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质女孩电影

物质女孩电影

物质女孩电影

物质女孩电影范文第1篇

一、 叙事结构的差异

与小说这种文本语言存在一定的差异,电影不仅是一种语言上的描述,更能带给观众视觉上的体验,同一事件小说只能借助文字对其进行描述,即便是一些感人的场景也只是通过优美的文字进行叙述,而电影则不同,它一方面可以借助文字去表达感情,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画面、音乐背景等对事件进行渲染,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之感。衡量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不仅应具有一定的个性与文化内涵,而且还应采取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源于原著,又高于原著的表达,从而使其成为一部独立的艺术作品。所以,电影对原著的重新建构与必要的改编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影片在原著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全新的故事框架,呈现出不同的叙事层次。按照社会现实情况所构建出的小女孩的故事是第一叙事层次,也是影片中所表现出的故事外层内容。在影片的开端部位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高楼林立的现代化都市,9岁的小女孩在母亲的严格教育下,为了考取重点院校,每天就如同机器一样重复着堆积如山的作业以及其他额外的学习计划,对于一个9岁的孩子来说,本应该享受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繁重的课业负担却代替了她整个生活。这种生活随着一位神秘邻居的出现被打破。女孩与老人成为了好朋友,这个老人也是原著小说中的飞行员,老人向女孩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在作为飞行员期间他遇到了小王子,并向女孩讲解了小王子的故事,小女孩对小王子产生了一定的好奇心,在老人病危期间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去寻找小王子,当找到小王子后发现了他的转变,小女孩机智地帮助小王子重新找回自我。最后小女孩完成了她的冒险之旅后来看望病床上的老飞行员,理解了妈妈的良苦用心,与妈妈重归于好。这一故事情节与小王子在厌倦玫瑰决定离开星球,在一系列游历后重新回到自己的星球这一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这也是影片色之处。在电影独特的蒙太奇手法中,电影主线与原著主线看似分离,实则得到了一定的交融与统一。[1]从小说中小王子与飞行员之间的关系,再到影片中小女孩与飞行员的人物关系,这种多重人物之间的叙述,小说中的世界与影片中虚拟世界相结合,使得文学作品的内涵更加深刻,更能引起关注的深思。

原著小说向观众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妙的世界,故事中的小王子在属于他自己的星球上生活着,而现代科技也能将这种场景呈现在观众面前,让观众欣赏到其他星球的别样风光。在拍摄制作中,为了将现实与童话世界呈现出强烈的比较,影片中使用了多种技术方式大大增强了画面的质感,深深地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原著中的那些奇思妙想通过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视觉上带给观众一种唯美之感,再加之背景音乐的辅助,让童话故事的真实感更加强烈,两个世界在叙事中的不断交替,通过查询的方式将小王子的故事从小女孩的视角下如实地映射出来。小王子的故事通过电影艺术得到了立体呈现,也有效地将现实世界与童话世界这两个时空界限清晰地呈现出来。

二、 主题创意的差异化

(一)主题表现

通过对《小王子》这部影片的主题分析来看,其与原著小说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影片中小女孩登上破旧的飞机,由于缺乏驾驶经验,她经过胡乱的摸索后,最终发动引擎,与小狐狸一道前往未知星球去寻找小王子,这个场面与鲁滨逊漂流记等冒险故事的场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紧接着影片就呈现给观众的是标准的好莱坞冒险叙事模式,电影的大半场景中,对小王子的画面大都运用的是定格动画,色彩较为单一,当重新回到现代都市场景中时,小女孩与怪老头一出现画面就立刻发生了变化,采取的是CG动画模式。影片的其余部分则借助CG动画告诫人们,小王子被商人主宰的物欲所影响,逐渐地将原有的童心慢慢丢掉,借口自己在工作来隐藏内心的惶恐与焦虑,这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人们的生活现状。城市的车水马龙,人们的工作压力很大,不得已而面对繁杂的工作,人在重复、无休止的工作中变得更加功利化。被异化的小王子的转变则是通过小女孩的感化来实现的,小女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打败了企图收复星星以作发电之用的商人们,这样故事的主题也发生了一定的转变,从小王子的故事逐渐转变成了小女孩的成长故事。故事到这,小女孩的成长主题也逐渐凸显出来,这也旨在告诉人们时光飞逝,应勇敢地追寻纯真与爱。因此与小说相比较,影片中对批判成人世界虚伪这一主题进行了淡化,而是将主题放在了小女孩的成长与追寻童心的过程中。

(二)创意视角

在电影场景中,导演在其中加入了一对母女的新形象,因此,故事的叙述者也不单单是飞行员“我”了,而是以小女孩的视角对故事进行阐述。当飞行员见到小女孩后,被小女孩的率真与可爱深深地吸引住了,他想与小女孩做朋友,又得知小女孩在极力寻找小王子,于是他将小王子的故事写到纸上,折成飞机飞出去,通过这样可将飞行员与小王子的故事借助小女孩的讲述呈现到观众面前,这也使得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变得更加复杂,也会让观众产生一定的质疑,能使观众对影片的情节更加关注,故事不单单只是小王子的故事,而变成了小王子与飞行员,飞行员与小女孩、小女孩与小王子的故事,这四条线大都是借助小女孩的变化呈现到观众面前,而飞行员则只在其中穿插叙述了一部分。电影创作在飞行员、小女孩与小王子之间变换视角,引发人们的深思,用全新的视觉打破原著小说的固有模式。

三、 主人公的差异化

在原著小说中,故事的主角是小王子。一名飞行员驾驶飞机降落到了沙漠中,在修理飞机部件时碰巧遇到了来自其他星球的小王子。由于机缘巧合,他们相聚在了一起,在彼此的交谈中,飞行员与小王子的感情集聚升温,他甚至以成人无法理解的一张富有想象力的简笔画来描述小王子的审美能力,但却被看成人们认为是极端的功利化。[2]但小王子却与常人的认识不同,他觉得飞行员的思想与自己的相同,他们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他也向飞行员说了他自己的游历生涯。小王子讲道,他来自于一个很遥远的星球,在那里有一朵玫瑰花与他相依相伴,但由于玫瑰的欺骗伤透了他的心,他决定逃离自己的星球。他走遍了各个星球,最终来到了地球,他驯服了一只狐狸,还与一条蛇达成了死亡协议,尽管对小王子的身世等未知,但从他清澈的明眸中可看出他的内心是纯洁的,内心仍然保留着一定的童心。

而在电影里,故事的主角则是一个小女孩。她的母亲与其他父母一样,有望女成凤的夙愿,每日给女孩制定了详细的学习任务表,甚至具体到每一分钟所应完成的任务,小女孩的一切看似已被父母安排的妥当,父母虽然给予了她较好的物质条件,但却剥夺了她的自由与兴趣,也使得她对人生缺乏思考与认识,即便长大成人,她也是在实现母亲的未完成的心愿。在影片中,当小女孩与母亲争吵的过程也是小女孩的童心被唤醒的过程。影片中怪老头的出现更是对小女孩童心唤醒的诱导剂。[3]怪老头之前是一个飞行员,在当时被认为是一个怪人,但在小女孩眼中却是自己的好朋友,他教会女孩应善待人们,守护住自己的纯真。如果没有怪老头的出现,小女孩可能会按照母亲给她规划的未来一步一步成才,但小女孩可能永远也不能真正地长大,也不会体会到人生的真谛。

四、 细节差异

原著小说与电影作品中对《小王子》故事的描述,除了在主题以及主角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故事的一些细节中也作了一定的改动。比如原著小说中,小王子在旅途中见到了国王、点灯人、商人等形形的人群,他们与小王子的对话也能直观地反映出不同人群价值观的差异,小王子不急不躁,用机智地话语去揭穿人性的丑陋。导演自身的讽刺意图也十分明确,从中也说明了成人世界中的贪婪与自私。而在电影版中,来自于不同世界的两个人小王子与小女孩,他们之间看似无交集,却有着一定的联系,通过小女孩的视角,将真实与虚幻的冒险经历呈现在观众面前,将原著中一些隐秘的内涵通过画面淋漓极致地表现出来。

结语

综上所述,《小王子》这部影片虽然对原著小说中的很多内容进行了改变,但影片中所表现出的对童心以及对待美好事物的向往等情感依然会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原著小说中对于同一事物的认知曾有这样的解释,星星这一物体对于不同的人其所代表的含义不同,比如旅行的人会将其认为是指路的向导,对学者来说是探讨的学问,星星对于每个人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然而有的人对此却不认同,他们则认为这些话是对现实生活的讽刺,是一种逃避现实、懦弱的表现。《小王子》绝不只是保守主义的代名词,它是对现实生活中丑恶行为的抨击,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热爱生命、有梦想的人群的赞美。

参考文献:

[1]李晓虹.翻译与电影改编的方法比较[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5):50-54.

物质女孩电影范文第2篇

关键词:儿童广告;不良影响;禁止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9-0125-02

引言

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中随处可见儿童的身影,97.8%(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11年统计公报)的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更是将数量庞大的儿童暴露在儿童电视广告面前。根据霍夫兰等人在《传播与劝服》(1953 年)、《个性与劝服可能性》(1959 年)等著作中所下的结论:“想象力丰富,对周围事情比较敏感的人,较容易被人劝服、接受影响”,而这正是儿童的特点。电视上出现的五花八门的广告,对没有分辨力的儿童来说,是毫无抵抗能力的。

我国《广告审查标准》第37条规定:“儿童广告是指儿童使用的产品或有儿童参加演示内容的广告。”本文所研究的儿童电视广告是指以电视媒体为载体,其产品以儿童为消费对象的广告。此类儿童电视广告会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影响?儿童又是如何被电视广告所影响?应该如何避免儿童免受不良广告的侵害?这将是本文接下来将要探讨的方向。

一、儿童与电视广告

施拉姆的《儿童生活里的电视》认为:儿童对于电视节目绝对不是被动的,而是主动地选择他们想要观看的电视节目。但是他同时也认为:正是由于儿童自身的这种特点,儿童的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

儿童的可塑性很强,对外界环境充满好奇心,在自身没有分析、思考能力的情况下,收看儿童电视广告所播放的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生理、语言动作、行为、意识等的发展。比如睡眠失调、易患自闭症、肥胖、注意力不集中等。

儿童电视广告对儿童的思想意识形成和道德发展具有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误导儿童过度追求物质。孩童时期都会经历挫折或者失落沮丧。有些电视广告中利用产品引诱儿童逃避现实进入一个虚幻的幸福世界。好像吃了某某食品就可以成为大力神,再也不会受到欺负。用物质来代替精神,培养一个脱离世界的物质儿童。

(2)误导儿童产生不正确的优越感或自卑感。多出现于儿童食品和穿着类的电视广告中,演绎的是伙伴之间为了吃穿的竞赛、较劲、攀比,使得儿童偏离应有的努力方向。

(3)误导儿童对某些产品过度依赖。比如某点读机广告中,小女孩对着镜头骄傲地说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容易让儿童产生依赖心理,认为学习好坏与否是由学习机决定的,忽略了自身的能动性。

(4)误导儿童心理早熟。比如某QQ糖广告中,小男孩看到小女孩吃糖而流口水,不停说“Come on baby”来引诱小女孩给他糖吃,行为完全趋于成人化,失去了儿童应有的童真。

二、广告中的儿童形象的符号意义

在消费主义盛行的社会大背景下,广告中推销的商品不仅具有使用价值,更是具有意义的消费主义符号。美国广告学者朱迪斯·威廉姆斯在《解码广告:意识形态与广告中的意义》中,不无忧虑地指出:在广告中,产品本身成了符号,不仅“可以成为一种‘所指’,同时也可以成为‘能指’”,即广告不仅在向我们推销产品,“实际上也是在向我们推销某种意义结构,推销某种意识形态”。

下面以不同类型的儿童广告为例,分析儿童广告中所构建的儿童形象的符号意义。

案例一:江中牌健胃消食片儿童装蒋雯丽篇

蒋雯丽以妈妈的身份对小女孩厉声说:“你吃不吃?”

小女孩抬头挑衅地看着妈妈,使劲摇头。

妈妈开始计数:“1…2…”

妈妈计数的同时,小女孩反而把碗推到妈妈面前。

在妈妈和女儿对峙的时候,画外音“孩子不吃饭,用儿童装江中牌健胃消食片”的声音响起。

妈妈脸上出现了笑容,拿着药品说:“饭前嚼一嚼。”

画外音:“孩子胃口好,消化好。”响起时,母女俩一起满面笑容地拍着肚子。

孩子的眼睛跟成人看到的是不一样东西,他们并非按照成人世界的陈规和成见给广告内容解码。在广告剧情中,妈妈没有对女儿“推碗”这个挑衅行为做出任何批评性的举动。儿童具备的直接生活经验少,与媒介信息的距离远,对媒介的依赖性强,传媒提供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他们的影响也就越大。这对于电视机前的儿童来说,会不自觉地模仿这个小女孩的行为,因为既然是电视上天天播放的,对缺乏辨别能力的儿童来说,这就是正确的,就会在吃饭的时候也这么做,推掉碗不吃饭,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

面对广告,儿童常处于特别的危险之中,因为儿童的价值观正处于未成熟阶段,他们在认识广告的劝服意图方面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因而明显是无能为力,而且儿童缺乏“理性评估商业信息所必需的思想上和经验上的成熟”(罗杰·迪金森、拉马斯瓦米·哈里德拉纳斯、奥尔加·林耐编《受众研究读本》),因此面对广告时就显得特别脆弱,广告中的人物形象、思想、情感、行为准则植根于孩子的头脑中。这则电视广告中,推出的产品是健胃消食片儿童装,其面向的直接“key man”是儿童和青少年,间接消费者是父母,希望父母能在孩子不吃饭时选择购买江中牌健胃消食片。但最终的效果,是引发了儿童对广告中小女孩行为的模仿,与最初的目的南辕北辙。

案例二:旺仔牛奶广告广播篇

小学的课间时间,同学们正在玩耍。

这时广播里传来“三年级六班李子明同学,你妈妈拿了两罐旺仔牛奶要给你”的声音。

小男孩顿时得意地仰起头来,周围同学用充满艳羡的目光看着他,一个女同学说:“哇,你妈妈好爱你啊!”

物质女孩电影范文第3篇

一切过去的都太久了,但似乎又从未过去。去年格斯・范・桑特导演的《最后一日》,还是以Cobain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作为模本。但这部电影有些过于写实,而且展现的是他生命中最萎靡、最颓废的时光,在看完电影后,难免让所有喜爱他的歌迷心中悲戚。

而以Cobain的巅峰生活为原型的电影也即将登上大屏幕,在13年后的今天,我们又可以重新领略到Kurt Cobain的精彩生活和Grunge的辉煌岁月。

当Cobain的狂野寡妇Courtney Love还在为这部传记电影打无畏的官司,麻烦缠身的时候,外界已经开始传言谁能成为这部电影的男女主角。毕竟能够胜任一个在死后13年还争议不断,堪称偶像和英雄的人物的角色,是难之又难。我们提供了一些可能的人选名单,你也可以来投一票,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一切不是为了娱乐,只是希望更多的人能记得他,他真的是一个值得尊敬和怀念的人。

1:Ewan Mcgregor

作为多部杰出艺术电影的男主角,Ewan可以说是最有气质的人选。所以No.1的男主角一定是他。只不过这些年来,Ewan尝试突破走商业路线,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发福,不一定还能演出Cobain年轻时的意气风发的感觉。不过,《红磨坊》中的放歌,《丝绒金矿》中的魅惑,都让他拥有最强的竞争力。

2:Lindsay Lohan

凭借86年出生的年龄,18岁就因为电影《Mean Girls》(贱女孩)成功上位的美国偶像女歌手Lindsay Lohan,似乎比Courtney Love更有良好的运气加形象。而且她的声线偏摇滚路线,如果让她在电影中放歌,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她的经济人恐怕不会让她再尝试扮演这个最后的“贱女孩”。

3:Justin Timberlake

凭借在电影《Alpha Dog》(阿尔法狗)和《Black Snake Moan》(黑蛇)中的硬朗形象,我们开始相信,这个家伙并不是一个只会唱扭屁股歌的小孩子。而且在开始学习吉他,为了可以在下一次的演出上露一手。不过,我们还是很怀疑一个小孩乐队的主唱是否可以出演Cobain这一复杂的角色。

4:Kate Winslet

这个女孩似乎已经在电影中尝试过了很多类型的角色――船只失事、失身、精神病院的护士等等,现在还可以多加一个“深度毒瘾患者”的角色进入自己的履历薄。并且,她的歌声和布置出的简・奥斯丁风格的客厅,甚至都能让她够得上“世界小姐”的要求了。

5:Ashton Kutcher

这个平民出身的小伙子必须要再对所有人都施用一次“蝴蝶效应”才能获得这个角色。只是他那兄弟会般的阳光笑容却是与Cobain的气质格格不入。

6:Tara Reid

没有人会比她更能忍气吞声了,对于痛苦带给我们的压力,她负担的已经太多,如果这次能够成功扮演这一角色,将成为她的处女作。她的生活经历和Courtney Love有颇多相似。

7:Jared Leto

他的专辑《30 Seconds to Mars》中有多首旁行帮热门歌曲,这让我们相信他很会让孩子们摇滚起来。同时,他有演奏时痛苦弯曲的身体与Cobain很相似。他的信心来源于他的骄傲,所以如果由他来演绎自卑、谦逊的Cobain,所花费的时间可能大大的超出我们的预料。

8:Drew Barrymore

如果由她来扮演Love的话,恐怕得让她种上假皮肤,以获得Love那种布满皱纹、松弛、粗糙的皮肤。不过,同样做过摇滚乐手的女朋友,和曾经是Love的好朋友的经历,也许会让她扮演起Love来,会比较轻松而真实。

9:Mark Wahlberg

他已经在《摇滚明星》这一电影中尝试过了所有做摇滚明星应该做的事,如果这部传记片还能为他带来一次奥斯卡的认可的话,那就是这个“死人”了。不过,如果让他站在麦克风后的话,恐怕能演绎的就是费玉清式的歌曲了。

10:OIsen Twins

等待恢复的名誉!憔悴的面容!皱皱巴巴的服装!名声带来的压力,这对姐妹了解一切Courtney Love的痛楚。她们也会轻易的改变剧组的感觉,变成放荡的Michelle Tanner的Style。如果这部电影聘请了这两位神仙姐妹的话,她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剧组破产。

11:Dave Grohl

在这个世界上,谁也没有比Foo Fighters的主唱更了解Cobain的了,但是,如果说他愿意出演这一角色的话,还不如说CourtneyLove比较有才气――荒谬程度相差甚多。看着他那正直的脸,就决不可能出演。

12:Winona Ryder

反感外界对这个女孩的评价,骨肉皮又如何,盗窃罪又如何,反复无常又如何,她在自我的世界里走不出来,她是一个反叛个性的演员,她不同于好莱坞其他貌似光鲜的女星,她始终以自己的节奏来面对荣誉,面对议论。也许,我们都误会她了,她只是一个心理有些问题的小女孩,也许是因为和德普的分手让她走不出来,无论如何,她也许在某些方面与Courtney Love有相通之处。

13:Haley Joel Osment

这个曾经在《第六感》、《阿甘正传》中扮演金发男孩的家伙,已经长大成人,并且拿到了自己的毕业证。如何才能在好莱坞这个黑洞里寻找到自己的生存路径,也许是扮演一个锋利的人物以颠覆他乖孩子好欺负的形象的时候了。也许同样该让《小鬼当家》中的那个小男孩Macaulay Culkin扮演一个“派对怪兽”了,金发的孩子们,别介意,这些都只是玩笑!

14:Hilary Duff

又是一个87年出生的小女孩,不过她正在与一个乐队的乐手约会,而据说这个乐手正在为海洛因而疯狂。也许单凭这一点还不能有什么说服力让她来扮演这一角色。而且想到她的青春纯净的形象,我们都觉得选她入围是可笑的事情。不过,她唱歌还不错。

15:Leo Dicaprio

他在之前不是一直在走传记片路线么,不过,似乎他在所有的传记片里都衣衫不整,颓废不堪。今年的奥斯卡因为导演获奖而将他晾在一边,着实有太多人为他抱不平。他的气质虽然也很文艺,但是与Cobain还是出入较大,他还是要显得高贵和绅士的多,不过,我们一直觉得,他会显得更加迷人一点,假如他把自己弄干净一点的话。

16:Helen Mirren

我们会疯了的――如果看到奥斯卡影后出现在早年那些破烂的地下俱乐部里狂欢――但也许正是如此,我们才又如此的期待。而且,她永远都比Courtney Love显得年轻,年龄并不是问题。

17:Heath Ledger

假如让他来翻唱“Can't Take My Eyes Off You”,那将是你告诉我的最糟糕的事了。他只能唱一些摇滚歌曲,不过他是摇滚乐的歌迷,同时正在同布鲁斯箱琴演奏家Ben Harper一起,组建一个新的厂牌来发行唱片。也许他根本就不喜欢Courtnay Love这种类型的女人。

18:BRANGELINA

Cobain和Courtney Love的故事远远精彩于史密斯夫妇。也许对于他们捐助的儿童基金会来说,他们再一次扮演不靠谱的夫妻会让他们觉得这两人是神经紊乱了,而且他们现在只专心于自己领养的孩子,再次一同出演影片的机会可能性非常低。

物质女孩电影范文第4篇

也就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也曾经看过小说《爱情的位置》、《爱,是不能忘记的》、电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小街》、《庐山恋》、《山道弯弯》、《李双双》、《牧马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甜蜜的事业》、《嫁不出去的姑娘》等等,对于经历过的人们,对于这些闯的作品,是那样的眼前一亮,是那样的激动人心。如果用久旱逢甘雨来形容,一点也不况外。尽管那个时候我的年龄还小,但少年懵懂的我,也还是对男女爱情产生了不小的冲动与期待。现在我明白,我的早熟确实与那个时期的思想解放有着直接的关系。

去年,电影《山楂树》着实火了一把。我看后,觉得一般,最大的问题是不真实。因为我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我们向往浪漫的爱情,但我们不可能在一个池塘里游泳,也不可能让姑娘坐在自行车前梁上招摇过市。我们看到的爱情,通常是男的在前面走,女的在后面五六米装做没事人似的跟着,至于像今天的年轻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就敢拥抱接吻,是无论如何不敢想象的。我清晰的记得,我们80年代上中学,甚至是此前上小学,男生和女生的座位往往是隔开的,少则一拳,多则可以摆一块方砖。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男女关系。前几年,我们中学同学聚会,晚上到歌厅娱乐时,有五六对同学跳舞时搂得非常紧。有个男同学竟然哭着对我这个当年的老班长说,真的感谢你,如果不是你组织了这次同学聚会,我恐怕一辈子都不敢跟我的同桌说话。今天,我终于大胆的告诉她,我其实从小就喜欢她,这种感觉在心里埋藏了30多年。

因此,当我看到电视台的“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爱情连连看”和“选择”等相亲节目时,我是那样的乐此不彼,那样的开心大笑。我爱人对此常常不解,她说你挺大的人,孩子都十几岁了,还对相亲的节目这么有兴趣。我说是啊,我真想再回到年轻的时候,也大大方方、从从容容、乐乐呵呵、美美滋滋上电视相一回亲,你看看,一个男士可以面对24名或30名美女,即使牵手不成,过过眼瘾也是满爽的。女儿听到,说老爸你也太花心了。就凭你这老脸,没一个女孩喜欢你。我一听,装做很生气的样子,告诉女儿:你还别这么说,我要是真去了,说不定有个别女孩会激动得泪流满面的。女儿也不示弱:您别臭美了,人家女孩激动的哭,是坐在宝马车里,而咱家的车不过是七八万的比亚迪!

女儿的话对我触动很大,想不到她对“非诚勿扰”也是关心的。我真想告诉她,虽然我不欣赏《山楂树》的虚假,可我对后来的骑自行车谈恋爱还是充满留恋的。可我又不好对女儿说,我的初恋就发生在自行车上。那年,我和一个女孩一起看了电影《妈妈再爱我一回》。电影结束时,已接近晚上10点,我对女孩说,你们家那边公交车已经没了,我骑自行车送你回家吧。女孩说,那要很远的。我说我不送你,那你怎么回。女孩说我住我亲戚家。我说还是不麻烦人家,我给你送回家,正好路上聊聊天。女孩犹豫了一下,说,那好吧。我当时心里窃喜,我明白,这深更半夜的,一个女孩敢跟你走,一定是喜欢你,信任你,这事有谱儿了。果然,走到半路,女孩双手紧紧搂住我的腰,脸自然的贴在我的后背上,我感觉浑身上下像过电一样,脚下无形增添了很多力气。等到了她家门口,当我要离开时,女孩猛然转过身扑进我的怀里,我们疯狂的亲吻起来。等我骑上自行车离开她家,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时,我一点也不觉得可怕。相反,看着那些黑乎乎的水稻,我竟然感觉到眼前是一片一片的金黄。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爱情的力量吧。我想。

对于45岁以上的人来说,今天年轻人的爱情不管多么直接,多么拥有豪宅豪车,我相信,我们大都不会动心。过去的人生观、世界观,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革命的爱情观。譬如,我就欣赏保尔与丽达的爱情,尽管他们最终没有能走到一起。我也欣赏《刑场上的婚礼》中周文雍与陈铁军的爱情。说白了,人的一生能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并非易事,如果能为彼此共同拥有的革命理想去奋斗去牺牲就更不易。我知道,对于今天的十几岁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跟他们谈革命的理想与爱情,实在是一种奢望。但我也知道,一个人或者两个人,如果只把爱情放在具体的物质追求上,这样的爱情是被怀疑的。

物质女孩电影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麻么妹 年孩 沈红 人生遭遇 方法

正如李陀在《〈三峡好人〉:故里、变迁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中所说的:“中国的现实太复杂了,我们大概没有任何人能把它解释清楚,强做解释,不如把这种复杂性保留在故事里,保留在人物形象和镜头语法里。《三峡好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一方面,这部影片的故事和任务都很单纯,另一方面,这单纯里有待观众解释的东西非常丰富。”笔者认为当前女性的命运及思考是影片所要反映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正视当前社会中女性面临的这些问题,并呼吁整个社会齐心协力来解决该问题,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与进步。

影片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其中男性人物主要有韩三明、小马哥、老房东、被迫下岗外出打工失去右臂的中年男人、麻老大、船老大、摩的师傅、干拆迁活的农民工等;女性人物主要有麻么妹、麻么妹女儿、问沈红要不要保姆的小女孩、沈红等。如果说男性人物形象的塑造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当下人们生活之艰辛,那么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则更多的是促使我们去思考——当今女性的出路在何方?本文试从麻么妹、年孩、沈红的人生遭遇及解决女性自由、幸福、美满婚姻的问题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证。

一、女性的人生遭遇

1.麻么妹

从影片我们可以得知,麻么妹年幼时被人贩子拐卖至山西,韩三明花了三千块钱把她买下为妻,但不久后就被公安机关解救回四川奉节,至此,麻么妹的命运并没有得到好转,回到家后,她被哥哥麻老大以三万元抵押给船老大——一个老头,她与船老大根本毫无爱情可谈,用她自己的话说,跟船老大跑船,只是讨碗饭吃而已。直到三明十六年后前来寻找他的时候,她才意识到,当时她跟三明还是比较幸福的,尽管是强扭的瓜,但三明及婆婆都很心疼她,用三明的话来说:“我对你那么好,你还要跑。”“都出月子了,俺娘还不让你干活。”

从麻么妹的人生遭际,可以推测出,她出生于贫困的家庭,年幼就辍学了,自小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小小年纪就已经步入社会,没有为人处事的基本经验,很容易上当受骗,她后来被人贩子拐卖给韩三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至此,被人贩子拐卖可以说是她的年幼无知所导致的。但是被公安机关解救回去之后,她沦为船老大的老婆,则是她自我意识的严重缺失,如果她从内心里有着对自己幸福的追求,她怎么会服从哥哥的意愿——去给哥哥当抵债的物品,怎么会和一个老头虚度自己的青春年华,怎么会断送自己的幸福?

总之,麻么妹的命运可以说是家庭的贫困导致她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不能正确分辨好人和坏人,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幸福观,而是和她的父辈一样,默默地过着有饭吃的日子。

2.年孩

看完影片之后,三明的女儿及问沈红要不要保姆的女孩的命运,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她们的命运会如何呢?两个本应该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的女孩,却为了自己的生计要么去更远的南方打工要么到处找事做,在当前这个复杂的社会中,谁能保证她们不会像麻么妹当年一样被人拐卖呢?即使不被人拐卖,她们由于文化知识水平低,她们在外找到的活路,肯定是非常的辛苦。当然,与麻么妹相比,她们有了进步,那就是她们意识到要自己养活自己,自食其力。尽管生活艰辛,但经济上的独立,能为她们今后的婚姻生活打下物质基础,也就是说她们今后寻找自己的爱情时,决不会像麻么妹一样,服从哥哥的意思,跟着船老大跑船来混口饭吃,找个对象就是为从对象那混口饭吃。

3.沈红

影片中的沈红是一位有知识有文化的女性,且有着体面的工作及固定的经济收入。与麻么妹相比,她的境遇要稍好些,她不需要以讨碗饭吃作为自己婚姻的前提。她没有强扭式的婚姻和讨碗饭吃式的婚姻,她有着当前盛行的自由恋爱式的婚姻。但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她的婚姻经不起考验。她与丈夫郭斌已经两年没有联系了,丈夫现在的电话号码已是8位数字的,但她手机里边存的丈夫的手机号还是7位数字的,可见郭斌对她的冷落,用和丈夫朋友东明的话来说:“他打电话回来只要知道我还活着,他就放心了。”可见,丈夫对她毫不关心。面对丈夫的冷落,她自己主动寻找丈夫以对这种名存实亡的婚姻作一了结,在几经曲折后找到丈夫后,她内心已清楚的知道,丈夫已经不是以前能和自己相濡以沫的丈夫,面对丈夫和自己逢场作戏式的跳舞,她说:“我已经有意中人了。”她主动提出离婚,因为她深知在这场婚姻中,与郭斌——现代的陈世美——厮守一辈子,不值得,她应拥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影片最后,沈红选择与郭斌离婚了,乘船去上海。作为观众,我们大家都十分欣赏沈红的抉择,认为她维护了自己的自尊,并有着积极向上的寻求自己的新生活的美好愿望,但恐怕没有更多的观众去思考,沈红在未来的爱情道路上会一帆风顺吗?从影片中高空走钢丝人身上我们可以预测到沈红在未来的婚姻道路上布满荆棘。

二、路在何方——解决女性自由、幸福、美满婚姻问题的感想

影片中不管是麻么妹的强扭式的婚姻、讨口饭吃式的婚姻,还是沈红的自由恋爱的现代婚姻,还是小女孩未来的婚姻,都使笔者陷入沉思之中,女性要怎样才能拥有自由、幸福、美满的婚姻呢?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有以下工作必须做好:

首先,呼吁家长尤其是农村家长的男女平等思想,送女孩上学,而非把女孩看成是打工挣钱的工具。像影片中的麻么妹如果能上学,多学文化知识,受到好的教育,就不至于被拐卖,同时,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会使人有着更高的人生追求,而不是人生在世就是混口饭吃。麻么妹的女儿及问沈红要不要保姆的女孩能接受更多的教育,那么即使是外出务工,她们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工作条件也许会好很多。

其次,对困难家庭小孩上学,实施学费减免制度和生活费支持政策,尽量让女孩们都能享受良好的教育,从而提升她们自身的素质,进而为她们将来幸福婚姻打下丰厚的经济经济基础,以致于不会再有像麻么妹那样的婚姻,跟着船老大,为了讨口饭吃。

再次,加大法律制度对婚外情的惩罚力度。沈红和郭斌的婚姻中,沈红可谓老实本分、勤俭持家(从她走到哪都带着矿泉水可以看出)、在家独守空房,而郭斌在外则过着潇洒甜蜜的生活。我认为政府法律制度没有对该类情况做出严厉的惩罚措施是其中的原因之一,从而导致郭斌及类似郭斌的人肆无忌惮、逍遥法外。

以上仅是个人的一点浅见,些许不足与偏颇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Jason MacGrath著,聂伟译,《我对贾樟柯电影的一些看法》,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2]李北方,《作为静物的三峡》,南风窗,2007年第1期。

[2]李陀,《〈三峡好人〉:故里、变迁与贾樟柯的现实主义》,读书,2007年第2期。

[3]王琴琳,《含蓄的文化 沉重的生活——简评〈三峡好人〉》,电影文学,2007年第15期。

[4]资明霞,《尊重每一个普通的生命——简论〈三峡好人〉的文化意蕴》,电影文学,2007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