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媒体数字化

媒体数字化

媒体数字化

媒体数字化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平民化;自媒体

“艺术”一词总被人们认为是阳春白雪,是大雅之堂的产物。但在如今数字化时代的大环境下,尤其是以网络为首的数字媒介大肆盛行的今天,艺术通过拥有数字化意识的传播者和利用数字技术的传播方式,展现出了它“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新面貌。其中“拥有数字化意识的传播者”,我们就可以把它归纳为现当下的自媒体。

1 什么是自媒体

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数字化的手段,向大众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它的出现绝大部分是受到了互联网及通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和传播权力下放的影响。虽然他们在传播艺术中不如从业人员那么专业,但是他们凭借无限制自由、不以绝对的利益为特点,能够将被大众广泛接受和喜爱的艺术文化的传播的淋漓尽致。就像克莱・舍基在他的《人人时代无组织的组织力量》一书中所提到的:“当大规模业余化的旗帜被高高举起,当社会化工具清除了公众表达的旧障碍,当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任何事情,这就是一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

2 为什么说数字媒体艺术平民化体现在自媒体上

2.1 技术上达到成熟,人人都能参与进来

从技术的宏观方面来看,在运行数字媒体的技术中,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他们在传输效能和传输质量上都确保了数字媒体的技术优越性,互联网和计算机、手机媒体的结合为自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人们以快捷方便的形式能够快速得到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从技术的微观方面来看,每个人只需要一台计算机、一副耳机、一个话筒等基本设备,足不出户,就能发现艺术、创造艺术,就能实现艺术的平民化。以“唱吧”为例,它是一款免费的社交K歌手机应用,每一个喜欢唱歌、听歌的人都可以通过“唱吧”APP感受到仿佛置于KTV的,受众想参与进来仅仅需要一部手机和一个带话筒的耳机,就可以与上千万喜欢唱歌、会唱歌的人进行互动,分享音乐的艺术。

2.2 自媒体让数字媒体艺术真正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但对于受众而言,高于生活的艺术是小众艺术,普及程度不高,那些来源于生活的艺术才真正是大众心中的艺术。自媒体对艺术的取材来源于生活,经过数字化的加工,再将成品注入到广大受众的生活中去,在这里我称此过程为数字媒体下自媒体的“双向平民化”,一方面指平民化的对象是自媒体本身,一方面是指自媒体的艺术创作归属于大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所了解的最多的自媒体都是出现在微博上,俗称微博大“V”。他们通过对文字、D片和视频等的创意加工,收到了成千上万微博网友的关注和喜爱。就拿一些微博上专注于美食研究的自媒体来说,可能他们本身是一个普通人,也许是公司白领、大学生、工厂工人或者是自由职业者,但是他们都有一颗热爱美食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美食的眼睛,只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好的菜馆、好吃的美食,这些自媒体博主都会不以盈利为目的,用镜头和文字去向大家推荐,而通过这样一种数字媒体平台交流,许多网友纷纷称赞叫好,因为这种形式不仅让大家享受到了体现在图片和文字中的美食的艺术,而且对于媒体的大环境来说也是对平民化艺术的认同和接纳,是对自媒体的鼓励和肯定。

2015年12月9日,新浪微博在北京举办了“V影响力峰会”,并邀请了微博最具影响力的自媒体大V齐聚首都,会议最后新浪微博还给最具人气的十位博主颁发了人气奖杯。这些自媒体博主平均一人的粉丝量在一千万以上,可以说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可见一斑。同时这次的“V影响力峰会”也向我们说明,自媒体已经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中坚力量站上了数字媒体平台,今后自媒体的数量会越来越多,影响力也会越来越大。这也许就反映出了数字媒体艺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平民化特点。

2.3 数字媒体环境下自媒体的升华――打造更多全民参与的个性化节目

综艺节目作为一种传媒艺术形式一直受到受众的关注,创新是综艺节目的命脉所在,是维持受众的中心一环。近两年,节目制作方因为自媒体的影响力和它的受众基础,纷纷开始将网络自媒体元素加入到节目中去。

爱奇艺自制网络综艺《偶滴歌神啊》就把自媒体与节目整体进行融合,打造出了一款接地气的综艺节目。该节目将音乐与推理的游戏方式相结合,到场的歌手嘉宾透过现场六位参赛选手的精湛表演,推断出谁是音痴,谁是真正会唱歌的人。《偶滴歌神啊》节目里面选的参赛选手大多数都是在网络上参与音乐自创的网络自媒体,并且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拥有一批数量不少的粉丝,节目制作团队将神秘感十足的自媒体请到节目中,为受众揭开神秘面纱,这样一方面满足了受众的猎奇心理,一方面吸引了更多自媒体和粉丝加入到节目中去。

3 自媒体时代对数字媒体艺术平民化的意义

3.1 从传播方式上

因为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革新,在数字化时代下,自媒体传播艺术的方式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传播,实现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双重传播过程。并且自媒体的这种传播方式是真正意义上可能实现全交互模式的传播,它的渠道多样化,传播主体的个性、多样,这些都能对数字艺术平民化带来全方位、深影响的传播效果。

3.2 从媒体发展上

自媒体的发展主要还是借助于互联网的力量,它的交互性和升华出的综艺节目更是向我们表明当下融媒体的趋势。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是取长补短、互惠互通的最好方法。中国地域广,人口多,虽说很多人都在使用新媒体获取知识信息,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只会使用传统媒体,若以自媒体等新媒体形式与传统媒体相结合,那么艺术等信息的传播范围会更加广泛。

3.3 从受众个人和社会上

自媒体时代的开启让许多受众看到了传播权力的下放,他们对自己也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这一事实表现出高涨的参与性,这样一来提升了大众参与到艺术创作中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灵感,对于社会的艺术发展十分有利,对于我国文化艺术的传播也会有一定的影响。

自媒体的本体就是普通大众,他们了解大众对于艺术的所感、所需,他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数字媒体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利用新兴科技手段将信息进行原创处理,将艺术创作更加贴近大众,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真正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艺术是为大众所知的、生活化的艺术。既然想要数字媒体艺术平民化,开启、发展自媒体时代是必然趋势,只有让受众参与进来,才能实现多元化、平民化、亲民化的艺术形式。

参考文献:

[1] 郑湛,朱国宾,曾一昕.数字媒体艺术[M].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 刘静,陈红艳.数字媒介传播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媒体数字化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新媒体;纸媒;数字化;美国《新闻周刊》

传统纸媒遭遇的发展瓶颈

《2011全球传媒蓝皮书》指出全球报纸日发行量自2009年开始下降,2010年下滑到5.19亿份。全球报纸广告收入比2009年下降了20亿美元,比2006年下降了300亿美元。[1]数据表明,传统的纸媒发行数量在逐渐减少,广告收入也在不断降低,媒体如果仅靠广告来维持经营收入,那么将会显得十分被动。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纸媒的实效性不及网络媒体、移动互联网的即时更新,信息量不及网络海量的搜索空间,付费阅读的方式也让更多受众倾向于在线浏览免费的新闻讯息。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授菲利普·迈耶运用美国“全国民意研究中心”的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制作了两个“线性拟合”图:1972-2002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分布图和1972-2002年日报读者数量变化趋势图。通过对前者的分析,他预测道:“到2015年,读者对报纸的信心趋势线将触到0点。”通过对后者的分析,他做出了以下预测:“如果用一把直尺将图中的线顺势延长,那么到2043年第一季度末,日报的读者也将归于零。”[2]菲利普·迈耶教授用这个数据提出了他的“寒冬论”,即纸媒的发展遭遇到了瓶颈。事实也正是如此,2009年拥有146年历史的美国《西雅图邮报》停止发行印刷版,拥有27年历史的杂志纸质版《电视周刊》也不存在了;2012年巴西的《纳塔尔日报》也仅保留电子版,停止出版纸质印刷报纸。近几年来,媒体业界的“纸媒寒冬论”呼声不断,特别是2012年10月19日美国新闻杂志《新闻周刊》宣布,将在今年12月31日最后一次出版印刷版,从2013年初全面转型数字化。这个80年的老品牌最终还是倾向于数字媒体,这不得不让媒体人怀疑“纸媒寒冬”是否真的要到来了。

即使“纸媒寒冬”会到来,但这也并不意味着“纸媒市场的寒冬”,因为新媒体技术的更新换代,使得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传统纸媒在精品化、小众化的发展趋势中分化重聚,寻求新的聚合平台,参与新平台的形成,这将会使纸媒市场重获新生。这一趋势在内容上表现为纸媒产品突破传统的版面局限,形成更加多元化、人性化的产业形态,在形式上表现为数字化、移动化的物质形态,把讯息通过分众的、定向的、交互的、即时的大众媒介进行扩散。笔者认为,对于传统纸媒来说,不管是否面临着寒冬,数字化平台的构建仍然是其新的发展机遇。

纸媒数字化转型:以美国《新闻周刊》为例

美国《新闻周刊》杂志成立于1933年,和《时代》、《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同属美国三大时事周刊,但由于遭到新媒体技术的冲击,《新闻周刊》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不断下降,2007年至2009年持续亏损。2010年8月,华盛顿邮报公司宣布把《新闻周刊》以1美元价格出售给悉尼·哈曼。3个月后,哈曼国际工业集团把《新闻周刊》与新兴的新闻网站野兽日报合并,成立新闻周刊—野兽新闻公司,现在的周刊归美国互联网巨头IAC公司所有。而2012年的10月份,正是IAC公司宣布《新闻周刊》要在2012年底停止发行印刷版,并在2013年初实现全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战略。纸媒的数字化转型是发展的新出路,不论从媒体本身还是受众的角度来看,这一趋势到目前为止都充分显现出了强大的优势。

微利时代下迎合中产阶级群体的文化消费。纸媒的属性特征决定了它是高风险经济产业,高风险经济体现在纸媒销量的非确定性和纸媒生产的高成本上。一方面,纸媒销量的高低源于新闻的“变动性”和“趣味性”,一则新闻的追踪报道或许会延长这份报纸在一段周期内的高销量,一则深度报道也许会引起群体大规模的兴趣而购买,但同样平淡无奇的报道则会让受众迅速在短时间内流失,再加上区域人员的流动性也会导致销量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纸媒生产的高成本体现在高人力成本和技术成本上。据资料显示,中国的报纸每多1万份的印量要增加300万元的开支。[3]在高风险经济特征之下纸媒只能依靠广告来平衡支出,总体而言纸媒的印刷发行还是处于微利阶段。而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很好地弥补了这一问题。全数字化运行的《新闻周刊》改称为《环球新闻周刊》,采用付费订阅的模式来运营,这种盈利模式并不适用于任何数字纸媒,而是将目标受众定位于精英的、小众化的中产阶级的高端纸媒。中产阶级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他们是经济精英、知识精英、中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对印刷制的零碎内容已失去兴趣,而倾向于能够解答自己领域内的焦点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通过付费订阅来得到的,在他们看来获得的讯息是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的,也迎合了自己的文化消费。

厚报时代下满足“受众本位”的主动选择。厚报时代意味着纸媒提供的信息量超过了读者的信息接收量,同时也意味着纸媒竞争的必然结果。纸媒有“二次销售”的产业特征,媒体将读者当作产品卖给广告客户实现第二次销售,纸媒的扩版意味着能够增加广告版面,实现广告主投放纸媒的影响力经济。但是纸媒的扩版也会影响受众对信息的有效接收,受众对被动灌输的信息只会“泛读”。举个例子来说,一份50个版面的报纸读者只用十几分钟就读完了,每个版面平均分配的时间不到一分钟,几十秒就看完了一个版,无法达到对信息的深刻记忆。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已经成为市场所追逐的稀缺资源,如何获取受众的注意力是纸媒生存的根本。数字化平台构建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满足受众对信息的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期待,在读屏时代纸媒的受众不仅可以成为交互式阅读对象,甚至可以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在人性化的阅读界面中充分自主地选择和阅览信息,发挥思维的跳跃。美国《新闻周刊》在改版成《环球新闻周刊》之后锁定的目标受众是高端精英人群,新杂志电子版适用于平板电脑和其他的网络阅读设备,通过移动电子设备终端来呈现多元化的讯息,把受众在厚报时代单一的角色转变为既是受众又是传播者的双重角色,让受众成为信息的主导者和操控者。

竞合时代下实现媒介的“内容为王”。竞合时代指的是在未来的竞争中合作,实现强强联合。传统的纸质媒体在与新媒体的合作下实现了移动APP产品,最大的特色在于媒体要把精力投在受众的服务体验价值上。当然,受众最需要的还是内容,什么样的内容更有效、更精典、更便捷地使受众接收信息,什么样的内容更能够与受众所处的生活、工作领域息息相关,受众就更倾向于选谁。“内容为王”的模式始终还是受用的,纸媒在构建数字化平台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把握住内容的主旋律,用原创性的信息去绑定受众的目光。数字化媒体实现内容的优化体验比服务体验更能让受众自愿买单。具体来说,就是数字化媒体提供优质的内容,付费阅读也就会成为受众选择的一种方式,“内容为王”的竞争模式对于数字媒体来说是争夺受众市场的良好渠道。

展望纸媒构建数字化平台的未来

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纸媒走数字化平台的发展道路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传统纸媒可以从以下几点构建数字化平台:

细分投放渠道。在市场营销学中所提到的细分市场,并不是根据产品品种、产品系列来进行的,而是从消费者的需求来进行划分的,是从包括消费者的需求、动机、购买行为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来划分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能否准确地了解、把握受众的期待心理,捕捉有效的受众群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有效传播策略,将关系到传播活动能否顺利实施和有效传播。[4]媒体只有有效地对目标受众进行细分,才能把有效内容精准投放,提高受众的阅读率,因此细分后的投放渠道对媒体经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平板电脑、手机移动媒体、户外媒体等各种新媒体的包围下,纸媒数字化平台的构建是充满了机遇的。媒体可以利用传统纸媒和新媒体的优势,实现两者的互融。如纸媒与网络的渠道融合,开发电子阅读客户端、讯息数据库、网上书城;与移动媒体融合开发APP付费阅读下载终端,分众实现内容的细分投放或者移动媒体的在线阅读等。具体来说,针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也可以实现投放渠道的差异化。年轻一族是网络、平板电脑、移动互联网等流行电子设备的主力消费者,他们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跟踪电子内容的生产、更新,传统纸媒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在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平台上投放趣味性强的小说连载,开辟专栏与受众进行互动,根据受众的需求对小说情节进行开放性的征集等等。而针对年长的受众,他们习惯了传统纸质报纸或者期刊的传阅,一时间对网络海量的讯息还无法适应,因此可以开设电子书,以PDF的形式清晰地展现给这部分受众。

精品内容为主流。纸媒的数字化平台可以说是媒介形态的更新,也可以说是报网联合的一种新形态,充分利用公共信息提升舆论引导力,利用新媒体的环境去快速搜取精准讯息来设置议程,提升媒介价值。因此,纸媒数字化平台投放的内容实质上会影响媒体的定位。

早在几年前,研究市场营销的学者就提出了内容营销才是网络营销成败的关键这一观点。的确如此,除了运用图片、动画、文字等媒介符号烘托数字化内容的质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打造精品的内容讯息。在新闻讯息上体现为,要进行有影响有深度的采访报道和高效的媒体议程设置。新闻的真实性和实效性原则要求新闻报道要对客观现象与事实一针见血,在第一时间引起受众的注意,利用数字化平台可以高效地实现第一时间传播、第一时间共享,当然这也就要求媒体提供的内容第一时间内是精品化的。只有以精品的内容为主流才能体现出高端的媒介水平;只有锁定知识阶层的消费者,媒体才能在竞争大潮中保持常青。

拓宽盈利模式。传统纸媒的盈利方式最重要的就是依赖广告,媒体通过“二次销售”把受众的注意力销售给广告商以此获利。该理论认为,媒体第一次销售的产品是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能够吸引目标受众的注意力;第二次销售的是受众的注意力,从而获得广告收益。如此的盈利模式也许能让传统纸媒获利,但却不稳定,因为越来越多的媒介形式正在持续分散传统媒体广告投放的价值。因此,纸媒在数字化平台上要拓宽盈利模式,改变以往被广告商牵制的局面。

目前数字平台上的众多媒体都选择了“付费阅读”这一模式,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支付途径来阅读一些通常被运营商加密或隐藏的文字图像内容。这种方式被作为媒体盈利的一种方式但也不是唯一能够获利的方式。笔者认为,会员制的阅读方式既可以把潜在受众向固定受众引导,又可以实现媒体的盈利,通过入会的方式自愿索取讯息,为会员读者提供兴趣阅读,享受会员的读者服务,对媒体和受众而言是双赢的模式。拓宽数字平台的盈利模式是传统媒体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必须考虑的。

结 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纸媒数字化平台的构建是形势所需,也是应对新技术挑战的必由之路。笔者始终相信在未来的媒介发展道路中,纸媒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对于媒体本身和受众来说都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全球报纸出版种类增长日发行量下降[EB/OL].http:///plus/view.php?aid=831392&type=mj,2011-12-26.

[2]菲利普·迈耶.正在消失的报纸:拯救信息时代的新闻业[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

[3]纸媒,如何让读者去而复返?[EB/OL].http:///wh/whzt/201210/t20121012_3173012.htm,2012.10.12.

[4]张红玲.“掌上传媒”的精准传播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1(11下).

媒体数字化范文第3篇

新媒体异军突起迅猛发展

对于以网络传播为主的新媒体,以人机对话代替人与人交流,由点对点转变到多点对多点的趋势,它无疑扩大了接受群体的范围。它没有空间、时间,甚至地域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接受群体,丰富广泛的广告传播甚至成为流行语。然而,接受群体的普遍性也恰恰源自新媒体本身的性质,传播性强,并且信息流量大,各种电子产业以及网络视频的发展,都为新媒体招募了大批的接受群体。

1.新媒体形式多样化,无处不在

网站。这是最常见的新媒体,其功能强大,也是许多其他新媒体的传播平台。

网络电视。现在,高科技的流媒体技术让更多的人选择上网看电视,因为它广告少,可以全集联播、随意查找想看的节目。

移动视频。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银行视频、楼宇电视等随处可见。德国的有些公司甚至在厕所每个蹲位的门背后都放上了液晶电视,只要蹲在厕所里就可看到。

智能手机。现代人拥有一部手机就足以“掌”握天下,手机短信、手机上网、手机电视等可以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3G技术的超大带宽,更是让人们在移动中享受生活。

电子阅读器。它不仅具有阅读书籍的功能,通过无线上网还能阅读新闻,有的甚至能看电视。

此外,博客、播客、电子杂志等作为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其丰富的服务吸引了无数人的眼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广告商以及营销者的青睐。

2.新媒体争夺新闻发言权

新媒体借助高新技术手段不断提高信息的传播速度,使新闻成为第一时间的报道,并不断与传统媒体争夺新闻的首发权。

2010年1月28日10点左右,天津市河东区一栋高达34层的在建经济适用房着火,消防部门派出20多辆消防车及200多名消防队员紧急扑救,大火被及时扑灭。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网民对火情的“网络直播”比传统媒体快了近5个小时。那些用照相机、摄像机和微博记录火情的普通网民,从10点10分开始,以对火情的“网络直播”抢先报道了这一突发事件,并且在网络上持续开展“直播”,引起人们高度关注。14点54分,新华网才发出了第一条媒体报道,并配发了几张大火熄灭后拍摄的图片。16点左右,一家电视台转述了网友对火灾的描述,并播放了网友拍摄的视频。主持人还评述说:“官方媒体在大火发生后五六个小时公布消息,而网络这一次走得比官方媒体还要快。”

《潇湘晨报》记者曾于当日15点致电天津市公安消防局,询问有没有一栋大楼着火,消防指挥中心一位工作人员说,媒体的采访只能由公安消防局宣传处受理,而宣传处的工作人员对于记者关于火灾情况的询问,回答说:“我不清楚。”

网民无需像记者那样向有关部门求证或等待答复,就可以直接将看到的、听到的到网络上,其竞争优势显而易见。

新媒体冲击下的传统媒体现状

在新媒体强势冲击之下,传统的报业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裁员、破产和彻底消失在美国报业不断上演。最近两年,美国有1万余名记者丢掉了工作,其中大部分是日报社的记者。新媒体对报纸的冲击是全球性的。现在,免费报纸已占据欧洲市场的16%,2009年美国已有105家报纸停刊,英国有近80家报纸停刊。最具说服力的是,成立于1889年的世界顶级报纸《华尔街日报》,被默多克新闻集团收购的价格仅为50亿美元;而成立于1995年的雅虎网站,在2008年拒绝微软以446亿美元收购。传统媒体的式微,新媒体的崛起,由此可见一斑。中国传统媒体的发展不容乐观。

1.新媒体冲击下的中国报业

2009年,对于中国报业来说具有标志性的事件就是中央级报纸《中华新闻报》正式停刊。8月28日,《中国新闻出版报》了《中华新闻报》停刊清算公告,据新闻出版总署的消息,这是第一家中央级新闻报纸倒闭。《中华新闻报》是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中央级媒体,创刊于1993年5月5日。作为全国新闻行业的沟通平台,《中华新闻报》曾被誉为“媒体中的媒体,新闻中的新闻”,由于没有通过2008年新闻出版管理部门的年检而停办,原因是“经营不善,严重资不抵债,无法继续正常出版”。

这样的事件,在网络出现之前是不可想象的。与《中华新闻报》停刊相映照的是:中国成为全世界报纸发行总量最大的报业市场。

在2009年10月16日举行的世界中文协会第42届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年会开幕式上致辞并表示,目前中国大陆共出版报纸1943种,报纸的年总印数达到442.92亿份,报纸的日发行量突破了1亿份大关,成为全世界报纸发行总量最大的报业市场。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新媒体冲击下中国报业依然继续发展。中国报业协会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2008年我国报纸总印量比上一年度减少了2.45%,这是自1993年以来报纸年印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2.中国广播电视业遭受网络视频冲击

网络视频对广播电视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有人甚至把网络视频叫做“广电掠食者”。

在影视剧方面,网络抢走了大批观众。观众明显分流,电视媒体和视频网站之间的冲突开始激化。冲突的第一个高潮就是2009年3月上映的《我的团长我的团》。北京、上海、江苏、云南四地卫视拿到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首播权,而优酷和土豆则拿到了该剧两周之后的网络首发权。为了平衡视频网站和电视台之间的竞争,版权方有时候只好采取“中庸政策”。比如,从2010年1月2日开始,央视开始播出开年大戏《神话》,土豆网则拿到了网络上的同步播出权。尽管是同步播出,土豆网仍然取得了不错的点击量,土豆将内容分为“高清版”、“流畅版”、“黑豆版”三个版本,3天的点播量就超过1180万,高清版播放量接近410万。即便如此,视频网站还是不想成为电视台身后那个亦步亦趋、忍气吞声的“小媳妇”,视频网站还有更大的“野心”。2009年11月24日,优酷自制发行原创网剧《嘻哈四重奏》第二季,在播出不到10小时的时间里已有超过35万人次观看,而《嘻哈四重奏》第一季在优酷60天的播映时间里,播放总量近5000万次,单集平均播放量超过300万次,单集最高播放量1200万次。同样在2009年11月,土豆网与中影集团达成了合作,双方共同投资当红网络剧导演邓科的新媒体视听节目《Mr.雷》。该内容在中国移动的收费手机电视上播出。可以想见,未来视频网站能够与电视媒体平起平坐。

在网络广告方面,其增速超过电视广告。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的互联网广告市场规模增速超过广告业传统老大电视广告。尽管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2009年全国电视广告收入仍然达到675.82亿元,增幅为10.94%。然而,电视广告面临互联网等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网络广告营销市场营收规模达到193.3亿元,同比增长13.8%,2010年网络广告营收规模可以达到235.9亿元,增长率约为22%。目前,网络视频广告市场已经成为资本争相逐鹿之所。服装、饮料、化妆品、IT、通信、汽车等众多行业领导品牌已经纷纷加入到视频广告阵营,争夺广告资源。艾瑞咨询集团副总裁邹蕾表示:“在长大的过程中,视频网站运用背景广告、旗帜广告、按钮广告、贴片广告、植入式广告等广告形式,已渐渐展露出极大的主流营销价值。”

在新闻竞争方面,视频新闻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有别于电视新闻的新闻样式,它的蓬勃发展对传统电视新闻造成了直接的威胁和挑战,从技术特征、感知特征等方面看,视频新闻均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融媒时代传统媒体的数字化生存

虽然传统媒体在传播方式和技术方面被新媒体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但是传统媒体具有信息供应者的独家优势,专业化的新闻队伍、长期形成的品牌、广阔的信息渠道、丰富的运作经验,都不是新媒体在短期内可以造就的。传统媒体多年来占据了重要的资源,并逐渐形成了一只专业的新闻人才队伍,拥有目前新媒体难以望其项背的实力和权威性。同时,传统媒体公信力强。正是因为这些优势,中国新媒体采用的新闻信息70%以上是由传统媒体提供的。同时,近年来,中国的传统媒体不断加快数字化步伐,走出了一条融媒发展的崭新道路。

1.中国报业的变革之路

目前我们传统报刊还能存在,只是因为国内报业起点较欧美低,而且报业市场化改革的时间也远不及那些百年老报,但危机已然开始弥漫。

许多将毕业的新闻专业学生计划从事网络等新媒体工作,虽然目前这些新媒体的待遇不如知名报业集团。他们认为纸媒和新媒体的关系好比历史上蜡烛和电灯的关系,在电灯产生之前,大家使用的都是蜡烛;电灯产生后,蜡烛虽然还在使用,但基本退出了日常的主流生活。因此,虽然不能断言纸媒从此将消失,但未来的趋势显示,纸媒若不与新媒体结合共生,后果真的不容乐观。

由于报纸受时间的限制,在新闻报道和信息的及时性上比新媒体慢了许多。近年来,笔者供职的《中国城乡金融报》加大了分析性、调研性文章的比重,以弥补新闻时效性的缺失。除了在内容方面的改变之外,报纸在形式上也走向数字化模式。《中国城乡金融报》除了建立网络版,还向多家财经网站提供新闻稿,以不断扩大网络传播途径。

《人民日报》不仅拥有影响巨大的人民网,其在发行方式上面也有新的变化,准备开设“电子阅报栏”,在一些公众场合通过卫星发射设立“电子阅报栏”,可以实时看到人民日报当天的报纸,还可以翻页、放大,目前正在试点。

2009年11月19日,由龙源期刊网和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期刊杂志网络传播TOP100排行会”在北京召开。本次TOP100会首次提出了“网络发行量”概念。它打破了期刊杂志的发行量只限于传统纸质版形式的局限,首次将杂志电子版内容在网络上的传播量也统计进来。随着电子阅读的井喷式发展,互联网电子阅读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网络发行量的数据也变得越来越大,影响的人数越来越多。2009年度,国内阅读TOP100期刊的访问量超过1616.4万次,海外阅读TOP100期刊的访问量144.5万次。

由青岛日报报业集团和青岛新闻网络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的青岛新闻网,是近年来表现优异的地方门户网站。青岛新闻网通过在网络传媒、无线增值服务、户外媒体、平面媒体(《青岛新闻网DM专刊》)和电子商务等多元化产品领域的横向发展,保持了较快的年收入增长速度。

2.融媒时代的广播电视发展

许多人认为新媒体是电视的最大竞争对手,无论是受众还是广告,主要瓜分的是电视媒体。虽然这也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但是从媒体的特性看,从世界范围看,新媒体并不容易击败电视。在新媒体发展较早较成熟的美国,据2008年的全美媒体收视习惯调查,近70%的人仍把电视作为最主要的新闻来源。由于网络信息相对混杂,电视仍以其信息的可靠性和镜头的可视性赢得了53%的受众青睐。

为应对新的媒体格局,传统电视新闻节目只有立足主流媒体定位,强化新闻公信力和权威性,淡化宣传色彩,推进新闻直播常态化,并联姻互联网构建新媒体产业链,才能化危为机,赢取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与新媒体的融合中,中央电视台无疑作出了表率,作为中国第一大台,放下身段,和网络媒体的合作堪称行业典范。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成立,把网络和电视整合在一起,形成了合力,发挥出优势,把几千万网民记者囊括在网络电视台的报道中,调动了广大网民参与网络电视新闻报道的积极性。央视的网络电视不仅利用互联网把自家的10多个电视频道和各地方台都整合到一个界面上,更吸取了各大网站关于流媒体技术的各种先进功能,成立不久就成为此方面网站的权威。其不断上升的用户量足以证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联姻使传媒行业迸发出新的火花和活力。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早在2004年12月也进行积极尝试,创办了网络电视平台“北京网视”。

广东电视台自2004年就开始以敢为人先的魄力进军新媒体,先后取得全国第一张手机电视和全国第三张IPTV业务运营牌照,并建立了全国首个电视台内部的新媒体中心,现已形成了包括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的新媒体产业群,成功走出了电视融合新媒体的发展之路。

山东广播电视台旗下的齐鲁网被业内评为中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

无锡广电也是国内较早进入新媒体领域的电视台,几年来,无锡广电始终把新媒体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电视网站、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都给无锡广电带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①《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走向》,中国报业网

②朱夏炎:《以创新思维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人民网

③马晓芳:《网络视频冲击下电视彻底改变传统播出模式》,赛迪网

④董潇:《平面媒体多元化传输渠道中求生存 业务价值未降低》,《中华工商时报》

⑤武晋先:《电视新闻如何应对新兴媒体的冲击》,新浪博客

媒体数字化范文第4篇

(1)新媒体

新媒体是指利用电脑技术将媒体形式展现出来,主要以互联网媒体和数字媒体为主。新媒体是对传统的媒体方式的一种改革,其有着较为先进的传媒、方法、产业等观念,是时展的产物。新媒体技术涵盖了网络、电视、手机、卫星、通信等等,主要传播的是图片、视频、影响等资料信息。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数字化。自新媒体出现以来,其与数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很多信息的传播都运用了数字形式,其将声音和影像进行了数据细致处理,也相继出现了很多产品,如U盘、影碟等等。第二,互动性。原有的媒体只能表面地向观众传达信息,而新媒体较为人性化,其通过甲将信息传递给乙,而后乙再将这种感受返回给甲,以此形成两者的互动。第三,效率高。新媒体能够将信息和数据快速地传达给观众,在第一时间与观众分享。例如,电视节目的直播,这使得观众观看和节目表演同步,是一种高效率的媒体。

(2)数字化

数字化是指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如今,数字化和新媒体技术紧密联系到一起,使得很多数字产品出现,如数字电视、数字广播、数字读物等等,其发展前景非常好,受到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例如,影视作品中的科幻题材,只有依附数字化技术才能将这种特效制造出来,让影视作品更加生动和形象地表达出想表达的意思;同时利用这种数字化技术能够将需要的场景进行模拟,较为逼真,符合人们的审美观点。

二、新媒体背景下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中的应用

(1)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在创作方面,主要是指在以影视作品制作方面的应用。如今,新媒体技术逐渐展现出与传统的媒体不一样的特点。在进行剧本创作时,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写作,而不是用传统的手写方式。通过利用WPS这种写作软件提高了写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将写作内容进行完整的保存,避免了内容的被破坏等问题的出现。与此同时,利用MMS(剧本写作软件)能够设计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创作,可以针对剧本的主人公、对话、故事情节等方面提问,并得到答案,以此为剧作者提供一些想法和思路。在财务方面,由于很多大作品其投资金额较高,因此具有较高的风险,利用数字化软件,能够对所有的影视制作成本和资金进行预算,并及时记录所有的花销和支出,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避免了人工计算和记录的误差,并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资金记录和预算质量,降低了风险。例如,WPS中的表格软件,能够对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和记载,又如Producer其能够将财务信息进行统计和处理,使得影视制造过程中的所有财务数据清晰明了地展现出来。

(2)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传播中的应用

在传播方面,这种新媒体数字化技术能够将作品表达得更加具有生命力,让观众更准确和深入地领悟影视艺术的魅力和内涵。在音频和影视方面,数字信号有着更加强大的抗干扰能力,保证了音质和影视传播的质量,让音质和图像显示更加清晰,防止出现信号混乱的问题同时,数字化技术能够传播更多的影视信息,较传统的媒体技术相比,能够利用光纤进行信息的发送,增加了电视频道,将观众的喜好和口味细分,深受人们的喜爱。例如,湖南媒体,其有ETV湖南经视、ETV都市、湖南娱乐等等,每一个频道所传播的内容是不同的,这满足了不同观众群的需求。如今,很多数字化传播载体相继出现,如现在非常流行的DTV(数字电视),其对节目信号的所有接受和处理过程都是通过数字技术完成的,这种电视的分辨率较高,且信息传播效果好,人们可以通过数字电视观看不同的频道,还可以上网,为生活提供了便捷。

(3)新媒体数字化技术在影视艺术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影视艺术的创作和营销组成了影视艺术产业,其通过数字化技术得以更好地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新媒体数字技术逐渐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中,并出现了“三网融合”的现象。其将广播、通信、互联网相互融合,推动了影视艺术产业的发展。这一现象减少了产业开支,丰富了影视形式,防止出现独自生产发展的问题,拓宽了信息传送渠道。据调查显示,如今,媒介广告收入比例较高,已经有一半左右的媒介广告收入比例超过了87%,而三网融合改变了这一现象,带动了新环节的收入成长。同时,很多影视媒体利用这种数字化技术进行营销,将其影视作品通过大荧幕、互联网等载体进行展示,带动了票房的迅速生长。例如,《人在囧途》等疯狂地在互联网上下载播放,提高了知名度,赢得了良好的收入。

四、结论

媒体数字化范文第5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开始逐渐利用计算机技术,这样就形成了数字媒体技术,逐渐影响了艺术的发展,而且数字媒体艺术生命力抢进,表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影响了整个社会公共媒介的发展,成为了重要的传播媒介。数字媒体艺术属于视听领域内的艺术形式,有如下几点特征:

1.1独特的创作工具

数字媒体艺术是媒体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其创作过程伴随着技术性的操作,同时也有艺术审美的要求。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和展示都依赖于计算机,同时与互联网也密不可分,并且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的创作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1.2强大的交互功能

数字媒体艺术的作品需要观赏者的参与才能完成浏览,可以说,数字媒体艺术作品是在观赏者的控制中实现自身价值的。例如,在网络游戏中,只有通过玩家的点击参与或互动才能构成一个虚拟的世界,才能体现其交互功能。

1.3多样化的呈现方式

计算机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材料和技术分类,产生了数字媒体这一新的呈现方式。在计算机的处理下,声音、图像、文字等通过数字语言的融合,形成了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并且在艺术家的想象中,媒体呈现出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现象,使得作品更加生活化、艺术化。

1.4广泛的题材

传统艺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所依赖的是现实存在的物质,如绘画、摄影等。然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方向是面向未知世界的,借助高超的技术手段,数字媒体技术的题材更多的面向了宇宙、文明等超前的世界。

1.5人人皆可参与传播

传统的传播方式使得很多单向传播的作品被埋没,而在数字媒体艺术下,人人皆可参与传播,可以自由选择传播途径,自由修改、删除作品,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参与平台,实现了艺术创作和传播的平民化。例如,互联网上的论坛、微博等,都是人们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持下所创作出来的大众文化,适应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体现了民主化的特征。

2数字媒体艺术对旅游文化传播的影响

2.1传播和受众关系的转变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所写的知识单纯的文本,只有读者参与到解读中,作品才能真正实现永久的价值。正如旅游文化的传播一样,受众对旅游消息的要求为内容真实、生动等,在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持下,受众能够积极参与到传播中。传统的旅游文化的信息主要依靠电视和平面媒介,受众只能被动接受,属于灌输式的传播方式,忽视了受众在信息传统的主动性。数字媒体艺术下的旅游文化传播使得传播效果更加,受众能够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旅游文化信息。因此,在数字媒体艺术下,必须考虑旅游者的需求,以多元化的表现方式吸引受众参与到旅游文化的传播中,提升旅游文化的影响力。例如,有的旅游信息网都有游客交流区,游客能够在社区内交流旅游体验、发表意见和建议等;又如有的省市旅游局开通了微博,信息,加强与游客的交流,从而提高了旅游文化的影响力。

2.2传播形式逐渐增多

数字媒体艺术为受众带来了丰富的视觉和听觉体验,从而提高了传播效果。数字媒体艺术合理地利用了数字技术,提高了旅游文化的视觉和听觉的表现力,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在旅游文化的传统过程中,传播者如果能很好地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会给人们带来全方位的体验,其传播效果会更加。例如,有一段介绍丽江泸沽湖居民“走婚”的微博,不仅有文字描述,而且有图片,吸引了“粉丝”的关注和转发和评论,实现了有效的互动传播。

2.3新旧媒体的整合

一方面,多媒体逐渐整合。传统的文化信息传播主要依靠报纸、书籍、广播、电视等,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传播的信息量有限,而且有一定的延迟性,已经不能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多元化的媒体共同传播旅游文化,例如,旅游网站整合了传统媒体的信息,为受众提供了丰富的旅游文化信息。另外,受众也可以自由选择旅游文化信息,但每一种传播媒体都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必须将多种传播媒体整合起来,这就是数字媒体。数字媒体整合了多种媒体,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给了受众者充分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新旧媒体的共同发展。新媒体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旧媒体的消失,新旧媒体还会并存。随着数字媒体的兴趣,旅游文化逐渐从电视、报纸等转向网络传播。网络中存在着巨大的受众群体,为旅游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开创了旅游文化传播的新纪元。但由于受众者的多元化,传统媒体仍有很大的存在价值,新旧媒体在交融中发展,逐渐朝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2.4传播效果的强化

在数字媒体艺术下,旅游文化的传播形式和方式对受众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生动有趣的形式使旅游文化信息受到了关注。旅游文化的传播内容必须是受众喜欢的,旅游信息也要生动有趣。数字媒体艺术凭借计算机技术,综合文字、图像等媒体,给旅游者提供营造了生动的环境,让旅游者更好地理解了旅游文化信息,刺进了旅游者的旅游欲望。另外,数字媒体依托网络资源,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旅游者提供了海量的旅游信息,旅游者能够自主选择。另一方面,多元化的设计使旅游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旅游信息。由于受众者的文化、年龄、学历等存在巨大的差异,他们对旅游文化信息也存在不同的理解。数字媒体艺术依靠数字化的设计为旅游者提供了丰富的旅游文化信息,激发了旅游者的参与热情。例如,一些人文景区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枯燥的、静态的旅游景点变得生动起来,使守着不仅能够观赏自然美而且还能感受内涵美,提高审美境界,有助于受众者更好地理解和传播旅游信息。

3数字媒体艺术下的旅游文化表现形式

3.1数字影视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影视制作的水平不断提高,通过数字影视能够将旅游地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生动地展示给受众者,从而激发人们的旅游兴趣,促进了旅游地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文化资源不仅包括自然旅游资源,还包括人文旅游资源,如果想包揽旅游文化,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金钱,而通过影视作品则能够浏览世界各地的旅游文化。数字影视从前期的制作到后期的声像处理,到最后的压缩保存以及画面的展示,都实现了数字化或部分数字化,使旅游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在了旅游者面前。

3.2数字网络

在数字网络中,通过对旅游文化的多彩设计,使旅游者提高了注意力,实现了旅游文化的有效传播。在文字方面,传统媒体一般文字规范,而在网络中,网络语言有较强的口语性、随意性,有的游客在网上分享了旅游体验,其他人很容易产生共鸣,体现了大众化的特点。另外,图片也能够刺激游客的旅游欲望,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旅游摄影成为旅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能够通过图片分享旅游体验,使“凝固记忆”传授给旅游受众,成为旅游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此外,在旅游网站上,设计者设计了个性化的导览,能够通过点击实现快速浏览旅游景点。在传播形式上还有数字游戏、数字博物馆等,都利用了现代数字技术使旅游文化的展示和传播更加便利。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