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幽默搞笑小故事

幽默搞笑小故事

幽默搞笑小故事

幽默搞笑小故事范文第1篇

和一般的喜剧风格电影有所不同,黑色幽默电影往往会从它玩世不恭的人物形象、荒诞不经的故事情节以及冷嘲热讽的言语刺激中,对社会的冷酷、人性的贪婪、生存状态的不满都进行彻底的揭露[1]。这种用喜剧形式包裹悲剧色彩的创作外壳,是人物在思想情绪层面的病态化呈现并通过直观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将客观存在的现实以另类的表演模式凸显出来。一旦在传统的喜剧元素中融入病态情绪,就会传递出玩世不恭的处世态度。喜剧电影作品中的黑色幽默风格,都是基于客观现实层面创造出来的想象的主观世界,将主人公对现实生活的绝望和悲哀以戏谑搞笑的方式揭示出来,《憨豆特工3》继承并发展了经典喜剧作品滑稽包装的创作特征,又立足于后现代主义文化语境,融入了黑色幽默的表现手法,影片试图通过黑色幽默美学来寻找生命存在的价值,并将人生的真谛摆到观众眼前,激起观影者强烈的情感共鸣。

一、幽默剧情设置:荒诞与戏谑共存

不同于传统的喜剧电影表现形式,黑色幽默电影在进行剧情设置的过程中,往往通过散乱多线的情节叙事来映射荒诞无序的现实社会,也在这种无序跳脱的创作过程中让观众感受到秩序井然的强大作用[2]。喜剧电影作品中的黑色幽默元素,在融入到剧情设置层面时,会根据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矛盾冲突串联起整个故事的起承转合,从而完成宏观意义上的叙事架构。这意味着黑色幽默电影创作者除了需要考虑到故事内容揭示社会普遍存在的无理性,也旨在借助另类的表现形式展现世界的荒诞性特征。电影创作者擅长用喜剧元素包裹戏剧作品的批判内核,将喜剧色彩和悲剧文化杂糅在一起,用滑稽幽默反衬伟大崇高或渺小丑陋,并在片段式的故事情节中凸显喜剧电影的戏剧张力,使科学幻想和现实条件得以巧妙地并置融合。这种荒诞与戏谑共存的多层次叙事结构,既有利于强调主题,又得以进一步推动情节的展开。

《憨豆特工3》沿袭和继承了《憨豆》系列电影惯用的表现手法,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故事的推陈出新。整部电影以一起黑客网络攻击事件为叙述背景,憨豆特工强尼作为片中唯一一位守住身份的特工,需要凭借一己之力找到幕后黑手,由此开始了一段奇妙的冒险追凶之旅。这部电影在故事情节的设定上具有很强的可看性,电影中融合了诸多互联网时代的高科技元素,隐藏在背后的凶手恰好是熟知网络环境的黑客高手,而憨豆则是对互联网一窍不通的特工。电影将人物放置在数字化的互联网时代中,以全新的故事情节,增添了更多純天然的喜剧元素。影片从一开始所营造的叙事基调,就是以传统、落后的特工老人同数字化科技时代进行对比,使之带有滑稽、戏谑的叙事效果。早已退休的老特工强尼在调查间谍的过程中所具备的推理能力、武器装备都脱离了现有的高科技环境,电影通过新老一代的不同观念和处事方式来扩大戏剧张力,构成了整部喜剧作品的核心冲突,满足了不同年代观影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从中找到似曾相识的共情之处。例如在《憨豆特工3》中,强尼由于佩戴了VR眼镜分不清现实和虚拟之间的差别,从表面上看,剧情似乎带有很明显的戏谑色彩,但透过强尼的外在行为表象,恰好能够映射出高科技时代现代网友的真实生活写照。以幽默的喜剧化效果来反衬现实环境的隐喻,用一种特别的叙事方式将影片背后的深刻哲理呈现在观众眼前。整部电影的独特魅力在于它擅长借助喜剧的外衣拍摄,讲述了一场让人啼笑皆非的趣味故事,幽默戏谑的剧情设定又充实了影片的情节架构,带来强烈的戏剧冲突,并给观众以美的享受,继而上升到对世界的审视和思考。

对喜剧电影的黑色幽默风格进行分析,黑色幽默电影的叙事结构在剧情设置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内容。它善于运用隐喻、象征、对比、烘托的表现手法,融合多个剧情片段元素,同时又将戏谑与荒诞共存,共同实现了喜剧电影的滑稽幽默和伟岸崇高。对《憨豆特工3》而言,整部影片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严格按照主人公的行为动机来展开叙事线索,并依托于大量的偶然性事件强化不同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凸显剧情张力,为故事的起承转合埋下不同的伏笔,带来巨大的喜剧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通过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对比来展现人物滑稽幽默的一面,中间穿插的众多戏仿、反讽等叙事技巧同样让故事贯穿了喜剧效果。主人公每一次追击凶手做出的行为选择都远远超出了观众的想象力,电影中对经典作品的戏仿呈现也是建立在观众的基础认知上,以其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和全新的镜头语言来巧设悬念,打破了观众原有的认知空间,使之带有明显的幽默化色彩。

二、个性人物呈现:正经与搞笑共生

传统的喜剧电影主人公往往都带有强烈的英雄主义情结,基本上都是从小人物逆袭为英雄的单一化呈现。影片中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需要同主流意识形态保持高度的一致,并对社会风尚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3]。但在黑色幽默电影中,主人公却反其道而行之,同传统的主流意识相背离,人物形象刻画更具多样化风格:首先,黑色幽默电影中的人物形象,并未带有泾渭分明的善恶标签,他们可能会因为突然迸发的强烈道德感激起同情意识,也可能会因为人性贪婪懦弱的本质逃离现实世界;其次,黑色幽默电影中的主人公,往往是一种反英雄化、反主流价值取向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行为动机揭示社会的阴暗面和人性的丑陋面,形成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寂寥感,从主人公正经和搞笑的矛盾对立面,反映社会现实的二元对立性,成为喜剧电影作品中具有代表性的存在。

从喜剧电影的创作角度来讲,在刻画人物的过程中,大多数创作灵感都来源于市井之间,并需要带有天然的搞笑包袱,创作者善于从主人公的行为举措和语言技巧中完成对人物形象的客观化塑造。《憨豆特工3》有别于一般喜剧的创作形式,电影中绝大多数的笑料都来源于主人公憨豆先生自身。人们传统观念上的特工应当是独来独往、行事果断的,但在这部电影中,凭着主人公憨豆先生的天然幽默基因,总是会出现自作聪明且事与愿违的各项行动,憨豆骨子里想要追逐的英雄主义情结,总是让他陷入各种让人啼笑皆非的戏剧场面,再配上主人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鬼马丰富的肢体动作,使人物成为了整部电影的核心要素。按照传统人物设定,《憨豆特工3》的主人公应当是具有高大上身份的神秘人物,但该剧却让处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成为了高级特工,这种在人物身份定位上所设立的反差,让观众通过戏谑胡闹的故事内容引发对荒诞不经现实生活的审视和思考。影片中主人公的心理建设过程,正是黑色幽默电影独具特色的魅力所在。喜剧电影的本质是同悲剧主题相挂钩的,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因为出身贫穷,自然会从繁杂苦闷中寻找另类的快乐。憨豆先生同样出身不佳,但正经与搞笑共生,因而就具有了小人物的生活乐趣,这也正是影片的创作乐趣所在。

一部优秀的喜剧电影作品特别注重对人物形象的把控,优秀的演员更是能够给电影带来浑然天成的喜剧性效果。喜剧电影中加入黑色幽默元素,在既有喜剧性的基础之上,也会随之带有强烈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在憨豆系列电影当中,通过人物形象的完美设计标榜了电影别树一帜的喜剧风格。罗温·艾金森已经赋予了“憨豆”形象化的标签,即搞笑、幽默是其天然个性所在。憨豆先生在影片中是典型的小市民心态,总是用自己奇怪的想法来完成工作任务,但聪明反被聪明误。影片中所有滑稽情节的设计,也是在演员对人物极其了解的基础之上,用另类的影像模式完成了对人物形象的多角度诠释。演员自身的表演能力也同人物个性设置具有很大的融合感,在这种特殊的演绎背后,亦是主人公甚至演员自身关于人情世故的悲悯和无奈。

三、英式文化反映:颠覆与消解共置

从创作主题层面来讲,“黑色幽默”电影较为直观的表现形式在于:一方面,它借鉴了喜剧电影逆向化的思维方式,又在此基础上表现出极端的思维倾向,用反套路且逆向化的创作形式形成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悖论”,并进一步加強了故事内容的荒诞性和反现实性[4];另一方面,喜剧电影中的“黑色幽默”属性明显增强,除了借助故事情境本身上升到对现实和梦境的形象化比较,更依托于主人公的情绪反映表现出对生与死的极端化处理。在喜剧电影中融入黑色幽默创作风格,实际上是一种乐极生悲的逆反心理呈现。它既表露出电影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状态蕴含的不满,试图透过影像作品来颠覆和消解原有的生活理念,又在此过程中贯穿了关于国家和社会的特殊历史文化情怀,使之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

《憨豆特工3》立足于英国本土,从民族精神和社会风貌的角度讲,英国一向带有浓重的“贵族生活化气息”。富丽堂皇的宫殿、优雅多姿的女人、绅士多情的男人、坚定不移的决心……因而大多数影片都具有明显的主旋律电影创作痕迹。《憨豆特工3》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它虽然讲述的是关于小人物的生活痕迹,但仍旧赋予了主人公英国式的文化教育理念。特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意味着忠诚和管理,意味着死守和承担。憨豆虽然看起来大大咧咧、嘻嘻哈哈,但仍旧顽强而固执地遵守国家的规定,他与身俱来的童真以及越挫越勇的气概,让主人公每一次都歪打正着地化险为夷,并在一番戏谑过后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和使命。这种独具特色的英国文化印记,让人物在为生活忙碌奔波的同时,也能从中找到别样的生活乐趣。英国具有很强的地域文化属性,英式喜剧更擅长用丰富多样的肢体语言和滑稽幽默的表现形式来传承特定的文化理念,这种简单而纯粹的搞笑风格,亦更让人乐于去接受和理解英国厚重的社会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并在喜剧电影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一部优秀的喜剧电影作品,绝非是各个幽默片段的简单相加,而是通过电影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深入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领域,传递出共有的审美取向和道德文化理念。和大多数喜剧作品相同,《憨豆特工3》所蕴含的黑色幽默风格,是为了架构起影片独一无二的世界观,并透过电影中所建构的虚拟世界完成对现实环境的冷静思考,从而形成一套固定的社会价值体系。观众在欣赏喜剧电影的同时,一方面需要获得电影的娱乐文化享受,提高自身的审美判断能力;另一方面也需借助影像作品本身,上升到意识形态的高度,完成对主题立意的探索。《憨豆特工3》之所以让观影者印象深刻,除了采用无厘头且幽默化的叙事逻辑,强化观众的视觉注意力,又将人物放置到充满高科技要素的互联网时代,继而引发关于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哲学性思考,通过反讽、戏谑的艺术表达形式,引起观众的集体反思。喜剧的表达形式只是电影的叙事外壳,电影在创作主题上,也具备了十分严谨的叙事逻辑,让观众在轻松愉悦之后,还能够低下头来陷入思考,这才是黑色幽默电影创作的重要初衷。

幽默搞笑小故事范文第2篇

我不知道这类搞笑是不是可以称之为“凹幽默”?由长得很凹的演员用硬凸出来的演技表达的一种凹下去的幽默。

凹幽默其实国外也有,比如那个憨豆先生,还有多年前曾经流行过的“不文山鬼马”,这类幽默本质仍然离不开丑恶的外表、笨拙的动作、低级的错误一类。不同的只是中国的憨豆先生们会在令人作呕的搞笑中加进一点温情,让你来个莫名其妙的哭笑结合。我们的观众每次都那么配合,真是这帮傻子的福气。

有幽默感的都像是智障人士,叫人弄不清楚是因为先有了幽默才使他们变得弱智,还是先赶上了弱智然后才显得幽默?生活中对智障者的嘲笑显得不那么厚道,我们却能够心安理得地嘲笑着舞台上的赵本山和潘长江。这两个傻老爷们本该更多地获得同情才是。莫非是大家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高明?

近年央视的一些模仿秀节目,挑战赵本山和潘长江的还真不少。看着那些一个比一个丑,一个比一个拙劣的模仿者,我根本就笑不出来。本来就不是什么好种,还因为得不到改良在一代代退化。

幸好还有冯小刚在为我们提供着另一种“凸幽默”,他的系列银幕形象为中国男人的幽默挽回了一点面子,让人觉得聪明人也是可以放松我们的神经的。

凸幽默让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葛优还有他标志性的秃头,尽管秃头在葛优的表演中很少成为道具(凹幽默一定会在上面大做文章)。葛优不是那种让人一看就能发笑的傻老爷们,也从不犯生活中的低级错误,他的幽默基本上来自于他与环境形成的对立中。他是那种永远麻烦缠身,需要不断在“突围游戏”中求得生存的小人物代表。他很能贫嘴也有很多计谋,自己很少出丑却能使他的对立面陷入尴尬与窘迫中。

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遇到一个领导,凹幽默让自己出丑,凸幽默却让领导出丑。这点上我总觉得葛优像足了《办公室的故事》里面的那个诺沃谢里,他总是在与女上司的冲突中闪现出自己的智慧的光泽,非常“做得起人”。统计局的女局长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她如果是个凹人也混不到局长这个位置),所以他们的性格就在对立中不断地碰撞,幽默就这样撞了出来。

无论多么落魄,也绝不失去做人的尊严,这是凸幽默的底线。这种凸造型的幽默是智者特有的。俄罗斯的影片《办公室的故事》与《两个人的车站》,算得上是凸幽默的精品,那样高贵的人格是凹幽默们永远也理解不了的。

幽默搞笑小故事范文第3篇

[关键词]梦工厂;动画电影;叙事模式;英雄叙事;幽默叙事;成长叙事

说到动画电影,不得不提到两家公司,即梦工厂和迪士尼。迪士尼从1928年推出“米老鼠”后,就牢牢掌控了全球动画电影的掌舵地位。梦工厂与之相比则要年轻得多,1994年才由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杰弗瑞・卡森伯格和大卫・格芬三人创立。但三人在影视圈具有庞大的资源,这也使梦工厂从创立起就有与迪士尼分庭抗礼之势。至今,梦工厂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排名前十的影视发行公司。从创作初期到当前,梦工厂出品的动画影片均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青睐,20年中票房过亿的影片超过30部。尤其是其近些年来上映的动画影片《怪物史莱克》系列、《马达加斯加》系列、《功夫熊猫》系列、《驯龙高手》系列等,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梦工厂出品的动画影片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与它所采用的独特的叙事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从英雄叙事、幽默叙事、成长叙事三个方面,来分析梦工厂动画电影的叙事模式。

一、英雄叙事

梦工厂的动画影片,无论是在创作初期,还是就当前而言,其叙事始终离不开英雄人物。英雄主义的叙事模式成为其影片的一个重要特征,而观众也对这种叙事方式喜闻乐见,梦工厂影片上映后都创造了极高的票房,赢得了观众的口碑,从侧面反映了这种叙事模式的适用性。梦工厂动画电影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其所透露出来的个人英雄主义,不仅与美国文化的特质有密切关系,也是美国人普遍的价值观的反映。

综观梦工厂动画电影,可以发现,其所塑造的英雄类型并不是单一化的模式,而是表现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超能英雄模式。所谓的超能英雄,大多有着与众不同的异类能力,也就是天赋异禀,有着一般人所不具有的特殊能力,例如梦工厂在2012年推出的《守护者联盟》(Rise ofthe Guardians),其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都长生不老,同时具有强大的魔力。再如《天才眼镜狗》(Mr.Peabody & Sherman)中的皮博迪先生,就是一个超级天才的形象,作为一只狗,其聪明程度是人类难以企及的,而且,它还具有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情怀。第二,平民英雄模式。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平明英雄就是指英雄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而且通常都有比较平庸的出身。这种模式在梦工厂的动画电影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梦工厂的得意之作《马达加斯加的企鹅》(ThePenguins of Madagascar,2014),就讲述了一只菜鸟企鹅在危急时刻,凭借自己的善良和勇敢打败戴夫,从而解救了企鹅一族的故事。影片中的菜鸟一直都是庸庸碌碌、默默无闻,却在危急关头展现出了一往无前的勇敢精神,其正是平民化英雄形象的典型代表。第三,传统英雄模式。所谓的传统英雄模式,是指所塑造的英雄大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疾恶如仇,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自己的道德阵地,是正义者的化身。例如,动画影片《驯龙高手2》(How to Train Your Dragon2,2014)中的主人公希卡普,就是典型的传统英雄的形象。他有着英雄的血统,其父亲就是维京族的首领,而母亲则对龙族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希卡普的成长,也是走过了英雄必经的成长历程。希卡普最终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捍卫了博克岛的和平,这也使他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保卫家园的英雄。

此外,与迪士尼的“公主电影”不同,梦工厂的动画电影中,英雄更多的是男性角色。迪士尼的动画中,女性角色占据了大部分戏份,而且,英雄也多是女性。如,《小美人鱼》中的小人鱼爱丽儿,为了成为人类,不惜牺牲自己美妙的声音;《冰雪奇缘》中小公主安娜为拯救姐姐艾尔莎,只身前往深山中寻找;《勇敢传说》中的公主梅莉达,拯救了被诅咒变为灰熊的母亲。而梦工厂的动画电影中,英雄则多是男性角色。如,《埃及王子》中的摩西,带领希伯来人从埃及的奴役中解放出来;《辛巴达七海传奇》中的辛巴达,为拯救朋友并夺回“和平之书”而历经艰险;《疯狂原始人》中的瓜哥和盖带领家人的冒险旅行。不管是因为创始人“SKG”的男权意识,还是梦工厂有意和迪士尼形成差别,男性角色的英雄都成为梦工厂的典型形象。

梦工厂动画电影的英雄叙事模式,是多方面因素综合影响所形成的。电影艺术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自然与影片诞生地的本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梦工厂动画电影中英雄模式的形成,受美国本土个人主义的影响比较大。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外来文化的植入是文化组成的重要形式,对于移民来说,他们都想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国梦”,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个人主义的诞生,随之衍生出了个人英雄主义。“美国梦”是美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基于对美国梦的追求,梦工厂动画影片中所塑造的英雄人物更应该担负起传承这一梦想的责任。此外,美国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开放性,这一特性也对其英雄叙事模式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移民大国的传统,决定了美国文化的多元化,正是通过其对文化的接纳性,才使得美国人的自我意识、个人主义比较强,所以其个人英雄主义表现得比较突出,自然也会影响到电影、动画等艺术领域。梦工厂动画电影注重平民英雄的塑造,就与美国社会的本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社会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非常浓厚,平民英雄的观念也影响深远。

二、幽默叙事

除英雄叙事模式之外,幽默化的叙事模式,也是梦工厂动画电影成功的重要因素。这种叙事模式,不仅能够使观众享受到简单的快乐,而且在娱乐观众的同时,达到了缓和剧情、调节氛围的作用。下文将以具体的动画电影为例,分析梦工厂动画电影幽默叙事模式的表现形式。

幽默已经成为梦工厂创作动画电影的一个约定俗成的原则。梦工厂动画影片之所以将幽默进行到底,一方面是对美国早期动画电影注重搞笑、娱乐的一种传承,另一方面与美国人的性格特征有关。从前者来看,梦工厂动画电影的幽默叙事模式,受早期动画电影重视搞笑这一传统的影响,无论在什么样题材的动画影片中,幽默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如,在《埃及王子》(The Prince of E-gypt,1998)中,虽然因为影片的宗教题材,幽默叙事表现得并不明显,但是影片中还是存在幽默的细节,摩西斯被骆驼当草从沙堆里揪出头的画面,就极具幽默色彩。但是,与早期动画影片重搞笑所不同的是,梦工厂动画电影的幽默叙事模式,更多的是发挥着调节影片趣味,达到缓和剧情的目的。从后者来说,美国人本身就崇尚自由、崇尚幽默、乐观开朗,这是一个民族的性格特征,影片要想满足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必然要与观众的性格相契合。

梦工厂动画电影的幽默叙事,有着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第一,通过塑造生动幽默的动画人物,来达到娱乐观众的目的。在梦工厂发行的动画电影中,经常会塑造一个个生动形象、个性鲜明的动画人物。人物本身的夸张造型和行为,就是一种幽默。如,《功夫熊猫》(Kung Fu Panda,2008)中的熊猫阿宝,无论是其憨厚可爱的造型,还是其幽默搞笑的言行,都引发了观众的阵阵笑声。再如,影片《疯狂原始人》(The Croods,2013)中“圆咕隆咚”、哕唆的老爸瓜哥,野孩子妹妹小珊,疯狂的老奶奶等动画形象,都凭借其幽默化的造型和言行,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梦工厂常常通过对传统经典的调侃来营造幽默的效果,这也是其动画电影幽默叙事最独特的表现形式。所谓对传统经典的调侃,主要表现在对动画人物角色的处理上,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恶搞。通过动画人物制作闹剧或者把一些经典的情节进行恶搞,来达到娱乐观众的效果。其最突出的例子,是梦工厂在2001年推出的影片《怪物史莱克》(Shrek),影片中周身绿色的怪物史莱克把所有的经典童话给嘲笑了个遍,把幽默表现得恰到好处。第三,通过幽默化的音效达到幽默叙事的效果。电影中的音效,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影片中动画人物之间的对白、片中的背景音乐以及旁白、解说都属于音效的内容。幽默的音效,配上形象的画面,必然能够给观众营造一个幽默的氛围。以《疯狂原始人》为例,音效在幽默叙事上的作用包括自嘲、讽刺等,幽默化的对白在影片中随处可见。如,当父亲瓜哥被自己所编制的皮带所折痛时,妈妈巫嘎说:“怎么了,这叫紧张吗?”接着,癫狂老奶奶用嘲讽的口吻说:“这叫绝望!”这一充满讽刺意味的对白,把幽默的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

三、成长叙事

纵观梦工厂的动画电影不难发现,无论是哪种题材的影片背后,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那便是“成长”。成长,是个体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课题,成长也是“美国梦”的核心主题。因此,其必然成为梦工厂的重要主题之一。而成长的过程是多样化的、复杂的,不可能对其一一道尽,所以,作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动画电影,梦工厂选择了以设定冲突――解决冲突的模式来进行叙事。

首先,梦工厂动画中把情感的成长作为叙事主线或者副线,是其成长叙事的主要表现形式。几乎所有的故事片,都会涉及对于亲情、爱情、友情的描写,梦工厂动画电影,自然也都会涉及这样的主题。例如,以爱情作为主线的动画影片《怪物史莱克》就讲述了怪物史莱克与公主菲奥娜幸福地走在一起的故事;而《蚁哥正传》(Antz)中则把小蚂蚁z对芭拉公主的追求作为影片的副线展开。无可置疑的是,这些情节都在主人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再如,《勇闯黄金城》(The Road to EL Dorado)中杜鲁与米高之间的友谊;《怪物史莱克》中史莱克的伙伴驴子;《驯龙高手》中主人公希卡普与其伙伴之间的友谊,都表现了友情对个人成长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动画影片的形式,儿童沉浸到影片中动画人物的成长过程中,在开心娱乐的同时,感受到亲情、友情的伟大力量。梦工厂的动画电影,也达到了寓教于乐的艺术效果。

幽默搞笑小故事范文第4篇

淘碟是我多年的爱好。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去音像店扫一通货,带回许多碟,再慢慢看。这样扫货,不免夹杂残次品和不同译名的重复碟,没关系,包换。只是去年暑假,出了一点诡异。那天,我女儿和她的同学――一帮大学生――想看惊悚片,要原版的、没有经过中文翻译的惊悚片。我选了一张碟,送进碟机,一阵嘈杂声突如其来,屏幕上出现的是赵本山!赵本山东北农家老太装扮,弯腰佝背站在舞台上,唱着“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镜头转换到台下,台下听众在哈哈大笑。一时间,孩子们愣了,我也愣了,都愣着,却谁也没笑。片刻,一个孩子冷静地说:“还真是恐怖。”此话一出,满屋子大笑。

就在这一时刻,我清楚地看见,我站在两个时代的交汇点。《小草》是1989年演出于某期“综艺大观”的小品。那个时候,这群大学生才呱呱坠地或牙牙学语。他们一生最早学会的单词,除了“妈妈”,可能就是“拜拜”――英文。幼儿园首选双语教学。初中、高中、大学又陆续出国念书。他们自然会觉得《小草》没有什么可笑的。我呢?我记得,当年我是笑过的。当年我觉得赵本山很幽默。20年后的今天,忽然意外地面对《小草》,我笑不出来了。在这相逢无笑的尴尬中,我明白了自己当年的粗鄙无知和傻气。我无错,《小草》和赵本山也无过,20年前那还是怎样的社会状态?毕竟多亏《小草》唤醒了我们笑的意识。孩子们哪里能够体会30年前我们被不允许笑的感受。

问题出在“小草”以后。后20年,我们的社会迅速开放,西风涌涌,CDP持续高增长,人们的视野大幅度拓宽,文化审美水平进步飞快。很快地,大多数小品、喜剧不再能让人们笑了。又逐渐地,故事片、古装片、贺岁片,郭德纲、小沈阳直至海派清口,不断遭到越来越多的网友拍砖。更有那些在电视屏幕、舞台乃至婚礼上大肆泛滥的主持人的搞笑,多半把肉麻当有趣,令观众不屑。还时常有大师级导演的大片,动辄投资数亿元,结果连最基本的电影语言和叙事框架以及人物对话都支离破碎,让人不知所云,更别说能够让观众心领神会地笑了。现在,我们神州大地自产的娱乐文化充斥着装腔作势、不怀好意的玩笑和阿谀逢迎的噱头,卖弄滑稽,拿人开涮,贬低他人,出丑卖乖,幽默的含量太少太少,而哗众取宠、愚弄和调戏观众的成分太多太多。我们现在肯定都更喜欢外国电影,无论是哪一类片子,我们通吃,票房足以证明我们的热情。我们被强烈吸引的最主要原因,并非故事情节――太阳底下无新事,老外的生老病死与我们一样。我们更渴望感受并欣赏的是他们带给我们的幽默。最危急的时刻,最紧张的时刻,最失落的时刻,甚或是日常的普通生活,他们都可以引发我们由衷的一笑。我们可以被逗笑,是因为我们懂得幽默。我们知道幽默是一种睿智和创造力。幽默的语言与幽默的举止,暗含着丰富信息、独特个性、深厚阅历、精辟见解,还有善意与风趣。老早以前我们也曾经有幽默。为此,我又特地找来那时侯宝林、马三立的几段相声,听听,依旧被逗笑。可见幽默的魅力是永恒的。

幽默真不是肉麻。笑是一桩非常严肃的事。常言一大堆,句句是真理。如:笑一笑十年少,笑口常开,笑比哭好,相逢一笑泯恩仇。我们拍照的时候喜欢说:笑一个。为了面露笑容,我们十分可笑地让大家一起说“茄子”。国外也一样,只不过老外不说“茄子”,他们说“起司”。 奥地利心理学家格拉默在他1990年的研究中,甚至量化了笑声。笑量是开心的重要指标。无论是男女关系,还是社会群体关系中,笑意味着放松、许可、理解、领会、鼓励、支持和赞赏。欢声笑语本身就是和谐、沟通与亲密。而现在我们是怎样的人际关系呢?我们彼此高度陌生,互相不诚信,时刻警惕着,到处冒火药味,恶性事件频发。不要以为社会治安只是警察的事情,文化有着更深重的责任。现在人们的笑量指数很低,脾气很不好,很不开心。作为文化从业人员,我想我并不是在批评同行,我是在审视、反思与无奈。

我把信心寄托在孩子们身上。千万不要谈网变色。如果稍微宽容一点看待我们的孩子,就会发现孩子们已经大大超越我们。他们自由写字、率性表达,尽管有时候会出现偏差,会执迷,会恶搞,但是一个新的时代,就在孩子们的优点和缺点中起航。历史已经证明,技术开创了现代文明。技术因素对于我们的生活、思想和文化,都有着不可抗拒的影响。互联网把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我们的孩子们已经是世界的村民,封闭与禁锢再无可能。产生幽默品质所需要的个性化和思想能力,已经随技术而来,不管大小多少,它已扎根。当前我们娱乐文化的低级与滞后,应该是最后一段挣扎。衰竭与新生,是迟早的事。

幽默搞笑小故事范文第5篇

【关键词】剧情;语言;寓意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8-0139-01

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一部代表“新中国人民艺术的光彩”的影片――《三毛流浪记》诞生了,一经播出便引起了观众强烈反响。电影由阳翰笙根据漫画家张乐平创作的漫画《三毛流浪记》改编,影片通过三毛的种种遭遇,采用讽刺喜剧的手法,真实地反映了旧社会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和不幸命运,尖锐地嘲笑和讽刺了社会的黑暗。

一、讽刺搞笑的剧情

电影《三毛流浪记》的剧情简单真实,却也不乏讽刺搞笑,它是一部对旧社会严酷现实的裸的见证,影片讲述的是孤儿三毛的辛酸遭遇。故事发生在解放前的旧上海,当时,大资本家、军阀、投机商人、洋人、骗子横行于世,他们过着养尊处优、挥金如土的腐败日子,而底层人民则穷苦不堪,生活艰辛。 影片的主人公三毛就在这样一个“不合理、人吃人的”社会中艰难地过着属于他自己的流浪生活。

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饿了吃贴广告用的浆糊,困了睡在垃圾车里,冷了把破麻袋披在身上,为了生计,他去卖报、捡烟头、帮别人推三轮车、把自己卖给一个富人家……影片结尾,新中国解放了,人们跳着舞庆祝新中国的成立,三毛也加入了庆祝的队伍。电影的剧情简单,却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社会。影片中,每一个小剧情都是对三毛艰苦流浪生活的写照,但是在这些写照中,导演却穿插了很多讽刺搞笑的情节,例如在影片中,三毛用报纸卷成纸筒来捡烟头,最后报纸却被未熄灭的烟头点着了,这样讽刺搞笑的剧情不禁让观众“笑中带泪”。

二、幽默诙谐的语言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语言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是电影艺术在传达和交流信息中的重要渠道,它直接诉诸于观众的视听感官,直观、具体、鲜明地传达着电影角色的所思所感所想。在电影《三毛流浪记》中,幽默诙谐的语言是此片成功的一大特色,无论是下层社会人们口中“他妈的”,还是上层社会人们口中的“他妈的,小瘪三”等等,这些看似不入流的语言几乎充斥着整部影片,它让人不仅哄堂大笑,然而在笑过之后却让人深思:这样看似幽默诙谐的语言却是对当时黑暗严酷社会的无力的控诉与反抗。

影片开始,一位老者正在收拾垃圾,却吵醒了正在垃圾箱里睡觉的三毛,捡垃圾老者口中的“他妈的”、“你在干什么”,以及三毛生气的回应“你还敢骂人”、“睡觉”,这些语言简单、真实,也不乏诙谐幽默,带给大家笑声的同时,也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处于底层社会的人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只能用这种无力的语言来释放心中的反抗。在这部影片中,这种诙谐幽默的语言随处可见,这些语言通过主人公三毛表达出来,影片的思想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当被汽车尾气弄得一脸灰时,三毛朝着汽车骂“他妈的”;当收养三毛的贵妇人喊他“Tom”r,三毛捋了捋他的头发说“什么汤壶夜壶?老子三毛!”这样诙谐幽默的语言完美地把这部电影串联起来,得给观众欢笑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状,深刻地表达了该影片的主题思想。

三、发人深省的寓意

电影《三毛流浪记》讲述了三毛艰苦坎坷的流浪生活,他经历了种种遭遇和非人的待遇,影片结尾,新中国解放了,人们跳着舞庆祝,三毛也加入了庆祝的队伍快乐地跳起了舞……就这样,影片结束了,它并没有交代三毛将何去何从,我们不仅深思:是不是随着新中国的解放,三毛的流浪生活也得到“解放”了呢?但是这样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却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让我们倍感温暖。

三毛经历的这一切串联起了整部影片。表面上来看,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没有父母的小孩的流浪生活,但是这部电影却隐藏了一个深刻的寓意,影片刻画了“三毛”这个典型的形象,他代表了当时社会中千千万万个像三毛这样一直流浪街头、无依无靠的孩子,并通过三毛经历的种种遭遇,尖锐地嘲笑和讽刺了社会的黑暗。

电影《三毛流浪记》,一个简单讽刺的故事,一部笑中带泪的影片,一次回味无穷的视觉晚宴,这样一部影片让我们心疼,让我们感动,更让我们深思,它是中国早期电影的经典代表之作。

参考文献:

[1]三毛.雨季不再来・序三毛全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3):583.

[2]曹文轩.论近二十年来文学中的流浪情结[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余秋雨演讲,宇文正记录整理.旅行和阅读[N].联合报,2005-2-17(1).

[4]黄德志.试析三毛的感情历程与创作轨迹[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