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 民族地区 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201-02

一、奥尔夫音乐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当今社会三大著名教育体系之一,是德国著名音乐大师卡尔・奥尔夫创立的一种音乐教育体系,在世界各地被广泛的传播、实践,对世界音乐教育,尤其是幼儿音乐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奥尔夫的音乐课堂中,音乐不仅仅是旋律和节奏,而是与儿歌说白、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甚至是绘画、雕塑等视觉艺术相联系。

奥尔夫音乐注重的是音乐的原本性及艺术的本源。原本性的音乐能够表现心灵情感,能够让人跟随并释放情感。人作为参与者参与其间,动作、舞蹈、语言等紧密结合在一起,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并体验的,是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他没有大型的形式、繁复的结构,只是提取有关的节奏、音响和旋律的一些素材,简单不单调,是最适合儿童的音乐。

二、奥尔夫音乐的重要性

奥尔夫音乐教育不是学习高深的专业音乐知识、培养专业音乐素养,而是注重开发人的音乐潜能,是人类音乐的启蒙,是儿童学习其他所有音乐的基础。

(一)奥尔夫音乐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可以激发幼儿自信主动的参与活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中,其教育理念包括主动性参与性,即幼儿作为活动的主题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这与以往的音乐教育有很大区别。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奥尔夫音乐是开放式的。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有无限可能无限的答案,它允许任意答案的存在,只要孩子们做了就好,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就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鼓励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儿童天生具有探索精神,只是在后天的教育中逐渐的埋没了,因此奥尔夫提倡儿童的自主探索,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尊重儿童的探索精神,并努力挖掘儿童的各种潜能。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创新意识与交往合作意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鼓励儿童在活动中自由表现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让儿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活动,这也符合《纲要》精神。对儿童来说培养兴趣比学会知识更重要,创造力的培养更重要,与他人相比不一样的创新更重要,而这也要求教师需要创作更多的活动才能引导儿童去创造与创新。奥尔夫音乐中的另一个重要理念是即兴性,即要求儿童根据乐曲能够即兴创作出新的动作、造型等,是培养儿童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活动中,每个个体都是集体中的个体,因此需要有大量的合作活动存在,从而培养其合作意识。

(二)奥尔夫音乐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作用

1.丰富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教育内容

艺术领域是幼儿园教育五大领域之一,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包括音乐教育和美术两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专业课核心课,是根据3―6岁儿童身体与心理发展规律组织开展音乐教育活动的课程。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着重讲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对于如何开展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涉猎较少。虽然目前音乐教育中也培养幼儿的能力、兴趣,倡导幼儿大胆表现,但从音乐教育的形式与内容上看仍显单调传统。奥尔夫音乐教育重视儿童的发现、探索与创造,重视节奏学习、音乐欣赏、打击乐器演奏,强调幼儿主动感受、大胆表现、自由探索,填补了传统音乐教育的空白,丰富了当代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

2.培养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享誉全球的优秀儿童音乐教育法,倡导主动参与、积极实践。高校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系统的讲授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论知识并培养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学,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遵循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

3.有利于幼儿园实际教学的开展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走上岗位后势必要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奥尔夫音乐教育不仅局限于音乐教育领域,也能够为其他领域提供借鉴。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具体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有以下好处: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进行综合学科的教育;采用儿童熟悉亲切、易学易懂的教学手段;掌握培养儿童即兴创造能力、自信心以及团结合作能力;增强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充分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而这些内容都有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幼儿乐学易学。

4.开设奥尔夫音乐幼儿特色班

有研究表明:5岁前能开发出90%的音乐潜能;7岁前能开发出50%的音乐潜能;17岁前最多只能开发10%的音乐潜能。因此奥尔夫音乐应及早进行,奥尔夫音乐能够对乳儿期4个月的儿童进行教育,在熟练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与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完全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开设奥尔夫音乐教育亲子班、早教班等,也为收入偏低的幼儿教师提供一个增加收入的途径。

5.奥尔夫音乐教师前景喜人

据北京爱福幼师培训学校的专家指出,由于幼师行业倍受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市场需求日益扩大,尤其在北京等各大城市需求量更是供不应求,而作为奥尔夫音乐教师又是幼师中的稀缺职位,所以奥尔夫教师有着相当绝对的就业优势。

三、呼伦贝尔学院《奥尔夫音乐》课程开设现状

呼伦贝尔学院自2012年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以来,已经开设三年,设定为专业选修课,在课程开设过程中,处于探索阶段,丰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教育技能,又为学生培养一技之长。

1.具备较为专业的奥尔夫音乐教育教师

自开设《奥尔夫音乐》课程之前的一年,学院派遣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奥尔夫音乐的相关知识,在理论学习与实操技能方面都经过专业学习与训练,能够独立承担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奥尔夫音乐的教学工作。

2.课时有限,教学内容较多

《奥尔夫音乐》作为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选修课程,占1学分,共计18课时(以前为16课时),其中包含根据考试改革要求的平时考核、阶段考核以及结课考核的课时量。奥尔夫音乐是一个内容体系完整的音乐教学法,内容较多,方法丰富多样,因此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完成,但由于课时量有限,只能选择最重要的部分与技能教授给学生。

3.奥尔夫音乐教育场地不足

学校没有专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每年根据教师需求不同不停地更换奥尔夫音乐授课教室,使奥尔夫音乐成为一门“游击”课程,不便于课程的开展。奥尔夫音乐需要使用多媒体设备,可看可听,但是目前教室内不具备相应设备,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室内设备的不足也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与学生的学习效果。

4.奥尔夫乐器配备不尽完善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对音乐教育的一大贡献,因此乐器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由于多种原因,现在所使用的乐器不尽完善合理,有大量损坏的情况,也存在部分乐器“过剩”,缺少部分重要乐器的情况。常用的乐器用的比较频繁,部分乐器从未使用过。

四、提升《奥尔夫音乐》教学效果的建议

(一)提高对《奥尔夫音乐》的重视程度

1.建设专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室

完备的奥尔夫音乐教室是开展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前提,因此学校应提供资金建设一个专用的奥尔夫音乐教师,为培养专业人才投资。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以便教师更好的开展活动。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它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对教学活动起决定性的作用。

2.精选奥尔夫乐器

奥尔夫乐器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一大特色,乐器贵在精与实用。精心选择的乐器,不仅能提高其使用率,发挥最大作用,还能节省资金。要做到精心选择奥尔夫乐器,就要参考任课教师意见,将教学过程中常用语必须的乐器备齐,不必要的花哨乐器则可以大量删减,即可节省资金,又可以提高乐器的使用率。

3.组织教师定期培训

学习与成长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任课教师在开课前进行了培训,具备了开设课程的能力,不代表一辈子就不再需要学习,虽然奥尔夫教育理念是七十年前的理念,但是对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运用却日新月起、天天发展。因此学校投入小部分资金,组织专业教师定期外出学习与培训是势在必行的。

(二)提高教师自身奥尔夫音乐教育专业素养

1.提高教师自身音乐能力

(1)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和网上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直观、形象的把奥尔夫音乐展现出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2)要不断的外出学习和培训,获得系统的奥尔夫音乐知识与理念,及时更新知识,以便更好地提高奥尔夫音乐教育效果,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3)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精品课,参与其他教师的经验交流,从而获得活动设计的经验。也可到基层幼儿园实地观摩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学习与观摩中加强对奥尔夫音乐的理解,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本土特色

教师要结合当地的特色来组织奥尔夫音乐教学活动,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让幼儿参与废物利用的自制玩、教具的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和幼儿想象力,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幼儿利用身边物品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技能的培养

《奥尔夫音乐》开设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奥尔夫音乐的相关理论知识,深刻理解领会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理念并指导实践,掌握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方法,并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与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活动。因此《奥尔夫音乐》课程中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能够独立设计与开展幼儿园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课程,教师要注重高校学前教育学生奥尔夫音乐教育技能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学生设计与实施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丽娜.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引进奥尔夫音乐课程[J].科技风.2011(8)

[2]刘晓娜.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研究[J].学周刊. 2013(10)

[3]张冬梅.论幼师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重要性[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2(5)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北爱尔兰;学前教育;借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024-02

学前教育课程是幼教工作者讨论的热点。早在1870年,英国就开始实施5岁儿童入学(在北爱尔兰则是4岁)的义务教育。因此,英国是现代幼托机构教育制度的发源地,发达的学前教育是英国教育的一大特色。本文将对英国北爱尔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南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对我国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的借鉴指导意义。

一、北爱尔兰学前教育基本状况

北爱尔兰是英国的一个地区,设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教育行政部门。其正在实施的“学前教育扩张计划”,目的是为北爱尔兰地区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政府希望给所有孩子都能提供一个免费学前教育机会,但通常会优先考虑给予社会处境不良的孩子或是年龄接近4周岁的孩子。免费学前教育的具体形式是每周五天,每天两个半小时的免费教育时间。

北爱尔兰教育部门还规定:所有幼教机构开设的课程内容都必须遵循共同的课程指南;都必须得到一个有资质的幼教专家的长期专业支持;北爱尔兰教育部门的官员或巡视员必须定期到幼教机构进行视察工作;检查结果也必须定期反馈给孩子家长。

二、北爱尔兰学前教育的特点

北爱尔兰学前教育课程标准由北爱尔兰教育部门制定,可以为北爱尔兰地区不同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提供目标清晰的质量指导。该标准共分为三部分,即学龄前儿童的个性和需要、提升良好的实践能力,具体课程内容设置。

(一)学龄前儿童的特点

1.个性特征。学龄前儿童大都是活泼、热情的学习者。他们对周围的环境都非常感兴趣,喜欢探索、调查和富有创造性。他们能够和成年人及同伴建立良好的相处关系,并正在发展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我控制能力等技能。他们喜欢听故事及有节奏的音乐,喜欢体育运动。

2.学龄前儿童的需要。他们对学前教育课程的要求是:给予他们平等的机会,促进身体、社会感、情感、创造力和智力的发展。他们希望课程应该是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性的并遵循他们的兴趣发展需要,能够提升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程面应该是拓宽的和平衡的。

(二)对幼教老师的教学要求

1.幼教老师要做好工作计划。通过计划,幼教老师们可以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即他们想让孩子们学到什么以及如何通过组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

2.观察孩子并作出评价。对孩子学习的评价应基于教师每天的观察。教师不能基于一次的观察就对学生作出评价,应有计划性、规律性、技巧性的观察孩子们的表现。评价结果也要让父母及孩子共同分享,父母对孩子的进步有所了解,也让孩子能够认识到他们所做出的努力及所取得进步。

3.反思和评价。反思和评价是提升幼教老师教学进步的核心。老师们应从以下方面对教学进行反思:提供的活动是否能激发孩子们的自信心和兴趣;组织的活动是否能满足孩子的个人需要;儿童是如何建构并扩展自己的认知的;如何让设计的活动更吸引孩子们;如何更有效的组织时间和空间。

4.教师应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给孩子们提供机会来进行计划、探索、实验并自己得出结论。应鼓励孩子们进行成果展示,比如提供一个合适的空间,让孩子们把自己画的画或做的模型展示给大家。室外学习也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

5.幼教老师应把孩子的父母视为同事。在学前教育阶段,学校和家庭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父母亲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学前教育阶段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父母亲应和老师彼此作为同事,教师也应花时间来聆听家长的心声和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

6.为小学阶段做充分的准备,做好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工作。为了帮助幼儿从学龄前阶段平稳过渡到小学阶段,幼教老师可以去小学参观学习,感受一下小学阶段的学习氛围和小学生的课程体验,老师也可以安排孩子们到小学去参观,让他们对小学有一个大致熟悉的印象。

(三)课程内容特点

北爱尔兰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涉及到六大领域,分别是艺术、语言发展、早期数学体验、个人、社会和情感发展、身体发展和运动、了解和认识我们的世界。具体课程设置内容如下。

1.艺术。孩子们必须在成年人的激发和鼓励下来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一系列艺术和设计、音乐、舞蹈、戏剧和角色表演等活动来拓展他们的创造性和开发他们头脑中的原始想法。

2.语言发展。语言发展对于生活和学习都是至关重要的。语言通常被用来交流,表达感情、观点,获得信息。老师应帮助孩子们充满自信的与成年人及同伴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需要、观点和感情。

3.早期数学体验。数学观念对于孩子们来说是重要的,孩子们应经常在不同的背景下体验数学观点,在此过程中,开发他们以下方面的理解力,包括数字、形状、空间、尺寸和数量、图形、排序和时间等方面。

4.个人、社会和情感发展。这一学习领域对于孩子们来说,在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个人、社会和情感发展可以给予孩子们在其他学习领域方面以成功的机会。

5.身体发展和运动。学前教育阶段的体育活动包括跑、跳、爬行、平衡、踢、敲击、扔和抓取,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孩子发展平衡能力、控制、合作能力以及提高对尺寸、空间和方向的意识。

6.认识和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儿童对周围的环境和人们都有一种自然的好奇心,并且经常会问为什么。儿童应经常被给予一些机会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来参与令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一系列技能和概念得到开发。

三、借鉴意义

中国和英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虽然不同,但英国北爱尔兰主导的学前教育对于我国的学前教育改革不无裨益,我们从中至少可以得到三点借鉴意义。

1.在免费学前教育的问题上,北爱尔兰更加关注社会处境不利的儿童,并给予优先权。基于我国的国情,能够为学前教育提供的资金也很有限。北爱尔兰政府的做法,需要我国的学前教育重新思考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使用,并尽可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原则。

2.北爱尔兰要求幼儿园必须长期得到幼教专家的专业引领,并派巡视员定期到幼教机构检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儿童家长,体现了学前教育的公开透明,幼教专家的专业引领也是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有效途径,这都具有借鉴意义。

3.如何制定工作计划,如何观察孩子,并基于观察结果作出评价,在学前教育教学中如何进行反思和评价以及如何为孩子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些具体的教育教学方法都值得我国的幼教老师去借鉴和思考。

4.加强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当前我国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缺乏应有的联系,两者相互脱节和教育差异过大,我国可以借鉴北爱尔兰的经验,使幼儿园与小学从体制上对应起来,相互沟通,经常联系,并把提升孩子自身的适应能力作为核心,缓解两者之间的教育差距。

参考文献:

[1]Pre-school education,Pre-school places,What parents need to know[EB/OL].

deni.gov.uk/

[2]Curricular Guidanc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EB/OL].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然而,儿童是什么?我小的时候,大人和老师都说我们是祖国的明天。美国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的已故主席欧内斯特•波伊尔是一位受人爱戴的教育家。他却对儿童有着不同的观点。他一生从事教育,卡内基教育促进基金会在他的领导下,发表了许多有影响的教育报告。在他进入晚年的时候,他越来越关注基础教育,即关注儿童最初那几年的教育。

欧内斯特•波伊尔基于一生的思考,精心设计了儿童早期教育的完整方案。他认为,学校振兴需要有一个新的开端,这个新开端应把注意力集中在正规教育的头几年。于是,在晚年的时候,他几乎倾尽全力设计和实践他称之为“基础学校”的计划,直到去世。今天,他的实验依然在美国继续。可谓,斯人已去,事业长存。这些理念和实践无不基于一个观点:儿童的名字叫今天。他非常赞同智利诗人加布里艾拉•米斯特拉尔所写: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可以等待,可以重来;唯独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不能等待,不可重来。他的骨骼在不断生长,他的血液在不断更新,他的大脑在不断发育。对于他,我们不能说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

眼下,国人在讨论杰出人才培养的时候,太多选择在高端,即在高中、大学、甚至研究生阶段选拔,等待成熟的人才出现。波伊尔在晚年选择回到教育的起始阶段,基础阶段,默默耕耘,显示了老人的远见卓识。他认为,“基础学校”是为了给儿童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

波伊尔的儿子在学校读书的时并不是一个“好学生”,而是一个“特别的孩子”。波伊尔夫妇被校方找去谈话,说他们的孩子成绩不好,是一个“幻想家”。波伊尔在回忆这段往事的时候说:问题是学校的评价不是在保护学生,发展学生,而是限制学生,因为,他们不会评价学校课程之外的潜能。

波伊尔对美国的学术性倾向的测验不满,希望用一种学业与进步的测验(Student Achievement And Advancement Test)取而代之,要鼓励学生成功,而不是制造失败。可见,他把对学生的尊重与发展看得非常重要。他认为,过去的评价常常会给人以错觉,说学习成绩提高,就好像盛着半杯水的杯子,一种人看到的是半满,另一种人则看的是半空。为了孩子的今天,“基础学校”应当把学校的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既重视学段之间的联系,也要重视课程体系之间的联系。他极端重视教育内在的联系,反对割裂。他认为让学生仅在分散的学科中获取知识是不够的,必须把这些知识整合起来,把这些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他转引英国哲学家埃尔文的话说:当你出去散步时,大自然不会按45分钟的节律向你分类呈现万物。这就像美国哲学家杜威说的,离开教室一步,学科便不存在了。

他认为“基础学校”不仅在学科之间要建立联系,学校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学校的建制规模都要以学生的需要为标准,学校的最佳环境应当遵循“小即美”的原则。小学应以在校人员彼此知道名字为宜。平均每个班25人,20人以下的班级教育教学效果会更好。此外,学校的课节时间也不应当是固定的,有时候这种固定的课时制会给教师造成“压抑”。班级的组合同样也不要固定单一组合。在波伊尔的学校中,组织形式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校多种形式的组合有利于学生互相联系,互相学习,有利于多元化的学习。

就教育价值而言,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是人本的。学习可能也是人本的,但是没有生长发育重要。让孩子们度过一个阳光的青春期,对学生来说,比升学更重要,这关系到孩子的一生。极而言之,即使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也挡不住他的成长,他也要从童年走向成年,从依赖走向社会,教育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考虑。

而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学习之外的教育任务常常被人忽视了。有的父母告诉孩子,只要学习好,什么都不要管,也不需要关心社会。波伊尔说,从根本上讲,要让儿童懂得做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服务他人,服务社会。

在中国,双重价值取向是造成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混乱的根本原因。所谓双重价值取向,就是一方面提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又极其重视升学考试的分数。这就造成了儿童、家庭、学校和社会在教育价值判断上的混乱,在儿童的今天和明天的利益取舍上感到困惑。

在我看来,孩子有健康的身体和幸福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让孩子去享受童年,锻炼身体,就要花一定的时间;如果认为分数重要,就要花时间在各种课外学习班。人的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今天做了这件事,就不能做那件事。假如,今天拼命让孩子去念书,追求高分数,使他失去了学习的兴趣,甚至失去了身体的健康。那么,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权衡,我们该如何选择,就取决于人们对教育价值的理解了。

可是,我们必定是不能拿孩子今天的生命和健康作赌注的。为此,我在学校的工作方针中制订了教育行为准则,即:学生的健康和生命,学生的权利和人格,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性是不可或缺和逾越界限的。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前言

奥尔夫教学法是当代世界着名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近几年来,我在幼儿音乐教学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创造性思维训练,从目标上更加突出人的创造精神的培养,让孩子自己去创造音乐的实验方法。奥尔夫教学法追求的是人性中自然、原本的东西,注重人对音乐的基本感受,通过亲身的参与来自然的获得而不是依靠复杂的理论。奥尔夫教学法更加全面地、具体地体现着音乐素质教育的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从小发展起来的,音乐最能给人以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奥尔夫教学法正是抓住了“小时候”这一大好时机,养成他们创新的思维习惯,并使创造性能力逐渐得到发展。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因此,我注重改变孩子单一盲从的模仿,培养孩子自己参与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在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的前提下,让他们创造自己的音乐。

让节奏引领幼儿进入音乐的大门

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最有魅力的音乐语言。因为是节奏把音乐、舞蹈、语言等紧密的联系到一起。奥尔夫强调从节奏入手的音乐必须结合语言的节奏。因此,我在为小班幼儿设计活动时选用了简单的4/4拍节奏型来做自我介绍。如:边拍手边说我叫×××,并引导幼儿随着节奏挨个介绍自己的名字。没想到幼儿非常感兴趣,而且注意力也很集中,当轮到自己说时脸上的表情还有点不好意思呢。虽然,在一开始时,幼儿还接的不那么好,有的节奏也不合拍,但在熟悉了之后,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在教师的启发下内容上也更加丰富了。如:“我喜欢什么”、“我爱吃什么”、“我的朋友是——”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体验到节奏带给他们的快乐和享受。当幼儿对节奏有了的初步的兴趣之后,我就引导幼儿来感受和发现节奏是有变化的。在《快乐的一家人》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情境,请来大班的幼儿用道具扮演家中各人走路的节奏,并请幼儿说一说家人的脚步声一样吗?不同在哪里?由于幼儿本身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很快就能说出快、慢、不快不慢。在这一探索节奏变化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多种感官。当幼儿戴上头饰亲身感受和体验节奏的变化时,他们的积极性是那么的高。一边要注意听鼓点的变化,一边还要来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妹妹不同的走路姿势和节奏,他们好像乐在其中。生活中的模仿是为了更好的再创造。在这次活动以后,幼儿又通过自己的眼睛把新的发现与大家来分享。有的说:火车出站的节奏是越来越快的,进站是从快到慢的。还有的说:乌龟妈妈爬得慢,乌龟宝宝爬得快。我听到以后非常高兴,并把他们的想法设计到活动中去,让幼儿听着音乐自己来表现。当幼儿有了一些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储备之后,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我就把他们平时无意中讲出来的有节奏的语言记下来,让其他孩子模仿;让他们尝试拍出自然界的声音,如刮风声、下雨声、小鸟叫声等等,启发他们用各种不同的节奏表现出来。引导幼儿探索各种乐器,感知不同音色,让幼儿学习各种乐器的敲击方法。孩子们很有兴趣,学习效果也十分明显。

游戏是引发幼儿创造的动力

游戏满足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只有在游戏中幼儿才是最快乐的,也是最自然的,通过探索和体验所表现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奥尔夫教学法使这一教学过程变得生活化和游戏化。我们可以把简单的、贴近幼儿生活的、易被幼儿所接受的教育内容变成一个个有趣的游戏。这也正是新《纲要》中关于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既教育内容来源于生活、利用幼儿生活开展教育、教育服务于生活。只有这样,幼儿才不会感到有困难。活动《快乐的星期天》幼儿通过平日的观察,经过自己的加工创造出了家人一天忙碌的情景。如:切菜、炒菜、擦桌子、扫地、拖地板、洗衣服、玩电脑、睡大觉等各种各样的动作,再把这些动作配到音乐里,随着音乐的变化表现不同的节奏、力度。孩子们专注的表演,逗得在场的家长们笑个不停,!。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孩子能做出这些很生活化,又有趣的动作。而家长的笑声和老师鼓励的眼神仿佛给了他们更大的创作动力。因此,游戏最能激发幼儿的创造,而在游戏的过程中带给他们更多的是获得成功的体验。游戏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自由创造和表现的空间,更增加了同伴间的相互学习以及良好社会性的培养。在活动中幼儿与幼儿间的合作、个体与整体的配合、师幼间良好的互动和应答,都给人以一种有序和轻松的氛围。如:教师用5和3音符构成的简短对唱“小鸭来唱歌”,幼儿答:“嘎嘎嘎嘎嘎”,“还有什么小动物?它们是怎么唱的?”并请幼儿来领唱,大家跟他对,幼儿边唱边做小动物的动作。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此基础上幼儿还创造出了对唱。如:一个小朋友站在中间任意唱“××在哪里?”被叫的小朋友要马上答出:“××在这里”,这个游戏最适合小班,幼儿十分喜欢玩,在玩的过程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应答习惯。总之,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坚持用奥尔夫教学法,让孩子们自己创造音乐,让他们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与此同时,我也和他们一起分享着创造的快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一、依事设画串联想象

“栽花赏花”这件事,字里行间流露出父子间浓浓亲情,要让这张用爱编织的情感之网在课堂张扬。我联系上下文设计成一组连续画面,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1.劳动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来到爸爸身边后,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想象:10岁孩子怎么种花?种了哪些花?这么辛苦,他心里怎么想的。这幅劳动图,让学生深深地体会到儿子的用心,真切地感受到儿子对父亲的“爱”。2.春景图。“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想象:儿子回家前,望着满院亲自栽种的花草,幸福地笑了,他仿佛看见……这是儿子用自己的汗水为父亲送上的一份美意、爱意,在说话中儿子对父亲那份纯真爱的举动得到凸显延伸。3.赏花图。“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想象:高尔基享受儿子的劳动成果时的兴奋、骄傲、自豪、感动的神情及心里活动,亲情又化为对儿子的思念。这种串连起来的画面想象说话,让孩子们深深地体会到高尔基为什么会因此而感到特别的快乐。

二、利用疑问诱发想象

文中儿子种的花明明是在“院子里”,为什么父亲却认为在“岛上”。课上学生提出质疑,我很兴奋,这个生成为突破文本关键句创造了一个极佳的契机,趁势引导,儿子种的花开得那样的姹紫嫣红,不仅引来……还引来……,闭上眼睛,听着音乐,跟着老师的描绘想象:清晨一位阿姨打开窗户,闻到花儿散发的阵阵清香,她会……;一个小孩看到花丛中蜜蜂蝴蝶在翩翩起舞,他会……;疲惫不堪的渔民走来了,欣赏着眼前的鲜花,他会……。选择你喜欢的人说说他的感受。在这个想象说话中学生体会到儿子不仅给父亲带来了快乐,也给岛上居民带来了快乐,所以父亲才会说:“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质疑,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三、抓住相同词语比较想象

文中两处出现“美好的东西”,分别指什么?第一句学生很容易理解,第二句一时语塞。我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假如你是高尔基的儿子,会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就……;假如你是老师(医生、乘务员)还可以在什么情况下留给别人哪些美好的东西呢?学生充分交流后,教师归纳:生活中,可能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候,一个不起眼的地方,一杯清凉的茶,一张微笑的脸庞,一个轻轻的抚摸,一句温暖的话,一次无私的帮助,甚至一个鼓励安慰的眼神,只要是真诚的付出,都会让别人享受到你传递出来的快乐!都会让我们感到别人是多么需要我们!这些就是你给别人留下的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想象的魅力。

四、挖掘空白点换位想象

空白是作者无意或有意留下的、没有写明的、召唤读者想象的空间。它能够驱使读者去想象,激活读者的思维,使读者对文章的意义达到个性化的理解。课上学生提出意见:高尔基对儿子的要求太高了,要他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一心只为别人,那他自己的事怎么办?他就不会厌烦,不会感到不平衡吗?这个问题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们也议论纷纷。我把问题抛给孩子:“我们换个身份来想象,如果你是接受过帮助的人,此时你看到高尔基的儿子……,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时高尔基的儿子又会怎样?解决自己的问题,孩子们特别活跃,你一言我一语,得出结论: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帮助也是互相的,看到高尔基的儿子遇到困难,别人也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他的问题也解决了,他会发现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大家都享受到来自别人带来美好的东西的快乐,都会感到人与人之间是互相需要的。多个性的想法,来自文本,又跳出文本。对“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挖掘,搭起了学生和文本之间平等对话和心灵沟通的桥梁,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非常有效的。

五、紧扣关键句拓宽想象

文中 “‘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用心良苦的至理名言,将浓浓的父子之爱升华到更宽泛、崇高的境界。理解这句含义深远的话,我让学生联系前面的交流,结合生活实例,模仿写一句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学生的创作让人惊喜:“奉献比索取快乐。”“奉献、给予是快乐的。”“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不在于索取。”“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献。”……想象创作的过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高尔基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体会到了高尔基对儿子的一种崇高的父爱,并将这种感悟浓缩成自己的名言,作为座右铭,拓宽到学校、家庭、社会的每一处去实践,让学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躬身体验“给”的快乐,从身边的事、从至爱亲朋做起,感受人世间真挚的“爱”的艺术、“给”的艺术。从而达到育人育心,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意境。

六、借助书信延伸想象

相关期刊更多

汽车实用技术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芳草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武汉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岩石矿物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