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范文第1篇

古典诗词是我国的瑰宝,是浩瀚中华古老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初中语文教材选取的古诗词内容极为丰富,艺术感染力极强,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文化的熏陶、培养,激发学生的美感和想象,拓宽知识面,提高他们人文底蕴的极好材料。因此,虽然古诗词诵读的内容考试时分值不高,教学的时间的确很紧,但我们仍然不能对其泛泛而谈。我认为,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应紧扣“赏析”二字。针对目前教材的古诗词,我把它归为以下几种赏析方式;

一、朗读式赏析

洪镇涛先生曾说:“读是语文课的第一教学法,抓住了‘读’就抓住了语文的要领。”对古典诗词的学习更应如此。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对古诗词的学习应重读、多读。如一首诗词,先由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然后从轻重音的把握、语气的变换到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语调的高低、感情的和谐等多方面对学生予以指导,最后让学生根据朗读要求反复地吟诵。这样,诗词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就会拨动学生的心弦,触动学生的情思,自然而然,学生也就在反复的吟诵过程中掌握了朗读的要领,了解了蕴含在和谐音律中的诗词内涵。特别是诗中的一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它往往是全诗的精华,是最精炼最具意境之所在,更是应多读才能领悟体味的。

二、配音乐赏析

杨竹教授说过:在所有的艺术中,音乐最容易调动激发人的情感,音乐的愉悦刺激使这些情感伴随学习认识过程不断反复,就促进了智力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诗词讲究平仄韵律,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我们在赏析之前,若能让学生先听一遍配上音乐的朗读磁带,营造一种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情趣,然后在或舒缓悦耳、或缠绵委婉、或含蓄铿锵的音乐声中剖析诗句,就能使学生自觉地调动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字里行间所蕴含的人生意义与审美价值,感受诗词的音乐美。

三、相比较赏析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许多录选诗词的作者已在某些阅读训练的课文中出现过,对于这些人的诗词,在教学中应该密切联系他们的前后作品进行赏析。如第五册教材收录了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单元之后又有他的词作《苏幕遮》,前文表现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后文则表现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两相对照,就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家的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

四、图画式赏析

苏轼曾赞美王维的诗“诗中有画”,其实并非仅王维的诗如此,许多优美的诗词都是意味隽永的画卷。因此,对古诗词的教学,我们还可以借助电脑、录像等多媒体手段,通过欣赏教师自己选择、剪辑的画面,把无形的词句变成有形的图像,让学生形成一种内化的情感力量,叩击他们的心扉,让他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感知作品的丰富内涵。

古诗词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朗读 理解 古诗词教学

一、古诗词教学要注重诵读

教学要注意诵读,这是无可置疑的,大多数教师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但有些教师只一味地要求学生读啊读,缺乏层次,高耗低效;有些教师每让学生读一次,都要花上比读多出几倍的时间来评,请A评,请B评,还要请C、D、E评,评得兴味全无;还有的教师对背诵缺乏必要的指导,要求学生勉强为之。这都是不足取的。我认为,读要体现出训练层次,评要点到为止,诵要水到渠成。

朗读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升,提升对诗歌的理解。如分析完杜牧的《赤壁》后,可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叙事部分“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另一组读议论部分“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以此再次明确此诗的表达方式及层次结构。如分析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后,可由一位学生领读总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然后全班学生读出具体写其“狂”的诗句,以此再次加强对本诗总分结构及诗人感情的理解。又如,学习了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后,可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读出有关语句,“本诗的线索是‘春行’二字,春行之起点是……春行所见之动物是……

“春行所见之植物是……春行之结点是……”借此对诗歌再作一次梳理。这样梳理之后,背诵就显得轻而易举,顺理成章了。

二、古诗词教学要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当然包括对词义句意的解释梳理(类似于翻译),但理解诗意的关键在于使学生感受到美。

如何使学生感受到美呢?

我们的同行做出了许多探索,但有些教师教学诗歌时分析过于理性,流于琐碎,解来解去,却解掉了诗歌的神韵,这是有违诗歌欣赏原则的。“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要使学生感受到美,就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保持诗歌意境的完整性。方法如下:

1.风景再造品诗境

所谓风景再造,即学生根据作者的描述,动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积累,启用自己的再造想象能力,用另一种方式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写景抒情类的诗歌,可将其改成一则优美的散文,如王维的《过故人庄》,辛弃疾的《清平乐?茅檐低小》等。情节性强的诗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剧,如杜甫的《石壕吏》、乐府歌辞《陌上桑》等。如有两名学生是这样用舞蹈来表达他们对《关雎》的理解的:暖暖的音乐从录音机中流出,间或几声水鸟的和鸣,一切是如此温馨祥和。一位少年迈着芭蕾舞步在音乐中舞蹈,他侧耳倾听水鸟的和鸣,眼里满是羡慕与深情。在远远的前方,是一位美丽的少女,也在微风中踏着芭蕾舞步,她在劳动。音乐转向缠绵,少年变得略带忧伤,他向少女每靠近一步,少女就后退一步,始终在远远的前方。音乐再转轻快,少年抱

出了他的土琵琶,边弹边唱,少女露出阳光般的微笑,在惊喜中逐渐靠近,最后两人在微风中沿着溪边舞蹈。这时,音乐中适时地又传来几声水鸟的和鸣……这就是风景再造,这个过程,既需要学生“入乎其内”,又需要学生“出乎其中”,从总体上把握诗歌,并且把握的是诗歌的精髓,再现的是诗歌的神韵。

2.抓住诗眼巧引导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诗眼,是诗歌的提纲挈领,也可以成为诗歌教学的提纲挈领,抓住了诗眼,也就抓住了关键,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妙。抓诗眼有很多技巧,如教学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易难》时,可请一名学生朗读,读后请大家评一评:“大家觉得他读得怎样呢?……好在哪里?”若学生答好在读出了感情,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问:“你觉得他读出了哪种感情?是否可用原文的一个词概括呢?”明确是“别”字后,教师就可用“别”字来继续引导:“作者通过哪些‘别时景’来表现‘别时人’之‘别时情’呢?让我们一起来细品。”又如教学崔灏的《黄鹤楼》时,教师可以说:“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以‘空’字立意,它的每一联都写了一个‘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由此可引导学生体味首联所叹之“楼空”、颔联所写之“天空”、颈联所绘之“洲空”、尾联所愁之“家空”,触摸作者空虚、惆怅、伤感的心境。以上抓诗眼的过程是教师有意为之。

抓诗眼还可以是教师有意为之。诗眼涉及到理解一首诗的关键,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往往给我们很多玄机,抓住它,就可能成为我们教学中的一个亮点。如一位学生在学习《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作者说自己是‘聊发少年狂’呢?”这问题提得好,它是学生抛给教师的一把钥匙,抓住它,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理解作者“聊发少年狂,狂在哪里?为何要聊发少年狂?”从而明确,狂在上阕的出猎和下阕的杀敌报国。出猎之狂,狂在想法,狂在场面,狂在百姓,狂在太守。而杀敌报国之狂,则由猎手之狂过渡到英雄之狂。总之,全诗无一词不狂,“狂”,显示了作者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古诗词教学范文第3篇

一、学生兴趣单薄

客观地说,目前的古诗词教学比过去有一定的改观:教师更注意教学中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学生作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篇目也在不断的增多……但有一点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大多数学生对古诗词仍缺乏兴趣,学生读诗歌注意的是其故事性,说明学生阅读文学作品还只停留在粗糙、肤浅的程度,也就是缺乏阅读的趣味。一个人如果没有内在动机需求,去做一件毫无兴趣的事情,是很难做出持久努力的。

二、理解诗词有困难

古典诗词离我们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不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小学生学习的障碍比较多,古典诗词文字又存在不确定性。其次,古典诗词具有诗词意境的含蓄性。诗词的意境始终和诗人的情感是一致的,鉴赏诗词的意境同时也是在体味诗人的心境。而诗词蕴含的情感无论是旷世济民的抱负、怀才不遇的苦闷,还有江山胜迹不再的感慨,都需要鉴赏者直接或间接地感受过生活的酸甜苦辣,对照自己的人生去体会诗人的喜怒哀乐。而小学生没有太多的人生经历,而且古诗词积累比较少,缺少必要的知识储备,很难理解古人“断肠人在天涯”、“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情怀。

三、应付考试是主要动机

学习诗歌的目的是为了鉴赏美,是为了更好的体验人生和社会,然而大多数同学阅读诗歌的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来源于考试的压力,这种动机当属于外部动机。它会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压力,一旦考试中不再出现诗歌阅读,很多同学可能不会去读古诗词更谈不上鉴赏了。以这种态度对待诗歌阅读,是不可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诗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的。

那么,怎样的教和学才符合新课标对古诗词教学理念和要求呢?近几年,我在这方面作了一定的实践和探究,并总结出如下方法:

一、读诗

古诗词语言精练、含蓄、优美,首先要让学生抓住重点字、词,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让学生大声朗读,“不求甚解”地读,读通,读好,读到朗朗上口,在读中自悟。例如读孟浩然的《春晓》诗,让学生尽情地读,把诗中的所写的情景看成是一幅幅新鲜的画面,让它笼罩他们的全部意识,使学生聚精会神的观赏它。学习作者“不知――知;知――不知”的句式,将春天的景物展现给读者。当然“读诗”的方式要多样化,如教师示范读,学生领读,教师学生讲读,指名朗读和熟读成诵,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存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受到美的教育。

二、诵诗

古人对“读”也有经典概括和诠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只要多诵读,遍数多,自然会琅琅上口,久久不忘,读的熟则不必解说,自晓其义也”等等。这里的诵就是背诵,只有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读”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滋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所以要让学生通过有效的“诵诗”,当然感受诗意,特别对于格律诗,更要注重激发学生在诵读中的直觉感受。完美的诗歌吟诵是建立在对诗歌精神的把握上的,而有效的“诵诗”又能促进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可见,诵读是学生积累故事提高古诗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三、写诗

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美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我在教学了十一册《草原》一文后,我让学生将本文的第一小节改成诗歌,学生的作品远远高于我的意料。如:唐桂森同学的《草原图》:天空清又明,原上青青草。望眼翠色流,羊群如百花。绽放绿地毯,骏马醉其中。大牛立四望,回味乐无穷。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精湛的语言,流传的佳句,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对之产生浓厚的兴趣、喜欢上它,且能够更好地去咀嚼、品味这一精神食粮呢?这些问题值得每一个教师好好地思考。

参考文献

古诗词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古诗词 人文素养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精华,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初中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古诗词,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修养,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因此,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一、诵读――加强学生的主观感受

古诗词讲究形式美、节奏感和韵律感,结合汉语言文字特点,诵读起来抑扬顿挫,既可以让学生以美的体验,又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教材中的古诗词作品,加强学生的主观感受。例如反复诵读古诗词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意境之美。以《天净沙・秋思》为例,全诗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两句开篇,营造了冷落暗淡的环境氛围,使人既心生苍凉惆怅之感,又有清新幽静的体会。紧接着“古道西风瘦马”将秋风萧瑟、苍凉怅然的意味进一步渲染,使人很自然的和诗人心中的无限愁思产生强烈的共鸣,而枯、老、昏、瘦等字对事物的细致刻画,以诗人的视角给其蒙上了凄凉愁苦的色彩,更是诗人心绪不佳的间接体现。最后,全诗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收篇,以点睛之笔,直抒诗人心意,将诗人怀才不遇、心生寂寥的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

诵读是学生学习古诗词最有效的途径,学生在刚开始诵读的时候,可以先整体感受诗词的优美和意境,然后在反复的诵读中,细细品味作品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词的精妙之处,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进而强化自己的主观感受,与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作品的透彻理解自然水到渠成。

二、鉴赏――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学生要想通过古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趣味和文化修养,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体验,不仅需要对古诗词作品进行大量的诵读,更需要了解与古诗词相关的知识,掌握鉴赏的正确方法,才能有效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古诗词的体裁、题材和艺术风格流派等。以李清照的《醉花阴》为例,其体裁为发展于晚唐,成就于宋代的词,在题材内容中属于记事咏怀之作,表达自己重阳佳节,思念亲人而心生百无聊赖质感的伤怀之情。李清照的词作大多文笔委婉,感情细腻,多为抒情叙事之作,如《如梦令》、《武陵春》、《一剪梅》等,因此世人常将其划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如以景抒情、托物言志和借用典故等。以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为例,其中有“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两句,诗中的“子规”即是借用蜀王杜宇禅位臣子,死后化为杜鹃而啼声凄切的典故。诗人李白借用典故,描写了朋友落难后,自己的满怀忧愤,以及自己与朋友患难中的真情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诗人灵活应用典故,既可以增加诗词表达的含蓄性,又可以增强作品的渲染力。而学生对典故背景的了解和掌握,可以帮助更好地鉴赏作品,更好的体会作品中的深意。

三、积累――强化学生记忆能力

初中古诗词数量多,学生很容易出现记忆错误或混淆的情况,因此提高学生记忆能力,使之正确的理解古诗词、背诵古诗词非常重要。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加强诗词彼此之间的联系,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积累和记忆古诗词。教师在运用归纳总结方法的时候,可以以古诗词的某一特征将其归为一类,以利于记忆和理解。例如教师可以以古诗词中常见的艺术手法―――借景抒情,将相似的诗词归纳总结在一起,以利于学生记忆: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观沧海》)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上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等等。

教师将古诗词以不同的特征归纳总结在一起,当学生想起这些特征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联想到曾经学过的诗句,既可以准确把握诗词的特征,也利于学生背诵记忆,从而为更好地理解鉴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品味语言,整体感知

诗歌讲究“炼字”,古有“吟成一个字,捻断数根须”之说,又有“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美谈,都说明遣词炼句的讲究和艰难。

讲授诗歌要注重品味语言,赏析诗句,整体把握。如“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不说山光使诗人心情宁静愉悦,而写山光使飞鸟怡然自乐,这就是含蓄不露,这就是诗味。鸟的怡然自乐,正是诗人淡泊宁静的反映。这就是借物境写心境,用光和影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寂的境界。又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有三层境界,“孤帆”一层,“运影”一层,“碧空尽”又一层。①老朋友孟浩然坐船走了,渐渐地,连他的船也望不见了,只能望见孤帆一片,李白还在岸上望着。②直到孤帆也看不见了,只看见隐隐约约的帆影,李白还在岸上望着。③最后连帆影也在碧空里消失了,李白还在岸上望着,只看见长江默默无语地在天边流着。这是多么深厚多么感人的友情!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炼字用词要有选择地讲一讲,因为有利于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古诗词在这方面很讲究,例子很多,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春江水暖鸭先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等,其中加点的字都是很值得揣摩的。

古诗词教学范文第5篇

一、注重诵读,凸显情趣

诗读百遍,其义自明,其情自见。通过诵读能将自己的体会、情感表达出来。通过读,在课堂上营造教师、学生、作者彼此间心灵相融、情感相通、协调合拍的良好共鸣体,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人格、审美、文化等综合素养。由读引情,古诗的情感常常蕴含在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之中,要通过反复朗读、吟唱,才能入境、察情。

1.1传授方法,培养学生诵读能力。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适时地传授他们一些具体的诵读方法。比如,在音调强弱方面,表示悲壮、快乐、斥责,或慷慨的文句,句子的头部应加强;表示不平、热忱或确信的文句,句子的尾部宜加强;表示庄重、满足或优美的文句,句子的中部宜加强。在韵味缓急方面,含有庄重、敬畏、谨慎、沉郁、悲哀、仁慈、疑惑等情味的文句,宜缓读;含有快活、确信、愤怒、惊愕、恐怖、怨恨等情味的文句,宜急读。叶圣陶说:“这些规章,都应含着文字所表达的意义与情感,所以依照规律吟诵,最合乎语言的自然。”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诵读的形式要变化多样,可以交替使用散读、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方式。

1.2展开想象,读出诗境。朗读的最高境界是入情入境,古诗朗读也不例外。因此在学生读出诗韵、读准诗意的基础上,应诱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情境,让他们进入角色,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发挥自己的创见性,去表现诗歌的思想情感。要引导学生读出诗境,首先应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有关诗歌的背景资料,这才可能进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其次要引导学生想象入境。诗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诗不离画,画可赋诗。诗与画之所以能够相通,是因为两者都具有色彩美、结构美、韵律美、意境美等等。一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画。根据诗的内容去画画,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手段之一。

1.3巧妙利用时间,强化诵读。学校7:30早读,我一般7:20就到,到校后先进教室和学生一块早读。学生知道我的习惯,都愿意提前到校一起早读,这样无形之中早读就多出了十分钟。利用语文早读的黄金时间,英语、数学早读前的三五分钟也不放过,再就是下午放学前布置作业的时候,三分五分,十分八分,点点滴滴,日积月累。其实背一首诗有个三五分钟也就够了。这样既不加重学生负担,又调节了课堂气氛,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我从不不为了应付检查而搞突击,也不占用语文课的时间来专门背古诗,因为我觉得诵读古诗是一项润物无声的工程,它应该如春风化雨般的慢慢渗透,而不应该是疾风暴雨式的硬灌。

二、有序推进,强化方法

1、有目标,有计划。不贪多,不性急,每天背一首或两首,边背边巩固。把近期目标告诉学生,每天按计划进行。这样形成规律,学生会很自觉地配合老师完成背诵任务。比如开始背时每天背一首,边背新的边复习旧的,十天一小结,停下来巩固一次。这样10首10首的过关。全部背完后再开始总复习,每天复习4首,20天又是一个阶段。因为开始是从前面往后背,前面的经过不断复习,总比后面的背得熟,就再从后面倒着往前背。背熟后再抄写或默写,还是像前面那样,一天四首。这样反反复复,正背了倒背,倒背了再打乱顺序背,不给学生遗忘的机会。用不了多长时间,80首诗就能巩固住了。如果赶上假期,就布置学生一天一首,边背边抄,既练了字又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根据学期计划合理安排,一步一个脚印,步步踩实,诵读活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2、教给学生方法。背诵古诗离不开老师的指导,教给学生背诵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教学生背古诗的:先领读三五遍,使学生读正确,读通顺。读第一遍最重要,一定让学生看清楚读准确,不然一旦读错了等到背熟了再改可就麻烦了。然后是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的大意,再让学生边读边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最后熟读成诵。有的诗适合加动作,我就边领读边做动作帮助学生记忆;对于比较难理解的诗,需要给学生讲解时代背景;简单易懂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背。在看了电影《疯狂英语》后,我又将李阳的“三最法”融入到背古诗中来,更激发了学生的背诗兴趣。

三、遵循认知规律,扩大阅读量

1、强化阅读量。小学阶段重在开发学生的记忆,大量的背诵、积累,不必加重学生负担,非要学生弄懂不可。另外在背的过程中我建立了学生档案,将学生每天背诵的情况及时记录下来。对那些记忆能力较差,背诵起来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抽空单独进行辅导,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为了激发学生的诵诗兴趣,我还采取了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诗文表演、古诗接力赛、给诗配画、办古诗专刊手抄报、配乐诗朗诵等。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发了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学生诵读古诗的热情日渐高涨。在圆满完成小学阶段必背古诗词的任务后,这学期我又开始给学生补充初中必背古诗文,每天一首,抄在黑板上,让学生积累在采蜜本上并背过,如今全班学生人均背古诗100多首。在学校组织的几次古诗诵读竞赛和抽赛中,我班均获得了满分的好成绩。