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幼儿园数学教学

幼儿园数学教学

幼儿园数学教学

幼儿园数学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整合

幼儿的认知、体能、语言表达、社会技巧等能力的发展都是渐进的,经过学习而不断积累、发展、成型,因此,幼儿教育是一个系统过程,在教学中必须循序渐进,长期坚持,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以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因此,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我,一直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数学活动中,怎样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怎样把数学教学融入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中呢?

一、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

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教师只有不断的在教学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新行式的发展和变化。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无止静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被时代所淘汰;只有不断创新和不断进取,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只有从传统的“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过分强调了老师的作用”的教育圈子中跳出来,才能体现新的“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的教育观,使幼儿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实现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如:多翻阅报刊杂志、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多到兄弟园参观学习、多利用网络信息和外地相互交流科研成果等等……

二、教师必须要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育方法显然不能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如:教幼儿学习三者以上的测量或比较时,用笔测量瓶子和杯子的高度,从杯子比笔矮,瓶子比笔高,就能知道瓶子比杯子高等等。

三、教师应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

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的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从而又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数学教学应以幼儿园各科教学相互整合

《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闭门造车,把数学教学渗透到幼儿园各科教学中去,使幼儿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幼儿的艺术兴趣,也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如:在“神奇的10元”教学中,老师首先和幼儿一起在美工区制作各式糖果,并标上价钱,然后,在教室的另一角布置成糖果店,最后,展示1、5、10元硬币,让幼儿分辨他们的不同并介绍之间的关系。给每个幼儿10元,活动结束时,请幼儿说说买了什么糖果?花了多少钱?剩下多少钱?帮幼儿把买糖果的货币组合记录在白板上。

五、数学教学应以游戏为主

幼儿园数学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幼儿;数学;教学

长期以来,幼儿数学教育存在重知识的学习、计算技能的训练,而轻思维方法的培养、思维结构的发展,这种倾向非常严重。教师总是想通过演示、讲解、总结,让孩子记住某个知识、某个规律、某个方法,让孩子一开始接触数学就学会死记硬背,导致幼儿获得的知识是孤立的、片面的、僵化的。既培养不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能让幼儿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因此,如何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是摆在我们幼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源于生活的数学教育

1.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信息

我们的周围,每样物品都以它一定的形状、大小、数量和方位存在着,只要做个有心人,就能在生活中找到无处不在、无所不有的数学素材。如玩具的类别、大小、形状、空间位置;还有餐具数量的多少、大小匹配;包括在园区内的绿化设施,树木的高矮、粗细、排列规律……这些皆可作为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素材。吃饭时可以通过观察碗筷、盘子的形状,迁移几何图形的认识;收集玩具时引导幼儿在归类摆放中初步感知集合、分类知识;走楼梯时,数一数有多少台阶、观察栏杆的颜色交替以感知有规律的排序等。

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现象向幼儿渗透数学教学内容,能使幼儿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是那么地自然、轻松和有趣;利用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素材,引导幼儿在有意无意间以各种感觉通道感受来自生活的多种数学信息,可以消除幼儿对数学的陌生感,唤起幼儿亲近数学的情感,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为幼儿学数学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奠定数学学习的扎实基础。

2.巧妙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材料

(1)原始的现成的生活材料:如废弃的各种饮料罐、盒子、扑克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碗、筷、小勺等,都可用来引导幼儿探索不同的玩法。如根据扑克牌的花样、数字大小进行排序、接龙、比大小、加减运算游戏;利用瓶瓶罐罐进行叠高、认识形体、辨别大小、比高低活动;运用生活中的种子、豆类进行分类、间隔排序练习。在这种生活化材料的操作摆弄中,幼儿摆脱了正规数学活动中的任务压力,获得了一种更自然的无拘束的心境,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欲望,得到了无限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习得了数学验。

(2)原始材料加工而成的教学具:幼儿的周围就有很多现成的材料,可以轻而易举地化为幼儿自然学习数学的教玩具。如收集生活中大小不同的有盖塑料瓶子若干,在瓶身上贴上点卡,再准备一些装饰物,就可以让幼儿玩点子与数量匹配、按瓶上的数量把相应数量的装饰物串在瓶子上的游戏。由于选取的这些材料是贴近幼儿生活的,对幼儿的学习来说就格外生动而有意义;在这里幼儿尽其所能地发去展、去创造、去完善,他们的自主操作、主动活动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

3.大胆实践生活化的情景教学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过程中,我们以模拟的方式再现生活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其中,让幼儿在假想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得幼儿学习起来更感轻松、自然和真实。

在中班“学习顺数、倒数”的活动中,我们通过让幼儿在建构区玩“搭建楼梯”的操作活动,让其感知楼梯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的变化规律;还可以通过我们材料包里“小朋友上楼梯”的情节,让幼儿在操作摆弄中动手动口,达到手口一致地顺数、倒数;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时的数序规律。由于活动内容来自生活,活动情节丰富有趣,激起了幼儿参与活动的极大兴趣,满足了幼儿自我探索的愿望,体现了个性化的魅力,实现了幼儿快乐学习的理想。

二、结合幼儿感兴趣的特例设计数学游戏

小班幼儿由于年龄较小,不能保持长久的注意力,对于枯燥的数学更是爱不起来,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一次,组织幼儿看魔术表演,我发现在整个过程中小朋友都能高度集中注意力,有滋有味地观看。这说明,小班幼儿不是不能相对时间长一点地集中注意力,而是视内容和形式而定,能吸引幼儿的内容和形式就能让幼儿保持长时间的注意。所以,掌握了方法也是可以设计出新颖的活动来,受这一生活特例的启发,在帮助幼儿进行数学知识复习时,我就采用了“变魔术”的方法,比如:将大小物体排排队时进行复习,我故意用夸张的动作将各种图片藏到背后,嘴里说“一、二、三,变、变、变!”小朋友都睁大眼睛静观到底变出什么来,注意力高度集中,练习效果也就更好。

三、在数学内容的安排上要注意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

幼儿园数学教学范文第3篇

教学;科学教学;语言教

学;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

05—0056—0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各科教学应相互融入一体,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既是活动的引导者,又是活动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激发幼儿学习的情趣。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不能闭门造车,应将数学教学渗透到其他各科活动中去,既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数学的能力,又激发幼儿其他方面的潜力。

一、数学教学要注重与科学教学活动的整合

幼儿学习数学与学习科学的特点较为一致,都有需要与客观事物真实地接触、需要不断地动手操作探索、需要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及其关系的需求。数学源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充满数学。幼儿通过操作、观察、探索、思考、认识事物、理解事物之间的科学活动,都会接触到数,感知到数及数量之间的关系,都需要用数来更清楚地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光与影子”的科学活动中,幼儿通过找影子、画影子、量影子、比影子的活动,不仅探索了光与影子的关系,而且也学习了测量,学会了比较长短,并学会了运用测量比较的结果解析关系、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这二者有机地融合,体现了数学活动与科学活动整合的教育价值:幼儿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数学的有趣和有用,而且还感知体验到了光与影子的关系,并获得了情感态度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二、数学教学要注重与语言教学活动的整合

儿歌、古诗、故事和图画书最能引起幼儿学习的共鸣,而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就有许多内容与数学有关,其中蕴涵着很多的数学概念,这是教师将数学教学与语言教学整合起来的有效途径,可以挖掘和利用。

为了丰富数学活动的形式,引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可收集整理有关数学的故事、儿歌、游戏等,以供幼儿在生活或活动的过渡环节欣赏使用。例如,在比较同一物体大小的数学活动中,教师可运用故事《三只羊》,本故事讲述的是大羊、中羊和小羊怎样对付大灰狼的。幼儿可以通过欣赏形象、逼真的故事清楚地感知到同一物体的大、中、小概念。又如幼儿可通过欣赏数学儿歌《数字歌》《拍手歌》来学习唱数和点数,用手比划出大小、左右、高矮、薄厚的关系等。还有,如在“认识时钟”的活动中,为让幼儿感知分针与时针的关系,教师可把故事《龟兔赛跑》引入进来,可把时针和分针分别赋予角色,让分针扮演小兔、时针扮演乌龟,让幼儿观察并理解哪一个跑得快、哪一个跑得慢,这样,幼儿不仅从中感知了时针与分针的关系,而且还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数学教学要注重与体育教学活动的整合

幼儿是比较好奇的,很喜欢通过自己的摸索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更喜欢运动。因此,注重将数学教学与体育游戏结合起来,让幼儿在运动中感知数学,收效也很明显。

一是教师可把现有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后与数学教学相整合。许多现成的体育游戏注重的是对幼儿基本动作技能的训练,因其简单有趣而深受幼儿的喜爱。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对现成的体育游戏进行改编,将数学练习融入其中。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体育游戏,教师可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拍一下”、“拍许多下”的要求,让幼儿加深对“1”和“许多”的理解。又如,在“网小鱼”的游戏里学习里、外以及10以内的点数;在“跳房子”的游戏里认读10以内的数、学习相邻的数等等。改编后的体育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幼儿园数学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数学专业教师;自适应教学;榜样教学;感性引发兴趣;律动

一、幼儿数学教育需要改革的必要性和趋向

1.当前幼儿数学教育的现状

目前,在我们的幼儿园里,存在着数学教学方法和形式简单、教材水平良莠不齐、教学活动目标单一乏味、忽视幼儿的心理思维特点等一系列问题。而一直提倡的新课改、杜绝小学化等问题执行困难,不是我们的幼儿园数学知识教学内容的深度不够,而是不成系统,缺乏系统、统一、规范的推荐教材。

2.当下的幼儿园数学教学的现状

我们的园长似乎要求她所有的老师吹拉弹唱无所不精,书画诗文,无所不通。数学教得好,语文水平高,英语发音准,身体柔性好……一些幼儿园一个班配两个老师,更有甚者一些不规范的幼儿园一个班只配一个老师,不仅数学,要求五项什么都教,其教学效果并不好!幼儿园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能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用幼儿容易理解的、形象的数学语言来表达。

3.家长对幼儿园数学教育的认识

目前,大多数家长看到别的孩子提前到四五岁就能计算一千甚者到万的计算等,似乎让我们觉得,所有的孩子的潜力都很大,只要教得会,何必再等?可是,可持续性呢?提前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违背了孩子的发展规律,不仅不能发挥各个孩子的优势,反而牺牲了孩子个性多方面发展的机会,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有些知识和技能在孩子以后成熟到一定的程度再给予是轻而易举的事,刻意加速发展是没有潜力的。

二、幼儿数学教育的一些新思路

1.培养幼儿园数学专业教师

我们的幼儿园老师就可以教有所长,教有所精,相对于零散、随机的活动而言,专业化的数学老师是有优势的,只有老师做到心中有序,明确哪些是幼儿必备的经验,并在每个具体的主题活动中灵活地把它们转化为适当的教育目标。可以说,幼儿教师的发展问题,就是幼儿教育最根本的问题,幼儿数学教师的发展问题,就是我们当前解决幼儿教育问题的根本。

在幼儿园里,我们培养的幼儿园数学老师要学会使用“数学语言”和孩子交流。数学家笛卡儿曾说过:“一切问题都可以转化为数学问题。”当幼儿园的数学老师上数学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自己也进入了数学王国,学会用数学语言和孩子沟通来教学,分类、排序、比较、计量、平面图形、空间方位……

2.自适应教学

由于幼儿园班内人数不是很多,老师比较容易掌握各个孩子的情况,根据这个事实,我们可以按照各个幼儿的基础和兴趣来确定该幼儿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能力,巧妙地把数学思维训练的元素融入幼儿园的生活和活动中。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帮助孩子们巩固重要的数学概念、加强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让孩子真正地把数学当成好朋友;在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的基础上爱上数学。

幼儿园三年所有学习的数学知识如下:①数――认识数、计数和数的分合与运算;②量――量的比较、自然测量;③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图形等分;④空间――方位、方向、空间知觉或物体在位置和距离上的相互关系;⑤时间――时间、日期、日常生活、事件的前后关系等;⑥集合与对应――是数学的最基本概念,是幼儿早期数学的感性基础;⑦分类与排序――是数学的智力活动,能帮助幼儿运用数概念。一共7个分类,我们把每一类细分四个阶梯,处于不同阶梯的幼儿应学习下一阶梯的内容。

3.小榜样教学

树立爱学数学的“小榜样”,也是一种以“大”带“小”,就是让学习能力强的幼儿带动学习能力需要提高的幼儿。陶行知、陈鹤琴等教育家认为,儿童教育儿童有三个好处,一是儿童了解儿童的程度比成人更深刻;二是儿童鼓励儿童的效果比成人鼓励儿童所能获得的效果更为巨大;三是儿童教儿童能教学相长。“老带新”,“大带小”的教育活动就是这种思想在新阶段的发展。

4.感性引发兴趣

数学是一门具有抽象性和逻辑性的思维,简单地“复制”到幼儿的头脑中,因此,不能将计算作为数学教育的最终目标,而应将发展幼儿的思维和对数学的兴趣作为数学教育的目标。数学的特性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幼儿老师必须具有一定感性经验的积累才能使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卓有成效。用感官去学,去接触、触摸。用感觉去学,获得孩子天生探索秩序和规则的满足感。在生活中学,体味生活实际中的数字、图像。

5.律动与数学

有人说,幼儿是在摸、爬、滚、打中认识周围世界的,由于年龄原因,幼儿很喜欢运动,顺应这一年龄特点,我注意将数学练习和运动即数学律动结合起来,让幼儿在律动中学数学,收效很明显。如“拍皮球”是个传统的数学游戏,我结合“1”和“许多”的教学和3以内的点数,在原来的游戏中增加了“拍一下”、“拍许多下”、“拍三下”等,让幼儿练习边双脚跳边回答:“跳一下”、“跳许多下”、“跳三下”。改编后的数学游戏更切合教学实际,也更有利于幼儿掌握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数学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叙事法; 叙事性思维; 幼儿园数学教学

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现状分析

笔者对我园发放问卷100份,回收95份,回收率95%,为了使调查更全面,笔者还对园中老、中、青三个教龄层次的9位老师进行访谈,并做了详细的访谈实录。调查结果如下。

(一)数学知识本身的情境性未得到充分认识

经过问卷分析,82%的老师认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概括性和系统逻辑性,仅有18%的老师认为数学知识具有情境性,可见数学知识的情境性未被教师们充分认识。在问及数学课中创设情境的依据时,多数老师认为以幼儿兴趣为依据,数学知识本身的情境性没有得到认可。访谈的结果同样验证了上述结论。 A教师提道:“中班的内容需要小班的知识进行铺垫,前后内容需要连贯起来。”

(二)数学课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

74%的教师认为数学课是幼儿获得数学知识的主要途径。访谈中老师们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数学学习的特点等方面证明了数学课的重要性。B教师说,“数学知识具有逻辑性、系统性,虽然幼儿在生活中也能学到数学知识,如吃早点的时候数饼干,散步时辨认树叶的形状,但这些都只是随机的,不系统”。

1.游戏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81.7%的老师反映,在数学教学中,幼儿最喜欢的方法是游戏法。游戏法仅次于操作法,成为老师心目中数学教学的有利方法。可见,游戏的重要性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同。访谈的结论同样证明了上述结论。C教师认为玩是幼儿的天性,“玩中学多好,有多少孩子喜欢枯燥地写”。

2.当前数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统计发现, 34.3%的教师感受到了孩子对数学学习的热爱,超过半数的教师认为幼儿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有8.6%的老师感觉孩子不喜欢数学,60.6%的教师发现在数学课上,仍有少数孩子脱离课堂做其他事情,甚至有时还会出现一节课上,教师在前面唱着独角戏,少数能力强的“知音”与老师进行互动。

二、叙事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叙事法概念界定

本课题探讨的是在数学课中,创设故事情境,建构故事情节,以师幼表演故事的形式组织数学集体教学活动的教学方法――叙事法。

(二)叙事法应用可行性

调查显示,目前幼儿园数学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然而叙事法具有创设故事情境、建构故事情节、师幼表演故事等形式,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能把抽象的数学解构在具体的故事中,帮助幼儿理解数概念,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1.幼儿数学学习需要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当问及数学课中幼儿学习效果最好的方式时,选择在情境中学习的老师远远多于教师的讲解、巩固练习的人,可见在大多数老师心中,幼儿数学学习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

2.创设故事情境的形式组织数学活动具有可行性。问卷中,高达88.7%的老师认为以创设故事情境的形式组织数学课是可行的。在访谈中,以故事情境的形式组织数学课对各年龄班是否普遍适用征求了诸位老师的意见。大多数老师认为这种方法是可行的,但故事的选择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 表演故事的形式贯穿数学活动各环节是可行的。77.5%的教师认为以表演故事的形式穿数学课各教学环节是可行的,超过半数的老师都从幼儿的角度判断该做法的价值,正如访谈中某教师所言,“毕竟儿童是学习的主体,表演故事又是幼儿喜欢的形式,所以能激发幼儿的兴趣”。

(三)叙事法运用依据

1.知识的情境性。关注知识的情境性是揭示知识本质的一个新视角。在情境理论中,心理学取向的情境理论的研究重点是真实的学习活动中的情境化内容,中心问题就是创建实习场,在这个实习场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和进行的实践与今后校外所遇到的是一致的。

2.幼儿思维的情境性。布鲁纳在其《真正精神活动,可能的世界》一书里指出,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存在两种思维模式:例证性思维和叙事性思维。例证性思维又叫作命题思维,独立于特定情境;叙事性思维就是讲故事或扮演故事,依赖于具体情境。儿童的思维是一种叙事性思维,或者说,儿童的心智具有一种叙事性的结构,是故事情节导向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设计精彩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参与故事角色的扮演,切合幼儿的心智,使其在情节的带动下不知不觉地获得数学知识。

3.游戏是幼儿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四)叙事法应用方式

1.创设故事情境。数学知识本身的情境性和幼儿思维的情境性是凸显创设故事情境科学性和适宜性的直接原因。关于儿童思维的情境性,布鲁纳在其《真正精神活动,可能的世界》一书里指出,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存在两种思维模式:例证性思维和叙事性思维。由此,通过创设情境来进行数学教学是有科学的理论依据的,是符合数学知识的情境性特点和幼儿思维的情境性特点的。

2.建构故事情节。系列性原则是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准则之一,强调在设计数学教育活动时应遵循数学知识本身严密的系统性、逻辑性,体现出内容的循序渐进和系列性。

3.表演故事。故事教学已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通过访谈得知,很多老师在运用故事进行教学时,为了方便,一般只给幼儿讲述故事,很少让其扮演故事中的角色。教师们也意识到,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时,“幼儿只是倾听者,并不是故事中的一员”,因此幼儿只有借助于平时积累的表象去展开想象,才能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的情境。

综上,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故事角色的扮演,幼儿的主体意识得到了有效的加强,那些间接隐藏在故事中的数学问题便成了幼儿作为故事角色中的一员必须履行的一件件任务,他们全身心投入、认真解决问题,使故事顺利地进行下去。另外,由于师幼间积极的互动,孩子们在角色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体验到了教师情感上的支持。

【参考文献】

[1]杨宁. 叙事性思维和儿童道德教育[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龚劭契.幼儿在数学领域发展的现状与幼儿园数学教育问题的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