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未来科技

未来科技

未来科技

未来科技范文第1篇

这份憧憬来源于一个加速建造中的新城――未来科技城。这一由中央和相关部委牵头引入的项目,给周边居民描绘了一幅大量海内外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入驻,共同工作、生活,共建区域未来的美好图景。

尽管被未来科技城吸引而来的置业者曾经担忧,不知这一项目何时能够建成,这幅美好图景何时能够成为现实,但领导人的到访和昌平区领导的公开表态,逐渐地消除了人们的担忧。

4月14日上午,部长刘云山、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市长郭金龙、宣传部部长、副市长鲁炜等领导与1000余名文化和新闻工作者共同在昌平区海落村种下10万余株树木,建造首片“首都文化林”。这正是未来科技城所处的区域。

而就在前一天下午,市委书记刘淇,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审看了北京科技商务区重点区域规划设计方案。而未来科技城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同时,北京市昌平区区长金树东曾公开表示,未来科技城2015年将全面建成。

这些事件和声音,都使昌平区尤其是北七家区域变得炙手可热。无疑,区域楼市也将受益。伴随未来科技城而来的生活配套、教育资源、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和交通的全面升级,则是对后来置业者莫大的吸引力。

区域新引擎

规划中的未来科技城,以温榆河和定泗路为界,分为北区和南区。北区在小汤山镇内,规划用地面积约2.79平方公里;南区在北七家镇内,规划用地面积约4.41平方公里。

如今,该项目所在的小汤山、北七家交界区域,原有的大片村庄已然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热火朝天、紧张有序的工地。

此前,北京市昌平区召开的2012年未来科技城建设工作部署会提出,今年是未来科技城建设全面提速、实现初具规模目标的关键之年。由此可以期待,未来科技城这个现代化、高端化、生态化的研发社区雏形将在年内初步显现。

难怪有网友在微博中感言:“未来科技城现在是各界领导的热点,时不时就有领导过来视察,要买房子赶紧在那里入手吧。”

事实上,未来科技城正是中央组织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牵头引入的。2008年,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提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即“”。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央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由中组部和国资委牵头,2009年定位于服务15家央企的“未来科技城”正式落户北京市昌平区。

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科技发展规划,围绕促进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未来科技城将建设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准、引领中国应用科技发展方向、代表中国相关产业应用研究技术最高水平的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并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创新人才最密集、创新活动最活跃、创新成果最丰富的区域之一。

显然,作为科技战略高地,未来科技城将成为区域的新引擎,极大地提振区域价值。

15家央企进驻

按照相关规划,未来科技城将在2012年打造“一流科研人才的聚集高地、引领科技创新的研发平台、全新运行机制的人才特区”的央企研发基地。在中央组织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的直接领导下,“未来科技城”迎来了“凤临巢”。

在2009年7月正式启动建设后,目前已确定神华集团、中海油、国家电网、华能集团、国电集团、中国电信、中粮集团、中国铝业等15家“国”字头央企进驻未来科技城。

据未来科技城建设方有关负责人透露:“签署入驻意向的15家中央企业已全部实现入驻计划,资本共计34.6亿元。”去年底,入驻的央企已全部开工。部分进度较快的项目,如神华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一期,科研大楼已经投入运行,已有200多人进驻办公。预计今年底,15家央企将全部可以入驻运营。

未来,随着区域市政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备,将会吸引更多的央企进驻,同时,一些民营企业总部和研发机构、海内外一流大学和创新人才的重点实验室、研发机构也将相继入驻。

“汇聚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是未来科技城最突出的特点。”据有关权威人士介绍,未来科技城将引进10位左右在业内有重大影响、具有科技研发国际前瞻力的战略科学家,集聚100位左右掌握行业核心技术、具有旺盛创造力的研发领军人才,培养1000位左右精通研发技能、掌握关键技术的科研骨干,形成一批国际一流、结构合理的研发团队,并成为一流科研人才的聚集高地,引领科技创新的研发平台和全新运行机制的人才特区。

规划上的突破

昌平区有关负责人认为,传统的高科技园区主要以办公为主,缺少生活、娱乐设施,未来科技城近60公顷的公共核心区在规划上将充分考虑配套服务,“未来科技城在初始规划时,不仅规划了办公区,还规划了生活配套区,剧场、图书馆、学校、医院、商场、住宅楼,这样高标准的规划和建设可以为入驻央企的高端科技人才提供更好的服务。”该负责人表示。据悉,区域内学校、医院、酒店等首批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已陆续开工建设。

借鉴美国硅谷、日本筑波等研发型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的经验,相关部门提出,今后新城规划不再像过去一样只建侧重居住的“睡城”,而是将更重视“职住平衡”理念,建设力争将工作区、生活区、休闲区融合的功能区,实现产业发展与就业居住、设施配套的平衡,确保社会生态环境的三角稳定。

随着未来科技城的整体推进,各种优质配套资源将进一步倾斜,使已拥有优质教育资源和休闲资源的北七家区域的城市化进程和配套设施的完善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未来科技城的建设,大量机构、人才涌入北七家板块,还将使交通配套趋于完善。

为进一步完善交通网,昌平将建设轨道交通加密线,从天通苑可直达未来科技城,线路与地铁5号线平行。地铁5号线终点站天通苑北站距离未来科技城仅5公里,开车10余分钟即可到达,并且未来5号线的延长线将北延至该区域。而地铁17号线则将专门建设未来科技城站,方便人们乘坐地铁往返于中心城区和未来科技城。

未来科技城南北两区多条支路、次干路建设还被列为昌平区2012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今年将基本完工。

打造宜居环境

未来科技城全新的规划思路,还打消了周边居民对产业引入是否会破坏居住环境的顾虑。

未来科技城率先打出“环境牌”,明确提出“建成后要达到50%以上的绿化率和实现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严格标准。另外,从引进的企业类型上可以明显地看出其意在打造“和谐生态之城”的决心。

目前,已确定入驻未来科技城的15家央企,在此建设的均为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的研发中心,不仅不会对周边的环境造成破坏,而且随着未来科技城的统一规划和改造能带给本区域更多的公园绿地和休闲场所,温榆河畔湿地产生的高倍负氧离子让此处更加有利于人的居住。

此外,位于未来科技城中部的滨水森林公园,地处温榆河老河湾腹地,占地总面积314公顷,规划有主山景区、休闲健身区、滨水草坡区、湿地风光区和主湖活动区等多个景观区。

未来科技范文第2篇

美国主流网络媒体BI盘点了2014年可改写科技史的十大技术革新,一起见证科技改变未来的神奇吧。

DNA纳米机器人被注入蟑螂体内

纳米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研究领域,主要以操纵分子水平的材料为主。纳米技术的一个应用前景是利用纳米机器人将药物注入体内,治疗疾病。

2014年2月,以色列一个研究团队开发出用DNA链制作的纳米机器人,并将其注入蟑螂体内。这种DNA纳米机器人可自我聚合,然后控制以特定细胞为靶向的分子,这证明它们拥有携带药物攻击癌细胞的巨大潜力。

超级植物被创造

纳米管是管状的巨大碳分子,拥有不同寻常的热性能和电特性。去年3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加州理工学院宣布,他们可将纳米管植入植物叶绿体中,这种新式组合可使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的速度增强数倍。

该技术投入实际应用可能还需数年,但除了使植物加速生长外,它还有其他用途,如利用植物发电、建造可自我修复材料和能自我发电的建筑材料等。

扇贝型机器人在血管中游动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微型扇贝型机器人,它们以外部磁场为驱动力,可在血管中游动,修复受损组织或递送药物。这种机器人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防止血液粘度妨碍它们的移动速度。这些机器人可成为研发未来医疗设备的基础。

微芯片帮助瘫痪病人控制手臂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利用微芯片帮助一名瘫痪病人恢复手臂控制。他们花费10年开发出名为Neurobridge的设备,可按照大脑模式刺激肌肉。

这种技术给许多残疾人带来希望。通过插入脑电波,有朝一日我们只需要思维就能控制各种设备。

鼻细胞助修复断裂脊髓

生物技术正形成新的医疗手段,而且效果可能是永久性的。弗洛茨瓦夫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从病人鼻部取出神经细胞,然后将其植入脊髓中。这种移植细胞可刺激断裂神经纤维生长接合,为脊柱损伤部分搭建桥梁,让病人重新站起来。这种革新技术显示,神经系统的损伤可被修复。

无人机速递

无人机正日益扮演着更多的角色,特别是在侦察和监控方面。继2013年中国测试使用无人机递送包裹后,更多人开始对无人机的商业应用产生兴趣。2014年8月,谷歌开始利用无人机向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一个农场运送糖果、狗粮等物资。到2014年末,亚马逊、DHL等多家公司在多个国家建立起无人机递送服务。

迷你机器人可自我组装

在许多行业中,机器人已成为重要工具。但如果将它们组成群体,功用可能更强大。哈佛大学建造了1000个迷你机器人,它们能自我组装成程序设定的形状。尽管前面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自我组装机器人将为建筑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3D打印技术

3D打印已经是一种既定技术,2014年,它在性能和应用方面呈现爆炸性发展。阿姆斯特丹一个研究团队甚至利用3D打印技术建造了整栋房屋。与此同时,普林斯顿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3D打印机,它可以用5种不同材料打印,包括打印发光二极管、隐形眼镜等。

太空探索的下一个前沿

未来数十年,太阳系探索将以国际合作为主。经过10年飞行,欧洲宇航局探测器Rosetta终于进入彗星67P/Churyumov-Gerasimenko轨道。去年11月,Rosetta释放出微型探测器Philae,后者成为第一个在彗星上着陆的探测器。

与此同时,火星探索也取得诸多进展。印度Mangalyaan飞船于去年9月进入火星轨道,同年12月,美国宇航局成功推出新的猎户座飞船,这也是火星载人探测准备迈出的第一步。

未来科技范文第3篇

在场的各位同学、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预备一班的云,今天,有幸在这里作题为《科技与未来》的演讲,我既十分的骄傲,却又有些不安。近几年来,我们看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的科技事业的迅猛发展,这让我为我是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的自豪。记得很久以前,手机的用途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电话,可是前几年,手机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仅外观漂亮多了,而且用途也多了,可以用手机拍照、开会、上网、发短信息等等一系列的事情,这让我们的生活更为方便,也让我更加领会到了科技的力量,不过,我只是个初出茅庐的学生,对“科技”二字的内容还知之有限,我无法用一些很深奥的理论来阐述科技的玄奇,也无法对各位走上工作岗位的长辈们承诺我所能实现的科技蓝图。但我愿意用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畅想科技与未来。

从基因工程“让人活到一千岁”的梦想,到纳米技术“包你穿衣不用洗”的诺言;从人工智能“送你一只可爱机器狗”的温馨,到转基因技术“让老鼠长出人耳朵”的奇观。不断有新的科技在诞生,每一个新科技的发现都会让人们欣喜若狂,因为,这些新科技正在逐步地改善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就近期而言,中国首先完成了非典病毒全基因组测序,非典现在是全球公认的危害性最大的疾病,可是为什么别的国家不能首先完成,而我们国家就偏偏完成了呢?很简单,这说明了我们国家不比别人落后,不比别人差,回头看看我们祖国的此文来源于过去,从曾经一个刚刚起步的改革开放的国家到现在的拥有领先的科技水平的大国,我们的祖国经历了多少的风风雨雨,多少的困难与坎坷,但是我们的祖国还是挺过来了,因为我们的祖国坚信——科技不仅改变命运,还可改变未来。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对社会的普遍感觉是竞争意识强了,学习劲头足了。科普知识是我们关注的焦点,爱因斯坦、霍金、比尔 盖茨是我们心目中的明星,计算机科学、现代物理和化学动态更是无时不牵动着我们。我们已经明白科技的重要性,也知道了科技的普遍性。

虽然科技创造新生活的前景引人遐思,令人神往。但是归根结底是要靠我们共同的努力实现的。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中坚,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肩上的担子的确不轻,新的机遇总是伴着风险与挑战,但是,我们不会轻易地说放弃,我们用我们的青春向前辈们发誓:决不辜负前辈们对我们的希望。

回望文明的历程,是科技之光扫荡了人类历史上蒙昧的黑暗,是科学之火点燃了人类心灵中的熊熊的希望;科技支撑了文明,科技创造着未来,而未来在我们手中。让我们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们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我用我们的创造力将我们居住的世界变得更美好。

未来科技范文第4篇

奥迪未来先锋科技

面对持续增长的汽车尺寸与重量、愈演愈烈的交通拥堵、每况愈下的环境污染、以及对非再生资源的过度依赖,奥迪所描绘的未来画卷去除了这些沉重的颜色。未来的汽车是轻盈的、是会沟通的,并且对环境是没有伤害的,这就是奥迪三大未来先锋科技所诠释的未来造车理念。

奥迪r18 ultra勒芒赛车中使用的碳纤维强化聚合材料(cfrp)单体式车身。“ultra轻量科技”以领先技术为本,开创了一种全新的造车哲学。在未来,奥迪的所有新车型,与老款车型相比都会变得更加轻盈,并将采用高强度钢材、全新铝合金、镁材和强化纤维聚合材料(frp)等部件。

奥迪urban concept概念车中采用混合材料制成的轮毂。在奥迪轻质设计中心的一辆r8试验车上,工程师用14个碳纤维强化聚合材料(cfrp)零件,包括车顶,中间通道,后隔板,b柱和x型支架在内,共替换超过原车型50多个铝制部件。新材料的应用并将全铝车身的210千克总重降至198千克,同时,占车身总重17%的新材料还将车身强度大幅提高。

“ultra轻量科技”可使奥迪r8的车身强度进一步增加、重量进一步减轻。“ultra轻量科技”对减轻量产车重量来说具有革命性的意义,不仅大幅减轻车重与油耗,还在其他方面带来数不胜数的优点。不同轻质材料的混合应用在空气动力学、动力性能、操控与安全等各方面凸显优势,提供绝佳的驾驶乐趣并降低消费者车辆使用的成本。

平视显示技术已在多款奥迪车型中使用并提供全色显示。

在未来汽车的变革中转速表将被电能功率表完全取代。

集mmi控制与手写触控于一身的全新人机互动控制终端。

“connect互联科技”实现了人、车及基础设施之间的高速信息互联。此技术将全面承载未来奥迪车型上的所有在线应用,实现车内模块与驾乘者、车与车之间、车与基础设施之间的全方位智能互联,并可通过精密的信息娱乐功能,将汽车的舒适、安全和智能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遥控泊车(piloted parking)彻底将驾驶者从繁复的泊车过程中解脱出来。

奥迪a1 e-tron作为大都市交通中的“绿色专家”,采用了增程式混合动力系统,能以纯电动模式行驶50公里,在日常的城市交通行驶中完全实现“零排放”。在面对大于50公里的行驶时,采用小型转子发动机的增程模块开始运行并为电池充电,以满足高达250公里的城际交通需要,折合百公里平均油耗仅为1.9升。

体验奥迪q5

hybrid quattro

q5 hybrid quattro周身贴有“hybrid”字样的身份标识,搭载类似涡轮叶片的19英寸十辐铸铝轮毂、“北极银”金属车漆等专属部件,其外观优雅而富有张力。车身尺寸为4629/1880/1653mm,并拥有低达0.32的风阻系数。

奥迪q5 hybrid quattro的混合动力系统由采用并联方式组成的tfsi发动机和一套电力驱动系统,协同提供动力输出。所搭载的2.0l本文由收集整理 tfsi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功率为211ps,峰值扭矩为350nm/1500-4200rpm,匹配八速tiptronic手自动一体变速箱,完成0-100km/h加速用时7.1s,最高时速可达225km/h。百公里综合油耗为7.4l,co2排放量为159g/km。永磁同步电机最大功率为54ps,峰值扭矩为210nm,既起到电动机、启动机的作用,又能在减速过程中充当发电机。为其提供和储存电量的锂离子电池组包括72个电池单元,在266伏特的电压下能够以39kw的功率持续输出1.3kwh的电量。前悬挂系统采用了大量铝制部件的五连杆结构,有效减轻了簧下重量,后悬挂则采用自循迹式梯形连杆式结构。

q5 hybrid quattro的混合动力系统具备发动机单独运行、电动机单独运行、发动机和电动机协同工作、以及能量回收和“大推力”等五种不同的工作状态,不同状态间的转换和过渡高效而平顺。

在突然加速时,车辆以发动机作为动力来源,加速

转贴于

未来科技范文第5篇

——软通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曹晓兵

城市,是大数据最大的应用环境和平台。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曾说:“影响21世纪世界发展和走向的两大重大事件,一个是美国的高科技,另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目前为止,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城镇化率已经达到70%、80%,甚至90%,而中国的城镇化率还不到60%,有权威机构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才可能达到70%。由此可见,我们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但也蕴含了巨大的成长空间。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已达到8万亿元,而且在“十三五”期间每年以12%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成长,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智慧城市建设国。

未来,100%的副省级城市、93%的地级以上城市、50%的县级城市是重要发展领域。智慧城市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技术驱动阶段,这一阶段专注于技术研究、产品研究、算法算力研究,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城市和产业的信息化,解决了效率问题和成本问题。第二个阶段是产业驱动阶段,技术产品和服务与传统产业进行结合,创造了智慧健康、智慧养老、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金融等新兴产业,解决了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问题。当前进入了第三个阶段,场景驱动阶段,通过技术能够100%解决不同行业、不同地域、不同人的刚需和痛点。

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基于城市物联网、时空、经济发展、环境等各类数据,可以对城市进行分析决策和合理规划。最典型的例子是新加坡,整个国家是线上运行的环境,交通、生活、产业等都可以在线上运行。贵阳市的花果园社区是全亚洲最大的社区,占地面积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0万,大量的人口聚集及社会治安问题频发,加剧了政府监管的困难。但是我们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尤其是数字孪生技术,将整个社区全部实现了数字化,每栋楼每一层有多少房间,房间是常驻还是租用,每一层楼有多少消防设施,都能在线上一目了然地看到。并且我们设计了很多应用场景,比如老人走失、被困电梯,都可以通过App调取人的行动轨迹,将城市真实的事件场景化。

在城市管理和决策方面,管理者更希望从宏观角度了解整个城市运行状况,比如人口、就业、税收、环境污染等,我们将城市的各类数据融合在一个数据平台上,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一窗式的平台,实现更精准的决策分析和更有效的城市管理。

城市大数据可以应用在精准扶贫、产业分析、旅游文化等众多场景,就环保的应用来讲,过去通过采用车辆限行、工厂停产等行政管理手段换来蓝天白云,现在我们可以基于城市物联网传感器部署,采集扬尘、二氧化硫、PM2.5等环境数据,同时结合气象数据,判断未来的风向、污染源、污染物成分及去向,这样就可以只关闭真正污染环境的企业,限制真正污染环境的车辆,保证其他企业照常开工、其他车辆照常出行。一方面为大家带来生活便利,另一方面降低城市的管理成本和运营成本,这就是大数据的价值。有权威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的物联网接入量将达到250亿,未来一定是物联网、大数据的时代,城市管理将很大程度上依赖物联网。以交通为例,现在是车等灯,灯亮车行,未来一定是灯根据车流和交通情况自动放行,自动调节红绿灯时长,做到物联网自我管理城市。

城市公共安全需要借助视频采集和视频监控技术来维护,过去摄像头只扮演了一双眼睛的角色,随着边缘计算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兴起,未来摄像头可以做到既是眼睛,也是脑袋,可以进行思考。比如曾经有人晚上翻墙进入故宫,需要不断翻看视频来找到这个人,未来智能摄像头可以实现当人靠近宫墙时就开始追踪,当人准备做翻墙动作时,摄像头基于视频行为识别做出判断并马上报警。正是科技,带来了管理方式的变革和颠覆。

现在是移动互联网的世界,一部手机可以走天下,未来这种趋势向城市管理延伸,政务一体机应运而生。老百姓通过政务一体机进行人脸识别、指纹识别、身份证识别,在家门口就可以申请和办理学历证明、出生证、死亡证等证件,免去了去政府大厅排队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