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品德修养

品德修养

品德修养

品德修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敬业;奉献;爱生;尊重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9-008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54

近年来舆论不断曝出教育行业个别教师道德缺失的事情,我深感痛心,为人师,师之父母。道德缺失,良心何在?因此,我再谈教师品德修养。

教育是一门艺术,因为人是最神秘、最复杂的生物。面对一群有思想有感情的学生,如何赢得他们的信任与尊重,如何对他们实施德育教育呢?我认为,教师至少要做到十二个字:敬业、奉献、爱生、尊重学生人格。

一、教师要有忠于职守、全身心投入教育事业的敬业精神

敬业是我国传统职业道德的准则之一。教师从事教育事业,首先要热爱这个事业,以之为荣,以之为乐,并为之而奋斗不息。著名教育家凯洛夫说过:“谁要是没有强烈的感情,就不会有强烈的志向,也就不能够热烈地把这个志向体现于事业上。”我从事中学教育工作30多年,在这30多年的教学之路上,我对教育事业矢志不移,教师的清苦、劳累不在乎,依然朝着自己的既定目标,为做一名专家型教师不停地努力着。在工作实践中刻苦磨砺,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精心施教,既教书又育人,默默奉献,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拥戴,为乡村教育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诚然,我不敢说已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但我可以自豪地说已尽了一个人民教师应尽的义务。

作为教师,应以“敬业”为天职,冲破各种羁绊,摆脱困惑,树立一代师风,塑造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从事业上体现自我价值。

二、教师要有但问耕耘、不计名利的无私奉献精神

如前所说,我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责任和奉献成为我奋发进取的两根支柱。我把党和政府给予我的各种荣誉当作新的起点,追求的一部分,时刻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使自己焚膏继晷,继续奋进。我们身边也有不少的先进例子,使我们明白,当教师,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就不可能把“上班”和“下班”“分内”和“分外”截然分开。这说明,从事教师职业,就需要有超常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就需要有“一切为了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无私奉献是教师人生幸福的源泉。一位全国模范班主任说过:人生短海不可碌碌无为而求享乐;道路漫长,不应昏昏度日以图安逸。把自己的知识献给人民,是我最大的追求和幸福。这一切又说明,勇于奉献,乐于奉献,正是我国广大教师具有悠久历史的光荣传统和最值得称颂的优良品德。这种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勇气,正是我们教育事业的希望之所在。我们广大的人民教师,就是要弘扬这种精神,使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登上一个新的境界。像蜡烛,向世界奉献光明;像园丁,向生活奉献美景;像人梯,向人类奉献进步;像铺路石,向学生奉献坦途。

三、教师要有关爱学生胜过关爱父母、关爱子女的仁爱精神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主张教师对学生要“仁爱”。夏D尊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这就指出了教育成功与失败的主要原因。教育要成功就必须有情有爱,而教育的失败就在于缺少了情和爱。就如优秀人民教师江润农为了学生的成长倾注了全部的爱。她视学生为自己的亲人和子女,在自己身体状况不佳、生活困难的情况下,默默资助28位特困生,她深刻认识到爱生的重要性,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品德,她把心血全部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无私奉献,默默耕耘,为我们树立了人民教师的楷模。这是我们这几年开展“崇教厚德,为人师表”教育活动打造出来的典型、范例。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用自己的满腔热情,才能换来学生主动地与自己亲近,进而乐于接受教育。情感的升华必然转化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普遍希望得到教师的理解、尊重、关心和爱护,而教师普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成为有所作为的人。教师将真诚的情感投入到学生身上,就要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以及在课上课下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付出大量心血,才能和学生结成互相信赖、互相尊重的情感纽带。教师热爱学生能使学生尊重、信任教师,从而产生无形的教育力量。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要明白这个道理,而且要付诸行动。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效果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师生感情是否融洽,心理是否协调;而不是一厢情愿的。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我们对学生爱之以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 “以养成健全人格”,我们的事业就必定成功。

四、教师要有尊重学生自尊和人格的人文精神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教师,被教师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显然已不适用。学生,尤其是处于生长叛逆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因此,我想,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

品德修养范文第2篇

我省当代教育家汪广仁说:“人才,首先是人,有道德的人,成才必先成人。”教书育人,培养人才,有一个思想政治方向――“德”的问题。而这个思想政治方向,又只能由教师自身的思想政治方向来决定。大家都知道,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我们的世界观,我们的思想意识,我们对生活与社会的态度,我们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总是要通过我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影响着全体学生。这一观点往往是觉察不到,也不是任何领导和规章制度所能制约的。也正因如此,提高教师的思想品德及素质修养尤为重要,不可忽视。

教师的思想品德及素质修养,概括起来为两方面:一是正确的政治品德信仰,二是思想素质的修养。

正确的政治品德信仰就是爱国爱民,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总是有信仰的,而不同的信仰总会给人生涂上不同的色彩。当我们面对挫折、身处逆境时,就要靠着正确的政治信仰来支撑。我们要让信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实实在在的美好的东西,它像一团烈火照亮了人生的道路。我们作为学生的引路人,作为知识理论、科学真理和信仰的传播者,我们要用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来为自己的生命增添光和热。

那么,坚定正确的政治信仰从何而来呢?一位叫拉法格的名人曾经说过:“马克思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不是从对工人阶级的同情中来的,而是他深刻地研究了全部人类历史的结果。”我们的政治信仰,只有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结合在一起,才能变得坚定而充实。因此,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这才是提高我们教师政治思想品德及素质修养的必由之道。

今天,我们教师还有一个学习教育理论、进行今后的教学改革任务,这同样离不开一定的政治理论和思想品德的支配,无论哪一种教育理论都是一定的政治理论和哲学思想为基础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不是随意出点子、耍花样,重要的是在于坚持唯物主义观点,符合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妥善处理教改中涉及的各种关系。学科教学改革是如此复杂的多面体,我们只有以政治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为指导,才能全面地辩证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取得教学改革的成功,并在教学上有所建造和实施运用。

品德修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国;古代;官吏;思想品德修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189-02

中国古代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似乎存在着这样一种意识,即“入朝为官”。也就是说做官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方式和人生最大的梦想。认为除了做官,其他一切职业都是低贱的职业,即“官本位”。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具有最高权威,但是在老百姓面前,官吏具有最高权威,具有令世人崇拜尊敬的地位。而与“官本位”联系最为紧密的就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中的科举制度了。这项制度在隋朝萌芽,唐代确立,随后一直绵延数千年到清末。科举制度是“官本位”思想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生根发芽、根深蒂固的最直接、最主要促进因素。从先秦开始,古人的读书便跟做官联系在一起了。孔子曰:“学而优则仕”,明确阐明了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学习好就能做官的道理。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古人读书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当官从政,当官是唯一一件能够光宗耀祖的事。

所以说,在中国古代读书、考试和做官就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古代的统治阶级主要是通过对教学内容、考试内容的规定以及“当官从政”后各种方式的教育来保证官吏具有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品质。

一、规定教学的内容

中国封建社会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封建社会的思想支柱,儒家典籍成为封建学校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太学者……教化之本原也”的思想指导下,自汉代至清代,《诗》、《书》、《礼》、《易》、《春秋》即“五经”一直被钦定为学校学生学习的正规教材,宋代以后又增加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即“四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主要是强调人的伦理道德修养的养成蕴含在知识的学习之中。

1.为政以德。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德与法虽然同为治国之二柄,不可偏废,然相对而言,德更具有基础性作用。正如《左转》襄公二十四年所说:“德,国家之基也。”因此,中国古代特别强调道德这种“内心立法”的建设。

2.克己自省。如何培养、修炼自己的道德?克己自省就是儒家向人们指点的一条修养之路。孔子主张“克己”、“修己”、“自戒”、“自讼”、“自省”、“自责”;孟子主张“养身、“养性”;宋学家则强调的是“尊德性”。

3.慎独。《礼记中庸》说:“莫见乎隐,莫见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郑玄注云:“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告诉我们,不要以为做了坏事,没有人看到,没有人知道,神不知鬼不觉的。头顶三尺有神灵,做了坏事,无论如何隐瞒难逃上天的法眼,上天的明察秋毫。

4.修身。儒家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品德修养和仕途晋升的规律,强调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

5.崇义。在义和利的关系上,儒家主张“义以为上”、“先义后利”;强调“见利思义”、“义然后取”;坚决反对“见利忘义”。孔子则主张:“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6.贵廉。孟子说:“人贵有廉”,他强调,人不可以没有廉耻。一个人从没有廉耻通过修行到有廉耻,则终身不再有羞耻之累了。唐代曾有人写过一个《县令箴》,要求县令们在执政时要做到“如水之清”、“如镜之明”。

7.重民。孔子主张:“节用爱民”;孟子则认为“民为贵”,强调:“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8.成仁。儒学并不是完全地要求做人要独善其身。当道义遭到邪恶亵渎、侵犯时,则要求人们必须坚持道义,勇敢地向邪恶势力、邪恶行为作斗争。孔子主张:“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强调:“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则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儒家经典中饱含了道德修养的思想,以儒家经典作为学校教育学生的必修课程,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为政以德”、“自省”、“慎独”、“修身”、“崇义”、“贵廉”、“重民”和“成仁”等思想的熏陶,于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出学生们的高尚的思想品德和人格。

二、规定考试的内容

中国古代把儒家经典以及有关思想品德修养的内容列入考试的范围。

在中国隋代首创科举制度,秀才、明经、进士诸科并立。隋唐时代明经科的考试内容必须是《礼记》、《诗经》、《论语》、《孝经》、《左氏春秋》、《尚书》、《周易》、《周礼》、《礼仪》等儒家经典中“五经”、“三经”、“三礼”、“三传”等的内容。元代时期考试内容必须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中选题,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答案。在明代、清代时期的乡试、会试,考试的命题要求只允许使用“四书”、“五经”中的文句。

将儒家经典列入“当官从政”的必考内容,保障了教学内容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成为日后“当官从政”的道德支柱。

三、“当官从政”后的教育

1.对新任官吏,皇帝亲自接见,谆谆告诫。如公元1368年即洪武元年,朱元璋新选定了一批守令前往中原上任。临行前,朱元璋一方面发给守令们一定数额的养廉银,一方面叮嘱他们不要“渔民以自利”,要“简役省费”,“劝孝励忠”,力争做“循良”官吏。同年,朱元璋还对来朝的地方官开导:“贪官污吏愚蠢之极。若移其作奸之心以为善,何事不成?国家俸禄如井泉,汲而不竭。彼不思守法以保之,虽积钱充屋,一旦事觉,皆非己有”,“汝等之官,宜鉴彼前非,勉于为善,则永安禄位矣。”

2.通过送箴言、刻石铭、著书立典、谈心等方式劝谕官吏。吴兢《贞观政要贪鄙》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与大臣们的一次谈话,是这样的:“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天非不高,地非不厚,朕常兢兢业业,以畏天地。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守,自身常得欢乐。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此言可为深诫。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 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唐代女皇武则天亲自组织编写《臣轨》一书,她在该书序言中称,编写此书就是为了“发挥德行,熔范身心,为事上之轨模,作臣下之绳准”。宋太祖赵匡胤号令各州、府、县的衙署大堂前,立石一块。石的南向刻“公生明”三个字;北向刻“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 “诫石”安置在各级官府的大堂前,使进出官府的官员都能看到“诫石铭”。

3.要求各级官吏特别是朝廷重臣都要管好子女。唐太宗李世民认为,功臣子女大多是凭籍祖、父之萌而得大官,很少有才行,因此,他多次劝告大臣们管好子女。明太祖朱元璋鉴于诸子生于后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百姓之劳苦的现实,带着皇子们深入村头农家,体验农民们栉风沐雨、吃粗粮、住茅棚的艰辛生活。

4.从严立法,制定完善治吏的法律。明初,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整饬吏治,以严法督励百官奉公执法,忠于职守,并把这些内容写进《大明律》中。《大明律》要求官吏“务要熟读讲明律意,剖决事务”并以此作为考课官吏的标准,“若有不能讲解,不晓律意者初犯罚俸钱一月,再犯笞四十附过。三犯于本衙门递降叙用”。

5.奖励良吏,弘扬正气。中国古代十分重视奖励良吏。如隋代开皇元年即公元581年,岐州刺史梁彦光治州有方,“廉慎之誉,闻于天下”。隋文帝颁令全国,予以表彰,又奖励小米500石,赐御伞一把,以资鼓励。明朝奖掖清官廉吏的方式更多:一是皇帝赐宴嘉奖。如明初济宁知府方克勤,清廉爱民,被省宪考为“六府之最”。朱元璋夸他“善治民”,“赐宴仪曹”,倍极荣幸。二是优待廉吏。明代吏部考课地方州县官吏,课分为上中下三等。考课完毕,朝廷赐宴,上等者赴宴并赐坐;中等者可以赴宴,但只能站着吃喝;下等者则列队门口,等候别人吃喝完毕始能告退。这些带有戏剧性的安排,经过朝廷的严肃举行,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三是破格拔擢。御史凌汉为一冤案昭雪。一日,被者路上偶遇凌汉,感激之下邀其饮酒,并以重金相谢,凌汉说:“为你减轻处分,因为你罪并不重,并非对你有什么私恩。酒可以喝,但是钱决不能收”。朱元璋得知此事后,赞赏不已,立即将凌汉提升为右都御史。

6.对贪官污吏施以重刑,警钟长鸣。中国古代统治者很善于运用典型案例对官吏进行教育。宋代宋太宗时期,侍御史赵永嗣在郑州隐没官钱,被处以弃市极刑。宋太宗及时抓住这一贪污案对官吏进行廉政教育,下诏各道转运使将赵永嗣案“布告州官以儆郡吏,揭于所居官舍之壁”。洪武十八年即公元1385年,户部侍郎郭恒吞盗官粮案,牵连致罪者极广,中央六部侍郎以下官员被处死者达数百人,各级官吏及地主豪绅被捕下狱获罪的达数万人之多。明代朱元璋还规定:“各府、州、县衙门右首的土地祠作为皮场庙”。如果官员贪污白银六十两,就有可能被处以剥皮揎草这种酷刑。贪官脑袋被砍下,挂至旗杆上示众,再剥下其人皮,塞上稻草,摆到衙门公堂旁边,用以警告继任的官员。

7.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上之所好,下必甚焉”。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的隋代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很懂得这个道理。他努力克制自己的物质欲望,穿的衣服,用的物品,坏了即补,补好再用。他禁止地方向朝廷敬献珍玩犬马,还将乐工全部遣散。流风所及,连后宫嫔妃们也不涂脂抹粉,举国上下男子不分官民,都以穿布帛为荣。

中国古代官吏的思想品德修养养成教育的确培养出了一批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执法如山、为民请命的清官廉吏,值得借鉴。

品德修养范文第4篇

一、案例式教学开展诚信教育

在开展案例式教学的时候,教师选取的案例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融入到案例中,积极针对案例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案例教学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起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欲望,增强学生对诚信的理解,有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比如教师让学生针对“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进行讨论,在该案件中:三鹿奶粉为了牟取暴利,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大量的化工原料三聚氰胺,造成了许多食用该奶粉的婴儿出现了。肾结石。不仅对婴幼儿的生命造成了巨大伤害,同时使整个乳品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销售额减少了150亿,严重打击了人们对乳制品行业的信心。教师让学生针对这个案例来对下面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蒙牛集团老板牛根生为什么会获得成功?诚信对企业的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三鹿集团为什么会破产?学生在思考和讨论过程中就会了解:对于企业来说,只有诚信经营才会实现长远发展,任何追求短期利益的不诚信企业行为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失。三鹿奶粉企业不诚信经营所造成的后果对整个食品行业来说都是一个警醒,告诫企业要诚信经营,同时也警醒学生要诚信待人。让学生明白诚信对人,他人才能够诚信对自己,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品德修养。

二、讨论式教学开展诚信教育

讨论式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意见,实现教学目的。在授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对问题进行讨论。比如在教学“做诚信的人”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针对郭庆刚这个“最美中国人”进行讨论:郭庆刚和同伙经营大姜生意,当企业经营陷入困境后,合伙人携贷款120万逃跑。面对上门讨债的债主,郭庆刚一个人打起了这些债务,四年时间省吃俭用,终于还清了欠款。教师让学生针对这样一个案例进行讨论,分析郭庆刚这样做究竟值不值得以及他为什么要坚持诚信经营。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就会明白,诚信是人的最基本品行。这样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也能够向郭庆刚学习,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也能够不忘初心,坚持自己,诚信待人,用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不断的约束中,学生就会将良好的品德融入到自己日常的一言一行中。

三、体验式教学开展诚信教育

体验式教育方式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体验诚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才会更加真实。学生通过直接的眼观耳听,来体验诚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验过程还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c学习。

品德修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党员领导干部;人品官德面;修养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1—0251—02



加强人品官德修养,不是一蹴而就或自然而然就能达到的。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中指出:“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离开革命的实践;同时,也离不开自己在实践中的主观努力,离不开在实践中的自我修养和学习。”因此,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人品官德修养水平,就必须加强思想改造和实践锻炼,通过自己长期不懈的努力来实现这一目标。

一、把勤于学习作为加强人品官德修养的基础前提

列宁有一句名言:“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同志也强调:“我们正处在知识创新的时代、终身学习的时代,不懂得和不熟悉的东西很多,……全党同志一定要有学习的紧迫感,抓紧学习、刻苦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当前,我国正处在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特点客观地决定了学习已经不是个人兴趣问题,而是时代的要求,形势的需要。学以增智。读书学习,会使人头脑聪明,心胸开阔,道德高尚,事业有成,从根本上提高人的素质。学以立德。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明辨是非,才能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把握好政治方向,提高政治鉴别力,才能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保持思想道德的纯洁性。不读书,不看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很容易受腐朽思想的侵蚀,甚至滑向颓废堕落的泥坑。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走上犯罪道路,就是从不学习、放松思想改造开始的。现在许多党员领导干部都在喊“忙”,多数同志当然在忙工作,但也确有不少同志在忙应酬,坐不下来学习。这样下去,十分危险。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把学习作为第一位的任务,工作再忙,任务再重,也不能忽视学习。要通过学习,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过好“金钱、权力、女色”关。同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理论学习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官德修养水平结合起来,坚持在学习中运用,在运用中深化理解,从而不断提高人品官德修养水平。

二、把强化党性修养作为加强人品官德修养的核心内容

同志强调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党性修养作为共产党员的本质改造,是领导干部的庄严责任和立身之本。党员领导干部强化党性修养,就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到心中装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和公仆意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没有严格的党性原则,没有强烈的公仆意识,屁股就有可能坐在敌对分子的板凳上。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自觉做人民公仆的典范,堪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和表率。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党的好干部孔繁森、模范团长李国安、人民满意的领导干部杨善洲,之所以能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始终不忘人民的疾苦,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因为他们把党的事业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党员领导干部信奉“有权就有利”的处世哲学,不择手段地占“公家”和群众的“便宜”,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由人民的“公仆”变成了人民的罪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人淡化了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行动上的错位。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从他们身上吸取教训,时刻牢记我党我军的性质、宗旨,认真解决好当官为什么的问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为人民当官、为人民掌权的思想,视人民为父母,把人民赋予的权力毫不保留地用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上。只有把个人前途融于人民事业和国家前途之中,把个人的奋斗与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融为一体,才会获得奋斗的最高价值。

三、把率先垂范作为加强人品官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领导,通俗讲就是率领引导,通过以身作则,模范带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为群众领路、导向、作示范。“见人不正,虽贵不敬也;见人有污,虽尊不下也。”这就是领导者人品官德的心理效应。一个领导者仅靠职权来实施领导是一时的,短暂的,好的人品和官德可以以德服人、以德感人、以德化人、以德育人。因此,党员领导干部在人品官德修养上要把率先垂范作为支撑点,作为行为准则。“上梁不正下梁歪,中梁不正倒下来”。在工作中不能口头上讲的好听,做的又是一套;当面说的好听,背后另做一套。党员领导干部往往听到的批评意见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自觉地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言行,始终把自己置于党委的集体领导之下,置于组织的监督、群众的监督之下。对组织的各项规定和制度,要认真执行;对各项组织活动,要积极参加;当个人存在缺点和不足时,要欢迎和接受组织和其他同志的批评指正。正如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各级干部都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