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写的每一首歌

我写的每一首歌

我写的每一首歌范文第1篇

他们说快写一首情歌雅俗共赏是什么歌? 歌曲:《雅俗共赏》

歌手:许嵩

歌词分享

是否每一部戏都看得完整场

是否每一天过得都有多难忘

表情迟钝可能因为比较爱想

不擅长眉目表达

总在盼望总在失望

日子还不都这样

俗的无畏雅的轻狂

还不都是一副臭皮囊

他们说快写一首情歌雅俗共赏

落笔传神还要容易传唱

上得厅堂也下得厨房

就像我一直在找的姑娘

快写一首情歌雅俗共赏

打完字谜还要接着打榜

如果胡同弄堂全都播放

气韵里居然添了些孤芳自赏

是否每一场美梦醒来都很爽

是否每一次成熟都徒增了业障

比痛和痒更多的

是不痛不痒

所以我爱进剧场

总在盼望总在失望

日子还不都这样

俗的无畏雅的轻狂

还不都是一副臭皮囊

他们说快写一首情歌雅俗共赏

落笔传神还要容易传唱

上得厅堂也下得厨房

就像我一直在找的姑娘

快写一首情歌雅俗共赏

打完字谜还要接着打榜

如果胡同弄堂全都播放

气韵里居然添了些孤芳自赏

谁的故事有营养

大俗或大雅的都在理直气壮

洒狗血或白雪的现场

都邀我观赏

还真是大方

快写一首情歌雅俗共赏

落笔传神还要容易传唱

上得厅堂也下得厨房

就像我一直在找的姑娘

有没有一种生活雅俗共赏

情节起伏跌宕让人向往

满纸荒唐中窥见满脸沧桑

触到神经就要懂得鼓掌

别说一不在乎二没期望

太超脱中枪中奖感觉会一样

我写的每一首歌范文第2篇

站在这个舞台开讲真的是不简单,算是成功了吧?(笑)其实,跟大家一样,我觉得自己非常平凡,只是学了点音乐而已。学了音乐,最后能够站在这个舞台演讲也不容易的,因为我没有考上大学,但是我却给你们演讲。你们会不会觉得有点奇怪?方文山就读过小学而已,不过他写的东西却能够入选到教材里。所以,我觉得厉害的人、不平凡的人,不是书要念得多好,是要有一技之长。

我的学生时代没有考上大学,就去写歌了,住在歌手刘宏的录音室里。我在小小的录音室写歌,后来被谐星吴宗宪发掘,跟他签约。他希望我三天写十几首歌,这是他给我的功课。那时候,很期待自己写的歌曲被录用,这样才有钱,可以拿回家给爸妈。如果没有达到自己期望的目标,我不敢回家,所以会住在录音室。我给自己的期许是,一定要赚到钱,让家人过好生活。这是我写歌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父母花费了太多的学费,让我很小就开始学钢琴,我想要有所回馈。我有一个信念,就是不要让父母失望。妈妈很希望我可以考上大学读音乐系,我考了两次都没有考上。我不是读书的料,又很爱玩,在图书馆大家都在看书,我就想去打球,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搞的。我练得一手好球,就是跳得不够高而已。

我想说,小时候往往是父母让你学,但是你是有自发性的,你喜欢的东西会学得很快很好。跟学历比,我觉得一技之长更重要。父母都会希望你的将来是他们这个样子或者是他们没有成为的样子。我的爸爸一直说他多会唱歌,他非常支持我当歌手。我的妈妈是一个美术老师,所以她对艺术方面很支持,但是她更希望我上大学。最后,我写了一首《听妈妈的话》,她从此不再说了。

在我还没有出道的时候写了《蜗牛》,那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一天一定要在山顶上,所以我不断地往上爬。当时我写的歌曲是给其他歌手唱的,后来我的第一张专辑的歌曲几乎都是写给别人唱别人不要的,我就拿来唱了,有了《双截棍》这些歌曲。所以,我也很感谢当时没有用我歌曲的那些歌手。我说这些,其实是要鼓励现在的年轻人。我在新专辑写了一首《梦想启动》,找来郎朗、林义杰,他们是不同行业的顶尖的人。我把这个故事拍成MV,描述三个小学生在同一个班上,为着不同的梦想,一直在努力不断地往前冲着,最后大家各自获得成功回到校园。

其实,当流行歌手也是可以跟郎朗这样的国际级音乐人合作的,所以我说我的梦想实现了。小时候觉得,我要考上音乐系,一直钻研古典音乐,后来我走上流行歌曲的路,最后还是跟郎朗同台了,不是一样吗?学流行歌曲跟古典是不冲突的,学古典不听流行的或者是学流行不听古典的,就错了。我很多流行歌曲的基础是古典的和弦,每张专辑我都会放入很多古典元素,我会把专辑签名后给我的钢琴老师,请他们多多指教。我是告诉老师们,我没有忘记,我学的是古典,所以用了很多古典的元素。

在音乐领域,我觉得自己已经成功了

有一天,吴宗宪跟我说,你这些歌好像都不错,但是没有人可以唱。后来,公司签了另外一位音乐总监,总经理杨峻荣。又来一个谐星,我在想,这公司是怎么搞的,我不是要走谐星方面的路线吧?杨峻荣听到我的歌后,他说这些歌曲别人不用你干脆唱唱看好了。我当歌手吗?不可能吧?但是,我也没想那么多,就把自己的歌唱一唱。

某天,在唱片公司很多艺人会有表演,不少大老板要来看。那时候,我很紧张,不知道该唱什么。刘宏推荐唱《黑色幽默》,说是这歌很有我的味道。我问有什么样不一样?他说谁会用这么奇怪的歌词“你的脑袋有问题”,以前的情歌是非常严肃的。我说好像是蛮特别的。但是来唱片公司的是老外,听得懂吗?宏说,反正你唱得也不清楚,也不知道唱的是什么,这个旋律好就好了。我想也对。我唱完第一遍后,台下没什么反应,我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宏说我唱得太小声了。后来我才知道,他们让我唱第二次是因为宏跟工作人员说,再给我一次机会。我就又唱了一遍,后来就有机会发片了。那时候第一首主打歌《可》就这样出来了。同公司的师姐徐若拍了歌曲的MV,她后来问我,可以教她弹钢琴吗?我才发现学钢琴是对的。

后来,我出了几张唱片,去了几个颁奖典礼。有一次,我带外婆去参加颁奖典礼,自己觉得很牛,因为那时候我入围了很多奖项,我觉得至少可以上台讲话,可以感谢我的外婆,结果什么都没有。老实讲,我觉得非常不爽。但是,摄影机在拍,你还是要开心的、很大气地为大家鼓掌。我就觉得,原来演艺圈是这么虚假。于是,我就写了一首歌曲叫《外婆》。一方面我是在攻击当天的不爽,为什么没有让我得奖,让外婆难过;另外我觉得自己很不孝。那时候,我就是比较喜欢写属于自己内心层面的歌词,跟感情无关。也写了像骂狗仔的歌曲《四面楚歌》,这些歌曲可能引起不了太多的共鸣。慢慢的,我觉得要给一些正能量,所以我就写了《梦想启动》《稻香》。其实我的所有亲人我都写过了,《爷爷泡的茶》、《听妈妈的话》等。

第一首歌是写给我爸的,但是并不是我爸打我妈。我其实是想说,有这么多的歌手,我要怎么不一样?所有的欧美饶舌歌手的歌词充满着暴力,他们的音乐很重。我觉得自己可以做一个反差,感觉应该蛮不错的。所以,我写了一个家庭暴力的题材,还写了很正能量的反的歌曲,用很暴力的音乐美学,歌词却是要大家不要吸毒。这样的冲击比较特别,于是大家会觉得我的嘻哈饶舌好像还蛮特别的。很多地下歌手批判社会不爽就在歌里骂,我不会这样。我喜欢做反差很大的东西。另外一样是中国风。老实讲,中国风特别难写,因为就只有五声音阶,要怎么跟别人不一样?最早我听到费玉清,觉得他算是台湾中国风的始祖,中国风配合他很清新的嗓音,效果不错。我就想,我这种嗓音咬字不清的可不可以来中国风?于是先写了《东风破》,反响还不错,我觉得终于找到自己的风格了。那时候,我非常喜欢 R&B的歌,但是我并不会啊来啊去,感觉中国风才是我的风格,所以每张专辑都会有一首中国风。拍了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导演说来一首跟黄金甲有关的歌,我写了两首。一首是大家基本没有听过的黄金甲,暴力美学的歌曲,另一首就是台了。果然张导比较喜欢台,用作片尾曲。这首歌,我特别把歌词唱得清楚一点,很多歌迷朋友的爸爸妈妈认识了我,知道我在唱什么了。这是一个重点,会有四五十岁、五六十岁还有一些老奶奶说喜欢听台,我才知道其实听我的歌的年龄层是这么广泛。所以,接下来我写的歌要扎根了,先从小朋友开始写。《水手怕水》《牛仔很忙》很幼稚吧,但是朗朗上口,儿歌的歌词是可以丰富而多元化的。我终于找到自己的特色,每张专辑要有中国风,歌词要有清楚的也要有不清楚的,也要有小朋友喜欢听的。

作为一个歌手,其实非常累,因为你要想很多。写十首歌曲还要拍十支MV,因为我在写每首歌的时候画面已经在头脑里了,所以我必须把它拍出来。交给别人来拍,我不信任,我相信自己。先拍了第一支MV,拿我的师弟当小白鼠来试验一下,拍了他们的MV我看一下觉得不错,才来拍自己的MV。到现在我差不多拍了七八十支MV了。拍MV其实是在积累经验,因为我想当导演。我没有学过电影,我觉得当导演就是把内心的画面拍出来。但我想自己表达能力那么差,怎么拍得出来?所以我不断地练习。这些MV当中有好的有不好的,第一次拍MV其实大家都不看好,花了很多钱;拍第二支,用很少的钱拍出很棒的作品。我一直在想我到底是要用很多的钱拍一个很牛的作品,像好莱坞这样,还是说用很小的预算拍出一个很好的作品。其实两个都OK。小成本像《泰》,是非常好的作品。如果你有更多资金拍出更牛的作品,有更多特效画面,何乐而不为?所以,我每次拍MV的预算花了很多钱,后来唱片公司变成自己的时候,就花更多钱。当时我说的那位谐星杨峻荣,也成为唱片公司我的伙伴之一了。

我写的每一首歌范文第3篇

《国宝》歌曲征集活动自2007年7月19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启动以来,应征者非常踊跃。目前共收到歌词作品1053首。完整的词曲作品86首,录制好的CD作品30张。歌词征集截稿时间是今年5月底,届时评委会将评出60首歌词向社会公布,同时接受谱曲,最终将于10月份公布12首获奖歌曲,同时举办“《国宝》歌曲征集颁奖典礼暨演唱会”。

《国宝》歌曲征集活动得到澳籍华人,福建向荣建设集团总裁曾荣火先生和福建莆田美诚达(李氏)雕塑研究所所长李凤强先生的大力支持,他们为活动提供了资金保障。

下面是出席研讨会专家的发言摘要:

乔羽(著名词作家)

实际上,我不太赞同征歌这种方式。建国时发动大家写国歌,当时来稿都拿麻袋装,人多力量大啊,但写歌却不是人多力量大就能解决的,几万首歌怎么选啊?这个国歌最后定下来,还是徐悲鸿,徐悲鸿跟说,别再选了,我看就是《义勇军进行曲》了。说我赞成,这样国歌就产生了。我赞成最简便的办法,我相中任卫新了,好坏都是他,就有了这个歌了。我觉得这个办法好,你让他写,他一定用他的全部精力给写好。

我谈一谈自己的创作体会。当时创作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也是有一段小故事的。《上甘岭》的导演沙蒙当时找我来约稿,我很尊敬他,也想好好写,但是写歌不是想好好写就能写出来的。后来沙蒙的电影拍完了,就差用歌的这段没拍,于是他每天来一趟,也不催我,也不说话,坐一会走了,就这么持续了大概半个月时间。我实在不好意思了,我就写自己第一次看见长江的印象。我是黄河边上长大的,但长江跟黄河风光绝对不一样,“风吹稻花香两岸”那写的都是长江。我拿出这首词给沙蒙,问他这行吗?他一看,半天没说话,后来说了句:“就它了!”这句“就它了”让我心里直打鼓,心想沙蒙回去剧组讨论意见不可能统一,歌词就怕讨论。第二天,沙蒙又拿着词来了,说剧组都说好极了,只有一个意见,这词一看就知道写的长江,“一条大河波浪宽”可不可以改成“长江万里波浪宽”?我也半天没说话,后来还是觉得大河比长江所指的范围更广,更符合《我的祖国》这个标题。沙蒙听我这么一解释,又说了一句“就它了!”。就这样两句“就它了”,就把这首歌定了下来。以国宝为题来创作歌曲,我感觉比写“一条大河波浪宽”还难,如果主办单位愿意等上半年,我也愿意来写。

阎肃(著名词作家)

中国人从古至今爱这片土地,爱这片土地所诞生出来的宝贝,因此能参加国宝歌曲的评选工作,我觉得很荣幸。征集活动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出乎我的意料。我感觉大家很有热情、很关注这件事情。音协、民协和央视都来关注这件事情,我觉得非同小可,希望这次活动能有所收获。我认为像这样的活动,主要是为了唤起民众、老百姓都来关注、爱护国宝。认真看了部分作品之后,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三点建议。第一,不能局限在某一种事物上。写得太具体就很难概括国宝,比如熊猫、青花瓷、唐三彩等都不能代表国宝。第二,不能太长,这方面我推崇更概括一点、更简练一点的作品,就像乔羽先生写的《夕阳红》《难忘今宵》。作词最大的功能就是感动作曲家,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旋律,感动更多的人。第三,我建议设立编配制作的专门奖项,编配也是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邹友开(中央电视台文艺中心原主任、大型文艺晚会总策划、著名词作家)

关于国宝歌词创作,一要考虑时代特征;二要考虑国宝本身的特点,国宝涵盖面很广,不能单独写某一件东西j三要符合歌词创作的特点,得让人家听得清楚,看得明白,还要体现歌词创作的规律,要有可唱性、文学性,要有意境。一首歌里面不能苛求每一句都是经典,但如果有那么几句,就可以了。写歌词要带有自己的感情。先看材料,酝酿感情,当自己酝酿到眼睛有一丁点泪花即将涌出来的时候,歌词就水到渠成了。我建议创作者直接体验生活,或者间接地体验感情,通过别的渠道去体会。我建议入选的歌曲从歌词到创作,风格多样一些,有比较适合年轻人的,有文化内涵深厚的,有抒情的,也有快节奏的,风格多样,便于推广、传唱。

王世光(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著名作曲家)

国宝征歌很有自己的特色。以前没有过这样的题材,我觉得好像在歌曲的园地里头,又开辟了一个新的风景,也可以说在星光闪闪、灯火辉煌的歌曲园地里有这么一盏灯被这次征歌活动点亮了。现在国家对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观念也深入人心,所以这次活动是正逢其时。创作方面,要提纲挈领地抓住概括性更强的东西。另一方面,就是不拘一格,作者写歌必定有感动他自己的某一点,如果在这一点出来好作品,也是难能可贵的。这次征歌的形式应该不拘一格,具备不同功能,适应不同的场合和对象。比如说潘家园市场各个摊位上都播放这个髋或者是配合公共场合中宣传国家文物的短片;或者是喜欢收藏的人在家里头有时候也哼哼这么几句,不见得他全歌会唱,但是就这几句深入他的心里,一边哼哼着,一边把玩;当然也不排除,有的歌曲能成为音乐会上的演唱曲目,甚至是院校声乐教学里面的教材。建议词作家创作时首先在长度上把一把关,太长了不仅感情会稀释,还容易窜进来诸如“伟大”等很空泛的字眼。

罗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著名书法家、国宝歌曲评委)

我有三点感受:第一,国宝歌曲征集活动的立意、创意、主题非常好,主题紧扣了弘扬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可以小到中华文明史上某个很小的具体的点,也可以大到国之宝、国之魂,民族之宝,民族之魂。第二,从目前活动进展的情况来看,效果和影响还是很好的。表现中华民族的巨大精神财富,必须要做到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甚至是要以偏概全。第三,我希望通过这次征集,能够出现真正传世、传唱、唱得开的精品。

任卫新(中国广播艺术团著名词作家、大型晚会策划人、撰稿人)

首先要界定一个文化的范围。我们写国宝,通过国宝能不能写出民族精神,我觉得这可能是要领,那种廉价的颂扬我觉得没有多大的必要。下一步应该定向约稿,定向向经验丰富的词曲作家约稿,这样才能保证质量。首先歌词要过关,歌词要当当作响,敲一敲没有杂质,数量不要评得太多,评出来自身就应该经得住检验,就应该炉火纯青,就应该像青花瓷一样,发出脆音来。像国宝这样的征歌,既是一个音乐事业,又是一个文化事业, 需要一个很严肃的态度。我今天之所以坐在这里开会,就是冲着“国宝”二字来的,这首歌必须要像青花瓷的烧制一样,达到一定的工艺和温度,否则就立不住。

田晓耕(中国音乐家协会副秘书长、《歌曲》杂志副主编)

去年十月份登出启事,我很担心,这种主题的征歌很少,到底能征上来多少作品?没有一个模式,没有一个样子,每个评委和作者都有他心中一个标准,歌词、曲调究竟应该写成什么样的?看到已经征上来的作品,反响还是不错的,尽管其中很多作者都是业余、不知名的,但大家的热情普遍很高。一首词承载不了多少东西,应该概括性比较强,而且通俗易懂。最后所有的评委的意见能不能集中到一首上,我觉得这操作起来很难。我建议,广泛的约稿这个效果也达到了,接下来还要定向约稿,不要多,一到两个人就可以。目前征集的歌词挺多的,歌曲相对而言非常少,是不是可以先刊登出其中的一部分,征集上来对应的歌曲,这样一首歌才会完整。

刘万捷(中央电视台《CCTV音乐厅》栏目制片人、国宝歌曲评委)

国宝的属性是怎么定的?宝就是精品,应该就是举世无双。我认为既然要把歌曲推广出去,就要在选材上注意两条,一个是面的问题,再有就是点的东西,定向是很必需的,因为我们要评出十二首来,概括性的国宝可以有一首,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不同的点去看。十二首最好是分别从不同的点来切入。

杜晓十(人民音乐出版社副总编辑)

文艺作品、艺术作品的产生必须按照艺术规律来做,我们想要的就是反映国宝的歌。谈到出版,歌词和诗不一样,过去有个说法,歌词一定要插上音乐的翅膀,没有这个翅膀就飞不起来。因此我觉得如果单独出版歌词,意义不大,会有多少人看值得商榷。但是如果是配上歌曲,有传唱,有声音,加上咱们电视、电台立体的宣传,这个东西就活了。总之,我们最后要推出来精品,我们出版社也觉得这次活动是弘扬中华文化,我们也有这种责任和大家合作,争取能推出一本好书来。

朱智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音乐专业委员会主任、作曲家、国宝歌曲评委)

这次征歌活动意义在哪儿呢?这是对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次检阅,《国宝》征歌堪称国家的一次文化行动。虽然很多作者都在基层,但都在关心我们的国家、关心我们的国宝,这是一件大喜事。不过我发现,这次应征作品的作者大多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为什么没有年轻人参与呢?年轻人不参与是一种悲哀,主办单位应该注意到这个问题,有意识的地把他们纳入进来。我个人就很推崇周杰伦,他的专集每一首我都借女儿的耳朵听了,我女儿非常喜欢,几乎每首词都能背下来。你仔细听的话会发现,周杰伦的每一首歌都是中国戏曲,他的每一个打击乐的使用,他的旋律通俗上口,抓住了未来的几代人。我觉得像一些中国戏曲的腔调,还有民歌的一些写法应该进入到国宝歌曲里面,组织者应该有意识地强化这些东西,因为这些东西才是我们根深蒂固的东西。

张远福(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国宝歌曲评委)

我从一个教师的身份认为,国宝歌曲创作应关注三亿四千万少年儿童的成长,为他们提供符合中华伦理和精神的作品,激励启发他们创造更多更好更辉煌的东西。国宝歌曲应体现出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歌词应该涵盖人文和自然两方面的内容,主要以人文内容为核心。第二,国宝歌曲应力求民族性、多源性、代表性和内容上的丰富性。

乔鲸(国宝歌曲应征作者代表、词作家)

我接触这个命题之初,也觉得定义比较渺茫,收藏界文物众多,到底从哪里着手?后来我感觉到,国宝能传衍至今,是因为它有生命力,是活灵活现的东西。所以从情感方面来创作我觉得这个路子是对的。我还有一个建议,这次征歌应该走向国际。国宝在任何国家都有,如果这首歌要具备有国际化因素的话,就能在更大的范围推广。

孙义勇(国宝歌曲应征作者代表、词作家)

我觉得重点约稿和面向广大的业余爱好者这两点并不矛盾。想用自己的特长来表达对中国国宝的敬畏之情,希望能实现我一贯的创作理念――以人为本,以情动人,有感而发。

阎正(《收藏界》杂志社名誉社长、艺术评论家)

国宝歌曲的创意非常好,但是非常艰难,我倒认为美丽的是过程。刚刚任老师讲的,头一天写稿,第二天就打电话问,那种心情咱们不一定能体会到,有时候这种幸福感只有作者才能体会。我非常有感触,其实在基层有很多写歌词、歌曲的,他们认为我参与了就好,对他而言就给了他一个做梦的机会。我是画画的,现在有一种说法:“杀猪的也画画。”我觉得这没什么不好的,这就培养了一个很宽泛的爱好群体,更把金字塔尖的优秀人物烘托出来。

我写的每一首歌范文第4篇

清晨我们踏上小道,小道弯曲画着大问号年轻的朋友们,今天来相会,荡起小船儿一支支熟悉而广为人们传唱的歌曲,都出自同一位作曲家之手。她运用音乐语言,将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和对真善美理想的追求化作饱含情感的旋律,讴歌新的时代,激发起人们心灵的共鸣。

谷建芬,著名作曲家。在东北鲁艺同学联谊会上,看到这位慈祥的老人、一位深受音乐界内外尊重的老艺术家,在同学聚会现场指挥演唱由自己作曲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记者也许无法体味一位把音乐和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的作曲家在谱写这首歌时思绪万千的情状,但优美抒情的旋律和那种质朴永恒的爱的确动人心弦

经典歌曲传唱不衰的背后

1989年,谷建芬创作了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有评论说:作品一问世便深受群众喜爱,是因为这首作品蕴含着对祖国深深的祝福和执著的爱恋。这么多个年过去了,这首歌曲几乎成为了每年国庆必不可少的演唱曲目,而谈起这部作品当时的创作过程,谷建芬的心至今无法平静。

1989年的1月,北京市政府搞一个活动,希望能写这样一种纪念北京市解放40周年,这样一个主题歌吧,所以当时那首歌的名字叫做《10月是你的生日》不能叫《今天》因为是1月份唱的,而且是由韦唯唱的。但是这首歌应该说,我接到这个歌词就被它们里面,这样一种内涵所感动。我自己觉得应该是在祖国生日的这一天,是对自己母亲的一种祝福,也可以说风也经过、雨也经过、胜利过,也痛苦过,一种非常成熟的心理在对待自己祖国母亲的生日,深深地祝福。歌词比较好的就是说,把母亲作为一个第二人称,就好像咱俩面对面,面对面地谈话用不着大喊大叫,实际上是一种心灵地沟通。

谷建芬说,首先冒出的就是第一句了,第一句是歌的一個起点,那么第一句又是确定一个作者的一个心态,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和对方来说话,明确不明确。明确就要用劲最明确的语言把最真挚的感情呈现出来,少废话、少粉饰、少装腔,所以我就选择了一种非常平铺直叙,带有一种很深沉的感情,但是带有一种抑制性。说着说着,她不由得清唱起来。

接受采访时,谷建芬坦言一般写东西我想的时间很长,一会儿坐那儿想一想。但是看到这个歌词的第一眼产生的这种冲动,这是创作非常重要的,我很重视这时候的感觉,就觉得心里有了,一直放在钢琴上,我基本上是一气唱出来的。因为这种歌已经是在几十年的生活当中,已经积累了、已经有了,只不过没有想到要什么时候写,或者是什么时候我一定要怎么样。那么突发来了这么一个歌词,一下就点燃了我心中这样的一种感受。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不了解谷建芬个人经历的人,同样会为她谱写的《绿叶对根的情意》动人的歌声而感动。谷建芬在她的创作中融进的对祖国的一片深情,那些个人的一时委屈,丝毫没有改变她对祖国挚爱,她的歌曲没有去表现沉吟低唱的小我,而是执著于自己心中永不改变的信念,用深情的旋律了抒写了大的情怀、唱出人民对祖国热爱眷念的心声。

紧随《绿叶对根的情意》之后,谷建芬又同词作家晓光合作,写出了动人抒情的《那就是我》,依然用她心中的旋律吟唱对祖国的恋歌我思恋故乡的明月,还有青山映在水中的倒影,噢,妈妈!如果你听到远方飘来的山歌,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谷建芬回忆说,当时,这首歌创作完成后,她带着歌谱去上海,在歌唱家朱逢博的家中边弹钢琴边唱给她听,两人都被歌中真挚动人的深情感动得落泪。后来,这首歌经朱逢博演唱,不胫而走,成为人民群众十分熟悉和喜爱的歌曲,歌曲表达的那种充满深情的倾诉那就是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抒发了人民对祖国挚爱眷念的深情。

正因为她在创作上找到了感情上的突破口,于是整首歌创作可以说没有几分钟,10分钟吧多说,因为要勾勾画画的。有些歌自己心里头没有想法的、憋出来的东西,要写4稿、5稿、6稿。这就是一稿就定了。谷建芬没有想到在短短的几分钟里,为一首经典歌词谱上了悠扬的曲子。尽管当时她没有意识到自己写了一首好歌曲,

但是我是觉得我非常舒畅,宣泄了自己这样一份对母亲的感情。我想这里边有我本身的一些生活经历,可以说在我的作品里边,不管是《烛光里的妈妈》,还是《绿叶对根的情意》、《那就是我》,更不用说《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里面都包含着我对母亲的这样一种,就是我是一毕恭毕敬的,身心投入地呈现出来的这样一种歌,所有这些感情又融入到了旋律里。谷建芬每当听到这首歌,感觉是无上光荣的事情。当然我知道,它今天已经伴着祖国的历史走过这么多年,是否还能走过若干年,这也是作者未可知的,但这是我的期待。

谷建芬的作品大多是歌谣体的,结构方整。其风格清新,旋律优美,格调高雅,情感细腻,充满了浓郁的青春气息,往往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和力量,而且她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说到谷建芬以前创作的歌曲,像《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等都是优美抒情的歌曲,而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歌却大气磅礴,这是否创作风格的一次转变,她这样回答:应该是吧。1990年9月《三国演义》作曲招标时,一个朋友劝我试试。当看了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片头歌词后,我的心一下子被触动了,我有了一种创作冲动,那些天我始终被一种激情所鼓舞,对于三国里的人物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特别是在写到貂蝉已随清风去时,我的眼泪禁不住地往下流,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子,为了政治耗尽青春年华,到最后却化作一缕清风而去,我也是女人,我也是个母亲,如果我的女儿这样,我会如何呢?

尽管我的作品多是暖色的,到90年代后,我进入《三国演义》的创作时,在音乐中倾诉了我一生许多的感叹。音乐一开始,走进了一种意境,悲凉了些、深沉了些、沧桑了些,我借助《三国演义》开篇那句,滚滚长江东逝水,抒发了我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是几十年来对人生,生活的另一层次的真实感受。这就是真正曲意迎合的谷建芬。

当年,伴随一代人成长的《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清晨,我们踏上小道》《校园的早晨》,也有脍炙人口的《妈妈的吻》《思念》《歌声与微笑》,更有多年来传唱不衰的《烛光里的妈妈》《绿叶对根的情意》《今天是你的生日》等经典歌曲,这些流行金曲早已烙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无不谱写了时代的心声,抒发了岁月的感叹,记载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如今听来感觉格外珍贵。那些听着《清晨,我们踏上小道》,哼着《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步入青春岁月的朋友们如今已经走过了知天命之年,然而当他们回头再来聆听这些经过时间荡涤的歌谣,流连、向往、感慨跃然心头,原来不管世界如何变迁,那份纯纯的憧憬早已是心中永远的烙印。

为自己讨个说法的反作用力

现代流行音乐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两喇叭录音机的普及和邓丽君、刘文正等港台歌手的磁带一起传入中国内地的。在年轻人对流行音乐喜爱的同时,许多人也因传统观念的束缚,对流行音乐表现出了不理解的态度,而且流行音乐还一度被冠以靡靡之音、流氓小调的恶名。

不过,尽管环境艰难,但一些有胆识的音乐家们还是看到了通俗易懂的流行音乐的广泛群众基础,并自觉地投身于本土流行音乐的创作中来。说起《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问世,谷建芬认为首先要感谢当年对李谷一和王酩的批判会。当年,王酩写了《小花》,李谷一唱了《乡恋》而被点名批评。因为当时《小花》的音乐创作,有一些偏离我们过去所谓革命的创作方向。李谷一第一次用了一些气声,感觉到哈声哈气的、嗲声嗲气的,被认为很不健康。当时团中央搞了一个15首歌评选,《乡恋》得15万张票。有人说,这15万张都是流氓投票,是流氓喜欢的歌。

当时正值文革刚结束,年轻人没有自己喜欢的歌唱,整天拎着录音机听邓丽君的歌。身为作曲家的谷建芬十分同情这些没歌儿唱的年轻人,决心要为他们写歌。于是,她将诗歌《光荣的八十年代新一辈》谱成曲,创作了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这首歌刚一问世,就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风靡全国。但是,一些误解甚至污蔑、诽谤也纷至沓来。一时间,谷建芬成了有争议的人物。那些在今天听来似乎是笑谈的理由,在当时却给谷建芬带来了重重压力:广播电台不能播她的歌、她的代表作不能介绍到国外、开批判会批判《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等一系列歌曲

为了讨个说法,谷建芬带着自己的作品和先生,乘公共汽车到北大,到人大,到广播学院,到大连海运学院,到上海同济大学,到工厂,到幼儿园,到中学去开自己的作品演唱会。她拿着20首歌,在黑板上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地写上,一首一首地弹,弄个话筒支在那儿,一面弹一面讲这首歌是怎么回事、那首歌是怎么回事,然后自己的先生就發一张白纸。

让大家写。有的就划个正字。有的就随便写。当然了,99%大家都说好。其实我是想听是不是资产阶级音乐在毒害你们,只不过这种话我没有给学生们讲,我就是最后想得到这个结论。结果99%的同学们都说这些歌都非常好,只不过有些歌更喜欢,有些歌一般。那些活动回来以后我心里就更踏实了,我就给自己平反了。我也没有去张扬,我也没有让任何报社记者去宣布这件事,我就说有这么些证据证明我不是资产阶级音乐。

在那样的困境中,两个挚友的支持令谷建芬感动。这两位挚友是南朱北李:北就是李谷一,南就是朱逢博。那时候,李谷一听说我是一个所谓有争议的人物,她当时就给我打电话,她说:我要唱你的歌,我要支持你。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接到一封信,我一看是朱逢博的,朱逢博在太平洋录音棚里。她在信中说你要坚信自己的方向,不要停你手中的笔。我现在就决定录一版全是你的歌。当时对我来说,我觉得一个成名的歌唱家主动地来帮助你,这种帮助不是说唱我的歌,把我扬出去能赚多少钱,而是在事业上的一种支持。

为用作品给自己讨个说法,谷建芬在声乐界于1984年最早开办起培训班谷建芬声乐培训中心。她说:我要造就一个歌星的摇篮。所有的学生都经我精心选择,不是唱歌让我感动得浑身起鸡皮疙瘩,让我流泪的我不要,品德不好的我不要。没有启动资金,丈夫邢波旧日的学生给凑来5万元赞助,买了一台钢琴、一部架子鼓、几把吉他和随身听,谷家班就开课了。上大课就在团里一间32平方米的屋子里,屋子四周摆满了床,中间惟一一块空地儿放钢琴。教演唱课就到谷建芬家里去,一个学生半天,一个一个地教。

所有学员不收学费、每月补助饭费45元,许多著名教授以每节课10元至15元的标准上课。谷建芬为学员开了8门课,除了自己亲自上阵,还聘请了金铁林等任教,使学生在乐理、试唱、练耳、外语、钢琴、吉他、文学常识、形体训练等方面有了极大的提高。

天道酬勤。谷家班是出明星最多的,在谷建芬培训的50多名歌手中,毛阿敏、成方圆、那英、万山红、刘欢、解晓东、孙楠、苏红、范琳琳、张迈、崔京浩等歌坛大腕都出自她的麾下,至今仍活跃在演艺锋线,堪称当今中国歌坛的中坚。

如果说谷建芬的创作对于中国大众音乐是起到了一个承前启后的开拓作用,那么她为中国流行乐坛培养出的一批批优秀歌手无疑是为之后中国流行音乐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耄耋作曲家年轻的心

此外,谷建芬还是一个流行音乐活动家,她是多次流行音乐比赛的评委,为把内地流行音乐传达给海外听众作出了努力。

谷建芬曾是第八、九、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并曾是中国著作权协会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多年来她把维护音乐人的权益作为自己当仁不让的职责,因此性格率直的她也得罪了不少人。

她说:为了今后我们的音乐家的音乐生命更长,更有保证地工作,这个工作非做不可。现在我们很多音乐家没有对自己的作品命运把握的权利,作品很多地方很多人随便拿来就用了,想怎么弄就怎么弄,音乐家看电视经常是不高兴的,很可能就看见自己的作品被随便用,被弄得面目全非。你哪怕付一分钱也是对音乐家人格的尊重。有人认为谷建芬就是想要钱,如果是要钱,我作曲就足够了。我的作品使用的黄金期已经过了,我是为后来的人铺路,如果我不做好这件事就对不起大家。这比写多少作品都值得。为此她花了不少精力,她称自己虽未学过法律,但在当年在人大开会,听专家、学者讲话多了,也受益匪浅。

晚年,谷建芬还在致力于大众音乐文化的市场建设,并且为中国词曲作家的著作权保护作出了大量的努力。

谷建芬说为孩子写歌是一个一发不可收拾的事情。2004年国家召开了未成年人教育工作会,吴仪同志在会后见到了我,她就对我说,国家越来越重视未成年人教育问题,你别老给歌星写歌了,要为孩子写一些歌。她的提醒其实是我心里早想过的事。我说,作品我已经一抽屉了,但中国词曲作者都是穷作者,没有把谱子变成声音的钱。后来在吴仪同志的帮助协调下,就出了写给孩子的第一张唱片《古诗30首》。年轻的时候东跑西颠的很多事情不明白,人老的时候才觉得这一生真是应该做一些需要你做的好事。为孩子写古诗词歌曲,就正是在点儿上的事。如果再不做,我觉得就是愧对祖先、愧对孩子了。

谷建芬说这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音乐再创作,对她来说过程其实并不容易:我虽然70岁才意识到这件事,那我就要把这一生的感悟写在里边。所以经常在录音棚里,边唱边录的时候掉下眼泪来。以前教歌星唱歌,你要告诉他这么唱、那么唱。可是小孩那种纯真淳朴的东西几乎涵盖了所有音乐所需要的感觉,不用动,就那样放在那就非常好。

谷建芬现在已经出版了《古诗30首》、《新学堂歌》等多张为孩子出的专辑。旧社会的孩子在学龄前要学《三字经》、《千字文》、《论语》等传统科目。我就从这些里选了10篇,制作了10首歌。其实这些都可以算作工具歌。《三字经》内容是很长的,我现在是从中取一段章法写成歌曲,将来后边的段落都可以套在已成的歌曲上,全本都可以唱。这样就比过去死背要快乐得多。我们做这个,就是希望寓教于乐,让小孩在玩耍中、耳濡目染地接受祖先的教育。

我写的每一首歌范文第5篇

所谓“诗班”,不是臆称,而是名副其实。可以说每届诗班的学生,人人都会写诗,个个都有自己的好几本像模像样的小诗集。到目前为止,三届诗班学生已创作童诗达4000多首,自我编制小诗集300多本,其中46首学生诗歌作品在省、市等各类报刊发表。不仅如此,我们的“造就诗人班级的实验意义与可行性研究”已获市级教科研课改实验类优秀成果奖,《农村孩子报》在介绍我们创建诗人班级的事迹时,就称我们是“乡村小学里的诗人班级”。

然而,与各类创新式的教育成果相比,我们的“诗育”实践还仅仅处在尝试阶段。但是,在诗班初建过程中所出现的“诗班现象”,却令人震惊,也非常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

一、值得一思的“诗班现象”

1.若论学习成绩,哪一个班都会有好、中、差,可写起诗来,我们却“满园尽是尖尖角”

“小鸟需要帮助,我们可以帮小鸟做巢;大树需要帮助,我们可以帮大树理发;天空需要帮助,我们可以帮天空洗脸;土地需要帮助,我们可以帮土地滋润肌肤。只要我们伸伸手,送去的是温暖,换来的是希望。”

你看郭格同学,每一首诗写得都是那么美,整齐的韵律,生动的语言,优美的想象,连起来简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郭佳莉同学的创作风格虽然和郭格的有些相似,但更显自然、流畅,每首诗读起来都让人觉得是一种美好的享受。郭明慧,一个成绩平平的小女孩,写起诗来,视野却是那样的开阔,发现是那样的奇特,思考是那样的深邃,一首《思想》,一首《我心中的彩色世界》,一首《不是我不行》,让她成了一颗闪亮的诗星。而另一个“才女”马添,她写出来的诗,诗意之含蓄,构想之深远,意境之美秒,让老师品读起来都有些困难,但又不能不佩服她创意的深刻与成熟。孙睿、孙晗孪生姐妹诗作的灵秀,王智、王睿孪生兄弟诗句的俏皮,还有马乾惠、蒋迎、纵雯、马雨婷、肖童、晁心雨、马诗、蒋玉娇等一大批同学,创作出的诗歌也都各具特色,组成了一个个生气盎然的班级诗歌大花园。而汪前程、马聪、马浩然等调皮鬼,平时学习测试成绩连及格都达不到,居然也提起了笔,写出了很多令人惊奇的新发现;李诗研、程莉、马静、郭丽,平日嘻嘻哈哈,上课时精力总是不能集中,后来也学会了关注,学会了思考,写出了不少好诗。

思考:为什么学生们都喜欢写诗?为什么差生也能写出好诗?为什么班级在写诗上会形成“满园尽是尖尖角”的惊人局面呢?认真考察后我有了如下发现。

诗易于写成, 孩子急于展示,优势互补,孩子当然喜欢。而成绩差的孩子为了在这一方面赶上其他同学,增强成就感,更想多写、快写,加速热潮的形成。

诗简洁、灵动, 孩子喜欢自由、跳跃。共同的特点使他们很快就会互相热爱起来。越是成绩差的孩子,思维的严密性就越差,跳跃性就越大。因此,写诗就更具优势,更能写出充满灵性的好诗。

诗充满想象, 孩子充满好奇。但因所知有限,孩子只能靠想象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因此,用想象得出好奇的答案,成了孩子通过写诗得到满足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成绩差的孩子想象越奇,所以越能写出奇特的好诗。这样,诗人班级在写诗方面出现“满园尽是尖尖角”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

2.对诗歌创作的痴迷,非但没有影响孩子的学习,相反还促进了成绩的提高

连续三个学年,我们班一直坚持“与诗同行”,保持着诗歌创作的极大热情和浓厚氛围,有的学生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状态。然而,三年的学习非但没受影响,相反在参加民办学校小升初的招生考试中,却创造了这所学校毕业班升学考试十年来都没有过的好成绩。更为奇异的是,升学考试的成绩与诗歌创作的成就呈现惊人的一致。有个叫马添的同学,四、五年级时与优等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距离,可进入到六年级,写好简直入了迷。除一个学期创作了100多首诗歌,编制了十多本诗集外,还写满了13个本子达两万字的自由小作文。期末测试竟夺了个全班并列第一,顺利升入到县重点初中。更不可思议的是,有两位同学,家长怕影响了他们的学习,一个起步很晚,一个提前搁笔,都把时间用在了看资料、做卷子上面,可谁也没想到,最后他们都由原来的尖子生被排除在了正取生之外。

思考:痴迷诗歌创作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为什么会出现没有影响学习,相反成绩还大为提高的怪现象呢?深入了解、思考后发现:

经常写诗,会让学生的精神状态处在亢奋之中,这种亢奋会产生超常的机体能量,供给学生充沛的精力,激扬学习的情绪,稳定学习的状态,提高学习的效率。

经常写诗,学生就会经常关注周围的事物,就会从关注中练就一颗善于发现的诗心。这种“诗心”,不仅有助于诗歌创作,对孩子的课程学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常写诗,需要深入的思考,大胆的想象,特殊的表达,而这些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肯定会开发孩子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利于各科学习成绩的综合提高与发展。

因为诗写万物,会让人眼界开阔,诗绪灵动,会让人反应敏捷。诗需要有非同一般的抒发和表述,所以又会让人充满智慧,充满各种奇思妙想。而这些智慧、灵性和开阔的视野,又是学生学习能力最集中的体现。

经常写诗,就会让人经常处在陶醉、激动和感染之中,这些激动、感染和陶醉,就会使人拥有丰富的情感、健全的人格,提高人的智商和情商。

试想一想,一个具有诗心、诗情、诗品、诗能、诗貌、诗形等优秀素质的孩子,学习成绩怎么会差呢?

3.“诗人班级”,不仅让孩子的童年生活充满了诗意,而且甚至改变了一些学生的人生

第一届诗班里有个学生叫马茜,是六年级时随母亲再嫁后新转来的,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她的学习成绩很差,加上已经显露出的侏儒型生理缺陷,致使她整日郁郁寡欢,谁也不愿意接触。诗班同学在一次花草栽植活动中,触景生情,以她为题写的一首诗,改变了她的孤僻与自卑。后来她竟一发不可收拾,不到半学期就写了100多首诗,与之前的她简直判若两人。

另一个同学蒋梦琪,因父母离异,精神受到重大打击,初中一年级就辍学在家。大半年的时间,她天天闷在屋里,门也不出,人也不见,整天痴痴呆呆。天天守着她的爷爷奶奶心急如焚,整天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生活几乎陷入绝望的境地。是我有意推荐了她的一首诗,被刊登在了我们当地的一家报纸上,创造出了“一首诗拯救了一个孩子”的教育传奇佳话(本事例被多家报刊转载)。

纵雯、马雨婷、肖童,父母长年在外打工,是诗歌创作消除了她们留守生活的孤寂,使他们忘却了对爸爸妈妈的思念之苦;马添、郭佳莉、郭明慧、程莉、马静、萧闪、郭丽、马茜等同学,毕业离开了母校,在初中紧张的学习环境中仍然坚持诗歌创作,一到周末放假,就会带着新作找我切磋、评定。而汪梦婷、李雨等,虽然从没在我们“诗班”上过学,可受程莉、马静她们的影响,有空也和她们一起,把自己创作的诗歌交给我修改,充满着进步的渴望。

思考:一年的“诗班”生活,为什么会对孩子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而我坚持打造的“诗人班级”,又为什么能给那么多孩子带来幸福,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一生呢?

相对于其他努力,进行诗歌创作比较容易成功。孩子不比成年人,不能经受太多太重的挫折和打击,多让他们获得一些成功,就会增加他们的自信。特别是那些因成绩较差而形成自卑心理的同学,一次成功就是一份自信,一份自信就会成为他继续努力的巨大力量,而这种为了成功的不断努力,就是改变人生的持久动力和不竭源泉。

其次,形成持续不退的诗歌创作热潮,逐渐构成了同学们课程学习以外的一种特定校园生活。如果课程学习之外,孩子们还有自己向往的生活,还有自己追求的崇高文化,那他们一定是幸福的,而对他们产生影响的,一定不是单调的学习,而是这种学习之外的有追求的生活。

再者,诗歌创作本身就是一种“仰望星空”的超俗行为。养成创作习惯的同学,会被诗歌的那种纯洁、博大、深沉及睿智所吸引,会坚持走这条不同于一般的路,会不断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造就不一样的人生。

4.诗歌创作的成就和孩子的巨大变化,竟改变了当地家长、社会的教育质量观

“啥叫教得好,陈老师一首诗救了俺的小孙女,救了俺一家,小梦琪在家一年了,天天闷在屋里,跟谁都不说话,现在却愿跟着陈老师去上学,你说谁能做得到这点?”这是诗班学生蒋梦琪的爷爷蒋守韬发自内心的话。

“我完全支持你们开展的诗人班级创建活动。我觉得考试成绩并不能说明一切,孩子能写出这么多的好诗来,就是最优秀的表现。”这是诗班学生郭明慧的家长给学校写来的一封信。

听班里学生孙睿、孙晗讲:她们的妈妈经常对她们的诗进行评价、指导,还经常在一起讨论研究怎样修改,怎样选择更好的表达方式,甚至因某一个字、一个词的运用而发生争执,引起争论。郭格同学的家长吴缘老师,则把孩子的诗歌创作当作功课一样,有时帮着推敲,有时就一些词句的修改和运用与诗班的老师共同切磋、研讨。有的家长因孩子的作品被发表而欢欣鼓舞,有的则拿着刊登他们孩子作品的报纸杂志,四处向亲戚朋友们展示、夸耀。

思考:几十年的应试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了现代家长、社会的教育质量观。在他们看来,抓得紧的学校就是好学校,会布置作业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然而,我们一个小小的诗人班级,怎么就改变了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呢?我想,原因可能是这样的。

家长实实在在地看到了他们的孩子创作出来的诗歌作品,看到了孩子创作的成功,看到成功带给孩子的自信,看到孩子的成功和自信打造出的诗人风采、提高了的总体素质、陶冶出的美好情操。作为家长,眼前总能看到一个完美的活生生的好孩子,可能他们也会逐渐对孩子自信起来,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优秀了,还要愁孩子的前程和未来吗?

二、“诗班现象”促我行

1.“诗班现象”促我行

开学不久,新一届的学生就催我赶快教他们学写诗,家长们也都在我让学生带回去的征求意见信上写满了赞赏和支持。蒋梦琪同学在辍学两年,精神已近自闭的情况下,又回到我们的诗人班级,马添、郭佳莉、蒋迎、郭格、郭明慧等同学虽毕业多年,仍然视诗人班级为自己的家,仍然坚持诗歌创作的种种现象,促使我很快又开始了今年所担任的五(1)班的诗歌创作的激发和引导工作。

2.“诗班现象”促我更好地行

前两届诗班的诗歌创作情况主要是学生热情高,创作量大,但相对来说好诗比较少,活动的自主成分多,具体指导的程度不够。

究竟怎样才能使诗人班级的创建活动更加规范,尽快提高新一届学生的诗歌创作水平,让诗歌创作对孩子的影响更深,起到的作用更大呢?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现在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几点:

(1)注重赏析,加强诗蕴修养

以前我们对古诗设“每日一背”,现在改为“每日一赏”。每天第一节课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值日班长选抄的那首古诗进行赏析。一边品读,一边观察发现:本首诗哪一句最美,哪一句最妙,哪一句最有意境,为什么?经过长期坚持,学生的眼力越来越敏锐,感觉越来越准确。每天十几分钟的赏析,是他们一天最美好的时刻,诗的底蕴也一天一天地在他们身上充盈。

(2)注重发现,增强诗作灵感

一旦掌握了诗的基本表达方式,学生诗歌创作的困难不是写出自己的感受,而是缺少对诗的发现和偶然产生的灵感。为了解决学生“没有什么写”的这一难点,平时我最注重的就是带领他们去找诗,发现诗。那么,诗都在哪里呢?对此我给学生们写了一首诗《诗的召唤》,具体内容是这样:

诗在云彩上向我们招手

小朋友

快来

我带你们去旅游

诗在树枝上给我们点头

小朋友

我在这儿看着

诗在星星里向我们眨眼

哎,小朋友

我这里有无限的神奇

等着你们来探求

诗在风雨中呼唤着我们

小朋友

走出来吧

欣赏一下我的歌声

看,小河里我在游动

听,草丛里我在啁啾

山谷中有我宽广的胸怀

田野里有我忙碌的身影

花朵上有我的微笑

露珠里有我的生命

你们中间有我滚烫的诗情

你们好

我很开朗

谁愿意和我交朋友

你们大胆地往前走

我都欢迎

我又很善良

谁给我一片绿叶

我都会回报他花儿般的鲜红

快来吧,小朋友

让我给你插上翅膀

飞上蓝天

快来吧,小朋友

让咱们手牵着手

一起走向成功,走向未来

通过读这首诗,孩子们好像感觉到了诗就在世界万物里。只要你与万物相通,你的心与世界万物融入到一起,那么,世界万物就都是诗。

(3)注重一点,抓住诗创之本

诗歌创作的本质是创造,是个人的想象,是一个发现,一种灵感,一份意念的最独特表达。所以,学习不是诗,模仿不是诗,抄袭、剽窃更不是诗。为了抓住诗歌创作之本,在每周专开的一节诗歌创作课上,我不去讲什么诗的结构,什么常用表达方法,也不以谁的诗为例子,就是拿孩子的作品为教材,发现那一闪光点,那一不足之处,组织大家用从古诗赏析中润育的底蕴,来共同品评,一起尝试、修改、提高。这样的话,学生从诗歌创作的开始,就会走出作文的篇章束缚,完全放开的没有一点心理负担地进行真正的创作。他们发现一点,就可以写出一点的精彩;跳出一种灵感,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感觉,把这一灵感写灵;产生一串想象,就能用特有的语言,把自己的这份想象准确地表达出来。

坚持了这种指导方式,不仅使孩子根本没有了借鉴、模仿、抄袭的意识,没有了凑句成章的负重心理,可以说还基本形成了孩子的“有一写一,没有不写”的良好创作风格,整体诗歌创作的水平也明显提高

(4)注重结合,促进全面发展

相关期刊更多

北大荒文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黑龙江省农场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