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幽默三国

幽默三国

幽默三国范文第1篇

[关键词]情景喜剧 言语幽默 跨文化差异 研究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2-0065-02

王新新(1970-),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程学院外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以特定语言为载体的言语幽默将会反映其语言背后的文化现实。情景喜剧已经成为当今媒体时代的一种主要喜剧形式,其言语幽默效果的传达将会由于跨文化差异的存在而受到制约和影响。

一、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

随着媒体时代的到来,情景喜剧已经成为一种主要的喜剧形式,国外的情景喜剧尤其是美国的情景喜剧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情景喜剧的定义

西方学者Mintz Larry(1985)对于情景喜剧所下的定义一直被沿用:“这是一种半个小时长度以情节为主的电视系列剧,剧中人物一成不变。情景喜剧一般在现场观众面前拍摄完成。它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循环式的叙事,出现矛盾,压力、变化的威胁,但是最后矛盾解决,压力消失,一切又恢复到开始时的状态”。中国学者吕晓志(2008)认为:“夸张的罐装笑声、滑稽幽默的角色表演、一成不变的场景设置、简单的故事情节,这一切几乎成了情景喜剧的代名词”。

情景喜剧的幽默主要体现在其个性化的对白和旁白上面。由于情景喜剧密切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因此对白多采用生活化的语言,例如流行语、俚语、歇后语以及方言,等等。

(二)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

情景喜剧是以电视为主要载体的轻喜剧,与幽默文学作品相比,其幽默手段更加多样化。我国学者杨斌认为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手段指的是语言符号系统内的幽默手段:包括有声语言、方言和字幕。

言语幽默(verbal humor)指借助、利用语言而形成的幽默,或同语言有关的幽默。西方学者Raphaelson West(1989)将言语幽默分为三种类型:语言类幽默、文化类幽默和普遍意义上的幽默。国内学者董海雅将情景喜剧的言语幽默分为:(1)独立于语言特性之外、具有文化共性的情景或概念类幽默;(2)文字游戏类幽默;(3)文化专属类幽默。

无论哪种分类,各种幽默类型都不是完全独立的,有时也会相互渗透和补充。例如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主要以文字游戏类幽默为主,并辅以美国大众文化中各种节日、文艺作品及知名人士等文化专属类幽默。

二、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跨文化差异

在幽默研究领域有一种普遍的看法就是“幽默不旅行”,从中可以看出跨文化差异对于幽默的传播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和制约。在诸多的制约因素当中,作者将选取以下与言语幽默关系较大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言语幽默的语言体系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差异对于言语幽默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不同语言体系当中,即使是统一语言体系内部也会由于地域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影响。例如,以东北方言为主的情景喜剧《东北一家人》未必能引起广东人的笑声;而以微妙和尖锐的讽刺为主的英国情景喜剧也不一定符合美国人的口味。

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就是利用语言各要素,比如说语音、文字、词汇以及句式的变异使用而产生的。这种变异使用必须突破语音学、词汇学以及语法等形式逻辑的一般规律,创造出超出常规的话语。例如,在《老友记》中菲比开玩笑时说的“frienaissance”(友谊复兴)就是根据“renaissance”(文艺复兴)自己创造出来的。

这种利用英语语音和词形的变异来表现言语幽默的方式与英语语言的特性紧密相关。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体系无论是在书写方式,还是在发音以及语法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因此此类属于英语文字游戏类的言语幽默很难被中国人所接受。

(二)言语幽默的文化认知差异

幽默大多数是建立在共同熟悉的话题或知识的基础之上,因此要求接受者具备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的认知能力。社会文化知识不仅包括专业性的知识,还包括理解幽默所必备的生活常识性知识。

情景喜剧中取材于大众流行文化的人物、话语和事件等言语幽默体现了各个文化的特质,但是并不一定为其他国家的观众所了解,因此不易存在于其他文化语境当中。这种文化共享知识方面的不对等造成了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在传递中的困难。例如,在《宋飞正传》中,杰瑞在派对上为了结束无聊的对话,跟伊莲对暗号,不停地拍自己的头。对方问他怎么了,杰瑞回答说:“It’s a nervous tic.I’m on L-Dopa.”这句话中所要表达的幽默就是左旋多巴是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药物,如果没有关于左旋多巴的文化共享知识,那么这句话的言语幽默就无法传递。因此,无论是在意识形态、思维方式还是认知层面,国内外观众在文化共享知识方面的不对等是造成言语幽默传递困难的重要因素。

(三)言语幽默的幽默主题差异

由于跨文化差异的影响,世界各国的幽默主题和传统也呈现一定的差异,从而间接影响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传播和接受。

在西方的情景喜剧中,以性、政治以及种族为主题的笑话比较常见,但是在东方,尤其是中国的情景喜剧中,则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友情、爱情和亲情为主题。例如,在著名的美国情景喜剧《三人行》《老友记》和《威尔和格蕾丝》当中就有相当多以性为主题的玩笑;而在中国的情景喜剧《家有儿女》《我爱我家》《东北一家人》和《炊事班的故事》之中则很少出现这样的玩笑,即使偶尔涉及这样的主题,也表现得比较含蓄。因此说,在性这个主题方面,西方表达直率、暴露;而东方则含蓄、回避。这种幽默主题的差异则源于中西方不同的性观念,性话题一直是中国文化阵地禁忌,在公共场合很少被人提及;而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的性观念较为前卫,因此这类幽默主题可以被接受和欣赏。

三、克服跨文化差异因素对言语幽默译制的影响

跨文化差异的存在必定会对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译制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译者应该充当文化之间的协调者,努力克服意义转化过程中不相容的阻碍性因素。

在跨文化差异因素中,语言体系对于情景喜剧的配音译制影响较大,尤其是在方言和外语的翻译方面受到较大的制约。

如采用字幕译制的方式可以保留原音,使观众体会到这种语音变体的效果,因此字幕译制更容易传递情景喜剧中的言语幽默。但是,单纯的字幕翻译并不能反映跨文化差异中的各种因素,因此在字幕翻译时应该适当进行简短的注释,使观众对于源文化能够有所了解。

总之,情景喜剧中言语幽默的传递过程也是语言的转换过程,而这个转换过程必然会受到跨文化差异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只有充分研究并了解跨文化差异对于言语幽默在传递中的各种制约因素,才能在译制过程中保留其喜剧效果,在另一种语言和文化中发挥同样的作用。

【参考文献】

[1]Larry,Mintz.Situation Comedy[A].In B.G Rose(ed.)TV Genres:A Handbook and Reference Guide[C].Westport:Routledge, 1985.

[2]Raphaelson West,Debra S.On the Feasibility and Strategies of Translating Humor[J].Meta,1989.

幽默三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教师;幽默使用;频率;量表

一、引言

Ware(1999)指出,幽默感由如下三种成分组成:幽默理解/认知、幽默欣赏/反应以及幽默使用/创造[1]。其中幽默使用/创造是指创造或制造幽默的任何行为和能力。迄今为止,已有多个量表用于测量一个人的幽默使用能力[2]。这些量表通常要求被试者对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如对话)题目进行评定。然而,正如Manke(1998)所指出的,特定情景下的幽默使用与日常情景下的幽默使用或者幽默感可能并不一致[3]。具体地说,一个人在一种情景下可能经常使用幽默,但在另一种情景下却很少使用幽默。比方说,一个很幽默的人在宗教仪式或者殡仪葬礼场合可能变得非常严肃。同样地,平时与朋友在一起非常幽默的教师,在课堂上并不一定使用幽默。目前国内外并未发现有关课堂情景下教师幽默使用的量表,因而有必要独立编制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量表。本文主要初步编制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同时检查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与使用效果之间的关系。

正如陈国海(2007)指出,我国教学幽默研究都是采用思辩和经验总结的方法,未发现有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4]。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的编制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的教学幽默研究工作。此外,采用课堂幽默使用量表研究的方法有助于克服以前国外学者所采用的观察研究法的局限性,如观察样本偏少,对幽默现象的判定存在偏差[5]。

二、编制过程

整个编制过程分为访谈、探索和验证三个部分。

1.访谈

访谈的主要目的是寻找教师课堂幽默使用的典型行为,为编制大学教师幽默使用频率量表项目服务。共有8名中国大学教师(7男1女,其中数学、语言学、经济学各1名,管理学4人)、8名大学生(4男4女,全部为管理学专业)和5位加拿大教师(3男2女,其中英语专业2人,体育专业1人,数学专业2人)接受了访谈。访谈采用半结构化问题,内容涉及“幽默”的定义、与“滑稽”的联系与区别,课堂幽默使用的例子,影响课堂幽默使用的因素,课堂幽默的作用,性格与幽默的关系等。教师单个访谈,学生按每组4人分为两组访谈。所有的访谈均录音并整理成文字,编码后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后识别和发现了中国和加拿大教师课堂幽默使用的一些例子和行为。比方说,一位加拿大教师说,“课堂上我经常联系我个人幽默有趣的经历”。少量例子和行为经改造后成为大学教师幽默使用频率量表的项目,如项目“课堂上我经常能够及时想到并用上一个幽默的例子”就来自于一位中国教师的话,“像综合英语课,原来读过很多有关的妙语连篇,正好讲到这个词汇,就突然想到幽默的话题,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将那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2.探索

本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初步编制大学教师幽默使用频率量表的项目并对它们进行筛选。

(1)问卷编写。当设计大学教师幽默使用问卷时,“笑”被当作是教师课堂幽默使用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即课堂幽默使用的总体频率。虽然除了幽默外,仍有其他因素导致人们发笑[6],但是正如Giles和Oxford(1970)所指出的那样,由幽默导致的发笑是最为常见的[7]。因此,正如许多幽默的定义与发笑相联系[8],将笑作为课堂幽默使用的最为重要的指标是妥当的。在问卷编制过程中,笔者对检查大学教师幽默使用频率与使用效果之间的关系抱有兴趣。一些有关教师对课堂幽默使用效果的认知观念或看法的项目也被编了进来。因此,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问卷预期测量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和效果,从编制的项目中仅能抽取两个因子。被试者将对每个项目按李克特7点量表(1=完全不同意,7=完全同意)上评分。

编写后的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问卷共包括18个项目,大部分项目来自多维幽默感问卷(MultidimensionalSenseofHumorScale)、幽默倾向量表(HumorOrientationScale)和SHQ-6幽默感问卷(SHQ-6)[9],根据课堂教学情景适当加以重新改写。比方说项目“学生告诉我,说我讲课很风趣”是根据多维幽默问卷中的项目“其他人告诉我,说我总讲滑稽有趣的事情”。其他项目则来自于访谈中识别和发现的教师课堂幽默使用的例子和行为。

为检查大学教师课堂使用问卷的内容效度,笔者邀请香港大学的两位博士生认真阅读问卷中的18个项目并判定每个项目是否真的测量课堂使用频率或者效果。经讨论后,他们除了在一个项目未能达成一致外,在其他所有项目达成一致。对项目“我有自信让我的学生发笑”,一位博士生认为是测量幽默频率的,另一位认为是测量幽默效果的。共有12个项目被认作是测量幽默频率的,5个项目是测量幽默效果的。

(2)被试和程序。共有来自福建和广东5所大学的114名大学教师填写了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问卷。这些教师平均年龄37.4岁(方差7.6岁),平均教龄12.34岁,其中73位是人文与社会科学教师,41位是自然科学教师。

(3)主要结果。关于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问卷中18个项目的标准方差均大于1(范围由1.1到1.6),表明被试间项目方差可接受,能够有效区分被试。检查修正项目总体相关系数后发现只有一个项目的相关系数少于0.25,该项目在进一步分析时被删除。对余下17个项目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有两个特征根大于1(即8.07和1.56)。碎石图(见下图)表明结果支持两个因子的解决方案。通过采用最大似然法和正交旋转,抽取的两个因子解释总体方差的56.6%。为判定项目好坏,笔者采用了量表编制的两条标准[8]。

一个项目如满足如下两条标准则被保留,否则被删除:它在相应因子的负载系数比在其他因子上的负载系数要大;完全标准化后因子负载系数大于0.40。结果有5个项目被删除。于是,仅有12个项目被保留下来组成两个子量表(见下表)。第一个子量表即课堂幽默使用频率包括9个项目,克龙巴赫系数为0.92,第二个子量表即课堂幽默使用效果包括3个项目,克龙巴赫系数为0.74。

关于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与效果的相关分析: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与效果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54(p

3.验证

(1)因子结构的验证性分析。为进一步说明两因子解决方案优于其他方案,笔者检测了三因子解决方案,发现仅有两个项目最高负载于第三个因子上,但负载系数均小于0.45。显然,由较低的负载系数的两个项目组成一个子量表并不合理。因此,三因子解决方案并未得到支持。

为对因子结构进行验证性分析,388名大学教师(男170名和女218名;平均年龄36.7岁,方差8.7岁)填写了12个项目的量表。验证性分析被用来检测两因子结构,结果显示两因子结构与观测数据的拟合程度较好(χ2=87.5,df=64,p=0.027;χ2/df<2;RMSEA=0.073,CFI=0.98,GFI=0.97)。

(2)效度分析。为检验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是否有效地反映了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的情况,来自某大学11个班级的442位本科生(男163人和女279人)填写了学生用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学生用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是在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的基础上,将每个项目的“我”改为“我的老师”,共有9个项目。比方说,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中的项目“我能用引人发笑的方式来讲课”改为“我的老师能用引人发笑的方式来讲课”。学生用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的克龙巴赫系数达到0.98。要求每位学生从调查时所在学期正在给自己上课的教师中选出5位老师,并分别评定他们的课堂幽默使用情况。为使学生评定的教师幽默使用的分数与教师自评的分数相对应,要求每份问卷写上教师的姓名。结果有72位教师的课堂幽默使用情况由学生评定。

结果表明,学生评定与教师自评的课堂幽默使用频率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3(N=72,p<0.01)。这为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的效度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说明教师在该量表上的自我报告与熟悉他们的学生的观察结果是吻合的。

三、讨论

本研究的两个主要目的已经实现。首先,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较好,它反映了对课堂幽默比较广义的定义和看法,能够较好地反映教学中与幽默相关的现象。这与国际上发生的“幽默”正逐步发展成为一个中性词的趋势相一致。它首次为教学幽默的实证研究提供了量表工具。

其次,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与效果之间的显著相关,说明了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的积极作用,包括缓解课堂紧张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注意力和振奋学生的精神。

这与以前的主流研究结论相一致[10],同样也反映了中国教师对“教学幽默”的理解比较正面且具有褒义。该结果对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幽默无疑是一个积极鼓励的信号。

本研究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之处。首先,可采用课堂观察法进一步验证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量表的效度,还可通过一段时间的前后测试检查该量表的重测信度。其次,对于大学教师课堂幽默使用频率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收集学生评估、同行评估、统考成绩等方面的数据加以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Bryant,J.,Comisky,P.,&Zillmann,D.Teacher'shumorinthecollegeclassroom[J].CommunicationEducation,1979,(2):110-118.

[2]?Booth-Butterfield,S.,&Booth-Butterfield,M.Inpidualdifferencesinthecommunicationofhumorousmessages[J].TheSouthernCommunicationJournal,1991,(3):205-218.

[3]?Manke,B.Geneticandenvironmentalcontributionstochildren'sinterpersonalhumor.InWillibaldRuch(Eds.),Thesenseofhumor:Explorationsofapersonalitycharacteristic[M].MoutondeGruyter,1998.361-384.

[4]?陈国海.国内教学幽默研究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2):88-91.

[5]?Bryant,J.,Comisky,P.,&Zillmann,D.Relationbetweencollegeteachers'useofhumorintheclassroomandthestudents'evaluationoftheirteachers[J].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80,(72):511-519.

[6]?McGhee,A.H.Humor:Itsoriginanddevelopment[M].SanFrancisco:W.H.Freeman,1979.25-26.

[7]?Giles,H.,&Oxford,G.S.Towardsamultidimentionaltheoryoflaughtercausationanditssocialimplications[J].BulletinoftheBritishPsychologicalSociety,1970,(23):97-105.

幽默三国范文第3篇

思想政治课教学离不开幽默。教学幽默在教学领域大有用武之地,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教学功能。

一是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教师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无味的学习变成一种精神享受。

二是消除教学疲劳。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项身心紧张的活动,课堂上出现疲劳现象是正常现象。尤其是许多学校将思想政治课大多安排在上午第3、4节或下午第1、2节,学生的疲劳现象就更为突出。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教学幽默,则能消除疲劳,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精神振奋状态。

三是活跃课堂气氛。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幽默的话语或事例进行教学,可以给紧张、沉闷、呆板的课堂注入兴奋剂,形成宽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气氛。

四是深化知识理解。法国演讲家雷曼麦有句至理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思想政治课讲授的正是“严肃的真理”,但这并不意味着幽默与思想政治课教学无缘。实践证明,如果在叙述概念时列举一个幽默的事例,然后再解释概念,学生的学习成绩就会显著提高。

五是和谐师生关系。由幽默引起的笑声能填平师生之间地位的差异,缩短师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消除师生之间情感上的隔膜,建立起亲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六是发展学生能力。教学幽默是聪明才智的表现。凡创造水平高的人大都富有幽默感。教师以其创造力进行幽默教学,学生则能逐渐培养起幽默感,从而促进创造力的发展。教学幽默是卓有成效的创造力的培养途径。

七是优化学生个性。幽默是一种乐观主义精神的体现,是高尚情操的自然流露,是开朗个性的反映。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幽默无疑能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使他们形成幽默品质,养成乐观豁达的气度,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幽默的表达技巧 思想政治课教学幽默主要是通过教师的体态幽默和言语幽默来表现的。

体态幽默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表情动作所体现出来的幽默感,可使教师形象富有动态之美。体态幽默离不开言语幽默,往往与其结合使用。

言语幽默是指以语言符号为载体所产生的幽默。它不仅可以通过语言描述事件、情景、观点等本身来产生幽默,而且可以通过语言要素的变异使用来创造幽默。从教学幽默艺术而言,语言要素的变异使用最为常用,且难度更大。我们在此着重分析教学幽默的表达技巧。它们大致为:

形象比喻即人们通常所说的打比方。它是以某种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和说明另一种事物。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比喻运用最经常、最广泛,但并非任何比喻都能产生幽默效应。具有幽默性的比喻关键在于富有情趣而意味深长。例如:一位教师讲授“我国9亿农村人口,基本上还是靠手工工具搞饭吃”时,把农民形象地称为“1007部队”。“1”是一条扁担,“7”是一把锄头,“00”是两个水桶,农民种地就是拿一把锄头,刨一个坑,撒上种子,然后挑水浇地。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几亿农民搞饭吃的落后生产状况。

巧妙移用就是采用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古词今用或今词古用、同话异境或异境同话等方式而产生幽默效应的方法。例如:一位教师在讲“货币的产生”时,讲道:“当你走进新华书店,拿着一本《英汉词典》爱不释手时,怎么办呢?你不可能指望营业员无偿奉送,也不能学孔乙己——‘窃书不算偷’(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并发出愉快的笑声),只能拿钱去买。为什么一张薄薄的‘纸片’,就能买到各种商品呢?”在这里,“窃书不算偷”的巧妙移用,诙谐有趣,增添了语言的幽默情趣。

极度夸张夸张是“言过其实”,从形象、特征、程度、数量、作用等方面作夸大或缩小的描述方式。它是造成语言幽默和喜剧色彩的一种常见手段。在教学中,夸张的巧妙运用,也可产生幽默效应。例如:一位教师讲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时,为了批判庸俗唯物主义“意识活动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的错误观点,讲道:“如果意识活动真是像胆囊分泌胆汁一样,那么,一个人思维越敏捷,岂不是脑浆分泌越多吗?在座的各位都勤奋好学,思维敏捷,聪明过人。现在,大家不妨赶快摸一下自己的鼻子,看看有没有脑浆流出来。”这种极度夸张的语言幽默,造成了学生的哄堂大笑。在笑声中,他们领悟了知识的真谛。

故意曲解任何一个词语和一句话,都有其固定含义。如果我们不按其固有含义去理解它,而任意附会,使理解或解释与原意不相一致,或完全相反,这样所得到的结果就是曲解。在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是利用相同或相近发音的词产生一种谐音曲解。例如:批评有些人缺乏远大理想、“一切向钱看”时,可讲道:“在这些人的眼中,‘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这种谐音曲解可使教学语言产生耐人寻味的幽默效应。

反语倒置这是一种用和本意恰恰相反的语言来表达本意的方法,其具体形式可以是正话反说或反话正说、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等等。例如:一位教师讲授“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时,为了批评有些人缺乏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崇洋,讲了这样一段话:“对有些人来说,如今倒是‘胸怀全球,放眼世界’。不是吗?请看:手戴‘卡西欧’、脚踏‘本田摩托’、身披‘皮尔·卡丹’,……他们言必称外国,至于‘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谁’,惭愧得很,有几位仁兄的答案居然是小凤仙。”在这段话中,“胸怀全球,放眼世界”是要从反面去理解的。

虚拟情境在教学中,假设某种情境并把它讲出来,即为虚拟情境。虚拟情境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由于有些虚拟本身含有较大的谬误因素,所以也能起到幽默的作用。例如:一位教师讲授“通货膨胀”时,针对有些学生思想上的疑虑,采用了虚拟的手法:“有同学说,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好,就是因为经济收入不多,要是我当上了中国人民

银行行长,我就多印些钞票,发给人们改善生活。”教师的话语一出,立即引起了学生惬意的笑声。换名借代不直接说(写)出人或事,而是借用与人或事密切相关的名称来替代的表达方式称之为借代,或换名。例如:用“大团结”替代“100元人民币”;用“四只眼”替代“近视眼”;用“54号文件”替代“朴克牌”。又如:一位教师讲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幢时,为了描述当前有些农村的生产现状,讲道:“有些农村的主要劳动力都进城打工、弃农经商去了,种田的是一支‘三八六一部队’。”“三八”、“六一”是妇女、儿童的代称,含蓄幽默。

转换套用对脍炙人口的某种语言形式,如改变其内容,借用其文句、语气、格式来表达新的思想,即“旧瓶装新酒”,就会产生较强的幽默效果。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时,为了批评某些领导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作风严重,随口吟道:“朝辞宾馆酒楼间,乡镇视察一日还。群众呼声听不见,轿车已停舞厅前。”教师套用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使教学语言产生了令人深思的幽默感。

婉言曲语在教学中,对一些不宜直说或不必明说的事例,运用委婉的方式来表达,或含而不露,或绕一个弯子来说,即为婉言曲语,或称婉曲。婉言曲语运用得法,可收到幽默含蓄、富有情趣之功效。例如:一位教师讲授“商品价值规律”时,为了说明商品价格与其质量及价值的密切关系,讲道:“我省以前生产的××牌自行车‘全身都响,就是铃不响’,它能与‘凤凰’、‘永久’等名牌自行车卖同样的价格吗?……”“全身都响,就是铃不响”的说法委婉含蓄,一语中的,道出了该种自行车的质量低劣,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隔多年之后,学生虽然忘记了老师的名字,但仍清晰地记着老师幽默风趣的这一堂课。在课堂上,有时面对学生的过错行为,教师不厉声斥责,而是婉言曲语,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例如:一次,几位学生伏在课桌上打瞌睡。此时,教师停止了讲课,用诙谐的语言讲道:“听说有一个小企鹅,在跟师傅垒巢时,总是爱把头和长长的脖子贴到地面上呆一会。它师傅问:‘你这是什么意思?’小企鹅回答说:‘我是对师傅的礼貌’。由此我深受启发,有的同学上课总喜欢把头贴在桌子上,可能这也是对老师的礼貌吧!”话音刚落,学生哄堂大笑,几个睡觉的同学在笑声中被惊醒,羞愧自惭。

当然,教学幽默技巧远非以上列举的数种。教学幽默虽不是流水,但却是浪花。有了它,课才会上得生动活泼,充满艺术魅力。

三、教学幽默的基本条件美国教学研究专家赫修特在《教学艺术》一书中把幽默规定为一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品质和能力之一。教师应该是幽默的人,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幽默的。幽默细胞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1)培养幽默品质。幽默是一位称职的教师最优秀的品质之一。正如英国的M·鲍门所说:“高尚的幽默隐含了生活的全部哲学,它不仅仅是对无知的嘲讽及对笑话和故事的掌握。真正的幽默者能够像从口袋掏东西一样,自然而然地流露和反映出来,而不要花大力气。”其实,高尚的幽默是教师思想、学识、阅历、经验、智慧和灵感在教学语言运用中的结晶,是一瞬间闪现的光彩夺目的心灵的火花。教师只有知识渊博,才能谈天说地;教师只有虚怀若谷,才能言谈隽永;教师只有开朗乐观,才能出言精辟;教师只有思绪如泉,才能妙语连珠。可见,磨砺思想,修养品性,是教学幽默的灵魂。

(2)领会幽默实质。众多研究结果表明:教学幽默既具有一般幽默的特性——感染性、高雅性、机智性、含蓄性、启发性,又具有自身特殊的规定性——教育性,且实质在于教育性。教学幽默是形神兼备的,其形是幽默,其神是教育。教学是积极的价值引导活动,教育性是它的灵魂。幽默诙谐决不能脱离教育性。教学幽默不是教学的目的,它只是教学的手段,必须为教书育人服务。

(3)积累幽默素材。幽默能力与教师平时对幽默素材的日积月累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教学幽默素材的来源主要为:①教材中的幽默。这是教学幽默的“富矿”所在。因为教学内容的幽默因素最容易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②艺术作品中的幽默。许多笑话、漫画、喜剧、相声、格言、警句、歇后语、谜语、文字游戏等,无不妙趣横生。教师顺手拈来,便可获得良好的幽默效果。③生活中的幽默。如教师、学生和周围其他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轶闻趣事和出现的俏皮话、顺口溜、打油诗等。对于这些“活”的幽默素材,教师应独具慧眼,善于发现,精于运用。此外,在学习模仿的基础上,教师要学会加工幽默、改造幽默和创作幽默。例如:“金钱不是万能的”这一格言人人皆知,把它改变一下,就会产生幽默创新:“金钱不是万能的。请千万不要让别人有机会向你说这句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金钱是不能的,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又如:将“凡闪闪发光的并非都是金子”这一格言灵活运用,也会产生新的幽默效果:“凡闪闪发光的并非都是金子,这一点不假。我们虽然不是金子,但让自己的人生闪光又有什么不好呢?”当然,教学幽默更可贵的是教师自己的独创,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4)把握幽默结构。教学幽默之所以富有艺术魅力,关键之一是它出人意料的表达结构。简单的教学幽默即为一个表情动作和一个词语、一句话或几句话等来完成。复杂的幽默则须经过精心设计的开头、展开和结尾。一个典型的复杂的幽默结构可分为引起悬念——渲染铺垫——反转突变三个阶段。与这三个阶段相适应,教学幽默接受者又有三种不同的心理效应。所谓引起悬念,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避实就虚地设置悬念,使之产生浓厚兴趣,急于探知其中的奥妙。所谓渲染铺垫,就是指教师利用学生的期待心理,对前一段所设置的悬念进行渲染,甚至故布迷阵,使其眼花缭乱,产生“似是而非”、“似非而是”之感,从而急于走出“迷宫”,求得问题的答案。所谓反转突变,就是指教师在学生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关节点上,妙语突现,使学生疑团顿释,豁然开朗,从而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收到既引人发笑又令人深思的艺术效果。当然,这三个阶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有时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可以交替使用。例如:一位教师讲授“静止是相对的”时,列举了一则实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极

不寻常的事(“极不寻常”的提出,初设悬念)。这位飞行员在2000m的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什么小玩意在游动着,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便敏捷地一把将它抓了过来(渲染铺垫)。一看,他大吃一惊(又设悬念):原来是一颗德国制造的子弹!(反转突变)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飞行着的子弹呢?(又设悬念)因为子弹的初速度为800~900m/s,尔后会逐渐减少至40m/s,这与飞机飞行的速度大致相当。飞行着的子弹相对机上的飞行员来说是静止的。所以,飞行员能抓住子弹(疑点顿释)。我们知道,子弹从枪膛发出,与空气摩擦会产生近100℃的高温,为什么飞行员不怕烫呢?(又设悬念)在学生议论纷纷、猜想答案时,教师妙语道出:因为飞行员戴着特制的皮手套。此时,学生发出了会心而欢畅的笑声。(5)掌握幽默技巧。教学幽默的具体表达技巧,我们已在前面进行了论述。教师掌握一定的幽默语言修辞技巧,可产生幽默诙谐的教学效果。例如:用“外国有个加拿大,中国有个‘大家拿’”来形容我国旧经济体制的弊端;用“蛋糕‘使用’了一口,其价值随之减少”来讲授一般商品的价值随着其使用价值的减少而减少。这都是成功的范例。

(6)注意幽默时机。教学幽默要时机得当,为教学所需。一是为学生心理所需,即在学生心理疲劳、注意力分散时,及时插入幽默;二是为教学内容所需,即在教学内容包含有幽默素材或可用以进行幽默创造时,及时使用和创造幽默。一旦时机得当,整个教学过程就会错落有致,高低起伏。

幽默三国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幽默言语 英语 汉语 文化因素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2-0068-01幽默是人类交际的普遍形式。幽默言语可分为语言幽默和情景幽默。前者指由语音、词语、语意引发的幽默效果;后者指由违反常识或正常理由的行为、回答或结果引发的幽默效果。语言与文化水融,密不可分。(Samovar & Porter, 2000)作为语言与交际的特殊形式,幽默不仅植根于一个民族的语言中,而且更深源于文化。因此,了解幽默言语是外语学习者学习目的语文化的一种有效且有趣的方式。

一、中英幽默言语差异

(一)话题选择的差异

在英汉幽默言语中,为产生相似的认知效果引起听者或读者发笑,人们熟悉的事物和人物经常成为幽默话题。由于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在英语中,“最普遍的幽默话题是关于性、含有攻击意味的话题或种族方面的话题”(Ziv, 1998)。

(1)Carol: Didn’t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 sex?

Ross: The sex? I’m having enough with the image of you and Susan together….(Susan and Carol are lesbian couples.) (Friends)

汉语中的幽默话题却很少涉及以上几方面的话题。这与中国人深受儒家、道家思想影响有关,这几个话题被认为不应出现在公开场合。即使必须谈到,中国人也会采用间接、委婉的言语表达。

(二)对象选择的差异

“幽默对象”包括两个要素,一是被取笑的人;二是与被取笑人的关系,这与使用幽默言语的时间、地点和场合有关。由于文化差异,中西方在幽默对象的选择上有很大差异。英语国家人士喜欢取笑一些拥有体面工作或社会地位的特殊群体,甚至包括在正式的新闻会上总统、首相的发言。例如:

(2)“Scots and Irish are the butts of jests in Britain,and Jews and the Black are the targets of slurs in the United States”(Reader’s Digest,April 2001)

而传统的中国笑话或幽默言语往往倾向于取笑“傻瓜、软弱无能或惧怕妻子的丈夫”。(陈孝英,1998)

(3)某男畏妻如虎。一晚酒醉竟摸进了动物园,爬到放养鳄鱼的池边呼呼大睡起来。第二天一早,悍妻见丈夫一夜未归,手执棍棒寻找而来。看见丈夫躺在鳄鱼身边,还在呼呼大睡,便用木棍敲着池边的栏杆大声道:“胆小鬼,你出来!”(http://)

与汉语幽默相比,英语幽默言语更加随意、自然。(Apte,1995)中国人很少在面对长辈、上级时或在非常正式的场合使用幽默言语,通常要选择非正式场合下与密友或同事谈话中才会用幽默调节气氛。

(三)表达方式的差异

英语中的幽默在马克·吐温时期非常流行,在各种小说、短剧、诗歌、戏剧、音乐剧中都有体现。(陈孝英,1998)最典型的是情景喜剧,例如Growing Pains, Friends, I Love Lucy, The Golden Girls等。他们的幽默强调的是个人表现和内心感受。而典型的中国式幽默言语集中体现在相声和小品两个艺术形式中,并深受人们喜爱。

二、产生差异的文化因素

(一)文化背景

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被视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典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塑造了中国人内敛、谦虚、宽容的性格,这使得我们不愿公开谈论一些私密或不礼貌的话题。而西方文明源自希腊文明,与海洋息息相关,英美人大多性格外向、乐于开拓、冒险。因此,我们认为不可接受的幽默话题在他们看来却很普通。例如,他们可以用“上帝”来开玩笑,中国人却很少用“佛”来取笑。

(二)思维模式

人们的言语组织规律与其特定的思维模式紧密相关,这在幽默言语中也自然有体现。汉语思维方式以直觉、具体和圆式为特征,中国人在表达思想时,常常惯于绕开主题,从宽泛的时间和空间入手,在幽默表达时常把高潮保留到最后或含而不露。英语思维模式采用直接切题的方式,在言语表达中习惯开门见山。这种传统思维模式对英语幽默言语影响深刻。“西方人的幽默常带有攻击性,这可以带给讲话者一种自我满足感”。(Berger, 1993)

(三)人际关系

中国人深信儒家思想,“仁”和“礼”构成其核心,主张“人应该待人温和,尊敬长辈”,社会各个行业的人都有自己的“礼”,(贾玉新,1999)即使在使用幽默言语时,也要讲究“身份对称”。西方人的价值观强调的则是“个人主义”,高度重视平等和自由,他们的人际关系明显具有“工具性”。由于强调“人人平等”,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人之间同样可以使用幽默语。

幽默三国范文第5篇

关键词:《老友记》;幽默语言;赏析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070-01

一、美剧《老友记》介绍

《老友记》又名《六人行》,是美国NBC电视台于1994年推出的一档电视节目。这一电视剧集一经播出就持续了十年,足以看出观众对这部剧集的喜爱程度。《老友记》主要以情景喜剧的方式讲述了生活在纽约的六个朋友之间的生活故事。这部喜剧具有情节幽默、轻松的特点,且演员的演技细致、精湛,在美国斩获了许多的奖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老友记》能够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并且经久不衰,是有其内在的原因的,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剧中六位主角之间深刻的友谊。他们相互包容、相互信任,每当有人在生活中遇到麻烦或困难时,总能相互帮助和扶持。正是主角们之间真诚的友谊引起了观众的共鸣和感动,从而获得了人们广泛的欢迎。

二、《老友记》中的幽默语言原文及其翻译

幽默的语言风格也是《老友记》受到人们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很多台词在幽默风趣的同时还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老友记》中的幽默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情节上的幽默;第二种是语言台词上幽默;第三种是背景设计上的幽默,主要源于特定的美国文化背景和风土人情。

1.情节类幽默

情节类幽默的特点是,语言本身不存在幽默因素,而当特定的语言被放置于特定的情境中时,幽默效力会立显。这种语言能够产生独特的幽默美丽,在《老友记》中比比皆是。以下两个例子足以说明。

例1:Joey :You smell great tonight .What' re you wearing ?

(你今晚闻起来很香, 你擦了什么香水)

Lady: Nothing .(什么也没有。)

这一部分的情节是男主人公乔伊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女士,他试图进行搭讪,而这位女士也对乔伊有好感,所以在乔伊问她今晚擦的什么香水时,将计就计理解为“你今晚穿的什么”,并且回答成“什么都没有”。笑料效果立显。

例2:Ross: You come out here .You' re a dead man.

(如果你敢出来,你就死定了。)

这句话的背景是罗斯在阳台上正准备对瑞秋表白,这时乔伊在房间里问罗斯是否需要帮助,罗斯就说了以上的话。语言的交互式幽默效果也极其精妙。

2.语义类幽默

语义上的双关和歧义如果应用得当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这种幽默手段主要是通过语言自身的形式实现的,对情节和背景的依赖较少。语义类的幽默还分为语音、语法、双关等类型。涉及到民族语言的独具规律。以下两个例子具有很好的赏析价值。

例3:Rachel: Accept that.(接受现实吧。)

Ross : Except what? (除非怎么样?)

这一段对话的背景是瑞秋和罗斯因为发生了矛盾而闹着要分手,但是罗斯并不真的想和瑞秋分手,而是想方设法地挽回,当瑞秋说“Accept that”的时候,罗斯却故意理解为“Except that”。“except”和“accept”的发音十分相似,但放到这里的对话中产生的意思却是截然相反的,从而产生了一种幽默的效果。

例4:Joey :I asked you and you said it was okay .

(菲比:我问过你,你也同意了。)

Phoebe : Alright, well, maybe now it' s not okay .(好吧,也许现在不同意了。)

Joey : Okay , well, maybe now I' m not okay with it not being okay.

(好吧,也许现在我对于你的不同意也不同意了。)

Phoebe : Okay .(好吧。)

上述例子在剧中出现时的主要故事情节是乔伊爱上了菲比的双胞胎姐姐,而菲比对此感到非常的不愉快,因此与乔伊产生了口角。在这段对话中,“okay”出现了很多次。但是这里的“okay”却有着很多不同的意思,有的表明菲比是同意还是不同意乔伊喜欢自己的双胞胎姐姐,而有的“okay”则可能单纯地表示口语上的转折。但是这个词语多达六次的重复运用使这段对话的喜剧效果急剧增加。

3.背景类幽默

背景类的幽默并不涉及语言自身的幽默,而是涉及到了特定的文化背景,观众只有了解这些文化背景才能了解这些笑点,若不了解这些背景,就会觉得莫名其妙。以下两个句子具有很高的赏析价值。

例5:Ross: I'll get someone who gets my heart punding , who…who makes me , uh …(我需要一个能让我心跳加速, 让我……)

Chandler :…little playthings with yarn.(变成拜倒裙下的。)

主要的故事情节是,罗斯爱慕瑞秋,在见到瑞秋之后,情不自禁地说,“因为我遇到一个能够让我心跳加速的可人”。钱德勒对此讽刺道“找到一个能够让你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yarn”原本的意思是“绒线”,在美国,表示一种美国女玩的一种小物品。但是在中国汉语情境中,绒线是不被当成的。了解其中的典故,就能够体会到不一样的幽默效果。

三、特殊腔调呈现出的幽默效果

在《老友记》的六位主人公的日常对话中,常出现不同的腔调,这也是营造语言幽默效果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剧中出现英国人时,会带着英文口音,主角们也会刻意带着英文口音进行模仿。因此,一般的语言内容带上不同的腔调,会产生不同的幽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