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范文第1篇

乘法应用题”教学是低年级应用题教学的一个重点。要求学生能正确列式解答,学生往往感到比较困难,有时与加法应用题混淆不清。因此,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弄清楚一道题里两个已知条件的关系,也就是看题目中的问题是不是求几个几相加。为此,我采用了充分利用小学生较熟悉的实物或事例进行教学,并从乘法口诀的教学中逐步渗透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再到变式练习。让学生一步一步由感知到理解再到灵活应用掌握应用题。一、在乘法口诀的教学中,渗透乘法应用题的教学。 从学生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开始,抓好学生语言表达为乘法应用题教学打下基础,通过学生摆学具,初步认识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并让学生用语言叙述图意,初步感知求几个几相加。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让学生画自已喜欢的5个相同图形,知道1个5,算式是5×1=5,口诀“一五得五”。逐步编出5的所有乘法口诀。通过训练,学生理解了乘法口诀的意义及其来源。学生在完整叙述口诀来源的基础上,对乘法意义有了初步认识,为乘法应用题的学习打下基础。二、通过图画应用题,进一步感知乘法应用题的结构。 出示: 让学生用文字叙述图意,(1)每行有5个苹果,4行有几个苹果?(2)一列有4个苹果,5列有几个苹果?由具体到抽象过渡,学生通过语叙述对乘法应用题的结构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达到顺利学习文字应用题的目的。三、引导学生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列式解答乘法应用题。正式教学乘法应用题时,先让学生读懂题意,然后让学生根据题意,用笔画图,学生通过前面的感知和图画应用题的学习之后,很快就能画出应用题的图来。通过这一系列训练之后,学生很快明白要求3个人浇多少棵树,就要算3个4棵是多少,这样学生对乘法应用题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四、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巩固学习乘法应用题 学生学习乘法应用题之后,还应能灵活解答乘法应用题。在巩固学习中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达到让学生灵活应用的目的。1、 及时训练,反馈信息 在教学乘法应用题之后,让学生及时做书上的练习(并说明为什么用乘法计算)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能力。2、 教学中,加强与加法应用题的对照练习 出示“有2瓶花,每瓶5朵,一共有几朵花?”和“有2瓶花,一瓶有5朵,另一瓶有4朵,一共有几朵花?”让学生先读题,再分析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这样算?然后找出两道题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把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3、 增加开放性题的训练 为了达到能灵活应用知识,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增加了开放性题的训练。比如:出示 ,每班出5张画,二年级一共展出多少张画?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进而又出示2个数字,编出一道加法和乘法应用题,进一步给了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巩固了乘法应用题和加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正确区分这两种应用题。 通过以上的训练,逐步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法与乘法之间,乘法的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学生较牢固掌握了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范文第2篇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万以内的减法,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分、秒的认识,以及角和直角。 1、 万以内的减法是在百以内减法和万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2、 两步计算式题和应用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混合运算、乘数混合运算、乘加(减)或除加(减)两步计算式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里要求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并要求学生用递等式计算。 3、 一个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乘法口诀,学会乘法竖式的写法以及口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进一步学习一个数乘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 4、 除是一位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学会除法竖式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5、 时、分、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会看整时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6、 角和直角,教材通过实物图象,抽象出角,使学生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减法的笔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万以内的减法。比较熟练的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2、掌握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计算带小括号的两步计算式题。学会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分步列式或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 3、掌握一个数乘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 4、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学会用乘法演算出发(包括有余数的除法)。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两位数。 5、认识钟面。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相邻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计算。初步建立时间单位的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6、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三角尺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会画直角。 四、教学措施 1、 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饿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1)讲清算理,揭示规律。(2)加强基本训练,大好计算基础。(3)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2、 重视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饿能力。(1)加强基础训练(2)教给学生解题思路(3)设计多种形式的练习。 3、 结合教学内容,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4、 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五、教学进度

略。。。[1]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范文第3篇

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学习,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让学生主动建构新的知识,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片段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加法算式的加数有什么共同点?

生:每一个算式的加数都相同。

师: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可用乘法来表示。

引导学生分析加法算式:加数都是几?有几个2相加?得多少?

师:你能用乘法表示2+2+2+2+2+2+2=14这个加法算式吗?

学生答,教师板书:2×7=14,7×2=14。

同样列出第一个加法算式的乘法算式:3×5=15,5×3=15。

师:你能根据你所发现的规律,用乘法表示第二个加法算式吗?

学生答,教师板书:6×4=24,4×6=24。

让学生认识“×”,看教师怎么写,先写“/”,再写“\”,伸出小手练一遍。

师:这就是乘号,读作“乘”,我们读一遍。

教学乘法算式的读法:2乘7等于14,7乘2等于14;3乘5等于15,5乘3等于15……

【简析】优点:教学中要利用情境图,让学生思考“相同加数连加”可以用几个几来表示,并写出乘法算式。教师设计多角度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理解乘法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不足:积极主动探索不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过程中,被教师牵着鼻子走,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

【策略】首先,教师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应多设计找一找、写一写、读一读、想一想等活动,让学生逐步体验从中获知: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产生对数学的亲切之感。这个教学过程重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了重、难点,发展能力。其次,让学生认识“×”,重点不是教学如何写,而是要沟通“乘号”与“加号”“减号”,知道“乘号”是一种数学运算符号。此外,还要让学生探究:从三个乘法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秘密?(两个数交换了位置,得数不变)

二、接受学习,还是合作学习,哪个有效

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应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因为,学生的活动能活跃课堂,提高学生参与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这一过程。

【片段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师出示:5___+?___5___+___5___=___15

师:为什么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加法或乘法?

生: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计算,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师:加法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生:乘法算式中的一个乘数是相同加数,另一个乘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生: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乘数、乘数和积。

师小结:今天,我们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明白了加法与乘法的关系,知道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简析】优点:本课从具体的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表示数学问题的数量关系,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不足:不重视让学生合作学习,这部分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主合作理解掌握。

【策略】这环节可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由教师提供充分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之间互助讨论分析,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使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与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还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实现自我发展。教学中需注意2013年版新教材的变化: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因数、因数和积”改为“乘数、乘数和积”。通过观察、比较和概括,学生有经历、有体验、有获得、有发展,初步认识乘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练习基础性,还是开放性,怎样兼顾

练习不仅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要克服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减少学生对数学练习产生厌烦情绪,注意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才能落实教学目标,才能凸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根据教材内容、本班实际,适当设计并选择适量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设计练习时,除了应由浅入深、难易适当、逐步提高,突出重点与关键,注意题型搭配,还应强化习题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片段3】解决生活中的乘法问题。

1.生活题。

师:现在我们回到快乐谷的游乐场,想一想——“过山车有30排,每排2人,一共能坐多少人?”这个问题你能用这节课学习的方法来解决吗?

2.考考你。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你学会了吗?现在有两位小朋友想考考你们,请做好准备。

我是聪聪,我想考考你,我摆了4把小伞,共用了几根小棒呢?

课件出示:

我是明明,我摆了7个,用了几根小棒呢?

课件出示:

3.填空题。

将下面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1)15+15+15__________________×或×

(2)7+7+7+7+7+7_________________×或×

【简析】优点:此环节回到课始出示的游乐园主题图,做到课堂前后呼应,易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让学生利用刚学过的乘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足:本课的练习趣味性和开放性不够。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范文第4篇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页例7,练习十四的第3一10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进行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

教具准备:将复习中的题目写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出示/tk/Index.html>试题:

1.(35+65)×372.35×37+65×37

3.85×(174+26)4.85×174+85×26

5.(80+8)×256.80×25+8×25

7.32×(200+3)8.32×200+32×3

“根据乘法分配律,都有哪些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为什么?”

教师:根据乘法分配律,第1个算式和第2个算练功的得数应该一样,第3个算式和第4个算式的得数也应该一样。下面大家一起来计算。第1、2、3组的同学的第1题和第3题,第4、5、6组的同学第2题和第4题。大家抓紧时间做,比一比看哪几个组的同学算得快。

“哪几组的同学做的快?想一想,为什么第1、2、3组的大部分同学都那么快就算出了得数?”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

教师:第1题和第3题中,两个数的和都是整百数,整百数乘以一个数当然是很方便的。而第2题和第4题都要先算出两个乘积再相加,比较麻烦。

教师:下面还有两组等式,大家再来计算一下,第1、2、3组做第5、7题,第4、5、6组做第6、8题。

“这次哪几组的同学做得快?想一想,这次为什么第4、5、6组的大部分同学都做得快了?”

教师:第6题和第8题分别乘得的两个积,都有整百数,计算比较方便。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新课

1.教学例7

(1)教师出示例题:计算9×37+9×63。

教师:这道题是要计算两上乘积的和。

“仔细看一看这道题里的两上乘法计算中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两个乘法计算有相同的因数9,另外两个因数是37和63,它们的和正好是100。)

“联系上面的复习题,想一想这道题怎样做才能使计算简便呢?“(先把37和63加起来,是100,再同9相乘,得900。)

“这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教师,这道题告诉我们,有些题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再来看一看怎样的计算才能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呢?先让学生说一说。

教师概况,首先,要计算的是要两个乘积的和,两个乘法计算要有一个相同的因数;另外两个因数的和又是整百或是整十数,这样的计算我们就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使计算简便。

(2)教师出示例题:102×43

教师:这道题是一个三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我们可以用笔算进行计算,但是比较麻烦。

“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使我们能够用口算就能算出得数呢?”(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

教师:从上面的复习题我们可以看出,如果两个加数分别要乘以一个数,而这两个加数中有一个整十数或整百数,就先把这两个加数分别乘以那个因数再相加比较简便。现在的题目是102乘以43,想一想,能不能把其中一个因数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使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多让几个学生发言。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

板书:102×43

=(100+2)×43

=100×43+2×43

=4386

“上面计算中的第二步根据是什么?”(乘法分配律)。

教师概括:两个数相乘,如果其中一个因数可以拆成两个数的和,并且其中一个加数是整百、整十数,这时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课堂练习

做练习十四的题目。

1.第3题,2.让学生口算。当计算101×57和45×102时,3.提问:“你是怎样做的?得多少?”

2、第4题,5.先让学生自己计算。核对时让学生回答。

“如果按运算顺序计算,应该先算什么?”

“怎样计算简便?根据是什么?”

第4小题,如果学生有困难,教题先把算式38×?=38。学生回答后教师把“38×?”中的“?”改为“1”。

“下面应该怎样算呢?”让每个学生先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请一个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3、第7题,7.先让学生独立做,8.然后集体核对,9.核对的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当核对“26×3”时,10.学生说出计算方法后,11.再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学生发言后,12.教师说明:26乘以3可以/ws/Index.html>写作(20+6)×3,13.根据乘法分配律等于20乘以3的积再加6乘以3的积,14.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分配律。这就是说,15.我们过去学过的乘法口算有些应用了乘法分配律。这道题中的第7小题应用乘法结合律比较简便,16.第4、6、8、9题应用乘法分配律比较简便。

4、第9题和第10题,18.先让学生独立做,19.核对时要让学生说出每个算式的意义。

5.提前做完的学生可以做第l9*题。当学生想出一种算法后,还要引导学生想一想其它的做法。这道题的做法有:(80—30)×110一30×110;

(80—30—30)×110;

(80—30×2)×110。

分数乘法应用题练习题范文第5篇

本册的教学内容有:

①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② 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③ 分米、厘米、毫米和克的认识

④ 直线和线段

⑤ 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商,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内的加法。

本册的教学难点是:7-9的乘法口诀和倍数关系的三类应用题。

二、级情况分析:

201班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204班的孩子生源比较复杂,相对调皮了许多。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但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很少。后进生比较多,但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已有长足进步。

三、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化聚。

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5、通过教学,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品质。

四、教学特色

1、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2、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3、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五、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备注

1 7的乘法口诀——练习二 收心

2 倍的认识——8的乘法口诀

3 练习四——两类应用题比较(24页)

4 练习六——练习八

5 求一倍数应用题——三类应用题比较(44页)

6 练习九——练习十 小结

7 有余数的除法——练习十二

8 乘除两步计算式题——复习(二)

9 复习(三)——练习十四(一) 小结

10 练习十四(二)——认识算盘

11 分米、厘米、毫米的认识——克的认识

12 直线、线段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 小结

13 五一劳动节 休息

14 练习十六——隔位进位竖式计算

15 练习十七——练习十八

16 连续进位竖式计算——复习 小结

17 复习第一单元

18 复习第二单元

19 复习三、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