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

煤矿地质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煤矿地质学 教学实践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P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71-01

前言

《煤矿地质学》是地质类专业和非地质类专业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集理论、生产实践和地质研究于一体的的实用地质学教程。它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内容非常丰富,既有普通地质学的内容,又重点阐述了影响煤矿建设中的地质因素,专业性突出[1-3]。开设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弄清煤矿中出现的各种地质现象,并能解决煤矿建设、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用性和方法性。

1.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4],要靠老师的正确引导:首先,要摒除学生单科单教材的思想,上课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要学以致用,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从多角度有目的去解决问题。对于一群刚过20岁的学生来说,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往往缺少的是耐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猎奇心,使师生间能够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进行交流和沟通,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

2.注重灵活的教学方法

2.1将理论融入到课堂实验

在《煤矿地质学》教学中,安排有矿物、三大岩石的课堂实验,很多时候学生是基于看热闹的心态去看待实验,往往不能将课堂讲的理论知识和实验结合起来,好奇心过后就觉得枯燥无味。如何扭转这种现象,将课堂教学与实体融为一体,让学生能从实验课中对岩石、矿物特征有所认识,就需老师加以正确引导。在学生观察矿物标本时,要给他们详细讲解矿物的性质,特征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如在研究煤层顶底板岩性时,要注意岩石的岩性、还要注意岩石中是否含有高岭石、蒙脱石等矿物,这些是水敏性矿物,遇水会膨胀,出现底鼓现象,影响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破坏巷道,给运输来带困难;当煤层顶板为页岩、泥岩等致密岩石,对煤层瓦斯的封盖非常有利,当煤层顶板为粗砂岩、砾岩时,对瓦斯的封盖效果差,有利于瓦斯的逸散。因此,结合岩石、矿物标本向学生进行感性知识的传授,让他们有目的的去学习,这既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独立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能起到巩固原先学到的理论知识。

2.2从野外实践中将理论升华

《煤矿地质学》中的的野外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野外认识实习,不仅能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学校所选的实习地点嵩山有“世界地质公园”之称,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地层层序清楚,构造形迹典型,期间更经历了嵩阳运动、中岳运动等,构造特征显著,在这个地区的实习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这些野外地质构造现象,同时要求他们能绘制嵩山大背斜要示意图,含煤地层的剖面图等,这些野外实习可以综合考察他们对地质信息的获取能力、观察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能将平时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吃苦耐劳品质。

2.3将理论应用于生产实践

将煤矿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典型地质构造问题作为案例对进行详尽讲解,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能够和生产现场紧密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6]。瓦斯爆炸、矿井突水,对煤矿来说是最大的两大隐形杀手,在煤矿事故中占了80%以上。让学生把历年来发生的煤矿事故进行统计,找出事故的原因,死难人数,发生比例,用数据敲响警钟,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激起他们的学习斗志,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让他们明白,学习这门课这些不仅是应尽的义务,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3.注重教改进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现在是高校最常用的授课方式[7], 它具有携带信息、量大、传授速度快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在有限的学时内传递大量的教学信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瓦斯爆炸和矿井水防治章节中,可以用播放短片的方式让学生看到瓦斯爆炸、矿井突水发生的瞬间性和危害性,从视觉上对他们起到震撼作用,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具备的。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与模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本身也存在一些不足指出,如师生间的交流明显减少,学生只满足于多媒体带来的视观感应,忽略了自身的思考问题的能力,时间久了就会降低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样的情况在传统教学上是不会出现的。因此,针对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的优缺点,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互补,实现教学效果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陈昌荣, 赵福祯, 刘坚.地质学基础[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4.

[2]杨盂达, 刘新华, 王瑛等.煤矿地质学[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2000.

[3]车树成,张荣伟. 煤矿地质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4]许福美,吴超凡,吴志杰.《煤矿地质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龙岩学院学报,2011,29(2):105-108.

[5]王文峰,曾勇, 郭英海等.实用型“煤矿地质学课程建设[J]. 中国地质教育,2007,(4):135-137.

煤矿地质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矿井地质;工作任务;工作现状;措施

1、矿井地质工作的任务

1.1矿井地质构造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煤矿生产建设的地质因素很多。此外,某些矿井还受到岩浆侵入煤层、岩浆陷落往、煤与瓦斯突出、围岩膨胀等因素的影响。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地温和地压也越来越成为影响正常生产的地质因素。矿井地质工作人员,要从本矿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当前安全生产的要求和矿井长远开拓延深的需要,抓住所在矿井的主要地质问题,有重点地查明影响煤矿生产和建设的地质因素。

1.2煤层是煤矿开采的对象,煤层产状、厚度、结构、结核包裹体以及煤层顶、底板等都是确定矿井开拓方式、采煤方法的重要依据。煤质决定着煤的合理利用,多煤种的矿井需要对煤质加以系统研究,以便分采、分运,分别合理利用。研究煤层赋存情况、煤的物理化学性质,掌握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是矿井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

1.3水害是煤矿五大主要灾害之一,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是矿井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矿井地质工作人员要在全面调查和观测矿井涌水条件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矿井充水水源、通道等各种矿井充水条件,预测各水平、各采区及矿井总涌水量,提出可能受到水害威胁的地段;要及时编制矿井水文地质报告,制定矿井防治水方案和措施,预防和解决矿井水文地质问题,保证煤矿安全生产。

1.4矿井地质工作人员要根据生产建设的要求,有计划地、及时地提供矿井生产、基本建设及新井移交生产所需要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配合生产部门参与矿井生产建设计划和采掘方案的编制,审查计划是否妥当,设计是否合理,并根据自己掌握的地质情况对计划和设计提出修改意见。

1.5矿井储量不仅反映资源的埋藏量,还反映矿井地质勘探程度、地质状况、开采的经济技术条件、煤炭质量等,是煤矿生产的物资基础。随着开采、损失、井田边界变化以及重新计算储量等原因,矿井储量经常发生变化。为了使安排生产、制定规划有所依据,矿井地质人员需要进行矿井储量动态监测和管理,及时掌握地质储量变化。

1.6为了贯彻综合利用的原则,矿井地质工作人员还要研究和调查煤系、煤层中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利用价值,研究矿井瓦斯地质情况和瓦斯气综合利用以及矿井水综合利用等情况,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矿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当前我国地方煤矿矿井地质工作现状

当前我国生产矿井从事地质工作专业技术人员,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大中等院校毕业生基本已经退离工作岗位;受上世纪九十年代煤炭市场不景气影响,九十年代及以后又很少有大中等院校毕业生进入煤矿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八十年代大中等院校毕业生进入煤矿的,到九十年代及以后也有相当部分因各种原因离开了其专业技术岗位,甚至调离了煤矿。矿井现有在岗的地质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国有重点、省属国有和市县国有煤矿,而地方乡镇煤矿几乎没有。江西省上饶市某县,八十年代末期全县3处地县国有煤矿总共拥有地质专业技术人员6人,2处乡镇煤矿无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现今县属国有煤矿3所,也仅拥有地质专业技术人员3人,8处乡镇煤矿更无一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想象,江西省现有国有重点和省属国有煤矿33座,市县国有煤矿68处,乡镇煤矿512处,地质专业技术人才的流失严重和匮乏程度。矿井缺少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矿井一般的地质工作都难以应付,更不用说去研究矿区、井田的地质、水文地质情况,分析地质结构,掌握煤层、煤质的变化规律,解决矿井生产中出现的重大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了。

3、改善矿井地质工作的重要措施

3.1加强矿井现有技术队伍的管理

矿井要提高对煤矿地质工作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提高现有地质工作人员的待遇,保证地质工作人员的稳定性,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煤矿地质工作人员要不断自我加压,在工作实践中善于钻研、勤于思考,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地质基础工作的质量,更好的服务于矿井安全生产。

3.2加强对外合作和交流

目前各生产矿井基层地质人员基本疲于应付日常生产,很少有对外交流的时间和机会,很少接触到外界的先进技术、手段和管理理念,几乎成了“井底之蛙”。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组织和引导煤矿企业建立“引进来、送出去”的长效机制,加强与外界的合作,特别是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交流,使现有的地质专业人员不断接受新技术、新理论,努力提高他们分析、判别、解决矿井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许多地方乡镇煤矿没有地质专业的技术人员,采用聘请国有重点煤矿、省属国有煤矿其他地方煤矿专业技术人员作地质工作顾问的形式解燃眉之急。煤矿其他工程技术人员,要在工作实践中通过地质工作顾问一帮一、一带一手把手的学习方式,逐步掌握分析、判别、解决矿井日常地质问题的能力,以保证矿井日常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矿井资源管理部门,要多举行专业培训会议,建立培训班,加强对各矿专业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地质专业技术能力。

3.3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

为进一步强化人才对安全生产的支撑保障作用,促进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江西省萍乡市2012年初制订了煤矿专业技术人员“千人工程”,即用三年的时间,委托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原江西煤校),为全市所有煤矿(市县国有煤矿18所,乡镇煤矿108所)定向培养1000名学制两年的煤矿开采技术、通风与安全、煤矿机电、地质测量等专业的技术人才。学员由煤矿企业选送,脱产接受系统的煤炭专业技术教育培训,成绩合格者将取得国家承认的中专学历,学习期满后回选送煤矿企业服务,首批定向培养学员300余名工作已经启动。这种校企联合的模式在全省其他市县也已启动。相信通过校企合作的平台,广大有志青年一定能够勤劳学习,刻苦钻研,圆满完成学业,早日走上各级专业技术和管理岗位,成为煤炭行业的有用之才。

4、结束语

矿井地质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矿井地质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采煤、测量、制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研究影响煤矿生产、建设的地质因素及解决煤炭开采过程中地质、水文地质问题的工作方法,还要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认真调查研究,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过程,不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我们相信,有各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相关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大力支持,有各煤矿企业自身的高度重视,通过现有在岗地质专业技术工作人员和有志于煤炭事业地质工作的有为青年的努力,地方煤矿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和匮乏的局面一定能够得到根本的改变,矿井地质工作一定能够真正做到为保证矿井生产建设正常安全进行,保证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为我国的煤炭工业可持续稳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明鹏等.矿井地质工作方法及新进展[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

煤矿地质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矿井;地质特征;分析

前言

在现阶段煤矿矿井工作中,影响其煤层质量的因素诸多,为了满足日常工作的要求,必须要进行煤矿矿井工作方案的分析,针对矿井的地质状况,做好煤层质量的控制工作,从而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升煤矿企业的工作效益。

1 关于煤矿矿井地质状况的分析

(1)为了保证煤矿企业的安全运转,必须要进行矿井地质特征的分析,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进行煤矿实例的结合,落实好矿井的普查工作,针对矿区的地质构造状况、含煤地层的分布状况、矿井形态状况进行分析,做好煤层不同指标的细化工作,实现对煤矿整体运作环境的综合性评价,实现煤矿企业的发展潜力的全面性分析。

某煤矿位于某市区的东北方向,距离市区大概有40公里,该煤矿位于矿区的深部区域,它的整体面积在9.2平方千米。在煤矿的地质分析过程中,需要进行地质条件的整体特点分析,做好煤矿的地质构造状况、煤质指标状况、含煤层数等的分析,针对这些因素做好综合性的分析工作。通过对相关的煤层地质信息的分析,可以得知其主要分布于三叠系组,具备海陆交界的沉积状况,其以海陆为主。在三叠系组的分布过程中,形成了山前平原型地理环境,形成了一系列的含煤地质状况。

(2)在煤矿地质构造的分析过程中,北部区域属于隐伏区域。在其地质构造形态中,二叠系主要包括泥岩、砂岩等,它的下伏地层岩性主要变现为灰岩。在三叠系的地质构造过程中,它的碎屑层出现了红层状况,它的下伏地层主要是茅口组灰岩形态。在该区域的地质整体构造状况中,可以发现它含有一系列的钻孔揭露状况。

在矿区的地质构造状态中,煤矿煤带主要出于西部的凹陷地带。在矿井区域的整体构造中,褶皱地形是其主要的地质构造形态。在整个地形构造的方向状态中,南北方向是其综合性的体现。在矿区的构造过程中,它的地形特点是出口倾斜,它的区域环境中的地质构造层存在一系列的错位叠加状况,其中出现断裂构造状况,它的延伸距离的落差比较大,影响到地质构造及煤质的形成发展。

在其整体构造形态中,向斜构造是其一个重要代表,它的整体走向起伏比较大,在其两端出现了不同规则的形态状况。这区域的原始形态深刻影响到煤矿地质构造中的含煤层沉积状况。在整个煤层环境的勘探过程中,该区域的发育存在断裂状况。

(3)在其整个地质构造状况中,沉积盆地是最重要的地质形态,它存在较大的煤层赋存,主要出现在煤层系组中的紫家冲组及乐平组。这是两个重要的含煤层系。第一组是一种海陆交替沉积的煤层,它的岩相比较稳定,具备比较稳定的旋回,该煤层的地质状况主要是粉砂质泥岩,有利于煤质的形成。在该地质构造中,山前盆地沉积环境是其主要的构造状况。

在煤矿的整体地质构造状况中,泥岩、砂岩等是其主要的地貌构成,具备比较明显的垂向上旋回结构,在这个过程中,旋回的沉积速度不断降低,对于煤质的形成具备很大的影响。从成煤地质的整体状况来看,其存在较大的优越性,对于煤矿的成矿特质能够提供一些帮助,通过对地质状况的了解,可以满足矿井地质工作的具体要求。

2 关于煤矿矿井的煤层质量状况的分析

(1)在该煤矿的煤层分布分析中,它存在两个主要的煤系层,主要分为安源煤系及乐平煤系。在地质勘察过程中,为了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需要进行煤系整体分布及煤层走向状况的分析。该煤层在倾向上存在较大的宽缓状况,存在小规模的褶皱向斜状况。为了满足实际地质勘察工作的需要,需要进行重要煤层的深入分析,针对那些发育状况较好的煤层进行深入分析,满足煤层工作的具体要求。

在该区域的煤质形成过程中,主要的煤层区位于平原地带的沉积区域,属于半亮型煤矿。这种煤矿的煤种含硫成分比较低,煤质的整体状况比较好。乐平煤系区域属于近海的沉积环境,它属于一种海陆交替相岩系,主要是针对一些结构比较简单的煤层进行了解。在老山下亚段的中上部,它的赋存含量比较多,它的煤层的整体结构比较复杂。在夹矸的构造环境中,碳质泥岩是其主要的地貌构成成分。

该煤层的整体厚度一般在10米左右,平均厚度达到4.7米。它的煤层的顶底主要是泥岩地形,亮煤是其煤层中的主要成分,该煤层除了具备这种成分,也包括一些镜煤及其暗煤,煤层整体具备比较高的质量,这与煤层的整体地质特征及煤层条件密切相关。

在该矿区的地形状况整体分析中,该煤矿区域位于凹陷地带,处于重要沉积盆地的位置。从矿区的沉积区地形分析中,它与剥蚀区存在比较大的高差,它的整体地形状况比较复杂,具备比较明显的岩性表现性,它的主要地形是一种中组粒碎屑模式。该煤层的底部存在一系列的砾岩层。在该砾岩层的地质表现中,其存在一系列的粒度变化状况,它的泥岩比例不断的增加。

(2)在其沉积相组合的地形构造中,存在一系列的海相、陆相、过渡相等状况。在沉积地质煤质的系统形成过程中,陆相模式是其主要的存在形式,它的上部存在一系列的过渡性海相。通过对该矿区的岩性分析,可以得知其岩相具备比较大的横向变化,具备比较清楚的旋回结构。该煤层具备比较多的层数,局部出现了厚煤层,它的煤层整体稳定性比较低。在靠近海洋的聚集区域中,它存在不同区域的煤质表现状况,对于该区域的开采状况、煤系构造状况等都存在一系列的影响。

通过对煤矿实例的分析,可以进一步进行煤矿地质特征的深入了解,进行地质构造状况的分析,从而满足煤矿不同方向的深入了解工作的要求,通过对现代化检测模式等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矿区地质构造状况、煤层分布状况等的数据化分析,从而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煤矿矿井地质条件的综合性分析,满足煤矿地质工作的勘探要求,从而满足不同角度的地质勘探工作要求,满足现阶段煤矿开采工作的要求,实现煤矿整体安全系数的提升,深入了解煤矿地质构造的各个要素,进行其煤矿开采性能的深入了解,实现对煤层分布状况等的全面掌握。

3 结束语

通过对煤矿矿井地质及煤层质量的深入分析,可以了解影响煤层质量的多个要素,从而解决煤矿矿井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提升煤矿安全工作的效益,满足现阶段煤层工作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增学,李江涛,韩美莲,等.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聚煤规律及对多能源共存富集的贡献[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2):33-34.

煤矿地质学范文第4篇

煤矿地质测量直接决定着煤矿行业的安全生产运行,所以,煤矿行业必须尽最大努力确保煤矿地质测量既准确又非常详细,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煤矿行业出现危险事故的概率,进而确保煤矿能够安全生产运行,从而使煤矿开发风险降到最低,实现企业利益最

大化。

1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1.1 地质测量是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和基础

煤矿行业能够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就是确保煤矿安全进行开采运行,这就要求煤矿地质测量有关人员在对煤矿地质进行测量前必须确保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对在测量过程中测得的高程点和导线点这两个数值必须确保它们的精确度要高。

众所周知,煤矿行业属于地下开采行业,所以煤矿工作人员进行开采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就是测量煤矿地质生产的条件。煤矿地质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为对采矿区的岩层、地表变化状况进行详细的测量,这主要是因为像岩层、地表位移等一些不确定因素,都会给煤矿工作人员在采矿过程中造成很大的危险,如果有煤矿坍塌事件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出现,那么将会对开采工作人员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甚至是带来生命危险,所以就要求煤矿地质测量工作人员必须对煤矿井下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严格、详细、准确的测量,从而使工作人员根据这些测量数据决定是否下井进行开采,以便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出现事故的概率。煤矿的高程点和导线点这两点是地质测量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所以必须严格控制这两点的精确度,从而确保测量的结果精确度非常高,以便确保煤矿能够安全进行生产运行。因此,煤矿工作人员必须确保对煤矿地质测量准确无误,从而确保煤矿能够安全进行生产,这也是煤矿确保能够安全生产运行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2 地质测量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使技术生产安全得到提高

煤矿行业受地质环境的影响非常严重,所以不同的地质环境,其开采规模和开采的煤层也是不同的,而且地面的岩性质量也受地质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因此,煤矿地质测量能够准确地将煤矿地质环境问题测出,从而使工作人员参考地质测量工作的差异性而更具有针对性地规划煤矿开采。

1.2.1 煤矿工作在将地质说明书提交时,必须严格遵守《矿井地质规程》里面相关规定。地质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地质测量技术将煤矿区域进行详细的测量,从而为工作人员提供有价值的报告。

1.2.2 地质相关部门在编录、整理掘进面时,要充分利用地质测量技术进行,在遇到困难时,要及时跟工程师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再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充分将工作面的地质面况考虑进去,以便能够利用地质测量技术将地质的详细变化准确预报出来,最好做到每个季度都要进行测量,并且在测量完成后及时呈报上去。

1.3 地质测量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

煤矿中的五大自然灾害为煤尘、水、火灾、顶板、瓦斯,尤其是水对矿井安全的影响更加直接,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防水治水。这主要是由于在开采煤矿过程中基恩顶会在不同程度上对一些地下含水层进行破坏,遭到破坏程度轻的含水层,会在很大程度上使煤矿开采加重难度,而遭到破坏程度深的含水层,会使煤矿遭到淹没,这无论是对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还是煤矿企业的经济利益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在对煤矿进行开采前必须将煤矿周围的水文地质环境勘测清楚,然后再建立水文观测系统,从而将水害预报与防治工作做到位。

2 提高地质测量质量的策略

2.1 加强煤矿地质测量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

煤矿地质测量基础工作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加强:

2.1.1 地质测量人员是最先接触煤矿的人员,所以他们肩负着非常重要的责任,因此,大力提升地质测量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显得非常重要。这里的综合素质主要是指地质测量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很强的责任心,可以定期对地质测量人员进行相应的专业培训,多组织他们到现场进行考察、学习,使他们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跟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另外还可以多组织新员工跟老员工的技术经验交流会,在相互传授经验、技术的同时,还对一些难题共同进行攻克。

2.1.2 不断健全煤矿开采有关的法律法规,地质测量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工作过程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测量,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煤矿事故发生的概率。因此,煤矿地质测量人员必须做好本职工作,并且不断学习、总结经验,从而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2.2 增强地质测量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当前我国在煤矿地质测量方面的技术人员专业非常单一,基本上没有什么发展空间,这就使得很多煤矿地质测量人员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出现跳槽、转行的现象,造成人才的大量流失,这对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我们必须从根本上将这种不良现象进行改正,即提高煤矿地质测量工作人员的薪酬以及工作地位等,从而在煤矿行业形成良性的循环,充分发挥出煤矿地质测量工作人员的特长。

煤矿企业相关领导要对煤矿地质测量人员多多给予工作、生活上的关心,从而使他们能够静下心来进行工作,无后顾之忧,同时还要将地质测量人员的社会地位提高上去,使他们在社会上受到人们的尊重和重视。除此之外,还要将地质测量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上去,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有很多地质测量人员没有摆正自身的心态,单纯地认为自己的工作就只是为煤矿生产提供一些数据,却没有站在安全生产的角度来严格要求自己,因此,煤矿企业必须加强对地质测量工作人员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力度,使他们及时改变这种观念,从而使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地质测量无论是在生产方面还是安全方面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

地位。

2.3 利用网络功能,实现地质测量信息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行业无论是信息化还是数字化都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煤矿行业中信息化就是助力器,推动着煤矿行业的快速发展。煤矿地质测量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而且对着越来越多的煤矿进行开采,相应的地质测量资料也就不断增加,传统的人工检索、分析和处理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煤矿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地质测量信息化,从而将地质测量不确定因素降到最低。

煤矿地质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煤炭企业;地质勘探;煤炭开发

1煤炭地质勘探与煤炭开发的现状分析

我国具有悠久的每单开采历史,新中国建立之后煤炭需求量与日俱增,我国煤炭开采量也随着工业和技术发展不断增加。现在很多矿山企业,在勘探和建设状态中是同步进行的,通常是单一的勘探一个矿井,这是由于煤炭矿山对矿山开采和勘探的全过程没有完整全面的总体建设发展规划,生产以及规划管理系统极不完善。紧随其后的建设一个对应的矿井,而在整个矿区层面和整个企业发展的层面没有进行全面的规划,最终导致对整个矿区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对资源储量和分布缺乏科学的规划,陷入资源配置不合理和盲目开发的恶性循环。在现代矿业开发理论的框架下,常规的勘探流程应该首先对整个煤矿的采区展开较为细致的地质调查。以整个矿山的开发规划为主体,通过对煤田区进行地质普查,从而扩大到对全体矿区根据井建施工进行的地质详查。但是当前的勘探工作开展大多是为了应对井建施工的地质勘查,以至于整个矿山的地质勘测混乱、程序缺失,进而导致矿山地质调查变成小区域的地质勘察;最终导致企业领导决策层不能够预先得到矿区地质普查的初步报告,无法对矿区开发进行提前规划。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煤矿行业迅速发展,而相关管理措施没有跟上造成的;另一方面是由于煤矿企业管理体制无法紧跟行业的发展,形成的必然结果。此外,我国煤炭地质勘探以及开采的关系一直处在一个不平衡的状态。煤企宏观调控力度较弱,建设矿井时扩大对应的勘探规模,井建完成后立即对勘探队伍进行压缩或解散,对煤企的勘探队伍建设和企业长期勘探规划造成不良影响,导致煤炭行业勘探与开发不均衡的局面。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勘探技术和理论的发展也使得煤矿企业危机来得更加迅速。同时还存在企业职工退休比例过高、现场工人缺乏、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低、临时工人比例过高、企业技术工人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导致企业整体技术水平呈下降趋势,加之企业进入设备更新阶段,部分企业不能及时更换新设备,无形的增加了煤矿开采的难度。

2煤炭地质勘探和开发的依存关系分析

2.1煤炭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是煤炭地质勘探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深入,煤炭需求量与日俱增。为了切实解决无规划和盲目开采的状况,组建高素质的勘探队伍,并做到清楚矿区煤炭的每一个地质细节,保障正常的煤炭供应,就必须有系统的煤炭地质勘测流程。当下,我国绝大部分煤田的资源探查不足、探明度低,只有少量大型煤企能够对矿区储量有清晰的认识并制定对应的建设规划。因此,要保证煤炭开采的稳定进行,就一定要做到科学勘察、适当开发、综合利用。我国煤炭矿区的勘探程度普遍较低,煤炭资源量块的精差度同样较低,在还没有被开发的资源中,只有不到3000亿吨精差资源可以供给大中型矿山开采,只有少量详查或普查资源能用来进一步勘察。大部分都属于找煤资源,这类资源的勘察可靠性较差,勘察程度较低,不足以作为规划依据使用。要保障煤炭开采的持续性、提高资源保有量,就一定要提高煤炭资源的勘探精度和强度。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地质勘探任务,首先,建立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勘探队伍,保证建立科学可持续的地质勘探保障机制,避免勘探工作和勘探队伍出现工作缺失;其次,要制定符合煤炭企业发展的专业化、流程化的勘探程序,做好区域地质勘探的前期调查分析工作,得出准确的前期勘测资料,方便对整个勘探周期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和控制,最终更加精确的探明资源储量。最后,可以利用先进的勘探技术,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尽量降低无畏的资源浪费,降低施工难度。

2.2煤炭资源开发是煤炭地质勘探的重要保障

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以及地质勘探的成果,确保地质勘查手段和过程的合理性,加强煤炭开发目标对地质勘查的指导和规划,是为了保证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利用。构建完善的地质勘查和矿产开发流程,解决当前勘探与开发不均衡的问题,遵循煤矿生产和矿产勘查规律,做好资源管理。

3煤炭地质勘探方法

随着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深部开采也逐渐开始应用勘查技术;基于物理勘探方法辅以替他基础勘察手段的勘察方案,具有以计算机汇总和控制最终地质信息的特点。勘察方式分为三种,包括采区地质条件勘察、井田范围开采地质条件测评以及超前工作面探测地质条件。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因素包括:煤矿水文条件、井下地质条件及断层发育。想要清楚地了解煤层赋存情况,掌握煤层发展规律,就必须学会使用各种勘测技术。煤矿地质勘探可以分为地面地震勘探和微动测深勘察。在采区进行设计前,可采用地面地震勘探法,探明煤层和采区内的大致地质情况,发现断层发育规律和底板起伏趋势等,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对策,为下一步的开采设计提供地质数据基础。基于我国煤矿行业发展方向预测,国内煤炭地质勘测会朝地球物理方法、地理信息系统和基础地质勘察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利用矿井物探、地面钻探、三维地震、井巷工程、瞬磁变等技术资料,对勘测区域的断层、矿体赋存、裂隙发育状况等进行调研;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平台建立集成信息系统,对上述数据进行综合汇总分析,建立地理信息评价模型,实现地质条件可视化、数字化和标准化,为地质勘察管理规划、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和矿区发展规划提供技术保障。

4结语

煤炭地质勘探是煤炭工业的基础条件,它关系着煤炭开发的程度和质量,而煤炭开发又反作用于它,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因此,必须利用新科技,建立新的勘探体系,采用新的综合手段,是煤矿区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煤炭工业的基础就是煤炭地质勘察,煤炭地质勘察质量关系到煤炭开发的效果,而煤炭开发又会反作用于煤炭勘查,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所以,为了保证煤炭开发和煤炭勘查都能够可持续的顺利进行下去,必须利用新技术,建立新的勘查和开发体系,利用新的勘察手段,帮助煤矿企业最大程度的利用矿区资源,从而实现我国煤炭资源的深入发掘和合理利用。

参考文献:

[1]许文灿.煤矿矿区的综合地质勘探与煤炭资源的开发[J].科技与生活,2010,23(18):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