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桂林山水课件

桂林山水课件

桂林山水课件

桂林山水课件范文第1篇

我与我校青年教师崔艳芬几经研磨,最终成就《桂林山水》一课,经逐级推选,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暨课程整合优质课大赛中获一等奖。本文所述就是我们磨课的经历。

第一次磨课――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儿童的情感是最容易被激发的,一旦其认知活动有情感相伴,他们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就会更为丰富、深刻,也更为主动。教师要运用语言、情感,围绕教学内容渲染课堂气氛,营造出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作用于儿童的心理,使儿童个体在心智方面整体和谐发展。

《桂林山水》一课描写了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一般在讲授桂林山水之美、祖国山河秀丽时,教师会习惯性地提问:“有哪些同学去过桂林?去过的请举手!”接着请这些学生说一说他们见过的桂林山水是怎样的。这样做仅仅调动了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桂林,他们的参与意识被忽略了。

何不设计一个多媒体课件来表现桂林山水之美,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情感体验呢?有了这个想法,我与崔老师一起重新设计了该课。在教学中,我们分以下步骤实施:(1)出示一幅“中国地图”图片,用动画技术突出显示桂林在地图上的位置;(2)出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文字,通过对“甲”字的讲解,点出桂林山水所具有的独特美,激起学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愿望;(3)教师抓住时机,播放一段已编辑好的配乐录像,用假想旅行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山清水秀的情境之中。这样,在上课伊始就渲染了气氛,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全了必要的情感铺垫。通过第一次磨课,我意识到,为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还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

第二次磨课――运用信息技术调动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正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提高。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感知材料,也通过对疑难点的情境再现,有效地启发了学生对表象的分析与概括,从而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激发出来。

基于此番考虑,我和崔老师再一次补充了我们的课件与教学内容――借助实景录像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所描述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通过创设视听情境,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体会漓江水奇异的美。这一补充改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次磨课――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创新

教学目标就像圆心,一切教学活动都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只有认真研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取最能实现该目标的教学媒体,实现媒体与目标的统一、协调,才能达到解决重难点的目的。

我和崔老师第三次补充了教学课件,在教学《桂林山水》第三自然段(描写桂林的山)时,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①导语: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②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③互相交流:课文如何写桂林山的特点?(和第二自然段比较,同样用这样的段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教师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特点之一是“奇”。“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词语,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片,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等词语。观看课件中补充的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练习模仿句式,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特点之二是“秀”。对于课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我们借助图像,让学生感受到山“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特点之三是“险”。指导学生通过字面或结合语句领会、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如“危峰兀立”,先在字面上指导学生理解“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再让学生将词语放到句子中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同样,教师教授给学生方法后,再让他们自己体会“怪石嶙峋”的意思。

④练习朗读“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等感叹句,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表达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自由交流体会。这时,教师请学生将他们对课文重点词语的理解个性化地表达出来,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热情。

第四次磨课――借助丰富的网上资源,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我们在尝试网络教学时,设计了有利于激发学生多种智能的综合学习主题,提供的素材跨越学科界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研究同一主题的不同侧面,拥有了选择学习材料的主动权,也拥有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各自的学习领域。

基于此,我和崔老师第四次修改了该课的教学方案。在阅读教学时,突破了以往逐字逐句讲解的方式,放手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与《桂林山水》有关的文学、历史、地理、人物等知识并进行加工整理,再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与大家共享。如此一来,不但扩充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加深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特点的理解,学生从中学到了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学生收集、整理、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信息技术条件下,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平等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每一名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心智的全面发展。

在此番研磨中,我也意识到,计算机辅助教育发展到今天,其功能不只是停留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上,学生也不只是课件的“看客”,学生的学习不再受制于课本,而是在做中学。我们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学习工具的优势,为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更宽泛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不是“作秀”,而是为了获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整合课强调“突破重点”,就是要求教师必须摸清“两端”,即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依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好整合课的教学重点,重拳出击,这样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桂林山水课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教手段;语文课程;教学发展

电教手段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工具,是互联网技术创新成果和教学的深度融合,形成以电教手段为实现工具的课程教学新常态。在传统语文课程中,教师仅仅是以讲授的方式,呈现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导致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当前,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引入电教手段,以电教手段推动语文课程发展,是语文教学课改的有效途径。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电教手段对语文课程发展的推动作用进行简要略谈,为语文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一、电教手段让语文课程更具趣味性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引入电教手段,充分发挥电教手段优点,将语文教学内容从传统的文字描述转换为形象、生动的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组合成的课件,多渠道地整合语文课程教学内容,突破语文课程教材时空限制,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动态化知识,刺激学生语文学习感受,学生可以直观地体验电教教学内容,增强语文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唤醒学生语文课程学习主体性。

如,我在《桂林山水》一文中,利用电教手段,给学生展示桂林山水风景画图片,引导学生沉浸在桂林山水美景,同时利用电教手段,播放文章的朗读音像,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桂林山水形成一个整体感知,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我也找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导游说词,为学生进行播放。这一系列的述说,离不开电教手段,也给学生带来一个极具趣味性的课程导入。

二、电教手段让语文课程更具开放性

电教手段的教学应用,可以为语文课程带来开放的教学内容,语文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可以更好地备课,整合互联网资源,提供丰富的语文课程素材,编排多元化的语文教学内容;电教手段应用于语文教学,还可以搭建开放式语文教学舞台,无论是教学备课、教学活动、教学模式、教学联系都可以应用电教手段有效连接,为师生创设一个现代化教学舞台。

如,我在《桂林山水》新课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后,利用电教手段分别展示了桂林漓江水之静、清、绿的美景,桂林山之奇、秀、险,以及桂林山和水相辅相成的美景,我从互联网找到这些素材,通过一系列的图片、影像的播放,辅以课文中的描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开放性的课堂,学生惊叹于景色之美的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电教手段让语文课程更具实践性

语文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且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时,可以借助电教手段,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形式,直击学生想象,为学生呈现形象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单向信息传递形式转向资源共享,需要语文教师利用电教手段有效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语文课程实践性。

如,在《桂林山水》一文中,虽然语文课本描述已经非常精致,但是仍然离学生较远,我利用电教手段,以图片、声音、视频等形式,组合整理后给学生展示,冲击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不再停留在课本层面,可以从桂林山水实地景象出发,拉近学生对课本内容学习的距离,让课文教学具有极强的实践性。

四、电教手段让语文课程更具发展性

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利用电教手段向学生讲授语文知识点后,可以适当的延伸语文知识,选择学生认知接受范围内且感兴趣的话题,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鼓励学生课后利用电教手段,自己查阅相关课外语文知识,自己了解和探究习得语文知识,鼓励学生利用电教手段,通过多渠道习得语文知识,具有语文学习观察力,发展学生语文智力;鼓励学生利用电教手段,从多角度思考语文问题,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培养学生概况能力等,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利用电教手段,强调学生“动脑+动手”,具有语文实践操作能力,真正实现“生活语文化+语文生活化”。

桂林山水课件范文第3篇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李桂林却满怀愧疚地说:“我是合格的老师,但不是合格的丈夫,更不是合格的父亲哪…一”有谁知道,李桂林潸然而下的泪水里,包含了几多爱与痛!

妻子爬悬崖的身影,一直在他心里晃动

在大渡河畔,仰望90度耸峙河谷的一面千米山崖,只见五架曲曲扭扭的木制云梯或一架或两架吸附在崖壁,一路延伸,直通云顶深处。一个年轻男子背着装满衣物的木箱,紧紧抓住木梯一步一步向上攀。紧跟在他后面亦步亦趋的,是一个年轻女子,她背上背着一个两三岁大的孩子。

女子回望一眼脚下,大渡河水滚滚而下的轰鸣声似乎都变得遥远了。她突然打了个寒噤,身体也颤抖得更厉害:“桂林,我好怕哟……”

听出女子的声音在颤抖,前面的男子赶紧鼓励:“剑芬,别往下看。我们上去就好了!”受到鼓励,后面的女子咬紧牙关,硬着头皮,身子紧贴木梯,慢慢往上挪……

胆战心惊地攀完五架云梯,终于气喘吁吁地爬上千米悬崖时,女子一下瘫软在地上,汗水和泪水一齐涌出来,嗔怪着:“李桂林,你这个骗子,吓死我了!早知这样,打死我也不会来呀!”

这一幕发生在1991年9月5日,已经在悬崖上当老师一年的李桂林因山上急缺师资,就连哄带拽地把妻子陆剑芬也弄来了。

时年26岁的李桂林,出生在四川省汉源县乌斯河镇一户农家。1985年,他高中毕业后应聘到本镇一所村小学当了代课教师。1988年,汉源县民政局同乌斯河镇联办石膏矿厂,李桂林被调到厂里当会计。

1990年8月,邻近的甘洛县乌史大桥乡党委书记阿木铁哈亲自出马,要请李桂林到他们二坪村当代课老师。

二坪村在与李桂林家隔河相望的一座海拔2700米的悬崖峭壁上,方圆不到两平方公里,聚居着400多名彝族同胞。村寨一面靠高山,三面是悬崖峭壁,崖下是幽深的大渡河河谷。村民们进出都必须攀爬架在悬崖上的五架木梯。那个小村寨,被山下村民戏称为老天爷“悬挂在高空的地狱”。

“我当时也只是磨不开阿木书记的情面,只想上去看看,没想长期留下来……”现在想起当年的情形,李桂林还记忆犹新。

然而,当跟着阿木书记战战兢兢地爬上千米悬崖,李桂林突然看到村口来迎接他的一大群男女时,心立刻被揪得生疼生疼的:夹杂在大人中的七八个男孩和女孩,都还光着屁股。一见到李桂林,他们脸上全都绽放出朴实而灿烂的笑容,把他团团包围在中间……

“李老师,您全都看到了,我们这里地理条件太险恶,村民祖辈都没上过学。1976年办了个二坪小学,因为条件实在太艰苦留不住老师。现在,您是我们唯一找到的会彝语和汉语的老师呀!您要不愿意留下,我们的娃就没指望了呀!”村支书阿木什达边说,边使劲拽着李桂林的一只手不放,生怕一松手他就会飞了似的。

李桂林望着这个山里汉子眼中汪着的泪花,心一阵阵抽搐。那天夜里,他借宿在村民家的草垫子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

没有文化的痛,他太清楚了。李桂林的父亲李洪云年轻时在当地是个有名的能人,却因没文化而抱憾终身。1959年,组织上让担任民兵连长、生产队长的李洪云去公社当武装部长。没想到,上班第一天,李洪云就被难住了:领导让他统计上报一份全公社民兵名单,可他一个字也写不出来。难过地哭了一夜,李洪云第二天就回家种田了……

“好吧,我留下试试。”当一夜未眠、两眼通红的李桂林咬紧嘴唇异常艰难地蹦出这句话时,早已紧张得快要窒息的阿木什达到一蹦老高,不由分说,一把抱起李桂林就在地上连着转了三个圈:“我的个好李老师呀,我代表全寨老小给你磕头了呀!”

说完,他“扑通”一声就跪下了。山里汉子额头在青石板上的撞击声,清脆得让人心尖儿都在颤抖。那一刻,李桂林憋了一夜的泪水立刻像决堤的洪水直泻而下……

从此,在千米悬崖之上,在山里汉子七手八脚用牛粪糊竹篱笆搭起的茅草教室里,李桂林开始了外人难以想象的教师生涯。

由于山寨里需要入学的孩子多而且年龄参差不齐,李桂林感到就自己一个老师实在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望着窗外那一双双充满企求的黑漆漆的大眼睛,李桂林心痛不已。第一学期结束后,他获得教育部门批准,再找个老师上山。

“背时哟,哪个去那个鬼地方嘛?别说每月100元,就是给1000元我也不会干哪!”许多被李桂林找到的同学和朋友,还没听他说完都把脑袋摇晃得像货郎鼓一样,逃也似的跑开了。

眼看新学期就要开学了,焦急万分的李桂林只得把主意打到妻子陆剑芬身上。

比李桂林小一岁的陆剑芬也是高中毕业生,也会彝语和汉语,更重要的是,她原来也在家乡小学代过课。但是,儿子李威还小,如果要她上山来,孩子也得带上来。妻子能来吗?父母愿意吗?自从去年李桂林不顾父母和妻子反对,坚持到二坪小学当教师,一家人都对他很不满意。现在他还想把妻子也叫上山来,谈何容易呀……

10多年后,当李桂林的事迹被广为传诵的时候,当年妻子第一次爬悬崖时颤抖的身影,还一直在他心中晃动,他觉得妻子才是英雄……

经常梦见,妻子饿晕的那一幕

“当初,其实是他把我骗上山寨的!”陆剑芬说到这里,忍不住瞪了一眼身边的丈夫。李桂林“嘿嘿”一笑,满脸歉意。

1991年暑假,李桂林为找教师急得嘴唇起泡,回家对陆剑芬说:“想不想去我那‘世外桃源’看看啊?”

陆剑芬嘴角一撇,不以为然:“你那个穷地方能有什么好看的?”李桂林比划着说:“好看的多着哩,一年四季都有花开,简直就像个大花园……”陆剑芬听得眼睛发亮了:“那山上真有你说的那么好?”“你去看看就知道了,你要觉得不好就下来呗。”

然而,第一眼看到李桂林居住的茅草屋时,陆剑芬顿时抽了一口凉气:墙角一口黑糊糊的小铁锅,旁边放着一堆裹着泥土的土豆;一张破书桌上有一副乡亲送的碗筷。她习惯性地想去找电灯开关,李桂林却说:“这里没电,只能用煤油灯。”就是煤油灯也得留着备课用,做饭、吃饭只能点干竹杆照明。

看到丈夫的生活环境如此恶劣,陆剑芬哗地流下了泪水:“桂林,你这过的是什么日子呀?不行,我明天一早就带着儿子下山!”

李桂林急了,赶紧劝慰:“虽然在山下我们可以过好一些的日子,

但你想过没有?在山下,有我们不多,无我们不少。而在这里,没有我们,这些孩子就没办法上学呀!”

第二天一早,陆剑芬刚打开房门,突然愣住了:门口竟然站着几十个学生,尽管他们衣衫不整,却排着整齐的队伍。特别是他们那一双双明亮的大眼睛,正眼巴巴地瞅着她。

“同学们,你们是希望陆老师能够留下来教你们吗?”跟在陆剑芬身后出来的李桂林也看到这一幕,心头一热,立即大声问。 “是!陆老师,留下来教我们吧。我们一定听您的话,好好学习!”几十个孩子七嘴八舌地回答。

陆剑芬忍了又忍的泪水,再次倾泻而下:“好吧,同学们,我答应你们,就留在这里……”

“剑芬,谢谢你……这些山里娃会一辈子记住你的!”眼见妻子作出决定,李桂林激动不已。

增加了教师,李桂林立刻把山寨里所有孩童都招进学校,开设了一到六年级的全部课程。他教四至六年级,陆剑芬教一至三年级。刚入学的学生不懂汉语,他们得采用彝语和汉语结合教学,足足多花一倍的授课时间。

有一天下午,刚走出课堂,陆剑芬突然晕倒了。李桂林吓得魂飞魄散,失声喊:“你可千万不要得大病啊!这个悬崖上得了大病,那可真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啊!”没想到,被丈夫扶起来后,陆剑芬竟羞涩地小声说:“小点声,别让学生听见了。我是饿的,上第二节课时肚子里就一直叫唤不停了……”

原来,山寨里,人们每天只吃两顿饭,李桂林夫妇也跟着改为每天只吃两餐。为了下午能早点放学让学生安全回家,他们还取消了午休,上下午连轴转。

自从上山后,李桂林夫妇的生活就比山下艰难了不知多少倍:每天吃土豆、玉米、酸菜,10天半月的都吃不上一次肉;夜里,儿子常常饿得哇哇大哭。

那时,李桂林夫妇每月工资都只有100元。他们既要抚养孩子,还要孝敬父母,日子过得极清苦,以致不时饿肚子。

夫妇俩没想到,次日一早,阿木什达就拎着10多公斤黄豆和几公斤野猪肉赶来了:“李老师,陆老师,我们对不起你们哪!”无论李桂林夫妇怎么推辞,他都坚决要他们收下。

后来,李桂林才知道,这些“奢侈品”是阿木什达召集村民募集的。阿木什达说:“到我们这里,人家为了啥?还不就是为了我们的娃!我们就是自己饿肚子也绝不能把老师饿跑了呀!”在他的动员下,村民都同意每个月给两位老师凑集点营养品。

在这个淳朴的山寨,村民把李桂林夫妇当亲人看待,而李桂林夫妇也把这些学生当他们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学上,他们殚精竭虑;生活上,他们爱护学生无微不至。虽然工资很低,但每到假期下山时,他们都要拿出钱来购买一些治疗感冒、痢疾、轻微外伤的常用药品带上山备用。一旦学生生病,便免费发给他们用;甚至有时学生家长生病了,他们知道了也会送药去。

1995年春节后,陆剑芬生下小儿子李想才40多天,很想留在山下的家里多休息几天。但因找不到老师顶替她上课,她只得背着襁褓中的小儿子,跟着丈夫顶着凛冽的寒风,连续步行10多个小时赶回二坪小学。

就是这样,陆剑芬落下了妇科病。之后,她经常小腹和腰部疼痛,而长期超负荷工作,营养又跟不上,导致胸口也时常疼痛,但她却硬是靠吃止痛药撑着,背着小儿子给学生们上课。

李桂林说,他现在还经常梦见妻子饿晕的那一幕,并为此感到特别愧对妻子。

儿子的“控诉信”,是他心里永远的痛

屋外,寒风呼啸;屋里,冻得吱吱叫的老鼠到处乱窜。脸色蜡黄的陆剑芬躺在床上直哼哼。1996年冬月的一个星期天,陆剑芬的腹痛病又发作了。她多吃了几粒止痛药也不行,痛得站不起来。

李桂林因为想提升教学质量,已于这年9月考入四川会理师范学校深造去了。学校里就剩下陆剑芬独自一人承担全校的教学工作。她犯病这天,学生都放假了,学校里没人能帮她。1岁多的小儿子李想饿得大哭,8岁的大儿子李威不知道该怎么帮妈妈,也急得哇哇大哭。

两个孩子的号啕大哭终于引来了邻居。他们见陆剑芬病得不轻,立即找来两个身体强壮的乡亲送她下山去治疗。

因为自己和丈夫每月的工资大部分都花在学生身上了,家里几乎没有多余的钱。陆剑芬只得让一位乡亲帮忙背上自己种的25公斤玉米,准备下山去换药费。另一名乡亲帮忙背着李想,她搀着李威一起下山。

到了镇医院,陆剑芬用玉米换来的13元钱,连十分之一的药费都不够。万般无奈,她只得带着孩子回娘家求助。父母看到如此狼狈的女儿和外孙,不禁心痛得老泪横流。他们急忙带女儿去医院看病。经检查,陆剑芬患了严重的胸膜炎。

那天晚上,躺在父母家床上,陆剑芬感到说不出的难过和无助。恰在这时,在西班牙开餐厅的弟弟陆建忠打电话回家,知道姐姐的艰难处境后,立即说:“姐,你马上到我这里来吧,我给你月薪5000元。如果姐夫愿意来,我也欢迎!”

当犹豫不决的陆剑芬打电话把这个情况告诉李桂林时,李桂林急了,他开导妻子:“剑芬哪,我们到国外去仅仅是多了一些收入,可山寨里却会因为缺少教育而荒废了许多孩子,这是多少金钱都无法弥补的呀!再说,那里的村民把我们当亲人似的,你舍得离开他们吗?舍得离开那些孩子吗?”

丈夫的回答,其实早在陆剑芬意料之中。这些年,她和丈夫已与悬崖上的学生还有他们的家长产生了血肉相连的深厚感情,真要让他们离开那里,他们的心会痛,会不舍得的。陆剑芬噙着泪,谢绝了弟弟的好意。

在娘家待病稍微好点儿,陆剑芬就急急忙忙由家人帮忙带着两个孩子匆匆赶回二坪。进屋一看,唯一的一床棉被已被饥饿的老鼠撕咬成了一团碎絮。陆剑芬一边流泪,一边把粘满老鼠屎的棉絮一点点铺平,但实在无法再当被子用了。夜里,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着,陆剑芬紧紧搂着两个孩子,蜷缩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一直坐到天亮……

第二天,一个村民知道了这个情况,立即把自己家一床被褥送来了。这床被褥又旧又破,打着大大小小许多补丁,但陆剑芬和孩子盖着它,却感到无比暖和。那一刻,陆剑芬想,即使就为这一床又破又旧的被褥,她也应该在这里坚守一生!

2000年1月,在李桂林夫妇和乡亲们千辛万苦努力下,一所占地近200平方米的砖瓦校舍终于竣工。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悬崖上,五星红旗第一次升起来了。

第一次升旗那天早晨,全村在家的200多口男女老少,全都聚集到学校。看着红旗在凛冽的寒风中冉冉升起,所有人都眼睛湿润了。不知什么时候,李桂林和陆剑芬的手牵到了一起,越攥越紧。他们偶尔对望才发现,两人眼眶里都蓄满一汪晶莹的泪水……

一年又一年过去,一批又一批的学生陆续走下悬崖上中学,融入外面的世界。二坪村小学成了全县的“模范村小”,李桂林也被评选为全国模范教师。2007年10月8日,他受邀参加四川省委、省政府在成都召开的“2007年教师节座谈会”。

面对累累硕果,李桂林夫妇感到十分安慰和幸福;然而,他们的两个孩子却成了夫妇俩心中永远挥不去的痛。

他们的小儿子李想在8岁那年不小心跌断了手臂,夫妇俩因怕下山治疗耽误给学生上课,就请山上一位略懂医术的村民帮忙治。结果,李想因为桡骨错位未能很好复位,留下后遗症。

而在李桂林当年背上山的那个木箱里,和一摞获奖证书同时珍藏着的,还有一封大儿子李威写给他们的“控诉信”。

2001年9月,李威考上初中,要到山下的镇中学读书。李桂林和妻子没办法再照顾他,就让他在山下的外婆家住。他们穷得连大儿子的学费都付不起,还得由陆剑芬的弟弟陆建忠来支付。

10月12日,是李威的13岁生日。李桂林夫妇觉得平时很少有时间关心儿子,就想趁这个机会表示一下心意。但他们把屋子找遍了,也实在找不出可以作为礼物的东西。

李桂林就拿出一个作文本,在扉页上写上:“儿子,爸爸和妈妈祝你生日快乐!”可就是这一份异常寒酸的小礼物,也因为带礼物的人几易其手,等下山辗转送到李威手上时,他的生日已经整整过去了六天。

桂林山水课件范文第4篇

“二坪”位于大渡河峡谷海拔约1800米的悬崖上,是大凉山最边远、最艰险的彝族山寨。从李桂林家去二坪村,首先要徒步到乌斯河,再沿大峡谷下行,过简易吊桥,穿田坪彝乡,攀上令人眩目的五道云梯才能到达。李桂林的父母不愿意儿子去那么艰苦的地方教书,不让他去,他只好对父母撒了善意的谎言:“我去看看,如果路实在太险,条件实在太差,马上回家。说话算数!”父母这才答应。一路上李桂林走过晃荡的索桥,攀上令人生畏的天梯,心中有胆怯、有后悔。到达二坪村李桂林惊呆了:村民住的是茅草屋,衣不遮体,七八岁大的孩子都光着身子赤着脚。当时李桂林就哭了,群众的艰苦生活让李桂林震惊了,他决定留下来教那些孩子。

不仅如此,李桂林还动员了会彝语和汉语的妻子陆建芬去代课。陆建芬背着才两岁的大儿子来到二坪,学校就成了他们的家。然而这个“家”穷得一张床也没有,他们一家三口挤在村民家的小屋窄床上,苦不堪言。二坪气候恶劣,每年9月开始下冻,直到次年3月还有冰雪,常刮狂风。村里水、电、路不通,饮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吃的主要是玉米馍和酸菜汤。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中坚持下去,有多不容易!李桂林、陆建芬坚持下来了,在二坪一待就是16年。校舍墙体被泥石流冲垮,他们带领群众补旧墙,翻房瓦,建造了新校舍。为了孩子,他们没有假期,常带病教学,从不缺课。山区孩子不懂汉语,他们就采用双语(彝、汉语)结合教学,至少要多花1/3的授课时间。夫妻每人每月仅靠100元工资生活,极为清苦。但即使如此,每年开学,他们总要贴钱购买许多常用药备着,一旦学生生病,便免费给药。学生生病在家,他们便送药上门并外带补课。

李桂林夫妇也想念家乡,然而,从老家走到学校要花整整10个小时,每次回来,他们总是丈夫背包、妻子背小孩,吃力地爬向二坪,深一脚、浅一脚爬到攀上木梯时,早已头昏目眩,此时稍有闪失,就会摔进万丈深渊。

十几年来,仅有两名教师的二坪小学在李桂林夫妻的努力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的篱笆房成了窗明几净的砖瓦房,教学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当地小有名气。迄今为止,二坪小学已招收学生七届,学生人数最多时达到189人,其中32位来自汉源和本地田坪村、布依村,他们不顾山高梯险,慕名前来求学,创造了由浅山区到高寒山区倒流求学的奇迹。

桂林山水课件范文第5篇

其实,那年高考我考得并不理想,在择校方面并没有太大优势,又正值广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广西师大)处于传说中的录取“小年”,我就在第一志愿栏里填上了她。后来大家都问我,师大师大,那是教人怎么做老师的地方,你一个学旅游的跑去凑什么热闹。被质疑多了,连我自己都开始怀疑这个决定的正确性,之后我查阅了很多志愿填报资料,原来广西师大的文旅学院在广西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当看到录取通知书上国家4A级景区王城校区古色古香的大门时,我毅然抛掉了这诸多顾虑。

桂林是世界旅游名城,初到桂林,望着俊美的山、秀丽的水,不难明白为何联合国会将世界旅游组织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会址永久落户于此。能在此地学习旅游管理,无疑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不过,可别光顾着贪恋山水美景,桂林山水为桂林乃至广西带来的财富,远不止你看到的满眼翠绿那么简单。桂林的美,带给我们的是数不尽数的见习机会。借着天赐的优势,旅馆与酒店文化已经成为桂林特有的城市文化,课余时间,我们通过学院老师的介绍,到市区的五星级酒店进行兼职和实习,这些酒店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管理水平上都让我们大开眼界,课堂上老师刚讲完的管理案例,下课后就出现在我的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让我前一刻还疑惑不解的概念在下一刻便豁然开朗。随着桂林旅游开发日臻成熟,国内许多旅游相关的活动纷纷在桂林落户。2011年9月16日,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盛大开幕。活动开始的前2个月,主办方已经在各大高校公开征集志愿者,我有幸被录取在招商招展科。活动开始后,我不仅服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宾朋,还学到了旅游营销、旅游业转型发展等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

虽然旅游管理是一门新兴专业,在办学上许多学校仍处于摸索阶段。但广西师大利用自身地理位置的优势,已经在教学中做到了为学生走出课本、走向实践努力创造条件。旅游技能展示周是文旅学院探索校企联合办学的一大特色活动,活动中,我们可以与桂林上百家旅游企业家面对面的进行经验交流,通过西餐摆台、鸡尾酒会、红酒文化等活动,我们不仅增长了见识,还对旅游业有了更深一步的认识。文旅学院历来支持同学们开展与专业学习有关的活动,2011年9月25日,首届大学生桂林旅游节在学校开幕,此活动就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与桂林旅游企业共同策划的。在这次活动中,学院向七个旅游单位授牌――大学生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承认并将深入与旅游企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