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范文第1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或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及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英文是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来源:文章屋网 )

物质文化遗产范文第2篇

傣家观造纸

雷九江

如今,到云南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走进孟定芒团傣族人家,游客们能亲眼(

)与蔡伦造纸术大致相同的古老造纸技艺,(

)那远古时代的别样气息,(

)先人的伟大发明。

孟定芒团是一个以傣族为主,傣、汉、佤族杂居的村寨,进村道路的两边种有一排排整齐的树木,据说这就是手工造纸的原料,寨子里有151户人家,其中常年从事手工生产白绵纸的就有62户。

我们走进一户人家,造纸老艺人玉勐嘎正领着儿媳妇忙着捣造纸原料。玉勐嘎从十几岁就开始学习手工造纸,在这一行已经做了50多年,儿媳跟她学造纸也有20年了。玉勐嘎老人告诉我们,傣族手工造纸的过程分为浸泡、蒸煮、捣浆、抄纸、晾晒5个流程11道工序。首先把原料用水浸泡,以木槌捶打,经清水漂洗,再用草木灰碱液浸泡蒸煮,除去原料中的果胶、色素、杂质等物,拿到村边的溪水里漂洗,在卵石上将原料捶打成絮状,再拿回家中放入水中化为纸浆,最后在木槽中制作成质地柔韧光洁、色泽较白的绵纸,傣家人叫“洁沙”。

芒团傣族造纸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这种白绵纸具有防虫防腐、纸质坚韧洁白、久存不变色的特点,过去多被官府用来书写告示、公文或任职文书,也常被寺庙用来抄写经文。傣族民间在祭祀时也用它来扎牛、扎马或裱大象、裱马鹿。而现在。很多书画爱好者用来写字作画,银行和商家多用于捆扎人民币和包装普洱茶等,深受各族群众的喜爱。芒团白绵纸不仅在周边地区十分畅销,还远销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傣族手工造纸工艺是在中国传统造纸术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与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的用构树皮造纸的方法一致,可以说是见证我国造纸术的“活化石”。2008年,芒团村的手工造纸被列入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老艺人玉勐嘎被文化部授予了“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造纸传承人”。

据孟定镇新闻中心吴仲禹主任介绍,为保护好这一文化遗产,当地将建设孟定芒团文化旅游特色村。着力打造“文明的履痕——中华傣家造纸第一村的旅游品牌”,以“记忆回廊——梦回东汉”为主线,为广大游客提供参观造纸工艺流程、体验造纸工艺活动、体验民风民俗等旅游活动。

【阅读训练】

1 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结合语境,在第一自然段的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下面这句话中的两个数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寨子里有151户人家,其中常年从事手工生产白绵纸的就有62户。

4 第三自然段除介绍造纸艺人外,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为什么说傣族手工造纸工艺是见证我国造纸术的“活化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光泽三角戏

王建成

①“没有皇帝没有官,农民越看越心宽。”在闽北光泽县乡村,数百年来流行着一种传统的地方小戏——三角戏。三角戏以其贴近生活、内容朴实、诙谐有趣,一直深受农民的欢迎。

②光泽三角戏,是清中叶脱于江西采茶戏等的一种地方小戏,距今约有300年的历史。据有关资料和民间传说记载,三角戏与戏剧祖师田公元帅有着直接的关系。田公元帅名叫雷海青,是唐朝宫延著名的乐师。通音律,善演戏,创作出很多戏种,宫廷演戏都以他为主角。唐玄宗时,安禄山造反攻入长安,在宫中大摆筵席,要他演奏庆贺,但他威武不屈,将手中的乐器砸向叛贼,最后被杀害。

③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光泽三角戏日臻完善成熟。因通常只有生旦丑或小生、花旦、青衣、花脸等三四个角色,有时加上串角七人,再加上出台戏路的走向呈三角,所以叫三角戏。又因常常是两个角色互相对话对唱,所以又称对子戏。表演大都是家中事,场地也可在家的中堂和庭院,所以又叫家庭戏。表演程式做、念、唱、打都有,对话直白是用江西方言,唱词用普通话和光泽本地方言,朴实亲切,活泼自由。音乐唱腔上以采茶调和民间小调、山歌曲调为主,有通用曲牌和单用曲牌。曲调优美动听,乡土气息浓郁。表现节奏上有紧板、快板、慢板、哭板、悲板。有的戏每段唱词的最后都重复一句。乐器中有锣、鼓、钹、笛子、唢呐、二胡等,有一套锣鼓经,过去由一人掌握,现在有多人操弄。角色中没有官,都是小人物,家中夫妻、兄弟姐姝、妯娌和小商贩、财主、员外等,讲述的都是农家的琐事,是一种地地道道的农民戏。

④今天,光泽三角戏仍在乡间广为流传,农村逢年过节、庙会、赶圩都可看到三角戏班的演出。农民们在茶余饭后津津乐道,许多人都会哼三角戏词。全县许多村子有三角戏艺人。特别是崇仁乡在县委宣传部、文化部门的支持下,着力挖掘三角戏这一传统的地方戏种。该乡的儒堂村、汉溪村、池湖村等一直都有三角戏班,都有三角戏艺人队伍。光泽的地方三角戏现已列入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申报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阅读训练】

1 本文开篇的引用文字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请简要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物质文化遗产范文第3篇

在这个星球的某个地方,我们叫它家乡

我们的祖先在那里

我们出生在那里

我们的孩子也将会出生在那里

于是,我们为它而歌唱、舞蹈

――爱尔兰《大河之舞》解说词

世界上有两千多个民族,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花园因百花而绚烂,世界因多元而精彩。不同的人不同的梦想,当千万个梦想交织在一起的时候,那就是希望、梦想、光明、欢乐、友谊、和平、平等。这就是我心中先进文化的目标。

初中政治课本讲: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相互推动,缺一不可;

几任中国领导人讲:人类需要可持续发展,资源需要循环利用;

这是中国的文化政策。

今天我们的媒体常常问:我们的未来在哪里?

罗大佑在《恋曲1990》里有歌词云:生命终究难舍蓝蓝的白云天。

这些是文化传播者应思考的问题。普通人需要生活在当下,文化工作者必须想像未来。

人民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精神家园应展现真善美。这是中国梦的一部分。

那么,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世界的眼里是什么样子?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开始中国人的文化记忆。闭上你的眼睛想,米高梅电影公司生产的《猫和老鼠》、迪士尼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美国近年来拍摄的《阿凡达》、《蝙蝠侠》、《2012》;同时还有那一阵阵韩流来袭更不用说了。不容置疑,这些作品之所以受中国人喜爱,因为他们确实拥有很优秀的元素,比如先进的思想,逼真的场面,幽默感等。转看中国,《西游记》家喻户晓,甚至部分外国人也知道了执着的唐僧、七十二变的孙悟空,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凄婉动人的《梁祝》为世界所知,孔子学院遍布世界。这些是中国留给世界的印象,是中国的软实力所在。

但比较而言,中国电影近年来一年可生产四五百部,但是真正能创造收入的却没有几部,产出投入比是如此,更不用说相关的产业链条,与核心产品相关的文化产品,书、各类印刷产品、玩具。能彻底征服观众的少之又少。

曾几何时,中国是一块文化的土地,是神秘的国度,礼仪之邦,文明古国。56个民族的家园,至2014年,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上公布的为812处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说明:中国是梦想的摇篮,中国人浪漫纯真、自由。“花木兰”2008年6月被国务院确认为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却被美国迪士尼公司拍成了动画片,深受中国儿童的喜爱;熊猫在中国人人皆知,但被美国梦工厂动画拍成《功夫熊猫》,2008年5月,影片一上映就席卷全球,在全球取得631,744,560美元的票房成绩;这一切说明中国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可是今天我们遗忘了多少?倒是韩剧一部接一部在中国上演,用那点有限的中国元素博得中国观众的无比喜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今天的中国文化人再次俯视脚下的这片热土;与此同时,雾霾、酸雨、层出不穷的灾害让中国人再次开始探讨中国智慧,《易经》、《河图》、《洛书》、《黄帝内经》,重新体会神秘而颇具预见性的中国智慧,这些值得全世界人民学习和羡慕。

在世界经过300多年的工业进程后,中国智慧再次以无言和现实有力的证据证明了中国人的哲学思想――人类发展都需要平衡。这说明中国智慧是世界先进文化中绝对重要的元素。

5000年的文明中国,有梦想的种子,但大多数没有得到儿孙的照顾,没有发芽、开花、结果与传播。为什么?

历代中国没有公办学校,知识只掌握在权贵手中,但权贵却不劳动,而知识却多半产生于劳动之中,权贵基本拿来无用,大部分的劳动人员对知识基本靠猜。曲解与闲置造成了大量的糟粕。对此,提出弃其糟粕,取其精华。新中国的文化事业曾一度繁荣,但是十年的文化革命造成物质、文化一片萧条。彼时的香港,金庸先生却在1955年至1970年间写出了十五部武侠小说,建立了自己的文化事业,这是一个人的贡献……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邓小平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命题与科教兴国战略,使中国经济大踏步跟上世界步伐;

2012年,在十报告中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013年,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4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香港知名的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邵逸夫在107岁时去世。在世期间,拍摄上千部作品,他的公司,成为一代又一代港星成才、成名的摇篮,其创造的产值达200亿港币,不仅在世界华人圈中影响深远,而且引起世界的瞩目。

以上这一切让我做为一个文化工作者而反思香港仅是弹丸之地,却依然靠着深厚的中国文化做成一番事业。身在内地的文化人有什么理由说不行?

中国智慧需要薪火传播,需要播撒五洲四海,需要繁荣强盛。也许亲爱的读者想问,凭什么?文化产业之路的坐标又在哪里?托举梦想的力量何在?

文化界拿什么来成就事业、来创新?树有根,河有源,文化的源头是丰富的民间文化,也就是我们近年来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资源是文化繁荣、文化交流的根本所在,然而今天,很多资源却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局面,新疆著名的维吾尔木卡姆、哈萨克族达斯坦面对后继无人的局面让人焦急,难过。

事实上,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者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无法得到一个专门的岗位。综合历届政府对文化的要求,中国今天的文化事业与产业应得到应有的重视。挖掘保护好源头,结合现代思想,跟上时代要求,创新工作方法、表现形式,不断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合理利用,开拓进取。树立文化工作者终身学习的观念,全面提升新一代文化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2013年9月,主席在出访中亚四国时,首次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既传承了以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古丝绸之路的精神,也顺应了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丝绸之路经济带穿越欧亚18个国家,涵盖40个国家,覆盖人口约30亿,在世界政治版图中具有重要意义。新疆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这里是四大文明的交汇之地。新疆是东西方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古代中国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和希腊文明交汇于此,是保存和展示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博物馆。周边与8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5700多公里,这里总人口2200多万,少数民族占60%,与周边国家语言相通、风俗相近、传统友谊源远流长,有着广泛的文化认同。

文化交流将会促进商贸、教育以及其它领域的交流。随着2014年6月22日,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进而确定了今天丝绸之路在文化与商贸发展中的地位。

下功夫踏踏实实的做好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与传承,加大对新疆宗教、历史的研究,将会成就新疆文化产业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合理开发新疆文化,以现代科技为基础,以先进文化做引领,坚持真善美,展现美丽新疆,绿色新疆、多彩新疆、科技新疆。

物质文化遗产范文第4篇

一、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

茂名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2006年底成立了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完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2010年出台了《茂名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申报评审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茂名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成立了非遗科,开展非物质文化行政管理工作;成立了茂名市专家委员会和市际联席会议制度,规范了项目和传承人申报体系。此外,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和相关制度。茂名市已经建立了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保护体系,非遗保护工作逐步全面、规范、细致。木偶戏、信宜镇隆飘色、八音锣鼓、小良横堂班等项目往往与年例“捆绑”在一起。在每年的年例期间,这些表演穿家走巷,是老幼耳熟能详的助兴节目。这些民风民俗已经深入人心,是群众心中认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化州合江梧村庙会和合江龙舟也类似,成为了当地人民群众的一种生活习俗。当习俗成为一个地方人民群众的精神寄托,一种生活习惯,这些习俗也就容易相互依存地代代相传。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有抢救性保护、生产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立法保护等方式。茂名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丰富,保护的方式也因具体种类的不同而不同。玉雕、传统中医药文化(化橘红中药文化)、化州拖罗饼制作技艺、信宜竹编技艺、笪桥黄瓜干制作技艺等,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的依靠企业,有的依靠个体户经营,在经营利润的支持下,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高州木刻画和缅茄雕刻利润微小,习学时间较长,市场需求较小,精通此技艺的人并不多,但是由于在省内享有一定名气,经常应邀参加省级、市级的工艺大赛,在名誉和微薄利润的支持下,也得到保护和传承。但一些传统舞蹈,在保护传承方面需要更多的关注。化州跳花棚是部级代表性项目,也屡次在表演中获得嘉奖,荣誉的光环很好地保护和传承了这一民间艺术。而其他的传统舞蹈很难产生经济效益,而且很多时候需要年轻力壮的青壮年去表演。在毫无经济利益驱动的情况下,表演纯粹成为了一种兴趣,难以持久激发年轻人表演传承的积极性。山歌民歌也存在这种状况,目前,愿意学习山歌民歌的年轻人较少,而保护传承这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的方法是后继有人。

二、茂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设想

茂名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类目繁多,各具特色,保护措施应该“因类施护”,根据不同的类目,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就茂名市目前的非遗文化的保护现状,我就非遗文化的保护提五点建议:

(一)文化部门应该多挖掘、多发现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正的非遗文化散落民间,在没有被发现之前,非遗文化只是默默无闻地存在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或者是一种民风习俗,或者是艺人赖以生存的手艺,或者是家喻户晓的表演,或者是具有地方特色传统小食的制作技艺,或者是民间传说,或者是民间故事……有发现,才有闪光,才有未来。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指出“只有社区,群体或个人才能决定什么是他们的遗产”,这句话实际上指出了人民群众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作用。一种文化要成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首先要得到当地人民群众的承认、认可、拥护。只有多下基层,多调研,多与群众沟通,多思考,精心挑选,细致辨别,才能真正掌握茂名市非遗文化的发展实况和脉络,擦亮茂名文化这张名片。

(二)完善非遗项目保护机制。各级文化部门应该完善非遗项目的档案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生在过去,活在当下的文化。非遗的根源和传承状况需要各级文化部门深入基层探索、整理、建立档案资料。在分析非遗的实际状况后,各级文化部门还应该建立科学的保护规划,有效地指导当地非遗传承和发展。

(三)社会各界应该多为非遗项目提供展示平台。一个地方的文化,是这个地方人民生活轨迹的间接体现,是地方人民群众的精神粮食。优秀文化传统是地方人民群众的荣誉。历史痕迹需要保护,非遗文化需要展示。政府部门、社团组织和社会大型活动等应该多关注非遗文化,为它们提供展示平台。特别是表演类项目,有展示平台,才有生存下去的可能。如果没有社会各界的支持,没有展示平台,单纯地靠文化部门的保护,犹如有条件的“救济”,勉强填饱肚子就不错,长高长大恐怕就是天方夜谭。

(四)非遗项目应该多参加比赛。每年相关权威部门总会举办一些部级、省级的文化比赛。茂名市的非遗项目应该踊跃参与这些比赛,通过比赛走出茂名,让外地人深入了解茂名文化。一种文化,享有了本地以外的声誉,反过来也会激发了传承人的创作激情,也就容易传承。文化部门也应该支持非遗文化项目多参加有分量的比赛。例如表演类节目,电白的人龙舞、高脚狮舞和麒麟舞,信宜的春牛舞、跳禾舞等等,跳这些舞蹈的人并不是专业舞蹈演员,他们或是农民,或是打工仔,或是做小本生意的村民。这些人练习舞蹈,需要放下生计一段时间,集中时间全心尽力地排舞,然后去参加比赛。排舞、比赛纯粹是一种喜爱,一种对地方荣誉的自豪感,一种对地方深厚的感情。在这个情况下,文化部门的鼓励也就变得很重要。

物质文化遗产范文第5篇

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贯彻鲁政办发[2005]94号文件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政办发[2006]8号)精神,认真做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经市政府同意,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对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市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市人民聪明智慧和勤劳勇敢善良的高尚品格的结晶,是*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和延续,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和利用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我市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富有灿烂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一些有价值的珍贵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许多传统技艺后继乏人,过度开发破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刻不容缓。

二、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方针和目标任务

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要认真贯彻*政办发[2006]8号文件精神,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我市珍贵的、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并得以传承和发扬。要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的工作原则,使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健康发展。

(一)认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要将普查摸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统一部署,有序进行,认真制订普查工作方案,积极组织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情况及存在问题。在普查过程中,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我市普查工作的具体安排是:从2006年6月开始,到2008年6月结束。2006年6月至2007年12月为全面普查阶段,2008年1月至6月为总结、建立档案和数据库阶段。普查工作的具体方案由市文化局制定。

(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作名录体系。按照[2005]18号文件关于“建立部级和省、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的要求,与部级、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相衔接,建立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市政府公布,并报*市政府备案。要严格按照上级制定的评审标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进行认定,使我市建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

我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将于2007年5月底前由市政府批准公布,以后每2年评审公布一批。申报评定工作由市文化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积极组织全市各类文化单位、专家学者及知名人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注重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的应用。组织力量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鉴别、分类,制订和落实保护方案。各级公共文化机构以及经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授权的有关单位,可以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并予以妥善保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流出境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也要进行保护,对已被确定为文物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相关规定执行。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专题博物馆或展示中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设在市文化馆,市文化馆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承担起来。

(四)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传承是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延续、发展的保证。对列入市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要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进行传承活动。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探索对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保护的有效途径。

(五)积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工作。合理有度地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文化价值和科技价值,使之服务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伟大实践。利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节庆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旅游文化等的内容和形式,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在对外、对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利用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弘扬民族精神,继承优良的传统美德。

三、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切实落实保障措施

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市里建立由市文化局牵头,市发改局、建设局、财政局、教育局、旅游局、民族宗教局、体育局、广电局等部门组成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大事项。同时,广泛吸呐有关学术机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强化领导,将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要结合实际,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近期和中长期规划,明确保护的范围、措施和目标,并认真付诸实施。

为了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市财政将专列资金,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同时,要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和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性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