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作文材料

作文材料

作文材料

作文材料范文第1篇

中秋节放假前,宿舍里几个同学在七嘴八舌的议论着过节。

小张说:“什么过头,就是吃那腻得不行的月饼,烦死了。”“团圆节嘛,不吃月饼哪行?倒是我妈妈每年非要回农村的老家,条件那么差,愁人。”小李慢声慢语地说。“大吃大喝加上到公园扭捏作态的照相就等于所有节日。”小王边说边笑。“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要过节?”小赵若有所思的话让大家陷入了沉思。对于同学们这些议论,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分析:节日是一种仪式,仪式表达的是一种敬畏,岂是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所能担负的了的?本文就是要将当代浮躁之风引向踏实,将淡漠的情感引向真挚。另外,关注材料中“我们应该想想为什么要过节?”

确定话题:节日。

确定主题:节日是寄托、传递情感的仪式,传承文化的载体

确定素材:①除夕、春节:一年的结束和新年的开始,一家人一起除掉过往的晦气,憧憬美好的未来。②元宵节: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祈盼赐福,庆贺新春的延续、团圆,思念家人,寄托对未来的美好愿望。③寒食、清明:祭奠先人,追慕先贤。敬祖意识、亲情情结,民族的忠与孝,生命、生死观。④端午节:纪念屈原,弘扬高洁人格。⑤七夕节:有情人期盼团聚。⑥中秋节:家人团聚,思念家乡对月怀远。

确定写法:①只就中秋节来写。②从以上节日中选择两三个节日来写。③综合各个节日来写。

确定深度:中秋小节日,文化大意义。

作文材料范文第2篇

材料作文就是指命题者给出一些文字材料或图画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综观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题,材料作文悄然“升温”,在所有作文命题形式中所占比例由2010年的12.8%,上升为13.7%,这一变化应引起广大备考同学关注。

【题型特点】

从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情况来看,材料作文大体可分为以下五

类:1.寓言型。就是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一则寓言故事组成,为考生提供尽可能大的取材范围。2.联想型。就是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一则诗歌或诗歌的几句组成,能引发考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3.对比型。就是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有两则,并且这两则材料中的事例构成对比。4.评论型。就是指作文题目提供的材料由对某现象的评论组成。5.图画型。就是指作文题目提供的主要材料不是文字,而是有一定意义的图画。

【方法指津】

要写好中考材料作文,考生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重考虑:

一、唱好立意“四部曲”,慧眼明察识材料。

1.整体把握,抓住重点。写作材料作文,审题时考生一定要反复阅读材料,整体把握材料内涵。审读的内容,一是材料,二是作文要求。读懂材料,是为了很好地执行要求;明确作文要求,是为了进一步吃透材料,正确领会命题者的意图。

2.仔细推敲,把握关键。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考生要按下述方法抓住其关键:对寓言型材料,关键是理清事件的起因、经过与结果,且紧扣结果寻根究底;对联想型、评论型材料,关键是准确理解其观点和立场;对图画型材料,关键是在找准画面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关联点的基础上把握画面的主旨内涵;对梗概片段型材料,关键是选准扩充或续写的角度;对组合型材料,关键是在材料的共性上抓住材料的含意。

3.拓展思维,巧选角度。材料作文中的材料,可供考生写作的角度很多,最佳立意不止一个。审读材料时,考生首先要运用发散思维法,开拓思路,多角度思考,深入发掘材料的内涵,从而产生新思路、新结构。其次要运用逆向思维法,“反弹琵琶”,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从材料主旨的反面进行构思立意,这样往往能收到令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效果。

4.读清要求,规范写作。文题材料后的写作要求也需要考生细细阅读。如果要求中有“根据材料”“结合材料”这样的文字,写作时最好要巧妙体现材料的内容或影子,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引材料”;如果没有上述文字要求,就可引可不引了。然后再看具体的写作要求,明确作文在拟题、文体、写法、字数等方面的限制,然后再规范地写作,决不能越雷池一步。

二、把握构思“三扣住”,匠心独运巧谋篇。

1.扣住材料,明确主旨。一般来说,扣住材料有两种方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文体不同,扣住材料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但不论是写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写作主题都应与所给材料有直接联系,并且在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部分都对材料内容有所体现。

2.扣住主题,突出重点。考生若写记叙文,对最能集中体现文章主题的重点部分,描写要尽量丰富、形象,从而突出文章的主题;若写议论文,对中心论点的论证无疑是全文的重点。

3.扣住重心,写出亮点。文章的亮点即文章最具特色、最吸引人的地方,它可以表现在文章的素材选择、情节构思方面,也可以表现在文章的语言表达、修辞运用等方面。不管是哪个方面,考生都需要把文章的亮点在有力地突出主题的同时展现出来,从而为文章增添亮丽的色彩,成功出新。

【误区警示】

一忌立意望文生义,割裂整体。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根据材料确定立意,如果写作时无视材料,自说自话,文章内容既不是从文题材料的主旨中引发出来的,也不是对文题材料进行挖掘得来的,那文章写作注定要以失败告终。

二忌选材另起炉灶,转移立意。有些考生在写作时忽视了命题中的另一个重要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话题作文写作我们可以只顾话题,不顾材料;但材料作文写作却必须不“脱离材料的含意”。二者的区别考生必须高度重视。

三忌漠视材料中的关键句。对材料作文题而言,每篇材料都有关键句,只不过有的关键句不明显而已。关键句在材料中所起的作用或画龙点睛,或提纲挈领,有些考生在写作中因过分强调整个材料主旨而忽视了关键句,导致写出的文章立意对材料主旨凸显不够。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林书豪在NBA(美国职业篮球联

赛)2011~2012赛季的“火”般表现让人

们注意到了这个首位进入NBA的美籍华人。

林书豪,美国职业篮球运动员,祖籍浙江省嘉兴市平湖,父母20世纪70年代从台湾移民到美国。他毕业于哈佛大学,主修经济学,副修社会学。他是哈佛大学自1953年后首位进入NBA的球员。据台湾媒体报道,他也是首位进入有65年历史的全球篮球殿堂NBA的台湾球员。2011年12月28日,林书豪签约纽约尼克斯队。对此前林书豪的职业生涯我们不得不关注一下:2010年12月28日,被金州勇士队下放到NBA发展联盟的雷诺大角羊队;2011年1月3日,被金州勇士队召回;2011年1月9日,再次被金州勇士队下放;2011年2月5日,又被勇士队召回;2011年3月17日,再次被下放至雷诺大角羊队;2011年3月27日,再次被勇士队召回;2011年12月10日,勇士队确认已裁掉林书豪;2011年12月12日,林书豪正式宣布签约休斯敦火箭队,但不久即被火箭队裁掉。

人生路上,我们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考验和困难,但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途遥远,又何惧路上的艰辛或者磨炼。所有的结果与你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要求: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

小考试大道理

许鸿儒

期中考试过后,分数成为班里谈论的话题热点。这些分数有的如春雨,注入兴奋的心河,让人欢畅无比;有的像雪花,飘落在失落的心田,异常寒冷;而有的则似炮弹爆炸,让人千疮百孔。其实,独自静静地回想这些分数,亦能从中悟出小考试中蕴涵的大道理呢!

发数学卷子时,我心里比唱《忐忑》还要忐忑。数学老师一进教室就开门见山:“这次考得不错!有6个满分,假如算上许鸿儒就有7个了!”老师这话是什么意思啊?6个满分念完了,接下来的就全是低一档次的了:“119分”“118分……”然而还是没有我。我心里纳闷了:“我好像没哪儿错了啊,我检查了几遍了的!”正当我满心疑问时,老师念了我的名字后道:“115分!”我懊丧地走过去,老师抚摩着我的脑袋,一字一顿地说:“看来,没有运气还是不行啊。算你背,阅卷老师给你少算了5分。不过,你仍是名副其实的满分!”当时我心中真是懊恼,但一会儿转念一想:只要你是一颗天鹅蛋,就算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是金子就总会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对着试卷,我不禁暗自微笑起来。

语文老师比较低调,把卷子拿进来就直接让同学发了,保住了我们所剩无几的脸面啊!一拿到卷子,我便傻了眼,正上方赫然写着“104分”,我的心凉了半截,这个分数对于我来说就更没面

子了。只见卷子上的红色笔迹东圈西叉,就像在我身上割的一刀又一刀。问问黄紫清,她骄傲地答:“我112分。”“妈呀,你也太变态了!”我惊愕地叫道。“这有什么——”她不屑地说,“全年级最高115分!”“啊!”我更失落了,一科的分数就这么大差距,还用比吗?我瞟了一眼黄紫清的试卷,真是“眉清目秀”,干净整洁,令人赏心悦目啊。再看看我的,破烂不堪,字迹模糊难辨,更有大大小小的墨水团看似繁星点点,却让整个试卷好似一张历经千年沧桑的羊皮纸。这正应了老师的话“考试字迹最重要”,真可谓“字好一半文”啊!

还有想不到的,我们班上出现了“麻雀变凤凰”的传奇事件:“佘力文超神

啦!”佘力文一反常态,“语文106,数学

120……”想想以前的佘力文,经常是老师批评的对象,上课就爱画画,手心常是红肿的;再想想近期的佘力文,发愤

图强,刻苦努力,终于迎来了开心的一笑。看来——只要努力奔跑,一切皆有

可能!

这次期中考试,让我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学习的诀窍、生活的哲学,真是令我获益匪浅。

点评

本文作者以分数为线索,叙写自己从中悟出的深刻道理,可谓以小见大,选材巧妙,意蕴深刻。文章叙事具体,描写生动,以真实的细节传神地展现了人物的个性风采,让人读之亲切自然,真实可信。本文语言幽默生动,准确传神,让人读来妙趣横生,余味无穷。我们由此可知:作文要从小处入手,写活个人的体验与感悟,才能分外出彩!

素材拾贝

“哥”的故事不是传说

“不剩哥”被围观,勤俭成稀奇

“粒粒皆辛苦”,是每个人小时候都学过的古诗,今天你是否还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习惯?近日,一网友在重庆社区发帖称,她在北部新区上班,时常在“海王星”楼下食堂里,看到一位将盘子里饭粒全部吃干净的年轻男子,“看到他,我为自己的浪费行为感到羞愧”。帖子一出,立即引来众多网友的关注。

有记者前往事发地调查,注意到,在被网友称为“不剩哥”的年轻男子用筷子夹米粒的时候,周围的不少食客会停止进餐,向这位年轻男子投去好奇的目光。当“不剩哥”离开食堂后,部分围观的人也跟着起身离开,而他们留下的餐盘里,还有近1/3的饭菜没有吃完。

“不剩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自己从小接受父母的教导,才将节约的习惯一直保持至今。“不剩哥”称“我的这种行为,曾经遭到同学、同事们的讥笑”,但他自己认为,这样的行为不仅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还能节约开支。

运用解读:自古以来,勤俭节约都是人类倡导的美德,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人们可以肆意浪费,因为所有物质产品的产出都是建立在消耗资源的基础上的,人们对物质的需求越大,资源的消耗就越多,这将对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因此现代社会更要厉行勤俭节约的精神。人们应以浪费为耻,向“不剩哥”的节约品行学习。

适用话题:勤俭节约 好习惯 坚持做正确的事

“大衣哥”上春晚见证坚持的力量

1969年出生的朱之文,是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郭村镇朱楼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这位普通的农民以种地、打零工为生,既要奉养老人,又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全家年收入仅5000元左右。然而,由于从小酷爱唱歌,朱之文始终坚持自己的音乐梦想。田野里、堤坝上、小院外,处处都留下了他美妙的歌声。

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朱之文的人生命运发生了改变。通过参加各类选秀节目,朱之文“一炮而红”,最终登上了春晚舞台。当然,登上春晚舞台并不意味着成功,但这对于“大衣哥”朱之文来说,却意味着人生崭新的开始。或许,他的人生轨迹将会因此而发生转变,他坚持多年的音乐梦想也终将成为现实。

运用解读: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拥有着一个梦想,有的人为了心中的梦想,执著追求,无论其最终能否实现梦想,其人生也因永不放弃的努力而没有太多的遗憾,“大衣哥”能够登上春晚舞台就是生动的例证。当今社会,有太多的机遇等待着有准备的人,希望同学们能以“大衣哥”为榜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勤奋、坚持!

作文材料范文第3篇

材料作文取材广泛,名人轶事,诗词歌赋,文字图画,日常生活皆可入题。从题材上看,常是记叙文或议论文,也有说明文和散文,但夹叙夹议者居多。这类作文,有的既给了材料,又有题目;有的反提供了材料,题目要求自拟。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把材料作文的写法归纳为“阅读――巧引――深议――总结”四个环节。

一、阅读:材料作文中的材料是立意和素材选择的依据,写材料作文,必须针对材料特点,采取有效地写作策略。一则材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几个相似甚至相反的观点。不少学生在观点提炼的方向上把握不好,提取的观点不鲜明,没有个性,甚至牵强附会,游离于材料之外。那么阅读就是读懂作文的提高和要求,读懂提供的材料,把握材料的实质。要细细的、全面的了解材料,要一字一句的读,做到心中有底。这一环节主要是弄清作文的要求和题意,确定作文的题材,体裁和写作方法。重在要善于抓住关键词语。关键词语往往是“文眼”,它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突破口,抓住这些词句往往事半功倍。具体就是要抓住材料中的点(材料离得人和物),线(贯穿材料的线索),面(材料中的事)运用逆向、顺向、纵向、横向四种思维方式正确立意。

二、巧引:巧引就是引用材料,可概括的引用,也可抓住能代表材料整体意义的精辟处引用,还可以引用古诗文,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可边引述边议论,又可先引述后议论。一般来说,引用材料有两种形式,即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化用)。根据文体的不同,使用材料也有不同,一般而言,写成议论文,开头最好引述材料,以便更好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他文体也不能完全脱开材料,要在恰当的地方直接和间接引用一下材料,否则容易造成于材料疏远的感觉。可把材料放在文首,简单引用,得出观点,也可以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如写记叙文,除从日常生活中选材外,还可以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出新。总之,文中要处处照应材料,切忌不合实际的瞎侃乱编。

三、深议:深议就是剖析材料,理解并掌握材料本身所蕴含的基本观点,站在时代的高度去揭示生活的内涵,确定最切题的新颖而深刻的立意,然后选择最佳角度,抓住要害内容发开去,合情合理的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和联想并根据要求或减或增,或祥或略,或扩或续,或引申或开掘。从而弥补引出论点时因过于概括而造成的内容上的突兀、断层等不足。这一环节要近扣作文要求和材料精神。此时可以展开适当的联想和辨析,即“联”和“辨”。“联”是联想议论。“引”“议”之后,作文就完成了对材料的处理。"联"是运用材料提供的道理来类比社会生活实际,议论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可以联想类似的道理(从道理上论证),也可以联想相关的社会生活现象(从事实上论证)。这部分是作文的重点,既要放开思路,又要概括力强;既要重点突出,又要正反结合。如将内、外关系与现实生活中的人、事、物联系起来如个人和集体、现实和理想、局部和全局的关系等,能够从生活中找到其具象,如果抛开内(外)单独地谈,文章将大打折扣。要将具体事物进行再抽象,在抽象的过程中,要对事物进行认知和评价,将全文的主旨进行升华,无论你写的是哪种文体,都要挖掘到一定的深度,才能得到满意的分数。

“辨”是辨析辨证,是行文思路严密的补笔。通常这一部分不是行文的重点,文字不宜多。可以用“当然”、“固然”等类词语来引起行文。字数也不应该超过50字。有了这一部分,思维就显得严密,观点也显得恰到好处,分寸感强。若是看图作文,要分析画面,联系背景,抓住画面所蕴含的深意。若是读后感,要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分析材料,提炼出论点,并以此为出发点,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的现象或问题,由表及里的展开论证。同时,一定要注意题材的要求和特点,切忌写成不伦不类的文章。另外,要注意不能对材料分析不透,断章取义,只抓现象或枝节,造成内容浮浅,片面,更不能脱离所给材料,另立炉灶。

四、总结:总结就是归纳自己的看法,水到渠成地得出或推出一定的事理,即重申材料,深化论点。通常要近扣材料照应开头,如开头提论点,结尾就提怎么办。开头提论题,结尾作出结论并简要说明怎么办,切记要精练。总之或提出论点,或表明态度,都要简明扼要总结全文,回扣中心。

作文材料范文第4篇

一.“新材料四字作文法”的内涵

“引”即交代供给的材料。一般采用概括而简略的语言复述材料的内容。若材料是简要的言论或篇幅短小的事例,可直接抄在文中。对于供材料议论文来说,材料是我们作文的信息源,观点即从材料中产生。行文时一般先要引述原材料,即根据我们确立的论点有所取舍,叙述跟论点有关的内容(这叫“定向叙述”),之后水到渠成地引出论点。

“联”即联系现实进行论证。作文就事论事就会缺乏现实意义。在分析并评论材料、定向引述材料后,还应进行定向分析,要根据材料密切联系自身实际或社会实际,从而提高作文的立意和境界。

“评”即对所引用的现实事例进行分析。分析所引用的现实事例时,基于切合中心论点的设想,对材料进行中心化分析。同一材料,我们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为不同的论点服务。

“结”即结尾部分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能既呼应观点,又照应供给的材料。

笔者将以上四个步骤概括为“新材料四字作文法”。

二.“新材料四字作文法”实例展示

[原题展示]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上,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在两条岔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别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终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了两半。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路口。”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导引]这是一道典型的寓意型新材料作文,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走好人生的岔路口;②知足者常乐,贪得无厌终害己;③贵在专—,一心不可二用;④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学会取舍。

[佳作展示]

放弃,智慧的选择

倘若鬣狗放弃了觅食另外一头山羊的欲望,那么结局又会如何呢?我想,它一定会津津有味地大嚼上一顿美味大餐,然后拖着快要撑爆的肚子满意而去。但是,不懂得放弃的智慧,酿成了鬣狗的悲哀。有时候,放弃,并不是一种错;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开头分析原材料,提出了明确的中心论点)

有位登山运动员,数年来执着地攀登一座著名的高峰,可每次他攀登到离终点还不到100米的地方都突然返回;别人都为他惋惜,都说他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如果他再攀登一点高度,就可创造世界纪录,荣誉、金钱、地位也都会随之而来。而这位运动员却说:“这已经是我目前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固然知道选择放弃会令我失去那些诱人的东西,可我不选择放弃,就会失去生命和重新攀登的机会,对于我,后者显然更重要。”(联系实际,用登山运动员的回答,证明了暂时放弃的必要性)

多么灵活的放弃,多么明智的选择,他以关键时刻的变通、无悔的选择保全了最宝贵的生命,留住了再创造一切奇迹的机会。(用极富思辨的语言评论了引用的材料,扣了主题)

作家冯骥才年轻时曾被选进北京市篮球队,但年已而立的他依然球技平平,无所进展,于是他转而从事绘画,但奋斗数年后的他仍然默默无闻,最后他将目光投向了写作,终因《义和拳》一书而名声大振,并因此奠定了他在文学创作领域的地位。试想,冯骥才当初若不一次次变通方向,果断选择放弃,其结果或许是画坛多一位蹩脚的画手,而文坛少一位一流的战将。(联系实际,运用典型的事例,再次很好地证明放弃是智慧的选择)

作文材料范文第5篇

写材料作文尤为强调显现自我的思考,是因为命题材料提供了具有可以而且必须加以思考、思索、思辨的方方面面。

要么是提供一个小案例或小故事,让写作者揣摩内涵、抽绎道理。譬如:有一天,主人问笼子里的画眉鸟:“你想回到大森林去吗?”画眉说:“为什么呢?我住在笼子里,吃喝不愁,每天还可以唱唱歌,晒晒太阳。”主人说:“可是森林里有美丽的花草、清新的空气,还有广阔的天地。”于是主人打开了笼子,把画眉放回了森林。一年以后,主人在森林里遇见了画眉鸟。主人问:“森林里的生活怎么样?”画眉说:“好是挺好,就是这笼子太大了,怎么也飞不到边儿。”

要么直接摆出有一定广涵性的论说或道理,让写作者藉此之理反观或省察生活,或者对此之“说法”做M一步的分析思考。譬如:有人说,与其活在别人的阴影下,不如勇于突破,活出精彩。也有人说,与其碰得头破血流,不如追随别人,也能成功。

针对以上材料来写材料作文,写作者怎可能不做分析思考,最起码的思考应该是:他(它)们为什么这么说?材料作文一再强调的所谓“立意”,其“意”指的就是作文字里行间所包含或蕴含着的或一点或一种或一套的自我意识。

既然显现自我思考是材料作文的终极点,那么,不管哪一种思考、思辨、思想都必须经命题材料的“触发”而来。其实,无论采用哪一种命题方式,只要是命题作文,都有一个最为明确的评价标准,就是必须“切题行文”。只有完全符合命题目的和要求的表达才能算“切题”作文,这是作文的底线,也是作文目的思考的第一要素。写材料作文,行文表达的内容能与文字性的命题材料对上号,即可算作符合命题的题意,而材料作文的“切题行文”,即达到显现自我思考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切入命题材料、行文表达自我。

面对叙述型材料,切题,讲求一个“准”字。概括与表述要“准”,因为任何一种说法,不管是概念还是语句,如果材料中找不到依据,就属偏题。一旦偏题,各种叙述或论述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譬如这样一则材料:据研究,美国空军战斗机失误频繁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驾驶舱是按照飞行员身体特征的平均值设计的。可飞行员不是按平均值生长的,当他们必须在少于半秒钟内做出判断和行动时,平均值系统和操作员之间的矛盾就容易导致一系列事故。后来,美国空军要求制造商改变设计,让座舱能随飞行员的个体特征做局部调整,让系统适应个人。此后战斗机事故率降低,作战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材料中有关飞行员的“个体特征”与“身体特征平均值”之间的关系及价值影响的叙述还是比较清楚的,但作文中,误把“个体”表述成了“个性”的不在少数,这就完全偏

离了命题材料的范围和含意,围绕“个性”写的愈天花乱坠愈不靠谱。所以,写材料作文显自我思考,切不可漠视“以材料为本”的要旨。

面对论述型材料,切题,讲求一个“深”字。譬如这样一则材料:最短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转瞬即逝;最长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这里,时间的长与短也可以理解为多与少、快与慢。材料虽短却颇富思辨意味,所以,不能只是简单地用数据或实例来证明这两句话的正确性。无论是针对时间的短暂还是针对时间的漫长,行文之前一定要有自我的分析思考,至于是以叙述还是议论为主来展开表达,则完全是呈现终极思考的路径之选。

从作文的大方向看,对材料作文的整体评价,有两条不可忽略或偏移的标准:一是作文必须遵从材料内容和范围的限定,强调“以命题材料为本”。不管是明说还是暗合,表达都必须基于材料的点、面、线。二是作文必须具有相应的认知及立意,看重“以自我见地为主”。无论是记叙还是议论,行文都不应机械地演绎或简单的表态。一边是客观材料,一边是主观认识,通过对应的文体实现两方面的融洽表达,是材料作文最理想的境界。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命题材料的随机性,决定了不可也不应过分关注作文由什么写起,而自我见地的观念性,则意味着作文向何处深发的认识、认知、认辩,绝不会是临时起意。

古人云“意在笔先”,此话如果用在写材料作文方面,应当叫“立意见地在命题材料之先”。不见题目不动心很普遍,但写材料作文决不能不见材料无想法。写作的宗旨决定了头脑中除了素材实例的堆积,更需要思想认知的贮存。宏观方面,可以有“三观”的意识:一是世界观,即对这个物质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二是人生观,即人活着如何为自己又如何对他人;三是价值观,即如何看待及评价对与错、重要与不重要等。任何事况或事理都不可能脱离“三观”而孤立存在,只会有多与少、强与弱、显与隐之不同而已。

材料作文的命题特点及评价标准,决定了只有在明确的命题材料出现之前就已经具有了较为明确的观念态度,才能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备而来地走向材料作文的终极点,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方面的思维路径:

一是立足现实、小中见大。根据命题材料,立足现实,大小互动。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说明或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叫“小中见大”;材料要是事关自然社会、人生命运、天地宇宙,也可以找一个有所思考有所感悟又有话可说的角度作为切入口,叫“大题小作”。二是关照发展、比中见意。不管命题材料需不需要再做进一步的价值判断,都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加以审读,在来龙去脉的探寻中发掘或建构价值观;同时可以作横向的比照、比对,看异同、找联系、析区别,在显露出来的差别里发现特点认识本质。三是注重辩证、事中见理。假如命题材料本身已颇有道理,再就事说事难有深意,就理谈理也难免空议。因此,要追溯事物形成的根由,分析问题产生的要素,推断情况发展的趋向,在虚与实的辩证思考中一步步寻到本质得出结论。

有了思维的路径,再来钩织思维的一个个节点,包括价值判断、人生追求、历史延进、社会发展、文化需求、道德评判、环境变化、因果呈现等等,不一而足。就拿下面三则命题材料来说,不管是具象的叙述,还是抽象的论述,我们都可以对它们做有关价值判断、因果呈现的思辨,与此同时,也能从不同的角度,由各则材料发掘出有关人生追求、历史延进、社会发展、文化需求、道德评判、环境变化的思考。有思考就会有思想,多少皆可,深浅不论。

①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我种下后,结出的葫芦大得可以容纳五石。用它来盛水吧,它质地太脆,无法提举。切开当水瓢吧,又太大了,没有哪只水缸能容下它。就把它砸了。”

②村上春树说:“在这个世界上,不单调的东西让人很快厌倦,不让人厌倦的大多是单调的东西。向来如此。我的人生可以有把玩单调的时间,但没有忍受厌倦的余地。而大部分人分不出二者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