运行,并最大限度发挥其在企业运营中作用,因此建设一套完善的运营服务IT支撑体系已成为必然。

1 IT支撑理论

IT 相关的理论研究很多,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包括 eTOM、ITIL、COBIT,这些理论指导着运营企业IT系统的应用及发展:

eTOM(enhanced Telecom Operations Map)是信息和通信服务行业的业务流程框架,作为运营业务流程向导的蓝图,较好地代表了运营业的真实情况,阐述了运营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非 常适合作为运营企业运营和IT规划的参考模型。此外eTom系列规范有专门针对IT服务的解释规范,可以作为运营服务IT支撑过程分析的参考模型。

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InfrastructureLibrar) 由英国政府部门CCTA在20世纪80年代末制订,是企业IT部门进行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ITIL引入“生命周期”概念,包括服务战略、服务设计、服务转换、服务运营,以规范化的通用服务,为 IT 服务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可量化的标准和规范,指导IT的运营和持续改善。

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是ISACA(信息系统审计和控制联合会)制订的面向过程的信息系统审计和评价的标准,为IT的治理、安全与控制提供了一个普遍适用的公认标准,以辅助管理层进行IT治理,可为运营服务IT支撑工作的考核评价提供相应参考。

2 IT支撑体系框架

在理论参考基础上,根据运营企业运营服务IT支撑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企业信息化发展需求,运营企业运营服务IT支撑体系目标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运营服务IT支撑体系目标框架

由图1可知,运营企业运营服务IT支撑体系包括管理对象和服务支撑工作体系两部分。其中管理对象包括企业信息化专业负责维护支撑的应用系统及相关的基础设施,是IT支撑工作的基础。

运营服务IT支撑工作体系包括支撑服务、管控手段、技术手段三部分,其中支撑服务是IT运营服务支撑工作的核心所在,管控手段和技术手段是保证支撑服务各环节高效运作及可管可控的有效措施。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1)支撑服务

支撑服务是保障IT支撑系统安全、稳定、可靠、高效运行,及时有效满足用户的各类信息化需求的核心所在。支撑服务中的各类服务主要根据运营企业现状及 ITIL 中相关配套设施进行制定。系统保障及运行维护中各项服务主要由后台IT运营服务支撑团队进行运作及支撑。对于运营企业来说,日常维护、故障管理、变更管理、应急管理、安全管理等服务活动是目前服务支撑工作的重点,具体工作内容及工作流程相对比较明确。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及管理等服务活动一直处于摸索阶段,仍需继续完善。

(2)服务管控

服务管控以提高IT运营服务支撑工作的管控能力、提升效益为出发点,目标是保障支撑服务正常运转及可管可控,实现信息化资源及成本精细化管理。服务管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组织管理:包括将运营服务IT支撑工作进行精确划分,建立各级机构的运营服务IT支撑组织体系,依据公司信息化规划、IT 支撑系统的建设模式、维护模式等因素,明确运营服务IT支撑管理层、具体操作层两个层次各级机构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 职能职责及分工界面等。

2)制度管理:包括 IT 运营服务支撑制度规范体系建立、制度规范编制及管理等。其中建立运营企业IT运营服务支撑制度规范体系是重点内容,即从集团层面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规范体系,明确公司IT运营服务支撑制度规范体系的分类、构建原则、编制规范、各级机构在规范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分工。

3)流程管理:主要对IT运营服务支撑流程进行管 理和优化,包括制定IT运营服务支撑流程顶层框架、流程分析、流程定义、流程质量与效率评价、流程优化等。其中制定IT运营服务支撑流程顶层框架是流程管理的重点,是流程编制及细化的重要指导。

4)考核评价:是及时发现运营服务 IT支撑工作短板、督促整改、提升运营服务 IT支撑工作执行力及服务质量的有力抓手。其中制定一套完善的运营服务 IT支撑工作考核评价体系是工作重点,包括确定考核对象、考核方法、考核内容、考核指标、考核结果运用等。

5)资产及成本管理:是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主要实现信息化固定资产和维护成本预算的归口管理,实现精细化管理,体现全面成本管理。随着运营企业IT支撑系统向集中化趋势发展,资产及成本管理的集中化、标准化、精细化是将来工作重点及难点所在。

(3)服务支撑技术手段

服务支撑技术手段即对运营服务IT支撑工作过程进行系统化支撑,一方面保证运营服务IT支撑工作的高效性,另一方面实现工作过程的可管可控。

3运营服务IT支撑体系的发展建议

运营服务 IT支撑体系涉及内容很多,其建设需循序渐进完成,其中有些工作内容需要不断完善与更新,如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管理等。对于以上三项工作的建设完善提出如下建议:

3.1 建设统一服务受理体系,实现统一受理、全网服务的支撑能力

服务受理体系建设是近年来运营企业关注的重点,是提高运营服务IT支撑工作主动服务意识、实现运营服务IT支撑工作闭环管理的关键点。 统一服务受理体系由统一服务受理渠道、两级(总部、省分)服务受理团队组成,主要完成“受理、处理、 监督、反馈”等工作,实现 “统一受理、全网服务”的支撑能力。

统一服务受理体系建设包括建设统一的服务受理入口、建立监督反馈机制等内容,建议按如下三个阶段分步建设:第一首先实现统一服务受理入口,建立统一服务受理热线,用户可通过电话、系统填报、邮件等多种方式实现需求的统一受理;第二建立有效监督和反馈机制,实现服务受理全过程的闭环管理,形成服务受理和支撑过程管控的全视图;第三量化服务标准,建立有效的衡量手段,量化管理服务质量,为服务级别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3.2 完善服务支撑技术手段,提高服务支撑效率

运营服务IT支撑平台是提高服务支撑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其功能架构建议如图3所示。

图2 运营服务 IT支撑平台功能框架

其中服务受理 IT 模块是统一服务受理体系的 系统化实现,主要提供统一的服务受理入口,实现用 户各类服务请求的受理、工单的派发,及对服务受理过程的闭环管理。

指挥调度模块为服务支撑过程中各类事件的处理提供一个信息沟通、指挥调度的平台,特 别在应急事件发生时,指挥调度模块是相关人员的重要通信联络工具及信息平台。此外指挥调度模块和短信平台、OA 间有接口,可通过多种通信联络方式向相关人员事件处理信息。

监控模块为运营服务IT支撑工作提供自动化技术手段,实现主机、系统软件、存储、应用、网络、信息安全、动环等管理对象的自动监控,为各类管理对象的运行状况提供全景视图。

服务管理模块通过固化关键业务流程,实现工单闭环流转和知识共享。通过工作流程的固化,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为运营服务IT支撑工作的考核评价提供量化指标参考。

3.3 构建IT全成本管控体系,加强运营服务IT支撑过程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

IT全成本管控是加强运营服务IT支撑精细化、标准化管理、提高企业效益的重要举措,IT全成本管控体系的建设需从管理过程、IT生命周期、IT全成本要素三个角度出发进行体系构建。

IT成本管控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三项重点工作:第一从全集团角度统一、集中管理IT成本,梳理IT全成本业务活动,形成权责一致、管控一体化的闭环体系;第二全面规范管理IT专业全成本要素,明确各成本要素的核算标准、核算模型;第三面向IT系统全生命周期,明确各阶段管理重点并制定实施全成本优化策略。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电信运营服务IT支撑体系框架及发展建议进行研究,在进行运营服务IT支撑体系建设完善过程中,需要结合企业战略及信息化发展目标,以设计出完善的企业运营服务 IT支撑体系的实施方案,以保障运营服务IT支撑工作的高效运作。

参考文献

运营支撑范文第2篇

关键词:运营支撑系统 数据库 日常维护

运营支撑系统包括了运营商经营数据、客户资料等重要数据,为了容纳众多的数据,需要使用强大的数据库来支撑,网络数据库可在实现数据共享的同时方便终端接入,为用户提供多地点、多渠道的服务,保证运营支撑系统24小时持续高效运行,为保证数据存储的快速和安全,保证其不被泄漏,做好数据库的维护工作十分重要。数据库的日常维护,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据库备份

1.数据库的备份

Informix网络数据库因其高可靠性、高性能、支持数据完整定义和检查等特点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数据备份的可靠与安全也成为业内人士研究的焦点。Informix网络数据库的支撑系统通常采用On-Bar程序来进行数据库备份。On-Bar作为一个可伸缩的备份工具,可以并行的进行备份与恢复,并根据运行的线程数量来提高运行速度。

On-Bar能够有效满足减少系统恢复与备份时间,即使服务器正在处理其他任务,On-Bar也可运行,因为在其备份时并不不要求数据库脱机。然而,On-Bar在运行时需要占用一部分系统资源,因此,在进行备份时应减少其他正在处理的任务,可在22点至凌晨时进行数据库备份,由于当前的备份网络大多为SAN方式,速度快,不会影响IP网络使用,可在每天晚上都进行全备份,采用逻辑日志后即刻备份的方式。

2.数据库备份的异地存放

异地容灾系统是在核心机房遇到自然灾害或其他事故时能接替其继续运行的重要设施,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没有异地容灾系统时,也可将备份进行异地存放,存放周期可为每周一次,以保证数据库在遇到意外情况时能得到完整的恢复。

二、数据库的一致性校验

一致性是确保数据库数据正确的基础,也是提供运营支撑的前提,为避免数据库服务器磁盘空间不一致,数据库管理员应定期进行一致性校验。数据库一致性校验包括biobspaces、acspaces、表、块、索引和磁盘页的校验。

一致性校验通常使用oncheck程序来进行检查,该程序在检查中若发现问题,则会提供一个信号,表示出问题的所在,再依据错误信息做出后续处理。Oncheck能够解决的问题包括索引换乱、数据页混乱等,但该类问题的处理仍推荐使用SQL命令进行删除或重建索引来快速解决。Oncheck在运行时,也可能会锁定表与索引,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因此,仍建议在系统资源占用较少的时间进行,每月至少一次,保证数据库完整和完全准确。

三、运营支撑系统数据库的优化

运营支撑系统的数据库在建立时应设置好各项参数,确保主机、阵列、光纤交换机的正常,并在运行初期应进行各项监控,根据监控结果对各项参数进行调整。在日常维护中,应重点对SQL命令、索引的分析和重建、高度的统计更新等进行优化。

运营支撑数据库的所有应用都要经SQL命令对表的访问来实现,如查询、修改、插入和删除等,而表的访问方式主要包括索引与全表扫描,选择度则决定着是否使用索引。在日常操中,通常通过索引进行访问,不但效率较高,且效避开锁冲突,在进行批处理或选择记录数超出10%时,可使用全表扫描。

统计更新即通常所说的优化,统计更新信息对查询优化器选择查询路径十分重要,优化器以此策略对SQL语句进行数据检索,若查询优化器掌握列表中的数据分布,则可极大的提高性能。优化通常包括对索引、存储过程、数据库表的优化。

统计信息的更新有高、中、低三种方式,收集的信息量存放于sysindexes、systables、sysdistrib、syscolumns等informix系统表中,查询优化器通过这些表中的信息来确定使用哪个查询路径来取得where子句中的指定数据。

四、监视数据库系统运行和修改用户口令

运营支撑系统数据库在维护中,要监控数据库的各个性能数据,常通过onstat命令来实现,onstat是使用十分普遍的命令行实用程序,用于读取数据库服务器实例共享内存结构,提供当前实例状态信息,它不会锁定共享内存结构,因此,可随时使用,其读取的信息是命令发出前的当前信息,通常用到的命令主要包括onstat-、onstat-p、onstat-m、onstat-u、onstat-l、onstat-x、onstat-k、onstat-D、onstat-d、onstat-g等。

为保证系统安全,管理员须根据系统实际运行情况,采取一系列安全保障措施。定期修改用户口令是较为常用且有效的手段。

总结

总而言之,为保证运营支撑系统能够安全、有效、持续运行,保证数据库遭遇意外情况时能够及时恢复数据,系统管理员要熟练掌握维护数据库的各种手段,在工作中为企业运营支撑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刘桂芝.浅谈SQL语句的优化对应用程序性能的影响[J].一重技术.2007(01).

[2]董莉丽.加强数据库性能监测,提高数据库运行效率[J].黑龙江电力.2008(02).

[3]仇道霞,陆伟,侯晓辉.Oracle数据库性能调整优化[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

运营支撑范文第3篇

超级计算中心从建成开始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提升用户服务质量和水平。作为超级计算中心运营管理部分的核心内容,多租户资源分配管理需要考虑3个关键问题:资源共享机制,减少每个租户的硬件、软件和管理成本;隔离机制,防止租户之间的非法访问、冲突和干扰;定制机制,通过配置方法支持与租户相关的UI、访问控制、数据模型[6]。面向超级计算中心的运营管理支撑平台作为支持多租户并发使用超级计算机资源的基础性设施,包括支撑平台、个性化增强模块、高可用增强模块、运维管理模块以及应用服务模块,构成一个智慧计算支撑环境,支持多用户同时使用超算资源时的灵活性、安全性和高可用性。主要开发实现的内容包括:支持多租户运营模式的智慧计算支撑环境,包括支撑平台的个性化支撑技术、支撑平台的高可用增强、运维管理机制与面向超级计算关键应用负载特性研究;研究超级计算中心的运营机制。运营管理支撑平台总体架构见图1。

2系统分析与设计

2.1智慧计算支撑平台

2.1.1高性能隔离域子系统高性能隔离域技术向用户提供了构筑独立运行环境的支持。通过该运行环境,操作系统支持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灵活配置。高性能隔离域技术采用操作系统层虚拟化技术,通过在一个操作系统上构建出多个独立的用户运行环境,实现了在一个操作系统内核上同时运行多个相互独立的高性能虚拟机的目标,同时保证了系统性能基本无损。系统提供通用的虚拟计算环境,支持专用虚拟计算环境定制。为了减小性能损耗,为用户提供性能无损的计算服务,采用了环境提取和基于路径转换的快速计算环境构建技术,通过文件目录树的切换在计算结点上快速构建与前端一致的用户运行环境。2.1.2资源管理与调度子系统资源管理与调度子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接受来自用户的资源请求,并且把特定的资源分配给资源请求者。合理地调度相应的资源,使请求资源的作业得以运行。该系统应提供4种基本的服务,即资源发现、资源分发、资源存储和资源的调度。资源发现和资源分发提供相互补充的功能,资源分发由资源启动且提供有关机器资源的信息或一个源信息资源的指针并试图去发现能够利用该资源的合适的应用。而资源发现由网络应用启动并在云计算中发现适于本应用的资源。资源分发和资源发现以及资源存储是资源调度的前提条件,资源调度实施把所需资源分配到相应的请求上去,包括通过不同结点资源的协作分配。

2.2个性化增强机制

2.2.1云平台虚拟镜像管理技术虚拟机镜像在云平台上是统一管理的,云平台镜像管理技术涉及到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1)虚拟机镜像模板化。为了管理需要,云平台虚拟机应采用模板化的方法,这是指虚拟系统须预先完成系统安装和制作,保存为可用的镜像模板。(2)虚拟机运行实例化。云平台对虚拟机的管理采用了不同于一般虚拟化软件的方法,即在每次启动虚拟系统时,使用的虚拟机镜像只是虚拟机镜像模板的一个副本,它是模板化的虚拟机镜像的一份拷贝。运行中的虚拟机作为一个实例,具有临时性,当虚拟机任务结束后,实例对应的镜像随之销毁。(3)虚拟机实例IP动态绑定。因为虚拟机镜像模板化和实例化的原因,虚拟机系统IP并不能够在启动虚拟机前动态决定,而是在虚拟系统实例启动的过程中动态决定并分配。2.2.2支持应用快速部署的应用虚拟化当计算中心向外提供虚拟主机服务时,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海量应用以及来自不同用户对于应用需求的多样化的问题,应用软件的数量是海量的。系统深入分析应用软件的封装技术,支持应用的自洽打包成可自由移动的软件部署包;实现软件的按需加载策略,使无需通地冗余的方式加载资源,有效提高资源利用;对应用软件将其作为资源在后台进行统一管理,在需求改变的情形下只需在后台进行重新配置,提高了管理能力和软件的部署效率。实现将研究应用软件在实际物理地址的映射关系到逻辑服务名字空间的映射策略,支持服务的全局命名。实例之间只知道对方的逻辑地址,相互连接前都要询问该中心获得真实的IP地址,然后才能进行连接通讯。当通讯失败后,需要再重新去命名中心询问该逻辑名对应的新物理地址,再重新连接。2.2.3桌面虚拟化在私有云条件下,计算中心对用户提供远程的以虚拟化为基础的主机系统服务。远程操作具体有2种方式:一是用户通过命令终端进行操作,二是通过远程桌面进行图形化的操作。一般情况下,在类Linux系统环境下普遍使用命令终端的操作,在Windows系统则采用Windows远程桌面连接的方式。从最终用户体验出发,以图形化为特点的桌面操作方式具有人性化的特点,使用户获得更好的人机交互体验。在私有云条件下构建远程桌面系统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体验,从而提升计算中心的服务水平。

2.3高可用增强机制

2.3.1系统监控技术超级计算机系统规模大,软硬件部件多、结构复杂;同时根据单个部件的故障概率计算,全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相对提高,在这种复杂系统环境下,定位、恢复系统故障对系统管理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都是很大的挑战,因此有效的监控管理软件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提高维护保障的重要软件系统。超级计算中心监控基础架构包括3个层次的组件:应用服务运行状态监控、系统性能监控与调优工具以及硬件平台监控。一方面该系统负责监控系统潜在的错误并及时通报给运维工程师,另一方面该系统负责收集系统运行参数,为进一步的系统调优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2.3.2应用服务的高可用技术超级计算机系统的高可用性可以通过检测节点或服务进程故障和正确地重置系统来实现,使系统收到的请求能被存活的结点处理。通常,我们在调度器上有资源监测进程来时刻监视各个服务器结点的健康状况。当服务器对ICMPping不可达时或者探测其网络服务在指定的时间没有响应时,资源监测进程通知操作系统内核将该服务器从调度列表中删除或者失效。这样,新的服务请求就不会被调度到故障结点。资源监测进程能通过电子邮件或传呼机向管理员报告故障。一旦监测进程到服务器恢复工作时,即通知调度器将其加入调度列表进行调度。另外,通过系统提供的管理程序,管理员可发命令随时将新机器加入服务来提高系统的处理性能,也可以将已有的服务器切出服务,以便对服务器进行系统维护。

2.4应用服务技术

2.4.1高性能计算门户高性能计算门户是用户使用高性能计算资源的统一访问接口,基于portlet技术,以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安全方便的访问各类高性能计算资源的途径。门户框架主要由安全服务、远程应用管理、个性化用户界面定制等[7]。(1)安全服务。基于安全保护平台提供的认证机制,门户将建立单一登录功能,用户通过Web浏览器使用用户名/密码登录高性能计算门户后,门户将在用户的整个会话期内为用户管理证书,基于证书映射的角色为用户提供细粒度的高性能计算资源和高性能计算服务访问控制。(2)个性化用户界面定制。给行使不同角色的用户赋予不同的资源和服务视图,保证资源和服务的安全运行,同时也给不同用户提供特定的应用体验。(3)远程应用管理。基于Web的远程应用管理功能是对高性能计算作业进行在线管理,方便用户监控自己的应用作业。用户使用出来的在线高性能应用服务提交高性能计算作业,对于在线的应用管理分为3个部分:作业提交管理、作业详细信息管理、作业列表管理。2.4.2应用服务封装与管理通过深入分析主流的开源和商用大型科学与工程计算软件的应用模式,提取出软件的应用服务封装的一般化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部分软件的基于Web技术的应用服务封装,为用户提供更加直观、易用的基于Web的应用使用方式。具体包括应用界面与应用核心的分离、应用界面的Web服务封装和封装模板管理、应用Web服务[8]。2.4.3数据管理服务计算数据是用户开展高性能计算的基础,也是用户的核心知识产权所在,因此提高数据的管理和应用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高性能计算机提供大量命令行操作进行数据管理,需要掌握较为复杂的操作系统命令和文件系统应用知识,而且随着应用数量的不断增长,数据存储量快速增长、目录结构更加庞大和复杂,对用户而言其数据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本项目将首先深入分析广州超级计算中心超级计算机的文件系统的管理和应用模式,采用Web服务技术封装文件和目录操作,形成一套基本的基于Web的常用数据操作工具;然后设计一套用户作业与计算数据之间的生产和消费管理机制和方法,建立面向应用项目的数据管理模式;最后参考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风格,基于Web的数据操作工具,采用面向应用项目的数据管理模式,设计实现基于Web的计算数据管理服务,对不同用户、不同应用的作业数据进行高效的管理。

2.5运营管理机制

2.5.1运维管理平台高性能计算服务管理平台的IT服务管理组织架构分为2部分:服务管理(IT前台)与服务支持(IT后台)。IT前台直接面向用户,通过服务目录向用户提供服务功能列表,通过服务需求管理、关系管理、服务管理等,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加体贴的服务。IT后台在服务台、事件管理和问题管理的基础上,基于ITIL建立变更管理、管理、可用性管理、能力管理等等服务流程,能够进一步完善IT服务管理流程,提高服务支持的风险防范能力。2.5.2资源审计与服务计费系统资源审计与服务计费子系统能够精确和可靠地采集服务资源的各种指标数据,并根据一定的计费算法计算出所提供服务资源的费用,或者预测服务可能收费,并将这些信息展示给用户和云服务的提供商。同时,结合第三方平台提供便捷的支付手段。此外,安全和保密措施也是云服务计费平台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包括[9]:(1)计费系统基础架构。计费系统基础架构主要包括账号管理、安全审计、鉴权认证、费用查询功能以及第三方的支付平台接口。(2)硬件服务计费。硬件资源采集的数据主要有CPU占用率、存储空间大小、存储访问次数、网络带宽、网络访问出入流量。这些数据的组合,可以形成多种形式的收费算法,如服务器费用按需后付费、带宽费用按流量后付费;服务器费用包时预付费等。计费平台除了支持上述基本的计费算法以外,还能够支持各种灵活的优惠措施算法。(3)软件服务计费。针对超级计算关键业务软件应用部分,计算相关费用。其中包括按组件的固定收费,以及跟用户数、在线用户数相关的浮动收费等传统软件的计费方式。此外,还有根据用户交易次数进行计费、根据云计算特有的计费方式,这就要求软件服务计费同样需要数据采集的功能。因为云计算的特点,要求软件资源的计费同样具有弹性,可以按照用户的需要随时调整软件资源的数量。2.5.3数据分析统计系统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对集群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主要包括系统数据分析统计系统和用户数据分析统计系统。该系统将从系统的CPU、内存、节点队列、用户作业的规模、用户的机时统计及其他定制分析等方面入手,实现对大规模的高性能计算机的整体应用及性能的分析。(1)系统分析统计系统。系统分析统计系统将分为实时分析和历史分析2个部分,主要是通过对系统各项指标(主要包括CPU、内存、节点队列等)在指定的一段时间内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实时使用率和历史平均使用率来了解系统在不同时段的使用状况,以此来对系统中的资源分配及节点队列进行调整,保证资源的合理利用。(2)用户数据分析统计系统。用户数据分析统计系统主要是通过多角度的数据挖掘,对用户使用系统的情况进行统计,同时为用户提供查询各项指标的功能。该系统主要分为用户机时统计、用户作业规模的机时统计、商业软件机时统计3个部分,分析不同用户的作业规模机时使用情况及各种商业软件机时使用情况,为后期资源分配调整、软件升级更新提供了全面的数据依据。

3特色与创新点

运营支撑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广电业务;营运支撑系统;建设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73-0078-01

近年来,随着营运支撑系统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到广电业务中,我国的广电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效。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加剧,传统的广电业务系统的弊端逐渐地暴露出来。因此,相关企业一定要积极地将业务营运支撑系统应用到广电事业中,进而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适应经济的发展步伐,促进广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 业务营运支撑系统概述

业务营运支撑系统是由业务支撑系统和业务营运系统两个部分共同组成的对业务进行业务管理与运营的平台。其中,业务支撑系统主要就是对业务进行相应的计算以及服务的过程。而业务营运系统主要包括的功能则是网络管理以及相关资源的运营过程。这两种系统的共同功能组成了促进现代广电业务发展进步的营运支撑系统。

21世纪初,业务营运支撑系统就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我国的电信业务中,并且经过了不断地完善,已经成为促进电信事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系统。但是,业务营运支撑系统在我国广电事业的运用中的起步却是比较晚的,这也就说明了业务营运支撑系统在其运营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国家、企业等有关部门要共同努力,以促进广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 现代广电业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业务系统分散。在广电业务运行过程中,对于不一样的产品与服务都是采用在不同的运营系统,比如SMS系统以及DVB系统等。但是当这些业务系统在应用于广电业务过程中时,由于系统之间都会独立运行,就导致系统之间的信息不能共享,给业务的运行造成了影响。除此之外,这些系统并没有从广电事业整体的高度上来进行业务以及信息的处理,从而造成广电企业没有形成一个核心向心力,进而影响了广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管理职能重叠。在广电业务进行管理的过程中,由于其业务都是由不同的系统与部门进行管理的,所以每一个业务部门之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管理模式。从而也就造成了一件需要各个业务部门之间进行合作来完成的业务,各个业务部门却不能对其承担自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而是造成管理职能的重叠。同时,这种管理模式既然存在职能重叠的问题,那么就势必会造成广电企业员工之间相互推诿责任,使真正的业务工作无法落实到管理的细节之中,无法对广电业务的管理起到实际的作用。

3)市场竞争性差。现代广电的相关企业虽然在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业等各方面的优势。但是,由于广业务缺乏科学有效的正确的系统支持,就使得广电事业的发展不能从其企业本身的高度出发,不能做出正确的总体规划,进而造成了广电企业做出的合理有效的市场规划与策略,最后导致广电业务的客户量大幅度减少,由此使得广电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差,影响其进一步发展。

3 现代广电业务营运支撑系统的建设策略

1)由产品到服务观念的转变。(1)加强公司领导对运营系统的了解。现代广电业务营运支撑系统的建立离不开广电相关企业领导的决策与支持。对于广电企业来说,它只有拥有一个能进行科学决策的领导团队,才能知道广电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在实施营运支撑系统过程中,知道怎样去正确利用这种系统来促进自身的发展。同时,加强广电公司领导对营运支撑系统的了解,还有利于在广电全企业中深刻地贯彻营运支撑系统的运营与发展。因为企业领导可以利用自身职权来推进其思想的传播,进而促进广电业务的发展进步。

(2)加强对公司员工的培训。在广电业务实施过程中,虽然需要企业领导人做出科学的决策,指引正确的系统运营方向。但是,我们应该知道的是,营运支撑系统的实施与运行的每一个部分与环节,都是由广电企业中的基层员工来完成的,所以,积极地加强对于员工的培训是促进我国广电事业发展进步的重要途径之一。与此同时,广电企业加强了员工的培训,就更加有利于员工对于营运支撑系统水平的提高,更加利于员工与客户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进而提高广电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统一规划,分步实施。(1)近期目标。营运支撑系统发展的近期目标就是实现该系统的基本功能,即一系列的管理职能,比如产品管理、服务管理以及仓库管理等,从而搭建一个基本的营运支撑系统。在现代的广电事业管理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的系统平台方式就是“一台清”,就是一个广电企业统一使用一台数据终端来接受来自各个部门、各种业务的信息,然后根据这些信息的同质性进行整理与分析,最后进行总结后将有用的信息用来指导实际工作的进行,促进我国广电事业在未来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

(2)中期目标。基于近期目标中收集到的关于客户等方面的资料与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与总结,然后利用总结的信息来对广电企业的产品与服务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的管理,进一步来拓展广电企业的业务范围。同时,在这一时期,广电企业还要将不同系统、不同部门、不同业务之间的共同部分进行相应的合并,从而有效地解决广电业务中存在的管理职能重叠等问题,更加有利于广电业务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3)远期目标。在广电企业完成了近期目标以及中期的目标以后,其系统的管理就已经初具规模了,也就是说广电业务的系统构建、人员管理以及数据总结等工作已经完成。所以企业这时就可以实施远期的目标,即在运营系统的基础之上来促进广电业务决策支持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从而使广电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广电业务的发展与进步。

3)人才实施策略。(1)系统建设初期阶段。在营运支撑系统建设的初期阶段,由于广电企业的相关员工对于此系统不了解,就会产生恐慌和抗拒的心理,从而影响广电业务的进展。所以,这一时期企业该做的就是对员工进行与营运支撑系统相关的培训,使其能熟练掌握与运用,进而才能促进广电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2)系统建设完成阶段。在营运支撑系统建设完成阶段,系统开始应用到实际的广电业务的处理过程中,这时就需要广电企业自身的管理做出调整来适应营运支撑系统的运行。同时广电企业还要充分地调动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运用前期培训的熟练技术来促进营运支撑系统的运行,从而使广电业务的处理与发展取得更大程度上的成效。

(3)系统使用发展阶段。在营运支撑系统的使用与发展阶段就需要建立相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全面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营造良好的企业风气。同时,广电企业还需要积极地引进先进的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从而提高广电业务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进而促进我国现代广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现代广电业务的发展过程中,营运支撑系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广电业务的实际管理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营运支撑系统的应用与发展,使其促进广电业务在市场上竞争力能力的提高,以促进我国广电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泽民.三网融合新形势下广电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探讨[J].中国有线电视,2012(4):455-460.

[2]邹文军.吴明达.浅谈三网融合与广电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J].中国有线电视,2011(2):186-189.

[3]王凌超,韩亮.浅谈广电运营商的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建设[J].中国科技信息,2011(19):112.

运营支撑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云计算 IT 支撑系统 IaaS PaaS SaaS

1 引言

互联网的出现使计算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之所以产生,一方面源于利用互联网闲置计算资源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云计算是Google等互联网公司为改变原来以桌面PC为核心的软件生态系统的现状而努力的结果。云计算可以说是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Computing)和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云计算意图充分利用互联网上非常强大的计算资源,为用户提供按需服务。目前,云计算在IT领域进行得如火如荼,但是随着通信和互联网的不断融合,云计算必将会对电信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2 云计算在国内外电信业的应用情况

据《通信世界周刊》报道:日本运营商NTT目前已经进入KaaS(以知识作为服务)阶段。该阶段的云服务可以对企业应用信息技术的状况进行深度监督和管理,提出各企业业务应用情况的分析报告,提供专家组的改进意见并协助其调整和执行。NTT不仅向用户提供“流动”型的数据通信业务,还利用积累的数据,提供“驻地”型深层次的信息技术服务。而另一家KDDI公司面向用户提供云计算平台服务,包括两种业务。一种是Business Port,即向企业提供应用软件。另一种是KDDI云计算服务器业务,利用KDDI数据中心,为用户提供云计算虚拟服务器环境。

国内云计算正成为几大电信运营商的关注重点。他们都在制订各自的云计算战略,希望利用云计算技术,逐步实现内部各种IT系统的整合,提升内部IT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在对外公共云方面,提供面向企业和公众的应用服务,推动应用层面云计算的“落地”。主要有电信“e云”,移动的“大云”和联通“互联云”等。

3 云计算对电信业的全方位深刻影响

云计算的服务模型包括“端”、“管”、“云”三个层面,如图1所示。“端”指的是用户接入“云”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或其他任何能够完成信息交互的终端;“管”指的是信息传输的网络通道,对于公共云目前主要是指电信运营商提供的通信网络,对于私有云则指内部的通信网络或虚拟专网;“云”指的是提供ICT资源或信息服务的基础设施中心、平台和应用服务器等,提供的服务类型包括基础设施、平台和应用等。下面分别从“端”、“管”、“云”三个层面阐述云计算的深刻影响。

第一层“云”:运营商通过云计算组织大规模的信息和计算资源,面向客户提供便捷、立体全面的公众服务,获得更好的利润,并不断改造和革新云服务平台,更大程度的满足个人和社会信息服务的需求。随着数码技术和产品的广泛使用,全球产生的信息量就象洪水一样,急剧扩大。这种信息高增长趋势越来越快,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处理和保存这些信息,并方便检索和使用,正是云计算大展拳脚的舞台。

第二层“端”:端”指的是用户接入“云”的终端设备,可以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或其他任何能够完成信息交互的终端。伴随网络的发展,人们使用电脑、手机等终端软硬件的方式正在被云计算带来革命性的冲击。由于规模云服务的低成本和广覆盖原因,更多的信息和服务将通过云服务方式提供,越来越多的软件通过云平台和网络提供给用户,对瘦客户端的支持越来越强劲,人们使用软件和服务的便捷性和可计量性不断增加,并逐步达到像使用电力一样使用信息服务的目标。

第三层“管”:目前的电信业IT系统主要采用烟囱式建设模式,即为各项IT需求建设单独的系统予以满足,这种方式造成IT系统的复用效率低的现状。业界统计表明,传统企业服务器处理能力平均利用率普遍小于10%,数据存储系统的平均利用率也小于15%,而Google采用云计算可以将服务器利用率提高到60%以上。通过云计算技术可以把计算和存储等IT资源集中部署提供给企业和个人,利用统计复用提高整体的IT资源利用率,从而获得规模经济的好处。

4 电信运营商运营支撑系统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及云计算的的应用建议

4.1 目前通信运营商在支撑系统实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基础设施使用率低,能耗大由于没有主机资源共享,即使在低使用率下,所有的主机也不得不全部开机,导致电能消耗巨大。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自动化水平低,IDC 业务的管理和运维主要是由人员手工进行,运维管理效率低,且易出错。

业务平台多采用烟囱式独立建设,造成资源浪费。通信运营商根据市场需要不断地推出新业务、改进内部运营和支撑,在业务平台和内部支撑平台上运行着数量众多的应用。每个应用的建设都是在不同阶段,由不同的厂商来实施,采用不同的架构,基本上都是以烟囱式进行运维管理,每个应用独占物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等资源。每个应用为了保证服务质量,在扩容时一般都按照峰值时的需要,造成正常情况下一大部分资源都被浪费, 没有充分利用; 另一方面,部分发展缓慢的业务资源难以及时回收,也造成资源的一定浪费。

大规模数据处理时效性不高。随着电信业务量和数据量的不断增加,计算压力将越来越大,突发计算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需要低成本、高效率地处理高速增长的海量数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